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借景抒情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有利于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发展的渊源,之所以可以流传到21世纪的今天,一直经久不衰、源远流长,是因为他们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内容上都堪称经典。而初中教材都是根据初中生的特点进行编排的,入选初中教材的古诗词作品大多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意象和主观的思想情感,同时也为学生展现出了生动的生活场景。这对于初中生情景交融写作手法的使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也使初中生可以积累许多的写作素材。久而久之,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会发现,无需刻意的背诵和记忆,在想象画面、组织语言、下笔落实的过程中,那些优美的、郎朗上口的诗句早已不知不觉地印在脑海中,化为自己宝贵的知识积累,在今后的学习、写作中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而且,写作素材的积累还会使学习更加高效。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学习能力,实现终生学习的目标。古诗词的知识运用和理解就普通初中生而言,颇有难度,为此,教师要深入挖掘其中内涵,利用多种方式和策略,达到教学目标。教师的古诗词课堂教学如同理论知识教育,而写作训练相当于实践锻炼。写作训练时将课堂上学到的文字知识融会贯通,加以实践,会发现古诗词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有利于学生写作技巧的提升
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感染力和表现力的文学,以其凝练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内涵著称。诗人为了在简短有限的语言中,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往往须要使用独特而又丰富的表现手法。而能够入选到教材中,为学生所学习和欣赏的作品,更是千百年来古典诗词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因此,入选教材的古诗词中,在抒情思想的表达、人物角度的刻画、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上,对于初中生的写作来说更是具有极高的借鉴和可参考的价值,都会成为语文课堂中写作能力提升的最好的材料和教材。
当前,初中生的作文中多以记叙文为主,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物的刻画中,往往都很有局限性。例如:写我的母亲,大部分学生在对母亲进行描述时,都是“大大的眼睛、白皙的皮肤……”等等。根本无法将一个人写得鲜明生动。而在传统的古诗词中之所以用简短的语言就可以将人物刻画的生动,是因为诗人在创作中,往往会选取人物最生动和传神的地方对其进行刻画。让读者可以从人物的一个动作中就能了解到人物的形象及其性格特点。此种写作手法,对于初中生在语文作文写作技巧和写作手法上都是有较高的学习价值的。
三、有利于学生打破单一的写作结构
从长期的语文写作教学中,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初中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对于文章的结构往往不太注意。这种问题的出现,会导致学生在行文过程中结构的混乱。例如在写《春天来了》这篇作文时,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首先描写了远处的山林,其次描写了近处的池塘,其实,单纯的看到这里,文章结构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紧接着学生又描写了远处的农民伯伯在辛勤地农耕。叙述到这里,问题就出现了,学生在这篇文章中出现了结构的混乱。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文章结构和布局意识的培养。而作为一首好诗,它的逻辑性和结构性必然是十分清晰明了的。
接下来,以叙述诗中的代表,李白的《赠汪伦》为例,进行简单的阐述。“李白乘舟将欲行”一句中,明确的讲述了时间:将欲行;地点:舟;人物:李白;“忽闻岸上踏歌声” 一句中则说明了事件,“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句则说明了事件的结果。其次,再以苏轼的借景抒情诗《题西林壁》为例,它具备借景抒情诗的全部特点,并且结构也十分清晰明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中,将地点、描写顺序都进行了提及。地点:庐山;描写顺序:横、侧、远、近、高、低。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则明确讲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即: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这两首诗,我们不难看出,古诗词结构清晰,布局合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引导学生在其作文中将此方法熟练运用或照搬照套,那么学生作文的谋篇布局将不会是大问题,学生也就会很容易掌握这两种写作的结构布局,从而举一反三。
写景作文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环境的描写。如江河湖海、山林原野、建筑物、名胜古迹、塔寺楼台、机关学校等等。另一类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如风、云、雨、雾、雷、雪、霜等等。那么,怎样进行写景作文的写作指导呢?
一、 用心观察,顺序清楚
景物描写一定要有顺序。因此,写前观察时也不能东看一眼,西瞧一下,而必须按一定的规律进行观察。一般常用的观察法有: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先静后动或先动后静;也可以按景物呈现的时间顺序描写。同学们在写作中,经常把景写得很笼统、不具体,这是因为没有仔细观察。有时因为观察没有一定的顺序,所以写出的景物零零乱乱,条理不清。现在我们举两个例子。如《过街桥》中是这样描写景物的:我家门口有一座过街桥。这桥可宽了,能走好多人。桥下走自行车、汽车。站在桥上能看得很远,连胡同口的红绿灯都看得见。警察叔叔站在这里,经常逮住不走天桥横穿马路的人,这些人违反交通规则,就应该罚款。此文小作者观察就没有顺序。他先写桥宽,能走好多人,这是桥上的情况,然后又写桥下走自行车,接着又写桥上往远处看,最后又是桥下的警察叔叔。条理很乱,这是因为写前没有很好地想一想,写桥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要表达我的什么感情?如果写前都能考虑充分,写作中就不会跑题,不会写桥又跑到警察叔叔那里去了。再如《嫩江大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今天爸爸带我去嫩江大桥游玩。远远望去,大桥好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江面上。上到大桥,大桥路面很宽阔,能并排行驶四辆汽车。两旁有高出路面的人行道。大桥两边的护栏是银白色的,上边还有一些美丽的图案,样子都很精致。桥下面还有高大的桥墩。它们就像力大无比的壮汉,高高托起一条巨龙。这段描写就很有条理。远看桥像巨龙,把桥的整体写出来了;上到大桥,从中间走汽车再写桥两边的“人行道”“护栏”,如果先写“护栏”后写“人行道”条理就混乱了。写完桥上再写桥下面的“桥墩”。我们可以把作者的观察顺序写成,由整体到部分。先写桥上:汽车道——人行道——护栏;然后再写桥下。作者除了描写有条理,还很具体。如桥宽阔用“并排四辆汽车”来形容,使用数字具体准确;高出路面的人行道,说明作者观察细致;银白色的护栏写出了颜色;用力大无比的壮汉形容桥墩,写出了桥墩的样子、作用,这种比喻、拟人的写作方法,使得“桥”有了生命力。
二、用心发现,特点分明
天下景物,千姿百态,各有各的特点;同一地点的景物,随着季节的变化,景色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我们在观察中,一定要对观察的景物进行分析、比较,抓住景物的特点,对独有的、突出的特征,进行具体的描写。例如小胡同、大马路;偏僻的村庄、繁华的城市;春天的桃花、秋天的落叶,这些都是它们与众不同的地方。我们同学在写景时,总是一个模子,写天就是“万里晴空”“烈日高照”,写路都是“宽阔平坦”,写树就是“绿树成荫”,这些公式般的描绘既不真实也没有写出特点,当然不会感人。我们在游玩中要抓住你最喜欢的景,或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或有特色的景物重点写、详细地写,对其他没有特色的景干脆不写。不要百景一样,面面俱到。比如桂林的山与新疆的火焰山,虽然都是山,但它们的形、色截然不同。我们在写作中一定要抓住它们与众不同的特点来写。如《香山公园的红叶》一文中有一段是这样描写香山的红叶的:走进香山公园的大门,首行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片片像红云似的红叶林。走近一看,这些红叶的外形都不一样,有的长圆如卵,有的扁圆似心,有的状如掌,有的像五角星。微黄的,浅红的,深红的,绿中透红的,五光十色,在金色的阳光映照下,就像千万只五彩斑斓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再加上蓝天、白云的映衬,更加绚丽多姿了。这篇短文作者抓住香山公园的特点——红叶进行重点描写。观察由远及近,对红叶的形状、颜色进行了细致描写。
三、用心感悟,情景交融
自然界的景物本身没有感悟,既不会说话,也不会抒情。然而我们去写某一景物时,都会带着自己的感情。一条普普通通的小河就是一条小河,可是你在小河边的村庄里住了几年,对它有了感情,因为这条小河给你的童年带来了快乐——摸鱼、游泳、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此时,这条小河在你眼里就有了生命,是你的朋友,而不是一条普通的河。因此,写景的时候,要注意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这一点对三年级要求可能高了一点,同学们掌握比较困难,但在参赛中,要想超过别人,就得学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如一位同学在写《我爱秋天的处》一文中,抓住秋天落叶的特征,详写了“落叶”,他这样写道:这里秋意浓浓,一阵秋风吹过,树上的黄叶纷纷飘落下来,犹如下了场树叶雨。看,一片柿树叶在空中飘荡,多么像一条小船呀!而且是一条红色的小船。望着这叶“小舟”在空中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我想:它会落到哪里呢?我希望它能伴着秋风,飞到祖国的边疆给那里日夜守卫祖国的叔叔带去慰问;我希望小舟伴着秋风飞向台湾,给台湾人民捎去大陆家人的思念。
小作者借描写落叶,抒发了对的爱,抒发了对台湾的思念,希望早日统一。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节选自张抗抗《牡丹的拒绝》)
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我喜欢在春风中踏过窄窄的山径,草莓像个精致的红灯笼,一路殷勤地张结着。我喜欢抬头看树梢的小芽儿,极嫩的黄绿色里透出一派天真的粉红。我喜欢夏日的永昼,我喜欢在多风的黄昏独坐在傍山的阳台上。小山谷里稻浪推涌,美好的稻香翻腾着。慢慢地,绚丽的云霞被浣净了,柔和的晚星一一就位。我喜欢看秋风里满山的芒。在山坡上,在水边上。白得那样凄凉,美而孤独。
(节选自张晓风《我喜欢》)
【借鉴点】
有人说,情感是心灵深处最美的花儿。如何才能让这朵花开得璀璨绚丽,开得芬芳四溢呢?通过上面这三个片段,我们便可以找到可以借鉴的技巧。
一、借出人意料的事件抒情 作文时,欲扬先抑或设置悬念,均能够让情感变得格外真挚动人。正如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里所讲的,平日里他总是不愿意听母亲唠叨,谁知就在自己与母亲呕气之时,母亲竟然“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更让他惊诧的是,母亲离开他的时候,牵挂的依然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想一想,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史铁生的内心会是如何波澜迭起。于是,“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一情感的抒发也便显得极为动人了。
二、借情景交融的景物抒情 借景抒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抒情方法。这类抒情,可以用景物为明线,让情随景出。张抗抗《牡丹的拒绝》里的这个片段便极具代表性。作者先说“并不喜欢牡丹”,可牡丹的一场“谢幕表演”又让她心生无限感慨。透过细腻的描写,我们才明白,是清风下坠落的花瓣吸引了作家,更确切地说是“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的场景感动了作家,于是也就自然地发出了“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的抒情。借景抒情,情感自然真切,笔墨错落生辉,颇值得大家借鉴。
三、借美丽动人的语言抒情 对于高中生而言,不能再满足于口号式的抒情,得学会从语言上下功夫。一般而言,抒情时,若能巧妙运用比喻与排比,情感会更为美丽动人。《牡丹的拒绝》一文赞美牡丹时,便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那鲜艳夺目的“花瓣”比作“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格外精彩;而作家张晓风《我喜欢》一文里的这个片段,则用排比的形式,将自己所喜欢的事物逐一铺陈,语言犹如散文诗般亮光闪烁。
【仿写示例】
夜深了,睡不着,索性坐了起来,倚着一盏孤灯,静静地听雨。窗外,雨下得正欢,但似乎少了一些什么,亲切?熟悉?抑或这雨原本就不是属于我的?我想起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话:“雨夜,你用温热的手指去划窗上的雾气,看见窗户外层无数晶莹的水珠。新的雾气又蒙了上来,你还是用手指去划,终于划出了你思念中的名字。”我没有用手指去划窗户,但心头却不自觉地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故乡的雨!
(姜仁政《故乡的雨》)
汪昌友
下面是一则调侃作文空洞无物的故事:
老师跟同学们玩游戏――你猜他(她)是谁?老师说:“他长着一个脑袋,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个嘴巴,两只耳朵。你猜他是谁?”学生站起来说:“猪!”老师说:“我要你猜的是人,怎么会是猪呢?”学生理直气壮地说:“猪不是有一个脑袋,两只眼睛吗?猪不是有一个鼻子、一个嘴巴吗?猪也有两只耳朵呀。怎么猜错了?”
很多老师把作文空洞的原因归结为同学们“缺乏生活体验”和“不善于观察”。这的确是导致作文空洞的原因,但是笔者认为更多的是“概念化作文”惹的祸。“概念化作文”就是从概念到概念。比如有些同学歌颂母爱,不是用典型事例和动人细节去感动人,不是让读者从字里行间生动地感受母爱的伟大,而是用大量概念性的词语,通过抒情、议论,把“伟大的母爱”这一概念强加给读者。
我们写作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的情感、观点、看法、思考等“看不见的东西”,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看见”。比如“母爱”是抽象的情感,属于看不见的“东西”,但是孟郊让我们看见啦!那就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又如“愁思”也是看不见的“东西”,但马致远让我们看见啦!那就是“枯藤、老树、昏鸦……”
由此可见,要把自己的一庸感、观点、看法、思考等“看不见的东西”,让读者自觉地接受,必须凭借看得见的载体。这个载体可以是一个物体,可以是一件事情,可以是一个细节……借助于叙述、描写、议论的方式来表达,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和接受。常用的手法如下,
一是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二是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指借描绘景物来抒发感情,情感寓于景致之中。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压抑、悲凉的心境。
三是寓情于事。“寓情于事”就是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使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真诚、可亲。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记得那年春天,奶奶生日,家里又揭不开锅了,你从外边借回一元钱,买了三斤豆腐。豆腐做好了,你一筷子央给奶奶,一筷子夹给我,我让你吃,你说你嫌豆腐有一股味儿,反胃。婶娘,我那时真傻,还以为那是真的,就三两口扒吃了豆腐,后来在厨房里,却见你吞着野菜吃,我才知道是你哄了我。我后悔地哭起来,你却笑了,说我懂事,让我以后长大有钱了,再给你买多多的豆腐吃。可到现在,我一块豆腐也还未给你买了吃,你却死了。”
(贾平凹《哭婶娘》)
上文叙述的是作家小时候乡村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在叙述中,作者却倾注着无限的深情。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没有一句话直抒情感,然而那真挚的情、热烈的爱却深深烙在我们读者心中。
学生形成规模效应值得关注
徐晶卉
专家表示:学生作品贴近生活充满想象力但缺乏内涵
《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何员外著)、《华音流韶・曼荼罗》(步非烟著)、《后官――甄传》(流潋紫著)、《九重风阚》(灯火阑珊著)……这些都是不少读者熟悉的小说和青春。不过,少有人知的是,这些作者在出书时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学生。随着网络的开发和读者群体的变化,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已经逐渐崭露头角。
学生的群体化,其实最早并不在网络。1998年,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7所全国重点大学联合《萌芽》杂志发起了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提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并且提出“获奖的应届高三毕业生将进入著名商校重点关注范围”的“致命诱惑”,成功地将韩寒、张悦然、郭敬明等一批推到潮流的顶端,由此塑造出第一批学生。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相继崛起的原创网站更是成为众多学生发挥的舞台。在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网络小说在大学里,一个寝室至少有一个人在看,四个寝室中会有一个人在写,可见学生的人数之多。新浪读书编辑张小姐告诉记者,在新浪统计的签约中,学生占到25%,其中甚至有不少作者是90后、刚刚高中毕业上大学的学生。而新浪举办的各项文学大赛中学生也不少,如之前的第四届原创文学大赛青春赛区金奖得主薇若就是一位89年出生的高中女生。而一位原创文学网站的资深编辑则表示,在网络上学生估计要占到60%甚至更高。
作家白烨在《“80后”的现状与未来》一文中表示,学生崛起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学生的生活,表现了学生的情绪,适应了学生的需要,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他说,现在的学生更愿意读那些贴近自己生活的,表达方式和自己接近的那些作品,不爱看那些和自己的生活距离较远并带有说教意味的作品。
“我碰到过许多学生,其中大学生为多,高中生和初中生相对少些。”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持赞同态度:“我觉得现在学生的文字能力都不错,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他说,过去写学生生活的都是成年作家,写作前就需要去体验生活,逐步掌握学生的想法,而学生本就来自于校园,他们对青年读者的心态把握更到位。“目前由我们出版社出版的青春小说中,年龄段在18-25岁的学生占到25%。”朝华出版社社长郭林祥告诉记者,出版社之所以采用他们的稿件,是由于这些学生的想象空间十分广阔,发挥空间也大,这是学生的最大优势。
只写记叙文,好好把记叙文复习好。
(二)、两个原则
1、真实才能动情。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
2、妙语才能煽情。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断点头默叹。
(三)三字要求
1、稳:
写好事,力求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开头结尾注意点题,结尾处要点明中心,稳定的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水平。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不要强求自己必须写出“惊世之作”来,考试作文能够发挥自己80%的写作水平就很了不起了。
2、细:
不要像电视剧情介绍那样的简单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是文章细腻、动人。
3、精:
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精”体现在:(1)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2)写出自己最好的字;(3)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精”应体现在:(1)选择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内容;(2)有漂亮的书写;(3)精心的安排好开头和结尾,适当的采用倒叙、衬托、联想、象征、描写、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法方式结构文章;(4)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比喻、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的运用成语、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四)、四个流程(保住基本分)
1、审清题意:千万注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2、立好中心:至少指导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3、选好材料: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够写好的事。
4、写好提纲:(1)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2)分清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3)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
接下来就是在试卷里写作文啦,要力求一气呵成,只要提纲和开头、结尾、段落开头的稿子打得好,一气呵成事不难做到的,思路顺畅了
20分钟就可以把作文写好。
(五)五项技巧(赢得感情分)
1、有一个灵活的头脑:造句法、筛选法、换题法。
2、有一张可爱的脸蛋:书写要工整,自己的字能够写多好就必须写多好,不得使用涂改液,不得随意修改,特别是开头、结尾和段落的开头句,不能修改。
3、有一双闪亮的眼睛:好的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参见《中考满分作文拟题技法——眉目传神惹人眼》
4、有一身漂亮的衣装:(1)一个最拿手的题材(适合自己);(2)一个好故事(好布料);(3)一个好结构(好设计);(4)一口流畅、优美的语言(好花纹、好色彩)。
5、有几件精美的饰品:(1)倒叙、描写、引用开头(好发型)(2)结尾:议论反问式、含蓄余味式、赞美抒情式、哲理深思式、名言点睛式、联想做梦式、决心号召式(名鞋);(3)名言名句名作的恰好点缀(钻石哟);(4)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如梦的纱巾)。
(六)六个大忌(莫丢冤枉分)
一忌潦草涂改:书写要端正,千万别连文题都改,只改明显的错别字,将错就错,能够不改的就不改。
二忌过短过长:字数一定要足,字数不足,写得再好也很难及格;字数不能太多,不要超出试卷中的作文纸,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在2行以内。
三忌开头议论:还不如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头的好,能来点环境描写,就先来点描写。
四忌分段太少:4-6段为好,千万别少于3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