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成语故事亡羊补牢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寻找学习成语的源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肯定地指出:“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丰富多彩的成语故事就是学习成语的源动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来自神话传说的成语故事,带领学生走进远古时代。“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些成语带着学生走进神话世界,感悟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了解他们征服自然的美好理想,学习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意志。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在简短精辟的故事中寄予深刻的道理。“拔苗助长”告诫人们不切实际地办事则欲速不达;“亡羊补牢”提醒人们出了问题以后要积极想办法补救,“犹未晚也”;“买椟还珠”“坐井观天”“刻舟求剑”……这些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思维,点燃了他们智慧的火花。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则带领学生走进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认识一个个名垂千古的历史人物,记忆一个个真切的历史故事。“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是蔺相如的智勇双全、宽容大度,亦是廉颇的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三顾茅庐”是刘备的求贤若渴,亦是诸葛亮的才华出众,等等。
低年级时,笔者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们播放成语故事磁带。孩子们是最爱听故事的,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中,他们得到了知识的启蒙,激发了阅读成语的兴趣。此时,笔者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成语故事,学生多渠道地(班级图书角、校园图书馆、市图书馆、电脑网络)吸收成语的精华,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实现“听成语—读成语—讲成语”的学习流程。“讲成语”可以是讲成语故事,可以是说成语含义,可以是“说谜语猜成语”(如彩电——有声有色),可以是“说情境猜成语”(如体育课上,体育老师组织游戏,同学们纷纷举手表示要参加——争先恐后),可以是“我说成语你来演”(如一人说“捧腹大笑”,一人把成语表演出来)等。
二、儿童急走追黄蝶——探究成语特点,积累课外成语
在学生情绪饱满地渴望学习更多的成语之时,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成语,探究成语特点,积累丰富的成语。自学成语主要以课内知识为范例,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词汇量。
例如学习了“冷嘲热讽”“惊天动地”等成语后,孩子们发现了这些成语的特点:其中含有一组反义词。我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搜集含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同学们的热情十分高涨,短短三天时间,他们搜集到了“逢凶化吉”“举重若轻”“积非成是”等数百个成语,真是“积少成多”啊!
一学期下来,学生在大量的积累探究之后,给成语归了许多类,如含有一组近(反)义词的成语、来自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的成语、形容春天(夏、秋、冬)的成语、“惊天动地”式的成语、ABCC式成语、AABB式成语、ABAB式成语……归类整理以后,我们还组织了各类比赛,如“成语接龙”比赛,“巧用成语编故事”比赛,巧编成语谜语比赛,成语手抄报比赛……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增强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学会了合作、分享、交流,形成了积极健康的团队意识。
三、百花齐放春满园——形式多样的成语交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提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成语教学也是一种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掌握大量的教科书以外的成语后,我们组织学生重新走进课堂,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展示、推广自己所掌握的成语,交流彼此的学习情感与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共同发展。
交流成语主要以活动课的形式展开,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活动,扩大了学生交往的范围,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引导学生超越自我。教师有责任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因此必须动员学生全员参加活动。首先提出活动内容与目标,至于怎么做、如何表现,让学生自己做主张,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原则,其操作基本顺序为:自由选词、自主合作、自制道具、自愿展演。
1.自由选词。笔者要求学生从自己掌握的大量成语中,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出适合自己展示的成语来讲、来写、来演、来画、来猜。“小小故事大王”可以选择故事成语,如“亡羊补牢”“叶公好龙”;小画家可以选择“鸟语花香”“怒发冲冠”之类适合作画的成语;小导演与小演员们适合选择故事情节性比较强的成语,如“狐假虎威”“买椟还珠”等……由于选材比较自由,范围较广,不拘泥于文本课程,能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探求知识,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体现了一种创新性学习。
2.自主合作。在成语交流活动课上,学生可以“个体户”的身份独自参与,更多的则是自由组合成学生小组参与:说成语故事的同学可以与画成语故事的小伙伴合为一组,也可以与小书法家配合;“我来表演你来猜”必须选择配合最默契的小伙伴一起合作;表演成语故事的这更需小组合作了,谁当导演、谁是主角、谁是配角,都由学生自己斟酌决定。有了自己选择合作伙伴的机会,学生显得特别兴奋、激动,为使自己组的成语推广成功,人人献计献策,学生既是策划者,又是导演,还是演员,还担任道具师的工作,表现非常积极、投入。
3.自制道具。笔者要求展演成语所需的一切道具均由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这样,学生不仅要动脑,更要动手操作,调动了一切能调动的因素来使展演更精彩、更成功。有的小组排演“狐假虎威”,学生做了栩栩如生的动物头饰;有的小组排演“凿壁偷光”,要制作房子围墙,学生反复试验,用木板做,用泡沫试,用硬纸板做,甚至把黄砖都搬来了,一次又一次,最后才决定用硬纸板剪裁、画画、上色,在粘在泡沫砖头模型上,这样做成的墙特别逼真……自制道具的整个过程恰恰也是孩子们磨练意志、锻炼能力、创新思维的过程,使他们和教师一起成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
4.自愿展演。学生都希望能展示自己的才华,特别是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大家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展示自己所选的新成语。台上是一张张涨得通红的小脸,台下是不时响起的热烈的掌声,他们那绘声绘色的语言、充满童趣的表演以及对成语的情感投入,激发了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使原本枯燥的成语教学一下子鲜活生动起来。
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形式多样的成语交流方式触发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乐此不疲。
四、绝知此事要躬行——加强习作,运用成语
张:亲爱的各位老师,
窦:亲爱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爷爷奶奶!
张:亲爱的小朋友们,
窦:大家——上——午——好!
张:小博士幼儿园果二班
窦:庆“六一”文艺演出,
合:现——在——开——始!
张:六月的天空是最蓝的天空
窦:六月的星星是最亮的星星
张:今天是我们欢乐的日子
窦:今天是我们尽情歌唱的日子
张:接下来请欣赏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欢乐六一》
窦:掌声欢迎!
1.《荷塘月色》:
张:我们要用最美的舞蹈,最甜的歌声,为我们自己的节日增光添彩!请欣赏小女孩带来的舞蹈《荷塘月色》。
2.《小兵学武艺》:
师: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消灭了蒋匪军,我是一个兵,眼睛看得清,敌人胆敢侵犯我,坚决把他消灭净!请欣赏小男孩带来舞蹈《小兵学武艺》。
3.故事:(窦)
4.《我从草原来》:
张:辽阔边疆疆矫健的骏马,清澈的泉水美丽的野花,摇曳的芦苇飞翔的天鹅,成群的牛羊遍布天涯。请欣赏蒙古舞《我从草原来》。
5.《亡羊补牢》:
师:下面请欣赏我们班自编自导的成语故事《亡羊补牢》。
6.《不潮不用花钱》:
窦:今天是个快乐的日子,我们都在欢快地跳舞,让我们尽情地跳吧。请欣赏舞蹈《不潮不用花钱》。
7.《水果拳》:
张:哎,你喜欢吃水果吗?
窦:喜欢呀!我特别爱吃水果,因为水果里有好多的维c。
张:对,它能使我们建康的成长,今天来了很多的水果‘小精灵’要给咱们表演水果拳,你能猜出它们都是谁吗?
窦:请欣赏舞蹈《水果拳》。
8.亲子互动:
师:《模特步》
结束语:
张:让我们用心灵的琴弦
窦:用童年的祝愿
张:用稚嫩的小手
窦:用五彩的画笔
该课是高三年级新学期给学生进行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第一课。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一味的传教士一样的知识灌输,以创新的思维、新颖的方式、国学的视角审视现阶段高中生的安全意识,引经据典与个案分析相结合,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角色扮演,主动学习完成安全知识的科学构建。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安全教育是每个学期的第一课,也是必修课。安全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根本。许多老师和学生对此已耳熟能详,但对枯燥的安全知识教育感到厌烦。在每个学期安全教育都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大多情况下,老师都匆匆走过场,没有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怎样通过创新新颖的方式达到知识构建的目的还是一个问题。
2.教学对象分析
安全教育的对象是已经具备很好的理解能力和具有自我判断能力的高三学生。他们处于青春期,喜欢独树一帜,喜欢与众不同,喜欢合作探究,表演欲强,不喜欢“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和一味的传教士一样的讲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多项活动任务的完成,使学生逐步认识、了解关于中学生安全的知识并纠正一些错误的观念。
(2)在参与课堂活动时,通过小组讨论、个案分析、合作等形式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共享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团队协作精神。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导入时播放有关安全事故的成语故事的视频,比如抱薪救火(防火)、亡羊补牢(防盗)、司马光砸缸(防溺水),激发学生对本话题的兴趣,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2)活动任务精心设计,难度适中,让全体学生都能互动起来。能够运用所学、所得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集体合作、互助互学并展示自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课堂活动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让学生带着兴趣自始至终参与进来,增强学习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充分体现了自我价值。
(2)认识保护自己,保证安全的重要性。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正能量。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潜藏在自己身边的安全隐患和自救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并学以致用,冷静思维,合理解决。
四、教学方法
视听法,问答法,演示法,任务法。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
1.运用网络资源,查找与本文相关的有效信息。
2.制作课件,便于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的链接。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视听冲击波
播放安全事故的视频,比如抱薪救火(防火)、亡羊补牢(防盗)、司马光砸缸(防溺水),设置课堂情境,唤醒学生的安全意识。
2.问答小组活动探究
根据视频,提问,小组活动得出答案。
(1)我们身边关于安全的隐患有哪些?
(2)面对各种安全隐患我们该如何消除?
3.评价演示
对学生的正确回答给予肯定,错误的给予纠正,并演示正确的自我防卫的步骤。
4.展示合作成果
以小组为活动展示课堂探究成果。
(1)设置场景,角色扮演。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再现抱薪救火、亡羊补牢、司马光砸缸等新时代故事。根据场景设置正确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2)展示小组成果。演示更多的关于安全知识的典故和成语故事:防微杜渐:出自《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在各类事务上,如果凡事都能够主动去履职尽责,对于那些隐患能够做到防微杜渐,把事故隐患和苗头都能消除在萌芽状态的话,一切不吉利、不利的事情都能得到很好的杜绝,也就可以平安幸福。
曲突徙薪:讲的是一户人家的厨房堆着大量柴禾,某人指出这样危险,很容易着火,建议改善(弯曲)烟道,移走柴禾。但主人不听。一日果真着火,四邻赶来救援,主人房屋被焚,损失惨重,后这家主人准备了丰盛食品招待前来帮助灭火的四邻,唯独没有请那个提建议的人。“曲突徙薪”向人们传递了“不要忘记感谢给你忠告和帮助的人,要学会认真考虑别人提给你的建议”的道理。
5.根据课堂表现,各组互相打分,给优秀小组予以奖励
七、教学反思
1.反思“得”
(1)笔者首先以安全事故的视频比如抱薪救火(防火)、亡羊补牢(防盗)、司马光砸缸(防溺水)导入,设置课堂情境,唤醒学生的安全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了提问和回答部分,按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思考防火、防盗、防溺水的话题,回答相应的问题。
(3)为了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把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演示如何正确应对各种安全事故。
(4)进行德育渗透,通过表演和展示环节,使学生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对学生提出要求也深化了主题。整节课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渴望角色扮演表达观点,积极讨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型教学的特色。其中,充分的学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是亮点。
(5)在课堂活动设计上,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其兴趣爱好,然后投其所好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
(6)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2.反思“失”
(1)小组活动的安排上还有些不是很连贯。
(2)学生在表达时过多地指导介入了。应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学生为中心。
(3)在这节课中,首先我应当提前对疏漏和不当之处进行回顾,作深刻的反思和剖析,汲取教训可改进日后教学,有助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显然,持之以恒地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有效地减少课堂教学的遗憾。
参考文献:
关键词:寓言教学;疏通文意;体会道理;捕捉意图;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0-0024-02
寓言是一种讽喻或寄托的故事,是一种形象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优秀的寓言故事里有着丰厚的思想容量,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需要学生们去领悟言外之意、品评味外之味。在寓言王国里,狐狸和狼、小鹿和老虎不再是一种动物,它们是人格化了的“人”,就是人的言行举止也大多显得怪诞奇异,这些都能使学生难以忘怀。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不少文质兼美的寓言故事,那么,小学寓言故事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 指导疏通文意,把握故事内容
小学阶段有不少寓言故事课文,比如《亡羊补牢》、《南辕北辙》、《井底之蛙》等,寓言故事常常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弄清故事的情节,也就是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那么,如何使学生弄清故事情节,把握故事内容呢?
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词。比方说《亡羊补牢》一文中“亡”和“牢”的意思,这两个字所表达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教学中面对三年级的孩子要指导他们学会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还理解“后悔”“接受”这两个词意,引导学生读书讨论,想想从“后悔”一词你了解到了什么?从“接受”一词明白了什么?
加强朗读指导,启发学生把故事中表达的意思读出来。如学习“亡羊补牢”时,可以使用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邻居对养羊人的关心和养羊人对丢羊这件事的态度。
二、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蕴涵道理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往往只有上百个字,但是几乎每一则寓言,都有一个生动有趣、情节富于变化的故事,同时语言精练简洁易于朗读,这样的故事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从而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寓言故事往往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形象地反映人们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就像慈爱聪明的长者,总是语重心长地告诉人们一些生活道理和人生哲理。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较强,理解能力较差,缺乏感性经验,要揭示和理解深刻的寓意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寓言故事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在阅读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学习寓言故事时,一定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以及在电视、电影或读过的故事里所知道的类似的人。比方说:学习了《亡羊补牢》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你有没有犯过和养羊人一样的错误?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么做?还有学习了《南辕北辙》可以谈一谈这个人错在哪里?你想对这个楚国人说些什么?学习了寓言故事你收获了些什么?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中通过理解、提取、分析、概括信息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揭示和理解了寓意,同时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三、捕捉编者意图,了解寓言特点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在汉语言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编者在小学语文中选编寓言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学习寓言哪些特点呢?
首先,从形式上看,寓言故事的特征:一是语言精练简洁,概括性极强,极富表现力;二是篇幅短小精悍,结构严谨,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最简短的一种。寓言故事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是一个充满机智、幽默、滑稽、胆识和丰富想象力的世界,它对自然界的动物、植物赋予了人类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基本的善恶观,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由于要在短小的故事中蕴涵丰富深刻的哲理,把讽刺对象的本质充分地揭示出来,让人们在嘲笑故事丑角荒诞可笑的行为之余,感悟生活的哲理,因此,要求寓言故事的语言既要精炼概括,极富表现力,又要幽默、风趣。此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寓言故事很好地吸收了象征、夸张、拟人等艺术表现手法,增添了更加丰富的文学色彩,使寓言故事的情节更具曲折性和趣味性。寓言故事凭借形象夸张的形象、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丰富深刻的哲理性、教育性赢得了儿童的喜爱,也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文学体裁,为学生的写作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其次,要注意教给孩子学会区别寓言和童话,他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的区别。童话是一种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有幻想才有童话,它以少年儿童认识、理解的人或事物为描写对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童话有诗一般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 注重拓展延伸,增加文化积累
(一)推荐寓言故事书
教师要给学生推荐一些寓言作品,让学生大量阅读中外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以及相关的成语故事、历史故事等有关书籍,并向学生提出每人每周不少于两篇故事的阅读要求。从而使学生对寓言这一体裁文章有更深一层次的了解,拓展他们的视野,扩大他们的阅读量。学生逐渐从被动读书转变为主动读书,对语文学习起了推动、促进的作用。
(二)组织寓言故事会
老师在学生大量阅读中外寓言故事的基础上,趁热打铁、组织寓言故事会,用不同的形式诠释自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改编后的相声、小品、课本剧等等,以此来推动学生对寓言故事学习的兴趣。
(三)编写寓言故事
想象和写作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想象力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积极作用。寓言故事是一个充满了机智、幽默、滑稽、讽刺、胆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的世界,十分符合小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机。通常情况下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语言精炼简洁。还有的寓言只讲故事没有明说道理,在结尾对故事的结局或人物的命运或作品的寓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品味、辨析、感悟。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根据寓言故事的特征设计续写寓言故事、改写寓言故事、仿写寓言故事等教学环节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续写寓言故事。有的寓言故事的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写下有可能发生的故事结局,不一定要求有标准、统一的结局。
如寓言故事《狼和小羊》的故事结局没有说明可怜的小羊的最后命运如何,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艺术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续写之后可能发生的事情,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凶恶的狼向小羊扑去时的动画,让学生充分感受狼的凶狠,小羊的弱小、无助,为可怜的小羊被狼吃掉而痛惜。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小羊最后被狼吃掉了吗?如果没有,小羊是怎样获救的呢?”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思维,想出解救小羊的办法。最后,在学生充分说出办法的基础上,要求以“小羊获救”为题,写一段话。
在学生充分阅读寓言故事的基础上感受问题情境的特定角色,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思路展开创造性的联想,为写出有特色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寓言故事往往具有角色少、故事情节简单但富于变化的特征。因此,可以添加情节和增添角色,进行多角度叙述,续写寓言故事。另外,故事总是从反面给读者以教育,所以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对寓言角色接受教训后做正面的描述,进行续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