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交通银行审计履职报告

交通银行审计履职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通银行审计履职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交通银行审计履职报告

交通银行审计履职报告范文第1篇

主题词:流程银行 票据业务 风险防范 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6-1770(2007)07-042-03

票据业务包括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是银行的传统业务,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业务中均占据相当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全国票据市场日趋活跃,票据交易量每年都呈快速增长态势。2001~2006年,企业签发商业汇票总量从1.28万亿元增长到5.43万亿元,年末未付余额从0.51万亿元增长到2.21万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33.5%和34.0%;全国金融机构贴现量从1.55万亿元增长到8.49万亿元,年末余额从0.28万亿元增长到1.72万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40.5%和43.8%。交通银行情况同样如此,近三年交行的银行承兑汇票年末未付余额复合增长率达到32.9%,票据融资年末余额复合增长率达到61.8%,2006年交行票据交易量达到4307亿元,比上年增长88.66%。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票据融资是近年来增幅最高、发展最快的一种融资方式”。但与此同时,近期暴露的一些银行大案、要案也源自于票据业务。银监会指出,部分金融机构在票据业务管理上的薄弱是造成票据案件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协调好票据业务的发展和管理,对票据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对银行的稳健经营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下面结合交行近年来票据业务的发展情况,就如何以流程银行建设为主线,促进票据业务又好又快地发展进行阐述。

一、票据业务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压力

(一)面临的主要形势

1、市场和客户对票据融资的需求持续扩张。近年来,票据市场规模扩张的速度明显快于其他货币市场子市场。出于财务成本较低、审批和操作相对简单、商业汇票结算方式易获交易对手认可等原因,企业将票据融资作为短期融资主要渠道的意愿不断增强,商业银行间将票据转贴现作为融通资金和调控信贷规模主要手段的趋势也愈发明显。在这种形势下,银行要获得客户和市场的认可,要提高市场竞争力,选择票据业务作为发展重点是必然选择。

2、票据业务是商业银行配置资产和调控规模的重要手段。新巴塞尔协议出台后,资本对商业银行经营的约束力陡增,而票据融资,特别是银行承兑汇票融资业务,由于有银行信用参与其中,占用资本相对较少,因此发展票据融资业务符合商业银行在保证资本充足率的前提下发展业务的总体思路。同时,由于票据业务期限短、周转快,商业银行可以借助其增强资产结构调整和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并赚取一定资金差价,为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3、票据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主要盈利产品。票据融资利率虽低于贷款利率,但毕竟高于大部分货币市场产品的利率。从2006年的市场情况看,票据融资利率虽与货币市场利率呈正相关关系,但与期限大致相当的央行票据和债券回购等主要货币市场业务的同档期利率比较,票据融资利率始终高出50~100个基点。而且票据市场的日趋活跃也产生了一定的套利空间,商业银行为加速信贷资金周转和增强盈利性,各基层分支行业已将票据融资业务作为主要盈利产品来经营。

(二)面临的内外部压力

1、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需求不断增加。伴随票据市场规模迅速扩张而来的,是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和差异化不断增加,这对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是一个严峻和现实的考验。近年来,票据业务的新产品层出不穷,出现了买方付息票据、协议付息票据,票据托管、质押、包买和无追索贴现,电子票据等等,给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提供了一个平台。哪家商业银行做不了,就会失去存在相应需求的客户群。同时客户对银行的内部操作效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哪家银行流程繁琐、操作冗长、效率低下,也会失去客户。

2、操作风险管理的压力沉重。票据市场交易的日趋活跃和部分银行在票据业务管理上的薄弱,使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蠢蠢欲动,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欺诈手段来骗取银行资金。对银行来讲,如果对业务发展不坚持理性思考,指导思想发生偏差,在票据业务的管理体制、运作模式和操作程序上又存在漏洞,那么一旦内部人员与社会上不法分子相互勾结,给银行经营带来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就将防不胜防。

3、监管部门案件专项治理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银监会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要求各商业银行严肃查处已发案件,严格落实问责制。具体来讲,就是按照“双线问责”的要求,严格处罚有关责任人员和负有管理责任的领导和审计人员;对发生重大案件的机构,要上追其两级以上机构直至各商业银行总行有关管理部门领导的责任。对银行内控建设要求的不断提升,使各级经营管理层的压力增大。

4、信息披露和社会公众形象方面的压力无时不在。多年来银行在公众心目中一直是保障资金安全的重要机构,一旦发生案件,特别是数额巨大的案件,社会影响极其恶劣,案发行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将大大降低。还会波及股价和投资者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二、以流程银行建设为主线的票据业务经营管理改革

近年来票据业务发展的外在和内在需求非常强劲,同时票据业务管理的压力也非常沉重;既要积极发展票据业务、增加效益,又要保持安全稳健经营,这给商业银行的内控建设带来新的研究课题。因此,必须从流程银行建设入手,将票据业务的操作流程与管理规定合二为一,各岗位既要在操作过程中严守管理规定、保持相互制约,同时又要按照经过优化统一的流程实施标准化操作来保证业务办理效率,这是由流程银行的原则和宗旨所决定的。

(一)突破瓶颈,促进业务发展

1、改革管理体制。管理体制的改革对票据业务发展至关重要。为改变原先因缺乏统一管理而造成既形不成发展合力、又存在诸多管理空白的局面,交总行明确资金部为全行票据业务的牵头部门,统一管理全行票据业务的经营和风险防范,其他有关业务部门根据票据业务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分行层面亦是如此。当全行发展和管理的目标统一到一点上时,形成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2006年交行票据业务的实际发展状况证明了这一点。同时总行成立了票据专营机构――票据营业部,目的在于提高全行票据业务的集约化和专业化经营水平,搭建总分行票据业务联动的平台,发挥龙头和蓄水池的作用,促进全行做大做强票据业务、合理调整资产结构。从2006年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票据营业部初步发挥了应有功能。

2、优化业务流程。流程银行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业务流程删繁就简,将业务链中重复的、不创造价值的环节去除,使整个流程能从容应对市场和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一年多来,总行各部门通力合作,在转贴现合同文本、系统内回购式转贴现流程、银票贴现持票人授信改承兑行同业授信、总分行级重点客户银票贴现的快速处理流程、集团客户的盈通帐户产品等方面优化流程,使票据业务办理效率显著提高。各分行也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前中后台操作分离的前提下,将票据审验查询保管、跟单资料审核、CMIS系统操作等操作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站式集中操作模式,虽然各行整合方式有所差别,但都有效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

3、加强考核激励。为引导分行票据业务发展方向,总行每年年初向各行下达票据业务计划,并将其纳入分行条线分管领导平衡记分卡的指标之中。各行也设计了对相关条线人员的考核激励办法,有效促进了票据业务发展。

4、配套政策工具。除了在上述体制机制上进行变革,还要有实质性的具体政策。在资金支持上,总行资金部向票据营业部提供低利率转贴现资金额度,用于收购系统内分行持有的票据;同时也为各分行办理票据融资形成的临时性资金缺口直接提供资金支持,实行一定的价格优惠。在业务政策上,明确各行直贴利率可以在当地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同业水平进行差异化管理,区别企业信用和风险程度随行就市;对信用评级高、市场信誉好的优质企业承兑的商票,适当放宽对承兑人和贴现申请人的条件限制,鼓励分行直贴;因上下游企业间真实贸易产生的银票,允许在同一分行内进行贴现。在考核上,因票据融资规模扩大而突破存量存贷比和当年增量计划的,总行预财部将其剔除统计和考核;要求各行对客户经理收票进行专项考核或纳入综合考核范围;总行对分行下达票据业务指导性计划。

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2006年交行票据业务发展迅猛,摆脱了原先徘徊不前的局面,市场活跃度明显提高,其市场地位已基本与我行总体市场地位相称。

(二)多管齐下,加强风险防范

近年来银行票据案件的层出不穷,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在票据市场规模急剧扩张的情况下,票据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并未同步跟进。而流程银行建设的宗旨就是要谐调发展和管理,不偏废任何一方。所以加强票据业务风险防范,就是以流程银行建设为出发点,从业务流程出发,筑起一道道防火墙。

1、整合制度流程,加强规范操作。我们认为,票据业务的流程银行建设,就是要从各项票据业务产品的特性出发,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前中后台分离又制约的业务组织架构,梳理出一套结构严密、职责清晰、管理细化的标准化流程,通过流程界定部门职责、强化各项内控要求,使部门职责服从流程设置要求。

从业务组织架构来看,交行目前的票据业务操作已基本实现前中后台分离,承兑、贴现和转贴现等各项票据业务都已集中到分行本部审批,大部分关键性的操作环节也已集中到分行本部。因此,我们着重从制度安排、流程设置和操作管理等方面,对票据业务的制度流程进行重新整合,力求为票据业务风险防范树起坚实屏障。

一是梳理业务流程,既面向客户需求,又服务于风险管理。我们在调研和检查中积累了大量素材,以此为基础对各项票据业务产品(承兑、贴现、转贴现)的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以承兑业务为例,从客户经理发起开始,到分行授信额度审批、支行额度使用审批,再到分行凭证发放、放款审核、会计确认、银票交付、到期托收等,梳理出一个有31个具体环节的承兑全流程。这个流程既考虑了客户需求,去除重复操作环节,又兼顾了风险管理需要,通过严密的结构使各个风险点均被覆盖。同时,将一套完整、标准、规范的业务流程放在基层业务人员面前,对减少其操作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也是大有帮助的。

二是从流程出发界定部门职责,使部门职责服从流程设置。从实际来看,如果在票据业务整个流程中各环节、各部门的职责不够清晰,对一些主要风险环节缺乏明确的责任部门,很可能导致管理真空出现。因此,在梳理完票据业务流程后,把各部门在流程中每一个环节上的职责界定清楚,把每一个环节的负责部门落实到位。目的是使各个部门在任何一个业务环节上缺乏推诿的对象,也就能真正各负其责,有效填补管理真空。

三是整合制度规定,加强关键风险点和部门接壤点的风险控制。交行票据业务的各项规定原先分散在各业务条线,前后发文的时间跨度也比较长,据粗略统计,一些目前仍然有效的票据业务文件从颁布至今已有十年之久,所有相关文件已累积成山,基层业务人员要系统、连贯地掌握确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梳理出全套标准化流程以后,必须把相关制度规定融合于其中,并达到前后左右的一致性。同时,针对基层经营单位在具体操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以及一些关键风险点和部门接壤点进一步加强了风险控制。比如在空白银票的发出、收回这一有多个部门接壤的环节,我们通过会计凭证柜员和客户经理的联动,加强登记和催收,消除空白银票流失在外的风险隐患。

四是制定业务操作规范,统一操作方式。通过以上一些工作,建立了全行统一、规范、简洁明了的票据业务手册,作为全行在办理票据业务时必须遵守的规范性文件。应该讲,只要严格按照手册规定操作票据业务,重大业务风险和内外勾结的案件都可以规避和防范。

2、完善授信管理,加强源头把关。对票据业务客户的授信管理,是防控票据业务风险的源头。近年来,交行在授信管理上的不断加强和完善,为防范票据业务风险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无论承兑业务是否有完全现金保证,均纳入综合授信范围。即使是完全现金保证,客户经理也要对相关客户履行尽职调查,防止有不良企图的客户利用完全现金保证概念作为幌子骗取银行资金。二是严格控制承兑客户的准入标准,对保证金来源和贷后监控实行严格管理。对于风险相对较大的承兑业务,交行规定:优先受理1-5级客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严格控制6级(含)以下客户及与交行无结算往来的客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6-7级客户申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即使100%保证金,也必须要在交行结算往来一年以上,充分了解其资信状况后才予以受理;8-10级及未评级客户的开票申请原则上不予受理。在受理单笔保证金一定金额以上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时,无论是否完全现金保证,客户经理都必须对客户保证金来源(股东投入、自有资金、销售或提供劳务收入等)情况作重点核查,在额度使用审查审批表中作出详细说明。同时,应确认保证金来源的真实合法性。对当年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达一定数额的客户,无论是否完全现金保证,贷后检查时必须逐户落实实地查访,提高贷后跟踪检查的频率和时效,在监控或查访报告中必须就客户的经营状况和业务规模是否与银行承兑汇票签发量相吻合作出详细说明。三是在银票贴现业务的授信管理上,将对持票人授信改为对银票承兑行同业授信,并新设了业务流程,通过合理界定授信对象来把握总体风险。四是在转贴现业务授信管理上,除对交易对手进行同业授信外,还对银票承兑行规定了范围,通过双线控制确保转贴现业务始终保持资金逾期率和损失率为零。

3、调控承兑总量,实施有保有压。承兑业务是一项风险相对较大的票据业务,从近年的票据案件来看,大多数集中于承兑业务。现行政策规定银行承兑汇票是交易性票据,客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也就必须从真实交易需求出发,银行不能将承兑业务用作揽存的主要手段来发展。针对交行承兑业务发展过快的情况,我们在控制承兑敞口规模的同时,对全行承兑总量进行了适当调控,对各行实行承兑未付余额限额控制,要求部分发展过快、管理较弱、质量较差的分行压缩余额,而对部分承兑质量较好、客户交易需求真实的分行仍然给予一定支持,实施有保有压。从实际执行效果来看,这一举措对承兑业务经营指导思想的纠偏起到了一定作用。

同时我们还严格控制分行农信社等其他同业办理承兑业务,所有代办业务必须收取100%保证金。已经开办此项业务的分行应按总行要求进行风险排查,对不符合条件、风险隐患较大的应限期清退。欲开办此项业务的分行必须事先上报总行,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办理。

4、抓住风险特征,及时提示风险。近年来总行了多次票据业务风险提示,主要是在收集一些同业最新案例的基础上“解剖麻雀”,提醒全行注意当前票据风险和案件的最新动向,揭示各类案件的案发环节和原因,提出具体应对措施。通过风险提示,一方面对分行开展票据业务起到了警示作用,另一方面也促使全行上下一起审视在票据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及时进行相应的业务整改和政策调整。

5、加强检查监控,各方齐抓共管。近年来全行票据业务检查力度的加强,对防范业务风险、及时消除隐患起到相当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2006年7月份银监会统一组织五大行检查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交总行进行了周密部署,并且在银监会规定检查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检查面,自我要求对当期有余额的业务无论金额大小100%检查。检查结果基本反映出全行票据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总行进一步加强票据业务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抓手,总行在检查结束后旋即对各行一一下发了整改通知。从我们了解到的整改情况,一些原本管理比较薄弱的分行在检查后及时进行了整改,在业务操作的规范性上有了明显提高。审计部门在检查结束后还对问题较为突出的分行进行了跟踪审计,对分行进一步认识存在问题、加强整改力度带来很大帮助。各相关部门也分别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新的管理措施,加强对分行的业务指导。如授信部对承兑垫款建立清收情况报告制度,并从授信投向指导、重点跟踪督导和加强表外业务垫付率指标考核等方面入手,加强承兑垫款精细化管理;会计部将空白银行承兑汇票领购改为领用,通过空白银票归属权的转化消除空白银票的流失隐患;风险监控部将票据业务风险过滤预警模块纳入资产风险管理系统中,加快了对票据业务风险实现动态防范的进程。

6、推行全员培训,严格持证上岗。实现票据业务风险可控,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全行票据业务相关条线的众多基层业务人员身上,取决于他们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取决于他们对总行规章制度的执行力。近年来总行组织了多期票据业务专题培训,邀请行内专家详细讲解授信政策、跟单资料审核、验票识票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讨论我们采集编写的案例。票据业务手册制定完成后,为使手册规定真正渗透到每个相关员工的实践操作中,总行在培训和上岗资格认定方面作了一些新的探索,一是推行全员培训,全行所有从事票据业务的相关人员必须参加手册培训;二是严格测试,从业人员培训完成以后必须参加闭卷测试,成绩达到90分(100分制)以上才算合格;三是持证上岗,测试成绩合格者在上岗前必须签立《尽职承诺书》,承诺在具体操作中尽职尽责,以此作为最终能够上岗的资格证;四是制定履职情况评价办法和标准,对从业人员的日常履职情况进行评价,失范和违规行为将被记录在档,受到相应处罚。我们期望这些探索能够把基础打牢,防患于未然。

三、进一步发挥票据业务的各项功能

(一)通过票据业务促进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三性统一

银行业务要取得和谐发展,最终要落实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三性的统一上,这是银行经营管理万变不离其宗的一个基本目标,票据业务就是促进这个目标实现的重要工具。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三者始终是共存一体、互相作用的,其相互关系不是简单的函数关系,而是与宏观经济政策、市场形势、银行经营目标和运行体制等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从变化过程中摸索、总结出一般规律,指导全行针对各种情境采取相应的票据业务发展策略,促进全行整体业务的三性统一。比如说,在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大环境下,一方面要通过票据融资方式解决资金出路问题,提高整体资金收益,以及减少投资和贷款的盲目冲动对资产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又要在央行采取调控措施回收流动性时,利用票据融资流动性强的特点适时调整资产结构,始终保持资金流向收益较高的资产,保证银行盈利性。与此同时,票据业务的安全性又要时刻得到保证,如果信用风险控制得不好,将直接导致拨备增加,影响盈利性;市场风险解决得不好,直接影响流动性,由此导致的流动不畅又间接影响到盈利性;操作风险管理得不好,不仅直接影响盈利性,更对银行信誉和金融安全产生负面影响。那么当流动性过剩的大环境发生新的变化以后,票据业务又该何去何从呢?这些都是我们要在今后的票据业务发展过程中随时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但目的始终是促进全行总体业务的三性统一。

(二)强化票据业务的配置和调节功能

票据业务对整个资产业务的配置和调节功能还需要得到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风险资产的扩张是要消耗资本而受到资本约束的,票据业务对风险资产的配置和调节作用已毋庸置疑。那么,在风险资产中配置多少比例的票据资产可以使三性达到较好的平衡点呢?这需要我们通过内部核算工具――管理会计来核算票据业务各项产品对资产业务盈利的贡献度,通过管理会计和内评法来核算票据业务各项产品占用的一般资本是多少、经济资本是多少。通过贡献度和资本占用的配比,再根据我行总体经营目标,就能大体确定票据业务在表内表外风险资产中应有的占比。近年来票据业务对资产业务的调节作用也愈发得到体现。要进一步发挥此项功能,关键是要在业务运行机制上多下功夫。一是要多通过价格杠杆机制,以内部转移定价调节、引导分行票据业务发展节奏;二是要通过票据移存等手段提高全行票据的集中度,充分发挥票据专营机构(包括分部)的蓄水池功能,加大票据吞吐量,达到全行票据业务规模调节自如的境界。

(三)提升票据业务的媒介功能

从近年的票据业务发展形势看,票据业务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层出不穷,而且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产品上的创新能力已影响到自身对客户的吸引力,票据业务在银行和客户间的媒介作用愈发体现。在这种形势下,创新能力不足的影响已不再局限于能不能做某项业务,而是直接影响到银行能不能争取到某个客户的整体业务。所以,对于市场和客户在票据业务产品、服务上的创新需求,总分行一定要有快速的反应机制,要发挥流程银行机制的优势,各相关部门组成团队共同迅速应对创新需求。对分行从市场和客户处传导过来的创新需求,要通过差别管理、分类指导的方式,在各项风险基本可控的前提下,迅速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或是在较短的周期内开发出新产品,以提升交行在市场和客户心目中的形象,使票据业务充分发挥媒介作用。

相对于市场发展形势以及票据业务发展和管理较好的同业,我行票据业务发展起步不久,要真正实现票据业务的持续健康和协调发展还任重道远。但只要在经营理念和指导思想上坚持正确方向,在运行机制和管理措施上扎扎实实,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上孜孜以求,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