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流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针对物流运送信息管理的业务流程,数据库设计涉及到多用户,多层次的关联,需要对普通用户、运货人,派送人、业务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等多角色进行定义。根据需求设计了多个关系数据表,包括用户表、订单表、运单表、货物信息表、用户信息反馈表、问题处理表、物流公司信息表、部门表、员工表等,表1~表4说明了主要表字段的具体设计。
1.1用户表,主要存储提交订单的用户或注册用户的基本信息。
1.2订单表,主要存储订单相关信息,管理员根据此订单生成相应运单。
1.3运单表,存储生成的运单相关信息,根据物品交运情况,改变运单的状态。
1.4货物信息表,存储交运物品的信息。
2二维码的生成和解析
2.1服务器端二维码的生成
二维码生成在服务器上实现,当管理员点击生成运单的时候,根据运单信息生成二维码。信息数据包括:订单号、订单人、货物名称、下单时间、收单人、收单人地址,还包括生成时的运单号,运送人等。二维码在生成的时候会先将数据转换为二进制,并根据其大小来安排每行的小方格的个数。然后通过特有的QR编码方式将二进制数据进行编码,并且安排好黑色、白色小白块的位置。在它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都会有一个固定定位区域,其他位置为数据区。
2.2Android端二维码的解析
移动终端基于Android系统设计开发,客户程序的使用涉及到用户和派送员等多个角色。用户登录后可以选择二维码查询运单情况,界面如图4所示,再选择拍照或从相册提取照片,如选择拍照,则进入照相及获取解析二维码过程。二维码的解析涉及到图像图形识别分析技术,笔者使用了二维码开发者提供的开源代码库来进行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在扫描的时候程序会用摄像头首先寻找固定的定位区域,判断出哪里是二维码区域并取出数据区域,再利用其编码原理进行解码,首先转换为二进制数据再转换为所需要的数据,并显示给用户。
3结论
关键词:“产、证、学、赛、研”融合;“职位升迁”情境;“技能、管理”二八定律;“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分层次、多口径”考核
一、课程分析
《物流信息管理》是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物流管理特色专业的一门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60课时),是院级精品课程和优质课改课程。
1.课程分析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根本区别在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掌握了信息技术并用其进行物流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现代物流业发展最紧迫的需求,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顺此需求开设。在企业调研、毕业生调研和网络调研的基础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层级为:基层操作岗位基层管理岗位中层管理岗位,目标就业岗位为基层管理岗位。《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对应的信息主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2.课程目标
学生能熟练操作各种物流信息技术和系统、物流企业办公软件,并用其解决物流领域各种问题,形成报告并有效汇报;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开展、物流师和快递员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以及“物流储配-方案设计与执行”等赛事提供技术支撑。
3.课程内容
二、课改思路
1.贴企遵证,任务抽取
根据合作企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和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考证要求确定授课内容、抽取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软件同理、大赛仿真”原则设计教学项目。本文以“手持终端”为例示范,如图1。
2.职位升迁,情境创设
遵循“职位升迁”主线,创设“面试入职”“试用实习”“储备提拔”“职位晋升”环环相扣的教学情境,实施“学生实训任务书”,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指导其职业规划,如图2。
3.二八定律,课改实施
遵循“技能、管理”二八定律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课程设计理念,运用“学生实训任务书”等教学资料,实施小组讨论、上机操作和现场汇报,让学生践行“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培养其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
4.教室赛场,课堂延伸
课堂从教室延伸至实训室、竞赛场、科技场,学生除参与课堂学习外,利用第二课堂、专业社团等积极参与“现代物流――储配方案设计与执行”等技能大赛,以及信息技术类科创活动,锻炼技能、提升素质。
5.分层多口,多样考核
针对个体差异的学生学情,实施“分层次、多口径”的考核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过程性考核占50%(包括任务书、演讲和设备操作等),综合考核占40%(包括机考、调研和专题汇报等),晋升考核占10%(包括技能大赛、科创活动和小论文等)。
三、《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四、《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单元设计
限于篇幅,本文仅以“项目一物流信息应用调研”为例展示课程单元设计,限于篇幅,已简化(如表3所示)。
五、《物流信息管理》课改实施效果
《物流信息管理》自2009年实施课程改革以来,贴近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不断更新课改内容和探索实施课改,最终取得了“产、证、学、赛、研”融合的课改成果,成果如下:
2011年院级精品课程
2012年物流信息化信息教学设计大赛三等奖
2012年山东省“现代物流――储配方案设计与执行”技能大赛二等奖(技术支撑)
2012年《物流信息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教材公开出版
2014年获批中国物流学会课题“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实训设备实时监控管理系统”
2015年《物流信息管理》实训手册(校本教材)
六、总结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改革,通过校企合作的物流企业就业岗位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抽取典型工作任务,创设“职位升迁”教学情境,遵循“技能、管理”二八定律“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课程设计理念,将课堂从教室延伸至实训室、竞赛场和科技场,运用“分层次、多口径”课程考核,形成了“产、证、学、赛、研”融合的《物流信息管理》课改成果。
参考文献:
[1]赵珩君,许路遥.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设计[J].当代职业教育,2011,2(6):21-24.
[2]李佑珍,陈艳.“大物流”背景下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1):52-27.
[3]杨玉婷.基于行动导向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 2012,14(9):43.
[4]陈建松,朱志祥.物联网背景下高职“物流信息化”课程设计与实施[J].中国电力教育,2012,30(5):30-32.
论文摘要:在明确现代物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信息化建设经验,分析了南京现代物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南京现代物流业发展特点和趋势,提出了通过构建具有不同功能和不同应用对象的各类物流信息平台来加快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从而促进南京企业内部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协调发展。
物流外包策略的实施需要企业内部以及工商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有效协调。在对南京一些工商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调研时中发现.物流产业的这种协调发展面临很多障碍。工商企业有外包物流业务的需求,但对承接物流外包业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有许多顾虑:第三方物流企业抱怨工商企业不肯释放物流业务;政府相关部门在推进地方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有意协调工商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又往往困惑于没有合适的指导措施。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信息流已成为物流系统的关键因素,信息化成为提供跨企业、跨区域高质量物流服务的有效手段。因此,加快南京现代物流业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工商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相关部门推动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切人点
1现代物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物流信息化指通过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平台和信息装备等对物资的生产、采购、运输、仓储、加工和配送等物流全过程进行信息的采集、交换、传输和处理.实现物资的供应方、需求方、配送方、储存方等的有效协调和无缝衔接,从而构造出高效、高速、低成本的供应链体系[。物流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基础环境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企业(或机构)的内部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物流信息化也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电子商务如火如荼的发展,使现代物流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目前的发展表明.电子商务交易额中80%是企业对企业(b2b)交易,电子商务带来的这种交易方式的变革,使物流向信息化并进一步向网络化发展。
2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信息化发展状况
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利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对货物进行跟踪、分拣等;基于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实现订单录入、处理、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实现企业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由于货物包装形状和规格各异.为便于机械化装卸及各种方式联运,日本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统一了货架、托盘、集装箱的尺寸标准。日本的丰田物料搬运公司以自动搬运技术为基础,将搬运(无人搬运车)、保管(自动仓库)、控制(系统软硬件)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支持所有行业的物流。
美国通过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运用准时制(jit)、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pfr)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美国国家运输交易市场利用internet技术,为货主、第三方物流公司、运输商提供一个可委托交易的物流交易公共信息网络。美国capstan公司建立了一个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会员制方式提供服务,将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海关、金融服务等机构集成到平台上。日本的住友、三井和三菱等三大综合商事,2001年就共同合作构筑电子物流信息市场,将商品电子贸易与物流运输两大项业务同时在互联网上完成,从而在日本国内构筑起第一座最大的电子物流信息市场。
美国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来提高运输与仓储效率,例如沃尔玛同休斯公司合作发射了专用卫星,用于全球店铺的信息传送与运输车辆的定位及联络,公司运输卡车全部装备了卫定位系统(gps),总部实时掌握每辆车的位置、装载的货物、目的地等信息,合理安排运量和路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运输潜力。许多欧洲供应商在配送系统中使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用来提高配送速度和提高供应链中的信息流。在德国,有一定规模的同际货运、运输公司、船运公司,几乎在决策、管理、操作各环节都有相应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德围口岸部门也建设了相应的进口报关系统。
3南京现代物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信息技术应用和基础环境建设方面
于南京缺乏大型的第_二方物流企业,多数中小型物流企业是传统储运企业的翻版,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根据调研,在闰外物流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的条码、rfid、gps/gis和edi等现代信息技术往南京物流企业中的应用情况不够理想。立体仓库、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辆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设施应用也不多。在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方面.南京是我目重要的通讯信息巾心.是我同长途交换中心和传输中心之一,南京目前已经形成了广泛覆盖、高速互联、具备多种服务能力的信息基础设施,电信、广电、计算机3个网络也都有了较快的发展。
3_2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方面
2003年南京王家湾物流中心建立了物流信息交易中心、物流配载中心和海关监管点,是南京第一个以先进的计箅机网络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为载体,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综合物流信息中心。在运营一段时问后,由于规模较4,lf9物流货运商存在进人壁垒,导致最后该信息平台被弃用同时随着王家湾物流中心的物流职能向丁家庄物流中心转移.王家湾海关监管点也已_并入龙潭港保税物流中心。
目前南京的政务性公共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口岸平台、各类交通监管信息系统及某些特殊商品监管信息系统,分别已在各有关职能部门主持下开始运作但南京现代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一个具备企业内部物流体系和第三方物流体系信息共享功能的现代化物流信息平台,这个信息平台应该是对目前各分散在不同企业和部门的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具有可视化的特性。
3.3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
工业企业方面,南京的电子、石化、钢铁、汽车和电力五大支柱产业的企业广泛使用管理信息系统或erp系统.已构建了较好的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但这些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更多的用于生产物料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等.能真正用于物流管理的还不多。商贸企业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南京已经涌现出苏宁电器、苏果超市、江苏新华发行集团图=仔物流中心等一大批内部信息化较好的企业。高效的物流配送是商贸企业增加利润的根本保障,因此,商贸企业一般都以配送中心为基础,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中小型—『=商企业对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虽然也有迫切的要求,但是在实现过程中,由于对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所需的人力、财力认识的不足或者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不能保证对物流信息化的投入,信息化程度还较低物流企业方面.南京目前的物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都比较低。南于物流信息软件是管理软件,需求的个性化和生产的批量化难以统一,加之缺少完整的物流信息管理标准,造成物流信息管理软件开发成本较高。中小型物流企业由于经济实力、业务范围和业务总量有限,物流信息软件的高价格和运作的高成本限制了其购买和使用。总体上讲,南京的第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较低。
4加快南京现代物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4.1不同功能的物流信息平台
不同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物流业务协同管理平台、物流过程可视化管理平台、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和供应链管理平台。
物流业务协同管理平台:通过对物流过程的运输、库存、配送等3个流程进行协同,在实现企业内部协同的基础上,采用需求为驱动的方法来实现不同区域不同企业之间的协同.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物流过程可视化管理平台:以运输、库存、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配送等物流过程为对象,以pda、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无线通讯技术为基础.对物流业务过程进行计算机管理,并为用户提供查询、统计、分析、图形显示和输,实时、准确、动态地管理物流业务过程。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对相关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为服务企业的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对物流活动的良好运作提供信息交换和系统支持.有效地解决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缺乏协作和沟通的问题。
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分类,帮助用户实现对车源、货源以及物流企业等信息的查询;根据用户输入的业务请求,运用决策工具进行决策分析,自动将满足要求的决策方案输出给用户。
供应链管理平台: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其在信息收集和获取方面的优势为供应链上所有企业建立的电子商务平台.一方面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共享,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针对交易活动产生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创造更高的信息附加价值。
4.2不同应用对象的物流信息平台
不同的物流信息平台有不同的应用对象,包括企业层面、行业层面、区域层面等,不同对象的物流信息平台应既服务于各自的对象又有相互联系。企业层面的物流信息平台:2005年8月南京推出了十大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十大重点项目中现代物流集聚区项目有龙潭物流基地、王家湾(丁家庄)物流基地、南京空港物流基地和幕燕金属物流中心共4个。目前王家湾(丁家庄)物流中心正承担国家发改委“企业信息化专项”——南京丁家庄现代物流信息化项目,龙潭港具有进口保税、出口退税、简单加工、外汇管理等功能的保税物流中心已开始运营,这正是这些企业根据各自的特点。构建功能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的良好契机。
行业层面的物流信息平台:南京有电子、石化、钢铁、汽车和电力等五大支柱产业,这些产业在国内也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在南京地区就有扬子石化、金陵石化、仪征化纤、扬巴公司、南化公司等多家石化企业.在2006年就成立了中国石化南京地区区域联合采购协会,同skf轴承、nsk轴承和spirax疏水阀三大品牌供应商签署了南京区域联合采购框架协议。建立这些行业的采购、仓储、配送物流信息平台不但可以进一步降低物流运营成本,还可以辐射到南京以外的区域。2007年10月南京市提出了要整合资源,重点构建“it供应链物流交易平台”、“化工交易物流信息平台”和“钢材物流交易平台”等公共信息平台。
[论文摘要]物流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大的决定和制约作用,第三方物流成为电子商务物流的主要形式,文章在分析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对物流要求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电子商务条件下第三方物流运作体系的构建。
一、前言
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的重组。作为21世纪主要商业模式的电子商务给各国和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并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电子商务的发展给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捷的物流速度、广阔的配送范围、较强的反应能力、更高的服务水平。第三方物流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电子商务物流运作的主要形式。为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客观上要求尽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快捷准时、经济合理、客户满意的第三方物流运作体系。
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近两年,电子商务发展很快,据赛迪顾问的《2006-2007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共实现交易额1.1万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增长了48.6%。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对发展电子商务的需求更加强劲。“十一五”时期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支撑体系、技术服务和推广应用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电子商务服务业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大幅提高并取得明显成效(国家发改委,2007)。
一方面,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异常强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助推器;另一方面,物流的滞后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电子商务发展相比,即便是发达国家的物流,其发展速度也难以和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并驾齐驱。电子商务可依靠互联网解决商流及相关问题,但无法解决物流的主要问题,流通时间与流通成本绝大部分被物流所占有。因此,物流对未来的电子商务及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决定和制约作用。
二、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第三方物流
1.电子商务对物流的要求。在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的,没有现代化的物流,任何轻松的商流活动都将会退化为一纸空文。电子商务发展给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1) 物流信息化。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物流的必然要求,通过信息实现对物流的实时把握,有效控制物流系统按照预定的目标运行。(2) 物流标准化。其基本原理是统一、简化、协调和最优化。通过物流标准化加快物流速度、保证物流质量、减少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3) 物流效率化。在物流活动中,要求广泛使用先进的物流技术,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物流设备,高效率地开展物流作业。(4) 物流规范化。即明确物流主体的权利义务,规范物流主体的行为,实现物流主体之间的有序竞争,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5) 物流柔性化。柔性化是以顾客为中心,对顾客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物流需求。(6) 物流国际化。电子商务打破了时空限制,面对全球大市场,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从全球市场获取原材料,在世界各地组织生产,并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物流服务日趋国际化(沈吉仁、王洪波,2006)。
2.第三方物流是电子商务物流运作的主要形式。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组建通常有自建和外包两种。自建物流不仅投资大,而且要求高,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没有能力自己组建物流系统,即使有能力,也要面临巨大风险。电子商务下的物流运作一般依靠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来完成。对于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而言,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解决物流问题具有明显的战略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拥有物流网络。第三方物流可在全国各大城市甚至全球必要的地区建立物流网络,电子商务交易到哪里,商品就配送到那里,从而扩大商机,赢得市场,能适宜电子商务柔性化的物流需求及国际化商务运作。(2) 可实现物流规模效益。第三方物流可以整合资源,统筹多个用户和供应者的物流,很容易汇集成较大的流通规模,实现低成本的物流运作。(3) 具有技术优势。第三物流拥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与专业技术基础,拥有较丰富的物流运作与管理经验,有利于为电子商务提供专业化的、高效率的物流服务。(4) 可减少电子商务企业对物流的投入,使其能更好地将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核心业务,培育核心竞争力(杜文、任民,2004)。第三方物流是电子商务物流的主要形式,同时电子商务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外在的动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相对落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物流技术薄弱,物流的效率低、成本高,物流市场秩序混乱,难以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
3.电子商务条件下第三方物流运作体系结构。第三方物流为了能为全球电子商务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达到快捷准时、经济合理、客户满意的目的,需要不断开发、应用物流技术,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络,形成反应灵敏、步调一致、信息沟通快捷的第三方物流运作体系。第三方物流运作体系具体应包括以信息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信息系统,以标准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标准化系统,以规范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法律法规系统,以效率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技术系统,以柔性化、国际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网络等内容。
三、电子商务条件下第三方物流运作体系构建的主要措施
1.建立以信息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被誉为物流的中枢神经。它是通过对与物流相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储存和传递来达到对物流活动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为企业提供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的人机系统(彭扬,2005)。在物流活动中,物流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和协作配合,需要通过信息予以沟通,物流信息的任何延误或阻塞,都将造成物流的混乱局面。物流的信息化运作是各项物流功能得以实现的核心和关键。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有以下要求。(1) 根据电子商务物流的要求,合理规划和设计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充分发挥物流信息在制订有关物流活动计划及组织实施物流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支持物流分析决策及战略规划。(2) 将信息技术切入第三方物流的业务流程,以实现对物流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组合与高效利用。例如,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全球移动通讯技术(GSM)、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Web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高新技术,有效支持电子商务物流作业和配套管理工作,使参与电子商务的交易各方能够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地获取、查询、处理相关的物流信息,合理组织业务流程,确保货物安全、准时运达目的地,实现物流运作的可视化、快速化和系统化。(3) 加快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对交通流背景资料、物流枢纽、政府部门间等共用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及处理,为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完成车辆调度、货物跟踪及运输计划制定等各类功能提供支持,以确保用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实现系统对用户的服务承诺。
2.建立以标准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标准系统。物流标准系统是实现第三物流标准化运作的基本保证。它包括物流各类设施设备及专用工具的技术标准,也包括如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物流作业标准以及物流信息标准。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第三方物流需要对运输、仓储等各环节的资源进行高度整合,实现作业的有效衔接,因此,对物流标准化程度要求很高。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物流标识标准,如《物流术语》、《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等,但这些标准仍不完善,且应用推广存在严重问题,特别是标准化管理分属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增加了标准协调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阻碍了物流标准化的推进,难以实现物流的标准化运作,如海运和铁路运输各有其自身的集装箱标准,使得海铁联运必须经过再次拆箱、装箱后才能实现,不仅造成包装成本以及储存费用增加,而且降低了物流系统的效率(刘春梅,2007)。物流标准系统的建立有以下要求。(1)首先要做好物流大系统的基础统一标准工作,例如计量标准、物流模数尺寸标准、集装模数尺寸标准、物流用语及核算统计标准等,这是实现物流标准化运作的前提。(2)对国家已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全面梳理、修订及完善,以使各种相关标准协调一致。
转贴于 (3)加强物流标准的协调和组织推广工作,实现标准的统一归口管理。(4)我国在推动和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过程中,应力求使本国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相一致,从而降低因标准化系统不统一所造成的损失,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与我国物流标准化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一整套既适合中国物流发展需要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物流标准化体系。
3.建立以效率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技术系统。物流技术系统涵盖了整个物流领域的各种基本活动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从技术的科学原理来看,包括物流机械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电子技术、物流自控技术、物流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等;从功能活动来看,包括运输技术、仓储技术、装卸技术、包装技术、流通加工技术及物流信息技术等;从技术形态来看,包括物流活动所需要的设施、设备、工具等硬技术和信息网络、物流规划、物流系统等软技术(黄华峰,2007)。物流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是推动物流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第三方物流开展高效率的物流运作,快速准确地完成物流配送任务,离不开先进物流技术系统的支撑。我国现阶段物流技术相对落后,物流技术系统的建立需在以下几方面予以加强。(1)促进外源技术内源化。即物流企业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装备的同时,应予以消化吸收再创新。(2)切实增强企业的技术开发与自主创新能力,物流企业是技术开发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和推广运用的主体。(3)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使之成为物流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的重要载体,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4)政府在政策和财力上予以扶持。例如,制定物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加大物流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监管力度,优化创新环境等。
4.建立以规范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法律法规系统。完善的物流法律法规系统既为国家的宏观管理提供了依据, 也为企业的微观活动提供了准则。目前我国的物流法律法规大体包括三类: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颁规章,对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些法律法规从内容和行业管理上分散于海陆空运输、消费者保护、企业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各部委分别制定的有关规程和管理办法。许多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部门针对不同问题制定的,形成多头而分散的局面,缺乏统一性、操作性不强、法律效力低,难以整合物流各环节和各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物流市场混乱,形成无序竞争(魏方,2007)。现阶段我国物流法律法规系统的建设需遵循国际惯例,结合我国经济体制的特征以及物流发展的客观实际,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经验。例如日本制定的物流法、美国对物流业者的审批制度等。需要用系统化思想和现代物流理念制定系统、完善的物流法律,明确物流主体的权利义务,规范物流主体从事物流活动的行为,调整物流主体之间的市场关系及物流主体与劳动者、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等,促进第三方物流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的功能和效率。
5.建立以柔性化、国际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网络。物流网络是由多个物流节点和联系节点的连接共同构成的网状配置系统。从服务功能看,包括运输网络、仓储网络、配送网络等;从服务范围看,有企业内部物流网络、企业外部物流网络和综合物流网络;从运作形态看,有物流组织网络、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鞠颂东、徐杰,2007)。建立以柔性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网络可从三方面入手。(1)完善物流组织网络。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虽然数量多,但规模小,覆盖范围有限。因此,可考虑打破行业、地域、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实现物流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整合各地分散的物流资源,盘活存量物流资产,在全国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物流组织网点,满足电子商务的全球服务与运作。(2)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一是加强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运输网,对不同的运输方式进行战略分工,优化运输资源配置,形成一个布局合理、竞争有序、四通八达、通畅快捷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二是加快物流结点建设。通过调查生产力布局和物流现状,考虑其空间布局、用地规模和未来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合理规划物流中心、物流基地或物流园区,并通过这些结点将各种物流网络连接起来,形成全国统一、开放和先进的物流网络。(3)健全物流信息网络。通过信息的网络传输实现货物在物流网络内的实时跟踪,实现物流信息资源充分共享。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EB/OL].
[2]沈吉仁,王洪波.电子商务条件下我国企业物流模式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
2006,(11):23-26.
[3]杜文,任民.第三方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35-165.
[4]彭扬.物流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83-90.
[5]刘春梅.完善现代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议[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7,(4):76-77.
[6]黄华峰.试探现代物流技术创新的方向[J].物流科技,2007,(6):32-34.
论文摘要:本文从整合物流资源的角度提出构建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思想,并重点分析了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意义、功能定位和层次结构,最后对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实施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大为增强,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物流活动的环境条件,区域物流成为区域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实现该区域产业组织内部和产业组织之间物流活动的整体性、一致性和协调性,以提高区域产业组织的效率和效益,进而增强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随着区域物流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构建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规划和实施要求。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以支撑区域内物流企业发展对信息的综合要求,发挥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在物流企业中的作用,促进信息流与物流的结合,整合物流资源,强化政府对市场的宏观管理与调控能力,支撑物流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多样化的物流信息服务。
1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意义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物流信息技术运用的成熟,物流信息平台已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信息系统是构建现代物流的中枢神经,通过信息在物流系统中快速、准确和实时地流动,可以使企业能动地对市场做出积极的反应,并指导企业调整经营活动。但是作为一个传统的物流企业,自行建立一个物流信息系统所耗费的资源是巨大的、昂贵的,区域物流企业迫切需要一个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支持,通过这个平台整合行业已有资源,实现行业资源共享,发挥区域物流的整体优势,将会从根本上改善物流行业分散运作的现状。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通过对区域物流的共用信息(如交通流背景资料、物流枢纽货物跟踪信息、政府部门间共用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及处理,对区域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完成各类功能(如车辆调度、货物跟踪及运输计划制定等)提供支撑功能;为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提供信息枢纽作用;为政府提供宏观决策支持系统。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本质在于为物流企业提供单个物流企业无法完成的基础资料收集,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为区域各级政府部门共用信息的流动提供支撑环境。
2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需求分析
物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参与者,对信息需求具有明显的不同。在进行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时,要充分分析各参与主体的需求状况,以此来最终确定信息平台所应具有的功能。如:政府部门应注重物流发展的宏观信息及总量信息,以制定合理的行业发展规划与政策;物流企业则需要物流需求信息和货物跟踪信息;一般工商企业更关注物流供给信息等。
2.1相关政府部门的物流信息需求分析
政府是物流行业的管理者,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与各管理部门电子信息系统对接,如与税务部门对接可实现网上报税、与工商部门接口实现交易的监督、与海关部门接口实现电子报关等。政府部门的需求信息主要考虑实现区域物流行业的规范,可以对物流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进行分析,监督物流市场情况并制定政府政策,规划区域发展战略;并且各种管理部门需完成的诸如接受或检查企业的申请,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等活动,也由政府宏观调控。
2.2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需求分析
物流企业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主要使用者,由于目前大多数物流相关企业规模较小,经营范围单一,只完成物流单一或几个阶段的作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物流企业。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将零散的各个行业和物流企业内部的物流信息系统有效联结,便于物流企业在公共信息平台上、查询、接收信息,提高各个作业环节运行的透明度,缩短物流信息交换环节和物流运作周期,提高物流企业工作效率和业绩。
2.3工商企业的物流信息需求分析
工商企业的主要需求信息是物流企业服务水平信息(如价格、质量、物流满足能力等)以及货物跟踪信息,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3.1物流服务水平信息
当工商企业选择物流供应商时,需要详细了解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这不仅局限于运输仓储的可靠性,存货的可得性等,物流服务的价格、信誉、专业能力及其设施也在考虑之列。还需要考虑物流企业的专业技术和服务灵活性,并使物流成本与工商企业的生产、营销等成本的总和即总成本达到最小。
2.3.2货物跟踪信息
货物跟踪信息是工商企业需要从物流企业获得的主要信息,它主要反映车辆状态以及它们在运输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包括:车辆本身的信息(承运人、车辆运载能力、消耗成本、车检状况等)和运载信息(车辆调度、运载路线、运载物品、运载费用等)。
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要满足区域物流系统中政府管理部门、政府职能部门、物流企业、工商企业不同层次的参与者对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一个’有效集成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应可以为物流服务提供商、货主制造商及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一个统一,高效的沟通界面,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综合解决方案。因此,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功能如表一所示:
3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结构分析陶
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结构自下而上划分为:基础层、服务层、管理层三个层次(如图一所示)。
3.1基础层: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层和基础数据层
3.1.1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以区域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为基础,作为支撑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物理层基础,主要包括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电信交换网、光纤宽带网、无线通讯网等)和计算机硬件设施等。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将对物流信息平台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3.1.2基础数据层
基础数据层是对各类物流相关数据库的数据进行采集、组织、存储和维护。主要包括综合交通运输信息、配送路线信息、物流设施基础信息、物流企业基本信息、工商企业基本信息、物流相关政策法规信息,以及车辆需求信息、车辆供给信息、原材料需求信息、供应信息、商品需求信息、仓库需求信息、供给信息、其他物流需求信息。
3.2服务层
服务层是基于基础层的物流应用服务信息系统,可根据客户在不同时期的要求开发不同的应用系统,包括物流信息服务系统、物流供需交易信息系统等。
3.2.1物流信息服务系统
物流信息服务系统为客户提供各类信息的查询、检索、共享、交互等服务。如流程查询:查询有关作业的流程状态;在库查询:查询有关的库存状况;在途查询:查询货物运输途中状况;定制查询:按照客户的要求选择查询内容;帐单下载:在线获取结算清单;实时跟踪:查询有关货物的地理位置图形;定制信息:按照需要发出客户所指定的专业信息;咨询服务:在线解答客户在物流活动中的疑难问题。
3.2.2物流供需交易信息系统
物流供需交易信息系统为供需双方提供规范,快捷的交易方式。如实时查询:客户在网上实时查询库存情况、运输情况和帐单;清单录入:客户可以直接录入作业指令单、订车单、订仓单等;网上下单:客户可以直接输入物流服务的需求;信息反馈:客户对物流服务提出建议或者投诉;网上报价:客户可以在线发出询价请求并得到报价回复;网上交易:物流服务项目的在线查询、交易撮合和电子签约;网上联盟:通过联盟的形式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数据交换:通过EDI方式实现异构信息系统的数据对接;信息外包:以ASP方式实现远程物流信息系统功能外包;项目招标:通过电子招标的形式获得最佳的供货方。
3.3管理层
该层次主要由物流的供方企业(如:物流、运输、仓储企业等)、物流需方企业(如:生产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等)、物流中介(如:专业货代、物流咨询业)、以及与物流相关的政府部门(如:海关报关通关、出入境商品检验、税务管理、保险、银行结算、工商注册等)各自的信息系统构成。这些不同类型的企业将在公共信息平台的支持下,为企业提供多项优化辅助决策的增值服务(如: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货代管理、报关管理、采购管理、结算管理、合同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数据交换、决策支持等),以及与相关企业、政府部门之间数据信息的交换和查询,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与外部信息资源的无缝衔接,做到物流管理的全程无纸化。
4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分析翩
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应按计划、有步骤地分为三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运营主体,以现有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基础和重点,形成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雏形。在此期间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制定相关的业务规范、信息通信的技术标准和协议;实现数据交换平台与各EDI系统之间数据格式的转换,形成数据规范化的定义,完成电子订舱等功能;与海关电子系统连接,实现网上通关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