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征集志愿怎么填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志愿填报,要提前打准备仗的内容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了解与高考志愿相关的本地政策。稍有不慎,我们就可能由于对政策的不知或知之甚少让志愿受伤。每年招生录取中都会出现些失败的“伤者”,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在关注地方政策中,笔者觉得主要关注志愿填报模式、志愿填报时间、加降分条件等几个大的方面。这里,就对这些值得关注的细节一—给广大考生和家长做—梳理。
填报模式很关键
志愿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对不同的志愿填报模式,是否采用了不同的正确的志愿填报方法。在目前,高考志愿大致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传统的顺序志愿,即我们熟知的梯度志愿模式;二是完全意义上的平行志愿,即各个批次都实行平行志愿模式;三是不完全平行模式,即只在某一两个批次采取平行模式,而其他批次采取顺序志愿或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相结合的模式。
具体采取哪种模式,不同的省份可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种模式各省份也可能有细微的不同,如完全平行志愿的省份,在大学或专业志愿的设置数量上可能不一样,有的平行志愿大学数有4个,有的有5个,有的甚至更多。这样,考生在学校的选择范围和排序上就有不同的考虑办法。
而对于那些实行不完全平行模式的省份,考生和家长就要特别小心了。2011年,某省在本科一批中实行平行志愿,但在本科二批实行一个第一志愿和四个平行的二志愿。但一考生家长在志愿填报时只注意到本省实行平行志愿,以为所有批次都是平行模式,于是在本科二批志愿填报中就完全按平行志愿“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方法报考了5所大学。本科二批录取结束后,考生成绩达到了本科二批中除第一志愿学校外几所学校的分数,但却没被录取。家长很不解,于是来到录取现场组进行询问。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对该考生的志愿和投档轨迹进行了查询,确如家长所说,考生档案一直没投出去。原因是考生成绩未上本科二批第一志愿学校调档线,虽然成绩上了第二平行志愿4所学校的调档线,但这几所学校第一志愿已经录取满额,不再接收二志愿考生。“不是实行平行志愿吗?成绩上了调档线怎么档案投不出去?”家长还是没明白。工作人员一听,明白了,原来是家长把本科二批也当作完全平行志愿填报了!
这就是对当地志愿模式了解不深或不够全面而导致的志愿失误。所以,我们说,要报好我们的志愿,首先就要对志愿填报模式进行了解、熟悉,有时还要深入研究。这是志愿准备的最基础工作,而这些信息各省份都要通过相关渠道对考生和家长进行宣传。
填报时间很重要
说起志愿填报时间的重要性,相信很多考生和家长觉得不以为然,怎么可能不注意呢?但恰恰每年就有一部分考生错过最后期限,而无法填报志愿。为什么这里要强调时间概念?这也像我们高考每科考试从几点开始到几点结束、结束后就不再作答一样,我们的志愿填报时间各地也会有相应的限定,如果错过了,一般就不再补报。特别是现在基本都实行网上志愿填报,一旦时间到,网页就关闭,志愿也就无法再进行填报。
志愿填报时间有几点需要考生留意。
一是是否各批次志愿填报时间相同。现在,除了部分省份实行本科和专科一次性填报外,更多省份实行本科和专科分段填报,就拿在考前填报志愿的北京和上海两地来说,本科在考前填报,而专科的时间都安排在考后。有的虽然都在高考后,但批次不同,时间也不一样,如安徽省2012年高考志愿填报日寸间分三个时间段:文理科提前批次、自主选拔录取的院校和艺术、体育类院校为6月26~27日;文理科第一、二批本科院校为7月2~4日;文理科第三批本科、高职(专科)院校为7月29日至8月1日。有的省份则更多,几乎每个批次填报时间都不同,如海南省2011年志愿填报时间从本科提前批、一本、二本、三本、专科提前批到专科批,共6个批次的志愿填报时间都不同。
二是相同省份不同地区考生的志愿填报时间也可能不一样。2011年,某省对高考志愿填报时间这样规定:高考志愿安排在通知考生成绩之后、6月30日前填报……具体时间由各市州招委确定并公布。还有省这样表述:填报志愿的时间安排在文化高考结束后、通知高考成绩之前进行,具体时间由各市招办确定。从这两省规定说明,考生志愿填报时间既要在本省(区、市)规定的时间内,又要在考生所在地市级招办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而各市级招办志愿填报时间,由于考生人数多与少等原因,有的地方结束得早,有的地方结束得晚。而这些就要看考生所在地招办的政策而定了。
三是征集志愿时间。由于一些学校在一些省(区、市)某批次录取结束后,还未完成招生计划,当地省级招办一般会采取征集志愿的办法来帮助这些院校录取满额。这之中,也会有一个志愿填报时间段。对那些上了某批次控制线而未被录取的考生来说,这个时间显得尤其重要,如果提前了解征集志愿的时间并做好志愿征集的准备,就有可能得到第二次的机会。
加分条件要读透
加分,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各地也逐渐对加分条件严格把控,而且对享受加分资格的考生也是层层审核。所以,对能享受加分的考生来说,机会何其珍贵。此时,对享受者来说就更应该好好珍惜,争取用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分,千万别因为对加分政策不了解或了解不透,而浪费自己的加分。
关键词: 志愿填报 平行志愿 相对分 排名分 梯度
有一种说法“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将高考的博弈和风险一览无遗。高考志愿的选择决定了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接下来大学四年的学习内容、未来的就业方向等一系列问题。如何科学地填报高考平行志愿呢?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科学地对平行志愿的填报方式和过程进行分析,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收集报考志愿所需信息
考生尽可能获取大量与高考报考相关的招生信息,主要是关于解读招生政策、查询招生计划、筛选目标学校、了解专业信息和找准自己定位等方面的内容。简言之,考生可以借助网络、报刊、杂志、书籍、电话等搜集到关于志愿填报的资料,建议考生一定要选择比较权威的资料。
1.招生政策
招生部门一般都会按照教育部最新出台的招生工作政策、规定出版适合本省的志愿指南和招生简讯,考生查询当年各大院校在本省的招生计划和历年院校录取情况。
2.专业信息
了解近几年来高校招生专业的冷热程度,正确处理好“热门”和“冷门”的关系,了解相关感兴趣专业的就业方向。不要自始至终选择一类学校、一个专业,这样填报的志愿很容易落空。
3.查找相关院校并进行分析
了解感兴趣院校的概况、办学历史、师资力量、学术成就、课程体系、培养目标、核心专业和办学情况,还要了解该院校当年的招生政策和近两三年的录取情况。
二、合理定位
很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会被同一个问题困扰:优先院校还是优先专业?笔者认为这个问题要因人而异,知名院校的“品牌”诱惑对于许多考生和家长来说都是难以抗拒的。重视院校品牌,因此把院校(主要是知名院校)选择放在首位;重视专业学习内容,强调个人兴趣爱好,因此把专业选择放在首位;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可以将某类院校和专业视为选择重点。
三、科学填报高考志愿
我们重点讲解怎样填报平行志愿,首先明确平行志愿的概念和平行志愿的投档方式,参考各个省份在本省的招生简章及招生政策。其次通过几个步骤对志愿进行具体分析和定位。
1.分析——首先进行分数转换
很多考生在得知自己高考成绩的第一步就是将自己的成绩转换成历年的成绩,然后参考历年的招生简章资料对自己的志愿信息进行分析。考生可以采用以下两个方法进行转换,这样可以提高志愿填报的命中率。
(1)可以将成绩转换成相对分
大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可能会参考相对分进行平行志愿的填报,这一填报方式的前提是做比较的两年成绩分布比较相近,成绩也比较相近。
所谓“相对分”,即高校录取分或考生分数高出“省控线”的分数,故又叫“分差”。如2011年宁夏一本省控线为486分,某考生成绩550分,高校录取分575分,高校录取“相对分”为:575-490=85,考生成绩“相对分”为:550-86=64。知道了相对分,考生可以将历年的成绩转换成“相对分”进行参考。
(2)可以将成绩按照排名进行转换
一般来说,考生的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是差不多的,所以不管成绩怎么变,排名都是可以参考的。加上各省实行自主命题,试卷的难易分布存在不一致性等原因,每个省在高考分数的把握上并不具备科学性和一致性。
以宁夏为例,2011年宁夏高考报名人数60166人,2012年60470人,而理工科计划人数二本以上(包含二本)2011年11334人,2012年11796人,报名人数和招生计划数基本上是保持稳定的。分数线是按照计划数进行画线的,而比较这两年的成绩,成绩变化比较大,2012年理工科一本线486分,二本线444分,2012年理工科一本线444分,二本线401分。分数线变化比较大,以“相对分”的成绩进行志愿填报的风险就比较大,这时考生可以以“按照排名对分数进行换算”的方式进行志愿填报。
以考生理工科王某为例:她在2012年考了487分,可以按照排名情况在对应的年份将成绩进行换算,换算成2011年的526~527分,可以参考招生简章中2011年录取结果中平均分为510~540的学校进行参考。
2.定位——选择相应满足自己成绩的相应院校和专业
考生根据自己的定位,可以选择“相对分”或“排名分”上下20~30分(相应层次可能之间的距离设定不一样,考生可以在这个具体分值上进行斟酌)的学校进行研究。对这些学校和专业进行了解,对其招生计划中的人数进行分析。
比如:考生李某在2012年高考中考了487分,在按照排名划算后将自己的成绩划算成2011年的526分,参考2011年的院校成绩分布情况,满足他分数的院校一共有十几所,按照自己兴趣、院校所在地域、专业内容,他最终选择了以下四所院校,如下表所示:
注:上表中的录取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来自于2011年已录数据信息。
3.填报——合理设计相邻志愿梯度
平行志愿中各个志愿的排列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平行志愿的投档模式志愿之间也是有顺序的,“平行志愿”填报,要避免“盲目崇高,没有梯度”。通常状况下,如果可以填报三个院校的平行志愿,就可以采用“A冲—B稳—C保”的模式,如果可以填报四个院校的志愿,最好选择“A冲—BC稳—D保”的模式。所谓“冲”:估计是“跳一下”能“够得着”的院校,可作为A志愿;所谓“稳”:与自己的实力比较“匹配”的院校,可作为B志愿;所谓“保”比较有把握的院校,可作为D志愿。
需要说明的是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冲”并不代表可以大胆地乱冲,冲也要冲得稳妥、有目的性,不要浪费志愿。不管怎么填报,在考生的填报志愿中,都一定要有能“稳”和能“保”的学校,避免滑档。
假定2012年宁夏某理工科考生总分487分,那么他2012年的相对分就是487-444=43分,如果换算成按照排名的成绩就是2011年的526分,2011年相对分是526-487=39分,我们可以看出2011年相对分和2012年相对分是差不多的。按照2011年的招生简章和录取分布情况,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定位方式参考以下图表进行平行志愿填报。
如上图所示,考生如果首选院校,只要能录取就读,就可以“院校最低录取分”为参照分;如首选专业,最好以拟报专业的“专业最低录取分”为参照分;即要院校差不多,专业也差不多的时候,这种情况就是一般情况,建议以“院校平均录取分”为参照分。
考后出分平行志愿为考生增加了两次机会,只要考生适当考虑所报考高校的录取梯度,落榜的可能性就非常小。
4.保证——认真选择“服从”或“不服从”
“考后出分平行志愿”的特点是在平行志愿填报中,高校进档考生的成绩相差不大,呈现“扁平状”,这样,有的专业,特别是热门专业和优势专业,就可能出现“拥堵”。因此,平行志愿填报要求考生更加重视专业的冷热搭配和郑重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在专业的选择上一定要留有余地。
对于在专业志愿中提出“不服从调剂”的学生来讲,被退档后其风险高于传统填报方式,即只能进入征集志愿的行列,而根据这几年宁夏高考平行志愿的录取情况,有些院校的某些专业一旦被征集,录取分数就比第一次批量投档时还要高。
四、补漏——适时关注填报征集志愿信息
“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会有部分院校招生计划没有完成,同时,“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通过争取一些区外院校的机动计划,也有可能投放到我区。对这些计划,如果正常批次还没有录取的考生,就要注意不要错失机会,尤其不要放弃志愿补报,这些志愿补报对考生来说是踏入该批次院校录取的最后机会,之后就是下一批次(分数线低一档)院校的录取了。
参考文献:
[1]李凤,甘犁,杨小玲.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和录取机制研究[J].教育研究,2010.10.
[2]郑方贤.完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的探讨[J].探索与创新,2010.10.
[3]郝欣.浅谈高考平行志愿[J].吉林:吉林教育综合,2010.04.
志愿填报是考生本人升学意愿的真实表达,是投档及录取的重要依据。志愿一定要由考生本人填报,考生须对其所填报的志愿内容和填报操作负全责。
(一)考生填报志愿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1.填报志愿需要提前准备什么?
考生在填报志愿前,要充分了解招生政策、高校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和体检要求等相关信息,同时要利用好《2019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志愿草表》,按照批次、计划性质、科类或资格类型等模拟志愿填报。
2.填报志愿流程是什么?
考生须使用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不支持手机等移动设备),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计算机网络访问“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hebeea.edu.cn或直接访问gk.hebeea.edu.cn,登录2019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系统。进入系统后,考生应首先核对姓名等信息是否无误,再填报志愿。
具体填报流程如下图所示:
⑴考生须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用户名为考生本人的考生号或身份证号,密码为考生高考报名时所设置的密码。
⑵首次登录时,考生须对《2019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承诺书》进行承诺。
⑶考生在志愿填报规定时间内,点击“填报”按钮,进入“2019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表”页面。
⑷对首次登录系统的考生须填入“接收录取通知书信息”并保存。考生要认真填写接收录取通知书信息,此信息填写不准确将会影响到录取通知书的送达。
⑸对有“本人体检结果填报志愿指导参考”的,考生要认真学习高校招生章程中对身体条件有特殊要求的描述,选择填报适当的专业,避开不宜就读的专业,具体情况可详询招生学校。
⑹点击所要填报的批次,进入XXXX批次志愿填报页面。
⑺首先选择计划性质、科类,填报特殊类型批非定向志愿的考生还需选择获得的资格类型,然后输入4位院校代号、2位专业代号以及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最后点击“保存”按钮进行志愿保存,保存成功后系统提示“XXXX批次志愿保存成功!”,点击“确定”按钮后,返回到“2019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表”页面,所报志愿会在“所填志愿”栏中显示出来。
特别提醒:志愿填报系统是“一个批次一保存”,而不是全部批次填报后统一保存。在志愿填报截止时间前,考生可多次登录系统进入志愿的修改和保存,最终以其网上最后一次修改并保存成功的志愿为准。志愿填报时间截止后,考生可登录系统查看所填报的志愿。
⑻考生须认真核对“2019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表”页面中“所填志愿”一栏所显示的志愿信息,若需要修改,可在“批次入口选择”栏中点击相应批次名称,进入志愿修改页面,进行志愿修改,最终以其网上最后一次修改并保存成功的志愿为准。
⑼考生应增强自身信息安全意识,志愿核查无误后,须点击“安全退出”按钮安全退出系统。
3.填报志愿注意事项是什么?
⑴对填报志愿中系统给出填报有误提示,考生应从批次、计划性质、科类、院校代号或专业代号和本人情况等几方面逐一查找出错原因。
⑵志愿填报页面不支持非常规填报操作,例如平行志愿填报时,始终不填报“平行志愿A”,而跳过去填报“平行志愿B”的非常规填报,志愿填报系统不予支持。专业同样不支持类似的非常规填报。
⑶考生每批次填报志愿后,必须点击“保存”按钮进行志愿保存,否则此批次志愿将不会保存。
⑷在本批次志愿填报截止时间前,考生可多次登录志愿填报系统进行志愿修改和保存,最终以其网上最后一次修改并保存成功的志愿为准。
⑸逾期不报志愿或不保存,交由他人代填或不按规定操作的,一切后果考生自负。漏报志愿的考生只能在录取阶段相应批次征集志愿时填报有缺额计划的院校志愿。
⑹为避免集中填报造成网络“塞车”,请考生注意避开填报志愿高峰期,尽量减少连续在线时间。考生应尽早选定院校和专业志愿,并进行网上填报,避免因网络拥堵错过填报志愿的机会。
⑺多名考生使用同一台计算机填报志愿时,每位考生填报志愿后一定要点击“安全退出”按钮,关闭所有显示本人信息的填报页面。禁止同时打开两个或两个以上填报页面,以免发生错误。
4.填报志愿时考生忘记登录密码怎么办?
遗忘密码的考生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密码重置,重置后的密码为考生身份证号后8位。
⑴到就近报名点重置密码。考生携带本人身份证到任一报名点,通过读取身份证、人脸识别完成密码重置。
⑵考生使用能够访问互联网并装有摄像头的计算机,通过人脸识别自助进行密码重置。此方法需要安装人脸认证组件,下载方式及使用说明请通过志愿填报或考生信息查询系统考生登录页面右下角“密码重置”链接进入查看。
⑶通用手机微信重置密码。考生使用手机添加“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微信公众号,进入密码找回页面,通过人脸识别自助进行密码重置。
(二)考生填报志愿的具体依据是什么?
考生填报志愿的依据是经教育部安排下达、省教育考试院汇总编辑的《2019年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理科、文科对口)。考生填写的志愿表中的学校名称、专业名称、院校代号、专业代号等内容均以《2019年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理科、文科对口)公布的为准。未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招生高校和计划,一律不安排在河北省招生。招生计划分计划性质按理工类、文史类、艺术类、体育类等类别编制,考生必须按照所报考的类别填报志愿,否则将不能投档,高校也不予录取。考生要特别注意报考高校、报考专业的科类及其所在的录取批次,并填写在志愿表规定的位置上。
(三)普通高校在河北省招生的批次是如何设置的?
2019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批次依次为:提前特殊类型批、本科提前批A、本科提前批B(对口本科批)、本一特殊类型批、本科一批、地方专项计划、本一少数民族预科班、本二特殊类型批、本科二批、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本二少数民族预科班、专科提前批(对口专科批)、专科批。考生如被上一批次高校录取,不能再参加下一批次高校的录取;如未被上一批次高校录取,其参加下一批次高校录取的机会不受影响。
(四)填报志愿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五)填报志愿时考生如何对待优惠加分政策?
根据国家规定:对于同时符合多项国家加分条件的考生,取一项分值作为考生投档附加分,不累计加分。同时具备国家和我省加分条件的考生,投档时,省外院校使用国家加分的一项,省内院校使用国家加分与省内加分的一项。
院校录取时是否承认优惠加分政策,按各院校的招生章程执行。由于部分院校不承认或部分承认优惠加分政策,因此,享有优惠加分政策的考生,有可能因实际文化分数较低而被院校退档。请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务必认真阅读有关院校招生章程或向院校咨询。
特别提醒:省内加分项目只适用于我省高校省内招生。
(六)关于平行志愿考生应了解的有关事项
1.平行志愿投档是如何操作的?
平行志愿投档的规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不再补档”。平行志愿投档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每一批次每一阶段院校录取时,高考总分高的考生先于总分较低的考生投档;二是每个考生的平行院校志愿是有先后顺序的,计算机投档时按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顺序依次进行检索;三是平行志愿实行“多次模拟,一次投档”,不补充投档。
投档时,计算机系统先对同一科类、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符合条件的考生按高考总分(含照顾政策加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然后从排序在第一位的考生开始,依次检索每位考生填报的几个院校志愿;若考生符合其中一所以上院校的投档条件时,则将考生的电子档案投到排序在前的院校;若考生只符合其中一所院校的投档条件,则将投档到该院校。
从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可以看出,考生在选择院校志愿时,可以有多个选择机会,但按照公平性原则,在某一批次或某一阶段录取过程中,只有一次被投档的机会,考生电子档案一旦被投出,计算机系统不再检索该生的其他院校志愿。计算机系统一次性将所有院校的考生档案投出以后,如考生因身体条件、所报专业等不符合院校录取要求而被退档时,该考生的电子档案也不再投向本批次或本阶段的其他平行志愿院校,即平行志愿不补充投档。
2.填报平行志愿有哪些主要技巧?
在了解平行志愿投档规则的基础上,考生要认真选好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
一要认真研究分析今年招生院校的基本情况。随着平行志愿的实行,招生院校的基本位置变化波动较小。因此,考生要将拟报考院校近几年的录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认真研究今年的招生计划和相关要求,从而确定自己的填报志愿方案。
二要合理组合院校志愿。不宜全部填报高分段院校,也不必全部填报低分段院校。考生可以根据自己高考成绩、个人兴趣爱好、身体条件等因素,在有可能被录取的院校范围中,合理、有序组合院校志愿。
家有考生,父母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件大事:一是当好考生的“军事参谋”,二是当好考生的“后勤部长”。所谓“军事参谋”,指的是帮助小孩掌握高考招生信息、收集志愿填报资料;至于“后勤部长”,指的是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下文先讲讲如何当好考生的“军事参谋”。
一、了解考生情况
经调查发现,超过50%的父母(指高三学生的父母)对自己的小孩不了解。而真正了解小孩,并在填报志愿中能给小孩起到军事参谋作用的不到20%。
作为父母收集小孩有关方面的资料是很容易的,一是平时的细心观察及和小孩交朋友;二是与小孩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多沟通多交流。那么,应该了解小孩的哪些情况呢?
(一)学习情况
当自己的小孩进入高三后,一要认真关注小孩平时的学习情况,了解小孩哪门功课是强项?哪门功课是弱项?哪门功课有潜力?哪门功课“拖后腿”?二要详细记录小孩高三阶段的月考、统考和模拟考试成绩(主要为各门单科成绩、总成绩以及在全年级的排名情况);三要全面了解小孩所在学校每年的高考录取情况(只了解与自己小孩有关的文科或理科就行),比如:该校历年参加高考的人数、“一本”、“二本”、“三本”上线人数、高分(600分以上)人数、考取北大、清华人数。
综合以上情况,应该可以确定自己的小孩所处的相对位置。能否冲击“名牌”?能否报考“一本”?能否保住“二本”?小孩可以报考哪个层次的院校?经过比较是可以推测出来的。
对于考前填志愿的北京市、上海市,以及估分填志愿的辽宁省、山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来说,家长尤其要在考前了解小孩的信息,掌握小孩的实力。
案例:2004年江西省(当时是估分填报、未实行平行志愿)吉安市文科考生欧阳晴同学考后估了620分(最后分数为621分),填报了北京大学,结果从“一本”跌落到“二本”(被录取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这么高的分数,因为没有填好志愿,错失了进名牌大学的机会,非常令人惋惜。如果当时家长了解到自己的小孩平时的成绩从没进入全年级前10名以内,该校每年能考进北大的文科生从未超过3人,就会劝说小孩不要冒险填报。
(二)身体情况
小孩到了高三,大多数从少年进入了青年,绝大部分同学身体比以前强壮,精力比以前充沛。但也有一些同学在这个阶段身体会出现问题,或者问题会比以前加重,以至于影响高考或录取。所以家长应全面了解自己小孩的身体情况:比如身高、体重、血压、有无色盲、色弱、口吃、耳聋、近视以及近视的度数情况等。另外,一些不是问题的问题也要加以注意,比如女孩子月经正不正常?有无痛经?疼痛的程度等。
案例:2010年四川省南充市唐三妹同学平时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是学校冲击北大的主力队员,可谁也没有想到,她的高考成绩竟然没有上“一本”分数线!究其原因才知道,高考这两天她遭遇“例假”,难以忍受的肚子疼影响了她的正常发挥。如果家长事先知道自己的女儿有比较严重的痛经毛病,只要带女儿到医院请医生开上一些药物,将月经周期推迟几天,高考就不至于一败涂地了。
(三)性格兴趣
性格与兴趣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兴趣可以使人智力得到开发,知识得以丰富,眼界得到开阔。如果一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兴趣就能发挥80%~90%的能力,相反则只能发挥20%~30%的能力,因此兴趣与成功是紧密相连的。然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了解自己并不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特别是考生,你要问他是什么性格?有什么兴趣爱好,他一时三刻还真回答不上来。所以,很有必要让家长来完成这项工作。小孩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喜欢动手还是擅长动脑?有什么特长?有哪些兴趣爱好?了解小孩的性格与兴趣对于帮助小孩挑选大学(特别是选择专业)非常重要。
案例:1999年上海市张桥生同学在父亲的安排下进了上海医科大学(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结果不到一年,他儿子就因多门功课不及格退学了。用他儿子的原话来说就是:“阿拉对学医一点兴趣都没有!”第二年他儿子考上了成都的西南交通大学,学的虽然是既冷门又艰苦的专业――“桥梁与隧道工程”,但由于志向、兴趣、爱好对路,他儿子学得非常轻松,学习成绩一直位居全系第一,后来被公费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大量事实证明,在不充分了解考生心理特征的情况下随意选一个专业或者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家长帮助小孩在选择专业时不能只想到热门、高薪等外部因素,应该注重考虑是否符合小孩的心理特征等内在因素。
二、了解高招政策
高考招生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工作,所有的招生行为都是在众多的政策框架下运行的。由于我国的高考招生录取工作是以省、市(区)为单位来组织进行的,因此,各位“参谋”应把重点放在掌握本省市(区)本年度的高考招生政策上。
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一点也不难,关注教育部的网站,以及各省市(区)的高招办(考试院)的网站会及时向社会公布当年的高考信息,其中各省市(区)的《招生简章》还会登在各省市(区)的招生杂志或招生考试报上,家长只要叮嘱小孩不要漏订就行,剩下来就是怎么去领会使用了。那么,这么多政策,重点应该了解哪些呢?
(一)全国性的高招政策
主要是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2003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注意: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不能录取学前教育、航海技术、飞行技术、面点工艺、西餐工艺、烹饪与营养、烹饪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限制从2010年起被取消了!),这个“体检指导意见”是高压线,每年“电”到了不少考生。如果有家长胜任“参谋”工作的话,很多“上线落榜”的案例是不会发生的。
案例:2009年江西省新余市理科考生鲁才智同学考了558分,填报了西南交通大学(该校该年在赣的理科最低录取分数为549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没有被该校录取!后来才查明:他患有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填报的“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地质工程”都属于限制报考专业。也许该考生没有时间或疏忽了阅读“体检指导意见”,如有家长这个参谋给他把关,遗憾就不会出现了。
(二)各省市(区)的高招政策
各省市(区)的高招政策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相同的好理解,比如:“招生对象和条件”、“报名办法及时间”、“考试科目和时间”。不相同的不好理解,难以操作,但又必须掌握。比如:
1.志愿填报时间:考前填报大概在每年的5月中旬,考后估分填报一般在每年的6月10日至6月23日之间。这两种填报类型估分是关键,前者凭实力填,后者凭印象填,有必要时可请任课老师参与指导。知分填报是在分数公布之后填报,一般在每年的6月23日之后,这时考生不但可以查到自己的高考分数,还可以查到各批次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和自己在全省市(区)的排名情况。
2.志愿填报方式:主要有“网上填报”和“手工涂卡”两种方式,记住按时间按有关规定操作就行。
3.志愿设置:“参谋”们必须重点了解下列内容――(1)批次的设置
各地不一样,就通常情况来看,有提前批次、第一批本科批次、第二批本科批次、第三批本科批次,高职(专科)批次。在具体的批次设置上有的省市还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辽宁省把第一批本科分成A段和B段,各段中安排的院校不一样,但执行同样的控制分数线;广东省却把第二批本科划成第二批本科(1)和第二批本科(2),第二批本科(2)担负“三本”的功能,用于录取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
由于各批次实行不同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有的省市〈区〉叫“省控线”),所以对于批次的设置,“参谋”们一定要帮考生搞清楚弄明白。
(2)模式的设置
主要分为传统志愿模式和平行志愿模式。
“传统志愿模式”的录取原则是“志愿优先”,具体安排是:一个第一志愿,一个第二志愿,一个第三志愿,也有的省市(区)在第二志愿里设了几个并列关系的志愿。剩余计划用“院校调剂”来解决。使用该模式填报志愿,第一志愿的填报至关重要,由于绝大多数院校的生源从第一志愿考生中即可录满,特别是名牌大学、热门院校、热门专业一般不招收第二志愿考生,因此第一志愿的选报马虎不得,一般来说下浮20分后再去选学校,基本上能录取到想读的学校和满意的专业。
为了确保录取,后面的第二、三志愿也不可忽视。一是院校间从高到低必须形成梯度;二是考虑第二、三志愿时应尽可能选择近几年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比如“农、林、水、地、矿、油”等六类院校。
案例:2006年江西省鹰潭市文科考生朱言同学考了590分,第一志愿填报了中央财经大学,第二志愿填报了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各校的投档分是:中央财大593、西南财大573、中南财大563、东北财大569)。不用我说,称职的“参谋”们就知道该考生落榜了。原因是第一志愿踩着“门槛”填报,被挡在门外;第二志愿填报的是同一层次的部属财经类名校,其第一志愿生源爆满,不需要第二志愿考生。当该考生没有达到中央财经大学的投档线后,后面的志愿根本起不到作用,落榜也就在所难免了。
“平行志愿模式”的录取原则是“分数优先”,具体安排是:三个至五个(甚至多达八个)平行的志愿,用A、B、C、D、E排列,因相互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可以视为都是第一志愿(有的地方干脆叫“平行一志愿”)。平行志愿不设“院校调剂”,取而代之的是“征集志愿”。
使用该模式填报志愿,首先要做到准确定位形成梯度,具体做法是:把自己最想就读的院校排在前面,同时做到使几所院校之间从高到低形成一定的分数差距,前面的可以适当冒点险,所谓“冲一冲”,中间的应该“稳一稳”,后面的就一定要“保一保”,填报一些往年“吃不饱”的或投档分与你的高考分距离比较大的院校,以确保被录取。
其次要服从专业调剂,除非分数优势特别明显,又很想进某所大学的某个专业,否则,专业必须服从调剂!因为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是:录取时从前至后开始按A、B、C、D等志愿顺序依次检索,当检索到符合条件的高校时,则对其他志愿停止检索。也就是说,每个考生在平行志愿中有可能被检索几次,但只有一次投档的机会。你不同意专业调剂,一旦检索后你被提档,却由于分数没有优势,录取不了填报的专业,就会被退档。被退档后又由于受“只实行一次投档,不补充投档”的限制,档案被“冻结”,不能参加下一所学校的检索,从而就失去了该批次的正常录取机会(要想读该批次院校,只有等到“征集志愿”了)。
案例1:2006年湖南省岳阳市理科考生程丰同学考了598分,在“一本”的平行一志愿里填报了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结果与三所大学擦肩而过。失败的原因是把三个层次相同、投档分相同的院校填在一起(其中武汉大学为601分、中山大学为600分、西安交大为603分),造成一所院校通不过,所所院校通不过!
单科成绩——思虑周全,就不再是门槛
某省2013年文科考生杨宇奇(化名),高考成绩571分,在与一本院校擦身而过后,这位考生即将面临的遗憾还远不如此。看完这位考生的后续录取情况,相信许多人都会和笔者一样扼腕叹息。以超出一本省控线的成绩,为何在本科二批次的投档中再次落榜呢?以下是该考生本科二批次(该省本批次实施“3+N”的小平行志愿模式,即3个平行的一志愿加5个平行的二志愿)的志愿填报情况:
从考生本科二批的志愿填报情况来看,笔者强烈地感受到了考生对英语专业的青睐,均是第一专业志愿,即便录不到英语专业,那么汉语言文学和历史学就是最后的让步。
按理说,以571分的成绩要投进考生所填报的任意一所院校都是毫无问题的。事实上,考生的档案的确投进了四川师范大学。不仅如此,考生在所有投进四川师范大学(共计1406名进档考生)的文科考生中,排名十分靠前,位次在顺数第201名。然而最终录取结束后,杨宇奇面临的还是“退档”。
笔者查询了四川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据显示,该专业录取了至少20名560-570分之间的考生,为何有这么多比考生杨某分数还低的考生都能被录取呢?这其中难道有大大的不公平?
也许很多读者看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也会大为疑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该考生的落榜?
对此,笔者查询了该考生的投档轨迹,退档原因显示:“按照我校招生章程规定,英语有外语单科限制,限制分数根据一志愿报考考生情况划定为131分,英语单科在此基础上按照投档分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该考生英语单科成绩未上线,且其他所填专业已录满,不服从专业调剂,予以退档”。经过核实,该考生英语成绩为124分,显然未达到学校的规定,加上考生后续填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已经录满一志愿的考生,因而被退档是符合政策的。
如此看来,导致杨某退档的原因,是单科成绩的要求在作“崇”。
为了准确起见,笔者专门查阅了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上公布的《招生章程》,根据第三条第五款明文规定:“我校英语、俄语、法语、日语和汉语国际教育5个本科专业在录取时有单科成绩要求,各专业英语单科成绩最低控制线由学校招生录取工作领导小组视投档我校的第一志愿生源情况统一划定,并在学校招生与就业信息网上公布。”
由于考生所在省份本科二批第一志愿实施的一轮投档的平行志愿,因而考生被四川师范大学予以退档后,后续填报的重庆师范大学和西华大学就失去了意义。再加上第二志愿未填报,考生杨某只能等待征集志愿。
相比之下,另一个名叫王玉(化名)的考生境遇就要比杨某幸运很多。
同样是该省的文科本二批次考生,王玉高考成绩为556分,英语单科成绩为117分,由于她所在的城市是贫困少数民族地区,有10分的政策加分,因而投档分为566分。她也把英语专业作为了自己第一志愿院校的第一专业志愿,加上自己对教师职业的向往,因而在其平行的三个第一院校志愿中,她都填上了师范类院校。
以下是该考生本科二批次的志愿填报情况:
当王玉所在的省份启动本科二批录取后,王玉以较高的分数优势,档案被顺利投到了西华师范大学,很快她被录取了,专业即是所报的第一专业:英语。
虽然王玉比杨宇奇投档成绩低了5分,但要投入四川师范大学还是可能性比较大的。缘何考生要把四川师范大学放在第二位,而优先考虑西华师范大学呢?录取结束后,笔者专门致电询问了考生,考生告诉笔者,自己和父母都希望去四川师范大学的英语专业学习,后来班主任的一次提醒,让王玉和父母重新思考。班主任告诫他们报考外语类专业尤其要注意外语单科成绩要求。为此在翻阅了该省发放的《招生章程汇编》一书后,王玉发现自己所报的三所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单科成绩要求。但到底英语成绩要多少分录取的可能性有多大,学校《招生章程》中也没明确的说明,有些拿不准的她就分别致电询问了这三所大学招办。四川师范大学招办告诉她,根据往年的录取情况建议英语在120分以上(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的英语单科要求是131分)报考才容易成功,重庆师范大学建议在120分以上予以考虑,而西华师范大学招办表示在115分以上可以填报。听到这些建议后,由于自己的英语成绩只有117分,王玉开始犹豫了,到底是优先进学校还是优先考虑最喜欢的专业?王玉和父母陷入了争论,最终以“稳”为基础,她决定选择报考西华师范大学的英语专业。最终王玉成功了,喜获第一院校的第一专业,更令她惊喜的是西华师范大学的英语专业还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呢!
通过杨某和王某的两个真实案例,我们发现,同是=本批次高分考生,同是热爱英语专业,为何各自的录取结果却是天壤之别呢?更令人费解的是,杨某以571分的分数不仅错过了本一批次的院校,甚至连一所普通二本院校都没有走成。由此可见,忽略高校的《招生章程》,特别是学校对单科成绩的要求,结果可能会让自己品尝落榜的苦果。
此刻,我们并不知道杨宇奇得知自己未被录取作何感想,也许他已经做下决定继续复读再次回到氛围紧张的教室,或许在他的心里,仅仅是认为今年的高考分数还不够高,运气不好而已……在此,真心希望更多的考生,合理利用自己的分数,精心选择与自己分数相匹配的院校,合理布局拉开梯度,认真阅读报考高校的《招生章程》,规避落榜风险,进而梦圆自己的大学!
高考加分——刊用得好是录取,好高鹜远是落耪
目前,全国各省(区、市)招生录取负责部门对一些品学兼优、参与国家级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等有不同程度的高考加分。按理说能享受加分已经非常不容易,若考生能充分运用加分政策,毫无疑问是能够为自己高考录取增大录取几率。但令人意外的是,每年都有不少考生不但没有因为加分政策而被录取,相反因为没有搞懂高校对于加分政策的不同态度而落榜。笔者曾梳理过全国高校对于高考加分政策的不同态度,总结起来,主要有二种:1,全认可,即投档和安排专业时都认可。2,部分认可,即投档时认可加分,而安排专业时则按照裸分进行。这里要给大家讲述的就是一个因加分而落榜的真实案例。
考生尹某,理科,高考实考分620分,由于获得省级优秀干部称号,有10分加分。故而投档成绩为630分。
以下是该考生本一批次的志愿填报情况:
由于考生所填报前4所院校调档线均高于(连续多年录取分为高分)630分,故没能进档。简单分析得知,考生是抱着;中一冲的态度面对这四所院校的,因此都选择了服从专业调剂,对于最后一所院校重庆大学,看来考生是志在必得,一改前面的态度,以为自己手到擒来,专业选择了不服从调剂。
按理说。以考生的分数进入重庆大学,是具备十足优势的。而该校录取数据证明,在该校进档的778名考生中,尹某成绩排名顺数第12名,即便是按照裸分排序也在第31名。这么有优势的分数,录取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考生被学校退档了。怎么可能退档了呢?带着大大的疑惑,笔者找到了学校给出的退档原因:“按我校招生章程规定,以考生的高考实考分安排专业,该生不服从专业调剂,故退档。”
如此看来,该校确实是认可高考加分的,但在安排专业时却只认可高考实际成绩。也许考生会不服气地说,我填了四个专业,不可能每个专业分数都不够吧?为此笔者一一查询了考生填报的四个专业录取分数,详细情况是:会计学录取的最低分是628分,金融学是623分,工程造价为623分,建筑学640分,而且这些专业都是一志愿录满。这样看来,考生的分数均低于这些分数,而且他选择了不服从专业调剂,这就意味着他将自己最后的录取机会白白浪费,遗憾落选。
同样是享受高考加分,另外一名考生却被满意的大学和专业录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不妨来看看这个真实的案例。
考生蔡文静(化名),高考成绩580分,由于是省级三好学生,她有10分的加分,因而投档成绩为590分,高出所在省本一省控线22分。她的本一批次志愿填报情况如下:
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的调档线为578分,如果以蔡文静580分的实考成绩投档,进档后专业选择并不具备优势。然而,中国农业大学对加分的政策是:全认可,即投档和安排专业时均认可考生的加分成绩。也就是说,蔡文静是按照590分的投档成绩投进中国农业大学的。有了加分后,她的分数优势就大了一些。根据该校的投档信息显示,按照100%的投档比例,有11名考生进档,考生蔡文静的投档成绩位居进档考生中的第六名,如果按照裸分排序,她则排在最后一名。
录取结果出来后,由于排在这位考生前面有两位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工商管理类专业,故她录取到第二专业——法学。对于这样的结果,笔者询问过考生和家长,她们非常满意。因为考生太希望去北京和上海求学了,这所学校是她们用来“冲一冲”的,经过反复筛选后,她们觉得近三年中国农业大学的录取分数波动最小,而且学校在专业录取时也认可加分,为了实现分数的效益最大化,优先把中国农业大学放在第一位。
更令人笔者赞叹的是,考生和家长在选择院校上,不仅参考了这些院校多年在考生所在省的录取分数,而且分析了波动情况和走势。他们还查阅了每所学校的《招生章程》,进而精心筛选出了五所全认可加分的院校。真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只有在志愿填报上早花功夫、多花功夫、花足功夫,如此才能进入满意的大学和专业。
通过这两个真实的案例,我们不难得知,高考加分原本为考生分数锦上添花,然而当考生忽略了高校对于加分的不同政策时,有很可能把原来的优势转化为劣势。正是应了那句话“高考加分,利用得好是录取,好高骛远是落榜”啊!如何利用好高考加分?认真研读自己报考高校对于加分政策的认可态度十分有必要。为了避免浪费高考加分,最好的办法是选择进档和安排专业均认可加分的高校,如此才能实现加分的效益最大化,另外在专业是否服从调剂上也应该高度重视。
专业调剂——录取中的双刃剑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两个案例,谈谈大家最为关心,也是笔者在录检过程中遇到最为常见的退档理由:考生所报专业已录满,不服从专业调剂。那么,专业调剂对考生而言,究竟是机会还是失望呢?
大部分省(区、市)在志愿设置时,在可填的几个专业志愿后,都设置了一个专业调剂志愿。那么,什么是专业调剂志愿呢?就是当考生有机会进入一所院校,而该校无法满足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时是否愿意由院校来分配专业的选项。如果选择不服从的话,一旦院校无法满足考生的专业志愿便会做退档处理。相反,若是选择服从调剂,则多出了一个由院校根据专业缺额情况调剂录取的机会。
有两个报考浙江传媒学院的某省理科考生康某、陈某,康某高考成绩为545分,只填报了公共关系学一个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陈某高考成绩525分,填满了六个专业志愿。并服从专业调剂。两人的志愿填报情况见下表:
由于浙江传媒学院公共关系专业在考生所在省招生的专业计划中仅招2名,在录取了同为第一专业志愿报考公共关系专业的556分和557分两名考生后,公共关系学专业已无计划。康某无法被公共关系专业录取,未填报其他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最后只能被退档。然而查看浙江传媒学院的整体录取,笔者发现在该校录取的考生中不乏有低于545分的专业调剂考生。525分的陈某便是其中的一个,在所报专业志愿都录取满额的情况下,因为服从调剂被录取到还有专业计划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前面说过,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是“位次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一轮投档意味着在被退档之后,只有等待征集志愿。一般为了保证考生的利益,部分高校的调档比例按照100%进行,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一旦投档进入某院校并满足院校各项硬性规定,退档的可能性很小,从某种意义上讲服从调剂就成了平行志愿录取的“法宝”。除非你是非某些专业不读,不然还是老老实买地填上服从专业调剂。再说很多院校在进校之后也还有机会通过考试来再次选择专业。在自己分数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何苦要在“专业调剂”这个环节上跟自己较劲呢?要知道,先进大学才是一剂妙法,没有大学可读,何来专业可选呢?
择优后退档,低分考生的尴尬还是出路?
在高考录取过程中,我们指的“低分考生”并非指考生分数很低或考生不优秀,而是指在考生参与某批次录取过程中,档案被投进某所高校后,高校按照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名列末尾的考生,我们也可称之为“相对低分”考生。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笔者将列举两个案例予以说明。
考生贺琴(化名),文科考生,高考分数为536分,超出该省本科二批省控线31分。
以下为考生所填报的志愿情况:
由于考生所在省实行的是“3个平行一志愿+5个平行二志愿”的投档模式,从上表,我们可以很清楚发现,由于考生的分数是536分,故未能投进四川农业大学,而是投进了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按照110%的比例投档,故在进档的1793名考生中,还有70余名考生将被予以退档。由于考生的分数正好是536分,刚上调档线,很可能会名列在将会退档的70名考生中。当学校审录完毕后,考生被予以退档处理,学校给予的退档理由是:“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后退档”。根据笔者对考生所报专业的录取情况进行的分析来看,这些专业录取的学生几乎都是一志愿填报该专业的学生,不仅如此,录取分均高于536分。因此,考生贺琴被退档则毫无悬念了。
像贺琴这样的考生,由于进档分很低,排在投档考生中的末尾部分,被称之为“低分考生”,由于投档比例这种制度设计本身存在投档人数大于院校录取人数的现象,故低分退档现象十分普遍,这也是低分考生面临的最大尴尬。
那么,对于这样的低分考生,是否就意味着面对“退档”的风险而束手无策了呢?
接下的一个例子,则会让人眼前一亮。
在西华师范大学的正式录取名单中,我们发现了一位与考生贺琴同分的考生。这名考生名叫王桂丽(化名),她的投档成绩为536,录取专业为思想政治教育。考生王桂丽和考生贺琴的成绩一模一样。为何等待他们的结局却天壤之别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王桂丽的志愿填报情况,如下:
从王桂丽的志愿填报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她在平行的三所院校志愿中,每一所院校之间都拉开了合适的梯度,这为她档案能顺利投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她在专业的选择上非常有目的性,抛开了“热门专业”,所选专业大多为该校录取分数较低的专业。更重要的是,她还选择了服从专业调剂,可以说考生对于自己的分数定位、学校的分数定位、所报专业的冷热门程度都有较多的了解,因此,当她的档案被投进西华师范大学后,学校非常迅速地审阅完毕,最终在第一专业志愿中录取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