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能理论论文

智能理论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能理论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能理论论文

智能理论论文范文第1篇

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IntelligencesTheory)由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一文中提出后,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教育的“革命性”变革。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引进多元智能理论,国内有专家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无疑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推崇的“素质教育的最好全释”;还有人指出:多元智能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一道,构成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强大理论支撑。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类内涵的能力至少有八种:包括语文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智能;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加德纳认为,相对于过去的一元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更全面地描绘和评价人类的智力能力。加德纳还指出,人类智能还包含有次级智能和多种次级构成要素。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汽车英语课程设计

(一)汽车英语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

Posner(1994)认为,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包括: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能力、知识水平等例如:学生需要什么、需要的原因、已有的能力、待补的能力、已有的基础或条件,缺乏什么等等。熟悉课程情况例如,有能力识别和解释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全面和细致的有关知识,目前这个课程的开设情况等。擅长听说读写译五项必备能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而不是简单的拼凑、复制、模仿依据以上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做好高职英语课程设计就要求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学生已经完成的课程标准或已经具备的语言知识,要求通过参考有关著作、论文、同类课程、教材等,与同行交流,收集积累案例或经验等等。

(二)汽车英语课程设计的标准根据

Furey提出的标准,高职英语课程设计必须把握下列标准:

1.是否有足够的理论依据英语课程设计必须基于什么样的科学理论基础,是否遵照其本身的科学性和社会性?

2.是否适合学生目标在从事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不但熟悉、掌握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学习兴趣,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效果性。

3.是否具有成功实施的可能性和效果的可评性在从事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自评课程设计的真实效果。

(三)汽车英语课程设计的内容

汽车英语课程设计的内容取决于授课的理念。针对英语语言,如果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课程设计就由语音、词汇、语法、句型构成,强调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如果视语言为交际工具,课程设计要考虑的是交际的人,交际发生的条件、交际的目的等。英语课程设计关注的不仅是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还有社交的适当性。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调研结果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逐步更新,教材从最初的纯英文阅读形式的到单独开发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从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平行拓展,汽车专业英语校本教材内容新颖,图文并茂,根据主题确定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融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训练于一体,重点突出,实用性强,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多元英语语言智能,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三、多元智能理论下汽车英语课程设计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汽车英语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为本位,突出应用性本课程在对汽车企业英语应用能力需求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确定工作任务模块、同时突出语言技能的要求制订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明确了教学应达到的知识标准和技能标准。其次,课程体系整合突出全面性、逻辑性、典型性和实用性本课程以国际汽车行业最新的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将传统汽车英语课程的以训练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为主体的教学内容,整合成为汽车构成的4大部分分别为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以及发动机的两大机构五大系统和底盘的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等各个任务模块以系统的知识主题构成课程内容体系。最后,教学手段优化,突出多元英语智能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将互动教学、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多媒体听力、课件加视频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用英语分析和理解专业知识的能力和用英语进行专业领域的交际能力,并结合具体课程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延伸性思考,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四、总结

智能理论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中国电信、联通、吉通等多个电信运营者的出现,我国电信市场的竞争局面逐步形成。多运营者的竞争使广大电信用户在价格方面、服务质量方面得益,但如果不能及时、科学地解决各运营者间智能网业务的互通问题,用户将只能在各运营者的网络范围内使用各自提供的智能网业务。智能网业务因业务本身性质的不同,要求应用的范围也不相同。如,大众呼叫、电子投票等业务,一般在本地范围或本省范围内开放,而记帐卡呼叫业务、被叫集中付费业务则在全国甚至国外范围内开放。对于象记帐卡呼叫等要求使用范围越广越好的业务来说,实现智能网业务的网间互通,即一个运营者开放的智能网业务,用户在其它运营者的网络中也可使用,对于业务的生存及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反之,则一方面满足不了用户在任何地方都可方便地使用业务的需要,另一方面局限于一定范围内开放的智能网业务,对用户也缺乏吸引力,不利于业务的推广。

2.实现智能网业务的网间互通的前提条件

智能网是一种可迅速、经济、灵活地提供新业务的网络体系,在智能网上开放补充业务,其优势不仅在于业务、用户数据的管理及业务逻辑的控制比较集中,而且还在于用户可在较大范围内使用业务,用户可在任何通过No.7信令网与用于开放智能网业务的业务控制点SCP相连的地方,使用智能网业务,正是这后一点优势为实现智能网业务的网间互通提供了技术基础。要实现智能网业务的网间互通,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实现网间信令功能的互通。此外,在网间互通的智能网业务中,业务呼叫的主叫与被叫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网络的情况将占较大比例,如果两个进行业务互通的网络彼此无话路相通,实现智能网的业务互通是不可能的,所以前提条件之二就是实现网间基本呼叫控制功能的互通。以下所有对于互通方式的讨论将建立在这两个前提之下,有关两网实现话路及信令网互通应遵循的原则,这里不做讨论,但假设它们是符合有关规定的,本文将只从技术的角度,对实现智能网业务网间互通的几种可能性进行探讨。

3.实现智能网业务的网间互通的方式

网间互通是指由几个网络合作提供一项业务的处理过程,其中包括智能网与智能网的互通,智能网与非智能网的互通。国际电联曾在建议Q.1201中,将业务处理层次上的网间互通概括为两种情况:

(1)两个IN结构的网络合作提供一项智能网业务,如图1所示:

IN-SLIN业务逻辑

BCP基本呼叫处理

GW网关

图1业务处理层次上的网间互通(IN与IN)

在图1中,GW1用于在两网间进行呼叫的接续,GW2用于接入其它网络中的业务逻辑,GW3用于在各不同网络保有的业务逻辑间进行通信。

(2)IN结构的网络与非IN结构的网络合作提供一项智能网业务,如图2所示:

IN-SLIN业务逻辑

BCP基本呼叫处理

GW网关

图2业务处理层次上的网间互通(IN与非IN)

在图2中,GW4的功能是在IN结构的网络和非IN结构的网络之间接续呼叫,在两个网络的BCP之间提供互通.

综合上述两种情况,不考虑进行互通的两个网络的接入类型(PSTN、ISDN)及智能结构的等级(部分智能网、完全智能网、非智能网),并结合我国的智能网建设的实际情况,智能网业务的网间互通方式可归结为三种方式。

为了便于讨论,首先假定有如下一个需要进行IN业务互通的例子:

网络1由运营者甲管理,它利用业务控制点SCP1开放被叫集中付费业务,网络2由运营者乙管理,用户A和用户B是网络1的用户,用户C和用户D是网络2的用户。

下面将就此例,探讨网络2的用户使用运营者甲在SCP1上开放的被叫集中付费业务--即实现被叫集中付费业务在网络1与网络2之间互通的三种方式。

方式一:通过对方网络的SSP访问对方的SCP

图3通过对方网络的SSP访问对方的SCP

如图3所示,在这种智能网业务互通方式下,网络2的用户C拨叫在网络1登记的被叫集中付费业务用户号码时,由网络2的端局将被叫号码(800KN1N2...)及主叫号码传送给网络2的网关GW2,经网络1的网关GW1传送给网络1的业务交换点SSP1,由网络1的SSP1与网络1的SCP1交互作用后,SSP1得到SCP1送来的真正的被叫号码,并将呼叫接续至被叫用户B。如果在业务执行过程中需要给用户送语音提示或系统需要收集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等,则需网络1中的智能外设IP1进行辅助。

方式一的特点是,在整个IN呼叫的处理过程中,与智能网业务有关的处理完全由网络1完成,对于网络2来说,就如同处理一个到网络1的普通呼叫一样。业务特性的变动对网络2没有任何影响。即便网络2是一个非IN网络,也可用此方式实现智能网业务的互通。但网络1中负责汇接本网及外网IN呼叫的业务交换点需具有较大的处理能力。在呼叫处理中,由于必须经过网络1的SSP1接通主、被叫,有可能造成路由组织上的不合理。

方式二:通过本网的SSP直接访问对方的SCP

网络1用于开放智能网业务的业务控制点SCP1可被与其进行业务互通的网络2的业务交换点SSP2接入,如图4所示:

图4通过本网的SSP直接访问对方的SCP

网络2的用户C拨叫在网络1登记的被叫集中付费业务用户号码时,由网络2的端局将被叫号码(800KN1N2...)及主叫号码传送给网络2的业务交换点SSP2,SSP2通过No.7信令网直接与网络1的业务控制点SCP1进行交互作用后,SSP2得到SCP1送来的真正的被叫号码,由于被叫用户B位于网络1,SSP2需按照网络1与网络2互联互通的有关路由组织原则将用户C与用B接通。如果在业务执行过程中需要给用户送语音提示或系统需要收集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等,则需网络2中的智能外设IP2进行辅助。

方式二的特点是,由网络2的业务交换点SSP2直接与网络1的业务控制点SCP1进行交互作用,SSP2获得真正的被叫号码后可直接选择最佳路径,将主、被叫接通。只要在网络2中合理设置业务交换点,且两网络话路互通的路由组织方案合理,就不会出现在呼叫接续中路由组织不合理的现象。由网络2的业务交换点及智能外设直接处理IN呼叫,减轻了对网络1中的相应设备的压力。此方式的缺点在于需要统一网络1的业务控制点与网络2的业务交换点的接口规程;一部分业务数据需在网络2中设置,如:业务的触发数据需在网络2的业务交换点中设置,业务的录音通知数据需要在网络2的智能外设中配置,而且一旦数据有变更,如:录音通知更改,则网络1需通知网络2,并将更改的数据提供给网络2,协助它重新加载。在这种互通方式下,网络1与网络2的运营者需要互相配合,两者在业务开放过程中较紧密地耦合在一起。由于网络2的业务交换点可直接接入网络1的业务控制点,而在INAP规程中没有相应的机制来保证SCP与SSP之间通信的安全性,这样可能会对业务用户数据的安全性构成威胁。由于网络2中的多个业务交换点都可直接接入网络1的业务控制点,使得网络1业务控制点的逻辑信令关系变得十分复杂。

方式三:通过不同运营者SCP间访问的方式

为了实现这种业务互通方式,需要在SCP1及SCP2分别配置不同的业务逻辑。在SCP1中配置的业务逻辑包括两个部分:a.用于处理来自本网的业务呼叫;b.用于处理与本网互通的其它网络的用户对本网开放的业务的呼叫。在SCP2中配置业务逻辑c.用于处理本网用户对与本网互通的其它网络开放的业务的呼叫,这部分业务逻辑不涉及业务的具体特性。在网络2中,当SCP2收到对在SCP1中登记的被叫集中付费业务用户的业务请求时,SCP2中的逻辑c启动,控制SCP2与SCP1交互作用,SCP1在逻辑b的控制下对呼叫进行处理。SCP2接收来自SCP1的指令,并与本网中的SSP2一起完成相应的指令,以向用户提供网间互通被叫集中付费业务。图5为一个网间互通被叫集中付费业务中,各部分业务逻辑间交互作用的示意图。此种互通方式的中继方式如图6所示。

图5网间互通被叫集中付费业务中各部分业务逻辑间的交互作用

图6通过不同运营者SCP间访问的方式

网络2的用户C拨叫在网络1登记的被叫集中付费业务用户号码时,由网络2的端局将被叫号码(800KN1N2...)及主叫号码传送给网络2的业务交换点SSP2,SSP2通过No.7信令网与SCP2交互作用,在SCP2中有一个支持与其它业务控制点交互作用、接受来自其它业务控制点的指令的简单业务逻辑,该业务逻辑与被叫集中付费业务的具体特性无关,在该业务逻辑的控制之下,通过智能网应用规程中SCP与SCP之间的接口规程(智能网功能集2支持),SCP2将被叫号码(800KN1N2...)及主叫号码传送给SCP1,收到SCP2传来的信息,SCP1找到相应的业务逻辑,该业务逻辑包含被叫集中付费业务的全部业务特性,并支持对外网来的业务呼叫的处理,执行业务逻辑,将翻译得到的真正的被叫号码返送给SCP2。SCP2收到真正的被叫号码后,将其传给SSP2,并命令SSP2完成到被叫的接续。SSP2收到被叫号码后,由于被叫用户B位于网络1,SSP2需按照网络1与网络2互联互通的有关路由组织原则将用户C与用户B连通。如果在业务执行过程中需要给用户送语音提示或系统需要收集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等,由SCP1指示SCP2,在网络2中的智能外设IP2的辅助下完成。在SCP1执行业务逻辑的过程中,如需要监视接续状况或需要结束本次呼叫,均要用指令通知SCP2,由SCP2辅助完成,且在正常接续时,呼叫结束的指示由SCP2发送给SCP1。

方式三的特点是,通过两网的SCP互通,在CS-2INAP规程中有相应的机制来保证SCP与SCP之间通信的安全性,因此这样的网间访问方式比较安全。由于只有网络2的业务控制点可以直接接入网络1的业务控制点,这样就简化了网络1中的业务控制点的逻辑信令关系。两网的SSP与SCP之间可分别采用不同的INAP规程。此方式的缺点在于需要在网络2中配置一部分业务数据,包括:在网络2的业务交换点中配置相应的业务触发数据,在网络2的智能外设或业务交换点中配置业务的录音通知数据等。如果两网的录音通知标识不一致,还需要SCP2具有录音通知标识转换功能。两个网络中的业务控制点均需支持CS-2INAP规定的SCF-SCF间的协议消息,且要采用统一的SCF-SCF规程;在一个呼叫中需同时占用两个SCP(网络1的SCP1与网络2的SCP2)的处理能力。

智能理论论文范文第3篇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智能能够让个体解决他所遇到的挑战性问题,并在合适的情况下创造新的产品,同时具有发现和制造问题的能力以积累和掌握新的知识。他根据脑受伤部位、可操作定义、具备进化历史等标准总结并区分了八种多元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随后加入的自然观察智能。自从多元智能理论进入中国,这一理念得到了教育界广泛关注。比如洪莹就根据该理论提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教育主体本身存在不同的智能结构模式,可以从教育分流的层面考虑学生智力潜能与学业要求的对接。而在分流过后,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使其产生满足感、乐学感,进入良性循环以后,成就动机被深度唤醒。成就动机与智能是相互关联的,追溯高职生成就动机问题的根源,需要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分析高职生的智能特点,以及高职教学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智能的作用。

(一)高职生智能特点1.逻辑—数学和语言智能弱势明显逻辑—数学智能是对数字由直观到抽象认知的深化,个体根据逻辑规则对现实进行推导并做出论断,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而理解本质,演绎整个思考过程的一种智能。苏小河和蒋满英对某高职院校做了较为全面的智能特征调查。结果显示,男女生在八项智能上逻辑—数学智能的得分偏低,分别为27.60和25.20,显然,逻辑—数学智能不是高职生的优势智能,对他们而言,理解并接受高深的理性知识比较困难,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学生思维特点创设相应的情境进行思维训练,这样才能避免教与学的矛盾。另外该调查研究表明高职生的语言智能得分也比较低,平均约为26。而传统意义上的学业成绩要求个体具备较高的逻辑—数学和语言智能,这样学术型高校才会录取考生。在高考中,所占分值最高的语文数学和英语对逻辑—数学和语言智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职生普遍因为在这两项智能上存在劣势而没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2.身体—动觉、视觉—空间和自然观察智能相对出众苏小河和蒋蒲英的调查报告显示高职生在身体—动觉、视觉—空间和自然观察智能维度上得分较高,均在30左右。可见,虽然高职生在传统学业所要求的智能上不够出色,但他们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的活动中却有较高的出色潜能。高职生之所以选择高职教育,看重的是高职的“高”“技能”“适应性”特点,试图通过短时间的学习,迅速掌握专业技能本领,成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从而提高就业适应性和就业质量。这种学习成就动机为专业技能的习得提供了内驱力。同时,从高职生对高职课程的喜好程度也可以看出,他们偏好实践课程,显然,高职生的身体—动觉智能在智能结构中普遍处于优势地位。身体—动觉智能是指从表达的、目标明确的目的出发,细致划分的高超技巧,其中既包括手做出的微细动作和运动能力,又包括使用整个身体做出大幅动作的运动能力。学生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他们的优势智能在学习上不能得到满足,成就动机就会发生负迁移,便会通过体育运动、打网络电子游戏等活动释放出来,进而导致了学习主动性降低。

(二)教学与学生智能特点错位挫伤其成就动机的生成蒋满英和汤百智不仅通过调查高职生的智能特点,获得了与苏小河和蒋满英类似的研究结果,而且还通过访谈几所高职院校了解其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结果发现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普通本科院校的设置类似,只是进行了内容上的压缩和简化,而缺乏学生主体的针对性,这样培养过程可能就很难得到社会认可。但从学生角度考虑,培养模式与智能特点的不符将会制约学生投入学业的动机唤醒和维持。从高职院校的生源情况看,有高中生、也有三校生。他们与本科高校的学生智能特点不同,绝大多数学生形象思维比较优越。如果高职院校沿袭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重申理论的来龙去脉,挑战他们的逻辑—数学智能,不去发挥身体—动觉等智能优势,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很难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一旦“本我”没有趋向的意愿,身单力薄的“自我”并没有引导“本我”的能力,反之却唤起了他们在以前的学习阶段所遇到的种种挫败感,于是对成就自我失去了信心和勇气。

二、成就动机的唤醒

“教育”本身具有“唤醒”的意思,唤醒是指人定向随意注意和保持的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准备状态,包含了主动和渴求的指向成分。师俊强认为,职业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唤醒”,唤醒自我、成长意识和人生目标。成就动机同样需要唤醒,并与前三者密切相关。通过营造情境,引导启迪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建立成功同一性,刺激和诱导高职生发现潜在的优势智能,伴随着优势智能在教育教学中作用的满足,成就动机得以自主确立。

(一)在成己的成功体验中完善成就动机的人格框架成就动机是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通过对“成就”的理解而形成的,个体在成己与成事的良性互动中可以获得成就感的体验,并不断完善成就动机中的人格框架,使成就动机成为支配个体行动的驱动力和升华力。确立成就动机,首先应使学生学会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确立成功同一性。学校应根据高职生智能特点创设情境。很多研究者认为要在课程设计上向情境化转变,包括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模拟真实工作情境,并充分发挥高职生的视觉-空间智能,要较少地依赖语言传达的说教式传授模式而挑战其非优势语言智能;另外,要使教学活动的现场化与真实工作情境融合,实现校内和校外联合实训,相互补充。因为高职教育强调程序性知识的掌握,这些知识的建构需要个体自己的观察和操作,而观察与操作过程又恰恰是高职生的优势智能,因此他们具备熟练掌握系统化技能的生理基础,贴近实际的训练会创造更多小成功的机会,可以让高职生获得更多的积极体验和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成就动机的萌发和增长。调查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学业动机的各个维度都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包括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挑战性和热衷性等。这说明,成就动机或学业动机可能会因为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的小成功体验而提升自我的效能感。树立同伴学习榜样,会影响和激发学生确立人格动机。由于群代效应,相对于教师、家长,高职生更容易亲近同伴、信赖同伴,在榜样的激励和感染下会自觉确立正确的成就需要。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学校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树立正确的典型形象,诱导学生注意学习同伴、主动向典型学习。此外,教师的工作成就也能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的榜样力量能够激发学生的成就需要动机。如果高职院校教师也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成就需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提高业务水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身示范,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相互关怀信任中,师生双方成就动机的生成就更为自然。

智能理论论文范文第4篇

以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教学设计的背景下,其具体安排可以首先明确此节课重点出于培养学生哪项智能,进而将此节课的大多时间指向这部分智能的训练与启发,而教学设计的思路也主要是为了培养这部分智能的活动方式进行展开.以智能为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其主要设计内涵主要为了给予智能结构不尽相同的学生对自身职能实施充分发挥与运用的学习过程.对传统意义上教学中存在的“整齐划一”的单方面聆听式教学进行改革,使得学生可以有公共机会,在课堂上或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展示智能强项的一面,并且用最为擅长的方式去完成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1.实验法

众所周知,化学如果一旦离开了实验的辅助,则极容易导致学生知识的杂乱无章,造成“死记硬背”的错误教学.而倘若在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实验作为直观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的使学生更加积极的面对化学,因为观察本身就属于学生的特长,而化学实验正最注重于观察的力量.从而也可以让学生准确的对化学实验中的物质与其反应规律进行很好的认识.实验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思维能力,助其充分在理解知识的形成,最大程度上发掘学生的空间智能以及对自然规律的观察智能.例如在进行氯气的实验中,引导学生描述出氯原子的结构图,观察氯原子结构分布后,判定氯气可能发生的化学性质,通过进行分组实验,得出氯气性质.

2.阅读法

阅读能够让学生发现化学与社会、环境、科技的紧密联系,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科学精神,让学生关注周边环境与能源等现代科技与化学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实施“二氧化硫污染”教学时,通过相关读物阅读结合课本实验的手段,制订学生写出二氧化硫污染防治的文章,以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言语表述智能.

3.范例法

教师在进行化学计算教学以及化学用语教学时,无疑都是在化学概念与原理的理解下成为教学基础的,属于新课程“三维目标”当中的“知识和技能”范畴,其本质上是明显的技能教学.教师在设计化学课堂教学中更加要注重“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采取范例法进行讲授教学.例如在进行化学教学中的“守恒法”计算技巧时,教师可以根据范例进行分析,方可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量的等价关系.

4.归纳法

化学课堂实施归纳法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逻辑推断方面的智能,而其主要分为概念形成与概念通化.所谓“概念形成”是学生依靠对同类事物的大量观察,辨别出食物的本质属性,其例证概括抽象形成的重点在于“大量”;而“概念同化”是指学生通过自身认知结构中的“概念形成”来更迭新的概念,教师要保证学生在新的概念认知结构具备同化新概念的原始结构.

5.讨论法

问题讨论法出于加强学生互动交流沟通的基础,属于能够为学生之间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机会方法,并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以此来观察学生在人际关系上的智能体现.例如在进行“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对lmol在固、液体与气体的体积数据进行,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现问题,例如温度对于体积的影响.

三、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意义

化学属于以实验为教学基础的一门学科,其教学目的并非单纯的让学生具备理论下的化学知识以及在进行实验时的操作技能,而是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的进行,学会对实验进行中的状态观察、对实验所发生的化学现象进行记录,并且对所见的宏观化学现象实施微观层面的解释与评价.学生可以通过化学独有的符号、组合,把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清晰精准地进行表述,在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知识时,根据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对比、归纳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清楚化学的变化规律,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境界.

四、结束语

智能理论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CAN智能节点;MSP430;MCP2510;数据通信

1引言

CAN总线是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lerAreaNet-work)总线的简称,它属于现场总线范畴,是一种能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它可将挂接在现场总线上作为网络节点的智能设备连接成网络系统,并进一步构成自动化系统,从而实现基本的控制、补偿、计算、参数修改、报警、显示、监控、优化及控管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功能。

CAN总线智能节点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位于传感器和执行机构所在的现场,一方面和上位机(PC或者工控机)进行通信,以完成数据交换;另一方面又可根据系统的需要对现场的执行机构或者传感器进行控制和数据采集。它常常将一些简单的过程控制程序放在底层模块中,从而减少了通信量,提高了系统控制的实时性。因此,智能化模块设计在CAN系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给出一种用MSP430单片机和MCP2510CAN控制器组成的总线智能节点的设计方案(见图1),该方案中的单片机和CAN控制器通过标准的SPI接口进行通信,因此,该节点能够完成对被控器件的数据采集上报,并接受上位机的命令,进而进行解析以完成对执行机构的控制。为了调试简单,本方案作了一些改动:一是使MCP2510工作在环回模式,也就是数据由发送缓存直接发送到接收缓存,由于不经过CAN收发器和CAN总线,而只是使用了它的一个发送缓存和一个接收缓存,因而方便了调试;二是把被控器件的数据采集和对执行机构的控制部分略去,而这些功能在以后可以方便地添加,这样,在实际使用时,只要对程序稍作修改就可应用。

2硬件设计

本设计的整个接口模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CAN控制器MCP2510和微控制器MSP430。图2所示是该智能节点的部分电路硬件原理图。下面对主要部分功能作一介绍。

2.1MSP430F1232简介

MSP430系列微控制器是TI公司推出的功能强大的超低功耗16位微处理器。它集成了丰富的片上资源,因而开发方式十分简便,可以用C语言编写出效率很高的程序。所选MSP430F1232的工作电压为1.8~3.6V,内含8kBFLASH存储空间。片内集成了看门狗定时器(WTD)、基本时钟模块、US-ART、10位ADC、和带有3个捕获/比较器的16位定时器,因而片上资源十分丰富,完全可以满足一般的需要,同时减少了设计的复杂度。与其它单片机相比,MSP430的I/O端口功能更强,可实现双向的输入、输出,并可完成一些特殊的功能,如A/D转换、捕获比较等;另外,它还可以实现I/O的各种中断。

本设计中,MSP430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对执行机构的控制以及对输入模拟量或者开关量的信号采集;二是利用UART模块通过SPI模式与MCP2510通信并控制MCP2510以实现CAN规范。

2.2MCP2510简介

MCP25101是Microchip公司推出的功能很强的CAN控制器芯片,它支持CAN1.2、2.0A及2.0B规范;其内部结构见图3所示。该芯片内含3个发送缓存和2个接收缓存,可以对发送优先级进行管理,可滤除无用信息,MCP2510有6个可编程滤波器,而且中断资源十分丰富。最可贵的是,它可以通过标准的SPI接口与微控制器进行通信,从而放宽了MCU的选择范围使得所有单片机都有接入的可能。

MCP2510的主要功能是在MCU的控制下实现CAN规范,它内部的所有寄存器和控制寄存器都映射到一个地址表上,MCU可以使用相应的命令格式通过标准的SPI接口来完成对MCP2510的初始化、工作状态的控制以及数据的读写。此外,MCP2510产生的中断还可以反馈给MCU来处理。

2.3系统时钟

由于MSP430的时钟频率决定着指令周期,因而该时钟直接影响SPI接口的速率。MSP430F1232有两个可选的时钟:一是外部低速32.768kHz的时钟晶体;二是采用内部数控DCO的可调频率。本设计直接采用它内部的数控DCO作为它的主时钟MCLK和SMCLK,由于直接工作在800kHz,因而免去了使用晶体。MCP2510采用标准的4MHz晶体。MSP430中USART模块的CLK可由系统时钟分频得到,速率设定也十分方便。实际上,MCP2510输出到总线的速率也可通过设置内部寄存器的控制分频系数来调节。

此外,由于MCP2510的输出信号驱动能力不够,而且与CAN总线物理接口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必须使用CAN收发器(如MCP2551等),它可支持的CAN速率最高可达1Mbps,而且容错能力很强。此外,它内部还有很强的保护电路,可以防止总线的其它节点对它的影响。

3软件设计

在进行本系统节点的软件设计前,首先简要说明一下MCP2510的指令格式,MCP2510的5条指令如表1所列。

表1MCP2510指令格式

指令指令格式说明

复位11000000使内部寄存器复位,进入配置模式

读取00000011从寄存器读取数据,指令在前,地址随后

写入00000010写数据到寄存器,指令在前,地址和数据随后

发送请求10000nnn对发送缓存发送信息进行初始化

状态读取10100000读取常用状态寄存器的某些位数据

位修改00000101对豁口的某几件位修改

在使用时,可以把这些指令直接编写成函数形式,这样可使程序简练易读。同时,发送请求的硬件触发只需把TXnRTS置低即可。实际上,接收缓存收到信息后也能产生硬件触发,并在TXnRTS引脚产生低电平输出。

本设计的主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

上电复位后,MSP430首先完成自身模块的初始化,其任务主要是选择时钟模块中的时钟、使USART模块工作于SPI模式、以及对看门狗定时器的配置等;然后对MCP2510进行初始化,以对寄存器进行设置。需要注意的是,MCP2510只有在配置模式下才可以对控制参数进行配置,但它在复位以后就是配置模式。

当配置MCP2510到环回模式后,MSP430将写数据到MCP2510的发送缓存并控制其发送,此后,在接收缓存收到数据后,INT引脚将产生低电平中断以通知MSP430,MSP430响应中断后将读取数据,并和发送的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程序的可行性。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对MCP2510的读还是写,都必须使它的CS引脚处于低电平。

在实际应用中,MSP430和MCP2510都可以进入睡眠模式,并可以由中断来激活。整个节点的主要功能均由中断子程序来完成,其中的一部分是MSP430自身的中断(看门狗定时器溢出中断、SPI接收发送中断、ADC中断等),另一部分是MCP2510引起的中断,这部分中断资源十分丰富,包括信息接收发送中断、信息错误中断、总线激活中断等。它产生的所有中断都能使INT引脚为低电平,单片机在检测到这些中断后,将通过SPI接口读取MCP2510内部的中断标志寄存器以判断是何中断,然后再进行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