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单位交流汇报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组织机构
成立活动领导工作组,下设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安排、指挥等工作。
组 长:焦 鹏
副 组 长:闫建国 刘连生 陈雪峰
办公室主任:韩登峰
成 员:文 健 黄国珍 郭德胜 尚红妍 刘杏文
卫国红 梁义轩 董继兵 严志杰 马鹏飞
二、活动时间
2012年6月18日 上午(星期五)
三、活动内容
参观制水分公司、水质监测中心、总调度室、客户服务中心,四楼会议室座谈。
1、制水分公司
参观泵房、中央控制室、过滤池、沉淀池,并听取制水工艺流程等情况汇报;
2、水质监测中心
参观水质监测设施设备,并听取水质监测、水质保障等情况汇报;
3、总调度室
听取水量调度、水压控制等情况汇报;
4、客户服务中心
听取供水服务、用水程序等情况汇报;
5、四楼会议室
就城市供水工作,结合参观内容,进行交流沟通。
四、工作要求
(一)做好准备工作。
1、经理办公室
(1)牵头组织好本次活动,并协同媒体搞好宣传报道工作。
(2)照相摄像,留存影像资料。
2、各相关单位
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准备好汇报材料,并就本单位需参观内容进行安排。
(二)责任落实到位
各相关单位高度重视此项活动,部门负责人要结合工作实际,将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三)赠送纪念品
活动结束后,由经理办公室做好纪念品发放工作。
(四)工作总结
所有职责单位在活动结束后,就本次活动中受到的好评与差评,赞扬与批评进行总结。
江x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70、3
单 位
xx区xx小学
th_xxi@kt250.com
参加培训信息
时间
xx、x
联系
电话
单位
xx区教师进修学校
地点
xx市第xx中学
手机
8756xxx
题目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总结汇报课)
年级
三年级
学科
综合实践
实践时间
xx、x
基本
内容
描述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是一门基于moodle(魔灯)平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采取了网下全班参与,网上试验并进的方法,还初步尝试了跨地域、跨校际三校网络协作学习的实施方式。该课程的总结汇报课设计了三大环节:1、回顾导入,自主畅谈——学生根据课件自由回顾“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课程四个篇章的开展历程。2、汇报成果,反思评价——台上同学“七仙”(七个小组)过海,各显神通,展示和分享各自研究的收获。他们汇报成果的形式主要为以下两种:演说式——借助ppt宣讲。实践式——传承传统文化表演。台下同学则需大胆提问,积极评价,于相互交流中发生思维碰撞,共享智慧,学会反思,学会评价。汇报和互动完毕,学生当场用彩色糖果投票,评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五个优胜小组奖3、总结深化,拓展延伸——教师小结并明确后继评价:在moodle课程上投票产生小组优秀成员。
材料列表
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此项由广州试验区项目办填写)
有 √无
教学设计方案
有 √无
实践报告
有 √无
课堂实录
有 √无
其他材料说明
1《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说课录像
2《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演示课件
3《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完整系列
单位推荐意见及理由
盖章
区级执行机构意见
盖章
市级执行机构意见
盖章
省级执行机构
盖章
[关键词]问题猜想;科学探究;汇报交流:课堂评价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小学科学课上各种新思维、新理念不断涌现,各种新课例、新方法令人目不暇接。但也忧虑地发现:由于一味追求时髦、前卫,学生整堂课沉浸在热热闹闹的氛围之中,缺乏静思默想的时间,所谓的“问题猜想”、“自主探究”、“汇报交流”等停留于表层,蜻蜓点水,浮光掠影,随意、幼稚甚至离谱,缺乏有效的深度思维。教育界的有识之士谆谆告诫我们:要警惕科学课堂“肤浅化”。那么造成“肤浅”的症结在哪里?出路在何方呢?
一、问题猜想随“生”所欲――无益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著名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科学课堂教学,猜想已成为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教师只是把猜想作为点缀科学课堂的“布景”,作为科学探究的一个教条式程序。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为了体现所谓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过于强调让学生“大胆”地猜想,你猜、我猜、大家猜,随“生”所欲,却很少问津猜想背后的思考,很少关注猜想的理由和依据。这种为探究而猜想、为猜想而猜想的猜想,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将无益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一课时让学生猜测:一杯100ml的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学生的猜测五花八门:5克,30克,100克,65克,16克,86克,126克,70克……教师一一将数据进行板书,然后让学生用实验进行验证。此猜测环节化了整整8分钟。这种不讲逻辑、漫无目的的随意猜想又有多大价值呢?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猜想是猜想,只是一种形式,与将进行的验证性实验没有关系”,从而使猜想远离探究轨道“形”存“神”亡,又怎么谈得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我们主张猜想要有理有据,要让猜想插上理性的翅膀,进而推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办《冷水和热水》一课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开水煮小鱼”的实验。取一个大试管,里面装满水,再放入一条小鱼,将试管在铁架台上倾斜固定,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猜测:加热试管上部的水至沸腾,试管底部的鱼会怎样?学生的猜想有理有据,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思维过程:有的认为水加热后温度升高,鱼会死亡;有的认为水里的氧气可能会越来越少,鱼将窒息而死;有的根据“热升冷降”的规律推测,即使试管上部的水沸腾了,下部的水温度还比较低,所以鱼不会被煮死……学生不断地思考,激烈地争辩,迫不及待地想用实验来证实,表现出了强烈的探究欲望。结果发现小鱼安然无恙,用手摸一摸试管的底部,还是凉的。我又联系烧开水的实验,让学生明白烧水时为什么要加热壶的底部,这其实就是“热升冷降”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科学探究浅尝辄止――无益于科学思维的深入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引和要求下“科学探究”成为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然而与此同时,探究行为在课堂上也呈现出另一种现象:探究目的不明确,探究环节缺乏联系,探究活动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无序、无意,停留在非常肤浅的层面上。有的教师还美其名日: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空。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养成浮躁、浅尝辄止的不良学习习惯,无益于科学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多种材料:保鲜袋、锣、鼓、口琴、音叉、钢尺、橡皮筋……放手让学生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刚把问题抛出,各组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操作起来:用各种方法让保鲜袋发出声音:弯曲钢尺发出声音:敲击鼓面发出声音:拨动橡皮筋发出声音……足足探究了30分钟后,学生交流、汇报实验的发现、收获。结果绝大部分学生的认识停留在声音是由敲打、碰撞、拨动等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却并不真正关注物体本身的变化,即振动,即使有学生讲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际上他们的认识,也是很模糊的。是啊,我们的科学教学应激活学生的思维,没有思维参与的“放任自流”的探究,只不过是流于形式。这一课看似热热闹闹的“自主探究”又有多大价值呢?
我们经常提到“一英尺宽,一英里深”,也就是说,科学探究要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不能浅尝辄止。如何在各个环节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展开深入的探究呢?反思后,我对《声音的产生》一课进行了调整和改进。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制造声音,并提出假设,声音可能是碰撞、敲打、拨拉等产生的。然后指导学生在对比实验(对“尺、橡筋、鼓、音叉”发声与不发声的探究)的基础上意识到声音并不仅仅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因为外力的作用使物体发生了振动,把学生的认识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接着提供有结构的多种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学生借助纸屑、泡沫、塑料等材料和通过感官更清楚地观察到了振动,进一步理解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汇报交流热热闹闹――无益于科学概念的建构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于是,原本“安静”的科学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学生情绪高涨,举手发言此起彼伏。然而透过诸多的各级公开、观摩课例不难发现:在“活跃”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随意和低效,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发。多数汇报交流H仅停留在形式上,热热闹闹、天马行空,与教学效果不成正比,无益于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
某教师在教学《流动的空气》一课时,放手让学生用“香”探究空气的流动。教室里马上热闹起来,有的小组打开门窗,让香迎着风:有的举着香站在门口;有的拿着香挥动或跑动;有的则在座位上入神地盯着他们的香,偶尔还吹上几口:有的打开电扇…”“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教师刚把问题抛出,学生就争先恐后地汇报起来:“我发现香有香味”、“他不停地吹,我们的香很快就烧完了”、“我们在门口,香也很快烧完了”、“我们把香放到电扇下吹,结果香的烟弥漫到整个教室”、“香会燃烧”……发言重复,甚至偏离主题,信口开河。教师等了很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也不加以引导,而是迫不及待地进行了总结:“流动的空气就是风,刚才我们借助香的烟流动感觉到了空气的流动……”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踊跃。可事实上,课堂的学习目标却丢失了,学生的汇报交流和科学概念的构建完全被割裂“风是空气的流动”这个科学概念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心中,是非常轻浮的,并没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如何有效组织学生交流研讨,让学生自觉地对实验过程回顾、反思、听取、比较,激发思维的参与,从而建构科学概念呢?在教学《纸的观察》一课时,我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仔细观察一张白纸,在此基础上学生汇报他们的发现“用放大镜观察,发现纸凹凸不平”、“朝着阳光看,同一张纸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把纸揉一揉,有的地方鼓起来”、“纸撕过的地方有很多小毛毛”……通过学生的发言不难看出,学生找到了纸的许多特点。于是我抓住“纸边有小毛毛”这一重要发现,顺势引导学生思考“纸边有小毛毛说明什么?面上呢?其它纸也有这样的特点吗?怎样观察?”同时我又下发了蜡光纸、牛皮纸、报纸、面巾纸等材料。观察活动后,学生开始交流他们的成果“蜡光纸刮一下也有毛”、“光滑的纸毛细一些、短一些,粗糙的纸毛粗一些、长一些”、“所有的纸都有毛”……学生在交流研讨中,不断激起思维的涟漪,步步深入“纤维是构成纸的主要材料”这个科学概念一步步为学生所内化和建构。同时,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同步的发展。
四、课堂评价随“师”所欲――无益于科学精神的培养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重视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使评价真正为了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但在当前的科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害怕被背上扼杀学生自主探究的黑锅,放弃了“实事求是、严格要求”的原则,对学生的探究结果不论正确与否总是以“回答得相当不错”、“棒极了”等话语笼统评价,过程评价过多过滥。科学课是讲究实事求是的。笔者认为,教师过多的、不假思索的随意性评价,不仅难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还会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产生误导。
一位教师教学《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各小组运用各种方法比较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的不同点后进行了交流汇报。其中一个小组根据实验现象“往熟的马铃薯上滴碘酒,吸收得快,往生的马铃薯上滴碘酒,吸收得慢”推断出:熟的马铃薯比生的马铃薯营养更好,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该教师立刻给予高度的赞扬“观察得真仔细,讲得好极了!”并组织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熟的马铃薯确实比生的马铃薯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但这与滴碘酒实验中的吸收完全是两回事。为了所谓的“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推理不但不加以纠正,反而给予肯定。这种无原则地尊重和赏识,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科学素养的形成。
我们如何正确进行课堂评价,使课堂评价更客观,更具有真实性,从而发挥“方向盘”的作用呢?《指纹的研究》一课,各小组通过制定计划,实践探究后纷纷进行交流汇报,我及时组织学生对不同的探究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其中一个小组研究的结果认为“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指纹确实不一样,但仅凭小组几位成员的指纹不相同就推理出所有人的指纹都不相同,岂不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怎样因势利导,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促使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于是我反问:“这样的表述合适吗?推理严密吗?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学生开始质疑:“你们的指纹也许和爸爸妈妈一样,你们观察过吗?”“双胞胎的指纹肯定也不相同吗?”……我顺势引导学生不要急于下结论,课后继续研究。由于给了学生思考、质疑的机会,学生认识到研究结果的漏洞,有效地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修正。如果当时用“同学们的研究都很好”来评价的话,势必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进行室内设计主要分析三组问题:功能与空间、场地与场所、材质与建构,这三组问题互相影响、彼此制约。室内设计过程就是围绕上述内容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要避免从单一角度思考,设计过程应是一个综合分析、反复推敲的过程。
设计过程就是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讨论汇报是促进设计方案完善的有效途径。教师对设计流程进行阶段性划分并进行方案形成阶段性汇报,为学生提供共同讨论方案的平台,让学生了解彼此的方案设计思路与进度,在讨论中发现设计的不足并不断完善方案。
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甲方会提供明确的设计任务书供设计者了解方案的基本要求。在室内设计教学中,教师也需要让学生与市场接轨,帮助学生读懂任务书,掌握甲方的设计要求,在任务书框架下制订合理的设计流程,并按要求完成设计方案。
一、汇报的基本形式
汇报没有什么特别固定的形式和严格的要求,一般来说,只要抓住重点,如实简要地汇报出来,崐使要求汇报者满意,达到汇报的目的就行了。汇报就其形式来讲,可分为口头汇报和文字汇报。
㈠口头汇报的要求是思路清晰、实事求是、重点突出、语言简练、节奏适中、吐字清楚、声情并崐茂。口头汇报一般采取归纳式汇报,效果较好。
文字汇报的要求是条理清晰、实事求是、重点突出、文字简练、内容完整、结构合理、文理通顺。
文字汇报一般采取全面式、专题式汇报。
二、汇报的基本内容
汇报的内容非常丰富,本人认为,汇报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下列几项:
㈠基本情况
⒈乡镇基本情况:人口、面积、村委、自然村、
工农业产值、财政收入、人均收入、资源情况、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物产特征、传奇故事等。
⒉地税所基本情况:⑴人员情况:本所共有多少人、男女比例、党团员数量、文化结构、年龄结崐构、每个人的基本特征等。⑵任务情况:上级分配计划数、截止月份完成数、占计划数的比例、与同期或邻期相比增减情况、占该乡镇财政收入的比例、
占国民收入的比例等。⑶税源情况:总户数,其中:国有户数、纳税情况、所占比例;集体户数、纳税情况、所占比例;私营企业户数、纳税情况、所占比例;个人工商业户户数,纳税情况、所占比例。另外在汇报税源情况时,要将重点税源、一般税源、潜在税源反映出来。⑷其它情况:房屋、交通通讯、办公条件等。
㈡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⒈税收任务完成情况:分析任务完成的原因,有利因素有哪些、不利因素有哪些、在组织税收收入中采取了哪些措施等。
⒉正确执行税收政策情况: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有无棚架梗阻的现象、有无摊派截留税款的现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