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装专业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服装设计;教学理念;项目教学法;反思
Abstract:Changingtheteachingprincipleandchangetheteachingmethodtospeakbytherootiswithmaximumlimitthestudent''''sstudy,thinking,practicetohandovertothestudenttheoneself,letearneststudyofstudent,truethinking,truefulfillment,thusraisetheirstudyabilityandcreativeabilities.Theitemteachingmethodistheteachingactivityofitemworkbutcarryonthattheteachersandthestudentspasstocarryoutanintegritytogether.Undertheleadingof"item",thestudentdiscoverstheproblemandasksthewrongandproblem-solvingprocessinstudy.Theitemteachingmethodbuiltupthecontactoftheclassroomandsocialactivitiesavailably,thusmakingthestudent''''sstudymoreaimatthesexandfunction.
Keywords:costumedesign;teachingprinciple;itemteachingmethod;thinking
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体现专业教育特色,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以操作技能、工艺实习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综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和项目教学法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转变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1.就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言,在教学方式上要把重点教给学生一定知识转变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前者主要是在教师的作用下,学生消极被动地进行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常常依赖老师从事学习活动。既没有高涨的参与热情,也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有意无意地把学生看成一个知识的容器,不能使学生成为灵活地创造性地从事具体工作的人,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后者则是学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下,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探求知识的活动中去,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由消极变成积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就思维能力而言,要把给予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这两种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差别。前者,学生的思维活动基本上始于他人式假思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没有能力去思考。这种教学无异于老师在表演一场木偶戏,老师怎样动作,学生就怎样活动,如此一来,一个富有潜力的生动的学生就变成了老师一个机械呆板的玩偶。诸多有个性、思想活跃的“天才”,由于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而被“扼杀”。素质教育又成为一句空话。而后者,学生的思维是自我探索的真思维。真正的思维应是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真正的思考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符合素质教育的目的。
3.就实践能力而言,服装设计专业的实践由学生单纯的完成教师课堂布置的作业转变为创设广阔的健康向上的学校大舞台和社会大舞台,引导学生自我投入,自我选择,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讲就是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思维、实践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认真学习,真思维,真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开创他们的创新能力。而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学习,我发现项目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理念。
二、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到了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技能,包括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项目”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还学到了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项目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通过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
就服装设计专业而言,服装设计是一门涵盖知识量非常广泛的课程,它是理论与实践性均强的学科,而且很多理论需要在大量的实践中理解和领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主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绘画能力、设计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当然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教学中的项目设计很关键。
1.精心设计项目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总是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好的学习任务,首先应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其思考,使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提出的学习任务应该适应不同的学生,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项目设计质量直接决定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项目的设计至关重要。
第一,创设实践可行的问题情境。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师设计问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对问题解决活动,学习知识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的能力;同时,促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甚至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社会生产的各项活动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不断结合实际生活,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学。
第二,掌握项目设计中的层次性。要注意学生的个体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学习的许多目标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来实现。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因此,教师进行“项目”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模块,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也就是说,“项目”要有层次感,确立任务,细化到人。比如,研究连衣裙的设计中,有研究款式造型种类的,有研究面料的,有研究装饰手法的,有研究风格的,等等。
第三,项目的设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顺利地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提出“项目”之后,不要急于讲解,让学生讨论分析,提出完成单元计划教学中的问题需要做哪些事情。提出的问题中,有些是以前学过的,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的新知识点,这正是这个单元计划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一些提出的技巧,在任务中设置一些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来,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引入上,设置一些情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积极思考把问题提出,然后教师再将新知识介绍给学生,水到渠成,让学生自然而然建立对新知识的认识。例如,我在教连衣裙的设计时,先让同学们自己搜集各种连衣裙的式样,然后,进行分组研究连衣裙的设计,提出问题,教师给予启发和指导,最后,由每一个组派代表讲述研究结果,这样不仅让全班同学都能参与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此来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四,“项目”的设计要适当留白。所谓留白,就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要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比如,连衣裙的设计,并不事先告诉学生从造型、面料、装饰手法等方面去研究,而是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启发他们亲自去尝试和探究,鼓励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内容的风格与体例应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素材和依据。
2.转换教师角色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综合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今服装的发展十分迅猛,“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
项目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担当的角色,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灌输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地位不是削弱了,而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不可缺少,任务更艰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老师的引导作用在于,要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与方向。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启发。启发的作用在于,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提示点拨。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计划时,准备时间应比传统的教学教案设计更长。抓住学生心理活动,充分地了解学生,精心设计好单元教学中的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因此,不能认为只有站在讲台上讲课才是教师的本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充分的教学实施准备工作: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搭起支架;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及时改进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及时做好学生作品评价与交流工作,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发表、推广、应用学生的成果。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填鸭”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同时,项目教学给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带来了的巨大的变化,不再是以往传统教学的教师“一言堂”局面,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具有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
3.确定评价内容与方式
学生在完成项目后教师要求他们进行自评、互评。学生自评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且可以改进课程或教学的设计,其作用是重视学生学习主体,重视学生的反思,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互评让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共享,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以及提出改进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客观地从正面进行相互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习别人的特长和优点,以评价促进学习,让学生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最后教师对各项目组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这一工作是最主要的,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评价学生研究结果时不能只进行优劣评价,而应该要指出问题所在,给出具体改进及修改建议等,让学生去完善。
4.和社会接轨,提高实践能力
服装设计是活的,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在具体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校门洞开的今天,对外设计服务已不可逆转,以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际设计中完成,是加强教学的重要举措。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可与几家用人单位挂钩,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合作基地。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以服装设计人员的身份到产学合作单位或工作室参与服装的设计,做到“实题实做”,即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际设计课题,以实际设计成品成果来完成毕业实践、毕业设计。以实践教学促进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三、项目教学法的反思
1.主要观点
(1)通过实施“项目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较多的成就感;
(2)项目教学能够改变专业课之间自成体系、理论知识过度、知识技能分割的现状,促进学科知识的融合,全面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
(3)职业中学的学生同样具备自主构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只要教学活动设计能够激发他们的兴奋点;
(4)项目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行为反思的过程,也是学生技能、能力发展的过程。
2.发展与创新
(1)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解决,满足了师生共同的自主发展的需要,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探讨;
(2)通过一个个的项目,实现了教学和生产经营的有效结合,同时,找准企业和学校的切入点;
(3)教学内容置于项目的解决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体现了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与教学实践思路的创新;
(4)通过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机制同时进行,使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目标有效落实,既是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也是一种学校特色的形成。
总之,教学改革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开创性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服装设计的实际出发,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注重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的培养,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建立以服装设计、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彭云乐,刘胜利.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J].徐州工程学院,2007,(2).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原重庆教育学院)位于重庆市主城南岸区,是一所由教育部备案、重庆市主管的公办普通本科大学。学校始建于1954年,有南山、学府大道两个校区。美术系位于学府大道校区,轨道交通、公交干道汇集于此,航空、水路、公运、铁路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可供选择。美术系现有教师45人,其中高级职称24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24人,有重庆市名师1人、市优秀女园丁1人、市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1人;同时,在四川美术学院、美国马里兰州大学以及法国、韩国等聘有客座教授。现开设有美术学、美术学(中国画与数字艺术)、美术学(插画与三维动画)、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美术学(应用美术)、艺术设计等专业及方向,现有在校学生1246人(其中,赴韩国交换学习学生11人)。
美术系专业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充裕,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业教学场地面积15400平方米、实验实训室近2000平方米;有专业图书、画册、期刊、光盘和软件共计4000余册(件);有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30余个;现有市(校)级教学团队共5个、精品课程共6门,承担了教改项目共25项,获教学成果奖共11项;有学术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共2个,承担了市(校)级科研项目共近50项;教师的作品和论文参加市级以上展览和公开发表近700幅(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近100项,教学论文等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教师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主编(著)教材、作品专著60本(部),其中《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丛书》被全国20余所高校选用,共出版10万余册。
美术系学生作品在众多省(部)级及以上专业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学生参加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演”、“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中国美协‘未来之星’大奖赛”、“重庆•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赛”等赛事,获奖共近60项、省(部)级奖200余项;同时,美术系每年都要举办“学生作品年度展”、“毕业作品展”、“学生社团作品展”等专业赛事,并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高校服装专业优秀毕业作品联合展演活动,中央二台、人民网、中国教育网、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美术系学生工作以“抓常规、浓学风、重规范、强素质、促就业、创品牌”为主线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围绕专业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艺术素养,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夯实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争做有孝道、有理想、有理论、有理念、有理智的美术学子,促进学生情商培养和提升,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相当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广告公司、室内装饰公司的设计总监、项目经理和业务骨干,有的成为了基础教育行业专家并多次在全国和市级美术教学竞赛中获奖。自2008年以来,每年都有学生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二、2015年拟招生专业介绍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非师范]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电脑辅助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商业摄影、插画设计、网页与界面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动态广告设计、型录设计、书籍设计、文化海报设计、设计概论、世界平面设计史等。
毕业生能够从事广告策划与设计、印刷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场商品陈列设计、网页及新媒体设计、商业摄影及设计管理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艺术) [本科 非师范]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艺术设计方向)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空间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制图与测绘、建筑效果图技法表现、工程概算、形式与构造、商业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装饰雕塑、设计概论、中外建筑史等。
毕业生能够从事商业空间、住宅空间、公共空间及园林景观等设计工作,也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施工管理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 [本科 非师范]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设计方向)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时尚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工艺、服装效果图表现技法、服装设计思维训练、成衣设计、立体裁剪、服装材料与面料再造、创意服装设计、时尚摄影、针织装设计、化妆造型、服装展示设计、平面纸样结构、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概论等。
毕业生具备设计造型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适应服装服饰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从事服装、服饰品的设计、制作和营销等工作,也能在相关时尚设计领域从事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
美术学 [本科 非师范]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绘画创作和现代艺术设计的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透视学、解剖学、素描、色彩、风景、雕塑、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古典油画技法、油画材料与技法、油画静物、油画风景、油画人像、油画人体、传统水墨技法、中国画材料与技法、专业书法、中国花鸟画、中国人物画、中国山水画、版式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住宅空间装饰设计等。
毕业生能够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美术编辑、艺术设计和管理,以及美术宣传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等工作。
美术学(中国画与数字艺术) [本科 非师范]
本专业是中国画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中国艺术思维和原创能力,并能利用数字技术平台进行水墨文化的推广与传播、水墨风格的影视动画与游戏设计、网络与新媒体艺术制作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将系统学习水墨画技法、语言、审美思想,熟练掌握图形图像处理的各种数字媒体技术。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线描场景设计、工笔画、写意花鸟画、动态解剖与透视学、人体写生、水墨人物、工笔与卡漫人物、连环画设计、写意山水画、水墨山水场景、水墨构成、水墨插画、FLASH水墨应用、MAYA水墨应用、3DSMAX山水虚拟漫游、水墨短片设计与制作、《新媒体概论》、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网页与界面设计等相关课程。
毕业生能够从事水墨原创设计(动画、游戏、影视制作等)、网络与新媒体、商业与文化类广告制作、宣传部门、艺术教育及其它文化创意产业等岗位工作。
美术学(插画与三维动画) [本科 非师范]
本专业是手绘艺术与三维动画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培养具有国粹艺术风格的原创设计和三维动画制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将系统学习中外艺术特征及审美法则,培养以人为本的创意思维及表现手法,熟练掌运用3DMAX和MAYA等技术来完成三维动态图形图像制作及后期剪辑。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形式美学、线造型、水墨构成与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PS、PAINTER)、数字构成、动态解剖与透视学、光影与质感表现、插画设计、原画设计、分镜设计、传统动画表现、手办精雕、数字雕刻、3DMAX动画应用技术、MAYA动画应用技术、睿明后期商业剪辑技术、动漫周边产品设计、UI(中国风)设计与体验、FLASH新媒体应用、项目规划和流程制作等。
毕业生可在影视动画、游戏开发、景观及古建园林等商业公司从事商业动画、游戏概念设计及外包制作、3D打印、会展设计、古建修复及商业建筑虚拟漫游的开发与制作等工作。
三、2015年录取规则
1.考生体检必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
2.除重庆、四川考生分别认可重庆市和四川省的美术联招专业成绩外,其余省份认可我校单独设点独立招生专业考试成绩。
3.重庆市考生在文化、专业考试成绩均达到最低控制线的基础上,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总分×30+专业成绩÷专业成绩总分×70)排名,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其它省份考生在文化考试成绩达到所在省份的最低控制线的基础上,按专业成绩排名,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四、2015年独立招生考点设置及招生计划
关键词:瑶族学生;教学民主;树起自信心;教师自身素质;教学效率;“多层次”的竞争;不断品尝到成功的体验
我县是一个瑶族自治县,地处大石山区,土地贫瘠,农业生产离不开人力耕作,水电路大部分地区还是解放初期的原状,信息闭塞,文化底蕴欠缺。瑶族学生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也差,缺乏自信,本族语音浓厚,普通话水平极低,情绪脆弱,性格孤僻、保守,与其他同学不易合群,适应集体能力不强。但突出的表现是民族自尊心强,勤奋努力,吃苦耐劳。提高瑶族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我县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通过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格素质影响语文教学效率
美国教育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说:“当他的老师对待所教的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和很不会积极热情学习这门学科。”我国古代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之说,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
(1)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技巧,构建创造型语文教师的艺术人格和道德境界中的人格,用人格力量影响学生从而影响语文教学效率提高。
(2)教师要提升文化品位,优化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结构。摆脱“匠人”的呆气,向学生说心里话,与学生交流思想,当学生发现了教师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体会到老师的思想活力,教师的点拨弥补了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的缺陷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的讲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语文教师不仅是一个专家还应成为一个“杂”家。语文教师在教好课的同时,还必须写好文,不仅要写教学论文,同时杂感,或者诗歌、小说等,尤其是下水作文。从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到科技最新成就,从流行歌曲到流行服装,都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只有更多的引入时代的活水,才能激活课文中蕴含的艺术生命力,从而影响语文教学效率提高。
二、创设“多层次”的竞争机制,让瑶族学生不断品尝到成功的体验
(1)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瑶族学生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也差,初中阶段的知识没学会,高中知识更不好学,他们与其它学生公平竞争有很大的困难。要解决瑶族学生的学习困难状况,必须让他们得到比其他学生更多的课外辅导。因此,利用课外辅导,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系统的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查漏补缺,帮助他们预习明天上的新课内容,以达到“笨鸟先飞”的效应。这样,接受新课内容也就容易多了。例如:我在教学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新课时,让学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平常所见写荷花的诗文或浓丽明艳,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或品高质洁,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本文所写之景却素淡朦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的认识。通过老师课外点拨:“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无不同,而怀抱各异,故笔下之物色都染上了胸中之情意。而后他们可以达到自己对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的认识的目标。
(2)抓住瑶族学生一个小小的闪光点,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抓住一点小小的突破,让他们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诱导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例如在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课外辅导中:让写字好的同学抄写作者所写的具体景物特征的语句,老师有意帮他们找出一两个词语概括景物特点。让会讲瑶话的同学用瑶话描述作者所写的具体景物特征。让爱好绘画的同学用速写方式画出作者所写的具体景物。让爱好手工的同学做手工并把同学的速写画贴上。让会唱瑶族山歌的同学用瑶族山歌方式将具体景物唱出来。还让喜欢讲故事的同学以故事方式描述朱自清笔下的比喻。只要他们获得了一点成功都要鼓励,不再让他们产生“生来不如人,学好不可能”的自卑心理。能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得到同学们的赞扬,促使他们去争取新的成功。
(3)在布置作业上,凸现进步因素奖励分,即“不公平”形式。给他们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使它们可以与其他学生一样按时完成,例如: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那?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战国策·齐策》
1.解释下面两句中四个加点“使”字的意义。(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1)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2)臣奉使③使④威后
使①:__________使②:__________使③:__________使④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1)使者不说(2)威后曰:“不然”(3)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说:__________然:__________本:__________末:__________
3.“岁亦无恙耶”一句中加点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A.岁:年成,收成恙:生病B.岁:年恙:灾祸,忧患
C.岁:年成,收成恙:灾祸,忧患D.岁:年恙:生病
4.对下列四句中“而”“于”的用法与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①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②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③赵氏求救于齐④甚于妇人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A.书未发:发出。B.使者不说:说话。
C.臣奉使使威后:使者。D.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以……为先,意动用法。
6.将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B、D组完成)(25分)
(说明:A、C组是瑶族学生或学困学生,B、D组是非瑶族学生、非学困学生。)
(4)随着他们的不断进步,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再把他们的作业量逐步恢复到与其它学生同等水平。在评价瑶族学生学习成绩时,如果他进步了,除了得到应有的分数外,还可得到额外奖励的“进步分”——附加分。使他们知道通过努力同样能获得好成绩,调动瑶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好学习。当然让瑶族学生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并不是最终目的,也不是瑶族学生在倾斜政策下的高分就消灭了瑶族学生的学习困难。不过用这样的方法对瑶族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5)激活其乐学点,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主要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好学、乐学者,才能不断上进,才会彻底甩掉落后的“帽子”。总之,要想方设法激起瑶族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探索》,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
[2]北大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中华书局1981年版。
传统理论课和技能课,以及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补充的实践类课程和姊妹
艺术类选修课课程几个方面,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专业课程进行了重新设置。
关键词:技巧课理论课和技能课实践类课程姊妹艺术类选修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各级师范院校要积极配合我国基础教育改
革,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
教学观念,争取尽早培养出适合新课程教学工作需要的音乐师资。响应这一要求笔者
从课程结构方面谈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课程结构的安排,笔者认为要以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为前提,设计为学生提供花钱少、收获大的教育、教学服务方案为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实现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以实现课程资源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原则。基于此,首先要把音乐教育专业类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艺术素养确立出来并作为设置必修课的标准,然后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开设丰富的选修课,同时开设丰富的综合实践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学的课程组合平台。
一、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传统专业技巧课的调整(一)调整方向1.以基础音乐教育对教师歌唱能力的最基本要求为尺度,将歌唱理论、歌唱技巧、及发声练习曲和歌曲整合为《歌唱理论与技能基础》,将之作为必修课,采用集体课型授课。把传统《声乐》个别课设为拔高选修课,供有兴趣和具备一定条件的学生选修。2.以基础音乐教育对教师键盘应用能力的最基本要求为尺度,将钢琴弹奏技巧、理论、相关知识及相应作品与钢琴练习曲整合为《钢琴应用基础》作为必修课,采用集体课型授课。课程内容应包含培养节奏感、一般弹奏技法和即兴伴奏基础、初级键盘和声与作品分析、识谱、视奏、简单正谱伴奏、为歌曲编配简单伴奏、键盘弹唱等,以满足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把技巧性强的《钢琴演奏》、《钢琴正谱伴奏》(个别课),《中高级键盘和声及作品分析》《钢琴与乐队》、《钢琴四手连弹》(集体课),设为拔高选修课,供具备一定演奏条件的学生选修。3.想修其它器乐的学生首先要在相应的乐队中学习,获得规定学分后,如果有兴趣、有基础,可以提出申请,拔高选修《××演奏与实践》,上个别课。演奏水平特别突出的同学可以提前申请拔高选修。4.《舞蹈》课改为《形体训练与音乐教师形象设计》设为必修课。目的是增强该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调整的意义。1、这一调整可以进一步突出师范性特点。新课改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而不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某种专业技能,因此,高师的课程设置应符合学生综合艺术修养及实践能力形成的要求。2、这一调整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获得必修课学分后,在专业演唱、演奏方面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申请选修专业拔高课。条件突出的学生也可以申请必修课免修,直接选修专业拔高课。3、这一调整可以节约大量教学资源。在传统课程体系中学校一般要为每个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开设一门主修个别课、一门必修个别课、一门选修个别课,这样占用了大量教学资源,学生的平均学习成本非常高。经过调整,取消了主修个别课,必修课采用集体授课,选修类的个别课是为那些有可能在演唱或演奏方面有造诣的学生开设的,对于他们可采用另付费用的形式。这样就大幅度降低了一般学生的学习成本。4、这一调整可以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安排实践课和技能课的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经过调整学生从传统个别课上节约了大量时间。
二、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传统理论课和技能课的调整1.根据新的教学理念、课程观、课程标准,以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整合出《实用教师音乐理论和技能基础》,并将其设置为必修课,其内容涵盖《音乐与游戏》、《合唱与指挥》、《基础乐理》、《基础视唱练耳》、《儿童歌曲创作基础》、《中外音乐欣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音乐认知能力分析》、《音乐中的人文素养》、《生活中的音乐》等。目的是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2.把传统多声部音乐写作方向的《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课程改为选修课。把实用的管弦乐曲改编、简单的合唱编写、民乐合奏曲改编、实用电声乐曲改编等整合为《多声部音乐编写》并设为必修课。3.把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都改为研究型课程。如:把中外音乐史改为《中西音乐美学对比研究》、《中西音乐文化对比研究指导》、《外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指导》、《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指导》、《中国音乐史学研究指导》、《中国音乐文献研究指导》、《中国乐理研究指导》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多元的文化观。4.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指导》、《中国音乐史学研究指导》、《中国音乐文献研究指导》、《中国乐理研究指导》、《中国声乐演唱欣赏》、《中国器乐演奏欣赏》、《民族和声学》、《民族音乐美学》等设为限选课,学生在规定学分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5.将《欧洲传统声乐演唱赏析》、《欧洲传统器乐演奏赏析》、《外国音乐史学研究指导》、《现代歌舞音乐欣赏》、《爵士音乐欣赏》、《爵士钢琴演奏》、《中西音乐文化对比研究指导》、《中西音乐美学对比研究》、《欧美大众音乐简介》(集体课型)设置为任选课。以促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吸收。6.“新的音乐教学理念要求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要求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②另外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教学,这些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增强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见习、实习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把《音乐教学法》改为《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师职业能力指导》并作为核心必修课程加以强调,把《音乐教学法》和《音乐教育学》、《音乐认知学》、《教育教学统计学》等新学科的见习、实习融入该课程,以增强课程的实践性,确保学生教育教学、教研能力的形成。7.重构教育教学见习、实习计划。目的是让学生多参加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第一学年安排四周见习,了解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教育教学的实际运作情况,让学生尽早明确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从第二学年开始每学年安排四至八周时间到各学段实习,包括教学法课程所需要的专题实习。在演唱、演奏和理论研究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可以申请到专业院校或专业团体实习,每次见、实习必须提交报告,并将其作为评价学生学业的重要依据。8.开设必修课《教育、教学研究报告写作指导》,提高学生教学论文的写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文字表达、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调查、观察、交流合作、组织,信息加工采集等综合能力。
2010年的初冬和往年一样如期而至,寒意渐袭。但是一则获奖消息却提前带来了春的暖意,为我平淡的教学生涯画上浓重的墨彩,丰富了我的生命。
“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一个像我这种“边缘”学科的不“高级”的一线教师想都不敢想、做梦都不会梦到的奖项,在2010年的冬天降临到了我的头上。这是教育部举办的评奖活动,由教育部办公厅颁发的证书捧在手里,沉甸甸的。 这个奖虽然是半年前“预谋”的事情,在整理材料的过程中我也颇费心思去组织文字、图片、网页等资料,精心设计和包装呈现形式,但是我没有多少底气,也不敢奢想能够获国家级奖项。得知入围了全省海选,我就很惊喜和知足了,因为我的课题研究“中学纸艺课堂教学探索”是个没有团队成员参与、全程只有我这个“光杆司令”在做的教学研究。它甚至算不上是正儿八经的课题研究,之前我没有申请立项,之后也没有结题报告,纯属个人教学行为,能出线参加全国评选已经相当意外,更想不到会获奖。
三年后,我编写的《海南省海口市第十中学校本课程教材——纸艺》改编再版(图1),印刷完成,在新学期伊始正式投入使用。掩卷自思,往事历历在目:我与纸工教学打了十年交道,行动研究也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尽管期间跌跌撞撞,不乏困惑和挫折,但我始终没有退缩。
无米之炊的“空手道”萌生纸艺教学的念头
纸艺的教学探索是在2003年开始的,实属无意而为之。
如果按现行的美术课标要求,学校应该配有专业美术教室、教具,提供一些基本的材料和用具,但我校是—所地处闹市区的弹丸学校,美术教学所需场所和教具都不能齐备,课外兴趣活动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当然这种情况不仅仅在我校存在,不少情形相似的学校的美术教师上课都仅凭一本课本、一张嘴,教学实效无法保障,美术课程也逐渐边缘化、虚弱化,对美术课随意应付、不备工具材料,甚至空手上美术课,也就成了普遍现象。这直接影响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巧妇尚且难为无米之炊,美术课堂因缺乏必要的教学材料而变为师生同耍“空手道”的场所,美术老师要长期忍受与台下学生“大眼瞪小眼”的窘迫,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我常常在这样的课堂上挣扎,与学生周旋,但是无论我怎么努力,学生总是对美术学习不够重视。我经常是满腔热情走进教室,最后却带着疲惫和郁闷离开。主要原因就是大部分学生上课除了美术课本和统一发的图画本外,要啥没啥。每节课都画画也不是办法,别说学生,我自己也很快就产生审美疲劳和厌倦心理了。
2003年我从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4册的《纸浮雕》和《纸雕塑》这两课中受到启发,开始尝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纸艺内容。我发现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异常兴奋,参与度颇高,作业的效果明显提高。我决定乘胜追击,每个学期继续添加简单的纸材制作课,在纸艺教学里过把瘾。
因陋就简寻出路,“纸”上谈兵正适时
常言道: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想,与其年复一年地重复上演那种“无米炊”“空手道”的无奈,不如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另辟蹊径。在困境中我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新路—一纸艺教学。
十多年的执教经验,加上前几年曾进行过的教学尝试,使我自信能够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兴趣爱好。学生未必都喜欢画画,但大部分都喜欢做手工。许多孩子从小就喜欢折纸飞机,剪剪贴贴,上了初中依然乐此不疲。很多人一直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课,素描、色彩的写生、创作才正宗,才是纯艺术,而手工似乎只是民间作坊的大娘女红、农民手艺;这客观上导致工艺美术比“纯艺术”矮了一截,有“匠”化的倾向。当然,绘画是造型艺术的基础,是最基本的美术技能,是学校美术教学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这是毋庸置疑的。但鉴于当前学校美术教学条件滞后,学生携带画具、材料困难,加上班级人数膨胀、教师管理乏力等诸多因素,全面地进行绘画教学难度比较大。而手工课因其可繁可简、形式灵活多样且易出作品的优点而特别受学生欢迎;此外,纸质材料易得、价格低廉、可塑性强、成型快、学生容易获得成就感,这些也是我持续进行纸艺教学探索的主要原因。(图2)
由于多年来一直兼任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工作,我连续八年“驻守”初一年级。这就意味着我年年接触新生,年年都要想尽办法在新生心中树立我的良好形象,要千方百计赢得学生的喜爱,才能顺利开展美术课程教学。所以,我一般都选择在新学年之初进行纸艺教学,并精心选择学生喜爱的内容作为“见面礼”,故而也给学期教学工作开了个好头。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能够被调动起来,课前准备美术学习材料时也积极得多了。
关注纸质材料、引进时尚元素、与社会生活同步,这逐渐成了我确立的研究方向。
从“好上课”到“上好课”再到形成教学特色,行动研究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
与一般的课题研究路径完全相反,我在教学中刻意渗透纸材内容之初,并没有长远的计划和预期目标,也没有实施步骤和研究策略,仅仅是为了“好上课”而已——能够好好地、顺利地上课,让自己和学生在美术课上都能开开心心的。现在看来,为了实现快乐的课堂,我辛苦策划纸艺课是值得的,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进行行动研究是颇有成效的。
2003年的小试牛刀让我尝到了纸艺教学的甜头;从那以后,我继续在纸材内容上寻找更具操作性的教学内容。2005年的一天,备课时我将皱纹纸搓成绳,发现这纸绳很有意思,不仅色彩鲜艳、可塑性强,用途还很多。我想,用纸绳来作画,形式很新奇,学生也许会很喜欢。搓纸绳本身就是很有趣的活动,不仅能带动学生活跃起来,搓绳也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技艺,学生学会用纸绳作画后,将作品装饰自己的生活空间和馈赠朋友,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于是,我以《纸绳画》为课题,把这种形式的纸艺教学内容纳入纸艺教学系列中;借此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可谓一举多得。在实践中我发现,皱纹纸非常受学生的欢迎,课堂气氛空前活跃,一些平时不愿意动手的“小老爷”也意外地行动起来,而且搓得非常带劲。学生的纸绳画作品也常常受到各方人士的赞赏。
2006年我把染纸内容添加进来,带领学生又是折纸又是揉纸、卷纸,时而沾、时而染,有时泼、有时泡,不仅剪窗花、做书签,还进行服饰设计,把生宣纸玩得绚丽多彩,学生个个忙得不亦乐乎,美术学习也渐入佳境。(图3)
2008年我在纸绳教学方面进行纵向研究,江西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以下简称赣版教材)第十五册的《巧手编织》一课的教学使纸绳获得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由纸绳画到纸绳编织、纸条编织、毛线编织、工艺绳编、吸管编、串珠;由平面向立体过渡;由纸材向多种线形材质延伸;由传统的线性编织向时尚的串珠编织拓展;等等。我与学生在多元工艺美术世界的探索和实践中获得了喜人的成果。(图4至图6)
当学生作品精彩纷呈、课堂效果呈现良性上升趋势的时候,我产生了“上好课”的强烈愿望。染纸和纸绳画的可塑性和可行性最强,成了我每年和新生见面的“招牌”课题。为了避免老生常谈和作品形式单调,我自己不断在教法和教学内容上寻求创新,并且鼓励学生在表现形式上有所突破。以纸绳画为例,最早的学生作品全部是要求分色块进行平面粘贴的,而画面整洁、肌理均衡则是优秀作品的标准。一年后,我提出了提高粘贴技能和加大画幅作为更高的要求,均有学生勇攀高峰。《荷花图》(图7)在粘贴技能上采用没骨的方式,将粘贴技术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嫦娥奔月》(图8)则创造了至今学生作品最大画幅的纪录。纸绳画从开始尝试至今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去年我继续对纸绳画提出新的要求和建议——制作“纸绳浮雕”。师生协作,几经摸索,在作品《蓝玫瑰》和《忠烈杨家将》(图9)上实现了纸绳浮雕的制作效果。正是在这样反复的教学尝试之下,我的纸艺课堂效果不断出新,学生作品也不断呈现精彩和完美的趋势。
拓展和整合教材内容是我进行了单项教学尝试之后的新想法。同样的教材内容,我想上得与众不同,同样是我的纸艺课,面对不同学生时,我希望效果不要雷同,作品要不断有所超越,努力形成个人教学特色。
拓展教学内容—形成校本课程—开展课题研究,行动研究量力而行
最初上《纸浮雕》和《纸雕塑》时,学生的学习材料只以彩色卡纸为主;第二年,在增加了《纸包袋》(图10)、《纸帽》、《纸鞋》等内容后,根据需要,我又提出了添加海绵纸作为必要的材料,但却出现了学生准备材料不很理想的情况。经过调查我才意识到,虽然单张卡纸并不贵,但要制作包、袋、鞋等作品,所需要的材料还是挺多的,难免会有些学生觉得力不从心。由此,我总结了一条经验:教师要求的材料不能超出学生的经济承受力。抓住了这个关键,我在教学内容、材料要求上做了调整,力求顾及全体学生的情况。同时我也感到,将《纸浮雕》《纸雕塑》《纸包袋》《纸帽》《纸鞋》等作为独立课时内容,不仅耗时较多,而且效果单一。于是,到了第三年,我在新增纸文化衫内容时,将这几个相关的、繁复分散的内容——“瘦身”,再加以整合,拓展成一个综合内容,将课名命名为《纸材服饰搭配设计》。类似的整合还有《纸艺小天地立体设计》和《纸泥》。
从中,我又总结出一条经验:行动研究要将能够做的每—件事都努力做好。在课题设置上由单课向单元整合;在课时的设计上由一节课向多节课过渡;在学习方式上由学生独立完成向多人合作共同完成转变;在评价方面,由在作业上评分向在网络上点评辐射。
立足教材、活用教材、拓展内容,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对于教材要求的材料,如陶土,市面上卖的不多,学生很难买到。有了几年来利用纸材上课的经验,又适逢纸浆画的出现,这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我利用纸浆与陶土的共性,指导学生将纸浆做得稠些,同样能完成教材《捏塑造型的乐趣》的材料要求,以纸泥替代黏土,借鉴课本里泥板浮雕的制作方法,完成了纸泥浮雕的学习和作业,产生了一批新颖的纸泥浮雕作品。有了纸泥浮雕的经验,在赣版教材第16册《走进陶瓷世界》一课的教学实践中,我又在该课的基础上衍生了《纸泥雕塑》一课,让学生利用纸泥塑造了不少生活和学习用品(图11、图12)。虽然他们的做工尚嫌稚拙,但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这不也正是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吗?
2008年暑假,我受到母校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邀请,以自编教材《工艺美术》(图13)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员讲授工艺美术课。这本教材除了泥塑、编结艺术、绣艺和陶艺,其他内容均选自2003年到2008年间我所教的《纸绳画》《染纸》《纸包袋》《纸鞋》等纸材内容,授课结束后,编写校本教材的想法迅速在我的头脑里形成。我将在学校讲授过的《纸浮雕》《纸雕塑》《纸包袋》《纸鞋》《纸帽》《纸绳画》《纸材服饰搭配设计》(图14、图15)《染纸画》《纸艺小天地立体设计》等9个内容汇编成书,书名为《纸艺的设计和制作》(图16),编辑学校的美术校本课程教材也就水到渠成了。
直到2010年初,教育部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征集评选活动。在对照文件琢磨申报类型时,我才发现,这几年来我不断探索的历程正是真正的课题研究!我不是一直在研究纸艺如何在中学课堂实施吗?《纸浮雕》《纸雕塑》《纸包袋》《纸鞋》《纸帽》《纸绳画》《纸材服饰搭配设计》《染纸画》《纸艺小天地立体设计》《纸绳编织》《纸泥浮雕》《纸泥雕塑》和《纸艺服装设计》,总共13项内容,就是《纸艺》系列的子课题。就这样,历经七年的探索与研究,在我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中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并编成校本教材之后,一个名符其实的课题“中学纸艺课堂教学探索”才算正式诞生。
为了更加完整地呈现课题研究的成果,2013年暑期,我又补充了《纸绳编织》《纸泥浮雕》《纸泥雕塑》这三节课的内容,将原版教材部分内容重新整合编辑,改编成新版的教材《纸艺》,选用铜版纸彩色印刷,彰显美术的学科特色和审美要求。
“无纸”展示与“纸上谈兵”——行动研究促进专业发展
在“纸”上谈兵的行动中,我不能不提的是“无纸化”展示的研究“行动”。
我校既无美术教室,也无展览作品的固定场所,展示学生作品似乎有些不切实际。网络和博客的出现就像是一场及时雨,使我的纸艺行动研究如鱼得水,使我的研究效果如虎添翼。
1.相机进课堂,瞬间精彩不错过
带着相机走进课堂,随时捕捉课堂的精彩瞬间,成了我常态的课堂行为;及时将优秀的学生作品拍成照片,完成由纸到“无纸”的华丽变身,作为永久的珍贵资料,则是充实我的网络资源库的—个重要举措。
2.“纸”与“无纸”的网络切换行动
利用博客强大的展示功能,我及时将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后手记、教学课件、学生作品照片、课堂实践照片、学生学习心得等图文资料随时“晒”在网上,将博客作为我的展厅和资源库,以网络版活页簿的形式来呈现纸艺教学研究的成果。
3.《“纸”上谈兵》—路折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