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地理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地理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地理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课程设计 新课标 对策

教学设计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落实课程理念的基本条件。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学设计的研究在当前更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标“三维”教学思想的提出,为目前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的研究定下一个基本的思路。经过10年不断的探索研究,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整体模式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但仍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需要高中地理老师继续研究。

本文从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基本内涵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内涵

(一)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概念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和教学心理学、传播学、地理学、构建主义、教学媒体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办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二)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内涵

通过对地理教学设计概念的分析,我们看出其基本内涵强调的是:(1)教学设计的宗旨在于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服务,在过程中,教师酱油“领导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引导者”。同时强调服务的对象是所有学生,而仅仅是老师喜欢的学生;(2)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强调以系统的方法为指导。教师必须通过系统的方法整体来考虑地理教学的设计,防止设计的遗漏;(3)地理教学设计要求必须从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教师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以促进有效教学的生成,实现教学的优化;(4)地理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虽然教学的整体思路定了,但在生成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时,应该预设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

二、 加强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注意点

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大家已经相当熟悉,本文就不在多做论述,下面就本问认为重要的几点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拟定全面、合适的教学目标

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已基本采用“三维”模式。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对于同一教学内容,不同老师之间教学目标设计的差异是非常大的,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及教学目标内容量二个方面。

教学目标难易程度的定位,要以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最佳。目标太高,学生难以达到,就会产生挫败心理,丧失信心;目标太低,学习毫无压力,起不到激励的作用。所谓教学目标内容量,是指是否包括了“三维”教学模式所要求每一个部分,特别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两部分的设计是否全面。

(二)协调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老师都会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即有了预设也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生产,所以,这种预设是不是需要还是个未知数。有这种看法,是因为没有正确认识预设的作用。预设的目的首先是一种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是为目标的生产服务的;其次,预设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并不是所以的预设都是教学必须进行内容,它建立在所以可能发生的基础上的,是保证教学过程始终处在预设的范围内,确保教学内容顺利完成的前提;最后,预设是确定学习方式的重要保证,预设的内容不仅要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更要预设学生的学,学习的内容,及学习方法的选择等进行预设。

(三) 重视对学生的了解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分析学生的需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学习中思想情绪、现有知识水平,预测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计划

(四)合理选择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对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和性格爱好,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程的情趣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包括:探究性学习、实验性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等教学形式。

(五) 加强老师的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包括多个方面,一是老师的专业基础知识,二是老师的职业道德,三是老师的教学风格,四是老师的人格魅力。在平时教学过程,地理老师就主动加强自己在这几方面上的培养。

三、结论

本文从理论角度对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阐述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教学设计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来说,对其教学设计的研究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李芒.中学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指导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刘彩凤.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创建教学设计书[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1):109-110.

高中地理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启发教学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47

随着高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得到全面的创新,更加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其自主思维和观察能力的提高,注重学生是否善于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由于教学目标的多维化,以及对学生能力的注重,地理教学方法也要及时有所改变,更加符合培养学生的教学要求。我认为,高中地理教学就要从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本质转变入手,促进学生学习思维以及学习能力的创新与提升,对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产生好的影响。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论述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改进。

首先,启发教学是新课改后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必要组成部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能力的增强,让其自主建构地理知识结构,促进其地理素养的快速提升。地理教学想要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思维能力的发展就需要开展启发教学,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知识接受背景,以学生的学习阶段和学习效率为依据,从某一个知识点为切入口展开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促进他们自主解决地理问题、获得知识的过程。因此也是新课改后比较受教师欢迎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启发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教师启发学生的过程过于生硬,导致学生产生被动思考的感觉,并没有自主思考和探究的需求,实际上还没有走出以往的灌输教学模式。又或者,在启发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形成,学生不能及时准确接受教师提供的有效信息和帮助,导致启发教学难以顺利进行。鉴于以上问题,我认为地理启发教学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启发教学开展之前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启发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对于教学的内容要进行深入了解和分类,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每一章节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每一课里面的知识层次性都需要教师全面把握,只有这样才可能在启发教学的时候找准以哪一个知识点为导入来步步引导学生深入知识内部,最后自主掌握全部要点、把握重点、理解难点。例如,在学习地质灾害一章的时候,包括地震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这些地质灾害与之前所学的大气环境以及气候灾害等存在密切的联系,教师开展启发教学时就要做好完备的教学设计,找出地震与泥石流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在我国和全世界一些典型的多发地带的范例,这样在启发教学的时候教师对整个教学内容能够做全局的掌控,以气候变化为切入点,继而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条件、影响等,从而确保学生自主掌握这一章的内容。

第二,启发教学中教师必须和学生形成积极的互动教学关系,这是一种教学的氛围营造,却又不仅仅是学习气氛好坏这么简单,还是一直和谐的教与学的关系建构,这是开展启发教学的必要因素,因为师生之间的配合和关系直接影响到启发教学的成效。互动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会积极思考,认真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这是实现启发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来实现与学生的互动,在互动中启发学生,在启发中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地理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想要启发学生思考我国东南沿海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的时候,教师如果直接抛出问题很明显学生不一定会有积极性思考,很可能并不配合教师的启发,而教师和学生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以此带动学生接受启发教学的主动性,教学效率就会得到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在讲亚热带季风气候之前先以梅雨发生季节和原因展开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过程,并且及时给予合适的解答和引导,无形之中对学生展开启发,促进他们自觉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完美实现启发教学。

其次,实践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必要组成部分,实践是把所学理论转化为内在知识储备的唯一途径,也是地理课的最终旨归,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实践型人才。实践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活动中加入和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为学生开展更加丰富完备的地理课堂,促进学生实践意识的增强,提高学生的实践素质。但是新课改后,实践教学由于受到教学资源和教学理念的制约,很多地理教师仍然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成绩上,忽视了其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并不关注学生是否具备实践的地理观察、推理、归纳等实践能力发展,导致实践教学束之高阁。以下我简要谈一下如何推进高中地理的实践教学。

第一,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践,在对自然事物或者对实践活动的观察与体会中感受地理知识的应用方法。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就近选择典型的地形地貌或者山川风物来进行实践教学,在对这些现象和事物的观察中让学生使用地理学思维来进行现象分析,发觉本质,促进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提高。

第二,地理课实际上还需要学生使用科学的实验精神来进行思考,例如一些特殊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以及大峡谷、死海的形成都和一些科学知识相关,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内容来开展实践地理课,以足够的材料来开展小型的模拟实验,让学生理解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对某部分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实践意识的高度发展。

第三,实践教学离不开教师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实践内容,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会经常涉及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例如一年四季太阳高度的变化,冬季的太阳高度比夏季的太阳高度小,这是为什么呢?教师联系学生的实践生活经历进行知识的讲述,会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这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法。

高中地理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理素养 兴趣 读图能力 形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83-01

根据学校安排,我从初中地理教学转向高中地理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发现困难重重,而困难的核心来源于初中时的地理学习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脱节。那么,初中地理教学应培养学生怎样的地理素养呢?

一、较好的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学好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拓展思维,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学习、生活、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培养地理学习兴趣不能脱离学习活动孤立地进行,而应该在地理教学中逐步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利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时代是最具好奇心的时代。地理学科伴随着人类的上天入地、下海登极,这些无不时时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九星连珠、我国冬季的南方冰冻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教学中适当穿插奇异事物和现象,逐步与地理知识、方法联系起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

2.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成功的体验是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动力。我校目前正在广泛开展生本教育,在生本教育模式下,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哪怕是为大家讲清楚一点教学内容,都是能够得到大家的肯定的,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取得的成绩更激励着他们继续努力学习。

3.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促进兴趣的迁移

古人说:“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地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流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良好地形象、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专业知识,往往能感染学生,学生就会对教师的情感转移到教师所教的课程的学习上来。

二、培养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它与地理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地理教材中的地图、插图、照片丰富多彩、吸引力强,它们寓知识性、科学性、 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构成一个独具魅力的图象系统。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的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我认为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地理环境,增强学生的读图、用图的兴趣

地理学科涉及到大洲和大洋名称、国家名称、城市名称、山脉和河流名称等大量地名,很多学生难以记忆,这就要创设地理学习环境。如:在教室里悬挂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等,让学生在有意与无意间看到地图,逐渐形成一定的空间概念。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增强学生的读图意识,能够使学生无意中掌握许多地理知识。

2.掌握读图步骤大体可分三步进行

一看图表标题,图表标题指明此图表所属,这是读图的前提。二是看图例、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最后看图表内容,看时要细,要详。要引导学生结合图表标题、图例和地理热点对图表进行分析,紧扣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从图表上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板书。

3.掌握读图的方法

读图的方法很多,例如按顺序读图法、比较分析法、想象法等。

顺序读图法:这是一种运用最广的方法。凡地理事物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的插图,都可采用此法。如:阅读《亚欧地形图》,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然后寻找出图中有关的地理事象,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特征等,再思考、挖掘其深层的内在联系,从而明白亚洲河流成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的缘由。

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方法是自然科学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其试图通过事物异同点的比较,区别事物,达到对各个事物深入的了解认识,从而把握各个事物。如:学习《青藏地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青藏高原的气温特点。当学生初步得出气温低的特点后,引导其比较成都与拉萨的冬夏气温。根据“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6℃”这一规律,学生会很快得出青藏高原“高寒”的特点。

想象法:恰当地利用想象力,能够更好地完成地理教学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让学生辨认各省区的轮廓时,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山东省像是卧着的骆驼,黑龙江省像小天鹅,青海省像兔子,云南省像孔雀,广东省像大象的鼻子,海南省像菠萝等。

4.通过必要的填图、绘图训练来强化学生的读图能力

在课堂上,让学生指一指,画一画,可以加深对地理事物的印象。在学生的课外作业中,适当地布置他们填绘一定数量的地图,是复习巩固所学地理知识的重要环节,也顺应能力培养的要求。比如:学习区域地理时,可布置学生绘画各区域轮廓图,或根据各区域空白地图来填写地理事物。若能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填图、绘图训练,必将使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增长地理技能,强化读图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的分析、推理能力

地理知识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都装入头脑当中,面对没有见过的考题,我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发挥想象、合理推理,是应对陌生考试内容的有效办法。

四、用地理的语言作答

答题要“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 答题时要进行构思,然后用准确的语言层次鲜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字迹工整,且一定要用地理专业术语。

回答好地理简答题,除了遵循以上步骤外,根据目前各类试卷的评分标准,还应掌握以下技巧:

⑴具体与模糊的技巧

对于答案中自己似是而非的部分,在不影响答案完整和得分的情况下尽量回避、少写。例如某国地震频发的原因,如果不清楚板块的名称,不妨模糊回答是板块的交汇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

高中地理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高中 地理教学

一、当前职高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有效课时不足

当前的职高教学以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为主,对于地理这样的基础性学科重视度不足,导致地理课程的教学课时被一再地缩减,严重地影响了地理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在这种背景下,职业高中地理课程建立起的是一种压缩性教学体系,很多职工地理教师不知道应该教学生些什么,学生也不知道应该学习哪些知识有利于促进自身的就业。

(二)教学手段过于陈旧

传统的职高地理教学方式往往采用的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能得到彰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而学生也只是机械地记忆书本中的内容来应付考试。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不好。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理论的学习,而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课堂教学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职高地理澡堂的重要性

地理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这个学科的特点是实用性强,内容涉及范围广,涉及诸多领域,如天体、生物、水文、经济、文化等。在职业高中内部,地理学科大多数为其他专业服务,课程设置上也是以其他专业的内容为核心。例如,经济专业和物流专业都开始了经济地理和物流地理等选修课程。学校通过设置这些选修课程,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实现诸多学科的整合,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从另一个角度看,地理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尽快地融入社会,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还可以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由此可知,地理课程学习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职高地理教学的发展策略

(一)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职业高中开展地理教学,教师首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气候分布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气候景象:在三月份的时候,黑龙江是冰天雪地,而深圳的居民却迎来了鲜花盛开的季节。通过多媒体进行的图片展示,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为了有效地提高地理课程教学效率,教师还应该开展课外教学实践活动,以补偿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为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本地地理人文特点,开展社会实践调查,例如,本地的水文环境、人文环境、人口分布和资源分布情况。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水利枢纽、港口码头以及工厂矿场,并指导学生整理材料,撰写调查报告。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培养职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改善课堂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职高地理课堂教学可以采用的教学辅助设备也越来越多。所以,职高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才可以紧跟时代的步伐,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含量。网络多媒体设备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外部环境,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我国古代的诗词辅助教学,因为我国古代诗词很多都描述了我国的自然地理风貌。

四、职高地理教师应该有科学先进的教学观念

科学先进的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现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可有时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还是不自觉地反复提示、讲解,这样就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培养能力。

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书本知识和生活世界的联系,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能有机结合。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教师往往受到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往往只是知识的转播者,其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改进,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总之,职高地理教学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高中地理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学生 地理事物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已施多年了,我们一直在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因此我们地址老师要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把握教材,探索教学方法,要在探索中不断提高。

高中地理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尤其是高一新生,刚进入新一阶段的学习,欣喜之时却迎来当头一棒,第一堂课就进入浩瀚的宇宙,很多同学还停留在初中阶段的地理认识,不过是了解世界各地的位置及风土民情上。针对这种现象,我在地理教学中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理解与记忆相结合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有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岩石圈、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水循环与洋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等,这部分内容偏重于理解。特别是在地球宇宙环境中,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及应用、昼夜长短的变化、大气的运动、洋流、等值线图等内容尤其需要理解,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只有理解了其中的原理规律,才能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同时,需要多做练习,重视解题过程、解题思路,加深理解所学知识。

二、教会学生抓关键词

表达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几个词语。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如高中地理必修第一章: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一概念,学生对“物质”并不难理解,“宇宙间”却难以确定。我指出,地球也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但是,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能说是地球上物质,不能说是天体。地球大气顶部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教师只要讲清这一界线,学生就容易明白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 、星际物质、运行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而停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体残骸即殒星就不是天体了。

三、注重地图的阅读和使用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突出特点。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地理学习的根本。“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教学时需要将地图和知识点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

四、教会学生观察身边地理事物

有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例如在学习陆地自然带时,遵义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为了解这一知识,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樟树、茶树、广玉兰树等,树木的叶子革质、有光泽、呈椭园形,并且终年常绿。“常绿阔叶”为它们共同特有属性。它们都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由这些树木构成的森林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再对比分析梧桐树、枫树、马尾松是不是常绿阔叶树?学生马上会回答:梧桐树、枫树是落叶阔叶树;马尾松常绿而不是阔叶。这样,学生对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五、教会学生对地理概念进行类比

①近似概念:例如天气和气候,国土和国土资源,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等都属近似概念,很易混淆。只有从本质特征即内涵上区分,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确定适用范围。

②矛盾概念:外延相反的概念叫矛盾概念。如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寒流与暖流,重工业与轻工业等。这类概念也必须从内涵入手,找出差异再分析外延上的相反性,确定“矛盾”所在,才能正确区分。如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是一对矛盾概念。可再生资源是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断更新生长、繁殖的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能重新出现的即是非可再生资源。两者的差异便是“人类历史时期内能否重新出现”这一时间尺度,也是导致外相反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一标准分析,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 都是可再生资源。

③包含关系的概念: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环境三个概念,都表示人类生存的环境。但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环境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区,人口多、房屋密集、交通拥挤是最大的特点。可见三个概念中,内涵最丰富的是城市环境,外延最大的是地理环境。

六、教会学生使用幽默语言

(1)、课堂中应用体态语言以增加学生兴趣。比如讲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时,用地球是低着头(冬至日)和抬着头(夏至日),及头侧面(春秋分)对太阳的体态语言来描述,可以很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这一知识点,弥补了教师口头传授、文字板书等方面的不足,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直观性为一体,将死板的图形动感化等效果从而喧染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富有生机和活力。

(2)、课堂中运用古人、名人和民间俗语等来说明地理事物,比如 “天无三日晴, 地无三尺平”――指贵州地区雨天多晴天少的天气特色,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的地形状况;“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季风;“巴山夜雨”――谷地、盆地的大气热力环流等。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让我们的地理教学迎来更崭新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梅桃源.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