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践研究报告

实践研究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践研究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践研究报告

实践研究报告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以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跟踪为研究,通过对实践教学实际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力图揭示当今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反思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尝试提出对策,以期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跟踪研究;对策;借鉴

对于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师来说,应该重点关注如何更好地开展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过程,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设计适合当今学生?应加强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重视实践教学设计。

一、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跟踪研究的缘起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客观要求,我国高等院校为了生存和发展,教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相继在课程教学方式上都推行了“实践教学”。相对于美院和重点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民办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处于起步阶段,教学质量、教学经验都比较匮乏,如何科学合理的实施教学过程设计是首要任务和重要工作。

二、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跟踪研究的现状

“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跟踪研究”,与以往大多论著关注的教学模式、教学革新有所不同,是针对实践教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式。目前国内对“实践教学”的跟踪研究论文、专著非常少,大多数只提供了一些实践教学的理论和教学的构想思考等,然而对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实行情况、反馈、数据几乎没有,对于长期推进实践教学没有一定的参考支持,无法对实践教学及时更新与调整,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跟踪研究的目的、内容、思路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的跟踪研究,主要以实践教学为跟踪研究和信息的收集、存储。教学跟踪研究能全面了解教学模式实行情况,监控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环节、师资队伍、管理机制等关键点,随时掌握运作信息,及时分析、校正和反馈。因此,长期对实践教学的跟踪研究,能进一步对我国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二)主要内容

“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跟踪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面临的问题;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历史、现状;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特色;构建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基本信息数据库等。

(三)思路和研究方法

1.调查法:运用问卷、个案研究等科学方式对当前的艺术设计教学状况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统计、比较、归纳,从而得出规律性的知识。

2.文献资料法:通过互联网、相关书籍文献收集关于当前实践教学的研究信息作为课题研究的佐证。

3.理论研究法:对调查收集的文献资料加工整理,以理论知识形式对当前艺术设计教学的启发和可借鉴性进行思考。

4.实践、实证研究法:以教学实践跟踪研究报告作为研究的评估和论证。

四、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跟踪研究与分析

“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跟踪研究,主要对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两所院校的实践教学进行跟踪研究。通过对这两所院校的长期教学跟踪能为我们提供教学信息、数据支持和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为我国其他高校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一)“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实践教学跟踪研究与分析

实践教学一

1.跟踪研究的课程:标志设计课程

2.跟踪研究的问题:⑴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⑵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法;⑶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困难;⑷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3.跟踪研究的方法:课程实践教学以主题设计项目教学、标志类赛事参赛教学两种方式进行,并根据教学设计分阶段跟踪,阶段性信息收集与分析,储存。

4.跟踪研究的进程:⑴数据的收集:问卷调查形式;⑵数据的分析:教学效果、作品效果、学生反馈、问卷数据报告。

5.跟踪研究结果与讨论:参与这次调查的学生共33人,一半以上在毕业后会考虑从事艺术设计工作,只有部分学生会考虑读研、创业、出国深造及考公务员。考虑从事设计行业工作的学生,一是对设计行业有浓厚兴趣,二是个人性格及知识储备适合从事设计工作,三是看好设计行业的发展。关于选修标志设计课程的目的,有接近80%的学生是以帮助涉猎更多的知识,将主修和辅修专业的所学知识融汇贯通,不断巩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另外,从数据分析显示,此次实践教学整体上看,教学情况反映良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较好,实践方式训练也得到了学生们的支持。教师在教学的方式、教学的方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体现在几方面:一是理论和实践内容的分配上较平均;二是课堂氛围的活跃度较弱,学生参与度较少,应多增加一些互动性;三是实践教学项目安排缺乏趣味新颖性,内容较繁重;四是学生在进行实践训练时,普遍存在着对设计缺乏理解力、表达力、创造力,部分学生较多关注软件操作能力,不够重视设计的思维过程,从而产生了盲目抄袭和模仿,导致了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实践教学二

1.跟踪研究的课程:包装设计课程

2.跟踪研究的问题:⑴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⑵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法;⑶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困难;⑷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3.跟踪研究的方法:课程实践教学以主题设计项目教学,根据项目设计的分阶段进行评判,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4.跟踪研究的进程:⑴数据的收集:问卷调查形式;⑵数据的分析:教学效果、作品效果、学生反馈、问卷数据报告。

5.跟踪研究结果与讨论:参与这次调查的学生共30人,从调查显示,此次实践教学整体上看,80%以上的学生对教学情况反馈较好,理论和实践比重恰当,主题设计项目实践方式训练得到了学生们的赞同。有些学生指出了本门课程内容较多,课程时间短,不能更加充分的理解和把握。作业量较大,但很有实际作用,对包装的结构等知识了解很有用,对结课作业也很有帮助,加强了做事的严谨性。多做东西来体现问题的所在和学习内容的所在。还有些学生也对老师提出了建议,建议课程内容与潮流设计相结合;增加课堂活跃度,实施幽默教学等。

实践教学三

1.跟踪研究的课程:VI设计课程

2.跟踪研究的问题:⑴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⑵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法;⑶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困难;⑷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3.跟踪研究的方法:实际项目的设计方案老师会同企业主展开方案的评稿,直接由市场和老师的专业认可,并以项目内容分阶段的跟踪。

4.跟踪研究的进程:⑴数据的收集:问卷调查形式;⑵数据的分析:教学效果、作品效果、学生反馈。

5.跟踪研究结果与讨论:参与这次调查的学生共30人,从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基本了解到VI设计是一门应用广泛且社会需求很大的专业技能,实用性极强;VI设计所要求的基础知识面广,包括造型、色彩、图案设计、企业理念、市场调研与分析、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等;VI设计的基础部分的好坏程度也决定应用部分的实际运用。大多数学生设计经验较弱,特别是VI系统中的核心――标志设计。学习的最大困难就是将企业或客户的理念转换成图形语言来表达企业形象。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学生树立了强烈的市场和竞争意识,同时对学生的压力转为了动力,部分设计作品得到了企业的认可,有了较大的成就感。

(二)“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实践教学跟踪研究与分析

1.跟踪研究的课程:书籍设计课程

2.跟踪研究的问题:⑴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⑵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法;⑶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困难;⑷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3.跟踪研究的方法:根据教师的教学项目设计分阶段进行调查和分析。

4.跟踪研究的进程:⑴数据的收集:课后交流,随机调查;⑵数据的分析:教学效果、作品效果、学生反馈。

5.跟踪研究结果与讨论:从课后交流和对部分学生调查分析显示,在有限的课时量和教学条件下,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书籍设计课程知识和技能,只有通过实施项目制教学,可使学生在课程实践中提升设计能力,并将实践教学成果推向社会,学生的设计作品优良与否可得到设计公司或客户的检验和审美期待,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并激发其专业学习兴趣。另外,实践教学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更早的接受专业化的训练,为毕业后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基础;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真题真做,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把握书籍设计的整体设计性,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实施项目制教学也可促使教师不断改善现有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理论知识水平,增强其实践能力。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艺术设计教育要面向市场、面向世界,也要不断革新、优化。通过对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两所院校的课程实践教学的跟踪,说明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应以学生为主体的,以教师为主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打破陈规、积极探索,研究出更高效、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迎春.艺术设计课教学研究报告[J].湖北三峡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实践研究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分层;互动;研究报告

一、实践研究的背景

(一)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育部制订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然而面对这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事实,教育究竟应该如何根据这种差别,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的最优化状态呢?我们认为可以在新课改中实施分层互动的教学活动,通过分层互动――学生横向分层和纵向分组相结合,课上和课下相结合,引导他们通过小组互动,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树立学困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中等生的学习潜力,扩宽优等生的知识面,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改善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同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给英语课堂注入新的活力,给语言教学提供交流、互补、互动的机会。

(二)学生学习英语现状分析

随着高中教育的发展,招生人数的急增,城市和乡村的差异不断加大,使得高中英语教育两极分化日益严重。我校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体现在英语学科,学习困难学生尤为突出。生源基础参差不齐,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英语成绩相当悬殊。有许多学生因为听不懂、学不会英语,进而放弃了英语学科的学习,由此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受到了影响,更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高考直至今后的发展。如何提高学生英语整体水平成为我们关心的问题。怎么样把学生都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这是我们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也给英语教育带来了机会和挑战。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在“正确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克服班级授课制下课堂教学“大统一”忽视个体差异的弊端。通过分层互助唤起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共同探求知识的意识。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优化状态。

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班级授课制下课堂教学“大统一”,也就是“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即“合讲”“分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灵活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和小组成员。从最低点起步,分类指导,逐步推进,做到“分合”有序、动静结合,并分层设计练习,分层设计活动,分层布置作业。坚持生本教育(Student-based Education) 理念的郭思乐教授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倡导者与饯行者。他主张把“教育者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而学的教育”,即“把师本教育转变为生本教育”(郭思乐,2001: 2)。

二、实践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分层教学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即分层教学的产生、初步发展、衰落、复苏与繁荣五个阶段。最初的分层教学始于1868年由美国教育家哈里斯(W.T.Harris)在圣路易斯创立的“活动分团制",又称“弹性进度制”(黄晓颖, 2004:4)。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各国教育理论异常活跃, 前苏联赞科夫的“一般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美国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等,都对分层教学的繁荣和多样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分层教学思想波及世界各国。在美国,个别化分层教学已成为教育改革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更多形式的分层教学实践纷纷展开。受美国影响,诸多国家在分层教学实践上呈现出繁荣与多样化态势。如日本1978年的《高中教学大纲》规定,允许高中按学习程度编班, 开了日本中学按学习程度编班的先河。德国还出现了以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学习目标为基本特点的费勒登贝格模式。韩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恢复了选课制度并在个性化选修课程上有了新的进展。澳大利亚的中学从8年级开始就对数学等课程根据学生水平分高低班,9年级扩展到高中低三个班(叶琳、刘文霞,2008:159)。总之,近些年来的国外分层教学不但形式趋于多样,而且理论与实践也更趋于科学化、个性化和全面化。分层教学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分层教学在我国有源远流长的实践基础。作为世界上最早系统论述教育的专著《学记》已提出“不凌节而施”,即不超出受教育者的实际水平和年龄特征施教。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历来主张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在近代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进行实验,开始于民国时期。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人文主义、个性解放思想等思潮的影响为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民主化创造了条件。1982年,教育部指出一些学校高中年级知识水平相差悬殊,可从实际出发,按文化程度编班。上海教科所于1991年开始“分层递进教学”区域性教改实验,使“解决教学要求的整齐划一性与学生实际学习可能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成为一种策略,一种有助于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可的教学策略。

国内二十多年来,不同性质的学校对分层教学模式均有不同程度的探索与尝试。 概括起来分层教学的实施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模式: 一种是“分层分班制”,就是根据学生基础知识与能力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组成新的教学班;第二种是“分层走班制”,即为在不打破原班级编制的前提下,从某一学科的学生实际出发,把同年级的所有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只有上该课程的课时分层上课;第三种为“班内分层制”,也就是在已经分好的自然班内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为若干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层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价值

1. 分层互动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孔子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将 ‘因材施教’ 思想应用在教学实际中的伟大教育家”(张广君,2007:83)。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精辟地指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是我国关于分层教学思想的最早阐述。孔子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十分注重因人制宜,即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对策。其“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的做法正是其因材施教的真实写照(杨伯峻,2005:117)。因材施教这一原则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精华,也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以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为前提进行教育教学的思想也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

2. 分层互动教学符合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和掌握学习的策略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1986 )认为:教学应遵循“可接受性原则”。是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分层教学就是充分考虑心理倾向、智力水平和知识基础等各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同时,分层教学是要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这与“掌握学习”理论的核心――“解释学校学习中的个别差异,并确定改变差异的方法”(刘兴富2009:84)是相符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使学习者明确教学目标,具备掌握某项学习任务的必要知识、技能,并投入必要的时间,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有效地使用反馈和矫正,则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良好成绩”(毕淑芝 2002:306)。布卢姆指出,除了 2%-3%感情或身体有缺陷的学生和 1%-2%具有超常能力的学生外,对 95%的学生来说,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他们可以学会任何一个人在世上所能学会的东西(毕淑芝,2002:310;郭文,2005:283)。笔者认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是改变学生间差异的有效策略之一,该理论对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指明了方向。

3. 分层互动教学符合语言学习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规律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每个学生都有其发展的潜力,利用英语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素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实践价值

纵观许多教学研究,有分层教学,也有小组合作教学。但分层教学和互动教学结合起来为数还不多,我们希望通过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或方法,总结一些经验为教学服务。

我校作为外国语学校,学生生源素质不及市第一中学,而且呈现参差不齐的局面。如何解决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提升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全校教育工作者极为关注的问题。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英语学科率先实施分层互动教学来解决学生发展差异的问题。我们努力克服班级授课制下课堂教学“大统一”忽视个体差异的弊端,使各个层面的学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这里的“分层”是“班内分层制”,即一种隐性的分层。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这是纵向分组。横向分组是课堂上再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由优秀生带领不同层次的学生再组成一个个小组,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将学生合理分层,灵活设计教学、教育“小组”,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确立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

四、实践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分层互动的指导思想

(1)动态分层,为学生营造成功的环境。

(2)科学分层,让学生明确分层目的。

(3)合理编组,提供学生互动交流的机会。

(二)分层互动的具体思路

我们采用的是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 ,即“合讲”“分练”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体现如下;教师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态度习惯、个性特点和课外活动能力等方面先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A层(优等生)英语基础知识牢固,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学习积极主动,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不放弃。B层(中等生)能掌握一般的英语基础知识,学习态度端正,以完成任务为限。C层(后进生)英语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或十分薄弱,学习被动,对英语缺乏兴趣,学习属于强迫性学习,不去面对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的学生。研究活动分两部分,纵向分层、横向分组。纵向分层活动主要在课后,即A层、B层、C层单独分组。横向分组活动主要在课堂上,把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均衡”在一起,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三)分层互动的研究方法

1. 成绩比较法

以学生入学成绩和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的阶段性测试成绩为比较依据,借用常见学业成绩考查指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用参与分层教学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成绩进行横向比较。另一种比较方法是用参与分层教学实验班同学每次测试的分数与自己前一次的成绩进行纵向比较。

2. 观察访谈法

通过对课内外学习气氛的感受与对学生学习精神面貌的观察,同时利用学校下发的课堂情况登记表记载的课堂教学反馈信息,随机抽取学生访谈,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适时解决分层互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效果。

3. 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我校参与班级分层互动教学积累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从教学理论、教学计划、教学措施、教学管理、教学跟踪等多角度分析分层互动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效度及信度。适时调整班级分层互动教学活动出现的偏差,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证班级分层互动教学有序、高效进行。本研究就是该教学成果的一份阶段性总结,也为我校英语分层互动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四)实施分层互动教学的基本措施

1. 学生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进行纵向分组和横向分组。课堂上和课后组合在一起,开展互助学习。

2. 备课分层

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分别在词汇、阅读、写作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的,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梯度。

3. 授课统一,分层互动

班级授课制下课堂教学“大统一”,采用“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 ,即“合讲”“分练”相结合的方针。

4. 练习、作业分层互动

练习、 作业分层是实施分层互动教学十分重要的一环,是检验学生接受程度的重要依据。按A、B、C三个层次要求分别布置相应难度和要求的作业练习,即必做题和选做题。在学生完成相应的必做练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完成较高层次的练习。教师应着重做好C层学生的辅导工作,使他们上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程度的成功感,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为转化后进生创设条件和确保后进生的最终转化。C层练习的设置应注意低起点,主要是基础性、概念性知识的基本应用;B层练习应以书本练习为主,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加以提高。A层学生要着眼能力训练,除了掌握书本练习以外,还要选择高于教材的练习,进行拔高性训练。

5. 测试分层

课堂小测、单元测试按A、B、C三层分别命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鼓励B、C层学生在时间允许和力所能及情况下,大胆地去选做较高要求的题目。

6. 学习评价分层

以上的分层做法,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因为学习要求不同,评价的要求自然有异。多元评价模式是分层互动教学评价模式的基本思路。这里有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试卷的设置问题。学校组织的测试,我们设置分层测试题。如果是市里组织的统测或使用一套试卷,我们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设定A层学生125分及格,B层拿到110分就算及格,C层学生只要得到90分就算及格,以此方法来解决评价分层与考题不分层的矛盾。

(五)分层互动教学实施步骤

1. 了解学生现状

我们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分别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调查;学生对分层教学的认识与了解;开展分层教学可能遇到的困难、收获和改进措施。 组织教师找学生谈话(教师笔录), 了解到28%的学生对学习英语信心十足;16%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无所谓,顺其自然;34%的学生对学习英语信心不足,12%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无信心。根据这个问题,我们召开研究会议,商讨解决的办法,对分层互动教学进行宣传,强调分层互动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分层互动教学的含义、意义和功能,消除“分层就是歧视"的偏见,赢得学生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让师生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为活动的开展献计献策。

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首先,进行两次测试,测试内容从英语知识的宽度和广度进行设计,既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有能力技巧的考查。然后将考试结果,连同入学成绩共三个数据,算出平均分,以此作为划分层次的主要依据。但在学习层次划分问题上,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必须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在征求家长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允许有特殊要求的学生选取自己所要参加的层次。二是适当结合学生的情感意志表现,在分层时酌情处理。因为考查成绩虽然是分层的主要依据,但不能视为唯一依据。

2. 确定分层互动教学对象划分学习小组

确定高一学生的1,15班(平行班)、8班(尖子生班)为分层教学对象,高一5,17班(平行班)、9班(尖子生班)为实验参照对象。将直接参与分层互动教学班级的学生以学生成绩基础为依据按一定比例(A[优秀生]:B[中等生]:C[培优生]3:4:3)进行分组,划分学习层次是分层教学进入实质性的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分层将A、B、C三类学生分类,然后将他们分别归入各“均衡”学习小组。

(1) 横向分层

横向分层的活动主要安排在课堂上,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组织起来,提供小组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要求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课下预习和作业存在的问题拿到小组来讨论,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汇总,请别的小组来解决,同时教师还要经常提出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在优等生的带领下互帮互学。

例如:高二8班为实验班,全班按6人一组,分成10个组,把英语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顺序排列,将总分1-10名的学生横向分组分别放在1-10个组,在组内设组号为1号,再把总分11-20名的学生分别再放在1-10组,并在组内设组号为2号,即按一条龙的顺序分好,以此类推(有特殊情况可以调整)。这样一来,每组一号为最好的学生,任命其为组长,负责他们组的全面学习和疑问解答,2号负责组员的作业、单词及课文背诵的监督和检查。5号、6号为学困生,全组一起帮助他们。

(2) 纵向分层

纵向分层的活动主要安排在课下。A层是优等生,自制力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强,除了完成必做的作业,还必须完成选修作业。每周选修作业阅读10-15篇英语文章,也可以做阅读理解,看一些课外书,每星期活动一次,主要是在一起讨论课外附加作业的问题,老师定期进行辅导、答疑。B层学生为中等学生,除了完成必修作业,他们每周完成选修作业,即阅读5-10篇英文文章,记一些好的句子和文章。C层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还需要有人来督促,他们的任务是踏踏实实掌握基础知识,完成必修作业。老师每星期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内容包括:①检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词汇和需要记忆的知识);②检查必修作业的完成情况或存在的问题;③经常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希望。同时,在每天的小组活动中,各小组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来帮助和督促他们。8班的C级学生共10人,在刚开始的考试中,10人全部不过关,采用这种办法通过长达半学期的小组辅导后,有7人达到过关要求。

(3) 小组互动

小组互动是分层互动的主要活动,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同学都会在一起合作学习,因为“均衡”小组中分为不同的层次的学生,常常看到每组的优等生带领本小组成员积极探讨问题,为同学答疑解惑,活动互助学习的气氛非常浓厚。通过当小先生,他们也非常受益。首先,必须先学透知识,才能给大家讲解,这样以来,基础知识更牢固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小组间可以开展竞赛,形成各小组自我管理,相互督促完成学习任务。常常看到小组长课下给本小组成员听写单词、检查作业、讲解难题。有时,我们还实行小组连带制,任何小组不许存在不完成必修作业的情况,否则整个小组都要受到一定的惩罚,所以小组内的其他成员都在帮助本组的5号、6号学生,让他们迎头赶上。5号、6号学生也主动为大家服务,做力所能及的事,检查听写练习,收作业等,合作学习出现了喜人的变化。

五、实践研究结果分析

(一)学生成绩分析

通过两年来实验研究,我们对8班9班的成绩进行了比对分析(见表1)。

分层互动教学前,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情况大致相同,因此两者之间具有可比性。通过这个表格我们看到分层互动实验组比以前的优秀率提高了62%,而对照组只提高了42%。实验组合格率提高了30% ,对照组只提高了22%。 实验组平均分提高了23,对照组只提高了12。 从试卷测试情况来看,分层互动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效果。

分层教学实验班同学每次测试的分数与自己前次的成绩进行纵向比较(见表2)。

从实验组内的情况来看,经过两年来的学习三个层次学生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结果显示A层和C层提高幅度大,由以前最高分128到143,平均分也由120到136 。C层从以前最高分107分到127分,平均分也由94到116,B层也得到了提高。

(二)学生访谈分析

2013年5月我们对参加一年半实验的高三8班学生进行了有关分层互动活动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80%的学生非常赞成分层互动活动,20%的学生除了赞成还提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学生耿炳瑶说:“分层互动刚开始时,大部分同学都会觉得难以适应,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没有效率。但是一段时间下来之后,我们便觉得受益很大。”学生肖雨涵说:“在小组活动的时候,所有的同学都踊跃参与其中,大家为有问题的题目争论不休,而后豁然开朗,本来有些乏味的课堂也在争论的面红耳赤后变的让人回味无穷,而组员关系也在次次互动中变得融洽,我们不在是被动地被老师灌输知识,而是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宋芷汀说:“小组互动可以让平常不敢出声发问的同学提出问题,参与讨论,我们也克服了自卑羞愧的心理,变得自信开朗。”张婉卿说:“班内气氛活跃,大家都积极思考,不容易犯困走神。”C层学生雷鑫鑫说:“活动使我受益很大,我原来英语不好,也不爱记单词,在小组中,大家都督促和帮助我,他们轮流给我提单词,检查我的作业,不懂的知识他们都给我认真讲解,慢慢的我对英语有兴趣了,英语也好起来。”学生籍祥也指出存在的问题:“有些同学时间观念不强,说闲话......难点,重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学生不如老师有经验,无法点拨。”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学生非常乐意参与活动,活动使他们受益匪浅。在活动中,他们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动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树立了自信,乐于与他人合作,这正是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实验研究表明分层互动是切实可行的。

六、实验结论

该研究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前测、后测和组内数据的对比,说明分层互动的教学效果是明显的,教学中能够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大有改观,通过组内、组际之间人际互动和协作学习,优化评价标准和评价手段,促使每一个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方而都尽可能得到发展。“分层互动”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分层互动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利于教师能力的提高。通过分层互动教学,既能使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又能使他们注意到多样化的学情,重视个体差异,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发展和完善;通过分层互动教学,教师把静态的教学内容活化为动态可用的资源,即把客观的语言知识结构加以改造,使之成为一个能够更加吸引注意、激发兴趣的学习资源,其结果是学生更加乐意学习。当学习充满乐趣时,学习才更为有效,因此,学生成绩的提高也就是很自然的结果了。

参考文献:

[1] 巴班斯基. 教育学[M].李子卓等,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2]毕淑芝. 当代外国教育思想研究[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郭思乐. 教育走向生本[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郭文. 教学与课程三维分析 基于经济学、信息技术和教育学视角[M].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5]黄晓颖. 国外分层教学的历史发展[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7):4.

[6]刘兴富. 现代教育理论选讲[M].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

[7]杨伯峻. 论语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5.117

[8]叶琳,刘文霞. 国外分层教学历史发展概况[J]. 教学与管理2008(1):159-160.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科教育[J]. 2001(7):3.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北京

实践研究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等职业学校 营销专业课程 理论和实践 研究报告

研究高等职业学校营销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我们认为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探索营销课程如何能较完整地形成营销专业教育预期的教育成果,这是本课题的理论要求;而设计具体的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方法以体现如上的课题的理论要求,是本课题实践的必然结果。

一、研究背景

不管在高等教育领域还是中等教育领域,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的教育在教育界早已达成了共识,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准确地说在理论教学实践上,职业教育中的几乎所有课程都完全模仿普通教育的教学方法已经变成了一种通例,把完全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实践教学课程变成仿照普通教育的实验类课程,也已经成为了共同做法。探索高等职业学校营销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应该遵循的教育教学规律(即理论基础),并设计出营销理论课和实践课进行教学的具体方法(即实践性),是本课题的主要宗旨。

职校生与普教生相比虽然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略逊一筹,但在实际操作技能上应该有一定优势,特别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这不仅是职业教育对各类职校生的要求,也是他们以后从事自己职业生涯首先必须具备的“物质”条件;国家就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对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提出的要求以及他们与普教生相比,由于学历问题带来的更大的就业压力,对他们实施动手能力教育就有了“精神”条件。这就要求高等职业学校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不是把理论知识的掌握放在第一位。但现实的做法如上所述,“职业教育中的几乎所有课程都完全模仿普通教育的教学方法已经变成了一种通例,”这种“复制”普通教育的做法自然而然是培养不出具有熟练的动手能力的“蓝领”人才的。

营销学与其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理论,还不如说它是一种源于企业商业实践又指导企业商业实践的操作工具和方法,正因为这样,营销理论的研究以营销活动实践作为基础显得更有意义。本课题就是在研究改革营销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出营销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案。

二、理论基础

本课题的理论基础就是从高等职业学校营销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的特点出发,探索该课程的教育教学规律,并为营销专业课设计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如前所述,如果认为普通教育重在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输送基础理论、科技研究和知识创新型人才,与之相比,职业教育就主要为企业造就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应用型人才,这是我们该项研究的一项理论认同。在这一理论基础上,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即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体现这一教育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教学,都必须以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学重视过程、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思维能力、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法等观念作为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动手、社会活动和实践等能力为教学目的。

我们对如上教育思想的具体阐述如下:

1、课堂学生主体思想。关于谁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师还是学生,形成了“教师主体”、“学生主体”和“教师学生双主体”等思想,我们赞成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思想。课堂学生主体思想是指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学生的现实情况展开。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而不是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教师要做的,是给学生营造一种能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课堂氛围。当然,课堂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互结合的。比较形象的说法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像导演和演员的关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像演员和观众之间的关系。

2、教学过程性原则。这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变以往的把现成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记忆该结论的传统教学方法为启发和鼓励学生探索结论产生的“过程”的方法。过程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我们知道,现代营销学理论是以美国学者菲利普?科特勒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在综合前人的理论并紧密结合现实的营销实践基础上创立的,营销理论本身就来源于实践。把营销学的每一个理论成果“还原”成它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营销理论的神秘性彻底解除,对于提高学习的兴趣,达成学习效果意义非常巨大。

其实,现代教育不仅要求营销教学,也要求所有教学把过程教学,而不是把结果教学放在首要位置,因为过程教学是送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钥匙,而结果教学只给学生的是知识财富本身。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开放式的教学思维。思维开放性要求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堂形式,使学生敢于向各种权威、课本、教师、“定律”挑战,而不迷信定向思维中现成的课本中的“结论”,以逐步养成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营销理论的特点是它和现实的紧密结合,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的方法、内容和手段等方面采取开放的教学模式;又由于营销实践的不断创新,在教室里的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是脱离实际的,也不可能在学校通过一些模拟活动教会学生从事营销工作,必须让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养成他们成熟的营销素质。这就客观上规定了营销教学必须是开放性教学。

营销教学开放性的特点,也要求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过程和进行教育结果评定时必须以全新的开放性观念进行操作,用传统的封闭式方法进行营销教学过程管理不仅与营销理论的内在要求背道而驰,在效果上将达不到营销教育的目标。

4、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法。如前所述,营销理论是来源于实践又指导现实实践活动的理论,进行营销实践是必不可少的。这个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进社会进行现实的实践活动,因为“真枪实弹”的实际操作比任何形式的模拟活动效果要好得多,后者只能被认为是一种“演练”。其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三、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我们对高等职业学校营销课程实施教学方法的理论认同,即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放在首位,这样就应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由此,设计全新的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路就已经变得清楚:这就是只要服务于培养学生能力的任何教学方法都应该有用。具体方法如下:

1、通过学科课程使学生掌握营销基础理论,可以采用讲授、问题探究、知识竞赛、演讲和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科课程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文化课程,在这里我们主要是指营销专业理论课。与传统的学科课程中培养学生营销学基础理论的方法不同的是,变教师的课堂“一言堂”为教师和学生的“群言堂”。不同于以往的教师的满堂灌的讲授,这里的“讲授法”既有教师的讲授,也有学生针对某些问题的讲授。“问题探究法”是一种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课堂讨论形式,这种方法对于深入的理解基本理论、发现问题和活跃课堂气氛效果非常理想。营销知识竞赛、营销专题辩论赛和演讲等教学方法,都是理论教学可以采用了的重要方法。案例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也会使学生掌握活生生的营销理论。采用这些方法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灵活和深刻理解并掌握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这些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虽然在形式上各不相同,但它们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变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中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单向传授为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双向、立体和多维交流,变传统教学法中的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为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带着“嘴”,学生捧着“耳朵”就可以完成整个课堂教学。这种新型互动的教学方法,要求师生都带着嘴、耳朵、眼睛、手等所有“身体器官”去上课,当然更主要的是他们都带着思考问题的大脑进行课堂交流。问题探究、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案例教学只不过是这种方式的具体形式。

2、在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营销素质,宜采用活动、环境、情景和过程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课程主要包括学生会、团委和学校各种学会、兴趣小组举办的文体、科技、劳动、娱乐等活动。隐性课程是通过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随机出现的,对学生有潜移默化教育的一种课程。它是学生在正式课程和非正式课程之外的学习经验。学校的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载体,如校园建筑、文化设施等;学校行为文化载体,如校领导、教职工的风格和品行、校纪校风等;还有制度及墙报、宣传栏、校内报刊和电视等等。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这两种“课程”学校并没有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不是真正的课程,但如果在这些活动中有意识的引入营销教育的内容,或者把它们纳入营销教育教学计划中,对形成学生的营销意识将是最直观、最直接和最生动活泼的方式。这里的“营销意识”和前面提到的“营销素质”,是一种沉淀在人意识中的营销自觉行动。当然,在实施活动课程的教学时,要注意一是不要露出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教学的痕迹。因为活动课程在许多学校如果暂时还不是“课程”,而是课外活动,那么过多地强调其“教育”的功利目的,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二是要使活动的形式生动活泼,并要求活动的内容服务于形式而不是相反。环境、情景和过程教学方法主要是想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在隐性“课程”中,有意识在校园内营造一种营销教育的氛围或营销教育环境,并把经典的营销案例和现实的销售活动情景化,即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进一步养成学生营销意识也起着关键作用。

3、用实践课程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采用实地参观、模拟操作和承揽现实业务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教学课程在有些普通教育的名牌大学也常常被忽视,许多高等职业学校的实践课程采取的主要方法也是实地参观法,例如参观商业区经常出现的促销活动,拍摄户外广告和翻录电视广告进行分析,收集有些厂商各种商品的价格情况进行定价策略分析等,这些无疑都是实践教学中长期积累的比较好的实践教学方法,但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另外一些方法:比如让学生针对某一产品或品牌制作电视广告、广播广告和灯箱广告,让学生对于某一饮料,随机拦截过路客进行口味测试,在小区或商业区做一具体商品的现场促销,对某一产品制定推广方案并写出策划书等等。如果有些学校有实训基地或者自己的咨询公司,或者和校外的咨询公司有教学或其他的业务联系,让学生能参与一系列现实的营销策划过程或者实习,效果更好。也可以请这些咨询公司的业务人员讲课。现实实践活动对形成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效果更明显,作用更大。

四、教学效果检验

我们对于高等职业学校营销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的设计目前还停留在研究报告上,其效果应该接受实践的检验。除了进行具体的课堂实践以外,可以用如下办法衡量这种教学的教学效果:

1、在校生营销能力的评价。对学生进行任何一种能力的客观公正评价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它不像衡量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可以通过考试方式来达到。因为要量化学生的营销能力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况且人的能力还受个体主观因素之外其他的客观因素的制约。但我们还是能找到对学生营销能力进行评价的一些方法。

⑴评价原则。对学生营销能力进行评价的目的和原则虽然很多,但集中起来不外乎两条:即要遵循对学生尊重性原则和对评价结果的反馈性原则。对学生尊重性原则是指对学生营销能力进行评价时,不能有意或无意地把学生分成不同等级;结果反馈性原则是指评价的目的一是为了发现问题,以便学校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二是为了使学生发扬成绩,纠正不足,以利发展。

⑵评价方法:有两种:一种以学生自评、班组互评、教师导评、家长参评、学校总评等方式,用问卷、评语、考核、测验等办法,定时给学生评价。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较全面评价学生营销能力的各个方面,并能把许多无法量化的因素进行量化,以方便评价。缺点是主观成份所占比重较大。

另外一种方法是把学生的营销能力根据课程的内容分解成学分,用学分制中的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的办法考核。这种方法优点是能较客观地评价学生,缺点是实际操作难度大,而且不能全面地衡量学生。

⑶反馈和控制。通过评价能及时发现学生营销能力的薄弱点,及时引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向,并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营销能力的目的。

2、毕业生营销能力的评价。毕业生营销能力评价是一种社会评价,较之学校评价能较客观的反映学校实施营销能力教育的质量,但由于这种评价的滞后性,使学校的教学工作不能及时改进。

⑴评价方法:访谈式、函调式和毕业生问卷式。

⑵反馈和控制。如上所述,由于社会评价综合了各种因素,并在综合中淘汰了大量无足轻重成份,所以社会评价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营销能力的真实情况。所以,学校如果能和社会建成毕业生营销能力状况的反馈闭合回路,使学校能认清适应社会需求的差距,从而不断地和更好地调整办学思路,以适应社会需求,将会使教学质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实践研究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组建与安全维护;企业需求;技能大赛;实践技能

引言

根据企业对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针对网络实践教学中学生技能培养的目标,提出基于知识点定义与分解,虚拟平台与真实设备结合为实践环境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运用,达成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原以企业需求、市场应用领域的主要岗位及其所需技能,提升学生的网络组建、网络配置与应用、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实践技能、职业道德、组织管理能力、工作计划性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引导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的教学改革。

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多层次的合作办学,促进教学改革,促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促进实验、实训条件与生产现场基本同步,强化办学特色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技能大赛成绩的取得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通过校企合作,规范技能教学。

引入企业先进技术,引入知名企业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特别是与锐捷网络有限公司、杭州华三网络公司、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西安西元机电有限公司公司等著名网络公司合作,更进一步促进了网络专业教学的先进教学理念、课程体系的改革,使得在新形势下与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促使专业的技能教学更规范、更标准,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实际需要。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全力推进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通过“讲学做一体化”教学和模拟企业现场实景教学的交替,让学生在“做中学”,不断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和技能。在此过程中,技能大赛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施教者之一,学生在由聘任的企业技术骨干的指导下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成为职业教育在企业的延续。

通过对社会的人才市场需求分析,我们明白了应该怎咏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引进企业的优秀课程体系及教材,我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去实施教学改革、创新课程教学;通过吸引企业技术骨干来学院承担专业教学任务,让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实际。

2.通过校企合作,完善基地建设。

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广泛听取企业专家对实训室的总体布局、设备配置、环境布置等方面的建议,跟踪技术进步,科学设计流程,配置全套设备,设置充足工位,基本实现了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在实训基地的使用中,学校切实提高实训设备的利用率,保证训练工位数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延长学生的教学时间,组建各种形式的技能提高班,采用免费教学的方式来满足学生对自身技能进行提升的渴望,不断改善学生的实训条件,不断增强学生操作技能。

二、以技能大赛为平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以大赛项目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强化技能教学。

网络技能大赛项目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起到了示范教学的作用,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赋予了专业教学新的内涵。将课程改革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牢固树立严谨教学、规范操作的教学思想,通过汲取技能大赛项目内容和标准对原有教学项目进行改造,提炼、转化为新教学项目,不断补充和完善项目课程教学,推进竞赛内容的普及化教育。

2.以大赛加强双师队伍建设,保障技能教学。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技术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双师素质”的培养。把老师派出参加企业举办的培训班学习,把他们的课程、资料带回来,一人学习,多人受益。我们也把企业的技术骨干请进来,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更多的老师了解企业需求的知识结构。

在教学中,对专业教师要求以技能大赛内容组织教学,接受大赛的锤炼是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积极实施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将教师参加技能大赛的成绩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并以此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条件之一,将以技能大赛促使他们迅速融入专业氛围,提升专业能力。

3.以大赛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检验技能教学。

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专业发展的生命线,以大赛为载体,检验本专业教学水平。技能大赛有效规范了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标准,以此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采取以教师自查、教研室普查、计算机学院抽查为主线,督导巡查为辅助的“双线并进”方式来跟踪课程建设的实效,实施对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及时调控教学行为,不仅考核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还加强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以及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考核,将行业要求融入专业教学,以行业规范为标准有效实现“双证融通”。

三、以大赛营造校园育人文化,优化技能教学

在模拟真实的网络工程工作环境与条件下,实现对网络组建与安全维护的实施能力,软件安装(或固件升级)能力,设备调试能力,以及网络构架设计改进的能力,包括对常用网络综合布线工具的应用,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安全、环保等意识。

可建立竞赛长效机制,对职业技能竞赛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扩大竞赛范围,尽量拓展到更多专业和课程,让技能大赛覆盖到整个专业、每位教师、每个学生,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提高,形成积极向上、人人争先的良好育人氛围。

四、结语

从本项目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也暴露了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与不足,现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将来的就业铺路,就业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实施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网络大赛的题目设计其实也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或者部分的项目,将课堂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网络技能大赛培训中,我们也按照实际项目需求设计了网络项目进行练习,引导学生通过平时学习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找到完成项目的办法。在完成一个模拟的项目的过程中,锻炼了学习新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2.加强师资力量培训。

由于学校缺少对教师必要的培训,很少向他们提供与外界的接触机会,教师对自己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没有进行不断更新和提高,这就要求学校以教师的实际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合理开发师资培训计划,做到以人为本、按需培训,加强交流。

3.加强学生实习锻炼。

一技在手,就业不愁,为了让学生所学的技能更好地与市场需求对接,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深入企业锻炼的机会。技能大赛也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是:学校的实训条件再好也是与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不一样的,职业院校真正的实训基地应该在企业。学校要利用好技能大赛的平台,切实加强和企业(行业)的联系,建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努力把课堂、实训基地建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

以国家和省里大赛内容搭建院内大赛平台,要形成普遍性、经常性的技能竞赛制度和良好的培养选拔制度,实现技能大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的转变,由少数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的转变,使技能大赛逐步成为师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历。

参考文献:

[1] 盛琳阳.面向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建设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14).

[2] 云红艳,杨厚俊,赵志刚,李建波,李琳.创新思维教学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群中的研究与应用[J]. 计算机教育,2013(14).

实践研究报告范文第5篇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保健品市场从原 先的功能单一型发展到今天多元化保健,保健品功能层出不穷,种类也多种多样。在目前保健品市场受到绿色健康食品及保健食品化潮流的冲击下,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是值得生产厂家的关注的。

夸克公司在本篇研究报告中,通过综合公司历次有关保健品方面的研究,向读者描述保健品消费群体的特征及保健品市场的总体状况,为各生产厂家今后的产品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目前市场上保健品层出不穷,广义的保健品应该包括:保健类食品和保健类药品这两大 类。但我们这里着重研究的是狭义的保健品,即保健类药品(我们简称之为“保健品”)。我 们把狭义的保健品市场分为四类:洋参类、补钙类、美容类和机体调节类,这也是目前保健 品市场主要的四类产品。 一类城市不同年龄消费者保健品消费趋势  二类城市不同年龄消费者保健品消费趋势 消费者消费保健品时关心的因素

市场环境及前景预测

在医疗保健费用支出上,从1995年起,一类城市(以上海为例)和二类城市(以杭州 为例)的年平均每人医疗保健费用支出都以超过30%的速度递增。

无论是一类城市还是二类城市,保健品的消费比例都很高,均达到半数以上,“未购买 也未服用”的比例均不到三成(见表一)。可见保健品消费已趋向大众化,保健意识也有明 显提高,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据不完全统计,在上海地区,仅35—55岁女性的补钙产 品消费量就有近3亿元。与此同时,保健品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电视广告是认知保健品的主要途径

电视是消费者信息来源最多、最广泛的媒体。电视广告是以其媒体导向性强、直观等特 点,成为消费者最易接受的媒体广告形式。对于保健品的选择,电视广告中对症状的描述会 引导消费者结合自己本身的状况去选择,找到自己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相吻合的契合点。在这 一点上,一类城市和二类城市是相同的(详见表二)。

消费者行为特征分析

针对服用保健品的消费群体,我们就其家庭收入、性别比例、年龄构成、购买季节等因 素从消费能力、消费动机、消费心理以及消费的季节性等方面对

一、二类城市进行了比较分 析。

消费能力:一类城市强于二类城市一类城市的保健品消费比例要高于二类城市,且消费 比例与收入基本呈递增关系。这与目前保健品市场价格偏高以及消费者的保健意识有关联。 从

一、二类城市纵向比较,年收入18000元以下被访者服用过保健品的比例,一类城市明显 高于二类城市;收入较高者消费比例都处于较高位置,特别是上海地区家庭年收入达到60000 元以上的家庭消费比例高达79%(见表

三、表四)。

消费动机:一类城市“自我服用”,二类城市“馈赠亲友”一类和二类城市“购买过但 未服用过”的消费者是随年龄递增而下降的,而“服用过但未购买过”的曲线则是上扬的(见 图

一、图二)。消费者购买群体主要集中在年轻人,而服用的主要对象则主要集中在中老年 群体。由此可见,保健品消费主要是以“表达或传递感情”为目的。而这两类城市里曾经购 买或服用过的人群年龄分布是相对平均的,二类城市的消费者较一类城市来说相对年轻(见 表五)。

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就保健品的消费途径进行了调查,发现保健品的消费主要有以下 四种途径:即自我服用,馈赠亲友,给家人服用和送礼。除了“自我服用”之外,其他三种 方式均是为“传递或表达感情”,而

一、二类城市又有些差异。一类城市自己服用的比例很 高,二类城市则更注重于感情联络。

消费季节:冬季虽为旺季,但季节性开始淡化冬令进补是中国人的传统,因此冬季无疑 是保健品的销售旺季,这点依旧表现得很明显,夏季是最少服用保健品的季节。但同时也有 大部分的消费者对季节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二类城市(如宁波)表现得尤为明显,这表明 现在保健品消费的季节性已经开始淡化。同时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就保健意识而言,一类城 市高于二类城市。

消费心理:关心功效、价格、服用方便及口味保健品的服用者较为慎重,

一、二类城市 中按说明书的要求服用的人群比例分别达到81%和80%,表明保健品的消费种类目前依然 是以药品保健为主,此类产品的说明书的内容对消费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产品所描述的功效是否确实,这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这一类人群高达68%(见 图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保健品市场存在着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广告宣传言过其实 的现象。

当被询问到“对最常使用的保健品的满意之处”时,除了功效、价格外,一类城市的被 调查者有20%提到了服用方便,而二类城市的被调查者有26%提到了口味,11%提到了包 装,而只有9%提到了服用方便。可见,

一、二类城市的消费由于城市生活节奏的紧张度不 同存在着一些差异。

购买习惯分析

购买主要地点:超市、自选商场和药店超市自选商场和药店是消费者购买保健品的主要 地点,也是保健品比较集中的地区;医院则是消费者最少购买的地方(均不到5%)。这表 明,无论对于生产厂商还是消费者来说,对保健品的定位均是介乎食品和药品之间的。相比 较而言,二类城市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超市,比例达到65%,药店的选择只有20%。

购买数量:多数倾向于每次购一瓶或一盒大多数的消费者都倾向于每次购买一瓶盒保健 品,如一类城市这一比例达到73%,这跟保健品的价格和消费者存在着一定的试用心理有 关。

促销:“买一送一”、“专家咨询”者多

保健品的促销方式较多,其中以“买一送一”和“专家咨询”为主;从比率看,对消费 者而言,“专家咨询”对消费者的购买欲有最强的刺激。原因可能在于二类城市消费者的保 健意识相对较弱,同时说明消费者对保健品的认识更侧重于保健药品,对其功效更信赖专家 的观点。

品牌状况研究

我们就目前市场上洋参类、补钙类、美容类和机体调节类等四类产品,进行消费者知晓 度的研究对比。

经过对比发现,一类城市的保健品的整体知名度高于二类城市,这可能与媒体在一类城 市投放量大有关。另外,一类城市的被调查者所知道的保健品的品牌明显多于二类城市。在 具体的各类品牌中,美容类和洋参类的品牌知名度一类城市明显高于二类城市。而个别品牌 当中,昂立和万基的品牌知名度在

一、二类城市均有较高的知名度。

近些年,补钙类产品异军突起,在对比中我们发现巨能钙在二类城市享有绝对的知名度。 被调查者第一提及率达到13%,总体提及率达到85%。与此相同的是红桃k,在一类城市 没有被提及,这可能跟红桃k集团的目标消费群集中于

二、三类城市有关。

结论:

虽然生产厂家目前不断推出各类保健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各类产品的广告也 打得铺天盖地,但由于保健品的种类多得几乎已经可以覆盖所有人群,使得消费者保健品的 消费进入成熟期,开始由冲动性购买转向理智型消费,消费群体也已由以前的单一型转向多 元化。

面对此种状况,厂商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必须认真分析市场的变化。 夸克的研究人员提醒厂商:

1.由于人们对于保健品的消费还存在着谨慎的态度,功效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因素, 因而,解除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担心,是目前的保健品行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 避免夸大的宣传,大力宣传有关保健知识,在消费者心里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十分重要 的。

2.在媒体习惯方面,电视广告仍是消费者获取信息最快、最多的方式,但不一定是最 可靠的信息渠道;“专家咨询”是最能够刺激消费的方式,表明这是消费者信任度最高的方 式。前者能提高产品知名度,后者能提高产品的美誉度,厂商如能把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 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便会赢得消费者。

3.在销售渠道方面,由于药店和超市的销量远高于其他渠道,因而应注意攻打这两个 渠道。

4.由于保健品发展至今,已经进入了品牌时代,因而好的品牌能够影响消费者的购买 行为。研究发现,消费者对各类保健品的品牌都有很高的认知度,通常消费者能够提及的保 健品品牌不下一二十个,同类产品品牌之间的竞争也有目共睹。由于同类保健品之间的功效 相差不大,因而如何在保证功效的前提下,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找到产品的卖点,这不 仅是引导消费者向忠实消费者转换的重要途径,也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的重要手段。

5.通过对

一、二类城市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一类城市无论在消费能力、还是消费意识 方面都好于二类城市。虽然二类城市的居民收入、消费支出等方面与一类城市还有一定的差 距,但夸克的研究人员认为,二类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目前一类城市市场相对饱 和的局面下,积极争取

二、三类城市的市场份额,不失为一种好的市场策略;而提高二类城 市消费者的保健意识,是争取二类城市市场份额的当务之急。

夸克市场研究公司 表一

一、二类城市保健品消费情况   上海 杭州 购买和服用保健品状况 (%) (%) 未购买过也未服用过 27 27 未购买过但服用过 7 5 购买过也服用过 55 66 购买过但未服用过 11 1 表二

一、二类城市对保健品的认知途径   一类城市 二类城市  广告形式 比例(%) 比例(%) 电视广告 79 80 报纸广告 8 5 药店商场的广告单张 4 2 朋友家人介绍 4 2 医生介绍 2 2 电台广告 1 2 汽车广告 1 2 路牌灯箱广告 1 1   表三 上海不同年收入家庭消费保健品情况 家庭年收入(上海) 11999元以下 1XX-17999元 18000-24999元 25000-39999元 40000-59999元 60000元以上 平均 有 42% 52% 51% 53% 52% 79% 52% 无 58% 48% 49% 47% 48% 21% 48% 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