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扶贫驻村书记履职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领导重视,工作开展扎实有序
(一)领导带头深入调研。县经信局局长同志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深入2个帮扶村共18次,切实解决具体问题和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其它局领导也先后多次深入帮扶村,与村领导共商发展,并深入结对帮扶户家中走访慰问。
(二)“第一书记”履职尽责。县经信局分别派机关工作人员和糖酒公司办公室主任全脱产担任2个帮扶村的“第一书记”。两位同志到任后,与村“两委”一起,对全村的贫困户进行了精准识别,规划村集体发展方向,切实干好“九件事”和当好“员”。
(三)驻村工作队扎实开展工作。成立了由局党委委员、贸促办主任为队长,、为驻村干部的驻村工作队。驻村工作队队长同志坚持每月到两个村开展工作13天以上。机关干部职工每人每月深入挂包户中不少于3次。
二、全力以赴,切实完成脱贫目标
(一)积极谋划产业帮扶。结合村情实际,帮助村发展茶叶种植、畜禽养殖,投入产业帮扶经费4万元。协助村委引进茶叶种植业主2户,种植茶苗1300余亩,前期投资600多万元;协助组建鹿山无公害蔬菜合作社,引导贫困户种植分葱与生姜200亩;引进五彩岭苗圃,投入50万元,种植樱花200余亩。帮助村充分利用国家扶贫资金,为13户贫困户落实脱贫项目,兑现扶贫项目资金6万余元。投资9万余元帮扶村修建村会议室、改善办公环境和添置办公用品;向社会各界争取扶贫资金30万余元,对村村道路进行改造;协助引进水产养殖大户1户,发展水产养殖300亩。
(二)千方百计抓电商扶贫。一是深入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电商网络扶贫模式,加强同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的对接,搭建“农产品进城”平台。在乡、板庙乡等地建立10个产业电商扶贫点,在镇、涵水镇等地建立10个村级电商扶贫点。二是实施“带头人”计划,组织了五期电子商务培训,社会青年、个体从业者、农村骨干青年代表、大学生村官、返乡农民工、种养殖大户等700余人参加培训,为农村持续输送电商孕育“基因”。三是围绕我县白酒、茶叶、巴药、核桃、花椒、莲藕等特色产品,商旅、商工、商文、商农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农产品“地标保护”、“绿色”、“有机”、“无公害”等资质的申报认证,加强特色产品品牌化建设。
(三)不遗余力抓通信扶贫。通过“政府牵头、企业主体、各方配合、共同推进”的建设模式,以全县146个贫困村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通信网络建设,实施通信扶贫“四大工程”(宽带乡村工程、通信基站建设工程、农村学校免费通宽带工程、广播电视村响户通工程),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统筹有线、无线技术手段,突出因地制宜和均衡发展,推动宽带进乡入村,提升应用普及水平,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光进铜退”工程,加快推进农村贫困地区光纤到户。加快无线接入网建设,逐步完善乡村旅游景区、交通干线、重点乡镇无线宽带网络和大流量移动数据业务。积极争取国家“宽带乡村”试点工程。
(四)强化党建带动扶贫。协调筹集资金15万余元,新建村组织阵地220平米楼房,分别为村和村各购置办公座椅2万余元,积极与县图书馆对接,为村配置电脑2台、桌椅2套,充实了农家书屋书籍600册,强化了基层文化阵地;向村委派驻“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组,强化帮扶力量,完善党务、村务制度,提高“村两委”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和服务民生的责任意识。
(五)落实小额信贷授信。积极协助银行对村、村贫困户开展扶贫小额信贷评级授信工作,目前已完成两个村共242户评级授信工作。
(六)全面完成减贫任务。截止12月底已全面完成年度脱贫解困任务36户161人(其中:村9户30人,村27户131人)。脱贫户通过发展养殖、种植或外出务工等实现人均纯收入增收800元以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2020年脱贫攻坚全覆盖督导工作,巩固和验证“两不愁三保障”保障情况,筑牢脱贫攻坚战的工作成效。我乡高度重视,按照时间和分组安排,认真负责地开展好本轮督导检查,在查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确保脱贫攻坚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此次我乡交叉检查镇江关乡。具体安排如下:
二、工作类别
时间安排在2020年6月11日。对镇江关乡进行交叉检查,督查主要内容为9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户,以及年度脱贫攻坚任务推进完成情况、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情况、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情况、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驻村帮扶工作情况、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情况、问题整改“清零”情况、脱贫攻坚数据信息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情况等情况。
三、人员安排
成立由县级联系乡领导盛乡长、县联乡领导何沂为组长,乡党委书记为副组长交叉检查组,乡脱贫办工作人员、乡部分工作人员、县级部门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为成员。
四、检查内容
1.年度脱贫攻坚任务推进完成情况
①剩余贫困人口“清零”方面。按照2020年4100元的脱贫标准,对所有贫困户进行督查。②年度扶贫专项推进完成情况。对照《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14个扶贫专项202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阿州脱贫办发〔2020〕4号)逐一督查推进及完成情况。
2.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情况
①已脱贫人口巩固情况。查看已脱贫家庭收入是否稳定,测算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10月至今年5月收入情况,预估6月至9月收入情况,核查是否达到2020年脱贫标准(人均纯收入4100元),重点查看产业、就业实现情况;查看贫困户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情况,是否有因贫辍学现象,是否存在弃学入寺的现象以及各项教育扶贫资助政策精准落实情况;督导检查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落实、住院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情况,贫困人口慢性病签约服务落实、签约质量情况,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慢性病认定和门诊费用救助情况以及大病救助情况;查看贫困户安全住房认定情况,住房建设政策享受和落实情况;查看贫困户安全饮水达标情况,是否存在水质水量不达标的情况;查看贫困户是否已通生活用电,检查有看电视需求的,是否能收看电视。
②已退出贫困村巩固提升情况。查看已退出的606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利益联结和稳定增收情况;查看通村硬化路、文化室、卫生室、通信网络巩固、维护情况。
③已摘帽县巩固情况。查看贫困县乡(镇)标准中心校、达
标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巩固提升情况。
3.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情况
①易地扶贫搬迁入住方面。进一步核实督导建档立卡贫困搬迁户实际入住情况,有无只装修不入住的现象,确保搬迁实际入住率达到100%。
②易地扶贫搬迁户后续扶持方面。督导检查各县(市)按照移民搬迁后续帮扶政策,精准落实搬迁户产业发展项目、就业创
业项目和保障政策扶持情况。
③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方面。督导检查移民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情况,有无移民搬迁工程质量问题和配套设施不完善的现象。
④拆旧复垦方面。督导检查各县(市)搬迁户旧宅基地拆旧复垦情况,确保应拆尽拆,不留死角。
4.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①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方面。督导检查县(市)脱贫攻坚项目库规范建设情况,是否按照备案计划实施项目、招投标、项目公示公开、资金拨付支出情况,确保资金安全有效,杜绝资金闲置,杜绝出现“负面清单”项目。
②涉农资金整合方面。督导检查县(市)涉农资金整合程序履行、使用情况,是否做到因需而整、应整尽整。
③扶贫小额信贷管理方面。督促检查小额信贷发放和到期资金回收情况,确保逾期率不超过0.5%。查看是否存在“户贷企用”、使用不规范的现象。
5.驻村帮扶工作情况
①“五个一”驻村帮扶力量。督导检查“五个一”驻村帮扶力量履职情况,是否严格执行驻村规定,帮扶措施是否有效。
②“两联一进”全覆盖情况。查看“两联一进”全覆盖工作落实情况,是否按照要求开展帮扶工作。
6.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情况
①返贫风险监测情况。②致贫风险监测情况。
7.问题整改“清零”情况
检查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清零”行动落实情况,查看县级是否安排部署,行业部门、乡(镇)是否制定问题整改方案,随机抽查部分项目,查看整改结果是否真实有效。
①历年存量问题整改情况。对2016年以来,“一增收”“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巡视巡查、考核评估、督导调研、
审计监督、绩效评价等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查看整改完善情况,是否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是否存在整改不到位、整改不彻底等现象,检查问题突出户是否整改到位。
②考核增量问题整改情况。对2019年“国考”“省考”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核查,是否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确保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改。
③自查变量问题整改情况。督促检查县(市)对照2019年“国考”“省考”问题清单,开展“举一反三”自查自纠情况,是否建立问题、责任、措施清单,是否同步推进问题整改。
8.脱贫攻坚数据信息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情况
①账账、账实方面。查看各地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运行使用情况,核查数据录入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是否存在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情况。
②档案资料方面。查看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乡(镇)、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础数据信息完善情况。
五、方式方法
①入户检查。各督导组对照督导内容进行逐户检查,不在家户可采取电话访问方式检查,无法联系户采取访问村干部的方式检查。
②专项检查。问题的整改情况,检查县(市)整改工作安排情况和整改成效,实地抽查相关行业部门、部分乡村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③监督检查。督导组根据清零行动要求,监督检查问题整改质量,是否存在走过场、虚假整改、虚假销号的现象。
六、工作要求
(一)落实工作责任。要充分认识乡镇交叉检查的重要意义,联乡领导、乡镇主要负责人要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乡镇分管领导要具体协调、具体跟进,层层压实责任,将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头,确保任务目标落实到人、工作责任传递到人。
(二)严格工作开展。要严格按照此次检查内容,统筹抓好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和“两联一进”“九个结合”重点工作的同步排查,坚持一村一村地查、一户一户地过,彻底摸清找准脱贫攻坚和群众工作存在的薄弱短板,对发现的一般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发现重大问题,及时汇报。
2020年是全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为了更好地科学决策,提高履职水平,我对我县的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县农业发展状况、农产品加工、销售与政策扶持情况
(一)我县农业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状况
脱贫攻坚以来,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重点,立足本县实际,经过全县几年的努力,形成了以有机旱作农业、“两红”经济、特色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新格局。2018-2019年,全县粮食产量连续2年超过了1亿斤大关,其中2019年1.25亿斤,为历史最高。红枣年产量4000余万斤,海红年产量2000余万斤,肉类年产量4000余吨。全县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0余家,2019年销售收入完成6.3亿元。形成六大产业集群:以山西**食品有限公司、大河山梁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瑞义合作社、鑫土地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杂粮食品产业集群,年加工能力可达1万吨小米;以**食品公司的沙棘饮品、红枣固体饮料,**公司的海红果饮品,**乡连翘有机茶为代表的果饮品(药茶)产业集群;以**公司的海红果酒、**公司的红枣养生酒、**公司的红枣醋为代表的酿品产业集群;以**乡连翘有机深加工厂的中药材饮片、中药材保健品的药业产业集群;以保润肉业及王家洼屠宰厂为代表的肉制品产业集群及**公司研发生产的功能食品生产集群。呈现出农产品加工的多样化,精细化,逐渐向产业链条纵深化发展的特点。
(二)农业补贴政策落实情况
2018年以来,全县出台了助推脱贫攻坚的农业产业奖补政策共44项,涉及经营主体奖补、种植、养殖、大棚、土地流转、农产品收购、营销、加工、光伏、“三品一标”等方面的补贴,内容多、涉及面广。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小杂粮加工企业,奖补300万元;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小杂粮加工企业,每个奖补50万元;订单收购本县小杂粮的主体,收购数量达10万斤者,奖补3万元,超出10万斤部分,每斤再加奖补0.1元;红枣订单收购实行阶梯补贴,每斤补贴0.2-0.35元;加入“山西小米”产业联盟的本县企业,奖补20万元;标准化肉联场,民营公助,奖补400万元;无公害认证,奖补3万元;绿色认证,奖补5万元;有机认证,奖补10万元;SC认证,奖补3万元;地标认证,奖补20万元;评为市知名商标,奖补3万元;评为省著名商标,奖补10万元;评为国家驰名商标,奖补100万元。
(三)农场品销售情况
从2018年开始,全县实行订单收购红枣补贴政策,由**公司、吉旺枣业等8家企业收购红枣227万斤,涉及贫困户697户、非贫困户52户。2019年又实行了订单收购谷子、红枣等农产品补贴政策。今年,正在组织20家企业分区域、分作物种类、定任务与农户签订订单收购协议,涉及农产品类别有红枣、山楂、谷子、杂粮、海红、海棠、秸秆、畜禽粪便、玉米、饲草、荞麦、高粱、麸皮、酒糟等14种,订单任务有海红果850吨、红枣6250吨、谷子4000吨、杂粮565吨、其它1860吨,力求充分发挥企业带贫益贫效应,密切利益联结机制。此外,电商销售也是农副产品销售的一大渠道,全县建有一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位于西城区移民楼门面房),乡镇级电商服务覆盖率100%,行政村电商服务覆盖率87%。2019年全县电商总交易8741.99万元。(包括农产品网络零售额877.51万、服务型网络零售额771.5319万元、其他253.9581万元)、网购6838.99万元。电商交易实现减支增收,惠及5000余贫困户,涉及15000多人。期间涌现出一批电商(微商)达人,比如保德县杨家湾镇石洼村第一书记刘晓辉,通过网络帮助农民销售红枣(醉枣)7万斤,为村民增收8万余元;余铁村第一书记王森浩通过微信销售小米22000余斤,销售额超过15万元,帮助35户农户增收近9万余元。
二、存在问题及面临的困难
(一)我县立地条件差,长期靠天吃饭。今年春季先是开花期遇上霜冻,导致水果将近绝收,接着春夏季长期干旱无雨,谷子无法播种,刚有起色的有机旱作农业遭受沉重打击。农业生产长期存在的“小、散、弱、低”特征,导致我县农业综合效益差,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龙头企业影响力、带动力有待加强。
(三)品牌宣传、市场开拓受企业经营规模小的限制,难以兼顾。
(四)经营资金投入不足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五)仓储设施不健全,生产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六)农产品基地建设未形成规模,产业化体系难以建立。
三、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机制,拓宽财政补贴险种,落实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提高全县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二)强化科技支撑、人才支撑。进一步加强种养殖技能下乡、技能培训。通过培养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让农民多环节受益,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农业企业的金融融资;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基础水利设施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富民乡村产业发展;促进高效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发展。
(四)加强政策引导。引导农业企业树立长远发展目标,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加大企业投入;增强农户增收信心,继续大力发展谷子、马铃薯等有机旱作农业,两红产业、养殖产业。
(五)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扶贫特惠政策、行业部门优惠政策,激发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
(六)加强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建议建立由工信局牵头,涉农企业入驻电商服务中心,物流企业参与的联盟机制;构建产地直销、订单生产等农业生产新模式,确保农民既种得好又销得好、能赚钱。
(七)建议各小杂粮加工企业加大粮食仓储设施的建设力度,同时开发糜、黍等产品的市场,解决今年旱情后老百姓大量补种糜黍带来的销售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