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信息质量论文

会计信息质量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信息质量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信息质量论文

会计信息质量论文范文第1篇

会计作为企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经营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本质上是体现企业经营状况、收支情况、各项经济指标的一个信息系统,是对企业的资财和外界对这些资财所持有的权利,以及对企业经营所得和所用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计量和传输以使人们了解管理经济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企业实现其最大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关于“质量”这个词应用非常广泛,不管是在生活中、工作中还是学术中都离不开质量一词。著名的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曾经说过:“质量是表征实体满足规定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的总和。”这个关于质量的定义全面的阐述了质量的本质,简单来说质量必须要符合使用者的需求。然而会计信息质量不像其他实物产品一样有明确的技术检查或核查标准,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进行监管,但其结果一样关系到是否能达到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因此会计信息质量自有一套既定的行业规定或特征,即真实、可靠、相关、有用、合乎标准。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只有真实可靠并且合乎标准的会计信息,才能体现企业经营发展状况,帮助领导者或投资人迅速客观的了解企业债券结构,状为企业领导者指出明确的发展思路。

二、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造成的危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存在很严重的失真问题,不仅影响了企业和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发展,还直接影响了国家的财政税收。很多中小企业利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漏洞,投机取巧,偷税漏税,损害了国家利益。第一:会计信息失真会成为一些人谋取私利的手段,通过做假账或者修改会计信息,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的公正性。这不仅仅会造成管理者决策失误,投资人投资失误,不利于公司健康有序的发展。账实不符,人为调节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直接影响公司内部管理决策的实施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一旦被国家监管部门查出来,也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第二:从国家层面来说造成国家税收损失。我国中小企业为偷税漏税采取做假账的方式,谋取利益,损害了国家利益。同时这种违法违规的情况也会造成、收受贿赂的情况,扰乱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三、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因素

1、会计相关制度、准则不健全不完善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行业存在混乱无序、会计质量失真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我国不断出台会计制度准则和实施细则,包括《公司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法》等,对规范会计行业制度和流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会计质量。但是由于这些规章制度都是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下制定的,并不能完全适应现在的国情,不符合现在的经济环境。另外由于会计本身的特点,在核算记录的时候会出现很多情况,很难制定一套统一细致的实施细则。很多会计制度或准则都存在内容空泛,没有实际指导意义的问题,这就导致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的空间,并存在诸多漏洞,进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比如在会计准则中规定可以对应收账款进行计提坏账准备,但是并没有进一步从质和量两个维度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计提坏账准备,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转销。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会计行业秩序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后期会计审核困难的原因之一。

2、对计算机财务处理方式不熟悉或存在漏洞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计算机在会计记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计算机记账可以更快、更便利、更准确的核算会计账目,减少错误。首先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人对计算机操作不熟悉,不能灵活运用财务软件。很多会计员工年龄比较大,没有经过系统的计算机培训,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弱,采用计算机记账方法会出现很多问题。他们尽管对会计记账流程比较熟悉,但是不能很好的和计算机软件结合起来,容易在会计信息处理上出现问题。其次各种财务软件尽管使用方便,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问题。第三:会计电算化是近十几年才刚刚兴起的,在处理流程和方法上也存在诸多漏洞。某些会计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会利用该漏洞钻一些法律或公司内部审计的空子进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损害公司利益。

3、外部审计监管制度不完善尽管近几年我国不断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加强会计行业的外部审计的监管制度,比如《证券法》、《注册会计法》、《公司法》等,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制度整体来说还是不完善,很多制度法规并没有明确的规章,在外部监管上还是存在很多漏洞。另外对违法违规的会计人员惩罚力度不够。国家监管部门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处理仅仅局限于经济制裁,处罚力度不大。会计人员衡量预期收益远大于预期成本和风险,自然更倾向于获取利益。尤其国家监管部门进行制裁时很少具体落实到责任人,对个人惩罚措施较少,也是导致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我国监管部门负责的企业众多,工作重点都放在大企业上,对中小企业关注度不高。这也加剧了中小企业有恃无恐、有意篡改会计信息的情况。

(二)主观因素

1、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很多中小企业的审计部门形同虚设,不能很好的起到内部监管的作用。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审计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公司管理层人为干预现象严重。很多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资格没有达到要求,并且人员分工不明确。会计部门内部制度混乱,岗位牵制机制严重弱化,不能有效遏制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企业领导为了自身利益妄加干涉会计人员工作,施加压力,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2、会计人员工作水平不高我国会计人员人数众多,但同时也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很多会计人员尽管专业技能合格,但没有受到系统的职业道德的培训,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律意识。另外有些会计工作不负责任,核算时马马虎虎,不是账目计算错误就是财务核算出现偏差。社会舆论对会计诚信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会计人员缺乏社会大众的舆论监督。做假账的会计人员对自身的行为没有深以为耻,反而因其能获取利益而为荣。会计电算化的兴起和发展也给很多年龄比较大的会计带来巨大的挑战,很多会计人员不会使用计算机和财务软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错误频发。

四、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企业改革步伐的会计信息体系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会计体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基础,也是保障会计行业有序进行的法律基础。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体现首先根据社会当前政治、经济现状,完善会计制度细化条款,减少模糊条款,细化处罚及量刑依据。目前很多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用“情节严重”、“数额巨大”等比较模糊的描述作为量刑的依据。在实际案件审理中操作性不强,存在很大的争议,也极易造成审查机关主观意识过强,现象的发生。第二:明确问题责任人,将责任问题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上,加大对责任人的处罚和监督力度。对导致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案件,造成社会影响恶劣,损害国家利益的案件要加大处罚力度,尤其是对责任人的惩罚措施。近十几年我国经过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政治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受到历史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然存在行政命令干预会计制度制定,影响会计制度“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造成会计制度不适应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会计行业必须要不断适应新时期这种经济形势的变化,适合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然而由于我国法律法规制度的滞后和漏洞,阻碍了企业有序健康发展,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制定会计行业法律法规的时候一定要适应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形势和企业改革趋势,并适当的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只有完善健全的制度保障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速企业改革步伐和发展进程。

(二)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压缩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选择空间相关部门在制定会计准则体系的时候一定减少操作不确定性和定义模糊性问题。在选取制定制度的机构人员时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听取具有不同立场的人的建议。在制定具体规则的时候要明确责任界定、惩罚措施,避免实际操作中的不确定性。另外制定会计准则的时候一定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适合我国国情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会计电算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其在财务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善的这方面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这是不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我国很多会计准则具有很大的会计变更空间,给会计人员提供了一个可调整空间,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制度漏洞,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失真。因此制定会计准则体系一定要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实际可操作性,最大限度的压缩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空间,减少会计人员的主观调整空间。

(三)加大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作用可以行使社会审计监督作用的体现在三个方面:会计审计监督的中介机构、政府税务部门和社会舆论。能起到会计审计监督作用的中介机构主要有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师、税务师税务所等独立的财务监管机构。这些中介机构都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独立企业法人。中介机构受企业委托,对该企业的经营状况、收支情况、特殊财务指标进行审核。根据会计法律法规出具符合要求的财务审验报告,上交国家税务部门和工商部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中介机构为了实现自身利益,不顾职业道德,与企业同流合污篡改企业经营状况,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会计审计中介机构的监督,对违反会计法律法规造成企业会计失真的事务所加大处罚力度。建立健全对事务所的刑事追究机制和民事赔偿机制,加大对会计事务所的监管力度。国家税务部门也要加强其职能监督作用,对不同企业的财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检,严厉打击虚报会计信息的会计事务所和中小企业。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在全社会营造知法守法的氛围,打击为谋取私利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四)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和教育力度会计信息失真情况尽管表现在具体的财务报表上,但最终责任人还是会计行为主体。会计人员不管是受到企业领导的指示还是自身利益的诱惑,都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操作者。没有会计人员的参与,虚假的会计信息或者信息失真情况不可能出现。很多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系统学习新的会计知识,对新的规章制度认识不全面,也是导致工作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理论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首先管理层要意识到对会计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制定完善系统的培训体系,组织好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流程。培训一定要结合最新的国家会计制度和准则,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另外也要鼓励会计人员自学会计相关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和法律知识,调动会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审核制度,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在现行企业管理制度下,会计人员还是依附企业管理者而存在的,受到领导的制约。会计在实际工作中受到领导的命令和指示,为了公司或个人的利益,很难按照法律规章制度办事,全面如实的反应企业经营成果和各项经济指标。会计人员很难独立于企业,摆脱和企业管理者的领导关系和从属关系,客观公正的反应企业财务状况,毕竟作为管理者的下属,要想在法律规章制度和公司领导的利益中取得平衡是很难的事情。这就促使企业会计人员实行委派制,增强会计工作的独立性,并且促使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改变以往受制于企业管理者的情况。另外中小企业内部也要改变内部管理结构,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管理。很多中小企业会计部门职责不明确,人员工作混杂,不能很好的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中小企业应该建立完善明确的组织结构,会计部门和审计部门独立区分开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确实达到监督的作用。

五、总结

会计信息质量论文范文第2篇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性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已经给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计理论问题(会计学界对应的理论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与会计规则及其制定权的合约安排密切联系的。会计规则制定权的合约安排是指关于会计规则由谁来制定,由谁来监督其执行的制度安排。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的方式一般是:政府享有一般通用会计规则的制定权,企业经营者享有剩余的会计规则制定权,由独立、客观、公正的会计专家(即注册会计师或特许会计师)来监督企业经营者对一般通用的会计规则的遵循和对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的适当行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不体现在会计信息本身是多么真实,而在于它是否依照该国公认的会计规则及其合约制度安排权进行加工处理,如果是,那会计信息就是真实性的;如果不是,那会计信息就是非真实性的,就是所谓的“会计信息的失真”。这是从会计理论体系给“真实性会计信息”和“会计信息失真”下的定义。在会计实践中,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有许多类别,我们从失真产生的方式对其加以归类:

(1)从失真产生的过程,可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导致的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导致的失真。前者是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后者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的经营活动,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

(2)从失真是否由主观所导致,可分为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意造假和无意失实。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无意失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判断会计信息失真是有意造假还是无意失实,其标准应是当事人是否有故意使信息失真的动机。

(3)根据会计信息与会计处理的关系,失真可分为会计制度引起的失真和会计操作引起的失真。前者是指由于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会计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等引起的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客观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从理论上说,这一部分的会计信息失真可以通过制度的变迁得到改善。后者是指由于会计操作的错误(可能是主观的和有意的,也可能是客观的和无意的)引起的会计信息歪曲反映会计事项的情形,其原因包括会计人员素质不够高、会计处理方法选用不恰当、对会计事项的判断欠准确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对于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本文重点在其他文章没有涉及的方面进行探讨,主要是从经济学和会计制度两个角度来研究。

(一)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

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能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企业,对企业的经营运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信息披露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点的信息量,也即信息披露量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要求。许多信息从社会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应该披露,而经理阶层从自利益出发,只会选择少量披露甚至不披露,从而损害社会利益。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懒”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

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企业中极为重要的两大机制。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结构影响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即不同产权结构可以导致同一个体做出不同的行为。产权安排规定了人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与物有关的行为规范,违背这种行为规范的人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产权在组织中的具体表现为制度,制度框架通过影响个体获得的报酬及其违规应付的代价来具体影响个体行为。目前国有企业中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的情况比较严重。许多企业与经营者的劳动合同是采用完全合同的形式签订的,合同的谈判是一次完成的,经营者的业绩与报酬在事前就被一次性规定了。这种合同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不能及时地按照经营者所作贡献来对经营者进行对等的激励。经营者为企业做出了贡献,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心理上的不平衡加上物质上的不满足就成为个体实施违规行为的动机。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中可变因素很多,企业内外部各项制度不够健全,企业缺乏严格的、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所有者让渡给经营者的权力过多,并且对让渡的权力不能有效实施监督,“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经营者拥有过大的权力,无人监督也无人敢监督。经营者实施违规行为的风险很小,违反制度所得的好处大于受到惩罚导致的损失,造假者得好处,不造假者反而吃亏,这在无形中“鼓励”了经营者的违规行为。

(三)企业中存在委托——关系

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委托——关系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由于二者存在信息不对称,其利益目标也不相同,经营者可能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以欺骗所有者,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这种委托——关系有四个更低层次的委托——关系: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委托——关系;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关系;企业内部经营者与会计部门之间的委托——关系;会计机构内部会计主管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委托——关系。由于委托、双方各自的利益不同,导致双方的目标不同,人不可能完全按委托人的意图进行企业行为,利益冲突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动机;而双方信息不对称,使得人有机会进行一些危害委托人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为,从而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性。

(四)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等内容存在缺陷

会计准则应有长远的适用性,不能经常进行修订,因此会计准则中的定义应力求准确,会计准则的内容规定应力求操作性强而且严密,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在这些方面还有差距,如会计准则中的重要性原则和重要事项的规定,没有从质和量的方面对重要性进行说明;对应收账款只规定可以计提坏账准备,什么情况下应计提坏账准备,但什么情况下可直接转销没有做出说明。另外,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的规定也有缺陷。对于以上这些情况,企业经营者就可以利用自身拥有的“信息不对称”的优势,随意选择对己有利的会计处理方法,而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五)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外部监督不力

第一,我国还未形成健全的财务、会计、审计法律法规体系,许多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已建立的法律法规又不严密,法律法规之间又有许多矛盾、不协调之处,执行起来就有很多漏洞可钻。第二,外部监督不力。执法部门执法不力。执法部门往往有章不循,以权代法,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得作假付出的代价大大小于产生的利益,对有关责任人起不到应有的惩戒作用;各执法部门重复监督严重,单位不堪其扰;社会审计没有起到应有的中介作用。目前我国从事社会审计的人员还很少,力量不足,从业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总体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偏低,加上挂靠体制的影响,使得独立性不强,存在不公平竞争的现象,为争夺客户,出具虚假的验资报告、审计报告,未能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客观、公正的鉴证作用。

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的规范和界定功能只有产权的明晰界定,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这是因为产权的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之下,资源的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

(二)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利益冲突

由于企业内部存在的多层级的、复杂的委托——关系,因此理顺委托方和方的利益关系就极为重要。首先,要尽早建立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者的任命,其次,是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建设,鼓励市场并购行为,活跃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将替换机制引入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对经营者的基于其经营成果的有效合同激励机制(如使经营者部分持股或给予其股票购买选择权等),使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趋于一致,从而改善双方的“激励相容性”。此外,应强化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加强对经营者的行为约束。应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责、权、利,可以考虑将会计按其职能和作用的不同分内部管理会计和对外报告会计,前者仍属企业内部委托——网络的一环,受托于经营者,起参谋和决策支持作用,后者则直接受托于董事会,起反映和监督作用。同时,为抑制对外报告会计人员其与经营者“串谋”欺骗所有者、出现“道德风险”和“内部人控制”问题,还需在机构设置上强化内部的制衡和约束机制,加强基础工作,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减少或消除“X非效率”现象,同时,建立一套对其进行有效监督与激励的机制,使其目标函数与所有者目标函数一致,最终使所有者、会计人员与经营者三方达到经济利益上的“激励相容性”。

(三)建立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质量责任保证体系

在会计信息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人员及业务当事人在会计产品质量管理中的任务、职责、要求和权力。

1.企业经营者的会计责任。企业经营者必须代表单位对会计产品的质量特征和特性负主要责任,应当保证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迫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坚决避免单位负责人超越会计法制的约束,出了问题又追究会计人员的做法。

2.部门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企业会计部门负责人应对会计信息的生成质量具体的、全面的领导责任。主要包括:选择和运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奖惩制度;保持完整的会计记录;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对生产和提供符合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整个过程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无权处理的,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做出处理。

3.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责任。会计人员的会计责任其实也是一种道德责任。1996年6月财政部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其说明,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职业道德作了具体的规定,新修订的《会计法》第五章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也明确规定了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有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者,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因此,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办事,自觉地进行质量控制,认真做好自检、互检工作,保证不合格产品不流入下道工序,并对自己加工生产的产品负责到底。

(四)加强会计规范的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会计信息质量论文范文第3篇

1.会计信息概念分析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的信息使用者提供的展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信息。会计信息以会计的角度展示了企业的经营状况,是一系列的数据,包括依据会计凭证输入的会计财务资料、输出的财务报表和资金、成本等一系列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者实施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会计信息质量是否真实、可靠、合规等,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会计信息的作用

第一,会计信息为投资人的决策提供了参考。目前,企业的资金来源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而股东和债权人是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他们对企业的经济信息了解的很少。因此,为了进一步扩大投资和生产必须为股东和债权人提供完整的会计信息,为他们的决策提供参考。第二,会计信息是未来资金走向的“风向标”。企业的发展需要做好未来经济活动的预测,资金是企业基础资源也是最终要的资源,因此做好财务预测十分重要。会计信息能够显示企业的现金流动、负债状况、还债能力等,是企业做出预测的重要依据。第三,会计信息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政府对企业活动的监督主要依靠审查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实现的,税务部门也能够通过财务报表监督企业的缴税情况。

二、内部审计概念和特点

1.内部审计的概念

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客观的、独立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内部审计通过审查、评价组织的经营活动是否对组织的经营目标有促进作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内部审计的特点

第一,服务的内向性。内部审计就是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评价,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监督活动。一般情况下,内部审计是由企业内部的人员负责,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分析和评价。第二,工作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置独立的部门来实施审计工作,必须保持独立性,不受外界的干扰,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第三,审计过程相对简化。内部审计主要以企业的财务信息为依据。从审计工作的规划,到实施,再到后续的审计都有明显的针对性,而审计人员也是本企业的员工,对企业的情况比较了解,各个环节中的信息收集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完成,极大地减轻了工作量,同时审计的效率也很高。第四,审查范围较广泛。内部审计的范围包含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而不仅仅局限于资金的流动,任何财务运作方面的信息都是审计工作的范围。

三、内部审计对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探析

1.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与否的影响

内部审计工作具有独立性,它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和评价组织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是否规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部分之一,此外,内部审计也为企业经营者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对组织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会计法》中明确了组织负责人的责任,即保证会计工作的合法性。因此,必须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积极履行财务收支、经营活动监督等职能,这样才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2.内部审计部门是否独立的影响

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与其地位的独立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企业内部,如果内部审计部门是某个部门的下属部门,没有保持独立,很难树立起权威,势必影响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因此,必须保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保证其在组织内部的权威地位。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部门往往流于形式,与被监督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独立性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内部审计能够深入到实质性的领域,例如,审计效率低、审计结果被忽视等。还有很多企业认为内部审计没有必要,都是“自己人”,对内部审计持有怀疑态度,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审计部门在组织内部必须处于以个较高的地位,必须保持其权威性,必须不受外界的干扰,以此提高内部审计的作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3.内部审计运行的影响

会计信息质量能否提高,关键在于内部审计的运行是否合理。只有有效地运行效果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全面性和真实性,才能为企业未来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果才能得到肯定。因此,内部审计运行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有科学的内部审计方法。应该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个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指标体系。第二,要有合理的内部审计的具体过程。第三,要充分论证考核结果,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得出科学的结论,另外,还要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奖励或惩罚,以促进内部审计运行的有效性,进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四、利用内部审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措施分析

1.转变经营观念,科学定位内部审计的职能

审计部门要重视内部审计的传统职能。内部审计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经济管理等四个传统职能。企业作为一个多方利益的结合体,不同的参与方有不同的利益动机:经理期望财务报告能够夸大经营业绩,进而提高报酬;股东期望得到真实信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等等,然而会计信息并不能同时满足这些利益需求,因此必须实施内部审计,提高信息质量。在经济监督方面,必须以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为标准,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收支和经营活动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科学的评价,提高它们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此外,还要对财务收支和经营活动所形成的书面材料进行严格审查,使其符合规定;要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要监督各种奖惩的执行情况等。在经济评价方面,要审查预算、决算等方面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根据审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在经济鉴证方面,要积极鉴证领导的工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把鉴证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在经济管理方面,要积极为管理层的决策建言献计,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首先,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现代企业制定要求必须建立内审计机构,提高监督职能。在立法方面,要制定关于审计机构的法律,要求其必须独立设置审计机构,由外懂事会组成,它主要负责外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检查;同时还可以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实施监督,如预算、人事、审计计划、审计结果等。对于大型的企业集团要建立审计机构,为审计工作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有董事会的企业要设立监督委员会,对监督和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没有懂事会的企业,其审计部门要对企业负责人负责,但其财务报告必须由注册会计师鉴证,同时还要得到税务部门的认可,保证其独立性。其次,制定和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制定工作制度就是要让审计人员的工作有章可循,让审计人员明确职责。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使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使审计工作在程序上不受外界的干扰。一方面,企业章程中要明确审计部门的权利和职责。公司章程是公司内部的“宪法”,它能够赋予审计部门权利,能够要求企业其他部门给予相关的配合,是提高审计工作权威性和独立性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要明确审计工作范围和职责,是审计工作规范开展的标杆。第三,要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程序和标准,为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提供一套规范的工作流程,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第四,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严格的问责制度能够促进审计工作的合法开展,实施奖惩制度,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第三,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企业可以通过招聘、培训和考核,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选择那些业务能力强、道德素质高的人员。我国的内部审计与外国相比,发展历程短、人员素质也较低,审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不容乐观。因此,可以借鉴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实施内部审计师考核制度。国内外的内部审计时间表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制约审计工作质量瓶颈,因此,要积极开展培训和考核工作,使审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以高质量的审计工作促进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第四,加快内部审计法的制定。要加快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的制定,将内部审计工作法制化,使其有法律依据,例如,组织负责人对审计人员打击报复的,要给予严厉的处罚。内部审计法还要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要让其对审计结果承担法律责任,以此提高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促使其按法律要求开展审计;还要在法律上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其权威性和独立性。

3.扩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

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对会计信息质量有真重要的影响,因此要积极扩展其范围。在审计工作中,要加强对计算机的利用,根据审计软件,扩大审计范围,这样既能全面地收集企业内部的信息,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内部审计部门还要积极与企业其他部门合作,为企业共同服务,努力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同时,内部审计还应该重视组织战略、社会责任、第三方风险和信息安全。首先,充分认识组织战略的重要性。在企业的内部,组织战略是企业资源的分配和发展方向的直接决定因素,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审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组织战略,积极参与到组织战略的制定中。要认真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为企业资源的分配、方向的转换和核心竞争力的调整提出科学的意见。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企业的各个层次上做好调研工作,收集、整理和分析所取得的内外部信息,在企业的战略会议上提出建议。在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做好协调工作,认真检查战略决策的执行情况,做好评估工作,审查其中的问题,提出建议供决策者参考。其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企业的发展。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要认识企业相关的社会责任标准,以及客户对社会责任的要求。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要帮助企业制定社会责任标准。审计部门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帮助企业制定经营守则和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如环境保护、公共利益、法律责任、大的责任等。第三,积极开展社会责任审计。以社会责任标准为审计依据,定期对企业的财务、绩效等方面开始审计,检查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以报告的形式为管理层提出意见,改进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效果,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第三,努力做好第三方风险管理。第三方风险主要包括商业伙伴风险和外包服务的风险,是企业面对的重要风险之一。市场虽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商业客户,但商业客户也存在危险,因此企业应该设计和规范对商业伙伴的调查,重点在贪污、贿赂等,避免对企业自身造成损害。第四,信息安全审计方面。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保密性的信息一旦泄露就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现代企业的办公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较高,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成为了信息安全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信息审计方面,要关注技术、关注程序和关注人,尤其是要提高员工的安全方法意识。要制定“信息安全规范”,明确程序的使用规则,安全使用网络,要制定“信息安全事故追责制度”。此外,还要积极与云服务商合作。

五、结语

会计信息质量论文范文第4篇

1.会计文化概述

会计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个多层的复合体,一层为规范文化,也被称作是会计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了对会计人员进行规范的各项规章制度,例如会计准则、法规、职业道德规范、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管理制度、会计教育制度等;一层为载体文化,也可以称作是会计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了会计人员的教育、文化以及生活设施和会计人员工作必备的物质条件;一层为会计精神文化,它是会计文化的核心文化,主要包括了会计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心里因素等,其中价值观是会计精神文化的核心。这3个层次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文化。

2.会计文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从会计制度文化方面来看,会计法律法规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机制,会计准则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

从会计物质文化方面来看,会计物质文化与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会计物质文化的发展制约着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信息质量会促进会计物质文化的发展。

从会计精神文化方面来看,会计道德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障,可以调节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使会计行为向“规范化”的方向转变。

二、文化视角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1.会计文化制度落后

在会计制度建设方面中小企业滞后于企业实践的发展。会计文化制度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首先,内部制度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业管理者存在着严重越权的现象,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大多数的管理者更关注的是业务领域,忽视了会计工作,导致了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工作受到过多负责人的干涉,内部会计监督形式化严重;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很多中小企业内部并没有设立审计机构,即使是设立了,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管理者的意愿,不能对会计信息作出客观的评价。

其次,缺乏健全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目前我国继续教育制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学方式缺乏互动、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培训时间较短等。

2.缺乏会计物质文化

中小企业缺乏会计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上:硬件配套差、工作环境差、办公设施不全,会计人员得到培训的机会较少,导致了会计人员知识更新速度较慢。中小企业在普及电算化方面还比较差,在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网络会计应用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3.不具备强势的会计精神文化

中小企业由于会计文化制度落后、会计物质文化的缺乏,导致了会计精神文化比较贫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上:

(1)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工作状态,主要表现为:工作积极性较差、创造性和主动性,对本职工作不关心,财务部门凝聚力不强等。

(2)缺乏组织归属感,主要表现为:对做好财务工作没有信心,缺乏对财务管理目标的了解,缺乏良好的财务工作氛围等。

(3)价值观落后,主要表现为:行为意愿与认识不能同步。

三、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1.加强会计制度文化建设

首先,加强立法与执法力度,进一步推进会计行为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运行的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的,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的经济活动都应该以法律为基本准则,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法制化。提供会计信息是一项影响广泛、重大的行为,因此要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要受到法律的严格约束,在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法律,对企业的会计行为进行了规范,对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和范围都提出了要求,对违反法律的行为作出了严格的处罚。我国虽然制定了如《会计法》《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但是由于相互之间缺乏协调性,导致在执行力上不够,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加快会计制度化建设,一方面要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健全现有的会计法律法规,并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对它们之间不一致的地方进行调整,使它们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保证会计法律法规的严谨性、完整性和科学性,使企业的会计行为有法可依,要加强对《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监督力度;另一方面要对企业会计信息造假者予以严厉的处罚,提高会计信息造假的成本,使处罚的金额高于会计信息造假者所收益的金额,这样可以降低会计信息造假的概率。

其次,加强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度,一方面要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定期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进行培训,定期轮换会计人员的岗位;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要以案例的方式来讲解企业会计准则,这样可以让会计人员比较直观的了解会计准则。

2.不断发展会计物质文化

提高企业会计物质文化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过渡,首先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要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给予会计人员更多的电算化培训的机会,以及应该有的福利待遇;其次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具体规划,再次企业要配备与自身经营发展相符合的硬件设备,要本着成本效益的原则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选择一些成熟的软件,政府也应该给予中小企业在硬件设施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快中小企业电算化进程;最后中小企业要重视计算机网络的日常维护工作,保证网络环境的安全性。

3.强化企业会计精神文化

一方面要加强会计诚信的培育,会计信息与诚信联系在一起就是会计信息一定要公正、客观,必须经得起验证,会计诚信就是指会计人员要客观公正的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信守承诺,真诚待人。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石之一是会计诚信。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培育会计诚信:

(1)加强会计诚信教育。继续教育机构和高等院校要对会计诚信教育的规律进行探索,建立完备的教育体系,采用激励诱导法、示范影响等多元化的方法,加强对会计学员的会计诚信教育。

(2)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为了对会计失心行为产生一定的压力,要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一种公正、客观的社会氛围,促进会计人员自觉的追求会计诚信。

(3)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会计诚信。我们可以通过媒体来对会计诚信的真人真事进行报道,来向人们来宣传会计诚信。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会计道德和会计法规观的培育。首先要加强对会计道德的培育,“内化”是会计道德培育的关键,只有会计人员将职业道德变为内化的观念,才能够形成良好的自律机制,因此高等院校要做好会计学员岗前的道德教育工作,用人单位要做好会计人员岗位道德教育的工作;其次会计人员也要积极的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正确价值观;再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要做好会计法制化的宣传工作,使会计法制化深入人心,不断提升会计人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会计信息质量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问题引起社会愈来愈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的相关关系的研究,以及对公司治理与会计诚信所作出的相关思考,以求能为我国企业发展与会计诚信带来借鉴性的作用。

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有着积极互动的关系,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被现代企业当作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手段,其核心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产生的委托关系,或者说股东和董事之间的信任关系。会计作为“当今公司治理结构的语言”,日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基本理论

会计信息是指企业所收集的有关企业财务运行状况、特征及其变化的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而形成的有价值的经济信息,是在一定的准则下,真实、公允地反映一个公司经营成果的资料。论文百事通会计信息在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企业各相关利益集团进行决策,反映企业管理层经营管理责任履行情况,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更是对公司进行监督的有力保证,是影响公司行为和保护潜在投资者利益的有力工具,有助于吸引资金,维护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也有助于完善经理层的激励机制。

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公司治理是合约当事人(包括股东、债权人、经理人员、工人、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依据法律和合约规定,对公司经营活动行使各自的权力,从静态上看,公司治理表现为公司决策权力的分配结构,从动态上看,公司治理表现为决策权力分配的调整过程。

二、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的双向关系

会计信息通过其披露机制所提供的透明的信息促进公司治理的效率的提高,同时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改善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也可以避免因忽略会计信息本身所具有的经济后果性,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屡禁不止的情况。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影响关系。

1.会计信息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在内部治理机制中要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关键是看各方信息掌握的程度,即,要尽可能的减少信息不对称,以使公司的所有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公平地掌握公司的重大信息。可以说,会计在制定契约条款以及监督执行这些条款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会计的核心目标就是反映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它通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信息的揭示,对经营着的业绩进行评价。一个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会计系统,能把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使得公司治理的安排充分发挥其效率,从而促进公司运行的良性循环;反过来一个提供低质量会计信息的会计系统,可能导致经营者(内部控制人)用手中的权力获取不正当的收益而不承担相应的责任。由于“内部人控制”是对所有者权益的侵犯,最终受损的是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利益相关者,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司陷人困境或破产倒闭。这一旦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就会造成以现代公司为细胞的整个市场经济运行的混乱。论文百事通

2公司治理对会计的影响

良好的公司治理与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诚信的基本保障。

会计信息系统处于公司治理这一制度环境下并受其影响,不同的公司治理环境下存在不同的会计信息系统。公司治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会计的价值取向和利益取向,影响到会计政策的选择以及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单从会计信息供应链来看,会计信息是从公司管理当局控制下的专业会计人员开始的,历经董事会、监事会、外部审计师,最终得以向公众披露。就逻辑顺序而言,会计人员提供会计信息,外部审计师提供审计意见,他们是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源头。而实际上,若将会计信息供应链置于公司治理这一制度环境中,可以发现,符合一定质量的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中的管理当局、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的责任和作用密不可分。因此,公司治理的健全与否直接制约着会计信息的质量,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环境保证,要重塑会计诚信,就必须依靠公司治理的不断创新和完善,而不仅仅是依靠会计改革本身。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