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例研修心得

课例研修心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例研修心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例研修心得

课例研修心得范文第1篇

在卡耐基演讲口才训练班里曾有个推销员这样写道:“在班上站起来几次之后,我学得对任何人都可以应付了。一天早上我走到一家特别凶悍的买主面前,他还没来得及说‘不’,我已经把样品摊开在他的桌上。结果,他给我一份最大订单。”

还有一位参加训练班的家庭主妇说:“我不敢请邻居上家里来,恐怕自己无法使得宾主谈笑尽欢。但是上过几次课,并站起来讲过话之后,我毅然开了第一次宴会。真是圆满而成功。我周旋于宾客之间,使他们欢笑不止,毫不拘束。”

一次,在卡耐基演讲口才训练班的毕业典礼上,一名店员说:“我很怕顾客,我给他们的一种印象,好象我总是战战兢兢的。在班上讲演过几次后,我觉得说起话来更自信、也更从容了。我开始理直气壮地说出不同的意见。在我对班上讲演后的第一个月里,我的销售成绩便上升百分之四五。”

对这些人来说,自己能够轻易地克服恐惧和焦虑是件可喜的事情,他们从前可能会失败的事,现在却成功了。并且,他们能够从当众说话中获得信心,从而满怀激情、信心十足地面对每一天的每一件事情,把握自己和自己的将来。其实,人们只要能够能以面目一新的胜利感,迎战生活里的难题和困扰,即使所面对的是困难重重的境况,也可以将之变成生活中增添情趣的愉快挑战。在卡耐基演讲口才训练班里,常常会有人津津乐道地谈论他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卡耐基口才技巧而取得了成功。推销员指出销售额大有增加,经理表示业务大有进展,主管们则承认扩大了控制能力。而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他们在下命令和解决问题时,熟练地运用了已经学到的语言技巧。

理查·狄勒先生曾说:“说话、说话的形态、说话的次数、以及说话的气氛……是工业机制系统中的生命血脉。”费莱德·康纳德先生也说:“我们所以兴致高昂地在‘通用汽车’从事语言训练的工作,基本的理由之一是,我们了解每位监管人员或多或少也算得上是个老师。从约束一个可能的员工起,经过初期的训练阶段,再经过正规的工作分派与可能擢升,一位监管人员需要不断地解释、描述、申斥、说明、指示、批评,并与自己部门里的每个人讨论无数的事情。”

课例研修心得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验中心(室);实验类选修课;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平台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experimental elective courses

Yang Xiangdong, Yang Hong, Ni Xin, Sun Jindong, Gao Hongtao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 China

Abs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experimental elective courses that college offers,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experimental elective courses was designed, which was equipped on the experiments teaching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college experimental center(laboratory). This system accounted for overall demand, frame structure, system constitution and function design,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other specific conten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perties of the experimental center (laboratory). After the process of using, it was useful to improv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and promote experimental teaching.

Key words: experimental centre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elective courses;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experiments teaching management platform

建立现代化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是实验室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前期建设的实验中心(室)实验教学信息管理平台,为全校实验室建设、管理与服务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为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效提高实验中心(室)仪器设备利用率和资源共享,激发实验技术相关人员实验教学改革的热情,学校以实验类选修课的开设来积极促进各级各类实验中心(室)的开放工作。为保证实验类选修课开设工作的正常运行,设计、研发实验类选修课信息管理系统,搭载于学校实验中心(室)实验教学信息管理平台,既是对实验中心(室)实验教学信息管理平台管理内容的有效补充,又提供了适用的平台环境,相辅相成。建设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和平台,是实现实验中心(室)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和信息化以及全面提高实验中心(室)的教学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1 总体设计

1.1 总体需求

实验类选修课信息管理系统包含认知类公共选修课信息管理模块、设计类公共选修课信息管理模块、竞赛类公共选修课信息管理模块。

通过切合实际的各级各类实验中心(室)开设实验类选修课的实验教学管理流程,提炼出系统功能、算法描述和数据属性,利用Internet/Intranet为校内师生服务。校内教师可以通过校内局域网使用本系统,在本系统中可以实现管理和查询,校内教师可以根据所属身份的不同,享有不同的管理和查询权限;校内学生可通过校内局域网使用本系统,进行网上预约实验课、查看课表和成绩、打印课表等操作。

1.2 框架结构

实验类选修课信息管理系统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实验类选修课信息管理系统框架结构图

业务流程控制层负责接收客户端的请求,然后选择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再把响应结果送回客户端;为了把业务对象和客户层分离,采用业务(Business Delegate)设计模式,业务充当了客户端业务逻辑的抽象,他隐藏了业务服务的实现;业务处理层包含对业务对象和业务规则的实现处理,是整个系统的业务处理核心;数据持久化层采用的强类型,提供访问关系数据库所需的所有操作的接口,将底层数据访问操作与高层业务逻辑分离,并对上层提供面向对象的数据访问接口。

2 体系构成与功能设计

2.1 体系构成

实验类选修课信息管理系统由认知类公共选修课信息管理模块、设计类公共选修课信息管理模块、竞赛类公共选修课信息管理模块组成。本系统设立系统用户管理员,维护系统所必需的基础数据。设立校院两级教学主管、任课教师等角色,每个用户角色根据自身所拥有的权限来浏览、维护和操作本系统的相关信息;学生可以进行网上预约实验课、查看课表和成绩、打印课表等操作。

实验类选修课信息管理系统流程如图2所示。

实验类选修课信息管理系统流程图

2.2 功能设计

(1)公告:学校通知,要求各二级学院组织实验类选修课开课申报工作。

(2)参数设置:设置实验类选修课开设时间段,学生选课时间段等选课要求。

(3)课程申报:二级学院根据学校通知,进行实验类选修课的在线申报工作,申请添加成功后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核。

(4)课程申报修改:二级学院申报的实验类选修课经审核不通过的,允许其修改后继续申报。

(5)学生选课:学生进入实验类选修课信息管理系统,根据查看到的待选实验类选修课程,进行在线选课,选课完成后需要实验课负责人确认开课。

(6)开课管理:在确认开课后,教师可以进行考勤管理,课程结束后,需要进行成绩录入,提交开课总结等工作;学生在确认开课后,可以查询开课时间、地点等信息,课程结束后可以进行成绩查询。

3 性能要求

3.1 性能要求

要保证校内师生对本系统的正常浏览和使用,在服务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每个页面的呈现速度控制在2~4秒,在通过查询条件查询大量数据的情况下,页面的呈现速度依据查询数据的数据量而定。

灵活性:组织机构的层次级别可随意扩展;组织的人员信息可扩展;用户根据系统消息提示直接进入要工作的页面;全部的数据录入页面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户的输入工作;实验类选修课程的基本信息可扩展;实验项目的基本信息可扩展;学生考勤采用学生现有的学籍卡进行刷卡考勤。

3.2 运行环境要求

(1)硬件要求

CPU:Xeon E5620,4核;内存:4 G以上。

(2)软件要求

软件基本运行环境为Windows环境;数据库软件:SQLServer 2005。

(3)开发环境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

(4)开发语言

C#,JavaScript,AJAX,HTML。

3.3 体系结构

系统将由DB服务器、Web服务器、客户浏览器三部分构成。其相互关系如图3所示:

实验类选修课信息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关系图

4 实践效果

自2009年开设实验类选修课以来,开课门次和选

课人数逐年增加,实验类选修课信息管理系统也在进行建设和完善,目前已经在全校范围内使用,广大教师普遍反映,该系统的应用减少了以往烦琐和重复的工作量,也便于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统计实验室和实验项目的相关信息,提升了管理流程和效率;实验中心(室)仪器设备利用率有所提高,促进了资源共享;实验中心(室)开放程度有所提高,激发了实验技术相关人员对实验教学改革研究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开阔视野、动手实践和开拓创新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闫瑞琴,林德中.高校实验室信息系统网络化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5):71-73.

[2] 李目,刘祖润.高等院校开放性实验室的网络化管理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67-70.

[3] 陈蕾,杨维科,谢丽.高等学校实验中心网络平台的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3:42-43.

[4] 赵杰,李涛,朱慧.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设计与实现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课例研修心得范文第3篇

结果:实验组患者入组前焦虑状况评分得分为13.12±8.78,治疗后得分为4.78±2.78;对照组患者入组前得分为13.78±8.12,治疗后得分为8.13±3.13,2组患者入组前得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得分呈现出显著差异,P

结论:心理干预能能有效的降低接受无抽蓄电休克疗法患者的焦虑情绪,同时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076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051-01

无抽蓄电休克治疗法是目前在精神病科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但该疗法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许多患者在治疗前仍会表现出紧张焦虑和治疗依从性差的问题。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选取自己所在医院自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的40例接受无抽蓄电休克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前的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笔者选取自己所在医院自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接受无抽蓄电休克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分布于22~58岁,平均年龄为36.4±5.7岁;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文盲12例,小学文化20例,初中文化8例;精神分裂症14例,躁狂症13例,抑郁症13例;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建模成功。

1.2 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无抽电搐休克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全过程所使用的药物相同,其不同的是对照组患者则不添加心理干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无抽蓄电休克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均接受责任护士的心理干预护理。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 治疗前。首先由责任护士与患者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其次,由责任护士在此基础上向患者详细的介绍无抽蓄电休克疗法的目的、过程、及其疗程和效果,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播放医院摄制的相关视频资料,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最后再由责任护士向患者介绍无抽蓄电休克治疗室的环境,让患者保持轻松,从容的面对即将进行的治疗。

1.2.2 治疗中。患者在进行无抽蓄电休克治疗时,责任护士需全程陪护,与患者进行交谈,从而分散患者注意力,并引导家属给与患者情感上的关怀,让患者心理得到宽慰,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同时责任护士还需要全程监控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意识活动以及患者对麻醉剂和肌松剂生理反应的详细记录。

1.2.3 治疗后。患者在接受完无抽蓄电休克治疗后,责任护士应陪伴在患者身边,了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同时观察患者的情感反应,了解患者的精神病症状的缓解情况,并根据患者治疗后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护理。

1.3 评价标准。本研究选择该紧张焦虑和治疗依从性差的问题作为心理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评价由专门的责任护士进行,所有的责任护士都是经过医院培训,且通过理论和技能考核的。

1.3.1 焦虑紧张情绪的评定。本文采用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入组前以及干预后的相关情况进行评定,从而分析心理干预对接受无抽蓄电休克治疗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的缓解情况。HAMA总共14个项目,所有项目均采用5级评评分法,(0分~4分),其中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控制得越好。

1.3.2 治疗依从性评价。在患者每次进行无抽蓄电休克疗法之时,由责任护士进行全程陪护,并根据患者的的表现进行评分,主动配合治疗为依从性良好,得分3分;在护士的劝说下才肯接受治疗为部分依从性,得分2分;需强制执行治疗的为不依从,得分1分。根据每次患者的得分来计算出其每次的平均分,作为评价标准。

1.4 数据统计。将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其中P>0.05表示诧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 患者焦虑紧张情绪干预效果。2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得分情况如表1。实验组患者入组前评分得分为13.12±8.78,治疗后得分为4.78±2.78;对照组患者入组前得分为13.78±8.12,治疗后得分为8.13±3.13,2组患者入组前得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得分呈现出显著差异,P

2.2 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2组患者进行无抽蓄电休克治疗的依从性情况如表2。实验组患者依从性得分为20.33±5.31,平均治疗次数为9.6次;对照组患者依从性得分为13.72±4.12,平均治疗次数为6.3次。两组患者在依从性得分和平均治疗次数上均呈现出显著差异,P

课例研修心得范文第4篇

北大培研平台网络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这段时间有幸参加了北大培研平台的网络研修学习,聆听了专家的讲座,与同伴们研讨互动,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有困惑的地方和自己的一些经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有了很大的收获。具体总结如下:

一、理论知识得到扩充

通过学习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专家陈向明的《教育实践性知识研究的进展与前景》这个专题,从研究的背景出发,我了解了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初步研究和中国社会文化视角下的深入探究,展望未来谈到了研究的前景,我知道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怎样去研究,怎样去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展示的机会,实践性知识是如何界定的。

一直以来对校本研修这个词比较模糊,这次学习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冯新瑞专家的《学校如何开展校本研修》,才知道学校是校本研修的主阵地,教师是校本研修的主体,教学问题是校本研修的核心,行动研究是校本研修的主要方式,课例研究是校本研修的具体形式。

二、反思自己的课堂

对照以上一些以及更多的理论知识,自己在课堂上做得确实不够,虽然教育理念有了,但是本质上还没有彻底更新,总是觉得放不开,对学生的能力估计的太低,没有真正还给他们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根据学校倡导的生本课堂,结合这次的研修心得,还必须坚持重视前置性学习,教会方法是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其实完成预习作业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很关键的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成长的过程。通过每次不断改进预习作业,提高预习的有效性,同时在课堂上进行专门的预习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充分让学生讨论,思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尽情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课例研修心得范文第5篇

--“如何规范校本教研模式”心得体会

2013年暑期研修已经结束,“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研修模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专业成长的范式。团队合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打造一支高质量高品位的专业教师团队。团队每个成员参与在课例研修的整个过程中,形成了“我参与、我创造、我反思、我分享”的生动活泼的研修情境与和谐互助的氛围。几天的研修,聆听着专家们精彩的讲座、分享着骨干团队教师们为我们奉送的数学营养大餐。我深刻地体会到“磨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磨课”可以让教师发现自己在理念上、方法上或知识储备上与优秀教师的差别,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着力点。我在惊喜和收获的同时,获得了太多的启示与心得。

一、 加强自我学习意识,为自觉提升做好专业储备。

校本教研的扎实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如果教师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那他怎么能发展、培养和教育他人呢?教师要想有专业归属感,那就必须通过学习,多听、多想、多阅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拓展自己的专业认识,这样在自己的教学中,才能更好的理解、把握新课程的实质,才能有效地把新课改的目标、理念、要求转化为自觉自为的行动,从而使自己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二、 团队研修,同伴互助,共同探究

校本研修模式走团队互助,共同进步之路,为我们今后的校本研究指明了道路和方向,让我们有“本”可依。下面结合我校以往的做法,做如下反思。

1.“三备两磨”研修范式与“每人一节优质课”活动的对比。

三次备课两轮磨课的校本研修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磨课的范式。它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使参与者都能提高。而我校每学期初开展的“每人一节优质课”活动只是基于个人经验的备课-上课-研讨,只是走了研修模式的第一步。教师的教学设计只停留在经验层面,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显著;在研讨环节,听课教师虽然提出不同的观点,但执教者是怎么改进的,没有跟进落实。

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流程是:基于个人经验的备课 --基于群体经验和必要研究的备课--通过同伴互助和必要研究完成第一轮打磨--基于群体实践反思和必要研究后的备课--通过实践检验和进一步的研究完成第二轮打磨 。这整个过程让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尝到了甜头。整个研究的过程,给自己今后备课上课提供了更多的现实资源,使参与者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提高。

2.“三备两磨”的研修范式与各种赛课磨课的反思对比

以往的各种赛课磨课中,我们也经历了“磨”的过程,这种磨课是临时突击进行的。例如:某老师要出县市级的课,学校会组织一批骨干学科教师进行几轮的听课修改。大家共同经历了备课--上课--研讨改进--再上课的过程。但是这样的过程没有深入的反思。只是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修修改改,效果不大。

“三备两磨”针对教学真问题,采用递进的方式聚焦问题,协同研讨提出修改建议达成共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反思环节: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反思角度。

第一次备课中重点反思:如何体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关注学生的哪几个方面;个人已有的经验有哪些?

第二次备课及第一次上课重点反思:如何弥补一备中的不足;大家的经验与共识有哪些等;关注学生的哪几个方面等。

第三次备课及第二次上课重点反思:团队给的帮助有哪些;上课教师的体验和感悟是什么?

最后的反思:课例研究的最大亮点、特色分别是什么;团队成员的收获有哪些;在自己的课堂中如何应用?

整个的反思过程重视个人反思的交流与合作,在交流中促进相互碰撞,在深度反思中提升。

3.观课研讨对比。

以往的教学研讨活动中,我们也组织教师对执教者的课进行评议。各位教师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感觉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不同的看法。这样的评课有些流于形式,无条理,如:有从知识技能方面的,有从师生表现方面评价的。各有各的观课点,这样研讨下来会出现如下问题:教学设计支离破碎,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执教者无所适从。

“三次备课两轮打磨”从观课维度、观课工具和观课方法三个方面设计观课。细致具体,做实做细了问题的研究,凸显问题研究过程,让教师在课堂上有看点、有量化。教师在研讨时根据不同的观课点,把一节课的方方面面做详细的评价。这样的观课研讨就会解决以往上课时存在的问题,如:理念体现不充分,教学设计流程不严谨;教学活动要求不明确,学生活动层出不分明;练习设计偏、怪等。

三、 规范研修模式,合理发展,快速成长

相关期刊更多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数学之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教育厅

中学数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