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业发展建议

旅游业发展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业发展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业发展建议

旅游业发展建议范文第1篇

近年来,我区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市场优势,深挖发展潜力,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子,以“农家乐”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已初见成效,为农民创造了致富增收平台。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区乡村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我区乡村旅游业向更高层次迈进,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加快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实现产业联动和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满足多元化旅游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开展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对于调整我区旅游产业结构、丰富和优化我区旅游产品、增强旅游市场竞争力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弘扬民族文化都将发挥积极作用,也有利于我区“农业突破”战略的有效快速实施,进一步促进全区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繁荣和谐。

二、发展乡村旅游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我区城郊型农村实际和旅游市场需求出发,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以培育乡村旅游产业为主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管理规范,突出特色”方针,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形成集农业开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促进乡村旅游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1、坚持政府主导原则。通过各乡镇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对乡村旅游建设的统筹协调和引导扶持,形成多层次协同推进、社会各方参与的发展格局。

2、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精心编制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发展规划,做到既具科学性、前瞻性,更具可操作性。3、坚持抓点带面、整体推进原则。把示范引导和全面推广结合起来,建立示范点,重点扶持,以点带面,促进全区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

4、坚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原则。结合实际,科学规划部署,合理开发,在乡村旅游项目的民俗性、亲和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多样性上不断创新。

5、坚持优化环境,持续发展原则。在利用和开发农村旅游资源的同时,要加强对生态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的保护,坚决避免因盲目发展、统筹不够和低层次开发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

三、发展乡村旅游的目标

加快全区乡村旅游建设,通过3年-5年时间实现以下目标:

1、到2012年,全面建成赵家塬、塬畔、孟家塬3个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交通便利、服务配套、环境优美、吸引力强、受广大旅游者欢迎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带动全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使全区“农家乐”旅游经营户达到150户以上。

2、到2015年,全面打造成赵家塬、塬畔、孟家塬三大片区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即:以王家河沟和小河沟两条流域环绕的、以景区式特色旅游为主的赵家塬乡村旅游片区;以市人民公园为依托的人文景观和设施种植养殖等观光农业旅游为主的塬畔乡村旅游片区;以孟姜故里2000亩山地桃子林为依托的生态景观旅游为主的孟家塬乡村旅游片区。使全区“农家乐”旅游经营户达到300户以上,乡村旅游就业人员达到5000人。

3、乡村旅游项目得到不断提升和完善,基本形成种类丰富、档次适中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特色突出、管理规范、富有活力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形成连通城乡的旅游市场,成为区内旅游市场的重要支撑体,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四、发展乡村旅游的工作重点

1、科学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区文体局要深入调查我区乡村旅游特色资源,借鉴其他县区经验,聘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和专家,高起点、上档次、有特色地编制我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王家河镇政府、乡政府、黄堡镇政府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责任主体,要把发展乡村旅游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把乡村旅游的发展纳入我区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总体布局中,通盘考虑,认真做好本辖区的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对区上确定的示范点,要认真调研,充分论证,着力抓好规划实施工作。

2、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建设旅游景区的要求,对乡村旅游点进行建设和改造,完善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改善环境,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农村沼气、乡村道路、人畜饮水、乡村清洁等支农工程项目要向发展乡村旅游的村组倾斜,推动乡村旅游开发项目与各种支农资金挂钩。重点是优先解决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交通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加大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进发展乡村旅游的村组硬化、绿化、美化工作,指导乡村旅游点房屋外表改造和标牌、标识规范设置;改善乡村医疗卫生和文化条件。

3、强化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依托地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采取景区带动、公司+农户、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等方式,加强城郊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民俗风情体验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要拓展和提升“农家乐”发展水平,突出乡村生活特点,营造乡土文化氛围,努力打造“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艺”品牌,提升餐饮观光、休闲娱乐型乡村旅游品味和服务水平,增强亲和性、知识性、参与性。要挖掘传统民间文化遗产,对剪纸、刺绣、泥塑、草编、农家画等民间工艺美术精度包装,不断丰富民俗文化旅游产品。

4、推进乡村旅游的规范管理。以“农家乐”为主,实行分级管理,统一建立农家乐档案,完善一条龙服务体系,实施市场运作,信息共享,城乡互动,实现乡村农家乐的科学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环境、接待设施设备、接待服务和经营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实施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要加强安全、物价、市场秩序、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区文体局要尽快制定区《农家乐服务管理办法》、区卫生局要制定《农家乐食品卫生监督办法》,王家河镇、乡、黄堡镇要组织成立农家乐经营协会,加强自律,规范管理,进一步提升我区乡村旅游发展水平。

五、发展乡村旅游的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区上成立由区政府分管区长任组长,区发展改革、财政、农林、城建、水务、交通、人劳、文体、卫生、工商、环保、国土、质监、信用联社等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发展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落实乡村旅游建设工作,要成立乡村旅游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及时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有关问题,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农民的积极性,认真做好乡村旅游的组织发动和建设工作。

2、加强协调配合。发展乡村旅游,要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发展改革部门要把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纳入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交通部门要会同旅游等部门摸清乡村旅游道路状况,制定建设和改造计划,优先解决交通干道、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交通问题;城建等部门要指导乡村旅游示范村房屋外表改造和标牌、标识规范设置,全面推进旅游村镇建设;环保部门要加强乡村旅游景区及周边的环境治理;扶贫部门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村组要给予扶贫项目和资金倾斜,推动扶贫资金与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挂钩;农林部门要把乡村旅游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布局,整治村容村貌,优先扶持乡村旅游示范村沼气项目建设;林业、水务、电力、广电和信息等部门要结合部门职能,着力改善乡村旅游点的生态环境、饮用水、供电、通信等建设。其他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积极支持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旅游业发展建议范文第2篇

为此建议:

1、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资金的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2、加大对乡村旅游业融资的政府主导地位,促进闲置资金进入乡村旅游业的投入,解决乡村融资难问题;

3、加大建设用地指标向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倾斜力度;

旅游业发展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游业;冰雪资源;边疆经济

一二三产业是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关系,合理的产业比值是黑龙江经济发展的动力,经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三产业必须承担起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异军突起。旅游业作为高速度发展、高就业率、高收入的新兴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对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黑龙江省正处于产业转型的重要发展时期,大力发展旅游业,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服务水平,打造龙江特色旅游项目有助于经济的平稳增长。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是为游客提供优质旅游体验,满足国民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提高当地人民的幸福感,挖掘旅游业的内在潜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对于黑龙江省经济的良性发展和振兴老工业基地具有战略意义。因此,开发旅游资源、进行旅游资源管理、提升旅游资源的竞争力是发展旅游业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一、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一)冰雪资源

黑龙江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不仅冬季漫长,而且降雪量丰富,冰雪期长达半年。冰雪资源具有很大的可开发价值,比如滑雪、冰雕展、拉雪橇等特色旅游项目在全国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吸引了大量游客,主要包括南方人和国际游客。“北国风光,千里冰封”。这种壮阔的场景在黑龙江省显现得淋漓尽致。每年一度的国际冰雪博览会、滑雪节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既为黑龙江省旅游业增加了多种元素,也为经济发展交上了一张满意的答卷。冰雪旅游项目一般在户外,温度达零下40度左右,比较适合青年人游玩,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不适合长期处于冰冷的环境。冰雪类旅游项目既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心理设置项目,针对青年人量身打造冰雪游玩项目,也要充分考虑中老年人对冰雪项目的体验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项目在国内外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冰雪资源也是黑龙江省旅游业冬季的重点开发项目,旅游收入可观。

(二)绿色资源

绿色资源包括湿地资源、森林资源和农业资源。第一,依托湿地资源可以发展湿地旅游。黑龙江省的湿地面积在全国排名前三,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面积广阔、风景壮丽,是一个值得观赏的自然景观。同时湿地资源有利于环境净化,空气清新,适合动植物生存。第二,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森林旅游。森林主要以大小兴安岭和山脉为主,森林覆盖率超过40%,林木高耸,具有地域特色,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第三,依托农业资源可以发展农业旅游,黑龙江是农业生产大省,著名的北大荒开垦基地,万亩良田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黑龙江省肥沃的黑土地既孕育了北大仓,也哺育了中华儿女。大规模的智能机械化生产过程,展现出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田园风光也是一种旅游资源,近年来农业旅游成为潮流,城市居民越来越向往乡村生活,感受烟火气息。

(三)边疆资源

黑龙江省的地理位置具有独特的优势,国内与、吉林省接壤;国外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与朝鲜接壤;与韩国、日本距离较近。黑龙江省的地理位置优势让旅游业拥有广阔的国际游客市场,俄罗斯、韩国、朝鲜等国距离黑龙江省较近,交通便利,加上黑龙江省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对于国际游客来说,黑龙江省具有比国内其他省份更高的吸引力。“黑龙江与俄罗斯接壤,留有众多中西多元文化互融的历史遗产,是东北旅游的标志性省区,具备了作为‘国家旅游城市综合改革示范区’的潜质”[1]。

二、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成绩

1.旅游业收入逐年增长根据黑龙江省2020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旅游业收入呈增长趋势。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5—2019年黑龙江省旅游业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旅游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对增加国民收入作出了突出贡献。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020年由于受肺炎疫情影响,黑龙江省旅游收入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全省共接待游客14272万人次,同比下降34.1%。其中,接待省内游客12497.9万人次,占比87.6%;接待省外游客1774.1万人次,占比12.4%。全省实现旅游收入1644.4亿元,同比下降38.6%[2]。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常态化,第三、第四季度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呈上升趋势。2.旅游资源知名度不断提升黑龙江省已经形成以冰雪旅游为特点的旅游项目,哈尔滨是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其中闻名国内外的有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雪乡、亚布力等,每年都有大量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夏季的黑龙江郁郁葱葱,冬季的黑龙江银装素裹,季节分明,风景壮观。3.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就业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如各个层次的服务人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与多个产业合作,比如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跨行业合作有利于扩大企业经营范围,吸纳更多的工作人员加入到岗位中,提高了就业率。

(二)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不完善,没有形成产业链首先,景区规划不合理,关于游客吃、住、行等服务体系不完备,尤其是娱乐和休息场所的建设,会影响到游客的停留时间和消费时间,对于旅游业的长久发展也是损失,后期进行二次建设耽误景区的正常使用,影响旅游景点的运行时间和游客的旅行体验。其次,景区开发深度不够,景区内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是一种资源浪费。最后,缺少合理规划,景区杂乱无章,这个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在开发过程中及运行过程中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规划,坚持科学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原则,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利用大自然的馈赠进行合理规划。2.缺少高学历、高能力管理人才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目前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层次比较单一,整体学历不高,具有专业素质的服务人员还存在很大的需求缺口。有些景区工作人员对景区的设置和景区的特点不够了解,对于游客的提问不能给出正确、合理的解释,影响游客对景区的认可度,拉低景区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工作人员也是景区的一道风景,尤其是管理人员,对景区的宏观规划,决定着景区的发展前景。3.景点间距离较远,没有形成聚集性旅游区域黑龙江省面积广阔,旅游景点之间距离远,不易于协同开发,游客在选择的时候会有取舍,选择就近游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旅游业的整体收入。旅游开发存在地域差距。市与市之间、市与县之间、县与县之间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存在差距。哈尔滨市属于旅游资源开发得较好的城市,其他一些地区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冰雪旅游为主目前冰雪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体系较为成熟,其他种类的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比如夏季避暑游、森林观光项目、乡村旅游资源没得到应有的重视,只依靠冰雪资源的旅游业显得有些单薄,综合竞争力较弱。与其他行业联系不够紧密,行业间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景区淡旺季游客量差别明显,淡季景区休息,餐饮场所生意惨淡。淡季景区不需要太多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面临失业风险。黑龙江省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第三产业的比重会逐渐增加,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充满光明,黑龙江省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加强跨行业合作,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完善景点基础设施,增强景点吸引力和竞争力,以旅游业为突破点大力发展黑龙江省经济。

三、推动黑龙江省旅游业健康发展路径建议

(一)完善景点基础设施,科学规划旅游景点的交通路线

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提升游客的用户体验,还能创造经济价值,具有增加景区经济收入、促进就业等多种好处。基础设施建设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游客提供便捷、周到的旅游体验。基础设施完善的景区会使游客延长游玩时间,增加游客消费的几率。首先,针对景区内的道路不畅问题,景区开发前规划多条交通线,旅游旺季安排人员疏导道路。由于很多景区位置不在主干道上,景区开发规划前多规划几条道路,保障景区周围道路畅通,在重要路口设置红绿灯。其次,停车场位置距离景区较近且面积大,不合理或者没有停车位置,都给游客带来很多不便,甚至影响游客的观景游玩的心情,都会降低景区的吸引力。合理规划景区周围的道路,不仅对游客友好,也有利于当地居民正常生活。节假日游客较多,交通不畅会影响当地人民的幸福感。规划好交通路线是一件对多方有利的事情,有关部门积极负责,协同各方力量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交通保障。最后,外来游客较多,在饮食、语言、安全方面要提前考虑到,做好充分准备。景区平面图、路标、休息场所等使用多种语言注明,给游客免费提供景区平面图,方便游客游玩。提前检查基础设置的状态,投入使用前先试用一段时间,避免景区设施存在威胁游客生命安全的隐患;应急设施完备,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制定实施吸引人才政策,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目前数据显示,景区工作人员学历大多为大专学历,学历水平有待提高,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注入更多的高质量、高学历人才进行管理和运营。首先,给予高学历人才适当的优惠政策,吸纳更多优秀人才,提高员工的学历水平。其次,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查,学习更多的接待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和服务意识。旅游没有国界,针对国际游客更需要具有高等文化知识和应对能力的人员,对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培养和引进一批会双语甚至多种语言的高学历管理人员、服务人员,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旅游业作为服务业,工作人员的素质作为企业软实力影响着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刻不容缓。

(三)加大对城市旅游资源的投资和开发力度

根据旅游资源分布的地理位置,规划旅游专线,在交通、住宿方面提供便捷服务,不仅增加了各个景区之间的联系,而且节省游客做旅游攻略的时间。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旅游路线,这样就形成了旅游资源的聚集区域。针对边远城市的旅游开况,需要加大资金投入,给予可以依靠旅游业推动经济发展的城市提供开发资金。通过发展旅游业改变一个小县城面貌的成功事例有很多,这些成功的经验是学习的榜样。对经济较落后的城市除了资金援助,提供专业人员尤其重要。专业人员针对地域特点进行资源发展,有利于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四)吸引投资,加强跨行业合作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与其他行业的合作,跨行业合作除了可以为旅游业提供更多发展资源以外,还是一种宣传方式。跨行业合作有利于把黑龙江省特色旅游项目推广到更大的市场,迎接更多游客。比如旅游业和工业、农业合作,工、农业收入较稳定,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工业、农业也是旅游资源,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开发,成为旅游中的一个元素。通过跨行业合作,人员可以进行流动,减少失业率,让工作人员的生活更有保障,对工作更加上心。此外,国际合作对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更重要的地位。国际合作既具有宣传的功能,国外的投资对于国内经济循环也十分有利。合作促进共赢,不同行业的合作,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彼此交换资源,实现共赢。黑龙江省拥有的旅游资源是其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的底气,为国内外经济循环和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田立英.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问题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14(1).

旅游业发展建议范文第4篇

一、明确旅游产业定位和战略目标

(一)旅游产业定位。以山水为骨架,以文化为底蕴,以生态为主题,以汤池、冶父山、庐城及黄陂湖等为主体,以拓展国内旅游市场、开辟国际旅游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宗教旅游、文化旅游、修学旅游、休闲旅游和生态旅游,逐步建成主题突出、功能互补,能适应多层次游客需求的旅游目的地,使*成为合肥的“后花园”,皖中旅游区的旅游胜地和华东地区旅游休闲目的地。

(二)旅游战略目标。按照“积极奋进、适度超前”的原则,力争到2010年,旅游总收入占GDP的7~8%,到2020年,占GDP的8~10%,逐步确立旅游业在*县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地位。

二、制订和完善旅游业发展规划

(三)调编和完善庐城、汤池、冶父山、黄陂湖、岱鳌山、巢湖水域风光带等旅游景区的专项规划和详规,编制国土、建设、交通、文化、林业、水利等相关产业规划和项目。加强对旅游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指导、管理和监督,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依据*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一批旅游项目,建立旅游项目库。

三、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五)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县政府每年筹集一定的项目资金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汤池、冶父山、黄陂湖、巢湖水域风景带等旅游景区倾斜。旅游景区的土地出让金主要用于项目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县政府设立旅游发展基金,列入财政预算,逐年递增,用于重点旅游项目前期费用、旅游目标考核奖励、旅游整体促销、旅游人才队伍和公共信息建设等。

(六)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坚持市场化运作,引导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导发改委、国土、建设、农业、水务、交通、环保等部门的项目和资金向旅游景区(点)倾斜。旅游景点可以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租赁、承包、拍卖经营权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业。

四、加快景区景点和旅游产品开发

(七)加快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旅游景区(点)快速通道,在通往旅游景区(点)的交通要道设置景区(点)指示牌。加大对景区(点)供排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鼓励旅游设施建设上水平上台阶。对新评定为国家3A风景区的,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对新评定为国家4A风景区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对当年被评为全省优秀旅游镇的,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

(八)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试点引导,鼓励农民发展形式多样的“农家乐”旅游经营项目。凡通过省验收的,给予项目单位1万元奖励。

(九)鼓励旅游商品开发和生产,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扶持旅游商品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重点企业,开展优秀旅游商品征集、评比和展销活动。对企业从事旅游纪念品、食品研发的信贷资金,给予一定的贴息扶持。

五、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

(十)制定扶持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租赁、招标、拍卖、挂牌取得旅游项目建设用地使用权,一次性缴纳土地出让金有困难的,可实行分期付款,3年内缴清;有特殊困难的,5年内缴清。利用荒地、滩涂等开发旅游项目的,实行一事一议。创办旅游客运公司,实行规费减免,外地游客组团来庐旅游的车辆实行单程收费。鼓励客运企业开展短途交通,开辟通往重点景区(点)的旅游专线。凡开辟一条旅游专线,给予1~2万元的奖励。经批准在本县范围内举办的旅游活动和设置旅游公益广告牌,实行规费免收。旅游企业参加县统一组织的展销会、交易会等宣传促销活动,给予每个参展摊位适当补助。

六、强化旅游宣传促销

(十一)统一旅游宣传口号,实行精品包装、多方位促销。充分挖掘*传统民俗文化,将民俗文化与旅游节庆活动有机结合。制作反映*整体旅游形象的光碟和图书,打造旅游名片,建立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系统。构筑功能互补、设施完善的现代旅游服务市场体系,增强旅游带动功能,拉长旅游产业链条。

七、加强旅游资源保护

(十二)加强对森林资源、名木古树、名胜古迹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和谐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清新优美的旅游环境。

(十三)通往重点旅游景区(点)公路两侧20米范围内不得新建、扩建地面建筑物,已有建筑物按规划逐步拆除。禁止在重点旅游景区(点)和通往重点旅游景区(点)公路两侧进行采石、采砂等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控制性保护地带,不得新建其他建筑物。

八、加强行业管理和组织领导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县旅游业发展领导组,建立旅游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全县旅游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强化旅游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建立健全旅游景区(点)管理机构,理顺旅游景区(点)管理机构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将旅游业列入乡镇综合考评范畴;公安、工商、物价、卫生、安监、质监、药监等部门加强对旅游运输、安全、价格、市场秩序和食品卫生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形成旅游业发展的整体合力。

旅游业发展建议范文第5篇

一、加快项目建设,增强投资拉动

(一)加强对旅游重点项目的支持和引导。对总投资较大的旅游重点项目,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予以支持,所需资金从省旅游专项资金中列支;对旅游重点项目贷款,各设区市可视财政状况给予财政性贴息。力争2009年全省旅游业投资总额完成100亿元以上。

(二)对投资规模5亿元或外资5000万美元以上的旅游项目,经省政府批准列入急需开工的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后,可使用省预留用地计划。对“三年大变样”中城镇改造空留土地优先发展都市旅游,增强城镇游憩功能。

(三)推进金融机构与旅游企业全面对接。金融部门要把旅游业纳入重点支持领域,对旅游精品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贷款资金。对旅游企业以不动产等设施进行抵押贷款的,应优先支持;对经银行评估认可的景区特许经营权、收费权等,可作为申请贷款的质押担保;会同省内担保机构每年筛选确定一批旅游企业纳入全省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担保范围,安排一定规模的担保额度,为旅游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支持。建立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融资机制。鼓励旅游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支持和帮助有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利用股市筹集发展资金。

(四)坚持“非禁即入”,全面开放旅游资源。除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的外,省内外各类经济主体可以通过直接投资、购买、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投资开发我省旅游资源,提高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水平。

(五)鼓励支持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旅游业的投资开发。省旅游局会同省国资委、省工商联等部门积极组织引导企业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建设,每年面向有实力的企业推出一批旅游招商项目。凡省市旅游部门组织的重大活动,积极邀请具有旅游投资潜力的大型企业参加。

二、培育旅游热点,扩大消费需求

(六)鼓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职工带薪休假。允许企业奖励职工旅游并将费用列入企业福利费。教育部门要结合学生素质教育、环保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把修学旅游列入大中小学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旅游冬令营”、“旅游夏令营”、“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组织行业度假旅游协会,建立度假休闲基地,使旅游成为职工长期享有的权利。

(七)对2009年度组织入境旅游包机、专列、游船或一次超过500人的大型团队来我省旅游的旅游企业,从旅游专项资金中给予一定补贴。

(八)宣传部门要把旅游宣传列为重要内容,在省内主流媒体增辟专栏和专版、增加专题和时段,加大对旅游的公益性宣传,以提高我省旅游知名度。积极创新宣传方式,在继续抓好报刊等平版媒体宣传的同时,重视网络媒体宣传。积极探索将电视剧、电影、文艺演出等文化宣传形式与旅游营销相结合,以旅弘文,以文促旅。

(九)推动城市公交部门积极开通至本地旅游景区景点的公交班线,方便居民出游。

三、培育市场主体,增强企业竞争力

(十)对全省旅行社暂退50%—70%质量保证金,使用期自2009年至2010年底。从2009年5月1日起,旅行社分社的设立不受地域限制。旅行社设立分社的,向分社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设立登记,并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对接待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外国旅游团队较多的旅行社核发省内临时导游证,解决外语导游短缺问题。

(十一)对新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百强”旅行社、全省“十强”旅行社,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适当资金支持,所需资金从省旅游专项资金中列支。省、市旅游局组织的重大宣传促销活动,免收其展览展位费。

(十二)进一步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全省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冀政〔*〕4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冀政函〔*〕105号)中有关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确保旅游企业用水和用气价格、旅行社承接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务旅行活动、旅行社开展旅游包机业务营业税返还等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四、强化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十三)对创建最佳旅游目的地、优秀旅游目的地、旅游强县、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过程中属于政府公共投资领域的,设区市、县(市、区)可重点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