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保知识学习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纸浆活动;开发;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育应适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适应我们的教育;教学内容应源于孩子的生活;教师要注意观察孩子,发掘孩子的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增长幼儿的知识,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望,发展幼儿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与情感。
(一)现状分析
开发教学资源,让教学更加生活化,这也是幼儿园教学要大力提倡的理念。选择纸浆画是因为其色彩比较多样,符合幼儿园孩子心理特点的缘故。目前我孩子对纸浆画制作的整个流程从浸纸―拌浆―粘贴已经十分了解了,而且操作时也比较得心应手。
(二)概念鉴定
纸浆画,就是以纸浆为主要材料创作的美术作品。纸浆画颜色鲜艳,具有浮雕效果,可以在木、瓷、玻璃、石、纸等多种材料上绘制,干后即可成品,制作纸浆画是一种充满童趣的活动。
二、材料收集依靠生活实际
纸浆画的材料选择应该体现生活化:卫生纸,也可以是废旧纸张,报纸等,胶水、各种色彩的颜料。选择适当的卫生纸可以提高幼儿艺术创作的效果,比如要选择那种粗糙、吸水性好的质量稍差些的纸,这样容易制成纸浆。使用的颜色要根据需要来定,注意节约和环保,最好是色彩丰富一些的。
做纸浆画的底版材料丰富多样,可以用硬纸板、木板,废旧鞋盒、纸盘、老式的瓦片、酒瓶、酒坛、薯片罐、方便面盒、纸杯等等,但最好选用不吸水的材料。同时可以开展亲子废纸、废旧材料的搜集大行动,幼儿将生活中的废纸、瓶瓶罐罐等废旧材料搜集起来,为开展纸浆画活动做好铺垫。同时也从小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注意生活中的节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大家的收集,把材料分为三大类:瓶罐类;纸艺类;其他类。
(一)瓶罐类
瓶罐类有酒瓶、酒坛,薯片罐等。
(二)纸艺类
纸艺类有纸盘、方便面盒、纸杯、鞋盒等。
(三)其他类
PVC管,老式瓦片,三合板。
给幼儿选择学习材料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和环保,同时还要注意色彩和样式,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心理特点,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无穷的创造力,获得更高的学习效果。
三、区域设置井然有序
根据纸浆画制作的流程我们创意纸浆活动设置了“巧手浸浆”“五彩拌浆”“创意纸艺”“创意瓶罐”四个区域。为了便于孩子了解每个区域的具体操作步骤我们在每个区域中设置了步骤图,“看”是幼儿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除了在活动前老师的现场制作,老师还把每一步的操作步骤展示出来,引导幼儿在动态中感知纸浆画制作的过程,激发幼儿对纸浆操作的兴趣。同时为避免某个区域出现人员拥挤的现象,我们给孩子提供了进区牌,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两个管理员老师,做好每个区,每一次观察记录,做好评价。
四个区域如下:
合理的区域设置让幼儿制作纸浆画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和提升,但同时,教师也要做个有心人,因此活动的观察评价必不可少。
四、实施内容丰富多彩
(一)拓展幼儿的创新能力
为积极营造幼儿园特色活动氛围,让纸浆画更富特色。通过选择材料的不同,制作图案的变化,选择颜色的搭配以及辅助材料的添加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我们不应该忘记增加教学辅助材料的作用和意义,那就是发散幼儿的思维,给他们一个放飞思维和想象的空间。
(二)装饰美化幼儿园环境
幼儿制作的纸浆画可以进行展示,开展纸浆画美化幼儿园活动。从走廊挂饰墙饰,隔板木框摆饰,其余空间装饰等纸浆画展示不仅可以美化幼儿园环境,同时也可以让幼儿产生自豪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参与热情。
XX市第二小学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多人,教职工84人。学校始终坚持“树优良校风、建优美环境,创优异成绩、展一流风采”的办学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我校历来重视环境教育,确保学校环境教育持续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整体素质。努力争创市级“绿色学校”。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制定计划
加深对绿色学校的理解,让绿色思想渗透到师生思想和学校各领域中,这是进一步提高创建实效的前提。学校领导班子深入学习了“绿色学校”的创建标准,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利用教职工大会、班子会、红领巾广播站和国旗下讲话以及宣传橱窗等途径,在广大教职工和学生中广泛宣传绿色理念,邀请环保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宣讲绿色学校的涵义和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学校还印发绿色学校的学习材料,通过多种渠道,使全体师生对创建绿色学校的意义和绿色学校的内涵又有了新的认识,并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注重渗透环境教育。学校管理人员的绿色理念也增强了,能自觉地将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与学校的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将创建活动融入到各项工作之中。
二、坚持课内渗透与综合实践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校的任何一种教育活动只有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了,才会显示出生命力,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培养学生环境素养的主要渠道。学校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地结合教学内容,贴切自然地渗透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同时要注重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能学到科学知识,同时让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和人文素养。
新课标将综合实践活动列入了小学课程之中,我校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开展了“梅溪河水质情况调查”、“校园内树木品种调查”等课题研究活动。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植树节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认识绿色学校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给学生创造既增长知识,有陶冶情操的良好学习、生活环境。在“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组织学生参观观看节水宣传片、撰写节水小论文;在中高年级开展了““绿色主题阅读”征文比赛;在校园内开展了“牵手绿色、养绿护绿”活动;举办了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讲座,组织学生进入社区进行环保宣传以及卫生整治活动。
为了使全体学生参与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学校开展了创建“绿色班级”的活动,制定了“绿色班级”的评比标准和评比办法,学校各班均参加了此项活动。班级成立了环保小组;配备了小小管理员,负责节水节电;班级墙报重新布置,开辟了“绿色园地”专栏,宣传环境知识和绿色理念;教室里摆放了花草,有学生专人护理。
在学校和少先队组织的号召下,部分同学还成立了环保志愿者队伍,有的同学还做起了文明监督员,对那些不讲卫生、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或举报。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改善,环境意识有了较大提高。
三、校园环境整洁,教育成果突出
我校校园环境整洁优美,布局基本合理。教室、办公室整洁明亮,教室布置得各有特色,班级都有盆栽绿化,既美化了环境,又培养了学生护绿意识和爱心。校园可绿化的土地均得到绿化,春有鲜花艳丽,冬有苍松常青。
学校建立了“每天三扫,一周一大扫”的卫
生制度,垃圾实行袋装统一清运。经过广泛宣传教育,校园内学生乱扔垃圾的行为大为减少,学校还改造了水电使用装置,较少了跑冒滴漏现象。 在创建绿色学校过程中,学校坚持把创建工作与学校的日常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把环境教育落实到育人的各个环节之中。通过创建,我们深深体会到,师生对环境问题的更加重视了,环境行为有了较大改善,节约资源已逐步变成师生的自觉行为,绿色思想正不断深入到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的各方面。
营造“花园式”校园,争创“绿色学校”,是全体师生孜孜以求的目标;筑绿色风景线,育自觉护绿人,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我们希望借此申报“市级绿色学校”的契机,能进一步认识不足,扬长避短,让我校环境教育持续发展并有所突破和创新,努力把环境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水平。
申请学校:
一、环境保护教育注意“两个为主”
1.以渗透为主
环境保护教育没有单独设学科,而是把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教育内容渗透到各科教学、各种活动及日常生活中去。幼儿园很多的主题活动中都可以渗透环保教育的内容,如,“垃圾的分类”“动物王国”“丰收的季节”,这些主题活动中的内容无一不与环保教育紧密联系,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这样的教育契机,渗透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珍惜劳动成绩、勤俭节约等教育内容。
2.以游戏为主
我们认为,环境保护教育也一定要寓于各种游戏之中,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受教育。如在建构游戏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无毒无害的废品,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建构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懂得如何减少垃圾和利用废物,回家还能向父母和爷爷奶奶做宣传。生活中很多的废旧物品可以用来自制玩具,环保的纸箱可以用来搭建城堡,塑料瓶可以用来做花盆,做保龄球,月饼盒可以用来做迷宫……在自制玩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其中。这样的废物利用,既节约了开支,又培养了幼儿从小不随手乱丢垃圾的好习惯。
二、环境保护教育要做到“四个结合”
1.认知活动与养成教育相结合
幼儿园可以开展爱护花草树木,爱清洁讲卫生,爱护公物,节约水、电、粮食、纸等活动,开展这样的活动,既要求幼儿对环境保护的知识有所了解,更注重他们养成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开展节约用水的教育,可以使幼儿初步了解水有什么用、干净的水是怎么流到我们家的,并组织小朋友进行污水与植物生长、清水与植物生长的优良对比实验,让幼儿知道节约用水和保护水源的重要性。
2.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幼儿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了解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请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发放给家长一些学习材料,将一些环保知识介绍给家长,让家长在家可以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我们还可以提倡让家长带着小朋友一起到公园去游览、写生、表演、游戏,让孩子一方面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日常教育与专题教育活动相结合
幼儿园的环境保护教育虽然应以渗透为主,但也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甚至是系列的专题教育活动。此外,在“爱鸟周”“粮食周”“世界地球日”等各种环境纪念日中可以组织一些主题活动,如,爱鸟周进行“鸟儿鸟儿天上飞”的主题活动;在植树节组织大班小朋友种树、到大街上宣传、举办“植树造林好”的小展览;在世界环境日,大班可以进行“我最喜欢的环境”“救救地球”等美术创作活动等。
4.环保教育与幼儿年龄特点相结合
幼儿园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时,要时刻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避免成人化。环境保护教育目标的制定具有层次性,内容是幼儿常见的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并且还介绍一些人们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同一课题在各年龄段要有不同的教育要求。以认识声音、减少噪声为例,小班要求分辨好听和不好听的声音,懂得保护嗓子;中班要求能分辨多种声音,知道哪些是噪声以及噪声的危害,懂得保护自己的听力;大班则要求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噪声的危害及防止噪声侵扰的办法,要求小朋友当小宣传员。
【关键词】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实施的重要保障,是实施新的课程标准的支持系统;课程资源是新的以学生为本的课程得以实施的支持环境,没有与新课程相匹配的课程资源,多样化的课程将无法变成现实;开发多样化、本土化的课程资源是打破以学科知识为本、以教科书为主要学习材料的传统课程体系的突破口;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课程改革的目标,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求知欲、学习兴趣、情感与态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课程资源是知识的载体。除教科书这一传统资源外,课程资源还包括录音、录像技术、网络这类具有现代特征的资源,还包括教师为代表的人力资源等。这些资源所承载的符号系统就是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学生学习的特点之一,是学习前人的经验,怎么让学习变成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基本保证,通过教科书给学生作出了学习指南,学生通过这个指南,利用资源系统,可以主动地获取知识。
课程资源的合理组合构成了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环境。它构成了教学的场景,创造了学习的心理环境,构成了陶冶学生情操、训练学生美感的情境,为技能训练和体验提供了平台。丰富的课程资源,使学生更爱学习生物学,这些资源对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今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教学应该走出课堂,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生物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让同学在体验交流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学校应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社区生物课程资源是指社区内一切可以形成生物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和促进生物课程实施的条件性课程资源。如社区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动植物标本馆、动物园、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生物科学研究机构、良种站、养殖场、高等院校、环保机构、卫生防疫站、医院、园林绿化部门、环境问题突出或环保先进的企业等单位、社区的动植物资源、公园、农贸市场等。农村学校在这方面独具优势,田野、树林、灌丛、草地、池塘、河流等,都为学生学习生物学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耕作方式的变革、动植物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病虫害的防治、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等为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提供了丰富了人文资源。
社区是学生的生活环境,也是学生的学习环境。社区中存在着很多生物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社区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可以弥补学校图书资源的不足。社区中的人力资源(和生命科学相关的科学研究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生产实践人员等)也是生物课程资源,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具有指导意义。可供利用的课程资源还有学生家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家庭中的用具、材料、图书资料等开展相应的活动。利用社区丰富的资源我们可以带我们的学生到这些实习基地去参观,识别动物、植物,还可以采集一些标本,开展课外活动,开展实践活动。通过筛选利用课程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式的学习,主动的学习,有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可以走出课堂,开展探究互助学习,课程资源综合影响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升。
课外研究性学习,就是开放教学的时空同时,灵活地利用各种校外教育资源,将课内学习与课外研究、学校与社会结合起来,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怎么开发社区资源,通过改变观念促进社区课程资源和学校课程的有效的融合。课程观上,要扩充课程概念,突破教科书的限制,重视教育情境、社区环境和师生互动的过程与结果;课程资源观上,改变仅限于校内课程资源的课程资源观念,将目光投向整个社区,树立大课程资源观,积极挖掘和利用社区课程资源服务于学校课程发展。课程开发主体观上,社区内与课程有关的专家、学者、家长、教师、学生及社区人士均可参与课程开发;学生观上,学生有个体差异,也有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课程要为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不断调整;教师观上,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教师有主动解释、开发课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冬梅,周守标.中学生物课外资源教学案例的构建和实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合作学习;融合策略
引言
当前社会正在逐步从独立分工向相互合作转变,此转变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未来社会需要极具合作能力的人才。在此背景下,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以合作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尽管在该模式提出以来,广大教师立足学科教学实践,并对其进行积极探索。但在美术学科,尤其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尚没有一个完整教学策略,导致其在实践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面对该情况,笔者尝试从合作学习完整教学策略的制订入手,从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准备合作学习材料、结合自主与合作学习等方面入手,有效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一、建构合作学习小组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是有效实施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合作为主的,在小组中,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实现有效发展。因此,组织美术教学活动时,一般要以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为切入点。
(一)遵守分组原则小学美术教学开展中要有效实现合作学习的价值,教师要建构出极具层次性和差异性的小组,并以此为基础,引导不同层级的学生在小组中积极交流、讨论,使学生在取长补短中获得一定的发展。对此,划分合作小组的时候,先按照美术造诣水平、美术知识水平等,将学生划分为优、中、弱三个等级,接着遵循同组异质的原则,将三个层级的学生按照1∶2∶1的比例划分到一个小组,保证学生做到优势互补。
(二)明确成员职责小组作为一个活动组织,其活动的有效实施需要组内成员各司其职,如此才能在各自潜能得到激发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优势。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使小组中的每一成员都能尽职尽责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引导其选出本组的组长、副组长。之后,组长要对本组内的各项事务进行安排,带领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副组长则需要对组长安排的合作学习计划进行监督,做好记录。以剪纸活动为例,在此次活动开展中,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根据教学要求,组长带领学生合作分析需要掌握哪些剪纸技巧,需要剪出什么样的作品,并以此为基础,设定一个剪纸主题,合作动手操作。制订了剪纸计划之后,组长需要根据计划内容,为小组成员分工,有的成员负责剪出不同的工艺,有的负责组合,副组长则对成员的操作情况进行监督。在这样各司其职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提升。
二、设计合作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学生发挥自主性,进行自主的合作、探究学习。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想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其在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等方面获得提升,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目标,以目标引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笔者在设定合作学习目标的时候,以学生为中心,先摸清所执教班级学生的美术学习实际情况,以此为切入点,结合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就人教版美术教材来说,其在每一章节都涉及了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的培养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可将其作为教学依据,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以“美丽的花”为例,本节课涉及对鲜花知识的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模仿能力、绘画能力等方面获得发展,同时体会鲜花的魅力,学会诠释鲜花的美[1]。据此,笔者设定了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观察鲜花,分析其叶片、花瓣的形状、特点,描述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过程与方法:欣赏多姿多彩的鲜花,利用流畅的线条对鲜花进行描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鲜花,感知其美,展现其美,获得观察能力、绘画能力等的发展。
三、准备合作学习材料
小学美术教学以欣赏和创造为主,其中主要涉及“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模块。欣赏、创造渗透于四个模块之中。因此,在实施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以材料引发学生的欣赏、创造,促进其美术能力的提升。
(一)教师提供美术材料小学美术教学中,诸多板块涉及创作活动。就创作活动来说,光有空想是不行的,还需要丰富的想象、联想,并将创意以动手操作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展现过程中,美术基本耗材是不可或缺的,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作为美术教学的组织者,应承担起提供美术耗材的责任,根据教学所需,在每节课上为学生提供诸如流沙、水粉等材料,以便引导学生积极想象,自由创作。例如,笔者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在绿色环保理念的指导下,为学生提供一些安全无害的材料,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共享,以使学生在节约材料的同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创作任务。
(二)引导学生收集材料学生作为美术教学的主体,在材料收集中同样需要发挥作用。美术教学需要用到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单凭教师的一己之力,是无法有效提供的。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互通有无,就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探究所需的材料,集思广益。以“千变万化的帽子”为例,教学该内容之前,笔者就将收集材料的任务交给学生。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分析制作帽子需要用到哪些材料,进而就本组所要设计的帽子合作收集材料。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小组收集了纸盒,有的小组收集了塑料瓶,有的小组收集了珠子,多种多样的材料为其创造活动的实施创造了坚实的条件[2]。
四、结合自主与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一旦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就将沦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美术创造自然也就失去了灵魂。所以,组织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具体来说,首先,教师采取集体讲授的方式,将本节课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详细地讲述给学生。在知识讲述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问题,发散其思维,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实现思维碰撞,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提升美术思维能力。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技术等之后,教师可组织专题活动,引导学生就所掌握的知识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设计一个极具创意的主题,并在该主题的引导下分工合作。以“有趣的彩泥”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笔者先让学生掌握美术创意知识,之后以小组形式,鼓励他们选定一个学习场景作为主题,合作设计立体彩塑。在此合作过程中,各小组成员会就本组所选定的学习场景综合所需的立体物品进行讨论,分析其色彩、形状等,制订计划之后合作操作。在这样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还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合作能力、美术创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结语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遵循课改要求,积极采用合作学习模式,精心建立合作小组,制定合作学习目标,提供丰富的合作学习材料,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下,引导学生在小组中有序学习,积极创作,促进其美术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丛小强.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与探究[J].才智,2017(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