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不文明现象

大学生不文明现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不文明现象

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不文明行为 问题产生的原因

1.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宁夏职业院校大学生文明修身的情况,结合目前的教育与引导的现状,从而塑造更好的大学生形象,创建和谐文明校园。银川能源学院商学院组织了宁夏职业院校大学生文明修身情况的问卷调查。

2.调查对象及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针对宁夏的三所职业院校,分别为银川能源学院、宁夏大学新华学院、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分校)。

2.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银川能源学院2012级、2013级5个学院13个专业,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分校)1个学院4个专业、宁夏大学新华学院2012级和2013级1个学院7个专业为对象,其中银川能源学院商学院能源经济专业回收问卷95份,2012级物流管理专业回收16份、市场营销专业6份、酒店管理专业3份、会计与统计核算65份、电子商务专业9份,2013级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45份、酒店管理专业5份、市场营销专业10份、物流管理专业8份;电力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49份,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11份、图形图像处理专业7份、平面设计专业29份,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30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份,石油化工学院石油化工技术专业50份;宁夏大学新华学院经管系2012级物流管理专业21份、土木工程2份、工商管理专业4份、房地产经营专业1份、电子商务专业1份、财务管理专业1份,2013级物流管理专业34份、土木工程专业4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4份;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分校)市场营销专业16份、连锁经营专业11份、工商管理专业34份、财务管理专业32份。总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38份,回收率达到91.1%。

2.2 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得到这样的结果,63%的同学认为大学生素质较好、个别素质较低;57%的同学不会把杂物随意丢弃在桌肚里;76%的同学会把捡到的东西交到值班室或保卫科;53%的同学表示不去上课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74%的同学反感上课吃东西,认为这种行为不尊重老师;68%的同学会在图书馆、自习室和教学楼等公共场所小声说话;46%、51%的同学反感践踏草坪和厌恶说脏话;76%的同学会在图书馆、自习室、课堂和文艺演出等场合把手机调成关机、无声或震动。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大学生总体素质还是不错,而学校作为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有些选项比例偏低,比如对"课桌文化""墙面文化"的看待,36%的同学持无所谓态度,23%的同学对旷课、迟到、早退现象习以为常,要值得反思。

3.调查总结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通过这次对宁夏职业院校大学生不文明修身问题的调查研究,我发现大学生群体在礼仪和自身的文明修身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也对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做了一些研究思考。

3.1 调查总结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校园中不文明修身的行为有太多表现。校园不文明现象的出现反映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根本不重视这些点滴的小事情,认为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一个人的修养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注重礼节,而礼节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更多还是表现在行为习惯上。俗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3.2 问题分析

从调查数据中反映了很多的问题,如把杂物乱扔,拾东西不交还,逃课,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践踏草坪,乱涂乱画等一系列问题。拿银川能源学院来说,学校的性质属于民办三本,学生入学基础差,除此以外,还有高职高专、中专、继续教育、预备技师、自考等多种类型,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自私自利、不上进、无所谓的态度会影响身边的人造成恶性循环。

3.3 问题产生的原因

3.3.1礼仪行为和礼仪教育的缺失

高中与大学的教育是两种完全不同,甚至是处于两种极端的体制。高中实行的是严格的管制,它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学生唯一的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学习。高中生的行为总是有章程可循。但他们合格的行为只是监管的产物,并未内化为自身的认识,文明礼貌只是一种被迫的要求,他们心中没有形成文明理念,对道德的认识自然也达不到一定的高度。一旦步入大学,立马就脱离了监管阶段,没有了完善的文明约束体制,学生的自控能力差逐渐的开始暴露出来,薄弱意识开始显现。面对大学的多元化,一些学生开始摇摆不定,被卷入各式各样的风潮中。礼仪行为和礼仪教育的缺失明显的表现了出来,直接导致了职业院校不文明现象的频频出现。

3.3.2 入校素质整体偏低

职业院校的学生,顾名思义,是经历过高考失败的学生。高中阶段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就较差,入校时,整体素质偏低,即使是民办三本的同学,成绩也只是比专科生高一点点,相对比来说,素质还是有所欠缺,严格的说,基础就不够扎实。

3.3.3 家庭教育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娇生惯养,无形中使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思想,不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不能吃苦,缺乏合作意识。也有部分家长自身文明素质低,使孩子的文明教育失去了根基。除此之外,应试教育使得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及以后的升学和就业,忽略甚至放弃了文明素质教育。

3.3.4 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

目前我们的社会正处于大变革时期,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整个社会比以前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生活多样化。而相对于处于生理心理还不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在思想观念、心理发展价值取向上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校园已不是一片净土,诸如金钱观念、价值观念、人生观念越来越社会化、市场化。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会耳濡目染,将家庭和社会中不文明行为在学校中模仿。外部环境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氛围的影响。由于大学生还处于心理不成熟期,社会上许多消极、落后现象渗透到校园,往往使部分大学生丧失其原有的生活立场,接受社会上不文明的语言、行为及生活方式,造成了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而大众传媒中某些不健康节目的误导,又使大学生不文明行为得以蔓延。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部分大学生把影视作品中主人公的不文明行为如说脏话、打斗视为有个性的表现,视为"时尚"。二是同龄群体的影响,同龄群体由于年龄、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接近,互相攀比模仿,使部分不文明观念、行为更易在高校互相渗透和影响,这是导致某些不文明现象在校园内流行的重要因素。

3.3.5 自身道德修养的忽视

社会上功利诱惑的增多,增强使一些大学生在思想上急功近利。大学被当作了实现功利的敲门砖。他们认为来到学校只是为了接受专业知识,其他一概不重要。所以他们不关心"我的大学"怎样,不在乎我的同学怎样,只在意是否能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大学生忽视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便容易丧失文明的判断能力,以丑为美,以耻为荣,从而在思想上解除了抵御社会不良风气侵袭的防线。我们认为大学生中出现这些不文明现象也与大学生注重个人私利有关,这不仅存在于学生中,社会上也不乏这种现象。

3.3.6 网络的恶意影响

现在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手机第一时间获取信息资料,但是网络中除了正面的信息介入,也同时伴随着很多的恶意影响,或者不善的言论,甚至是恶意调侃,危言耸听,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职业院校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价值错位,过度放纵等不文明现在的屡屡存在。

3.3.7 管理的缺位

制度被束之高阁,缺乏监督。现行的学校教育缺少对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的监督,对部分学生的违纪行为采取姑息态度,奖惩不明,从一定程度上纵容、助长了不文明行为习惯的滋生、蔓延。学生不文明行为的产生原因有多方面,从教育和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教育管理不是很到位,制度不够完善,制度的落实、监督不够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人员不足,方式落后,学生中的敌对情绪占相当比例;在对学生专业教育上、生活服务上有的做的不好;在物质保障方面,我们还不够科学与完善;在文明的氛围的形成上,还不能有效的达到惩恶扬善、扶持正气。

参考文献:

[1]郑庆林.戴长江.素质教育与教师能力[M].安徽大学出版社. 1998.61-326

[2]孙云晓.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烦恼[J].家庭.1994.9

[3]张玮玮.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N]. 黑龙江日报,2006-05-23

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范文第2篇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礼仪修养;专业培训;校园氛围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非常重视礼仪。而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传承者与继承人,而且在以后的发展中还要将中国的古老文明传向海外,因此“90后”大学生的责任非常重大。

一、“90后”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分析

当前通过对“90后”大学生礼仪修养的调研,发现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程度不容乐观。尽管绝大部分大学生的行为举止比较规范,但是他们对于自身礼仪修养的满意程度较低,而且对礼仪修养的认识也不够充分;其次,“90后”大学生在礼仪修养方面存在着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有一部分大学生想要通过礼仪知识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的礼仪道德修养,但是却发现没有合适的平台与途径,从而放弃对礼仪知识的学习。此外,当前学校、家庭与社会等对大学生礼仪修养学习的引导有所欠缺,大部分家长与学校老师不注重对学生礼仪修养的培养,从而使大学生对礼仪修养持漠视的态度。[1]

二、提升“90后”大学生礼仪修养的重要举措

1.开展专业性培训,充实学生的礼仪修养知识

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高校在礼仪修养方面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培养与支持。然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学校对礼仪修养方面主修课程的开设比较欠缺,尽管有一些学校开设了礼仪课,但也是作为非重点课程而存在的,对学生的礼仪修养不重视。因此,作为高校,应该对现存的课程制度与方案进行合理调整,可以设立相关的礼仪修养与德育培养的相关课程,而且还要对相应的教育形式进行评价,从而对学生礼仪修养的健康合理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例如,可以开设社交礼仪、职场礼仪、穿着礼仪课程等,而且还要邀请专业的老师与教授进行指导,从而使学生礼仪修养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与可行性。

2.营造积极践行礼仪的校园氛围

“讲文明,树新风”的礼仪实践活动应该在校园内积极开展,通过这种有效的途径,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一定的礼仪修养知识。另外,还可以借助学校宣传栏贴一些文明小贴士,或者在宣传屏幕中播放礼仪示范的节目,使学生能够认真践行在公众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文明用餐以及节约水电等这些小事,从而在学生的思想中种下文明礼仪的种子。

3.积极监督不文明行为,提升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

有效的规范制度能够对不文明的行为给予一定的监督,因为如果仅仅依靠大学生的文明自觉,那么文明礼仪修养的形成则任重而道远。因此,实施有效的监督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强制性的监督很难改变诸如过马路闯红灯等不文明的现象。因此在学校中应该积极对“90后”大学生的行为进行合理规范,这样对校园和谐文化氛围的营造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制订相应的大学生礼仪规范,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还要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进行宣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4.建立大学生礼仪培训档案,培养良好的礼仪修养习惯

作为人才的聚集地,高校中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的大学生接受礼仪教育的水平都存在着差别。因此,对于礼仪修养的培养也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礼仪道德培养。[3]高校可以建立大学生礼仪培训档案,通过档案对大学生参与礼仪培训情况进行记录,从而对大学生的礼仪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防止不文明现象的出现,促进“90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综上所述,对“90后”大学生礼仪修养的不断提升可以积极促进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从而对社会与国家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为此,强化当代大学生的礼仪意识,提升大学生对我国礼仪的传承意识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作为“90后”大学生,应该积极培养自身的礼仪修养内涵,为个人修养的提升以及社会整体素质的进步而努力。而教育工作者以及全体社会人员,应该对大学生礼仪修养的提升工作给予积极的支持,从而为建设我国的精神文明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黄蓉.大学生礼仪修养教学探讨[J].学习月刊,2011(12):56-57.

[2]黄凯.谈大学生的礼仪修养[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8):99-101.

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 人本主义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识码】A

由于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正处于形成过程中,对于各种外在事物既充满了好奇,也缺乏必要的分辨能力。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有可能受到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而走上错误的道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确保其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而人本主义则由于其对人本身价值和努力的重视与强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重要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主义的功能

人本主义即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其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有以下具体功能。

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以人为本的基础和前提是以自己为本,即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主义有着促使大学生不断奋发向上的作用,具有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精神的功能。自强不息精神的培养,可以促使大学生面对各种挫折时保持乐观主义精神,在努力刻苦中保持足够的韧性,从而为其最终成功创造机会。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涯和毕业后的工作,乃至日常生活来说,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于其克服人生道路上出现的各种困难,最大程度发挥自身才能和主动性都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培养尊重宽容他人的性格。人本主义不仅要以自己为本,还要以他人为本,即必须尊重他人尤其是弱者,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保持一定程度的宽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尊重宽容他人的性格,是人本主义所具有的另一重要功能。人作为典型的社会动物,其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同他人的各种联系和交往。因此,在大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人本主义培养尊重宽容他人性格的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他人必要的尊重和宽容,可以使大学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同,并顺利地融入到集体和团队中,获得他人良好的配合和帮助,保证各项目标和任盏乃忱完成。

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人本主义将人本身的发展放在最为关键的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人本主义的强调,意味着大学生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还应当充分注意道德情操的提高。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是人本主义强调人本身发展的必然逻辑。良好的道德情操,不仅可以使大学生的相关行为最大程度地符合社会要求,从而得到周边群体广泛的认同,而且可以使其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其他技能,为人生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主义功能实现的困境

享乐主义思想泛滥。畏苦怕难是人所具有的趋利避害的本性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由此而形成的享乐主义思潮也成为社会上一直存在的不良思潮之一。部分高校大学生只顾眼前的快乐和享受,而看不到这种暂时的快乐和享受导致的学习成绩下滑、思想颓废不思进取,给家人及自身成长成才造成的损害。在享乐主义思想的主导下,大学生不愿意通过努力奋斗获得更好的成绩,不愿意以严格的道德标准约束自身的日常行为,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主义的功能受到一定的损害。

拜金主义思想流行。拜金主义思想最大的问题在于由其主导的价值观的核心是相关行为短期可能获得的,以金钱为标准的直接利益的多少,而罔顾由此可能导致的对其他更重要的长远利益和间接利益的影响。拜金主义思想的流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主义具有的尊重和宽容他人的精神,以及良好的道德操守等功能的发挥产生了根本性阻碍。

低俗不文明现象广泛存在。各种低俗不文明现象虽然受到传统道德的抵制和严格约束,但依然屡禁不止。近年来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平均素质较之前的精英化教育阶段有所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低俗不文明现象在大学校园内迅速增加。从当前大学生日常交谈中经常冒出的各种不文明的口头禅,到媒体曝光的校园贷中“裸贷”的流行,这些低俗不文明现象不容忽视。低俗不文明现象的存在,不仅表现为对他人的不尊重,而且是当事人道德情操存在缺陷的典型表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主义功能的实现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主义功能实现的途径

要克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低俗不文明现象对人本主义功能造成的困境,必须通过以下有效途径,充分发挥人本主义固有的积极作用。

加强开展各种学生团队活动。无论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还是低俗不文明现象的存在,不尊重他人均为其重要表现之一。因此,要充分发挥人本主义培养尊重和宽容他人、良好道德情操功能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加强开展各种学生团队活动。只有将大学生经常置身于各种形式的团队活动中,才能使其充分体会到尊重和宽容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不文明现象的庸俗和可耻。除此之外,团队活动中的竞赛和对抗,还能培养大学生面对挫折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团队胜利所带来的集体荣誉感,为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主义功能的实现打下坚实的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为核心的集体主义基础。

重视非思想政治课程中的人本主义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主义功能的实现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生涯,单纯的思想政治课程远远不能保证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非思想政治课程中的人本主义教育,尤其是大学语文课等与人本主义密切相关的课程教育。一方面,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应当充分结合相关的文学作品内容,通过其中人物具有的自强不息、尊重和宽容他人的精神,以及良好道德情操,从而获得相应成功的事例,为大学生树立榜样,并自觉向其靠拢。另一方面,在其他课程中,也应当充分结合大学生遇到的各种学习上的具体困难,以及克服这些困难的具体方法,对学生进行自强不息、尊重和宽容他人的教育,使其在课程实践中逐渐养成相应的人本主义精神。

高校教师以身作则。对于大学生来说,教师是其在人格和具体行为上进行模仿的榜样,这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因此,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主义功能的充分实现,还必须通过高校教师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其人格和行为的感染下接受到有效的人本主义教育熏陶。高校教师的以身作则不仅能保证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也能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本主义驱动,使其获得宝贵的人本主义精神的切身体验,从而自觉地按照人本主义的具体要求调整自身的思想和行为。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①赵启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人民论坛》,2016年第21期。

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范文第4篇

寝室是每个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寝室文明与否是反映学生素质涵养的重要方面,是优良校风班风的重要体现,对每个大学生都会产生影响。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寝室无论是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都很好,寝室舒适温馨、文明和和谐,是真正的文明寝室。但我们更要看到还有一些不文明寝室及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如寝室灰尘漫布、异味浓烈、生活用品摆放杂乱;在门窗、墙壁等处乱写、乱画;随意向楼下仍垃圾、倒水;在寝室聚餐、喝酒、吸烟;寝室同学之间经常吵架甚至动武等等。正是这些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影响着寝室和学校的整体形象。作为寝室里的一员,我们应大力除去此类不文明现象,把学生寝室建成整洁、友爱、和谐、互助、文明之家,让寝室不但干净而且充满生机与活力。

文明寝室建设不是虚的,而是要求实实在在。学生一天中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要在宿舍中度过的,宿舍是什么风气,环境怎么样,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文明寝室建设,既要在硬件方面,如设施、安全等方面过得硬,但更重要的是在软件方面,如管理制度、宿舍文化、学生素质等方面过得硬。构建整洁舒适的寝室环境,形成良好温馨的寝室氛围,积极高雅的文化韵味,相互关怀、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和谐人文气息,应是文明寝室的必然要求。

寝室同时也是考验我们社会参与度的重要方面。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信任机制的相对落后,带来了社会高度流动性和匿名性,人际交往中情感性的联结减少,人们的交往方式更多的建立在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基础之上,使得人们产生种种社会疏离感。逐渐走入社会的大学生同样难以避免,而这种社会疏离感的产生则导致了大学生程度不一的孤独和焦虑,这对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人格形成以及社会融入造成了不良影响。寝室作为大学生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则是建立信任机制,克服社会疏离感的第一场所。

生活在寝室这样一个集体中,大学生们最需要的就是一种集体认同感,克服独立独行,唯我独尊的心理,要懂得我甚或在寝室中,大家离不开我,我也更离不开大家。室友遇到了困难,要热情的上去帮助他;不开心了,要积极的给他关怀......以爱的心灵去对待人,每个人积极的融入这个集体中,脑子里具有集体概念,做事能从大家的角度考虑,奉献出炽热的心,那么就能拥有一个团结友爱、互助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

当然,创建文明寝室需要学校、园区以及每个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创建文明寝室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活跃气氛,让同学树立“团结友爱、互助互信”的集体观念。

二、加强寝室团结,和睦共处,学先进、比先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细化责任,将工作落实到各班、各寝室,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的先进模范作用,并加强教师、学生多条线的督促检查力度。

四、学生公寓管理办公室要通过辅导员等多方力量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和普查。在检查中做到平时保洁与重点整治相结合, 建立反馈制度,做好情况通报,提出整改措施,进行跟踪检查。

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寝室文明公约, 如:保持好卫生,人人有责;爱护好公物,保持整个寝室环境的舒心、整洁。

六、搞活寝室文化,培养同学们对寝室文化的认同,如:可以开展寝室文明建设标语征集活动,提高学生创建寝室文明的自觉意识。

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性化,大学生,文明意识

 

现代高校图书馆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对师生实行开放式借阅。随着书库和阅览室的全面开放,图书的利用率、流动性以及借阅效率都得到了大大提高。。这不仅使图书馆的服务更趋科学化、人性化,也为信息的再生和知识的增值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毫无疑问,图书开放借阅对服务双方都是大有裨益的,而且完全符合时展需要。但随着开放政策的实施,也出现了一些我们不太愿意看到的问题。例如,图书的丢失现象较开架前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图书缺损情况严重,剔旧周期大大缩短;图书乱架更是相当普遍的问题;一些公共设施的折旧加快等等。[1]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比如,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建设还欠完善,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对学生入馆前教育力度不够以及少数管理人员疏于职守或素质不高等等。但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弱化和自身修养的缺乏。

针对这一现象,现在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采取的是简单粗暴的批评教育,或干脆直接进行经济处罚的办法。但是实践证明,这种惩罚措施收效甚微,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公德意识,真正使其将文明规范变为一种自觉行为。原因很简单,第一,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二十岁左右的独生子女,从小在众星捧月的家庭氛围中长大,自然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很少会替别人考虑;再者,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已不再是惟老师之命是从的缺乏思想的小孩子,而是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自我意识觉醒了的具有个性的成年人。那种居高临下,缺乏平等和尊重的简单生硬的批评教育,只会使他们产生更加强烈的逆反心理,丝毫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然而直接采用经济处罚的手段来遏止上述行为更不可取,因为大学生在经济上还未独立或完全独立,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仗父母的供养才能完成学业。而且其中不少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是太好,甚至很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用经济处罚的办法显然是不够合理与人性化。这种唯钱是能的做法与图书馆开启心智、引人向善、唤醒人性的文明形象相左。况且用罚钱来规范学生并不能从思想根源上纠正他们的品行,只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和敌对情绪,反而不利于文明氛围的营造和文明行为的养成。所以说,简单粗暴的批评和直接的经济处罚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不文明现象的产生。

那么,怎样做才能使大学生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自觉自愿地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最终将文明化作一种自觉行为呢?我认为,一个人不管其行为方式正确与否,他都希望被人平等以待,被人尊重,而非视若敌人。所以,我们要以理服人、用情动人,不可以势压人,更不应动辄罚款。另外,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以求改进方式方法,使服务更能彰显人性的关怀,更趋科学合理。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对图书乱架的治理措施

1.1乱架原因

图书乱架现象是书库开放后出现的最突出、最棘手的问题。几年来虽然采取了种种治理方法,但收效甚微,屡禁不绝。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读者对图书管理工作不熟悉,无法充分体会图书工作者劳动的辛苦,认为保持书架的整齐有序完全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事情,与己无关;二是部分学生私心太重,怕麻烦,图方便,将书随走随抽,随抽随弃,如闹市观花,所过之处,一片狼籍;三是有的学生迫于管理人员的监督,为应付或逃避责罚而将图书随意乱插;四是由于借阅册数限制,有些同学在选择图书时先粗略地挑选一批书,然后再去粗取精,从中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而把淘汰的书随意丢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最终导致了乱架现象的屡禁不绝。

1.2整治措施

认真分析后我们不难看出,上述情况无非是由于学生对图书管理工作缺乏认识,以及公德意识薄弱造成的。对此,我们先不要急于指责他们,毕竟责任不能全归在学生身上。我们首先应平等地对待他们。可以让其深入了解图书排序上架、整架以及分类的有关知识,让他们明白,只有按序排列才能及时高效地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同时,请他们观摩一下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如有可能,在自愿的前提下,还可以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上书、整架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言传身教,他们会对图书管理工作有一个切身的认识,从而更能体会到管理人员劳动的辛苦。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妨请他们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便使读者更为方便快捷地搜索到自己最需要的图书而又不至于乱架。对于好的可行性建议,我们应予以适当的奖励。这种充满人性关怀的体验教育,真正将学生视为我们的朋友,甚至是图书馆的一员,让他们直接参与到图书管理工作中来,于无形之中赋予了他们以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使其从最初的被动接受规范转而成为现在的主动维护秩序。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做法远比简单粗暴的斥责更易被人接受,更能从根本上唤醒大学生们的文明意识。毕竟,人与人本无高低贵贱之分,他们在被人理解和尊重的同时,也会逐渐懂得体谅和尊重他人。[2]

2 对逾期和污损图书采取的措施

我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学生甚至个别教师借书超期或损坏的问题。对于此类问题的处理,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图书馆及社会公共图书馆都是采取罚款的办法。这种办法不能说没有合理的一面,它可以督促借阅者珍爱并及时归还看完或闲置的书籍,以便提高图书的利用率。但我认为这并不是唯一有效的解决方法,尤其对于经济上尚未独立的大学生们。由于高校图书馆建设规模的制约,学校只能根据学生学历的差异限定不同的借阅册数。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发现有许多学生,尤其是对于准备论文答辩或考研的学生来说,有限的借阅额度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是否可以尝试着引入信用指数的概念,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奖惩的依据呢?

首先,与ILAS软件开发公司联系,在“读者借阅史查询”菜单下增设学生信用档案子目,根据学生能否如期和保质还书的情况,设置相应的信用指数,ILAS系统将依据每个学生信用指数的高低,在原有基础上自动增减其借阅册数。。。这样,既能有效地督促学生爱护和按时归还图书,树立诚信观念,又能对那些自觉遵守借阅制度,爱护图书的学生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相应的奖励。既解决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又维护了图书馆和多数读者的利益,并能于无形之中在大学生中弘扬文明精神和公德意识,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我想这种措施比一味的罚款更能体现文明和人性,从而也就更能为大学生们所接受。

3对不文明言行的文明引导

3.1不文明言行的产生原因及表现

虽然高校图书馆面对的是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当代大学生,但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还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个体差异诸多因素,导致当代大学生们人文素质水平的参差不齐。表现在图书借阅中,除去上面所说的图书乱架、逾期及污损以外,还有在图书馆内语言粗俗或行为不雅等问题。例如,对为其服务的老师缺乏最起码的尊重;对规劝其遵守规章制度的老师出言不逊;出入图书馆衣冠不整;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或谈情说爱等等。

3.2 以文明之灯照亮大学生的前进之路

大学生们思想活跃,善于吐故纳新。我们应该抓住这一特点,深入体察他们的心理,努力理解其思想,做到知己知彼。然后积极开动脑筋,利用图书馆得天独厚的精神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教育,力求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情、寓教于行,以人性的关照于潜移默化之中获得教化效果。例如,我们可以组织举办大学生摄影展,用镜头捕捉身边的文明和不文明现象,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评判和自省。在大学生中征集富有时代感的图书馆文明提示语,精选后制成宣传牌悬挂于馆内醒目位置,以起到时刻警策的作用。另外,还可以举办争做文明读者的演讲比赛、书画大赛、读书会等活动。所有这些活动都应严肃认真公正地评出优秀作品,并及时予以奖励。这种奖励的价值和意义决不仅仅局限于奖品本身,它是对文明与公德的张扬和礼赞,是对不文明行为的鄙视和唾弃,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完善和延伸。大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收获的是真、善、美,是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对他人及自身尊严的维护。[3]

4 结束语

总之,作为人类文明的圣殿以及在这个圣殿里辛勤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们,对我们的当代大学生应该用亲人般的关爱、朋友般的理解和师长般的帮助给他们以温暖,使他们感受到平等和尊严,用自己的心灵之光引导他们走向文明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崔红娟《开架借阅不文明现象分析与对策》《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2

[2]曹松林《大学生道德失范德育对策》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3]田秀云《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 人民出版社 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