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语文教育

大学语文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语文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语文教育

大学语文教育范文第1篇

鉴于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解决目前我国大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大学语文教育现实,使它更好地为发挥自身功能,我们有必要先对大学语文教育现状及其困境原因进行分析。

(一)大学语文教育现状。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校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技能知识的传授,从而就忽视了大学语文教育。在一些高校,除了语言文学专业,其他专业,尤其是理工科专业,都很少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有的高校虽然设置了大学语文课程,但是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问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大学语文教育形同虚设。最近一则新闻报道声称:“某理工科大学语文课堂中,一半学生翘课,一半学生不带纸笔,80%的学生写错字”。由此可见,目前大学语文教育逐渐别边缘化,这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大缺失,对学生汉语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带来了严重后果。

(二)大学语文教育困境的原因。在新时期,大学语文教育发展处于低谷,面临着夭折危机,而造成高校大学语文教育这一困境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时代环境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我国经济一直蓬勃发展。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一方面,很多学生更加强调对自己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认为大学语文的学习无关紧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外语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热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语文教育的地位。因为,外语已经成为升学、工作的一个硬性条件,而汉语则很少有这方面的要求。第二,教育体制的影响。教育部并没有把大学语文课程列入公共必修课,从而使大学语文处于一个无序状态。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大学都按照自己意愿来安排大学语文教育。有些学校每周设置或者隔周设置一两节大学语文课程,有些学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就没有设置这门课程。这也是导致大学语文逐渐边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大学语文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影响。有些高校虽然设置了大学语文课程,但是由于教材内容枯燥、教学方法落后等因素使大学语文教育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目前虽然有很多大学语文教材可供选择,但是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缺乏针对性、时代性,尤其是没有体现时代性,与现实社会生活脱节,导致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呆板枯燥,也许这是学生翘课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很多高校的大学语文仍然采用传统传授式教学方法,对新媒体和新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不够。所以,在大学语文课堂上,有些学生昏昏欲睡,有些学生玩手机,有些学生看课外书,有些学生写作业等。

二、强化大学语文教育现实的措施

面对大学语文教育现状,只有立足社会现实环境,改革大学语文教育,才能使大学语文教育焕然一新,从而使大学语文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现实需要。

(一)科学定位大学语文教育。在过去,大学语文教育的定位和归属不合理也是造成其边缘化和没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为了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我们要科学定位大学语文教育。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教育部对大学语文教育表明态度。目前,在市场竞争环境的冲击下,由于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出现危机。所以,教育部有必要对大学语文教育表明态度,以法律或者规章制度的形式把大学语文作为基础必修课规定下来,正如大学教育中的思想政治课程一样,无论哪个专业的学生都要对其进行学习。第二,高校解决好大学语文归属问题。对于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工具性课程还是人文性课程的问题,历来高校的具体做法都证明他们把这门课程的工具性放在了第一位。如果大学语文教育作为一门工具性课程,那么很多学生都认为只要是中国人都会说汉语、写汉字,根本没有学习的必要。但是,如果作为一种人文性课程,它的重要性就突出了。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其今后发展影响深远。目前,一些高校大学生存在心理承受能力差、价值观扭曲等综合素质差的问题,这与大学语文教育缺失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势在必行,这就需要发挥大学语文教育的功能。鉴于此,高校要把大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放在第一位。

(二)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增强大学语文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也是强化其现实的一个关键环节。具体来讲,第一,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比如,大学语文教育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编写上坚持传统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结合。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所以,在过去的大学语文教材中,内容基本上全部是传统文化。我国优秀经典文化的熏陶固然重要,但是,大学语文教育要跟随时展的步伐。所以,在新时期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上,要注意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结合。尤其是代表时代特色的文学作品。例如,大学语文教育内容中,除了选取四书五经、四大名著以及唐诗宋词等古典文化之外,还要选取近现代各个时期的作品,尤其是像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样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情,应及时在教材中体现出来,便于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除此之外,还可以适当选取一些航空、计算机发展等当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到外面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了解我国其他领域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另外,传统的大学语文教材中,90%甚至全部都是我国文化知识,外国文化知识较少,在教学内容上也可以均衡中外文化知识的学习,这不仅是大学语文知识结构的调整,也是顺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第二,实现大学语文教育手段的现代化。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大学语文教育要灵活运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多中教具,从而增加大学语文教育的生动性、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大学生当中,有许多的社团组织,像文学社、戏剧社、诗社、演讲团等,都可以与大学语文教学相结合,开辟第二课堂,使大学语文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师生互动频繁,影响逐渐扩大,效果不断显现,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结束语

大学语文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大学语文教育 现状 现实功能 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18

College Chinese Educational Research Based on Reality Function Perspective

LI Yaqian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Qindao College, Qingdao, Shandong 26610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the education sector strengthens its focus on Chinese language, China is also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international wave of "Chinese fever" continues to strengthen efforts to promote the Chinese language worldwide. However, the Chinese in college living situation began to fall into the soil on an awkward position,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needs urgently improved. Firstly, the status of university language education under the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university display language education reform proposals, and as a warning to ensure that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through the promotion of a new round of Chinese education reform to further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Chinese in China.

Key words college Chinese education; current situation; reality functi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0 前言

长期以来,大学语文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基础性教育,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大学语文作为一门综合度较高的传统学科,其对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强化大学生汉语言应用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可以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至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国内高等院校大学语文教育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很多高校均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大学语文教育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我们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推动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强化大学生语文的现实功能,以便使大学语文教育可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

1 大学语文现实功能培养的重要性

1.1 提高大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众所周知,培养大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是大学语文教育中的核心教学目标。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有充分掌握好教师在大学语文课程中所教授的知识,才能使其明确如何正确地运用语言知识,为将来步入社会和职场奠定重要的语言能力基础。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获取更强的竞争力。

1.2 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水平

人文教育是高等院校大学语文教育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是大学语文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教师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教学目标。大学语文教材中不仅具有大量经典文学作品,同时也包含了大量博大精深的哲理,以及寓意深刻的历史故事等。对于大学生来说,内容丰富的大学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学习,使大学生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使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提升至一个更高的层次,确保大学生通过大学语文教育形成基本的健全人格,同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1.3 改善大学生的思维品质

大学语文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我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经典积淀,还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外国作品,都能很好地融入课程体系中。大学生通过接受这些优秀教学内容的熏陶,不仅有利于丰富个人知识面,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使大学生在掌握文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出良好的创造能力。另外,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使东西方文化发生了剧烈的冲击,影响了大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大学语文课程内容中具有大量积极优秀的思想理念,也就是今天我们提倡的“正能量”。大学生在这些积极思想观念的熏陶下可以培养出更为健全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4 传承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大学语文课程内容涵盖了文学、哲学、历史、社会学伦理学等众多领域,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思想的精粹已经融入其中。因此,大学语文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同时也可以促使大学生主动背负起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重任。

2 大学语文教育现实功能培养的困境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发展开始陷入低谷,一部分高校的大学语文教育面临着被边缘化、甚至是夭折的危机,而很多高校在当前均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教育危机的后果。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本文整理了如下几点:

2.1 时代环境的影响

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确立了改革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等,使我国国民经济在20余年中一直保持着蓬勃的发展态势,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下社会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在这一因素影响下十分重视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严重忽略了大学语文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再者,我国在国际经济领域总体地位的不断上升使学习外语成为时尚潮流,导致大学语文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被不断削弱。大学生认识到外语对应试教育、就职的重要性,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其主观上忽略了大学语文的学习。上述多种时代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大学语文教育的现实功能不断弱化。

2.2 教育体制的影响

我国教育部在高校教育改革中没有将大学语文列为公共必修课,所以导致不同高校在大学语文课程设置上呈现出多样化特征,还有一部分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处于无序的状态。高校面对现行教育体制中给予大学语文的不明确课程定位,均按照自身意愿来对大学语文课程进行安排,部分高校每周开设一节大学语文课程,还有部分高校出现了隔周设置一两节大学语文课程的现象,甚至有些高校直接取消了大学语文课程。另外,理工科院校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担负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很多高校鉴于大学语文教育在教育体制中地位的不明确,没有将大学语文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科进行开设。

2.3 大学语文教育自身的问题

大学语文教育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其存在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尽管新一轮教育改革中明确了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方向,但是由于其受到种种因素影响依旧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大学语文教材内容方面存在缺乏针对性、时代性等弊端。很多教育专家也明确指出当前大学语文教材内容与现实社会生活严重脱节,使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高校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大学语文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法,缺乏对各类先进教育教学工具的应用,使大学生逐渐丧失学学语文的兴趣。上述多种问题不仅揭示了当前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同时也明确了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3 强化大学语文教育现实功能的策略及措施

3.1 科学定位大学语文教育

在过去,由于高等教育体系中没有给予大学语文一个准确的定位,导致大学语文教育已经难以适应高等教育体系发展需求。因此,只有科学定位大学语文教育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我国教育部在新时期要明确大学语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不仅仅要重视大学语文教育所具备的人文教育功能,同时也要明确大学语文培养大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作用,利用规章制度的方式将大学语文作为基础必修课程。

另外,各高等院校要在教育部各项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充分解决大学语文的归属问题,处理好大学语文应该作为一门工具性课程还是人文性课程的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时不仅要站在国家人才培养的宏观角度上,同时也要充分明确大学语文教育对大学生未来发展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只有解决这一问题才能确保大学语文可以有效发挥出其所具备的现实功能,有利于解决当前高校部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价值观扭曲等一系列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大学语文教育和研究经验,建议高校在关于大学语文课程归属问题的研究上应将人文性和现实性相结合,只有充分发挥出大学语文教育所具备的人文教育功能,同时兼顾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和现实性,才能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不断提高其汉语言运用能力。

3.2 凸显大学语文教育的时代性

大学语文教材内容缺乏时代性、教育手段落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导致高校大学语文现实功能薄弱的根本因素。因此,在推动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必须要提高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并要及时将各种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术引入其中,这样才能彻底解决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多种现实问题。大学语文教材编写要实现传统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结合,不仅要将唐诗宋词等古典文学作为大学语文教材的关键内容,同时也要将近代和现代大量优秀的作品融入其中,让大学生通过大学语文教材内容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时代风貌。

再者,推动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当前大学语文教育最为重要的一项核心内容。高校不仅要将计算机、互联网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智能手机、微博以及微信平台等手段来提高大学语文教育的趣味性,使大学生在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更为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大学语文教师要明确时代给大学语文教育带来的巨大影响,要科学、合理地应用新时代给大学语文教育带来的各种机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创新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技术手段。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教育在发展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使其现实功能不断被削弱。我国教育部、高等院校不仅要利用多种措施来推动其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的改革,同时也要更好地推动大学语文教育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坚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语文教育在任何时期均具备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王桂波.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担当[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1).

[2] 张福贵.大学语文教育的学科定位与功能特性[J].中国大学教学,2014(1).

[3] 汪大勇,何二元等.大学语文的学科性质与实践精神[J].语文教学通讯,2014(1).

[4] 杨兰凯.如何提高大学生母语能力探析[J].西江月,2012(33).

大学语文教育范文第3篇

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便捷性,将“大学语文”的文字教材和电子教材配合使用,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建立大规模的大学语文教材语言的语料库,有助于教学相长。这一点可以借鉴南开大学的做法。南开大学文学院在2005年推出了综合纸质出版物、光盘、网络、数字化资源库等多种形式的“立体化”大型多媒体系列教材。将文字、图片、音像、声音、视频有机地结合,图文并茂,声画结合,一个精讲内容辅助以多样性学习资源的单元模块,多角度多侧面地延伸了教材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层次选择性阅读,真正做到教材的“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针对性和适用性相结合。

二、在教材的思考练习环节,增加“素质教育关注点”

将语文知识和社会日常生活中语言运用技能结合起来,设置开放性多维视角、具有启发性的课后问题。如《冯谖客孟尝君》这样的文章,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中,思考与练习有这样的题目:“从择选、设计人生道路的角度,谈谈狡兔三窟的双重性意义(积极的和消极的)。”具有很强的启迪智慧性。根据三本院校学生实际,还可以增加例如“请设定情景模拟练习‘毛遂自荐’(求职情景、竞聘情景等)”这样的题目,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又结合实际生活,丰富智慧,增强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总体上说,在教材编选上应侧重选择能提供审美愉悦,体现积极上进的精神,反映历史与现实社会生活中为大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启人心智、引人深思的经典课程内容,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性格。

三、教学改革

大学语文教育范文第4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学生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发展,在新的市场形势下,我国学校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原来的知识型人才开始转向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就迫使我国大学生教育的发展方向也必须要做出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提出新课程改革标准,对传统的应试教育进行改革,而逐渐开始重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始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思想性、政治性、主体性和渗透性的特点,其中思想性主要体现在其思想转化和交流活动中;政治性主要体现在其教育的目标上,它是以一定的阶级关系为依托的,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是实现政治任务的重要手段;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其具有民主的特点,能够使客体产生主体性,并进行自我教育;渗透性则主要体现在它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以及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

二、大学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共通性

大学语文的教育目标是通过引导、启发和感染等形式对学生思想、情感和精神方面进行塑造和培养,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语文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此我们提出,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能够有效推动语文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以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化和语文教育的多元化的重要研究和发展途径。大学语文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开拓者和实施者,在教学活动安排中应该对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巧妙地融入大学语文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找准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对语文教学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行确定和处理。另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积极地创新和改革,制定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语文教学目标,从而使大学语文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将大学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的策略分析

(一)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

语文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包含了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源,其中有很多关于我国历史、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的内容,通过对语文中历史、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的学习,传递爱国因子,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历史责任感和自豪感,这对于促进我国的发展,塑造学生理想人格,提高人文素养,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延伸,宣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挖掘并传递其中的爱国因子,在重视智慧传承的同时重视道德的教育,强调学生向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方向发展,这对于帮助学生塑造理想人格,提高人文素养,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语文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存在的载体,它是动态的观念之流,在发展中形成了一个历时性、集合性和相对稳定性为一体的动态平衡系统,它包含了许多珍贵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等,这些都是人民性和民主性的优秀传承,对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从历史轨迹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灭亡往往是从民族文化颓废和民族精神萎靡开始的,由此可见,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度,发扬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以建立精神家园、确立民族身份、树立文化信仰对于确保我国文化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将大学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引导和塑造,这对于奠定我国民族精神的根基来说意义重大。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合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度为中心,充分发扬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语文是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综合体现,它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应用价值。在语文的教学中主要是倡导以德感化、以情动之的教育方法,提倡推人及己、修己安人的教育方式,这能够改变传统思政教育中主客体逆反的关系,在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尊重主体功能的发挥。要想发挥语文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丰富语文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途径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语文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厚德载物,贵和持中”的中和教育来帮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的精髓进行理解,进而树立和谐发展的观念;也可以通过汲取“天人合一”的人文追求,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另外,还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学习做人处事原则,并形成尊师重道,尊老爱幼等优良品格,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义利”教育,使学生形成宽容的心胸,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结语

大学语文教育范文第5篇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科目专业中一个颇具特殊的学科,大学语文担负着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却显现出很明显的落后和错位状况。所以大学语文应该从科目的分类、功能的确认和课程的体系三个方向进行进更深层次的定位。大学语文分类应该从开始的教育类科目转变为文学性质学科。要想成为具有自主性和完整性的科目,大学语文迫切需要有自己学科的独特性。一套相对系统的课程体系的建成是一个学科完善的标志。文章首先讲解了大学语文科目的分类,随后对学科的特性进行相关探讨,最后对学科功能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

大学语文;学科定位;功能特性

在中国的高等教育科目的发展的长河中大学语文是一个颇具特殊色彩的领域,其担负着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却显现出一个很严重的落后和错位状况。语文有着悠久的过去但是却以较慢的速度向将来发展,未来对于语文有着较大需求,但大多数民众却没有意识到这点。语文有着大量相近相似的专业,但不被大众认可;同时语文也较高的标准,但学习队团队参差不齐。所以最好从科目的分类,功能的确认和课程的体系这三个方向进行更深层次的定位。

一、科目的分类

首先要从头开始考虑大学语文这一学科的分类问题,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将语文的类型逐渐从教育类科目转变为文学性质的科目。一个科目专业的建成与完善,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他名字的完成。就目前我们国家的科目目录看来,大学语文作为二级学科被叫做“课程与教学论”,同大学物理、数学、体育和化学等都是同一个二级学科归于教育学门类下。在各大高校内部对这种分类不甚了解,而且这种分类方法极其奇怪。就单纯对大学语文的分类来看其中没有太多的政治问题,所以可以进行深层次的学术探索。事实上中文学科方面的主流方向极少关注大学语文学科的分类问题,更不要说是对他产生疑问。产生该现象主要是由于法律早就将这一科目归类到教育学门类中,不存在重新对他进行归类的价值。民众仿佛在逐渐丧失对一些已经成为常识知识的质疑反思能力。所以在这种探索能力缺乏的条件下想要创新即为困难。因此我们需要改变固有的观念,来解决大学语文科目分类问题。从教学内容来看,将大学语文叫做”课程与教学论”很明显偏离了本质,由此来看,大学语文应当归类于文学性质门类里的中文学科。就学科角度而言,语文是一门学科的基础,上层建筑基础牢固才会更加稳定,保证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过程具备更强可操作性。

二、学科的特质

作为一个边缘化状态的学科,大学语文要想成为一个完善自主的学科,他必须具备自己的独特性。大学语文和其他普通的中文专业学科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主要体现在知识网络和教学实方面的普遍性、实施性以及综合性。首先,知识网络的普遍性。目前中国教育的很大的盲区就是研讨的出发点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忽略了人的重要性。所以在对教材的改革上应该增强对人文的解释和渗入,加大文学内容,不止要做到丰富内容,更要丰富内涵,所以这样会对教师也有了一定程度的高要求。其次,科目的独特性和综合性。近年来国内掀起“素质教育”的热浪,由于想法不够完善,所以很快就被扼杀,但是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出于功利性的目的所发起的运动终究会失败。大学语文的功能是要将视听说读写提高一个层次,如果脱离原本的目的,失败则是必然结构。再次就是教育的实施性。因为他与其他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的差别,使得其实施性需要更加突出的使用在实际教学中。总而言之,在我们确立学科时不仅要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内涵的丰富更是重中之重,所以教师也要随着发展对自身进行深造。

三、功能的确认

首先,教育方面的确认。近几年时间很多专家一直仔宣扬大学语文在教育中的社会功能来提高大学语文地位,想要将大学语文向思想品德教育靠拢。现代中国人糊涂的将重要性与政治性划等号,我们要跳出这个圈子对大学语文的功能进行清醒的认识。不能将其与思想品德课程相提并论,要着重强调文化的传承,提升自身品味与能力,增强语文成绩。第一语言。将语文二字拆分语字在先,语言的深层次学习是对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第二人文素养。文字在后,文明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大学语文不止教授知识,使学生文学素养提高文化水平提高,更要教授做人的道理,完善学生人格和正确规范的三观。其次,课程体系的设置。一个专业的建立最基础的标志就是从一个课程转变成一门学科,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有很大的波动性。一些高校将其设置为必修课,但还有一些高校只是将其作为选修课,这对其学科的地位是有一定的影响。从选修课向必修课的转变是由一门课程向一个学科转变的开端。随后则是从教学角度考虑问题,内容的设置要突破常规勇于创新,因材施教,与当今大学生生活联系紧密适应时事热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大学语文目前仍是普及性质的学科,还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正因如此大学语文有很大程度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高校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还要保证学科的整体性,不能破坏大学语文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特质,还有要保留大学语文学科的基本功能。以此原则来对大学语文课程进行适当的设置和完善,更好的进行教育,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代的教学之路。

作者:刘重达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福贵.大学语文教育的学科定位与功能特性[J].中国大学教学,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