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职业教育论文

农村职业教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职业教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职业教育论文

农村职业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行国家干预1.制定颁布配套的法律法规以美国为例,从1917年联邦政府通过的标志着美国职业教育制度最终形成的《史密斯??休斯法案》开始,到1994年的《2000年教育目标:美国教育法》和《学校??工作多途径法案》,近80年的时间由政府的有关职业教育法律(案)达数10部。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法案,极大地强化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干预,使职业教育在政策的导向作用下,朝政府设计的方向发展。

2.提供经费支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政府直接拨款。如美国,政府出台的每一部有关职业教育的法案,几乎都有一部分内容规定配套专项经费的数额。1965年,为开发经济教育水平落后的阿巴拉契亚地区,政府通过了《地方重新开发法》,在这一地区实施了上千个职业教育项目,拨款达3.3亿美元。在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投入约占职业教育总经费的50%。新西兰大约70%的职教经费来自政府。二是通过政府促使企业投入。如法国法律规定企业完成各项缴税义务后必须承担至少两项支出:即按上一年职工工资总额1.5%的比例提取继续教育经费,用于本企业职工的在职职业培训;按一上年职工工资0.5%的比例缴纳“学习税”,用于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3.实行并强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是国家干预职业教育的基本策略之一。目前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以及新近工业化国家如韩国等,都颁布并实施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澳大利亚从90年代开始逐步对各行业制定全国统一的职业技术教育标准,颁发统一的资格证书。英国1986年由国家资格委员会创设了全国职业技术教育文凭??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该证书几乎覆盖了英国所有的职业领域,在英国境内都得到承认。1992年又实施了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该资格既可作为就业的依据,又可作为升大学的依据,使学生在升学和就业方面更具灵活性。在法国,由于农村职业教育学制和专业不同,法国大学以下有五种证书:农业徒工证书、农业专业能力证书、农业专业技术员证书、职业教育证书、农业高中证书(准备上大学)。

4.实行普职分流英国的义务教育是到16岁,义务教育阶段后实行普教与职教分流,据1993?1994年统计,普教职教就学人数分别为42%和58%。法国的义务教育也是到16岁,义务教育阶段后普教职教是在16~19岁这4年逐年分流.重点是在16岁分流,据1993?1994年统计,普教职教就学人数比例分别为47%和53%。

二、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办学上述国家和地区,除国家举办职业教育外,还积极鼓励各部门、行业、私人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在西德,许多大型企业把执行职业教育法作为企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应尽的义务,企业提供的职教经费达155亿马克,是各级政府支付额的7倍多。日本职业教育的办学类型有正规学校教育中的职业教育、企业内部的职业训练和公共职业训练机构的职业训练。还有一些欧洲国家由于地理位置冬长夏短,学生不能在漫长的冬季进行农田作业,在短暂的夏季为了抓紧农田作业,就不安排课堂教学,而采用季节制;农村职业中学以完成义务教育后的农村青年为对象,利用2~3个冬季,每季有4个月的时间进行教学;为便于农民子弟就近上学,这些学校的位置都距家近,学校规模小但分布广。

其他一些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也都十分重视多主体举办职业教育,私立学校在职业技术学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美国培养技术人员的五年制高等专门学校有23%是私立学校,韩国这一类的学校甚至超过90%。可以说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办学,是这些国家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重视对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过程的改革8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逐步超越了传统的“为经济服务的”的思想,而被认为是实现人们“在就业、地位和个人发展上创造公平机会”的途径。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突破了传统狭隘的职业教育观,而逐步确立了包括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与培训在内的大职业教育观,并使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观念主导下,职业教育也随之发生着相应的变革。

1.增强受教育者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止受训者狭隘的专业化,德国要求获得某一职业资格的受训者熟悉7~8个工种所要求的岗位技能。

2.调整专业设置一是针对与农业相关的职业的不断出现,对农业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开设与农业生产相联系的和与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的专业,如装潢园艺、农业供应、农业机械、农业设备、农业市场等;二是打破行业、企业界限,以“通用工种”为标准,对工业职业教育相关的专业进行合并,组成新的综合化专业。如德国已将12种工业电子专业的职业学徒培训合并为4种。

3.改革课程内容一是强调多学科的交叉渗透,培养复合型人才;二是在强调能力本位的同时,普遍强化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共性知识,为学习者个人生活和提高工作效能,以及升入高等学校提供更广泛的准备;三是强调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并把这方面的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能力看待;四是更加关注外语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受训者更有效地运用对外交往的工具。目前,德国、法国、英国等正采取拓宽专业的措施,重新安排培训内容,编制“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为受训者提供更宽的知识面和职业能力。

4.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类型和水平的职业教育体系相匹配。如韩国从1945年到60年代初,主要是个农业国,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扫盲和基础教育上,职业教育发展较慢且以农业职业教育为主。1960年,全国职业高中279所,其中农业高中129所,占46.2%。60年代初期韩国开始进入工业化阶段,职业高中由279所增加到1970年的479所。其中,农业高中减少到123所,而工商等其他职业高中达356所,占74.3%。70~80年代是韩国经济大发展的时期,经济形态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逐步实现在技术密集型基础上的工业和科技升级。因此,该国在持续稳定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以专科学校为代表的高等职业教育开始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专科学校在校生人数1970年还是零,1980年增到16.5万人,1990年增到32.3万人。90年代后,为适应科技的飞速发展,同时满足受教育者终身学习的要求,韩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对职业教育体系进行调整。一是调整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学生比例,从1990年的68∶32调整到1995年的50∶50,并通过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课程等多形式发展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二是大力发展专科学校和开放大学,1995年这两类学校学生数为1990年的1.84倍。三是鼓励高等专科学校招收在职人员,灵活办学,对劳动者进行更广泛的继续培训。四是在中等教育阶段开设升学与就业指导课程,根据学生的成绩与爱好提供多种选择。

四、重视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一些国家为加强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工作,制定了保护毕业生就业的法规。如英国1948年通过立法规定了学校对毕业生实施就业服务有四项任务:一是传递工作信息;二是给予工作选择指导;三是毕业生职业安置;四是保持与离校但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的联系。日本对高中阶段毕业生的就业制订了《就业保障法》,使招工过程成为一个在法律保护下有序的教育竞争过程。通过竟争,企业招到了满意的人才,学校做好了就业服务,学生树立了刻苦的学风,国家收到了职教的投资效益。

五、保护农业职业教育一些国家和地区尽管农业劳动力和农产品产值所占比重很小,但为了满足本国、本地区居民的农产品需求,扩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这些国家和地区仍然把农业发展和农业劳动力素质提高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强对农业职业教育的保护。

1.明确提出培养新一代农民的目标如韩国政府1981年开始组织实施农渔民后继者培养工程,政府的支持工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选拔,通过宣传教育,父母的劝导,让农村青年报名,再通过一定程序公开、公平、公正选拔录取;第二步是培养,对选拔录取的对象,通过农业院校或职业中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培训,使之成为合格的农渔民后继者。我国台湾地区,70年代初期以培养农业经营者为目标,制定了培养8万“核心农民”的计划,先后在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和农业专科学校试办农场经营管理科。

2.对农业职业教育学生实行优惠政策如我国台湾地区,对要求学农者,由基层农会审查推荐,对其家长实际耕作面积水稻在1公顷以上,蔬菜、花卉0.6公顷以上,毕业后志愿从事农场经营3年以上的学生实行优惠政策:保送农会每期给学生发给奖学金4000新台币;学校组织开展示范作业,收入60%归学生;减免学杂费、实习实验费1/3;毕业前返家实习优先办理贷款;毕业后经营农场1年以上,成绩优良,推荐进入农业专科学校的经营科或农场管理科学习。这些优惠政策,使台湾农业专科学校毕业生从事农业本行或创办农业企业者逐步增加。

农村职业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校企联合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形式更加严峻。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出现了整体滑坡,这其中有内部和外部的种种原因,但长期受传统模式的影响,办学形式单一,办学效益不高,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一些农村职业院校为寻求新的发展,采取了多样化的办学形式,来改变目前的困境。在全新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了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三大转变,切实加强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校企、校乡、校县、校会、校站所、校校、中外7种全新的联合办学模式,办出了特色和水平。

一、校企联合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是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合作,按照“订单教育”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办学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创造办学条件,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由双方共同确定:企业负责承担部分办学经费,并负责向学校提供部分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提供实习场地;学校为企业培养定向人才。通过企业精神与校园文化的双重熏陶和两种不同教学场景的培养,学生一毕业就成为熟练的企业员工,从而实现学生能力和岗位需要的无缝对接。校企联合,企业为学校注入经济活力,提供就业岗位,而学校为企业带来知识和人力资源,使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比翼双飞,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教生命力的源泉。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展校企联合办学,一是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实习条件,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二是创造了学生的就业环境和就业之路,三是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教学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直接面向企业,面对社会,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校乡联合

校乡联合办学模式是以一乡、一镇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为基点,将办学的重心下移,直接为基层定向培养人才。这种办学采取灵活学制,农闲进行理论教学,农忙开展生产实习,“理论和实践不脱节,学习和生产两不误”,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牌”科技致富带头人。依托县农职学校专业优势,在县乡、村、户之间形成辐射网络,构建起信息传播、科技培训、生产示范、项目推广的立体交叉服务网络体系。坚持以县、乡农村职成学校为基地,以科技实用项目为内容,以农村初中毕业生和农民为对象,以科技示范户为骨干,从而达到学一技之长,帮一户脱贫,带一村致富;培养一批能人、形成一个农民服务组织、推广一个科技项目、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目的。开办不同的培训班,如农业技术培训、农村管理干部培训、劳动力转移技术培训等,为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及人力资源的优化提供服务。安徽省泾县高级职业中学,从1996年起,与泾县太园、云岭等乡镇实行联合办学,派专业课教师下到各行政村任科技副村长,实施“111工程”,做到一个教师扶持10个农户,带动100个农户共同致富。学校根据乡镇经济规划,提出“一村一品、一片一特色”的农业产业化总体要求,学校给每位挂职教师分任务。教师把课堂开在田间地头,送科技下乡。学校立足本地办学,服务经济建设,知名度大了,口碑好了,为学校招生、就业及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校县联合

校县联合模式是学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开展院校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全方位合作。根据县里对人才的需求,职校与有关部门进行联合培训或学历教育。贵州省道真职业高中与县交通局、人民武装部、县委组织部、县劳动局、烟草公司等单位联合办学,面向在职于部、农民、复员军人、下岗职工进行教育和培训,先后培训学员一万余名,提高了人员素质,为复员军人、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有利保证。新疆昌吉畜牧学院就是由大型畜牧龙头企业的董事长任理事长、州畜牧局长任院长、学校参股的新体制实体。昌吉畜牧学院的建立是办学体制的一次创新,它构建了一个政府牵头、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实教、多方受益、互惠多赢的平台。它第一次把政府、行业、企业与高校紧密结合了起来,让政府、行业、企业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十一家龙头企业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实现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院就为企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愿望,使“订单教育”变成了现实。企业在联合办学中有了发言权,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企业对人才规格和质量的要求得到了充分体现。对学生而言,通过订单办学这种全新模式,一脚跨进校门,就等于另一只脚跨进了企业,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更加明确了,从根本上解决了就业问题。如今,学院先后与昌吉市、福海县等签订了全方位合作协议,为“科教兴县”、“人才兴县”提供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

四、校会联合

校会联合是指学校、专业协会、农户互动的办学模式。即由职业学校牵头,以专业教师和毕业生为主体,组织专业协会,再通过专业协会把农户组织起来,参加科技培训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这样,就把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紧密地置于专业协会和农户的互动之中,使职业教育直接有效地为农服务。牡丹江、齐齐哈尔等地由农职学校牵头组建成的农村各类专业协会遍布各乡镇。例如,宁安兰岗职成学校的西瓜协会、讷河职成学校的马铃薯协会,已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当地农民也因此脱贫致富。

五、校站、所联合

农村职成学校结合本地经济发展需要,横联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站、种子站、水利站、农机站、畜牧站等为农服务站点,上挂专业科研院所,共同研究科技项目的开发和实用技术推广,使产学研结合起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技动力。这种范式有效地解决了科研院所的实验项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问题,也使职业学校和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孵化科研项目过程中,找到了自身为农服务的位置。黑龙江省采用校站、所联合模式,2003年开展推广种植业科研成果120项,畜牧业科研成果105项。

六、校校联合

职校与其他学校间的联合办学。有职校一职校间的联合,有职校一大专院校间的联合,也有职校一普教一大专院校的联合等多种形式。可以是本省本市学校的联合,也可以是跨省市学校的联合。各校根据自身实际,在发挥本校优势的同时借鉴他校的长处和优势,共同办学,为当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适用人才。职院与县(市)所属普通初中、高中、职业高中联办,按照分层次教育理念,把那些适合锻造成职业技术人才的学生选,第一年放在县、乡(镇)办中学,作为学院的预备班,教授文化基础课,第二、三年整体转入学院,学习专业技术课。通过这种方式,走一条技能性人才成才之路,使广大农村学生通过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离开土地,离开农村,进入企业,进入城镇,从而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高层次转移,也为农村教育改革闯出一条全新之路。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昌吉市第三中学、乌苏市红星镇中学等数十个县市普通中学开展了联合办学,在校生达500多人。河北省易县职教中心与天津市涉外工业学校、天津市轻工业学校3所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天津市的两所学校师资力量强,教学设施完备,办学水平较高,但生源不足;易县职教中心地处太行深山,经济欠发达,由于毕业生就业难,影响了学校办学。三校联合后,不但使分别地处城市、农村的中等职业学校走出了办学困境,三资企业有了可靠的技术工人来源,同时搭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桥梁,开通了城市就业的直通车。城乡职业教育的结合,激活了城市职业学校,也激活了农村职业学校,是值得提倡的一举多得的好经验。

农村职业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相关热搜: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吉林省抚松县职教中心是抚松县唯一的职业学校,在校生只有700多人,生源的构成比较复杂,其中来自单亲、失亲、特困、留守家庭的孩子占到了三分之一。学校对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进行重点帮扶,甚至为一些学生家长提供粮食。学校离长白山很近,根据这个情况学校重点建设旅游服务专业,毕业生在滑雪场、度假村就业或自主创业的比例很高,让一些贫困的家庭看到了希望。根据国家政策,学校也在推行“三校统筹”,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通过大力推行农民培训,“把农民从麻将桌上争取过来”,在4个乡镇建立农民培训基地,在26个村屯建立流动培训站,形成覆盖全县的培训网络,仅用3年时间就培训一万多人次。

也许,从江苏的视角来看,这些数据并不完美,但想一想每平方公里48人的人口密度(江苏全省的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700人)、遍布全境的高山和东北特有的漫长严冬,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非常不易的。我想起大约一百年前在中国大地上曾经进行过的各类乡村教育的实验,江苏比较有名的是黄炎培、陶行知等人在昆山、泰县(现姜堰)、江宁等地的实验,全国较大规模的有梁漱溟在邹平、晏阳初在定县的实验。黄炎培、梁漱溟等人直接将乡政府改造成“乡学”,开设面向农村各种人群的讲习所,教文化、教农业技术,在农村开展不同于城市的学校教育。笔者一直记得一名教师在教学日志里记录过的一件事:夏天,非常热,孩子们都无精打采,教师问哪里凉快一点,孩子们说树林里比较凉快,于是教师就把孩子们带到了树林里,教学内容也临时调整为林业和昆虫知识。这位教师充分考虑到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仍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教育应该教给他们与生活相关的知识,而不是培养一群不了解农村又无法融入城市的青年。尽管很艰难,但前辈们的努力应该是取得过一定成就的,因为无论是黄炎培在徐公桥,还是梁漱溟在邹平或者是晏阳初在定县的实验都经历了较长时间。

这段历史经常为后来的职教史研究者所忽视,因为这些前辈们做的事情在今天看来属于成人教育,而不是职业教育。不过,在我看来,他们所做的才更加接近职业教育的理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并不在于是否是面向就业的,而在于传统的普通教育是关于知识的,职业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的。

把抚松职教中心的实践与百年前前辈们的工作进行对比可能是夸大了这所学校,但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都关注普通老百姓以及他们的子弟。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职业教育原来就是面向普通人的教育,用晏阳初的话来说,就是平民教育。只要是平民,或者平民的子弟,就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我们没有必要拔高或者扩大职业教育的服务范围,因为一旦拔高或者扩大了,那就不是职业教育,而是精英教育、高等教育或者其他什么社会活动了。

据说医学院的学生在入学和毕业时都会宣读希波克拉底誓言,希波克拉底誓言核心的内容是:为病人谋利益,杜绝一切害人的行为。如果职教界也需要一份希波克拉底誓言的话,我想它的核心内容就应该是“为平民服务”。当然,今天平民的概念与百年前可能会有所区别,今天的平民应该更多地指普通劳动者和他们的子弟,主要是那些无权无职、靠工薪生活的人们。由于这个群体巨大的生存压力,他们更需要适合他们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只有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打造的职业教育才会受到欢迎;由于家庭教育能力有限,他们的子女大多也会接受职业教育,但他们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所以职业教育体系应该为这些孩子提供升入其他层级教育深造的机会。如此说来,目前我们大张旗鼓地抓职业教育的质量和为孩子们提供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机会的工作是做对了。但这些还远远不够,职业教育目前非常强调开展企业调研,有多少学校重视过面向家长与学生的调研?我们真的了解普通老百姓究竟需要什么、他们希望职业教育帮他们解决什么吗?当我们热衷于宣传学校所培养的就业明星时,我们是否真的关心过那些NEET毕业生(不工作、不上学、不培训)?

农村职业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众化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困境 出路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量与质有机统一,并非简单的数量扩张,更应是在物质基础坚实、教育体系完善的基础上深化内涵建设,提升育人质量,实现质与量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历程

十余年来,高校招生从数量和规模上一直呈上升状态,招生比率逐年增加,至2010年已超过25%。我国高等教育已初步完成了从“精英教育阶段”到“大众教育阶段”的跨越。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优先发展科技和教育,及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整体提高国民素质,有力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升学率快速提升,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大幅增加

计划经济时代,“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得到充分体现。国家实行统招统分,上大学就等于有了工作,拿到了“铁饭碗”;对农家子弟来说,高考更是“跳出农门”的唯一出路,但高等教育入学率非常低,大部分学生难圆大学梦。自高校扩招以来,升学率快速提升,青年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已不再是难事了,从而有效促进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2.初次就业时间推迟,就业压力有所缓解

目前,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状况是发展教育的措施和化解当前就业压力的措施之一。有数据表明,初中阶段学生规模从90年代至21世纪初依次递增,高中在校生逐年递增,必然给就业安置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压力。通过教育大众化,让更多青年接受教育时间延长,减少了适时就业人数,化解了一定的就业压力。

3.拉动内需,推动经济与教育的协调发展

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实行拉内需、促发展的经济战略。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借此拉动内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服务教育的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随着高等教育快速迈向大众化,加快了高等教育模式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提速,让更多的适龄青年享受相应层次的教育,劳动者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高等教育大众化于国家和社会,显然利多于弊。但在实践中也呈现出后天性不足,给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一是教育大众化,很大程度上是以降低分数,放低“门槛”为代价,使生源平均素质降低,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下滑尤其突出;二是改革精英教育、实行大众化教育,致使生源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学历含金量逐渐降低,各种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如“硫酸泼熊现象”、“马加爵事件”等;三是教育大众化给教育管理和后勤服务带来巨大压力,教学资源日益紧张,教育环境、师资问题日益突出;四是毕业生对口就业困难,出现严重心理危机,就业向低层次发展。

二、教育大众化下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基于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无论是办学机制、条件、规模、社会效益,还是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张,已有与普通教育“平分天下”之势,撑起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职业教育在其发展道路上面临着不少突出难题和困境。

1.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对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和基础教育;从教育成本分担来看,学费占经常性费用的比例快速提高,在未来几年依靠学费来扩大职业教育难以实现,特别是职业教育筹措能力的潜力已经不大。再者,大众化过程中用于建设性投资短缺非常严重,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出现了下降态势。

2.多元化发展模式尚未成型

办学形式多元化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经之路。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践过程中,集团化、多元化力度不够,存在单一情况;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和互通不力,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效果欠佳;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系处于探索阶段,尚未成型。

3.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严重失调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教育大众化目标导向下和规模效益驱动下,过于追求生源数量、规模的增长,忽视了内涵建设。量的迅速增长对教育管理各环节都产生重要影响。职业教育的大众化,不仅是量的增长,还应是质的变化。不能只顾量的增长而不顾质的变化,否则将无法化解增长所引发的各种压力而陷入两难境地。

4.政策扶持不力,发展后劲不济

国家和政府制定了不少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强调发展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休系中的重要性。而现实社会仍然严重存在“重基础(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重知识、轻技能”等倾向,职业教育正遭遇着难以想象的政策“瓶颈”。

迄今为止,特别是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没有明确的政策扶持和倾斜,仍然存在着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错误地认为“职业院校是不良青少年进行改造的基地”、“多办一所职业学校就可能少设一所监狱”;认为职校生很难掌握较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与智力支持,导致许多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难以及时地实施于职业教育,严重影响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读职校不如去打工”等理念渗透在我们的文化与观念中,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克服更多的困难。

三、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显然,高等教育大众化对职业院校的教育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作为职业教育者,我们必须及时转变观念,明确职业教育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实行适度规模扩展;同时,建议学校不断改善条件,扩充师资,完善管理,实现资源整合、优化、升级,加强教学管理,不遗余力地实施外延发展与内涵建设并重,提升育人质量。

1.加大投入,保障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适度超前发展

在教育迈向大众化的过程中,政府应增加职业教育的投入,改善其办学条件,疏通社会教育投资的各种渠道,调动全社会力量支持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应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律,走外延式发展道路,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成人)教育,坚持适度规模发展,不搞“”。

在扩大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同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多样性,树立发展的质量观、多样化的质量观、整体性的质量观,建立和健全相应的质量评估和保障体系。

2.建构特色鲜明的多元职业教育体系

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经验,教育的大众化和多样化是密切相关的,多样化发展能促进教育大众化进程。

在大众化过程中,职业教育系统内部的分化程度不断提高。部分院校继续保持和实施精英教育和特殊人才培养,同时,地方性的、特色性的、职业性的、短期性的职业教育要快速发展,成为实现教育大众化的有生力量,加大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在大众化过程中构建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的多元职业教育体系,把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展与结构优化结合起来,合理、稳步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大众化。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鼓励地区、行业组建区域性、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推动区域合作,促进资源优化和功能整合,发挥教育资源的聚集作用和辐射功能,形成学校、行业、企业、区域联运的“大职教”格局。

3.职业教育与普通(基础)教育并举

整体地、单维度地倡导或实施大众高等教育或高等教育大众化,不符合国情,更有损国家教育水平与文化水平。盲目地困守普通教育,不利于提高全民文化水平,不利于个人与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应实行分层定位,满足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迫切需要;又要大力发展周期较短的、实用型和技术型的职业教育和其他类型的教育,在保证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和各自特色的前提下,架构起各类型教育互通“立交桥”。职业教育应更加灵活开放,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的人才成长格局;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使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

4.建构双师素质教师梯队

职业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首先要在用人上做文章,提高职业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建设稳定“双师型”教师梯队,是发展职业教育、构建幸福和谐社会的要求。近年来“双师型”人才建设取得较大成就。高等院校除了做好专业精,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建设外,同时加强师队伍优化资管理,使之专业化、合理化。学校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吸引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学实践与学科研究。加强师德教育,重视培养教学骨干与学科带头人。

保障教学投入,改善教学基本设施和条件。加快考评制度和用人制度改革,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营造弘扬正气,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保证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5.深化职业教育教学及管理制度改革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调整课程设置,确保专业建设更加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最大限度地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以行动为导向,改革和创新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切实改变落后的教育教学方式,推行工学交替的育人模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校企合作,推行“弹性”学制,把素质教育有效地融入职业教育中,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职业劳动者。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们要尽快转变观念,坚持外延发展与内涵建设并重、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显职业教育特色;适时调整发展策略,争取广泛支持,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必要的社会和文化氛围,职业教育就一定能走出困境,走向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民日报, 2005

[2]陈雪梅.《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政府统筹是关键》.教育和职业, 2004

农村职业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积极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 有效途径 团体 开展

本文系新疆职业院校“十二五”规划项目“中职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喀什地区卫生学校为对象(项目批准号XJZZDY042 )”课题的研究成果。

《正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富有活力、充满朝气,他们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中等职业学校使他们大部分人最终的落脚点,找准教育切入点,采用合理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表现出逆反心理、人际关系及环境适应性、打造一支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团体等方面的措施和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她们并创新开展的心里健康教育,探索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的一种有效途径,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出对中职生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达到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已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如:我校90%是少数民族学生,多数来自于农村,年龄大多在15―20岁之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有的人由于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所致,学习成绩欠佳,中考失意,产生自卑;由于受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宗教因素等影响,加上社会偏见和竞争压力,心理健康表现令人担忧:上职业学校出于无奈只能是最后的选择,认为无法就业前途渺茫,从而导致不愿意学习;不喜欢所学专业;对未来的人才市场和求职择业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等。如何使学生摆脱这些消极心态的影响,使之养成“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呢?我校就此问题次开展了《中职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喀什地区卫生学校为对象》的课题研究。

一、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存在的问题

1、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高考或中考失利的学生往往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最终的归宿,作为以医学类专业知识为主的职业学校,如何使他们热爱专业,发奋学习必须要有很好的汉语基础,入学的第一年是学习汉语的预科一年,学生爱源于不同,汉语水平层次不齐,对学生强化汉语带来一定的难度,从基础汉语提升到医用汉语的攻坚阶段,因汉语水平差专业课听不懂,最后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随之而来的是其看到问题、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简单,造成综合能力下降,学习目的并不明确,学习动力和兴趣欠缺,长此以往则产生了厌学情绪,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2、行为中表现出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一种与常态对立的反常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一般表现出盲目性、抵触性、放纵性、极端性、顽固性等的特点。对良好的仪容仪表、文明礼貌等等的给予拒绝,具体表现为: 一自身心理发展特点,思维发展不完善,喜欢独立寻求事情发展原因和规律。二家庭的影响,家长给予期望过高,给学生造成重大心理压力,同时又缺少沟通从而产生代沟,家长与孩子价值观不一致,造成矛盾产生;三学校影响,思想观念、价值观不同,四同学朋友影响,模仿同年人,由于在家里或者学校得不到理解和认同,自然而然就会在同龄人之中寻找共鸣,但是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因而容易轻信别人,或者分不清善恶。五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的道德风气,尽管从表面上看来似乎完全是消极的,甚至是带有危险的。

3、心理素质狭隘,人际关系不够完善

我校学生普遍都处于青春发育期,属于性发育成熟而迅速,然而性心理却又很幼稚的阶段。因此,当他们离开家庭来到学校,有父母管到班主任管,由被动约束到主动约束行为的转变过程,有的学生戒备心强,不能很好的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导致矛盾产生;有的学生生活在自己的半封闭或封闭的状态之中,交际范围不够宽广,不具备沟通的技巧,性格孤单,不够合群;有的学生在与异往的时候,部分同学会表现出无知、幼稚的一面,不愿意和任何人接触沟通娱乐,人际关系不够完善,严重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警惕性。

4、缺乏积极上上的勇气,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

我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从年龄上来讲,大多数学生普遍都处于从青春期转向成人的发展阶段,在中职学校的学习生活将是他们逐步走向自主、自觉、成熟、独立的性格转型期。从现实生活来讲,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同时又由于不能完全熟练的对新的学习方法进行掌握、独立生活能力不强、社会经验不丰富等原因,造成他们在新的学习任务和环境中容易造成心理失衡的状态,从而感到孤独寂寞、茫然忧郁、恐惧不安,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

5、缺乏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团体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的教师群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的是那些受过心理学与教育专业训练,而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尚没有以职业心理的培养目标为核心,围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形成职业兴趣与理想并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参加任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大都在工作实践中边教、边做边自学,这已经成为了制约中职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提高针对性、增强实效性的瓶颈,我校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他们要有什么样的素养和能力,才能胜任所担当的工作?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积极探索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的措施和建议

1、首先要建设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教师团体,稳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教师首先必须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的基础知识,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教育学基础知识、心理诊断与干预知识、心理学统计与研究方法知识等,定期开展心理辅导课,定期做心理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并清楚了解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及自身本阶段心理、生理特点。营造一个具有民主、宽容、善意、友好的班级氛围,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从事心理咨询与个案辅导,消除学生的错位心理,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与他们产生共鸣。

2、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要让班主任老师播撒一种持久的爱心,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学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很快被师爱的爱心所取代,学生感觉到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于是心理的窗户随时打开,心理压抑减轻,开始接受新的思想转变

3、强化道德规范教育,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 (000)

结合德育课教学加强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以增强学生的明辨力。一方面要注重用革命传统教育学生。利用每年的传统节日以及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形式,对学生开展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另一方面还要用时代精神感召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由于形势的需要,责、权、利各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何适应形势,以时代精神去感召每一个学生,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 ,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特别是职业观和就业观,坚持进行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的教育,培养学生择业意识、创业意识。帮助

4、进行道德法制教育,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学生道德观念是道德情感和行为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所以要强化道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使他们明辩是非曲直,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用校园文化活动启迪学生 以珍爱生命、健全人格教育为重点,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6、正确引导中职生健康度过逆反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宽容包括允许反复。学生进步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反复是正常现象。教师“揪辫子”,“揭疮疤”的做法是最令学生反感的,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生成对抗行为或自暴自弃。因此,老师的批评教育一定要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熟悉学生的个性差异,掌握其思想变化的一般规律,用辩证的方法处理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做到教育有方,批评有度,因势利导,灵活多变,让学生在庄重严肃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7、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

学校以教学为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能起到良好效果。这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良好的健全人格。首先,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其中,使学生能在愉快、有安全感、无心理压力的课堂气氛中去学习。对学生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和赞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重视学生的道德信仰的培养同时,还要重视道德行为、习惯培养。

8、举办各类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课外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还能通过活动本身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如通过采取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雷锋活动”到敬老院、社会福利院进行义务劳动,开展诗歌朗诵、歌唱比赛、民族舞比赛,摄影作品大赛等各种比赛,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展现个人才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奋发的精神。同时他们通过活动能增进情感,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9、开展各种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心理辅导,是培养学生拥有积极良好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面对学生出现的常见问题,要改变以往的被动辅导变为主动。辅导教师应走出办公室和电话的局限性,积极主动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团体训练。同时还可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如何处理在学习、交往、情绪、个性等常见的心理问题,在活动中,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做到心理认识与行为指导同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困惑和烦恼得到解脱和疏导。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体会

随着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生活条件改善,如何积极探索中职生心里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中职职业教育必须引起重视的主要问题之一,正确地引导学生健康积极地度过各种心理压抑、心理障碍、逆反心理的时期,针对这几项因素加强教育,探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势在必行,尤其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环境、培养出具有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德育品质和身心健康的新人,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

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变化,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名利、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正确对待批评、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才能有效地维持学生心理健康,就要打造具有高尚师德修养、稳定心理素质、崭新教育理念、科学教育方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通过以上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环境、培养出具有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德育品质和身心健康的新人,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成山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胡元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的探索》,《科技信息》,2009年第7期。

3、教育学论文 教育理论论文

论文标签: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

作者:路鹏

上传时间:2012年8月9日

作者简介:热米拉・玉麦尔,女,维吾尔族,出生于1964年5月,在职研究生学历,校长,正高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