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自然的语言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力目标:学生在学习诗歌的基础上能仿写诗歌。
3. 情感目标:感受儿童生活的乐趣和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儿童生活的乐趣和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一首儿歌吗?师带头唱“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学生补充出歌词后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和星星有关的儿童诗。
2. 简介儿童诗,指出今天学的儿童诗有两小节,并让学生知道每节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
(二)初学文
1. 比赛学习生字,并组词。学习新部首。(让生说出对生字的观察结果,看谁观察得最仔细。通过玩争先恐后的游戏让学生组词。出示生字卡片看谁记得最牢。用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扫清生字词障碍,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文章打好基础。)
2. 写生字,把生字写得好的学生作业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同学们看。(每个生字写两遍再组一个词,巩固学生对生字的学习,加深印象。做良好的示范,增强学生写好字的信心。)
3. 学生自由地试读诗歌。(让学生在尝试中增强自信,学习运用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 师范读诗歌。
5. 指生读诗歌。
6. 集体读诗歌。
(在反复的读中,让生感受诗歌的内容及韵律,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增强语感。)
二、第二课时
(一)细读诗歌。
1. 学习第一节
(1)学生读第一节。
(2)师问: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鲜花多?(满地,这里一朵,那里一朵)
(3)让学生看教材图想象鲜花很多,用一些词或者句子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图。(图文结合,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多媒体呈现“鲜花满地,数不胜数的场景。”(让学生的想象更具体化,使学生感受到置身满地鲜花中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喜悦之情。)
2. 学习第二节
(1)学生读第二节。
(2)教师问: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星星很多?(满天,这里一颗,那里一颗,真比地上的花儿还多)满天的星星像什么?美妙的星空下你会做什么?(这样的提问既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又能引导孩子大胆表达自己感受。)
(3)课件出示满天星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星星多得数不清,体会夜空下数星星的童心和童趣。)
(4)闭眼想象鲜花满地,星星满天的场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大自然的美。)
(5)课件出示繁星满天,鲜花满地。(让学生对照比较,体会繁星满天与花儿一样多得数不胜数,感受自然的神奇美妙,加深对鲜花满地,繁星满天的印象,更直观地感受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让学生在充分理解鲜花满地、繁星满天这种场景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体会快乐的童心,美好的生活。)
(2)听配乐朗诵的诗歌(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音乐的美,文学的美,受到美的熏陶,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3)再次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诗歌。
4. 背诵诗歌
(1)教师引导学生试背诗歌。
(2)同桌互背诗歌。
(3)指生背诗歌。
(4)生齐背诗歌。(通过不同形式的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在背诵中增强语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二)语言能力拓展训练。
(课件出示作业,让学生口头填空。)
我喜欢,
秋天满地的。
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比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原上,
遍地都是牛羊。
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比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布置作业
孩子们,刚才的表现实在太棒了,那可不可以再开动你们的小脑筋,仿照《鲜花和星星》这首诗写一首自己的诗呢?请你们把自己的诗写在家庭作业本上,明天我们来评一评哪些同学写的诗最好。(巩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阳光》这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只有第二自然段是三句话,其它各段都是一句话,最后一自然段点明文章的主题: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文本部分语言流畅,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学生每天都在阳光的陪伴下生活成长,但是却常常忽略了阳光的存在。能留意阳光、感觉到阳光的时候并不多。所以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创设情境,让他们体会到阳光的美好和宝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树立导学意识,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热情。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挂图、乐曲磁带、《种太阳》歌曲磁带。
2、丝绸被面或围巾。
3、课前布置学生观察阳光,充分地感受阳光。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想象:教师播放音乐(带有鸟鸣水声的舒缓乐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教师抒情描述:清晨,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阳光立刻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啊!阳光,你早!听,鸟儿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禾苗、小树、小河在向阳光招手!我拉开窗帘,哎呀,阳光一下子跳进了我的家!我想和阳光握手,阳光用它那温热的大手抚摸我的小手心!同学们,请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板书课题)
(音乐最具感染力。和谐的音符与优美的文字,给孩子们创设了乐于接受的情境,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在想象的空间里思绪飞扬,在独特的感受中畅所欲言,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
2、感受: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外面去寻找阳光、感觉阳光的温暖好吗?(带领学生到室外,指导学生寻找,哪里有阳光?阳光下都有什么?你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回到课内交流,揭示课题。)
(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体验,让他们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并且感受到有大自然的可爱和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话平台
欣赏
播放课件,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文本美,与大自然的美互相呼应。)
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它。
(培养学生边看书边动手、动口的习惯,自己解决读书中遇到的困难。)
2、我们要认识哪些生字,你能告诉大家吗?(指名读生字,认识几个就读几人个。)
(识字要有一个过程,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循序渐进。)
3、哪些字在字音和字形上容易出错或与别的字混淆你能当小老师提醒大家一下吗?(注意提示认识新偏旁“阝”。)
4、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考,如果谁遇到不认识的字其它同学要想办法帮忙教会他。练习“开火车”认读生字。
5、游戏:猜猜猜。(看老师的口形,猜猜发的是什么音,看谁的生字卡片举得快,猜得对。)
(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充分让学生自学——小组学——汇报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朗读
1、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读:指名读、组内读。
3、接力读:每人读一自然段,比比谁读得好。
4、选择读: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以读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朗读的评价。)
写字
1、出示生字“也、长。”指导认读,用“也”练习说话。
2、小组讨论: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说说这两个字的笔顺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汇报:提示:“长”字的第一笔是“撇”,第二笔“竖提”是新笔画,注意区别它和“竖勾”有什么不同。
4、教师范写。
5、学生在描红的基础上临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每个字都要尽量让自己满意。(教师个别指导。)
6、选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字组内评议。
(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既要有数量上的要求,更要有质量上的要求。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写好。)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游戏:找朋友。(给生字宝宝找到它的拼音朋友。)
2、开火车读全文。
读悟
1、引读第一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金子”该怎样读?
2、太阳出来了,它有什么作用呢?(指名说)在阳光的照射下万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播放课件或出示挂图)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小组讨论)
(1)、汇报。
(2)、从“更绿了、更高了、长长的”这几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几个词该怎样读?
(3)、你见过锦缎吗?(出示课件和锦缎,让学生说说感觉。)
(直观的实物展示和课件相结合,加强了对难点句子的理解,使学生在独特的体验中体会到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用优美的语言去朗读的热情。)
(4)、男女生赛读第二自然段。
3、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闭眼想象阳光跳进家里,照在你身上的感觉。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创设情境,让他们充分地体会阳光,在读中悟出阳光的美好。)
4、阳光这么可爱,请你捉点阳光保存下来。(给学生自由活动和发言的机会,让他们体会为什么捉不住阳光,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语文的成就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懂得阳光是捉不住的,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熟读
1、多种方式练读课文,边读边相互指出优缺点。(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对读、当小老师读……)
2、配乐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以读为本,读中悟情,读中积累,读中评议。)
背诵
1、闭上眼睛想象课文的情景和阳光照在自己身上的感觉,边想象边练习背诵。
2、加上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带动作表演。(配乐)
小结
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比金子更宝贵,我们要珍惜阳光,在阳光的照耀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练习
1、出示课后读读说说,自由练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口头组词。
3、你还认识哪些“日”字旁的字?
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山、出”。引导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新的笔画“竖折”,书空。
3、范写。(“山”的第一笔是“丨”,要写在竖中线上;“出”字的第三笔是长竖而不是由两个“山”组成的,也要写在竖中线上。)
4、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学生作品。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教会学生写字的方法,加强个别指导,让学生在写字中体会到汉字的美。)
实践
1、讨论:题目是“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怎么样?”鼓励学生课下想办法搜集材料,利用班会时间展示、交流。
2、绘画:用自己的彩笔描绘阳光。(播放歌曲《种太阳》)
(这两项活动在教学中可任选其一。)
伴教锦囊
太阳
太阳,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行星的光和热的源泉。它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太阳是一个直径约1.4×106公里的气体球,表面温度约6000K,密度极其稀薄。在太阳表面温度最低的区域有少量的分子,但绝大多数物质以原子的形式存在。在太阳中心高温、高压、高密度的环境中,发生着氢变为氦的热核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以辐射的形式稳定地向空间发射,其中约22亿分之一的能量到达地球,是地球上的生物所需的光和热的主要来源。太阳是除地球以外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天体,而且是唯一的可以详细考查其表面结构的恒星,所以对太阳的研究人们历来十分重视。太阳的寿命估计为100亿年,目前已度过了约50亿年。
阅读在线
儿歌《太阳公公》
太阳公公起得早,
他怕宝宝睡懒觉,
爬上窗口瞧一瞧,
咦,宝宝不见了!
宝宝正在园子里,
一二三四做早操,
关键词 :语文;教学;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对象(学生)等的各方面的特点,通过教师精心备课、设计、探索,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视频、音频、图片等,可以运用powerpoint、flash等制作),并与教学方法相组合,共同运用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为一体,容量大,形象性和趣味性比较强,而且可以帮助教师合理的调控课堂教学时间,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互动空间。
学习语文,会使我们的学生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操不断的提升。多媒体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就会使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增多,如可以运用视频、音频、图片,还可以通过powerpoint、flash课件展示学习内容,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例如在《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中,我就可以使用视频,播放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课题从不同的冬季雪景的屏幕中引入,随之出现作者竺可桢的头像与简介,使学生在对作者的形象有一个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情况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通过powerpoint再补充作者的有关情况,使学生对作者有更深的认识。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春节时,东北的哈尔滨举办冰展的图片,出示冰雕作品,再出示海南岛的春节,人们正在游泳、嬉戏的图片,并出示海南岛风景图,由此得出,物候现象的来临的第一个因素――纬度。通过powerpoint出示同一纬度的青海省和山东省的自然特征图片,让学生总结其气候特征,由此得出,物候现象的来临的第二个因素――经度。展示喜马拉雅山脉不同海拔层次的景色,得出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下的差异。最后一个因素――古今的差异,就可以运用视频让同学们感受一下。最后音频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更进一步的感受文章的内涵。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情境,给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启发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更有利于以后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如在学习《观潮》时,开始学生觉得这篇文章平白如话,没什么意思。于是教师就可以制做这样的一个课件:通过大海来潮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语言,再搜索到战争时期水兵训练的场面播放给同学们看,并音频播放课文朗读一边用声音配合,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文章语言的有力,充分地品味这篇文章的气势。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音频、视频、录音、图片等,把课文内容与情境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从而提供了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新课导入,如果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开发潜在智慧,也为整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如在《口技》这篇文章的导入中,教师可以视频播放相声《洛桑学艺》,让学生知道口技艺术是我国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口技这种民间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更让学生感觉口技的生动有趣,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强烈地叩击着学生的心灵,同时激发他们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兴趣,更能激发起他们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在课件《大自然的语言》中,通过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创设情境引入,随之通过多媒体向大家展示几幅美丽的大自然的图片,再用一系列配音图片(比如小鸟叫声、青蛙叫声、小河流水声、夜晚各种昆虫的混合叫声等等)描述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听觉、视觉的刺激,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好像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新奇的知识,引起学生学习这一课的欲望,这样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学习过程中,再播放文章朗诵,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确实存在着语言。这样,让学生在自身与课文文字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3—0065—01
语文是中学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学生认识世界,感受生活,提高素质的一个窗口。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笔者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从导语入手
对学生来说,每一节课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而学生在课前可能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还沉迷于刚才的活动中。如何转移学生的兴奋点,关键在于导入得法。巧妙的导入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整堂课的完美进行打下基础。因此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笔者在上曹操的《短歌行》时,是这样导入的:“《三国演义》中写的赤壁之战前夜,曹操召集文官武将在大船上宴会,席中,他兴致勃勃地吟诵了一首诗,诵毕,一位谋士说:‘诗词有些不吉利’。曹操听罢,拔剑一刺,这位跟随他多年的谋士便一命呜呼。同学们,谁知道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诗中哪些句子不吉利?”学生们听后,都聚精会神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教学实践证明,精采的导入,学生很感兴趣,学习课文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从开展课堂活动入手
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沉浸于接受知识和探求知识的美好境界中。因此,教师要有意安排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上戏剧《雷雨》时,选最精彩文段让学生分别扮演周朴园和鲁侍萍进行表演,学生非常感兴趣。这样寓教于乐不但让学生获取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三、从运用多媒体课件入手
多媒体课件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图文声像并茂,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从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创设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
例如,我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中,通过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创设情境引入,随之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幅美丽的大自然的图片,再用一系列配音图片(比如小鸟叫声、青蛙叫声、小河流水声、夜晚各种昆虫的混合叫声等等)描述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听觉、视觉的刺激,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好像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新奇的知识,引起学生学习这一课的欲望,这样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学习过程中,再播放文章朗诵,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确实存在着语言。这样,让学生在自身与文本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四、从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入手
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副期待的表情,一抹会意的微笑,一个支持的手势,都会对学生起到极大的启发和暗示作用,从而提高学生接受信息的兴趣和思维活动的效果。所以,师爱是激发、感召、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当然,师生之间融洽感情的培养和建立,更离不开教师对教材教法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所以,教师要拉近自己和学生的距离,除了有一颗热爱学生之心外,还必须讲好每一堂课,用知识和热情去感染学生。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教师都不能流露出自己的消极情绪而压抑了学生的兴奋点。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永远保持愉快和谐的气氛,才能把学生紧紧地吸引在课堂上。
五、从设疑问难入手
一、激感,诱发阅读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对所阅读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促发学习动机,并最终学好它。阅读教学首先要注意培养阅读兴趣。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乐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他们主动阅读,教师必须以自己声情并茂的语言,丰富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点燃他们自己阅读的激情。
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笔者引导学生边观看小壁虎捉蚊子的课件边绘声绘色地讲解,然后出示断尾巴的小壁虎的课件,提问:看后你想知道什么?有的说:“小壁虎为什么断尾巴?”有的说:“断了尾巴多难看呀,给他接上吧。”有的说:“小壁虎怎么办呢?”……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下面请同学打开课本从书中寻找答案吧!”这样,学生们一下对阅读材料产生了兴趣,纷纷打开书本,饶有兴趣地开始了阅读。
二、注重情感体验,提高阅读能力
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还必须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如停顿、重音、语调、语速。这就要求老师适当地教给一些方法,首先要根据标点停顿,掌握句子与句子之间、自然段及意义段的停顿;还要根据内心体验确定重音,根据表达的情感确定语调语速,这样反复练习,就可以揭示出一些一般的规律。但对小学生不能过于强调技巧,最重要的是注重情感投入与情绪体验。
如在《神奇的耳朵》的教学中,指导学生读一读小白兔听到的声音时,先是让学生自己体会读,再指名读,在读中指导:“嘎巴,嘎巴”小草在伸展手脚。“咝咝,咝咝”蝴蝶在扇动翅膀。“滴答,滴答”露珠在花瓣上跳跃。“吱吱,吱吱”小甲虫在草叶上弹琴。”逗号之间应停顿,语调语速让学生根据内心体验自己确定,并允许学生边读边做动作,提倡个性化朗读,然后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品中悟”,从而让学生带着这种意境进人到大自然中去,用心感受到自然的美,最后建议学生“美美地读”,体验一下自然的美妙。
三、注重阅读形式的多样化
阅读是一种视觉、听觉、思维与书面语言相结合的过程,小学生对阅读兴趣缺乏持久性与稳定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阅读训练,让学生在多种练习中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品悟出感情。
如在《春雨的色彩》教学中,笔者先后安排了小声朗读、图文对照读、模仿小广播员练读、扮演角色朗读、看课件配乐朗诵等形式的训练,这些新颖的训练形式,大大地激励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堂气氛热烈起来。这样在兴奋的环境中既增加了阅读的数量,又保证了课堂上多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读书,做到了讲、读、议、思、练相结合,避免了繁琐多余的讲解和提问,学生在自然的阅读中品悟出大自然的美景。
四、注重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觉想象。在重视知识信息的同时,要重视孩子的情感、个性和人格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相互启发,互相讨论,要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阅读并发表意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探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地发散,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真”,发现“疑”,发现“美”。
在教学《春雨的色彩》时,笔者让同学们讨论春雨的色彩是什么样的。有的说春雨是绿色的,有的说春雨是白色的,有的说春雨是黄色的,有的说是灰色的……笔者要尽可能让学生各抒己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行思考问题,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使课堂气氛融洽起来,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高了。
五、强化自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