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景观设计管理论文

景观设计管理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观设计管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景观设计管理论文

景观设计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1城市夜景观与夜景观规划设计

1.1城市夜景观是城市自然科学文化与社会科学文化的集中体现

夜晚的城市为夜空间环境提供所需的必备机能,如:商业机能、娱乐机能、休闲机能、交通机能,并通过各种高科技演光手段对城市夜间景观环境进行二次审美创造,为市民夜生活提供必要、舒适的休闲、娱乐、购物及交往的人工照明环境。城市夜景观可以表现自我,也可以通过城市夜间的各种物质组成要素间接展现出来,如:灯光、建筑、广告、橱窗、小品、绿化……一个城市夜景观的自然科学文化表现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和整体审美层次。

假如说城市夜景观的自然科学文化表现是舞台背景,那么社会科学文化表现则是夜景观的主题,背景始终是为了主题的展现而烘托气氛,并随着主题的展开而不断变换。它通过人的各种夜生活行为来展现,如:商业活动、娱乐活动、交通活动、节日活动……同时它还决定着自然科学文化的表现形式。高质量的城市夜景观环境可以通过它的夜间照明水平来体现,但现代城市夜景观环境不仅仅包括高质量的城市照明体系,它更与城市居民的活动体系交融在一起。

1.2对城市夜景观熟悉的两种误区

误区1:城市夜景观=城市夜景观照明

城市夜景观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并反映为城市夜景观照明,但照明在意义上仅属于科学文化的一种表现手法。舞台背景表现得再好,但假如主题的展开却不能令人满足,那么其总体效果也不算是成功的。城市夜景观与城市的交通体系、文化背景、市民的消费及价值观念密不可分。

误区2:城市夜景观会造成经济与能源的浪费

在能源紧缺的今天,节约能源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题,而城市夜景观照明需要大量的电力能源无疑是与这一主题相悖的。过去的教训告诉我们,事故率和犯罪率的高低与之有着相当的关系,现代城市生活不可缺少夜景观照明。另外,创造性地运用现代灯光照明技术来改善城市夜景观会对发展城市的旅游观光业、改善居住环境等产生积极影响,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所以,提高城市夜景观环境质量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2我国城市夜空间环境的现存问题

2.1内容单一、缺乏特色

白天由于繁忙的工作,人们的活动势必延至夜晚。因此,城市夜晚应为市民提供更多方面的服务机能,如:旅游、购物、散步、娱乐、休闲……有活力的城市夜景观必具备丰富的功能区域,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文化、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对夜生活的心理需求。但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夜空间环境往往围绕着商业机能展开,其中又以购物为主,这样势必造成了城市商业中心明亮一片,而在多数居住区、文教区或其他无明显经济效益的城市片段却漆黑一片。

我认为在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突出表现城市的以下六点来形成特色:

(1)自然景观特色

城市自然形体是城市夜景观形成的基础;是背景;是活跃城市夜景观气氛的要素之一,更是表现力极强的夜间标志点,最能增强城市在夜间的可识别性。但在景观利用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生态保护。

(2)季节特色

季节的变化对北方城市街道结点处的水池最有影响,这些水池在冬天大都放空停用,从而改变了该点的夜景观特征,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做出相应的冬季夜景观变化措施。以哈尔滨为例,冬季就可以利用冰雕创造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城市夜景观。而在东营市,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问题,加上城市自身景观不足等原因,冬季基本上没有可供人游赏的夜景观。

(3)建筑特色

建筑是城市空间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即使到了夜晚也是如此。夜景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光对城市空间进行二次设计,考虑到建筑的文脉,从弹性驾驶城市夜空间的治理法规和艺术入手,包括对建成建筑的高度、体量、外观、材料质感、风格及色彩的二次表现。东营市近几年建筑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在市区也出现了不少的极具现代感的建筑。但是这些建筑的夜景设计却参差不齐,怎样去把这些建筑的夜景观融入到整个城市的夜景中去,还需从长考虑。

(4)科技特色

利用高科技演光手段美化城市夜空间。即便在没有艺术品点缀的情况下,也能达到美化市容的效果,甚至建立独特的空间个性,如各种激光灯的灵活使用等。

(5)节日特色

中国传统节日的确定和节日娱乐的安排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才逐步臻于定型,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习俗。每个节日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而这些节日的游戏娱乐活动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内容与特色,如舞龙灯、除夕夜、元宵观灯、中秋赏月……这些活动均需要有一定的设施与场所来支持。

(6)人文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差异很大,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民间活动特色,所以在城市夜景观规划组织人文景观时,可与当地的民间习俗联系起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夜生活”场所。

2.2缺乏整体性

受经济观念的影响,许多行业在夜间不同程度的利用各种灯光技术树立自身形象,这样就会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景观问题。整体概念是审美的基础。目前我国多数城市不令人满足的夜景效果主要是由于缺乏城市整体观念造成的。

2.3缺少规划

在许多大城市,单体建筑照明百花齐放,但缺乏统一,具体表现在:色彩杂乱;照明灯具、广告灯箱随意摆放,影响行人的心理舒适度与人身安全;缺少发展眼光,照明技术落后,以至于经常性地进行更换,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浪费。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面临的任务是如何把无序的混乱变为有序的丰富,尽量减少灯光污染。

3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体系构想

如何将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认为,可以把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即: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具体规划、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其中每一步又均可与城市规划各阶段相融。

3.1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从宏观上解决城市夜间景点的分布,景点之间的联系,主次的确立,性质特征及照明技术上的和人文活动的宏观问题,以及节假日夜景观系统问题,即在宏观上对艺术、技术、经济等因素进行限定。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直接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以下内容进行:

(1)城市人口、用地规模、规划区范围;

(2)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布局结构、市中心区位置;

(3)城市道路系统、道路等级和干道系统、广场及主要交叉路口形式;

(4)城市河湖水系和绿化系统的治理、发展目标、总体布局;

(5)需要保护的自然地带、传统街区等的有关保护措施;

(6)旧城改造、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3.2城市夜景观具体规划

城市夜景观具体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某一景区(商业街、校园、居住区……)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规划,应结合城市规划,充分考虑到景区的属性、特征、重点和元素(建筑、设施、环境及人文因素)的相互关系,根据属性确立要创造的气氛,根据特征创造特色,根据重点确定主景,根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确定配景、底景等创造整体效果。

在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与具体规划的过程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就是:结合城市的经济状况、自然条件及历史背景,充分考虑到人对夜生活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3.3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

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是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进行的,(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具体规划)对景区景点的夜景观元素进行具体的设计。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每一步工作应在充分尊重以下五点原则的基础上进行: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即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受:

城市性质的制约;

城市规模的制约;

城市社会文化和经济能力的制约;

城市发展要求的制约。

(2)城市整体美的原则;

(3)以人为本的原则;

(4)经济性原则;

(5)环境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4.东营市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构想

4.1总体规划

东营市由于其非凡的地理、历史原因,总体上分为东城区和西城区。两个城区由于其不同的历史、行政、功能,在人口、商业、居住等方面相差较大,在已形成的夜景观中差别也较大;但是东西城的合并是东营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在东营市整体的夜景观规划中必须首先考虑到两个城区景观的统一性。

其次,考虑到人口、民俗习惯、经济条件等因素,夜景观总体规划整体规模不应过大,但是数量上应考虑增加景点。以东城区为例,根据我的调查发现,夏季晚上外出散步、休闲的人远远大于冬季:夏季,由于人们夜间室外活动场所的缺乏,在东城区的两大广场(胜利广场和明珠广场)活动的人流量非常之多,到了节假日就更多。而在冬季,由于天气等原因,广场上的游人屈指可数,造成了景夜资源的浪费。所以在规划中可考虑增加夜景观景点的数量,而在冬季游人数量较少时可考虑关闭部分景点。

4.2具体规划

根据总体规划的构想,可将东营市夜景观按照点、线、面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规划

4.2.1点

点即景点,分布于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的各个广场、公园,甚至某一个具体的城市建筑,都可成为夜景观中的点。在东营市已形成的点,如胜利广场、世纪广场、明珠广场、胜利公园、清风湖公园、天鹅湖公园、体育公园等,夜景观的效果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是很高,有些景点需要更新设备,有些根本就没有夜景观可赏,这是对已有景点的浪费。另外须在夜景观的数量上有所增加,以满足人们晚间散步休闲的要求,如可在一些比较大的居住区内设置景点,或在一些主要道路交叉口处设置景点等。

4.2.2线

夜景观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城市水系和道路系统。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入海口,黄河由此处入海,水系比较丰富。但是市内的水系就很有限了,比较大的如广利河、永丰河等,另外还有一些小的水系如西城区的护城河等。市内的水系有限,夜景开发利用方面更是少的可怜。象流经东西城区的广利河,由于常年的污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再加上沿岸的绿化景观没有统一的规划,夜景观利用的难度很大,必须与滨河绿地景观同时、统一考虑。

相对于水系来说,东营市的道路系统可谓非常齐全了。由于东营市建市比较晚,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比较合理统一,所以在夜景观的利用方面就比较方便。道路照明系统虽然不等同于夜景观,但是它也是夜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是通过道路夜景观系统将全市的夜景点联系起来,从而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在道路夜景观的规划设计上,也要考虑周全。为了缓解道路夜景观的单调性,可以在某些道路节点上下些工夫:如可在公交车站牌处设立灯光景观;在一些商业气息比较旺盛的道路边设置灯箱广告;在一些道路交叉口处设置夜景照明系统,既可照明,又丰富了城市道路景观。

4.2.3面

通过对点、线的规划设计,就基本上可以形成东城、西城两个比较大的夜景观系统面,这两个面由点组合而成,而又通过线将之联系起来。而随着东西城区的对接、合并,这两个面最终也会组成一个面,这就意味着东营市夜景观系统的初步形成。

4.3景点设计

通过对东营市区人口、居住、习俗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可对市区内的具体的景点进行具体的夜景观设计。例如正在改造的胜利广场就在夜景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考虑,在一期灯光音乐喷泉、灯柱、地灯等原有夜景的基础上,又在二期扩建中增加了水幕电影等夜景观素材,大大丰富了广场的夜景观。在一些居住小区的小广场内也可以增加一些夜景观素材,既分散了人流,缓解了中心景点的接待承受压力,又使居民在不用走很远的路的前提下也可欣赏到城市夜景观的美妙动人之处;对一些主要建筑进行灯光照明设计,如治理局办公大楼、东胜大厦、市政府大楼等标志性建筑的夜景设计;另外还可以在西城清风湖、天鹅湖等湖区景点的夜景观规划设计上下一番工夫等等。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规划、设计以及规划的实施,我相信东营市的夜景观一定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届时东营市市民的夜生活文化将更加丰富多彩,东营市的对内、对外城市形象也将得到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主编.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余柏椿著.城市设计感性原则与方法.中国城市出版社.

[3]胡培生,李景色编著.现代城市公共照明.水利电力出版社.

景观设计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环境心理尺度空间一、心理尺度环境论是衍化的产物

--------------------------------------------------------------------------------

在阐述心理尺度环境之前,我们先对“环境”和“心理学”的概念简要地了解一下。环境即为“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可以认为环境是一系列有关的多种元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人们既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影响。心理学则是“研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学科。例如人们设计创造了简洁、明亮、高雅、有序的办公室内环境,相应地环境也能使在这一氛围中工作的人们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为有效地进行工作。

对于心理尺度环境论从环境心理学中独立出来①,应源于20世纪40年代末巴克等人对自然定居点中居民行为的生态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霍尔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对个体使用空间的研究,以及20世纪60年代城市规划师林奇(K.Lynch)对城市表象和环境认知的研究。在这些研究基础上,加上当时环境恶化、自然资源减少等现实困境,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的对人类的生态环境产生了特别的兴趣,心理学家也更加重视环境对个体心理、行为的影响,纷纷研究与环境心理学有关的课题。

当今,心理尺度环境论中社会心理学的痕迹仍很明显,因为许多环境心理学家都受过社会心理学的训练。然而,这种“联姻”也造成了一些麻烦。这些现象对于环境心理学在起步比较晚的中国也同样存在着。传统上,社会心理学依赖于由理论构建的实验和接近科学的假设检验方法。普罗夏斯基(1976)曾多次声明,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最终会被证明是环境心理学家的巨大财富。社会心理学对环境心理学的影响无疑很大,但我们相信,当一批在某些领域(发展心理学、艺术、建筑、社会学)受过训练的环境-行为研究者成长起来时,这种影响将会减弱。

其实人—物—环境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系统。人体工程学和工程心理学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人类是最求完美的,为了使人体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环境,于是从人体工程学内部就又衍化出环境心理学,研究人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施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外也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尺度、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室内空间等等。

二、心理尺度环境论对室内设计的启示

关于心理尺度环境论与室内设计的关系,《环境心理学》一书中译文前言内的话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不少建筑师很自信,以为建筑将决定人的行为”,但他们“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以往的心理学“其注意力仅仅放在解释人类的行为上,对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未加重视。环境心理学则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探讨”,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对怎样创造室内人工环境,都应具有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1、心理尺度环境论非常重视生活于人工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倾向,把选择环境与创建环境相结合,着重研究下列问题:

a、环境和行为的关系;b、怎样进行环境的认知;c、环境和空间的利用;d、怎样感知和评价环境;e、在已有环境中人的行为和感觉。

对室内设计来说,上述各项问题的基本点即是如何组织空间,设计好界面、色彩和光照,处理好室内环境,使之符合人们的心愿。

2、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

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础。下面我们列举几项室内环境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情况:

a、领域性与人际距离,领域性原是动物在环境中为取得食物、繁衍生息等的一种适应生存的行为方式。人与动物毕竟在语言表达、理性思考、意志决策与社会性等方面有本质的区别,但人在室内环境中的生活、生产活动,也总是力求其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不同的活动有其必须的生理和心理范围与领域,人们不希望轻易地被外来的人与物所打破。

室内环境中个人空间常需与人际交流、接触时所需的距离统盘考虑。人际接触实际上根据不同的接触对象和在不同的场合,在距离上各有差异。赫尔以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人际距离的概念,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确定人际距离,即分为:密切距离;人体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每类距离中,根据不同的行为性质再分为接近相与远方相。例如在密切距离中,亲密、对对方有可嗅觉和辐射热感觉为接近相;可与对方接触握手为远方相。当然对于不同民族、、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因素,人际距离也会有所不同。

b、私密性与尽端趋向,如果说领域性主要在于空间范围,则私密性更涉及在相应空间范围内包括视线、声音等方面的隔绝要求。私密性在居住类室内空间中要求更为突出。日常生活中人们还会非常明显地观察到,集体宿舍里先进入宿舍的人,如果允许自己挑选床位,他们总愿意挑选在房间尽端的床铺,可能是由于生活、就寝时相对地较少受干扰。同样情况也见之于就餐人对餐厅中餐桌座位的挑选,相对地人们最不愿意选择近门处及人流频繁通过处的座位,餐厅中靠墙卡座的设置,由于在室内空间中形成更多的“尽端”,也就更符合散客就餐时“尽端趋向”的心理要求。

c、依托的安全感,生活活动在室内空间的人们,从心理感受来说,并不是越开阔、越宽广越好,人们通常在大型室内空间中更愿意有所“依托”物体。在火车站和地铁车站的候车厅或站台上,人们并不较多地停留在最容易上车的地方,而是愿意待在柱子边,人群相对散落地汇集在厅内、站台上的柱子附近,适当地与人流通道保持距离。在柱边人们感到有了“依托”,更具安全感。

d、从众与趋光心理,从一些公共场所内发生的非常事故中观察到,紧急情况时人们往往会盲目跟从人群中领头几个急速跑动的人的去向,不管其去向是否是安全疏散口。当火警或烟雾开始弥漫时,人们无心注视标志及文字的内容,甚至对此缺乏信赖,往往是更为直觉地跟着领头的几个人跑动,以致成为整个人群的流向。上述情况即属从众心理。同时,人们在室内空间中流动时,具有从暗处往较明亮处流动的趋向,紧急情况时语言诉引导会优于文字的引导。上述心理和行为现象提示设计者在创造公共场所室内环境时,首先应注意空间与照明等的导向,标志与文字的引导固然也很重要,但从紧急情况时的心理与行为来看,对空间、照明、音响等需予以高度重视。

e、空间形状的心理感受,由各个界面围合而成的室内空间,其形状特征常会使活动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曾对他的作品——具有三角形斜向空间的华盛顿艺术馆新馆——有很好的论述,他认为三角形、多灭点的斜向空间常给人以动态和富有变化的心理感受。

三、室内设计行为对心理尺度环境论的影响

建筑结构和室内空间布局不仅影响生活和工作在其中的人,也影响外来访问的人。不同的室内设计引起不同的交往和友谊模式。高层公寓式套房和四合院布局产生了不同的人际关系,这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国外关于居住距离对于友谊模式的影响已有过不少的研究。通常居住近的人交往频率高,容易建立友谊。

房间内部的安排和布置也影响人们的知觉和行为。颜色可使人产生冷暖的感觉,家具安排可使人产生开阔或挤压的感觉。家具的安排也影响人际交往。社会心理学家把家具安排区分为两类:一类称为亲社会空间,一类称为远社会空间。在前者的情况下,家具成行排列,如车站,因为在那里人们不希望进行亲密交往;在后者的情况下,家具成组安排,如家庭,因为在那里人们都希望进行亲密交往。

个人空间指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自己身体与他人身体保持的距离。1959年霍尔把人际交往的距离划分为4种:亲呢距离,0~0.5米,如爱人之间的距离;个人距离,0.5~1.2米,如朋友之间的距离;社会距离,1.2~2米,如开会时人们之间的距离;公众距离,4.5~7.5米英尺,如讲演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人们虽然通常并不明确意识到这一点,但在行为上却往往遵循这些不成文的规则。破坏这些规则,往往引起反感。

对此,运用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在室内设计中可以得到广泛地运用,暂且列举下述几点:

1、室内环境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

例如现代大型商场的室内设计,顾客的购物行为已从单一的购物,发展为购物——游览——休闲——信息——服务等多元化多媒体的需求行为。购物要求尽可能接近商品,亲手挑选比较,由此自选及开架布局的商场结合茶座、游乐、托儿等应运而生。

2、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确定

家具设施为人所使用,因此它们的形体、尺度必须以人体尺度为主要依据;同时,人们为了使用这些家具和设施,其周围必须留有活动和使用的最小余地,这些要求都由人体工程科学地予以解决。室内空间越小,停留时间越长,对这方面内容测试的要求也越高,例如玄关、卫生间、厨房等住宅空间的设计;车厢、船舱、机舱等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设计。

3、人和人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的确定

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以确定空间范围。例如办公区的分块、展示厅的分块和其他休闲娱乐空间的设计。

4、认知环境和心理行为模式对组织室内空间的提示

从环境中接受初始的刺激的是感觉器官,评价环境或作出相应行为反应的判断是大脑,因此,可以说对环境的认知是由感觉器官和大脑一起进行工作的。认知环境结合上述心理行为模式的种种表现,设计者能够比通常单纯的使用功能更能全方位的启动自身的各个感觉器官以至达到舒适状态。

5、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

在设计特殊室内场合时需要一套科学的参数,如剧院、医院、多媒体厅等,这要求必须有正确的决策方案,其中主要考虑到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境等室内物理环境等环境参数。

6、对视觉要素的计测为室内视觉环境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室内光照设计、室内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都对人眼的视力、视野、光觉、色觉等视觉要素提出很高的要求,环境心理学通过计测得到的数据,对此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结语

心理尺度环境论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室内环境作为人类所处时间最长的空间环境,与人关系很密切,如何将其内部人的行为和心理结合多门学科,如医学、心理学、环境保护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学、生态学以及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室内设计学、色彩学、工造学等学科,去做最符合人们心愿的健康舒适安全的室内空间还是个复杂庞大的课题。

注释:

①有的学者将心理尺度环境论等同于环境心理学,实为欠妥。心理尺度环境论是环境心理学的分支,它更注重室内环境对人在室内行为中的影响。

②环境设计研究学会,世界最权威的环境设计研究论坛会,这个学会每年都在美国举行年会。

参考文献:

1.吴硕贤等,室内环境与设备.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美]伦纳德·史莱因,艺术与物理学.暴永宁、吴伯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景观设计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紧紧抓住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国家投入,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和灌区自筹,为龙凤山灌区建设赢得了主动权。

1.增强水资源忧患意识,坚定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信心

龙凤山灌区始建于“”年代,是一个设计标准低、工程不配套、急需更新改造的老灌区。需新建、维修和改造的工程占灌区工程总数的43%。灌区缺少控制性工程和区间调节工程,灌排渠系不配套,跑、冒、滴、漏现象较为严重,上游大水漫灌,下游缺水干旱问题普遍存在。农村实行以后,农民种水稻旱改水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水资源紧缺,供水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扩大高产高效作物面积,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提高灌区效益,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市政府先后投入100多万元,请黑龙江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利用2年多时间,为龙凤山灌区重新进行了规划和设计。依据改造规划,拟新建、改造建筑物294座,对75km渗漏严重的渠段采取防渗措施。龙凤山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列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后,1998至2002年,国家共投入水利专项资金3050万元,为加快灌区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激发了地方配套和农民投入的积极性。在短短4年时间里,五常市累计投入灌区改造资金3388万元。

2.广筹严管,注重效益,把资金投放到刀刃上

灌区在资金的分配投向上,坚持捆起来使用、突出重点和注重效益的原则,集中投放骨干工程项目。首先,把重点放在瓶颈工程上。卫国灌溉站干渠长达60km,跨4个乡,水田面积近0.6万hm2。长期以来,由于徐家街节制闸和四道岗渡槽两处“卡”水,上游水用不了,而下游的卫国、常堡两个乡近1333hm2的水田缺水。1998年以来,五常市安排投资200多万元,新建了永久性的节制闸和拱形渡槽,从根本上解决了供水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增加了水田灌溉面积。其次,改造病险工程,增强输水能力。营城子灌溉站兰大桥渡槽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干渠输水能力低,因此灌区筹措资金100万元新建了兰大桥渡槽,使下游的水田灌溉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第三,建站提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卫国乡六合村、民意乡勇进村和兴隆村的地势较高,土地贫瘠,渠道从村旁通过,由于缺少提水设备,百姓只能望水兴叹。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灌区投资300多万元,兴建了六合抽水站和民意抽水站,扩大水田面积近666.6hm2,粮食产量比种玉米大豆时翻了一番。志广乡拥政、民和两个村地处丘岗地,灌区改造工程将旱田改为水田后,每公顷增产粮食1500多kg,每公顷增加收入3000多元,人均年增收近1000元。民意乡永进村农民陆山将2.67hm2旱田改为水田后,全家7口人,人均净增收入940元。

3.落实“三制”,建设精品工程,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新机制

在龙凤山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使工程建设迈上了创精品、上档次的新台阶,实现了投资项目项项合格。3年来,投资建设在百万元以上的民意抽水站、六合抽水站、四道岗渡槽、兰大桥渡槽等较大型工程都得到了受益乡镇和广大农民的好评。其中,全省流量最大的、跨度24m的钢桁架U形结构兰大桥渡槽和单跨度50m的中承式三角拱桁架结构的四道岗渡槽均被评为省级优质工程。

二、运用科技手段,强化调度管理,在节水措施上挖潜力

在抓工程节水的同时,还突出抓了灌溉节水和机制节水,不断挖掘灌溉潜力。

1.推行先进灌溉技术,减少田间用水

在节水措施上,灌区把工程节水作为重点,投资280万元,完成了6.9km的干渠防渗工程,提高了渠系水的利用率。同时,以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和农机措施相结合,大面积推广大棚旱育苗、超稀植栽培技术,推广“浅—晒—浅—湿”的灌溉技术,实行死水补灌;推广机翻旱耙整地技术,实行耙地、泡田、插秧一茬水。还在小山子灌溉站胜丰支渠、民意灌溉站的抽水干渠、卫国灌溉站友好、六合支渠和营城子灌溉站的营城子支渠建设了4个万亩节水示范区,每公顷用水量由过去的15000m3下降到9000m3,相当于增加了40%的水资源,扩大了水田面积,拉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

2.合理调度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

龙凤山灌区输水距离较长,从渠首至渠尾近150km,高差较大,一般在20m左右,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灌区提前制定调度计划,确定轮灌时间和办法,上下游错开用水高峰。统一调度流域内水资源,做到科学、经济、合理,利用电厂发电尾水灌溉小山子、卫国灌溉站的耕地,利用光辉、民意和小山子灌溉站上游的回归水补充卫国灌溉站的水源,利用上游四个灌溉站的退水,进入营城子灌溉站的干渠。在用水高峰时还调动区间的小型水库交叉补水,既减少了用水矛盾,又提高了水的利用率。龙凤山水库属于不完全年调节水库,年径流量为7.93亿m3,而兴利库容只有2亿m3,水库弃水较多。为了挖掘水资源潜力,灌区坚持长年调水,合理进行水库调度,在停水以后,把电厂发电尾水和水库的余水蓄入灌区的几个小型水库中,既缓解了灌溉期间用水紧张的矛盾,又使水库水源得到了及时补充,做到了闲水忙用。

龙凤山灌区管理局运用综合节水措施,挖掘潜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灌区原设计灌溉面积为1.47万hm2,现已发展到近2.67万hm2,相当于在国家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又增加了一个龙凤山水库。水田面积的扩大,使大部分坡耕地变成了水平梯田,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又起到了保土、保肥、保水的作用,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增长。

三、深化灌区改革,提高服务质量,为灌区发展营造良好的运行机制

只有不断挖掘内部潜力,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使灌区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龙凤山灌区在改革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

1.改革收费方式,实行收费到户

针对过去委托收费出现的收费不到位、截流和挪用现象,从1996年开始对水田面积进行了多次核查,使收费面积增加了20%。水费由过去的村屯代收改为收费到户,实行供水单位与用水户直接见面,实行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同时还推行了灌区建账、村里建卡、用户发证制度,做到账、卡、证相符,地块、面积、收费额清楚,水费收缴率大大提高。改革之初,龙凤山灌区管理局明确规定:凡农民自行到灌溉站交费,给水费全额3%的优惠,于是最先实行这个办法的小山子灌溉站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农民排队交费现象,农民自觉交费达130多万元,占应收总数的80%以上。

2.坚持依法治水,强化收费力度

水费是灌区生存和发展的经济支柱,全面收缴水费是灌区整体工作中的重头戏。灌区在为农户做好周到服务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的同时,对一些“钉子户”“赖账户”实行依法收费,实现了水费收缴的重大突破。2000年以来,在法院的支持下,先后共立案查处了315起“抗费”案件,收缴水费35万元,追缴滞纳金2万元,执行罚款3万元。和平村一个村领导带头抗费,不但自己不交,还支持亲友和群众“闹费”,水政监察大队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法院对其实施依法拘留。在法律面前,这个领导现身说法,认责、认账,带头交了水费,接着全村仅一天就完成了水费交纳任务。志广乡长富村一个村民不但拖欠水费,而且还辱骂工作人员,水政监察大队依法对其进行行政处罚,法院对其拘留。事后他如数交纳了水费、滞纳金和罚款,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依法收费,处罚了个别人,教育了一大片,2000年全灌区水费收缴率达到了90%以上。

3.改革管理体制,引导农民参与灌溉管理

在改革过程中,注重把发展节水灌溉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形成全社会节水的氛围。在一些支渠组建了用水户协会,大胆试行了“管理局+用水户协会+用水户”的新型管理模式。还对一些灌溉条件较差、地处偏远的五小水利工程实行了拍卖、租赁和承包,盘活了存量,扩大了增量,为灌区发展注入了活力。灌区把两级核算改为一级核算,灌溉站实行报账制,减少了行政经费180万元,再将这些钱回补于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为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

4.改革用人机制,实行目标管理

灌区从上到下实行竞聘上岗,全灌区共有干部职工202人,通过竞聘有37人分流到水厂、水库和种养业。对每个职工在工程管理、灌溉管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益等方面实行千分考核,其中水费收缴的分值就占600分,保证了工作质量和效益同报酬直接挂钩的分配机制。

景观设计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图书馆事业;管理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是最新型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作为社会文化力核心的图书馆,运用最新的管理成果,推进当代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创新,不仅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1新经济时代的知识管理

关于知识管理,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知识管理专业网站的创始人认为:“知识管理是当前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等重要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包含了组织的发展进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能力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武汉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所所长邱均平教授等认为:“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而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还包括对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虽然学术界对知识管理众说纷纭,但是知识管理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创新为目标的基本观点却是不容置疑的。

知识经济是以人的知识为基础,以人的智力为资源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也有了不同以往的要求。它要求人力资源拥有高科技知识,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广博的知识结构;要求人们有与之相适应的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人们加快学习、不断学习、学会学习;要求人们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求人们具有应变观念和应变能力。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必然把渴求知识、智慧、信息的目光,更加集中地投向图书馆。同工业经济时代相比,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将明显提高,其社会作用更为社会所公认。

2公共图书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载体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其服务职能已不仅局限于文献借阅.而是利用现代技术方便地提供各种资源。如网上多媒体的在线服务、全国或区域性的文献采编交换中心、全球性的数字化信息网络等等。这些将把图书馆转换成为一个全新概念的、多功能的现代信息中心。要面向全社会提供联合化的信息服务。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经营的微软集团在信息产业界以其强大的实力、新颖的产品、众多的精英人才而称雄于世,其显赫的业绩背后,微软集团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为其决策、产品开发和推广发挥了强大的支持与后盾作用。比尔·盖茨在1997年接受美国专业图书馆协会记者采访时说:“微软图书馆是一个我们职员的加油站和充电站。虽然人们可以自己上网来获取大量信息,但是图书馆所做的大量不可替代的工作更有助于人们提高工作效率。”

图书馆肩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一方面,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社会成员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另一方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终身教育成为世界趋势。图书馆公益性、公共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能贴近群众、服务社会。社会上每一位公民都可以在这里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平等地、随心所欲的进行终身学习。图书馆通过自己的工作.给千千万万普通群众以实际帮助。它可以为失业者做就业前的指导,为失学者提供自学辅导,为受损者提供法律帮助,为患病者提供医疗咨询,为创业者提供宝贵的致富信息,为涉世不深的青年提供必需的人生知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图书馆不仅被誉为“大学的心脏”,而且得到全社会的重视,成为“社会的心脏”。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地位更加重要.对图书馆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美国的图书馆学专家迈克尔-戈曼就提出“图书馆拥有三大资源.一支由训练有素和知识渊博的图书馆员和其他图书馆工作者组成的队伍;馆藏;供检索馆藏使用的书目控制系统。”在美国,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5%来自图书馆的建筑物。20%来自信息资料,75%来自图书馆员的素质。就是说。在图书馆的服务中,图书馆员作为知识和智力的载体在图书馆生存和发展中成为首要因素,优秀的图书馆员成为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图书馆事业要发展。要在知识经济中发挥作用,搞好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势在必行。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的收集、获取、利用和创新将成为贯穿于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主线。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获取、挖掘、利用和传播知识。为读者提供获取知识的窗口.提供有效的知识共享平台。因而,如何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决策,开展创新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图书馆知识管理就是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搜集、整理、存储和应用。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的过程。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对显性知识的序化。即对显性知识加以序化组织,以便建立知识库,供读者使用;二是对隐性知识的发掘。即强调人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图书馆要建立一种创新、交流、学习和应用知识的环境与激励机制,培养知识型馆员,建立人才库;三是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指导图书馆服务,充分发挥服务的价值和知识的价值,走知识服务之路。

3知识管理是公共图书馆实现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图书馆引进知识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知识的价值和服务的价值,不论是对显性知识的管理还是对隐性知识的管理,落到图书馆的实处,都是为了以知识为内涵,以服务为中心,走知识服务之路。

不管是传统图书馆还是数字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不变的宗旨。也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而搞好服务的根本是创新。新技术的应用是创新。管理的改革是创新,服务方式的改变是创新。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也在于以创新的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

创新是人类活动中的一种普遍行为,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中.因而在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每项职能中都普遍地存在着创新的问题。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指出.管理学及其在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进步是他们现在都包含人们的精神和创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将不可避免地从根本上动摇各类组织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现代图书馆的管理也概莫能外。

管理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原动力。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名著<经济发展论》一书中,提出了组织创新的概念。并将其纳入社会发展中,论述了创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知识量、信息量剧增和市场剧变的新世纪,谁能感觉敏捷,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快速作出反应,力争处处先行一步,谁就会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管理上的创新能使图书馆打破常规,改革管理工作流程,大大提高管理效率;能使图书馆以敏锐的观察力,密切关注未来变化的新趋势、新动向、新问题,从而能以超前的意识果敢决策,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

管理创新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外在需要。以往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设计.常常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不犯错误为出发点,有着过多的管制和约束,这种过细过严的规则,通常会窒息那些最初很难识别的新生事物的嫩芽.致使图书馆管理僵化,抑制了首创精神。而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不断产生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的时代。国内外管理理论的研究表明。决定社会发展竞争优势的是人才和科学技术的优势。而决定人才、科学技术优势的是创新,所以强调创新已成为现代管理的时代趋势。

景观设计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1.1整治

伴着人们的生活、劳作和商业活动,历史文脉经过长久的岁月积淀慢慢地形成了,码头建筑物、牌坊、古树等都是历史文脉的物质要素的体现.而这些外在的景观形式在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到了损坏,有的甚至已经较为破烂,因此要对码头的景观环境进行合理的整治.整治的重要原则是维护码头地区的景观肌理.首先,要对城市的历史文脉的肌理进行深入的挖掘,如空间形态、建筑结构样式等,只有通过对城市文化肌理的充分了解才能在维护历史文脉的基础之上,在码头景观设计中同时融入现代生活的功能需求.其次,还要从保护及恢复历史遗产性空间的角度着重考虑,要重视已受损的历史空间在修缮和恢复中与周边建筑与空间环境的协调性.

1.2保留

文脉是一种历史的沉淀,它显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了更好地记录时代变迁的车轮在城市中留下的痕迹,往往会选择对场地中的一些历史遗留物进行完整的保留,如房屋、寺庙、碑文、牌坊、古树、雕塑等.这些遗留下来的历史景观作为城市活动的历史痕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人们认知和探究某种历史现象的重要线索.将历史遗迹的基本构筑和空间形式保留下来加以强化处理,突出形式特征,使其文化内涵不减反增,更好地传承了历史文脉.

1.3重现

对于一些遭受自然或人为损坏的空间环境,采用景观恢复的方法,复原历史文化景观,让人们感受到当时的历史文化气息,使场所精神得以传承.这里所说的重现方式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原貌的重现,一般是在具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地段中对历史景观的再现,在手法上一般采用修缮和局部复原的方式;另一种则是意向的重现,一般指一些结合特定的自然环境而产生的文化景观,由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因为一些不可抗的因素而遭到了损毁并无法在原地点重建.为了传承历史文脉,恢复历史文化景观的意境,一般选择在具有类似自然环境的地点进行搬迁重建.

1.4借鉴

在码头环境景观的设计之中,可以借鉴其他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并进行创作表达.文化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借鉴和继承传统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再创新的过程.通过借鉴一些传统建筑、构筑物以及传统艺术、传统工艺品等表达形式,营造出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景观.这样的景观空间被赋予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意义,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不仅让人们从视听感触上得到愉悦的满足,也从精神上产生了共鸣.

1.5提炼

码头空间拥有非常久远的历史,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及商业活动,也是历史遗迹容易残存的空间.而这些具有特别意义的历史遗存,是地域特色资源中代表性、典型性的元素.可以对建筑样式和民俗文化等进行符号的提取,通过艺术的加工与再创造,用景观的语言来传承表达,让历史文脉焕发出勃勃生机.

2历史文脉在码头景观设计中的表达载体

选取丹麦哥本哈根内港码头和重庆丰都港口码头作为案例.丹麦哥本哈根内港码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码头,由于其原有基础设施的破败,政府邀请景观设计师对其进行改造,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当地的著名景点.另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是重庆丰都港口码头.丰都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东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丰都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汉墓群,还有闻名中外的“丰都鬼城”景区,其蕴含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汉代文化十分丰富.它是长江三峡旅游的第一站,丰都港是大型游轮的主要停靠点.通过哥本哈根内港码头与丰都港口码头这两个案例,从空间形态、建筑、铺地、小品等4种景观表达载体进行分析比较.借鉴国外的码头环境景观设计中对于历史文脉表达方式,为国内的码头环境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2.1空间形态

码头是一个集交通活动空间、商业活动空间以及休闲活动空间为一体的场所,每种功能空间都有其相应特征.交通活动空间是码头所必有的,主要指进行客运和货运所需的集散空间;商业活动空间则是随着交通的繁荣而兴盛的,主要指码头上的物品交易空间和商业街巷;休闲活动空间则是随着码头功能的多样化而发展起来的,主要指码头上的休憩活动空间以及举行各种节庆仪式及民俗活动的空间.这些特定功能的空间是码头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出布局合理的空间,才是景观规划设计成功的基础.在码头环境景观设计中,具体的空间形态应包括建筑外部空间、街巷空间、广场空间等.总的来说,码头是由城市内部空间向水系开敞空间延伸的滨水空间.在空间形态设计中,应根据具体使用功能以及地形水文条件,注重与水系空间和水系对岸空间的交流,参考优秀的传统空间形态结构,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码头景观空间形态.例如在丹麦哥本哈根内港码头的景观设计中,其空间布局主要由餐厅、台式大草坪、码头服务建筑、塔吊廊道、船亭和游船停靠岸线组成.为体现码头的场所精神,采用保留其原有空间形态的景观手法,保持其整体空间布局简洁流畅的特征,营造出视野开阔、组织有序的空间。

2.2建筑

建筑作为立面视觉中心和重要的活动承载空间,应该在形式上反映地域文化和地方特点.一些原有的老建筑被作为文化标志保存下来并继续发挥其使用功能,而一些新建筑则参照了当地建筑的常用规模和样式并运用了地域性建筑符号进行修建.它们都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反映了所处时代、地点和使用者的特征,可以帮助人们去识别和对比体验历史文化的存在和演变.

2.3铺地

地面铺装是形成码头区域的广场和道路空间底界面的重要部分,是人们行为活动的主要场所.铺装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景观载体,人们通过行走在地面上的感触从而感知空间肌理,具有特色的铺装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景观设计中,如保留场地原有的地面铺装,或是在铺地中融入历史或民俗符号、图案、色彩等,或是运用地方乡土材料表现其地域文化,会增加码头的景观特色,提高其文化内涵.铺装的细部主要体现在材料和样式的选择两个方面.为营造码头悠久的历史氛围,铺装材料应多使用当地在各个历史时期常用的乡土材料,如小青砖、卵石、石板、砾石等,常能体现出传统韵味,同时也应结合现代的使用功能进行综合考虑.例如哥本哈根内港码头的地面铺装都采用砾石和石头为材料,并保留了场地原有的铁轨,不仅利于场地的排水,也重现了码头的传统铺装方式.同时,又对靠近场地内侧的路面进行了合理的整治,为方便特殊市民(婴儿车和轮椅)的使用,用较光滑的条石替代较粗糙的石块,形成2条“石轨”。

3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