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考状元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由于清楚地认识到高考制度“一考定终身”、以一次考试成绩来评价并淘汰学生的弊端,教育部门陆续推出高校自主招生、高中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等措施来弥补缺陷,高考改革开始在摸索中进行。
高考改革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确实具有很重要的指挥棒的意义,是体现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平的非常重要的关键点,而砍掉“独木桥”,建设“立交桥”,使更多的人能接受高等教育,是高考改革的方向。
教育部已批准11个省份推行高中课改,把综合测评纳入高考,以图改变“一考定终身”的高招模式。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名额也越来越多,我国自2003年开始在22所高校试行“5%自主招生政策”,到如今已有76所高校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其中北大、清华等高校已经突破5%的名额限制,自主招生比例达10%。
一些高校还尝试对一些特殊人才破格录取。如清华大学就加分录取“天才作家”蒋方舟,去年高考语文考试中使用甲骨文等古文字完成作文的黄蛉,虽然作文只得8分,总分仅有428分,仍被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
从试点省份和高校的探索来看,扩大高校自主招生和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招生体系,都是为打破“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考试制度而做的有益尝试,但离搭建高考“立交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北大自主招生 试点校长推荐制
北大决定今年自主招生时在北京、天津、重庆、黑龙江、吉林、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广东、河南、陕西、新疆等地试点实施“校长推荐制”。
据北大招生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校长推荐制”将不仅仅只限于示范高中,这意味着试点地区所有高中校长都有机会向北大推荐优秀毕业生。校长推荐只是“入门”,得到推荐的学生在高考录取时,是否可以享受北大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还需通过北大专家的考核。“校长推荐制”实施以后,每年的录取名额原则上控制在北大本科招生计划人数的3%以内。
为确保公平公正,北大不仅将公示参与推荐的校长和被推荐学生的信息,还将建立“黑名单”,曝光不诚信校长。
据介绍,目前北大的招生政策和录取方式包括高考、保送生、外语类专业招生、自主选拔录取等多种方式,去年的3300多名本科新生中,经过面试的学生占到近50%,新生中有20%的学生在录取时使用了加分。
高考状元 “贬值”渐成趋势
上世纪90年代,“状元热”初现端倪,甚至出现了“状元经济”一说。学校热捧,媒体热炒,商家热追,把一个个小“状元”推到了前台。
古时科考要3年等一回,每一轮的状元只有一个。而现在的高考却是分省录取,大多数省市还自主命题,不同省市的考生之间没有可比性。有些省市实行过的“3+X”,甚至会出现好几个“状元”,而一些使用标准分的省区市,成绩并列第一的考生也会出现N个。
但一份对历年高考状元就业情况调查的报告显示:“走出大学校园后迅速成为社会精英的人,很少是高考状元。”而古代同样如此。从隋唐开始,中国科场产生了许多状元,真正名垂青史的所占比例却很小。早在2005年,香港大学就以面试成绩不理想为由拒绝了11名各省区市最高成绩的“状元”,引起了内地教育界对素质教育的反思。港大拒收“状元”的理由是:港大对申请人的成绩和面试表现同等重视,以免出现“高分低能”学生;校方主要考虑学生的英语能力、潜质、能否适应香港生活,以及对香港能否有贡献等,港大不会收录“书呆子”。
实际上,随着内地高校招生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一些中学里成绩拔尖的学生早在高考前就已“名花有主”,通过保送、自主招生等方式被各名校揽入怀中,最后有些班级真正参加高考的学生甚至不到一半,这样状元的分量自然就轻了不少。其实说到底,高考状元只是一次考试的头名而已,别太当真了!
民族团结 纳入高考范围
、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通知还要求,要将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内容纳入高考范围。
通知指出,在学校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着眼长远,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各中小学要在思想品德类课程框架内,分年级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也要加强民族团结方面的教学。
清华新生 可自选专业
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大一本科生享受到了一项特别优惠政策:学生不受文理分科以及所报考专业限制,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专业。也就是说,文科考生可以直接进入自己喜爱的理工科专业就读,而理科考生也可以被心仪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录取。新生入校时即可提出转系申请。
今年高考前夕,荆楚网强化了对高考新闻报道的策划,开设了“2013湖北高考”栏目,还制作了2013湖北高考新闻专题,报道规模创下历史新高,其新闻性、服务性进一步增强。可以说,今年本网的高考报道亮点频频,同时,值得我们加强、改进的地方也不少。
一、高考全媒体报道所采取的形式
第一,原创稿件关注民生。
网友关注高考新闻无非两大块:一是高考动态消息,二是高考服务资讯。因此,高考策划只要把握好这两个方向,就成功了一半。总体看来,本网见诸网络的一组组报道也基本上实现了策划意图。
在本次高考报道中,既有《“2013湖北高考”湖北全省报名43万 较去年减少近2万》这类权威信息,又有《“2013湖北高考”父母穿红衣送考讨彩头 考生吐槽作文不好写》这类民生花絮稿件。这些稿件都被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凤凰网、网易等多家门户网站转载。
在本次高考新闻报道中,湖北省的高考试卷、高考分数线,荆楚网均做到了全省首发。6月8日17时,2013年湖北高考落下帷幕,17时42分,湖北高考的语文试卷电子版就已见诸网络。据统计,本网的高考试卷及答案单项PV高达10.9万,所有试卷和答案的总PV高达62万。
第二,新闻专题整合资源。
新闻专题就是将与某一新闻事件或与新闻话题相关的新闻集合,具有新闻的时效性,又具有专题的详实和深度。荆楚网的2013高考专题也体现了这样的特色。荆楚网2013高考专题内容包括“2005~2012全国高校分数线查询”、高清组图、视频新闻、文字报道、实时天气、高考时间表、报考技巧、考情速递、冲刺秘籍、微博互动等多个版块。该专题最大限度地集合了本网的文字稿件、图片报道、视频新闻等新闻资源,是集时效性、互动性、服务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闻专题。
第三,视频新闻全媒体传播。
2013年高考期间,本网共6篇视频新闻或节目,包括2008年10月1日开办的一档原创网络新闻评论性栏目“热点网谈”和记者拍摄的高考现场视频新闻。这些视频新闻既有高考当天新闻,比如《直击2013年高考湖北考点现场43.8万考生赴考》,又有高考后放榜时的状元学习经验谈,比如《2013鄂汉文理四状元谈高考》,还有湖北省互联网品牌栏目“热点网谈”谈高考,比如《高考加油!青春冲刺不做临时工》。
这些视频新闻嵌入本网原创文字稿件中,相得益彰,体现了本网全媒体的报道理念。
第四,东湖社区热帖炒作。
互动性是新媒体一个很重要的优势,荆楚网不仅拥有这样的优势,而且很好地利用了这个优势。高考前后,荆楚网旗下的东湖社区就“2013湖北高考”这个话题了154个帖子。其中,《2013湖北高考各科试卷参考答案出炉,快来估分啦!》这个帖子获得了12555次点击量,有24个回复。这个帖子也是配合荆楚网首页的高考试卷和答案进行的全媒体传播,取得了良好效果,网友们纷纷赞叹试题和答案出得好快。
第五,最武汉、神码手机客户端、手机报发挥移动互联网优势。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决定其用户数量庞大。截至2012年9月底,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5亿。
荆楚网也适时推出了移动互联网业务。最武汉、楚天神码纷纷推出手机客户端。湖北手机报等荆楚网旗下手机报用户超两百万。在这次高考报道中,最武汉、楚天神码、手机报纷纷推送本网高考稿件及高考试卷和答案,受众超百万。
第六,新闻漫画让报道多元化。
湖北最大新闻动漫企业——楚天尚漫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荆楚网旗下公司。在本次高考报道中,楚天尚漫配合本网稿件制作了《微漫画:高考那些事儿》、《高考“安检仪”》等优秀新闻漫画作品,获得网友的一致好评。
第七,官方微博微信扩散传播效果。
荆楚网开设了新浪、腾讯等官方微博,还开设了荆楚网官方微信。截止目前,荆楚网新浪微博粉丝达8万多人,腾讯微博粉丝近4万人,官方微信有200多人关注。荆楚网微博“2013湖北高考”相关微博数十条,本网官方微博还发动网民进行收藏转发和评论。
二、荆楚网2013年高考报道的特点
第一,运用全媒体传播手段
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的周洋认为,全媒体是媒体走向融合后跨媒介的产物。具体地说,全媒体是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全媒体通过提供多种方式和多种层次的各种传播形态来满足受众的细分需求,使得受众获得更及时、更多角度、更多听觉和视觉满足的媒体体验。[1]
在荆楚网本次高考新闻报道中,文字报道、图片报道、视频报道、手机客户端、移动互联网、新闻漫画、社区和微博微信等多种传播手段融合在一起,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全媒体报道。这次全媒体报道满足了各类网民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阅读习惯的需求,使网民更及时、更多角度地获得视觉和听觉满足。
第二,新闻互动性强。
网络媒体传受双方互动交流,孕育了一种新的新闻表现形式,这就是互动性新闻。这种网络互动性新闻建筑在发挥互联网优势、适应受众的互动需求上,在网络新闻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本次高考新闻报道,荆楚网充分利用东湖社区、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使网友与编辑记者在线交流,使网民能够第一时间接受信息,并且能第一时间反馈信息。这种新闻互动是即时的,并且这些新闻不受空间限制,不管网民身在何处,都像共围一桌聊天交流,网民对高考新闻事件的广泛参与不受对象、身份的限制。
第三,新闻时效性强。
在本次高考新闻报道中,湖北省的高考试卷、高考分数线,荆楚网均做到了全省首发。6月8日17时,2013年湖北高考落下帷幕,17时42分,2013年湖北高考的语文试卷电子版就已见诸网络,并在荆楚网首页。随后,手机报、官方微博微信、东湖社区、新闻专题、神码客户端第一时间转发首页稿件,网民第一时间就能查阅到高考讯息。
第四,新闻权威信息不失位。
《陕西日报》在2005年6月7日第4版上发表了题为 《媒体热炒高考搅得我们心神不安》,就媒体对高考过度的关注与报道表现出无奈与厌烦的情绪。[2]
怎样在高考新闻报道中,向广大考生传递他们最需要了解的信息,同时又避免高考信息的狂轰滥炸,搅乱考生心情呢?什么样的新闻对于考生来说是最需要了解的新闻?招生政策、录取信息、试卷答案,毫无疑问,权威信息在高考新闻报道中一定不能失位,再配合一定的贴近民生的动态消息,一定能将高考新闻报道这场战役打好!
总之,有关高考的新闻报道虽然仅属教育新闻的一个部分或阶段性战役,但从这段时间的报道来看,似乎演绎了在教育新闻报道中应该注意处理好的一对关系,即把握“厚重”与“单薄”之间的“度”尤为重要。
第五,新闻贴近民生,服务考生。
1842年,卡尔马克思在其《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一文中提出了“人民新闻”的概念。他指出,“它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与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它把它在希望与忧患之中倾听出来的东西,公开地报道出来。”[3]
本次高考新闻报道做到了“新闻服务读者”。荆楚网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和形式,整合相关信息、资讯,第一时间传递给考生和考生家长。比如说,《“2013湖北高考”湖北未来3天阴雨为主 考生注意添衣携伞》一文,在考前提示考生天气信息,体现了服务考生的思想。《“2013湖北高考”父母穿红衣送考讨彩头 考生吐槽作文不好写》一文发表于中午13时38分,语文考试结束后的2小时,让网民第一时间了解语文作文题目及考生感受。《武汉外校名师点评高考英语试题:答案唯一且具区分度》一文发表于高考结束第2天,让广大考生第一时间能够看到试题解读,这也是服务考生的一种形式。
三、荆楚网高考新闻报道的不足
总体来说,本次荆楚网高考报道策划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效果。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从中发现一些不足,有不少做法值得我们去反思。
一是报道的深度不够。
在2012年范长江诞辰100年座谈会上刘云山发表讲话时称,好新闻是跑出来的,是“挖”出来的。“老关在楼房里体验不到火热生活,光坐在电脑前敲击不出精品佳作”,号召新闻工作者接地气,深入实际,体验生活。在策划报道中,要学会“深挖一个故事”。
本次本网高考新闻报道,内容涵盖比较全面,但是缺点是深度不够。例如关于高考状元的稿件大部分仅限于报道状元们的高考成绩、个性特征、学习方法、择校意愿等,对“状元热”这种社会现象的隐忧,或者说这种社会现象的根源较少涉及,至于说这种现象背后的教育体制问题的深思就更是没有探究了。
再比如,高考进行时的报道大多只是“高考表情”之类组图新闻或者考场现场描述,对考生和家长备考的故事没有深挖,对家长老师送考时的插曲没有深挖。综上所述,本次高考新闻报道没有“深挖一个故事”。
二是报道的典型性不够。
本次高考系列报道,给人总体印象是稿件平平,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抓人眼球的新闻几乎没有。大多数报道集中在对高考前的服务资讯,高考时的现场记录,高考后的名师点评试卷和对高考状元的高考成绩、学习方法的介绍。报道中讲述特殊考生、典型事迹、典型老师、特别家长的故事很少,细节不够生动,人物不够典型。
这次的不足也提醒我们,在来年的高考新闻报道中要有新闻眼,采访要精益求精、细致到位,写作要善于抓住细节和事件闪光点,让高考新闻报道故事性强,可读性强。
注释:
[1]罗鑫:《什么是“全媒体”》,《中国记者》2010年第3期
[2]鲍海波:《教育新闻报道的“厚重”与“单薄”》,《新闻战线》2005年第8期
关键词:微写作;小组合作;自由写作;随文写作;点评生活
微写作以其简短的篇幅和灵活的形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然而,天天按照老师的要求写,学生也会感到厌烦。为此,微写作训练的次数和内容,是微写作训练中应着重考虑的问题。为了解决训练次数多与少的矛盾,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也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所谓小组合作,即把班级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6人或7人,以小组为单位,在每天语文课前展示微作文,由同学和老师点评,推出佳作,指出努力方向。这样,每个同学每2周训练一次作文,欣赏10次,相当于每2周学习10次作文写作方法,运用1次,这样,在学与练的过程中不断受益,提高写作能力。
训练次数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的重头戏是训练内容的选取,既要顾及学生的兴趣,还要兼顾作文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落实。在我们的写作实践中,总Y出了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自由写作,率性而写
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形式自由写作,这是每学期开学之初的“热身”活动。学生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听从内心的召唤,追随着意识的流动,心之所想,手之所写,让文字和心灵一起跳动,让语言和情感融为一体,畅畅快快,一吐而尽。这种写作形式的好处在于,不仅让学生的兴趣得以展现,才情得以发挥,情感得到释放,而且让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心声,更好地因材施教。在学生的习作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对早恋的真实看法,一个学生写到,“我知道,感情的事不是说放下就放下的,心不是水龙头,说关上就可以关上的。……”还有的学生倾诉自己和家长的矛盾,“为什么非让我学医呢?你们是医生,我就必须也是医生吗?为什么我不能选择我喜欢的计算机专业呢?啥叫不务正业?既然是不务正业,那么那些计算机行业的专家和精英,都是不务正业吗?”这些吐露真情实感的文字,确实让我们震撼,这里有他们的委屈和无奈,也有感动和欢喜。看到这样的文字,你能说他们不会写作文吗?
二、走近课文,随文而写
张志公先生说:“说到最根本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得从阅读教学入手。”的确,读与写是难以分开的,作文作文,就是在文中学,学中做。因此,微写作训练必须要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在阅读中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双慧眼,发现引导学生练笔的因子,找到读写训练的契合点,提炼出合理的写作训练内容。
(一)妙语欣赏
教材上的课文,多是名家的名作,其中有很多精妙语言值得细细品味,很多名言佳句给人无限启迪。如果抓住这些妙语佳句,谈现实感悟,或赏析语言技巧,都是不错的训练方式。通过欣赏名句,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名句的魅力,也让学生体会到名句之所以成为名句的原因,从而得到写作的启发,应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二)人物评价
引导学生评价课本上的历史人物、文学作家,亮明对这些人物的态度,写出自己的思考。学生对人物的评价虽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色彩,或许不是很客观,但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思想和观点。
(三)技巧模仿
课本上的文章,在写作技巧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在引导学生欣赏之余,如能加以模仿练习,定能增强对这一技巧的认识。这样也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如在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一文时,引导学生练习写人时抓住典型的语言动作的技巧;学习《荆轲刺秦王》时,引导学生练习场面描写的技巧;学习《劝学》时模仿其比喻论证的技巧……学生的创作也许没有名家的精彩,但一次次的练习,也可以让学生熟能生巧。
(四)续写改写
有些课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对于这类文章,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续写,如学习《氓》时,引导学生续写女子和氓一刀两断后的故事,以此感受当时社会的特点,认识女子悲剧的社会性;学习《桥边的老人》时,引导学生想象老人的过去和未来;学习《苏武传》时,引导学生补充苏武归国后的生活。续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而不能凭空想象。
而对于改写,经常训练的是文体、语体之间的转换,如把诗歌改写成散文、把文言文改成白话文,还包括书面语与口语、整句与散句的相互转换等。前者侧重于对文章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后者侧重于语言的训练;前者有一定的难度,后者较为简单。这是因为前者的训练在某种程度上综合了以上的训练内容,既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既要紧扣课文的情调,又要有自我的创造,否则就不是一个恰当的改写。如一个学生用调侃的网络语言改写荆轲易水诀别的场面,就削弱了荆轲诀别时的悲壮,违背了原创的情感,是不合适的改写。
三、关心生活,积累点评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提高认识,提升能力。除了学生自由写的生活感悟、生活记录外,在这里,我们重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典型事件和点评生活中新近发生的时事,以此引导学生积累典型论据,关注生活中的大事、热点事件,改变过去“一心苦读圣贤书”的状况。一般由学生寻找材料,分析材料,全班学生点评优劣。实践证明,学生的视野非常开阔,选取的材料非常广泛,既有高考状元颓废成为流浪汉,还有酒店员工违背规定“偷”了一张手纸;既有房车车主拒付45元高速过路费,又有老年人的电脑课堂;既有天津爆炸案,又有谢霆锋的“十二道锋味”;既有器官移植,又有班级设53个班干岗位……由此可见,当今学生的兴趣多么广泛,他们绝不是老师家长眼中的一无所知,学生的知识面或许比我们还要广呢!
除了搜集材料,每一小组的6个成员还就材料发表见解。他们或肯定,或否定,每一个人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在观点的碰撞与交流中丰富了认识,提升了思维,锤炼了语言。如某小组就“2015年全国高考状元敕封典礼举行”事件,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对状元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未尝不可;有的学生认为,这种敕封是一场供人围观的笑话,是对状元的亵渎;有的学生由此想到了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不能盲目取其形式,而应理性思考后再取舍……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学生乐于这样的练习,因为话题是他们自主选择的、感兴趣的,观点是自己想要表达的。
一、环境幽雅设施一流
陕西澄城创新中学位于堪称“渭北第一”的澄城县城十里长街――兴澄大道中段,东与古徵公园隔路相望,南与县委党校萍水相连,北靠东九路古徵街什字,风景秀丽,交通方便,文化气息浓郁,堪为兴教治学之佳境。学校固定资产总投资达2000余万元,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教学、办公、公寓、商住七楼耸立,环抱校园。微机、语音、电教、实验等各类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远程教育闭路双控系统连接国内名校,具备高规格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二、师资雄厚管理严格
陕西澄城创新中学教师实行公开招聘制,用人机制活,竞争机制强,激励机制新。在校教师名流荟萃,高手云集。专任教师140余人,大专以上学历达到100%,中学高级教师24人,一级教师36人,学科齐全,结构合理,经验丰富,教艺精湛,是一支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学校坚持“严管、细教、真抓、实干”的治学方针,实行封闭式管理,全过程跟踪,全天候服务。不失为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选择。.
三、条件优越待遇优厚
陕西城澄创新中学设有师生灶8个,食品花色品种各异,质量优良,价格适中,可满足全校师生就餐,开水供应及时充足。学校除拥有3栋学生公寓外,还设有教师小区,环境良好,宽敞整洁,水电暖设施齐全,管理员和校警24小时值班。
陕西澄城创新中学实行“低收费保规模,好教师保质量,现代科技保效益”的三保工作思路,学生到陕西澄城创新中学就读,收费低,优等生和特困生学费实行减、缓、免政策,并根据生源基础相对较差的实际,实行低起点,大容量,强训练,高落点的教学方式,使进入创新中学的每位学生迅速进步,成人成才,进入理想的高校深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社会关注回报社会
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等领导对创新中学和雷民孝校长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省教育厅、渭南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市教育局局长段俊耀多次来校视察,县人大主任杨拴囤和县政协主席李双宝经常亲临学校,主管教育工作的县委副书记贾俊海、副县长党王科对创新中学给予了诸多关注,县教育局局长解创升等领导为创新中学的发展,出谋划策。近年来,创新中学把教书育人与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相结合,先后参与了“澄城县冬季越野赛”,承办了澄城县“创新杯”青少年作文大赛和澄城县“创新杯”秦腔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在2003年洪灾后,为本县的城关镇和华县灾区捐款捐物,近两年分别给寺庄、阿銮寨和堡成等三所农村贫困小学建校捐资,还为王庄镇洛城村一位白血病患者捐款,并给家庭困难的学生减免学杂费。充分体现了创新人无私博大的爱心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五、硕果累累前景广阔
一个全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夺主、已被清华大学航空航天专业提前录取的女孩,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依然参加了高考,并以702分的成绩登上了今年甘肃省高考理科状元的宝座。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女孩并没有选择家教、辅导班等一些助学手段,更让人感叹的是,女孩高中段的学习甚至都没用父母管过――如此成功却又让父母省心的孩子,是天下多少父母期盼的啊。2006年7月6日,笔者采访了这名女孩――兰州一中数学实验班的周文涓。
小小女孩自学拼音看童话
17岁的周文涓个子不高,随意的休闲装、马尾辫,戴一副眼镜,清秀的脸上充满了孩子气。1989年,周文涓出生在兰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医生,母亲白胜新在某高校工作。与同龄孩子不一样的是,周文涓没上过幼儿园,从小由姥姥带大。
姥姥喜欢听收音机,每天几乎从早听到晚,周文涓也跟着收音机听音乐学唱歌,并且很快就能跟着一起唱。周文涓4岁时,姥姥买来一本唐诗集,每一首诗都配了漂亮的插图,姥姥惊奇地发现,只要跟她念叨几遍,周文涓很快就能将这些古诗背会。大人任意指着一幅插图,周文涓都能背诵出下面的古诗。白胜新见女儿如此长进,对母亲说:“既然文涓的记忆力这么好,不如背完诗后,再一个字一个字指着念给她听,慢慢地她就能认些简单的字了。”这个方法还真灵验,周文涓果然认识了不少字。后来,姥姥又买来练习本和铅笔,开始教周文涓写字。
周文涓特别喜欢看童话故事,为了能让她多识字多看些童话,白胜新买来一套学拼音的磁带,每天用录音机反复播放,就这样,周文涓竟然真的学会了拼音!这让白胜新欣喜地看到了女儿的自学能力。学会拼音后,女儿的阅读范围立刻广泛起来。女儿每看完一本书讲出大概内容后,作为鼓励,白胜新会接着买一本新的童话送给她。很快,家里堆了高高的几摞童话书。
很快,周文涓的识字量达到了2000多个,甚至可以读大人们看的报纸了。白胜新带女儿到单位玩,同事们开玩笑地让周文涓给大家读一段《兰州晚报》,周文涓竟然真的能读下来。看着这个像瓷娃娃一样的可爱女孩,大家觉得不可思议,就挑报纸上的字考周文涓,结果周文涓都认识。这越发让众人惊讶不已!
白胜新也想过送周文涓上幼儿园,但周文涓“倔强”地告诉妈妈,幼儿园里总让小朋友们规规矩矩地坐着,还不如自己在家读童话自由自在,她不愿意去。白胜新觉得女儿说的有道理,没有再勉强她。这样,周文涓的童年不是玩就是和童话打交道。
1994年9月,5岁的周文涓进入西固区一所小学就读,后来白胜新为了自己能照顾女儿,把女儿从父母家接回来,转到城关区兰一小学。由于年龄小,周文涓刚开始不太适应学校的环境,上课时她想起什么就起身走掉。老师正在讲台上写板书,转过身来,咦,怎么少了个学生?还得出来找她。渐渐地,周文涓终于明白上课要遵守的规矩,麻烦又来了,她总是急着快上厕所时才举手,可等请完假再往厕所赶就来不及了,小家伙还为此尿了几次裤子呢。虽然自理能力差点,但周文涓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
好习惯让孩子受益家长轻松
白胜新说,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全看家长怎么在上面画,一开始就要求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让孩子终身受益,大人也跟着轻松,可以少操很多心。
周文涓上学后,白胜新和丈夫没有给女儿任何压力,只是注意培养她的学习习惯。每天,周文涓回家后休息半个小时,换衣服、吃点水果,然后父母就要求她要一气呵成地把作业写完。一年级时作业少,如果女儿认真写,肯定在家长下班前写完了,如果哪天发现周文涓没有认真做作业,而是边写边玩拖延了时间,白胜新可就不客气。而周文涓如果及时完成了作业,也会得到奖励――下楼和小朋友们玩,或者满足她的一个小小要求。同时,白胜新还帮助女儿养成了自查的习惯,就是每天做完作业,先让她自己检查,然后再家长查,查出来错的就找原因,为什么做错了,刚才为什么没检查出来,和她一起分析、寻找原因。这样时间长了,周文涓渐渐明白:无论如何作业是第一位的,是一定要完成的,所以为了想多点时间玩,她会争分夺秒地把作业写完,并且保证少出错,否则还要查要改也很麻烦。
白胜新坚持不陪读,但不陪读不等于放任自流。家长得关注女儿学习到什么进度,哪里遇到问题了,学得好不好,都要心中有数。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则义不容辞要伸出援助之手,只有帮助孩子渡过难关才能保持学习的热情,才能让家长继续“省心”。
小学三年级有作文了,周文涓的弱势显现出来。由于她的生活经历比别的孩子少,作文里的口语特别多,而且很多想法都很幼稚。有一天,周文涓回来天真地问妈妈:“为什么大家都说我傻乎乎的呢?”白胜新把女儿抱在怀里,认真地对她说:“你不是说自己是在童话故事中长大的吗?童话和生活是有距离的,从现在起,妈妈要带你走进真实的生活。”白胜新给女儿买来好几本优秀作文,每天都声情并茂地给她朗读,让她感受语言的正规用法、描述事物的准确性,惭惭地,周文涓的作文成绩提高了。除了作文,对文章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分析,这也是周文涓的薄弱之处,白胜新就和她一起分析,还通过看动画片谈观后感等,促进她对作品对生活的思考,一段时间后,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白胜新非常注意培养周文涓的独立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根据她的愿望选择业余爱好。周文涓选择了钢琴。白胜新问她:“买一架钢琴要花很多钱,而且买来就要做好弹18年的准备,你能坚持下来吗?”周文涓不知道怎样回答。白胜新就说:“那你好好想想,给你3天时间,3天后你答复我。”过了3天,周文涓认真地对妈妈说:“我还是想学钢琴。”于是白胜新满足了女儿的心愿,而周文涓也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当时的承诺,因为是自己要学的,坚持不下来也太没面子啦。就这样,小学初中,周文涓一直练琴不辍,一直考过了钢琴业余九级。
2003年7月,周文涓以中考状元的优异成绩进入兰州一中数学实验班。班上的孩子都是进入一中后又参加了学校的两次考试才划线确定的,全是数学方面的尖子生,进入这个班后,用大家的话说,目标就是重点大学了。大家都铆足了劲,你追我赶,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作为第一名的周文涓自然更加担心掉队,上进心促使她更加努力。
这时,她给自己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上清华!她注重从枯燥单调的学习中找到乐趣,每解出一道难题,她都能收获不可言说的喜悦。浓厚的学习兴趣支撑她学起来并不感到吃力。
而且,周文涓的学习全凭自己的感觉来调整,如果这段时间觉得不错就坚持下去,遇到什么不顺,她会停下来思考、总结,然后再针对性地买些教辅,自己攻克。她从不认为自己在数学上有天赋,因为课堂上往往大家都弄明白了的问题,有时她却没有明白,这时她就在课后自己好好琢磨,直到完全弄明白为止。所以她说,自己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并能获得金奖,也是勤奋的结果。
如果说上初中父母还过问周文涓的学习情况,到了高中,周文涓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见她很刻苦,干脆放开手给她全部的空间,由她自己去学。所以,对很多如临大敌的考生父母而言,周文涓的父母反而轻松地度过了女儿的高中3年时间。
用心培养出省心的孩子
对于女儿取得的成绩,白胜新感叹说其实每个孩子都可以成功,关键在于家长如何调教、引导。有很多父母为孩子的学习操碎了心,请家教、报辅导班,自己也陪读,完全丧失了个人的生活,有的甚至还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但收效甚微。还有家长痛惜地总结说,自己的孩子天生就不是一块儿学习的料。白胜新不这样看,女儿学习如此省心,并不是她放任不管,而是家长已经把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教给了她,这才是孩子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周文涓是个懂事的孩子,但小时候也常常挨打。现在想来和母亲当时缺少耐心有关,但严厉确实让周文涓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周文涓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也不错,但非常贪玩。有一天,她玩得很晚还没有回来,把家人吓坏了,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学校、老师、同学,都被惊动了。等找到女儿时,白胜新气坏了,拿着笤帚将女儿痛打一顿,并把她推到门外。不是想玩吗?让你去玩一夜!被推出门的周文涓很好面子,怕被别人发现,就悄悄藏进自家铁门和木门的空档中间。因为知道自己错了,她没有哭闹,就那样老老实实地站着。白胜新第一次觉得女儿虽小,自尊心却很强,以后再也没有用这样极端的办法来惩罚过女儿。这次也给了周文涓一次深刻的教训,从此之后她再也没有贪玩到忘了回家。通过这件事,白胜新觉得小孩子肯定有毛病,但一露苗头就要“修理”掉,不留后患。
随着女儿渐渐长大,她身上出现的问题也要及时解决,这是白胜新总结出来的教子经验。进入青春期的周文涓也和妈妈闹过矛盾,因为她的学习姿势不正确,头太低,颈椎有点前倾,站立时人就显得不那么挺拔。就因为要纠正学习姿势,周文涓非常不服气,觉得妈妈管得也太宽了,母女俩发生了冲突。白胜新非常耐心地和她讲清道理,当下次周文涓又勾着头写作业时,白胜新就很不客气地批评了她一顿。但这回强硬的管教失去了灵验,周文涓索性把头埋得更低,和母亲对着干,母女俩发生了从没有过的危机。
僵持了一段时间,白胜新觉得自己也该调整管教方法,不能像女儿小时候那么简单了。于是,她找了一个双休日,由孩子的爸爸做中间人,大家和好之后外出游玩,妈妈特意带了数码相机拍了很多照片回来。照片洗得很大,人拍得特别清晰。就是这些放大的照片让周文涓看见了自己的“光辉形象”:头微微有些前倾,没有一点亭亭玉立的感觉……周文涓不吱声了。这时白胜新才说话:“妈妈希望你是个漂亮阳光的女孩,坐姿仪态非常重要……”从这以后,不用妈妈提醒,周文涓自己也注意坐姿。事后,周文涓自己主动向母亲道歉:“我那阵就像中了邪一样,明知您说得对也想对着干,真是好奇怪……”白胜新抿着嘴笑了。
高中三年,虽然白胜新对女儿管得很少,其实一直在关注在思考。家长不用陪读,这一点证明自己是成功的,那么要不要像大多数家长那样为女儿请家教呢?为此,她专门向专家请教,渐渐认识到,学习好的孩子99%都是自己学出来的,外力的作用不大。就那么一节课时间,老师讲的可能还是你已经掌握的,究竟哪块学得不好肯定学生自己更清楚,现在的辅导书这么多,完全可以找得到针对性特别强的辅导材料,这样的学习肯定比补课效果更好。这样一想,白胜新在对待请家教的问题上不再摇摆。事实也证明了她的决定是正确的。
2006年6月6日,周文涓谢绝了母亲要去陪伴的好意,一个人走进了高考考场。过硬的心理素质让她发挥非常稳定。702分,她成为甘肃省今年高考的理科状元。这个成绩不仅是她这些年来努力的真实反映,也是她对母亲独特教育方法的最好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