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供应链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各种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不断运用,制造生产率的提高空间已被充分的挖掘。面对新世纪全球性市场竞争的环境,各国的企业管理者已充分认识到,要取得竞争的优势,企业必须开始实施从内部生产运作过程的管理转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管理。所谓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产品生产和流通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连成一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简称SCM)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供应链整体结构的优化与协调,对于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与服务水平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如果在供应链实施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问题缺乏应有的重视,就必然会制约供应链的进一步合理化。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始研究资源利用、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最佳结合点,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由此产生。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则是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于1996年首次提出的,它旨在综合考虑制造业供应链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是一种融合环境保护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包括产品的原材料获取、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产品的销售与运输、产品的使用以及产品再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通过绿色技术与供应链管理的手段,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内环境负影响最小,资源、能源利用率最高和供应链系统整体效益最优的目标。
绿色供应链管理注重绿色及环保理念,试图改变传统供应链起始于供应商,终止于用户这样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线性模式,把循环经济的思想运用其中,使整个供应链形成一个物质与能量能够循环流动的闭合回路。将传统供应链管理的T(时间)、Q(质量)、C(成本)、S(服务)四个功能目标转换为T、Q、C、S、E(环境)这样一种新的目标体系,尽可能缩短市场响应时间、尽可能提高产品质量、尽可能降低产品成本、尽可能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尽可能减少环境负影响和资源消耗。
绿色供应链的设计流程
由于生产过程与方法的环境限制日趋严格,在产品的设计、制造、包装、消费与回收等各个环节都需实现绿色化。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应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一)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又称“生态设计”或“生命周期设计”。一般来说,绿色设计是指产品在原材料获取、生产、运销使用和处置等整个生命周期中充分考虑生态、人类健康和安全的产品设计原则和方法。旨在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审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产品在制造、销售、使用及报废后回收、重用以及处理对环境的各种影响。同时将循环经济中的3R原则(Reduce,ReuseandRecycle)引入产品的开发阶段,优先考虑产品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可拆卸性、可回收性等),并将其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的同时,再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优化各有关设计因素,使得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和资源消耗减到最小。
(二)绿色材料
绿色材料也被称为生态材料或环境意识材料,是指制备和生产过程中能耗低、噪音小、无毒性,并对环境无害的材料和材料制成品。绿色材料在制备、使用以及用后处置等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应具有最大的资源利用率和最小的环境影响。
绿色化效率要远远大于末端治理的效率,并且供应端绿色化的效益在后续的供应链环节中可以得到放大,因此,在保证产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采用绿色材料(新材料、替代品、可重复使用、可再生、可降解、易处理),不但达到环保目的,而且由于降低了成本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应树立“环境成本”的观念,在选择产品材料的过程中,要尽量选择那些在制备、加工、重用乃至报废后回收处理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能耗少、资源利用率高、对环境无污染且易回收处理的材料。
(三)绿色生产
绿色生产又称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或不同的国家,绿色生产的提法也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即对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采用污染防御的战略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以期增加生产效率,减少或降低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有关绿色生产的实现途径主要包括:改变原材料投入,有用副产品的利用,回收产品的再利用,以及对原材料的就地再利用;改变生产工艺或制造技术,改善工艺控制,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将各类风险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减到最低程度;加强生产管理,推行清洁生产,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节省资源能源。
(四)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指供应链企业在市场调查、产品研制、产品定价、产品促销等整个营销活动中,都以维持生态平衡、重视环保的绿色理论为指导,使企业的发展与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一致。绿色营销的具体内容包括:收集绿色信息,作为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重要依据;研究绿色产品,除了对绿色产品材料的选择、产品功能结构和工艺过程进行研究以外,还要考虑产品包装与运输方式、产品的使用及产品废弃物的处理等环节对环境的影响;重视绿色促销,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扩大企业的绿色影响,并做好绿色营销渠道和绿色定价等相关因素的组织工作。
(五)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尽量使用环保产品、服务,对使用后易造成环境危害的产品的妥善处置等。目前,市场上许多产品都标榜自己是绿色产品,但其中真正属于绿色产品的却较少。大多只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某些阶段改善了其环境协调性,但若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其环境协调性仍不尽如人意。这种市场现象往往会误导、欺骗和伤害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发展极为不利。具体而言,绿色消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消费无污染的产品、消费过程中尽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自觉抵制和不消费那些破坏环境的产品。企业若能在生产活动中正确的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必将有利于企业绿色形象的塑造,增加用户对其产品的忠诚度。
(六)绿色回收
绿色回收是绿色消费的最后环节,指企业及时收回有技术缺陷(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和环境破坏)的产品、废旧产品、包装物等,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并力求整个回收过程不给环境和社会造成危害。产品的回收在其生命周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正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回收策略,产品的生命周期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回路。废弃产品的回收利用能减轻对原材料的消耗,同时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因此,绿色回收也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一环。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
(一)树立绿色的企业文化观念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供应链管理理念,能够创造出企业与社会双赢的良好局面。这就要求其中的各成员都要树立绿色观念,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把经济目标和社会环境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应用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形成全员参与的绿色企业文化。
(二)实施协调管理
绿色供应链是由各个不同的企业合作组成的联盟体,为了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以及达到甚至超越环保部门的环保要求,提高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必须在各合作伙伴间进行协调管理,减少供应链中不增值的活动,实施并行工程管理。然而要实现供应链的协调管理并非易事,企业可能会面临各方面的挑战。这就要求供应链上的各企业之间彼此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努力,并可通过对供应商的培训和相关技术支持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绿色化水平,实现供应链的组织协调管理。
(三)将供求关系的重心转向服务
传统供应链一直将产品作为供求关系的中心,产业的增长遵循“资源-产品-弃物”的线性数量增长模式,这必然会与环境管理形成一定程度的冲突。因此,应将以产品为中心的供求关系转变为以提供服务为中心的供求关系,对于需要回收处理的产品,应以出售产品的使用权为主,由此形成一套即时回流的逆向物流系统,使单向线形的传统供应链转变为由正向供应链和逆向供应链双向循环的生态供应圈。如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用户仅购买其使用权,而企业保留其所有权并进行产品报废后的回收处理。
(四)建立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平台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供应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要选择符合绿色标准要求的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等,都有赖于行业内信息资源的共享。这就需要企业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将环境信息与其它信息有效集成,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同时,政府及相关组织应积极构建绿色资源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五)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
循环经济工业园是依靠工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理论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通过对自然系统的模拟实现产业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专业化分工,实现物质的循环使用和能量的多级使用,这无疑是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但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行政命令、经济、财税、法律手段将一些企业集中在某个区域,或者直接规划一个生态工业园来吸引一些相关企业进驻园内,其设立具有很强的计划与指令色彩,与自由进出的市场机制是相悖的,致使循环经济工业园的系统风险较大。
因此,可以以现有的产业集群为依托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这样一方面可实现成本的节约,另一方面可依托产业集群建立起来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具有更强的市场适应能力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企业应用;问题;策略和建议
一、供应链管理概述
1.供应链管理的内涵。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对从原材料的获得、产品制造到最终消费在顾客手中的整个过程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知识流,包括售后服务和资金回收,以及物料回收整个过程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领导。它主要涉及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四个领域。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是系统观念、共同目标、主动积极的管理、采取新型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开发核心竞争力。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前提下,对整个供应链(从供货商,制造商,分销商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管理,使供应链所包含的企业群体整体利益最大化,通过优化提高所有相关过程的速度和确定性,最大化所有相关过程的净增加值,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效益。
2.供应链管理的特点。(1)以顾客为中心:客户服务战略、需求传递战略、采购战略。(2)强调企业核心竞争力。(3)相互协作的双赢理念。(4)优化信息流程。
二、我国企业在应用供应链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信息共享不够。目前国内的许多企业或部门往往过分看重自己的利益,把周围所有的人看成他们的对手。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大多数企业还是单独作战,企业之间的合作观念淡薄,很少有企业将自己的各项职能与贸易伙伴集成起来。他们不能正确理解合作的意义,各自只想利用对方或从对方那里获取利益,这种做法显然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格格不入。
2.现行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不合理。现行的企业组织是建立在传统管理模式下的,这种组织形式及其相伴的业务流程适合于市场相对稳定的环境。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市场环境日趋不确定,顾客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员工强调自我实现,在企业不仅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更强调时间经济的情况下,这种企业流程也就越来越难以使企业满足多方的要求,其组织结构显得越来越僵硬。
3.思想观念的转变问题。在企业的传统观念中,生产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流通,这种影响使得长期以来我国流通领域得不到重视,导致对物流业投资少,发展缓慢,各种物流基础设施分布分散,装备落后,物流企业运作水平低,且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企业员工缺乏对现代物流运作规律的把握,极少数物流企业拥有物流信息平台,目前供应链观念在国内企业中的接受程度还很低。
三、对我国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的策略和建议
1.通过利益引导,激励信息共享。要解决信息共享不够的问题,关键在于通过利益的引导去激励方的行为。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价格激励。这实际上为供应商在增加信息共享的成本同时,提供了一定的价格补贴。(2)减少零售商的提前期。降低整体的平均库存水平,使零售商订货模型更加稳定,提高制造商生产决策的准确性,实现两者的双赢。(3)制定信息共享的标准,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应当设计合理的评价系统,定期对信息共享成员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做相应调整。
2.重建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企业应认真清点自己的业务,精心挑选出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重大关系,能够发挥其优势的核心业务,将那些非核心业务分离出来交由供应链中的其他合作企业去完成。在挑选核心业务后,企业应重建业务流程,以使业务流程更连续化,流程界限更模糊化,流程的生产和服务功能更多样化,流程中员工的权力更大化,员工能够自主决策,为了适应重建后业务流程的需要,企业还应调整其组织结构。
3.转变观念、重视供应链管理。我国企业必须从根本上彻底改变落后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创造外部环境来促进企业观念的转变,增强供应链管理意识, 利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和方法, 创建畅通无阻的供应链,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针对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对供应链管理概念理解程度较低的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企业经理就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进行各种形式的研讨,请一些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取得成功的企业介绍经验,请有关专家进行现场咨询。同时,通过多种方式的宣传和培训,让大多数企业及人员真正理解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树立供应链管理的观念。
参考文献
[1]陈荣秋,马士华.《生产运作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5):3,259~260
[2]程国平.《生产与运作管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2),2:200
[3]郭捷.《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9),1:308~327
关键词:供应链 直接模式 物流 资金流 信息流
一、供应链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日新月异,顾客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急速上升。企业面对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为了生存和发展,采取了许多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价值创造手段,对于公司绩效有极大的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改善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可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收入。随着企业之间竞争逐步转化为供应链管理的竞争,功能完善且反映迅速的企业供应链体系将是决定企业未来命运的主导因素。
“供应链”这三个字对企业而言意味着10%-20%运作成本的降低,以及帮助企业形成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优势。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供应链管理,并逐年增加对供应链管理的支出。据调查,2000年以后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支出比例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供应链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是科技的发展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通信和优化工具;另一方面很多知名公司在实践中证实了供应链管理的价值,从而形成了其他公司竞相追随的局面。在我国直接生产成本仅占企业总成本的10%,而供应链成本却占总成本的40%。降低生产成本10%只降低了总成本的1%,而降低供应链成本10%则可获总成本的4%改进。因此,向生产要成本、要利润的空间非常有限,我们应从供应链管理着手,通过提升供应链效率,创造企业成本优势,增加企业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是用最低的成本,让客户在正确的地点获得正确的产品;同时在保证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将存货降至最低。换句话说,供应链管理希望合作企业之间及时传递需求变动的信息,积极协调各企业的流程,减少存货、降低成本,并及时将产品送到顾客手中。企业之间如果不采用快速流程法,就可能被时代所淘汰。供应链的价值与赢利能力密切相关,赢利越高,表明供应链管理就越成功。事实上,供应链中所有的信息、物品及资金的流动都会产生成本。因此,对这些流动元素的有效管理是供应链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供应链管理本质上就是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管理来获取最大价值。安利公司之所以能在直销行业取得巨大的成功,关键在于它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进行了非常科学、高效的管理,并从中获得最大的价值。科学的供应链管理可为企业带来多项经济效益。通过供应链管理整合,不但可以消除多余存货,节省仓储成本,更可提高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最终提高销售量;同时还可以降低市场风险,使合作伙伴取得核心竞争力,创造更多竞争优势。
1、可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价格是依据成本和利润而定的,成本不变,价格可变,商品制造商和供应商在确定利润和价格方面具有优势。但对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而言,价格则是由市场和消费者来决定,而不是由商品制造商和供应商来定。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成本是可控制的,利润来自价格和成本的差价。因此企业想提高利润,只能降低成本,而不能依靠提价。企业想降低成本可通过生产环节、原材料环节、运输环节等加以控制。
2、可减少资金投入
企业运营应尽量减少投入,减少库存。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快速生产,合理销售,减少存货,可保持良好的品牌形象,使企业获得长久收益。如果企业通过大量库存的方式来满足市场需求,不仅占用了大量资金,而且还会使企业承担市场销售风险。大量的库存可能会造成商品的滞销,而一旦滞销就会使企业蒙受损失。要做到减少投入,可采取相应措施,如尽量使工厂网络合理化,减少从定单到现金的时间以改善物流绩效等。
3、可增加企业收入
企业增加收入,可以通过减少库存、缩短发货时间、改善服务水平等途径获得。通过供应链管理,可同时改善服务与降低库存。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在两年时间内,通过进行供应链管理,关闭了全球六个仓库,改为从新加坡成立中央配送中心向顾客空运微型集成电路。该措施不仅降低了销售成本2.5%,缩短交货时间47%,还增加了34%销售额。企业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可快速响应消费者的需求,有效改进服务水平,最终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总之,企业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可获得多方面的收益。据调查,企业在供应链领域具有优势,其市值会高于行业平均水平7%-26%。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凭借提品、服务和信息来为用户提供价值,并能出色地管理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全部业务流程。随着企业之间竞争逐步转化为供应链管理的竞争,科学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将是决定企业未来命运的主导因素。
二、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直接模式的业务发展在中国才刚刚起步,针对直销企业的供应链研究很少,目前尚无完善的直接模式供应链管理理论。许多大型直销企业通过借鉴供应链管理及第三方物流理论,对供应链管理不断调整,使之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供应链的研究现状
⑴ 供应链理论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企业常将原有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自己集中资源发展核心能力,通过和其它企业战略联盟占据市场竞争的主导地位,这称之为“横向一体化”思想。从原材料供应商到生产企业,再到批发商、零售商,最后到消费者,形成了一条链式结构,就是供应链。借鉴军事后勤的管理理论,人们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理论。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一种模式,采用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对物流系统进行管理,是一种整体优化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理论发展至今:强调敏捷性,关注如何提高响应客户的速度;强调为客户定制产品和服务;强调与上下游企业的整合。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应用,使原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零售商组成一个联合体,在链中每个企业都可以发挥其专业优势。供应链理论已成为企业物流管理主导理论之一。
⑵ 供应链实践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应用供应链理论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从中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美国的经济繁荣与该国重视供应链管理,努力提高供应链效率紧密相关。
⑶ 直销企业与供应链
中国直销市场的日趋成熟让一些大型直销企业敏锐地意识到:未来市场上的竞争,将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它们纷纷将供应链管理作为其核心竞争力,规划物流渠道、构建物流设施、并努力打造以供应链为核心的物流配送体系,从而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2、第三方物流的研究现状
⑴ 第三方物流理论现状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买卖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用自己的物流服务、设施设备为买卖双方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第三方物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科技革命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第三方物流已成为现代物流的主导形式。第三方物流的目标是物流过程合理化,追求物流费用节约。
⑵ 第三方物流实践现状
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企业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同时将运输、仓储等相关业务交由更专业的物流企业进行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
⑶ 直销与第三方物流
直销企业多经营日化行业产品,价格竞争激烈。企业如全面自营物流势必增加车辆、仓库、搬运设备等投入,并增加大量管理人员,管理成本过高;而第三方物流擅长干线运输、仓储、装卸、分拣、配装等物流工作,因此两者有广泛的合作基础。以顾客为核心、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直销企业物流的服务原则,若不能提供第三方物流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那么优质的物流服务将难以实现。
三、对快速消费品行业供应链管理的启示及建议
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企业要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只能通过成本优势或价值优势来取得。一个既无成本优势又无价值优势的企业只能属于前途渺茫的企业,必将走向衰亡。科学的供应链管理将最终使企业拥有这两个优势,世界500强企业都具有一流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而反观中国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我国企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
1、建立全方位供应链战略
由于供应链活动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抓好供应链管理,首先就必须针对经营环节,找出关键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我们要把供应链管理提升到战略地位,从纵向、横向两个角度对企业内部业务及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综合一体化的供应链。安利(中国)的储运成本仅占全部经营成本的4.6%,这在物流界可谓是一个奇迹。安利降低物流成本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建立并成功运用了全方位供应链战略,具体包括:非核心环节通过外包完成、仓库半租半建、核心环节大手笔投入。
2、大力加强供应链管理的软、硬件基础建设
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体系,应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着手,主要从两方面着手:手段现代化和管理规范化。手段现代化是指物流配送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的储运设备和运载工具,如立体仓库、旋转货架、自动分拣输送系统、悬挂式输送机等高效、多功能的物流机械。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增强物料搬运能力,应不断地开发各种类型的物流机械设备。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直接反映物流系统的能力和水平。物流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是指制定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及技术水平。
3、加速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既是现代物流的基础.也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点,实施供应链管理就要实施数据库系统的共享、加速Internet的商务发展,加速发展第三方物流。
综上所述,先进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加强企业供应链管理工作,不仅是开拓市场,扩大需求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企业降低成本、完善服务、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与竞争能力的长远大计。安利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先进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并以此在市场中不断占据先机。作者希望安利优秀的供应链管理能带给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一些借鉴,从而优化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真正挖掘出“第三利润源泉”。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汪欣华.安利(中国)直销企业物流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3]许绍明.安利物流:迈向管理新时代[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15(8):21-22.
[4]王保新.用供应链打造价值优势[J].电子商务世界,2004,23(12):58-59.
[5]曾繁荣.供应链管理与成本控制[J].财商业研究,2004,15(6):45-46.
[6]杨鹏.企业供应链管理和第三方物流外包服务[J].信息与电脑,2000,26(15):52-53.
[7]金江军,潘懋著.现代物流[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8]立喜.第三方物流的产生、发展及其运作方式[EB/OL].56net物流网,2001-06-23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企业改革;市场营销
前言: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的建设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其发展速度及规模都进入了跨越式的发展阶段。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是由于电力是目前主要的动力来源,电力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广泛,尤其在生产技术上引起划时代的革命。而在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下,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及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通过了解电力企业供应链的特点,对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寻求解决的有效措施,从而为电力企业日后的发展提供保障。
一、电力企业供应链的概念及特点
供应链是一种网链结构。供应链通过对市场中的各种信息物流与资金的控制,完成从劳动人员购置原材料到由生产商制成中间产品乃至最终产品,最后通过销售手段经由网络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而繁杂的供应链结构在采购、生产及零售过程汇总,必然会花费巨大的成本,为了将整个供应链系统花销成本降到最低,节省资源与花销,而把供应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厂商,如供应商、制造商及零售商等有效的组织在一起,并进行产品采购、制造及零售等有效的管理方法称之为供应链管理。电力供应链的管理指的是对电力的生产、传输及消费的供应管理过程[1]。
电力企业供应链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电力企业的供应链内的产品不能够被储存,其发电量与消耗量必须是一致的,发电量不足,会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电量过高,则会影响电能的质量以及电流的安全运行。而由于社会各行业的发展对电量的需求不统一,不能够被储存的电能则被要求有效掌握电量的需求与供给,并对突发事件作出及时的调整与控制。最后,电能是属于无形无色的产品,因此在其生产运营过程中,发生损耗是必然的,所以,在电力企业供应链中,如何降低电能的损耗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二、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供应链管理的意识过于薄弱
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供应链管理的意识过于薄弱便是其中之一。电力行业的供应链是一种以电网企业为核心企业的网络结构,发电厂、供电公司及电力客户都是网络结构中的重要节点。由于受以往传统的电力企业管理思想影响,我国国内的供应链管理普遍存在意识薄弱的问题,供应链管理的意识薄弱,导致企业成员之间的关系松散且管理范围模糊,致使核心电网企业对电力企业供应链成员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制度化手段,从而导致供应链成员之间缺乏协调性,使电力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2]。
(二)供应链管理缺乏信息传递平台
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中除了存在意识过于薄弱的问题,还存在缺乏信息传递平台的问题。电力企业供应链上不仅包含物资的流动与信息的流动,同时包括供应链上的供求需要信息及供应链管理问题。信息流动量是伴随着物流的操作而产生的,是对物流活动相互之间的运动变化及相互联系的现实反映。虽然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内部物流资金周转基本上实现信息化方式,但整个电力行业的信息化仍处于发展的基本阶段,另外,电力企业所储存的信息化还不够标准,不同电力企业之间的现实信息管理方式差距较大,上述因素是造成电力企业无法实现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导致电力市场无法快速对不断更新变化的需求做出响应。
(三)供应链成员之间缺乏信赖感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及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也在进行不断的体制改革。而电力体制经过创新改革后,电厂网络的分离,使电力企业成员供应链内企业成员之间产生不同的利益取向问题,电力行业相互之间产生利益冲突,通常情况下,利益上的冲突往往会导致各企业成员之间无法协调一致来应对市场的供求。另外,各电力企业在共同参与电力供应链合作中,由于担心自己企业的商业机密被外泄,经常会采取各类不利于互相合作的保护与防范措施,进而导致电力企业供应链各方信赖程度与亲密程度不断降低,甚至企业相互之间产生敌视,极大的降低了整个电力企业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使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出现问题。
三、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意识
由于受以往传统的电力企业管理思想影响,我国国内的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意识薄弱,从而导致各企业成员之间的关系松散,使电力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提高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意识是十分必要的。提高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意识,能够使电力企业成员之间的关系逐渐密切,对其自身的管理范围明确,同时,核心电网企业可以通过制度化手段有效管理电力企业供应链成员,进而加强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和谐性,有效解决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3]。
(二)建立完善有效的信息传递平台
由于电力企业所储存的信息化不够标准,不同电力企业之间的实际信息管理方式差距比较大,因此导致企业无法实现供应链管理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所以,建立完善有效的信息传递平台显得尤为重要。信息传递平台的建立,不仅能够使电力企业供应链间的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并且能够使供应链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发出警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信息,保证电力市场快速对不断更新变化的需求做出及时响应。
(三)加强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任
电力企业供应链成员之间信任感的缺乏,导致企业供应链的运行效率降低,因此加强供应链成员彼此的信任是刻不容缓的。事实上,电力企业供应链上企业间的联合并非单独的个体竞争,而是互惠互赢的合作关系,因此,各电力企业之间应建立起良好的信任感,促进各电力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从而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
结语: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近年来我国有关电力行业建设的发展也愈加迅速,其发展速度及发展规模都进入了跨越式的发展阶段。而在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下,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及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则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发展,电力企业供应链作为电力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对问题的分析及其相应对策的研究对于电力企业未来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宇华.论电力物资管理创新[J].中国市场,2015,09(27):70-71.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竞争优势;战略合作伙伴;外包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01
引言
近年来,全球化经济和信息化技术得到飞速发展,这也就造成了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环境受到影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形势变得复杂难以预测其走向,客户的需求也随着信息量的增大变得逐渐多元化,每个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因为会不断有更好东西促使其不断淘汰,这业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让企业都面临一个问题,乃是要不断缩短交货周期,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使得供应商分销商以及零售商不得不走向联手合作的道路,企业要想在这种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应当及时清晰的认识到市场变化的动向,整合内外资源,给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供应链的概念随之产生。
一、供应链管理概念的产生和内容
随着企业外部竞争市场环境的改变,以前由卖方控制和主导的市场逐渐向买方开始转变,企业的生产经营要尽可能的满足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再加上当前科技的发展,网络时代更是让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额更加紧密,供应链概念由此产生。有关供应链概念的具体定义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国内和国外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有不一样的看法。就目前国内而言,供应链管理不同于其他形式的管理模式,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来分析,之所以实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是能够让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达成一致的观点和看法,形成一个总体的具有战略性质的联盟,来管理好客户和供应商之间复杂的关系,使得供应链的竞争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因此,所谓的供应链指的就是在产品采购制造和销售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商以及其他的相关部门,包括最终的客户所构成的整个网络系统。以上又可以分为两种实体,即企业的外部实体和内部实体。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当前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使处在供应链中的各种资源得到有效的集成化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从个体向企业间的联盟发展可以更好的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从而能够更好的为顾客服务,提供高水平的服务质量。
二、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
1.供应链管理通过降低成本,获得足够的成本优势
据相关研究表明,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其中最有效的战略手段之一就是获得成本上的优势,即总成本的领先。那么为了获得这种总成本上的领先优势就要求企业做到通过自己的技术优势将价格降低到同等产品之下的水平,如果企业能够将这种优势维持全面的陈本领先地位,那么获得经济效益也将高于同等行业的水平。在这之中,供应链管理进一步对产业链的整合,消除了其中一系列重复的成本花费,有效降低了成本消耗的环节,使得总的成本得到降低,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可以使企业总成本下降10%,按时交货率提高15%,生产周期缩短25%- 35%,生产率增值10%以上,资产运营业绩提高15%- 20%。有诸多成功的企业如戴尔和一些海外的跨国公司通过供应链管理降低陈本,获得总利润的提高。
2.供应链管理通过业务外包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业务外包是指企业借助于其他外部的资源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情况,比如有些企业的内部资源不够充分,这个时候要想获得企业足够的竞争优势,就应当只保留自己的核心业务,事关自己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性业务,一些其他的业务可以借助于外部资源,达到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绩效的一种形式,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点就是在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也应当做自己的特色产业,针对某一特定领域,加大力度投入研究,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环境特点,建立好自己立足于市场的具有足够竞争力的品牌,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发展。
3.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供应链节点上的企业建立持久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在全球化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已经面向全球化,如果是单纯的依靠企业的自身力量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中显得非常的微不足道,将可以互相合作帮助带来利益的企业之间的共同合作,实现双赢是发展的趋势。但是就我国目前发展的趋势而言,我国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解水平还比较低,因此,我国企业必须从根本上彻底改变落后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增强供应链管理意识,利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供应链管理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将占据重要的一环,也是未来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应当从现在开始加大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解和重视,更加完善自身的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互相合作实现和创造经济效益,更好的去适应社会的发展,顺应时展的潮流,在供应链管理的环节中还应当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强化责任意识,促进经济的发展同环境相协调。
参考文献
[1]贾红.中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2004,(10):91-94.
[2]李津.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佛斯伯(天津)公司采购管理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3.
[3]暴公力.营口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港航合作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4]徐涛.供应链管理中的预测与协调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