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语翻译实训总结

英语翻译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语翻译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英语翻译实训总结

英语翻译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高校要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要不断改革单一落后的教学模式,不要固步自封,要使我们的教学模式多元化更能与实践相接轨。首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黑板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步地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多重的,可以是指导者,启发者,又可以是协助者,要以学生为中心,所以要不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让他们能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来。2.3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用视频或音频来讲述一些真实的商务案例。教师还可以模拟一些商务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去模拟真实的外贸谈判,商务往来,这样,学生能真正体验商务翻译这个角色,还可以把自己所学的翻译知识活学活用。另外,在讲解商标广告翻译的特点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英文名片或是英文广告宣传语去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学生的实践能力仅依靠课堂模拟也是不够的,高校还要配合建立商务实训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让学生参与社会翻译实践,向社会提供翻译服务。通过一系列实训培养,学生能够在真正的翻译工作中锻炼自己,同时又能很好地提高自身的口译能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是至关重要的。逐步淘汰填鸭式教学,加强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商务翻译人才。

3考核评估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商务英语翻译考核的方式往往通过一张期末考试卷来评定学生一学期以来学习情况,这显然是不科学的,与实践脱节的。实际上,商务英语翻译学科更注重的是实用性和专业性。我们应该逐步改革现有的考核方式,使之能够更灵活地、更科学地、更能全面地考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现阶段,应该有针对性地改革商务英语翻译考核方式,要合理地丰富考核的覆盖面,从而形成完整科学的评估体系,既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考核他们的实践能力以及口译水平。教师可以把学生在课堂或实训基地的表现情况纳入期末考核。另外,我们还要重视对学生口译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

4提高师资力量

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往往决定了高校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质量。很多高校商务英语翻译学科,并没有得到足够多的重视,很多教师都是专业英语出身,缺乏专业商务知识积累。值得一提的是,大部份教师同样没有实训经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高校应该加大对师资力量的建设。首先要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业务素质。学校也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教师去校外甚至国外进修学习,还可以多聘请商务英语翻译名家为教师开展讲座。注重教师的培训和交流,相信能够更好地完善教学质量。

5总结

英语翻译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ESP;应用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翻译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83-02

传统的教育比较重视理论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目前应用技术型人才缺少的现状。随着高职教育的兴起,对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已达成共识,即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或是复合型应用人才。但是,对于应用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各翻译人才的培训机构和高校对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形成共识。应用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发展。大多数高校开设的翻译课程只是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翻译技能,没有将英语语言输出的技能真正作为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培养目标,也没有对市场需求这一大环境进行考虑。这样培养的学生在市场化的经济社会中就难以找到自己的就业位置。结合甘肃联合大学高职翻译专业的特点,我们认为,翻译人才的培养理念应以市场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及教学方法都围绕这一理念进行。本文从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forSpecialPurpose)理论的角度出发,总结出高职应用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因素:

一、培养理念:以市场为导向,进行ESP需求分析

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forSpecialPurpose)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翻译实务课程可视作ESP课程的分支,翻译实务课程包括旅游英语翻译,商务英语翻译,广告英语翻译,科技英语翻译,文学翻译等实践翻译教学项目。ESP理论认为,需求分析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中心,ESP强调需求分析,重视学科交叉,关注学生学习该课程后,能否获得其相关领域的语言知识和语用能力,以及是否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一)分析岗位需求和职业需求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英语翻译人才,分析市场需求,即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占得优势。了解市场需求,把握学习者将来会遇到的交际情景,社会文化情景和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进而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有的放矢。以“必需、够用、实用”为标准,根据需求分析,制定教学大纲,按岗位的职责,确定讲授和学习内容。

(二)分析学生需求

学生需求包括学生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即分析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动机和使用英语的情况。学习需求,即分析学习者为了在将来的学习或工作中有效地交际必须掌握的英语知识技能。

通过调查与学生访谈,了解学生的语言基础和知识水平,分析学生现有外语水平与目标需求之间的差距,以及目标的实现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

通过ESP需求分析,找出学生已具备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与社会和他们自身所期望达到的程度之间的距离,以及缩短这一距离的方法和途径。通过ESP需求分析,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设定,有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二、构建ESP翻译教学模式

(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与ESP教学方法的不同

传统的教学方式:“翻译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巧,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能力。”(《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这其实与经济发展的节奏不相一致。教师以传授基本技能为主,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即使是评讲课,也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争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和时间不多。正如卢思源,吴启金所说,“总的来说,当前高等学校的翻译教学和口笔译翻译人才的培养都是跟不上我国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在不少方面,很有改革的必要。”

ESP教学理念源于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指的是一定的社会语言环境,如在学术领域、经济领域、宗教领域,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语言功能变体,各有其不同的分类标准。随着对语言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由句子层次,语篇层次转向了语言使用的思维过程和将独立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的应用能力。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ESP教学重点在于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不把外语作为一门学问来学,而是作为一门技艺来学。

英国学者PaulineRobinson的观点:“语言本身的教学并不是ESP的终结,而利用语言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才是ESP的真正目的。”根据ESP教学理论,英语学习不再仅仅是通过记忆几个英语单词,短语,几条语法规则来进行,而是通过某篇专业英语文章来了解一种思想、一项技术、一种知识。学习者在解读英语语篇的同时,自然也就学习了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过程就在于分析和说明语篇作者如何利用语言实现一个确定的目的。

(二)语篇分析翻译教学

翻译能力最好在真实的或模拟实际的翻译环境中加以培养,供学生探索的翻译材料是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及时引进和专业内容相关的语篇内容进行语篇翻译训练,将行业内容的实用性与学生专业相关联,学生会投入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时间,行业英语语篇可以极大增强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

在教学策略方面,传统的教学以词,句,段,篇,章的顺序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实际情况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一般的翻译技巧并不陌生,而翻译的内容不可能是词句,往往是篇章,所以可以采取篇章翻译法。首先着眼于篇章的理解,上下文语境的联系,文章的风格,读者群的界定,从文章总体处把握,然后在进行具体的翻译实践。李运兴认为,“在语篇翻译训练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考虑各种问题:原文的内容和表达形式,原文词句之间的关系,译文的连贯与否,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等等。”对篇章的翻译训练时,以学生为主体,先讨论,思考篇章,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翻译,老师不以译文为主要教学参考标准,对学生译文进行分析比较,提高学生对语篇的认识。ESP教学实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英语与相关专业之间交汇融合的过程。

(三)对比翻译教学法

对比翻译教学法是指增强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的内容学习。“倘能让学生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内在差异(而不是形式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文化历史原因,翻译实践中,他们就会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自觉培养译语意识,遵循译语表达习惯,排除原语干扰,选用译语中最优化的表现形式,传递原语言,提高译文质量。”对此,刘法公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1、词义比较,加强学生理解专门用途英语的词语内涵;2、搭配辨析,引导学生注意固定搭配;使学生领悟专门用途英语中词语搭配的独特性;3、突出专业词语构词法,迅速扩大学生词汇量,有利于促进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4、课堂案例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比翻译教学法,引导学生找出ESP词汇,语义,句法,文体等方面的特殊性。

通过比较鉴别,不断引导学生对翻译文本的词汇,术语,句子,文体进行语义比较。比如一个词义在基础英语中语义如何,在外贸英语中该词义有什么变化,并找出其规律性。

对比翻译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准确理解专门用途英语词法,句法等使用规律的能力,并且促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以英语为媒介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有效锻炼学生的翻译技能。

(四)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现代化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让学生至少要掌握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实践为主,理论为辅,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角色不再以翻译知识的传授者和呈现者为主,从“教”变为“导”。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代之以精讲多练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ESP翻译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高职生的英语基础能力较差,但是其学习潜能依然存在,在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后,以应用为主的学习理念和对所选专业知识的兴趣都会激发高职生学习英语尤其是行业英语的兴趣。那么如何使学生的潜能向现实的职业素质生成,与社会岗位需求相适应?

将翻译教学内容与实习实训结合起来,模拟翻译公司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在仿真的翻译环境下,让学生在职业翻译者通常面对的客观条件的制约下完成相同的翻译任务,让学生探索翻译内容尽量广泛。包括科技,经济,管理,外交,外贸,金融,法律,军事,教育,影视,媒介等社会各个方面。学生根据翻译材料特点组成不同翻译小组,团队作业,集思广益,共同进步。这种教学模式把社会实践带入课堂,把课堂推向社会,缩小了课堂教学和实际翻译之间的差距。

此外,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建立实训基地,与地方企业相结合,定期将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和角色转变问题进行专业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职业角色转变。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学校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发展能力。学生通过实习,加强沟通,提高对市场的需求的敏感,从而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素质训练与培养。

四、结语

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翻译人才是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之所在,依据ESP需求分析,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定位,将ESP教学模式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培养出既懂得专业又能进行应用英语翻译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卢思源,吴启金.展望21世纪的翻译教学与研究成果\[J\].中国翻译,2008,(1):41-43.

\[2\]陈葵阳.ESP理论视角下的实用文体翻译教学\[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4):43-46.

\[3\]Robinson,Pauline.ESPToday\[M\].Prentice-HallInternational(UK)Ltd,1991.

\[4\]李运兴.英汉语篇翻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英语翻译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 教学 探索

前言

商务英语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语体,所覆盖的领域极广,信息量很大,而且商务英语翻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因此商务英语翻译课的教学能有效的提升学生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但是近些年来,许多的高等院校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更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实际操练的翻译教学,在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而且,从事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师在教学中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的地方,很大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是照着书本讲求商务英语翻译的技巧,再给定学生一些资料,要求学生进行翻译,而所翻译的内容却和实际生活以及商务英语活动没有太大的关系。长此以往,这种僵硬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对商务英语的翻译课程情绪不高,缺乏积极性,而所给定的材料内容太难,给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的学生带来了困难,缺乏自信,最后造成对翻译产生抵触情绪的状况为此,为此,本文对商务英语翻译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积极的探索一条恰当有利于商务英语翻译发展的道路。

一、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选用的教材陈旧。当前,许多的高等院校在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中存在着教材更新换代慢,甚至有些教科书的出版年代久远到几十年前。例如张培基编订的《英汉翻译教程》这一教科书。这本书的编写采用英汉两种语言,可以起到对一些知识的学习进行对照比较的作用,此外,此书还运用了大量的翻译案例来讲解商务英语翻译的英汉互译中的常使用的技巧与策略。即使此书有很多优点,但是因为但出版的时间太早,许多的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尤其是一些具体的案例已经与时代脱节,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会对学生产生误导,而且在板块的设置中,侧重于翻译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具体的商务知识却有些匮乏,这并不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在就业中相应技能的运用。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于商务英语的翻译有了新的要求,在商务材料的翻译上更多的是对于产品的使用说明书进行翻译,以及互联网时代下跨国贸易公司对于往来的电子邮件进行翻译等,而商务活动中,口译的需求量比较大,具体为公司在商务谈判以及涉外事务中的口译工作。而这些新的要求应当体现在我们正在学习的教材中,通过对教材的恰当选用来培养商务贸易中的实用性翻译人才。

2.教学内容与时展不符。因为教师所使用的教材比较陈旧等,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依照教材的结构与内容,进行讲解与教学,所以就造成了学生接收到的学习内容不能与时代的发展相协调,甚至学习了一些不适应当前的时展,已经被淘汰的东西,翻译的教学工作开始与当前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脱节,不能使用时代的发展需求。而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大多的翻译依然以英译汉的笔译为主,而且使用的具体案例也与实际生活无关,而当今的社会更需要的是不再是笔译人才,而是商务活动中的口译人才。在商务活动中不可能存在单单的英译汉翻译,翻译人员需要在商务活动中与外籍的客户进行沟通,因此汉译英翻译必不可少,因此,在实际的翻译中,教学工作应当以学生的已经具有的翻译知识水平,英汉互译的翻译能力以及整个社会对商务翻译人才的需要等为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授给学生商务英语翻译知识,培养商务翻译技能。

3.教学方法单一。我们在以前的的商务英语翻译课堂上,大多数老师采用的主要教具就是黑板、粉笔以及教科书,老师站在讲台前,一讲就是一节课,而且在翻译的课堂中,老师讲的最多的就是翻译的理论知识以及翻译技巧,有的老师会在讲技巧时,给出几个例子进行说明,而多数时候这些例子与商务知识毫无关系。还有的老师会给学生模板,让学生进行记忆。的确,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掌握一些翻译方法与技巧。但这样的教学方法,手段过于单一,有时甚至枯燥乏味,而现如今的信息时代,教师可以使用许多的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看具体的某个贸易公司的案例,或者通过视频观看真实的商务谈判,现代化的发展给教学提供的多种教学手段,而对于教师,则需要积极的吸收新鲜事物,改进教学方法。

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改进措施

1.教学模式的改进。教学模式是指对教学过程的简化,提供一个教学框架。因为商务英语翻译所涉及的领域很广,翻译的内容有具有专业性,所以必须坚持“实用性”的教学导向,而在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模式上,应当运用更为灵活以及多样的教学模式。

(1)教师要转变角色定位,实现角色多元化。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原来的主导者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控制者、组织者、参与者以及信息提供者的多重角色,这虽然给教师提出了更加多样的话的要求,但是也有利于学生的多样性的翻译技巧的学习。

(2)教学内容要多样化。商务英语的翻译教学不应当局限于某一本教材,而是要取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势,紧紧的联系时代的发展。例如在对知识进行巩固的环节中,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特长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领域等情况进行作业的布置,而事实显示,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材的内容要注意更新,而且更多的增加翻译实践,恰当的补充一些紧跟时代的翻译内容,如撰写简历求职信、产品说明书或者企业简介等,这对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翻译水平与能力,增进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此外,教师应当注意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拓展,给学生推荐一些翻译的论坛网站与书籍,拓展学生的眼界,增强商务英语的翻译能力。

2.教学方法的改进。

(1)误译诊断法。误译是指对给定材料错误的翻译,指在文字理解上背离了原来的含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理解偏差或者表达方式不当。翻译的过程,无非有两方面,理解与表达,而这两方面,哪个部分出现偏差与失误都给误译创造了可能性;而且在翻译的实践中,我们要尽量的减少误译的发生,但是误译又会不经意的出现。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在理解与表达上对误译问题出现进行分析,寻找出现问题的根源,如何避免并且对于可能出现误译的现象进行总结,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理解问题上出现误译的主要有学生本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差、对相应的商务知识了解不够以及不恰当的商务语境等;在表达问题的误译主要有不准确以及不地道的表达方式等。

(2)案例分析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一些典型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技能与知识,对具体的案例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与讨论,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商务英语翻译的案例教学法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即翻译文本准备、文本分析、译案总结、检查译文、对类似译例拓展等五个阶段。如当教师在讲授“商务合同的翻译”时,教师首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选取了生活中的实际的租赁合同作为案例的文本进行翻译与讲解,

在第一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的与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准确的使用在商务合同中的词汇以及句法等。

在第二阶段,教师需要做好参与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根据上一阶段所给出的提示以及合同的文本,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分小组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例如一组需要对合同文本的语言的特点以及翻译技巧进行分析,二组需要进一步的讨论文本合同的句法构成以及相应的句法翻译的方法,第三组需要确定合同翻译的标准。

在译案总结阶段,学生是此阶段的控制者与主导者,学生需要通过对于刚才的分析,对整个合同文案有一个概括总结,并且掌握其规律性。在学生完成了以上工作之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总结材料进行进一步的总结,确定文本翻译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如合同翻译中长句子的结构、避免复合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语法错误,而且还要注意不同国家间的文化背景差异以及不同的法律法规等造成的误译情况的出现,最后确定最终意见与标准。

在第四阶段,学生需要根据之前确定的标准以及注意事项来撰写译文要求学在写完后,还要进行检查与修改,进一步进行完善,最后成型的译文要符合相应的标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最后,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巧,并且对于学生所学的情况有一个很好的反馈,需要给学生布置与案例类似的文章来翻译。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学生可以真正的掌握所学知识。

(3)网络教学法。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我们当前使用的互联网给教学提供了多种可能,还提供了多样的教学资源,革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师关系的转变。商务英语翻译教师应该积极的使用互联网资源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将互联网应用于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商务翻译中的综合素质,为日后的就业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材料,并且对所选的资料进行选择,找到可以体现教学知识点的资料,对其分门别类的整理,运用于课堂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资源来进一步的学习商务英语的翻译知识。

网络教学法不只提供给学生多样的学习资源,还给学生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使学生认识到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利用翻译中国等翻译网站以及相应的翻译论坛等手段对翻译进行学习,还可以通过一些社交软件对相关的翻译内容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积极的进行网络阅读活动、主动的加入到网络讨论和实践中来,长此以往,学生的翻译水平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的翻译教学,应当顺应时代的潮流,满足时代的需要,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简历正确的翻译观,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用这种方式来学习以及巩固学生对相关商务英语知识的理解,进而在实际的操练中,可以准确的对各种商务活动以及商务文件进行翻译工作。在教科书的选取、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积极的进行改进,从而有效的促进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化。

参考文献:

[1]蓝建青.理论・实践・思辨――从语言到思维[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4,(11):141-142.

[2]王春妮.基于任务教学法的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的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3.07,(26):259.

[3]马旺艳.目的论关照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探讨[J].海外英语,2011.06,(12):101-102.

[4]林清瑜.商务英语专业英语演讲课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7,(04):122-125.

[5]夏璐.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实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7,(23):57-58.

[6]石春让,白艳.新世纪十年来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回顾与前瞻[J].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09,(01):80-85.

[7]李娜.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任务设计[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07,(09):143-144.

英语翻译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200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规定,“高职高专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基础,更应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对于翻译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语言应用能力主要是指翻译和阅读能力。

一、培养实用型人才

高职高专的翻译教学可以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培养出行业需要的翻译人才。比如说,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可以为社会培养出适合旅游行业的翻译人才,如旅游英语翻译及相关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高专院校的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应以实训为主,突出技能训练,不必过于强调翻译理论。高职高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一个层次,它的发展是靠培养实用型人才,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办学特色,让学生在接受比较完整的高等教育的同时,具备较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和应用能力。专业是学校提供给社会的产品,而且这个产品必须符合社会需要。因此,学校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市场的需求来开设新专业,增设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实现高职高专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合理设置课程

翻译,从某种角度说,是跨文化的劳动创造,因此双语文化知识的积累是很重要的。忽视自己母语的学习,不能熟练运用自己的母语,翻译质量就无法保证。同样,如果对英语国家文化历史风俗不了解,那么译文的表达就不可能确切,甚至会闹出笑话。因此合理的翻译课程设置是高专院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也是翻译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翻译课程的设置要做到合理搭配,除了笔译、口译课程的设置外,还应增设汉语写作、英美文学、英语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报刊选读等作为专业主干课程。要整合课程内容,注重实用性教学。

三、借鉴与自编相结合解决教材问题

高职高专翻译教学直接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教材问题。高职高专英语翻译专业几乎没有自己的翻译教材,只能借用本科翻译教材,而这些教材根本体现不出高职高专的特点与要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可采取借鉴与自编相结合的应对策略。首先,在选择教材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同时又要达到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选择既实用又浅显易懂的翻译教材。其次,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根据教学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讲义,及时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比如,旅游专科学校的笔译课程教学,在使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旅游翻译、广告翻译、饮食翻译、民俗翻译、说明书的翻译、商务翻译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鉴于目前适合于高职高专的翻译教材为数有限,教材的建设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体系,这就需要专业教研室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在整理讲义和借鉴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特点,着手自编符合课程要求的教材,为提高高职高专翻译教学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传统的翻译教学手段机械单一,大都围绕课本、依靠黑板和粉笔展开,效率低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利用光盘、录像、投影、电视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大大节省了用于书写的时间,而且学生视听并用,学习效果会更好。同时学生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比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用多媒体教授旅游英语翻译、广告翻译或联络陪同翻译,既实用,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相比,现代教学手段可帮助实现教师的角色转换,即教师的角色不再以翻译知识的传播者为主,而是从“教”变为“导”;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探究与构建的主体。善于运用多媒体组织翻译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和潜力,又能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五、努力提高翻译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师是翻译教学的实施者,翻译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一个困扰着高职高专翻译教学的不利因素是,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大都不是翻译专业毕业的,一些教师错误地把语言能力等同于翻译能力,认为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就能做好翻译。这种思想流传很广,因此长期以来,翻泽教学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另外,一些翻译教师没有更新知识的动力,一本教案多年反复使用,观点、译例陈旧,课堂教学毫无新意。针对以上情况,处于翻译教学授业者地位的教师应抱着虚心好学、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和理念。高质量的翻译教学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因此为了提高翻译课程教学质量,翻译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势在必行。

英语翻译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外语;英汉翻译能力;工学结合

一、高职学生翻译能力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就英语水平而言,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打下扎实的基础,语法结构掌握得不完整,词汇量不足,英语交际能力得不到协调发展(朱红英,2009: 30-31)。在高职院校任课教师普遍反映,高职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入学前由于没有重视英语,掌握的外语词汇量不够,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更是等同于从头启蒙,任务很重。高职学生则反映,上课听不懂,尤其是英语,在翻译过程中,学生频繁地查字典影响到翻译的速度,也影响了学生的情绪,对英语课程有一定畏惧心理,缺乏强烈的学习压力和动力,主要依赖于教师的督促。学生普遍缺乏翻译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掌握的一些知识,无法转化为能力。

二、传统翻译能力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是翻译教学重视考证,轻视应用。学生经过几年的外语教学,往往既不能看,又不能听,也不能讲,变成“英语聋哑人”。究其原因,是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重视考证、轻视应用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二是翻译教学方法滞后。目前英语翻译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的传播单向地由教师指向学生,注重学生的译文这个翻译效果,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合作和互动相当有限,教师在翻译中教翻译,学生在翻译中学翻译,课堂的基本活动只限于翻译技巧、机械教授及训练,讲翻译现象的多,归纳总结技巧的少,教与学双方缺乏足够的情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学习兴趣淡然、学生思维迟钝,学生之间也缺乏必要的合作与交流(颜佶琰、徐优明,2009:9),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其翻译能力的提高。

三是翻译教学内容和课时设置不科学。翻译课程在许多高职高专院校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与《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不符的。同时,长期以来高职高专的翻译教学多以一般翻译技巧的讲授为核心,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市场需求脱节,任教教师较少考虑课程内容对学生的适用性,以至不能贴近翻译实际,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是英语翻译教材匮乏。目前市场上的翻译教材没有真正能适合高职高专层次的,以至许多高职高专院校不得不从大量的资料中去择其所需,甚至自己编写内部讲义。教学内容没有突出专业特色

五是对翻译教学重视不够。长期以来,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在不少学校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翻译教学只是其中的点缀,可有可无。(翁慧玲,2008:32)科室缺乏专门的学术研究和教学设计,课程设置上更没有专门的安排。总体上体现出对翻译教学的漠视,正是因为学校认识不足,强调不够,教师马虎应付,使得高职翻译教学效果低下,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大打折扣。

三、高职学生翻译能力的内涵

(一)翻译能力的构成

一是双语种能力。翻译能力的前提是双语语言知识,主要是用两种语言进行交际所需要的操作知识,包括在两种语言间进行转换时对内容的具体控制,具体由两种语言的文本、语法、词汇、翻译实践活动等知识构成,同时还包含了对两种语言民族所特有的生活风俗、惯常信仰等的认识(陈莉娟,2009:12)。二是口译和笔译。通过口和笔进行翻译,涉及到一定的思维能力,包含了人的知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联想思考能力和组织能力。主要是翻译的表述知识和运作知识,包含有翻译单位的种类、翻译的过程、方法与程序、策略和技巧、出现的翻译问题和种类。三是自我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在翻译活动中起根本性作用,这就要求译者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主动的学习涉及翻译工具、信息和通迅技术、资源的使用等知识,因为它们控制着翻译过程,影响其它翻译能力(林存祥,2003:8)。四是生理心理因素。译者除了具有以上学习、语言等能力因素之外,还要掌握各种类型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机制,包话记忆、感知、情绪、逻辑分析等。具体来说就是需要在文本转换过程中具有形象感知、想象发挥等各种审美心理机制。除此以外,成功的译者还应该有应付各种不明确因素的能力等。

(二)翻译能力的核心模块

翻译能力的核心是转换能力, 即分析原文和重建原文功能的能力,是翻译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系统,是一种专家知识系统。转换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分解能力、重新表述能力、执行翻译任务能力共四个阶段。理解能力主要是对原文的理解、情境的分析,体现语言所反映的世界,是译者认知能力的展现;分解能力主要运用翻译语料库、双语词典、搭配词典、平行文本、网络资料等资源对原文分解并做初级翻译;译文表达能力主要是运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灵感思维、创造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等对初级翻译的内容进行重组和优化,体现出译者的创造力;执行翻译任务能力主要是翻译人格、团队精神、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等一系列能力的组合,以便有效地主导翻译过程,达到翻译目的。

(三)翻译能力形成过程

翻译能力形成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要求学习者能掌握与翻译相关的各类知识,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

1、译理阶段。译者需要掌握翻译的一些基本知识。一是翻译操作知识。具体有文本处理相关知识,含翻译原则、翻译标准多元化、翻译腔的识别与规避、翻译技巧等内容。二是情境相关知识,含对翻译任务、翻译情境进行分析并权衡文本宏观翻译策略的知识。三是翻译类型知识。具体有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工具性翻译与文献性翻译,隐性翻译与显性翻译等。

2、译技阶段。译者能够娴熟地转化句群和语篇。在英汉句群翻译层面,善于根据汉语语序组织的时间原则(先发生先说、后发生后说)、空间原则(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大及小)、层次原则(由总及分)、因果原则(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对比原则(铺叙在前、主旨在后)、信息值原则(低值信息在前、高值信息在后)等,拆解英语叠床架屋的形合结构,产出地道的汉语译文。

3、译艺阶段。译者能够充分再现原文的意境,初级层次上表现为相同的情感、形象,如勇敢/懦弱,雄伟/渺小等;中级层次上表现为相同的色彩,如明亮/灰暗,平实/藻丽等;高级层次上表现为相同的气韵和意境,如幽怨、慷慨、婉约等。

4、译道阶段。译者能够对翻译的社会价值、翻译道德、译者责任、译者的人生价值取向做出反思,在意识形态和译者创造性、自我价值实现这两端之间取得平衡。

(四)高职学生翻译能力的基础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获得职业岗位实际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因此比较重视职业性、技能性、实践性教学,采用的是设计性、综合性和实训性强的教学,这就决定了高职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大学生、其他翻译工作者的翻译能力有一定的区别,所以高职学生的翻译能力构成就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由几方面构成:

一是基本外语能力。就是掌握一定的外语基础,如语法、词汇、外国文化等的一些知识。二是原文处理能力。在一定的外语基础上,能够理解外文的体裁、话语、语篇等几个层次,能够确定情景,组织语篇结构和语篇脉络,判断其包含的引申含义及其内在的信息。三是原文转换能力。对原文进行识别后,进行双语转换,达到效率、效果、关联,完成一定的修辞目的。四是译文处理能力。经过对原文的转换,但成文仍相对虚泛,还要对译文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其重心在于协调源语语篇和译语语篇的交际特征。五是强调“工学结合”。翻译能力不仅加强社会与学校、生产科技工作与教学的紧密结合,还必须能够及时跟进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行业经济、区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职业外语理念指导下提高高职学生翻译能力的对策

职业外语理念指导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利用企业和学校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发挥企业和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把企业生产现场教育与学校的课堂教学相结合,既满足企业需要,又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无缝”对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打造三个平台,突出实践

高职院校都是以培养高等技术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更为强调能力的实用性,因此在翻译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岗位要求为依据,以产业和行业为依托、以岗位能力和技能为目标,打造实践教学的平台。一是专业教育平台。主要为学生提供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形成专业素养的基础平台,它包括教学计划、专业设置、大纲的制定、实践与理论课程改革,设施条件与师资保障等方面的建设。二是实践教学平台。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把自身学习成果向职业岗位能力转化的平台。翻译能力培养应以校内学习为基础,以校外实践基地为补充,构建校内、外的全方位实践教学平台。在校内学习环境的建设中,尽量体现真实的职业岗位环境,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际应用性,提高实践过程的知识含量,使其与行业实际水平基本保持同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三是就业提升平台。主要是为学生提供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提升的平台,它包括有毕业实习基地建设、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指导机构、职业资格培训、就业市场建设等方面的建设。翻译能力教学应以“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市场化、信息化”为目标,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通过培训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促进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缩短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提高职业适应能力,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

(二)依托行业发展,优化资源

翻译能力培养教学中,必须紧紧依托行业这个目标,积极整合教学要素和教学资源,优化资源整合模式,为实施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内核。一是在工学合作中,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形成以专业发展为依据,以行业发展的最新水平为标准,校内校外科学、有机的结合,构建校内、校外两位一体的工学合作平台,积极促进人才培养,形成与行业一线单位合作的有效体制。二是学生、行业专家、实行教师三结合的教学过程。在校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传授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还指导学生进行校内实践。在校外实训基地,行业一线的专家与教师共同检查、指导学生的实践过程,使其学习成果有效应用于实践。在教师、行业专家、学生“三结合”实践教学过程中,慢慢地建立起一支稳定的兼职和客座教授队伍,邀请他们定期不定期地指导外语翻译教育教学建设。

(三)健全体系建设,分步实施

以行业人才培养规律为抓手,科学探索,勇于实践,建立健全一套由“专业学习--课程实训――岗位锻炼――顶岗实践”等环节组成的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实践教学体系。一是专业学习。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二是课程实训。教师在按课程要求进行专业基本理论传授的同时,注重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将实训放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边学习边进行专业实践(王金洛,2008:2)。参与一些模拟翻译活动。三是岗位锻炼。学生在完成课程实训任务后,抽一定的时间到行业一线参加真实岗位锻炼,加强对岗位真实环境的认知,这种做法既可以检验学生过去的学习情况,又可以使其纵看横比找差距,针对性地解决自身存在的学习问题。四是顶岗实践。具体是学生对翻译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实现学生增强就业能力的关键环节。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真实的岗位环境中学习,大大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增强其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陈莉娟.由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谈学生文化意识培养[J].考试周刊,2009(14):94-95

[2] 翁慧玲.对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思考[N].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5

[3] 王金洛.“工学结合”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N].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4] 周丽岩.当代机器翻译的应用与大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6)

[5] 颜佶琰 徐优明.交际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2009(16)

[6] 苗菊.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