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凯里学院;建筑学;专业建设

凯里学院建筑学专业自2012年开办以来,秉承良好的办学理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整合办学资源,努力挖掘办学潜力.从开办至今,建筑学专业在专业建设、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实验实践平台建设以及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各项硬件和软件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

1建筑学专业建设规划的整体目标与思路

从专业分布看,贵州省内高校仅有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阳学院、凯里学院开办建筑学专业,这些院校所培养的学生远不能滿足本省对建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建筑学专业建设规划依托黔东南州深厚的苗侗文化背景,顺应贵州省和黔东南州建筑行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对人才不断增长的实际需求,以“地方性、民族性、应用型”为办学定位,在开放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民族建筑研究和教学为一体的专业特色[1].在培养方案制修订方面我校不仅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提出明确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而且依据实际需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及实训内容.建筑学专业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进度计划和教案,教学计划体现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课程设置上,将通识教育课程15门、专业教育课程40门、生涯教育课程3门、特色教育课程1门、实践教育课程10门相结合,构成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通过通识教育课程、生涯教育课程与特色教育课程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了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提高.专业教师在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将民族建筑文化传承与保护相结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少数民族建筑概论、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等理论课程,在建筑设计课程内容中设置了民族建筑专项设计.在实践环节上,设置了《建筑认识实习》、《建筑测绘实习》等民族建筑实践调研,另外还进行了社会实践、公益劳动、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综合素质教育、各种学科竞赛、科研活动等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

2专业建设过程及管理

2.1夯实理论教学

教学是专业之本,建筑学作为新建本科专业,教学队伍年轻,理论教学的经验还相对欠缺,因此专业建设的第一步就是夯实理论教学.为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建筑工程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教学过程管理规定,在教学大纲编写、教案撰写、教学进度填报、教学日志填写、课件制作、试卷分析、毕业论文指导、新进教师主讲资格审定等方面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保证了教学质量.通过专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提高了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素养.在教学方式上,采用项目式教学,每门课程或每个教学专题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3],采用项目调研、初步方案、方案反复评审修改、得出设计成果的过程,整个过程采用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课程学习阶段就接受工程训练,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2.2加强实践教学

建筑学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工科专业,加强实践教学是保证人才质量的关键一步.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结合专业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实践教学方案,在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修订中加大了实践教学内容,要求课程中实践学分保持在25%~30%,同时在实践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同时将实践教学成果化.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加强与黔东南州建筑工程总公司等地方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创建凯里学院建筑工程实践基地,聘请企业一线工程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极就业.同时指导学生与同济大学、镇远县住建局、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香港大学、清华大学等多家合作单位和机构进行民族建筑文化的相关调研与建造活动,让学生参与各种科研课题的研究,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4].

2.3构建教学质量监控

为保证各项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学院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保障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打造良好的教风与学风.目前已形成了常规化的教学检查制度,包括教师听课制度、班级教学日志制度等.建筑工程学院有专人负责管理教学档案,建立了完整的招生、学籍、试卷、成绩等教学档案,并实行校、院、教研室三级督导听课制度.在教学管理中,首先是教务科在每学期开学前下达教学任务,让所有教师提前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其次是教研室主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每学期认真做好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进度及教案的检查工作,按时制定教研室活动计划,并认真做好教研室工作总结及活动记录;三是教研室组织建筑学专业全体教师进行听课、评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四是院教学督导对教学进行监督,不定期进行听课、评课,以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五是认真落实学校制定的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制度,各班纪律委员每天负责填写当天的课堂教学日志,并由任课教师、班主任及分管领导签名并提出整改意见;六是专业教师严格按照凯里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做好每学期的教学计划、教案编写、教案更新等工作;七是加强试卷管理,试卷制作核查严格规范,试卷保存及试卷的批改、登分、装订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考风考纪教育.建工学院通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丰富活动载体,完善评价机制,全面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打造优良学风,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及浓厚的学术氛围.同时,建工学院还鼓励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各类学术讲座、建造节等与专业能力塑造息息相关的活动,以及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总之,该院采取各种举措,打造建筑学专业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教风、学风[5].

2.4加大教学改革

建筑工程学院现有的教学模式虽然历经了多次变革和更新,成绩斐然,但始终未能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制约了人才的培养与塑造,既不利于人才本身的成长与创造,也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造成了人才和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继续加大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

2.4.1夯实理论教学,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授课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学院根据建筑学专业每年的发展情况,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以建筑设计类为核心进行展开,重点打造建筑技术教学群;同时增强校内几个专业培养方案的联动性,通过课程安排的协调,减少任课老师工作量,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增加创新创业课程的比例,充分利用课外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2新知识、新理论和特色文化引入教学

分院要注重将BIM、绿色建筑、民族建筑等相关课程及国家注册建筑师考试内容等纳入课堂,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标准与内容融合到专业课程中,校企共建,开发体现工学特色,突出能力培养,与生产活动密切相连,融职业技能要求于一体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举办建筑学建造节活动,将创新思维融入实践中,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动性;建立丰富的第二课堂,利用学生社团等机构,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以学生项目、课程调研报告等形式开展专业第二课堂[6].

2.4.3实践教学成果化、可视化

改变以往大部分实践课程考核以报告为主的情况,将实践教学成果化、可视化.如测量实习,绘制苗侗村落聚落情况和典型的建筑,用激光雕刻机雕刻出来,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生实践成果.

2.4.4构建竞赛体系,成立专业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建立多层次的专业竞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识图、测量技能、模型制作、民族建筑知识等竞赛,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同时还能培养良好的学风.

2.4.5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建立各种教学评价规章制度,尝试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等教学模式,以贡献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建立科学、民主、主体多元、与企业对接的教学评价体系[7].

2.5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方面注重选拔、大力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建立提高青年教师学历和素质的机制,提高教师的科技与社会服务能力.同时,优化建筑学专业师资队伍的专业背景、学缘、年龄等结构,形成以中年教师为骨干,老、中、青相结合的“传帮带”师资队伍.而且还可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实践经历丰富的建筑学专业专家,组建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建立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不断加强学科发展的后备力量[8].

3结语

近年来贵州省房地产业、工业园区、美丽乡村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城镇化建设发展迅速,使得建筑学专业人才需求十分旺盛.建筑学专业发展建设要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切入点,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化设计,立足民族建筑文化,培育民族特色,提炼民族元素.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构建竞赛体系、规范管理等方面夯实理论教学,加强实践教学,从而全面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邱微,南军,袁一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新课程体系及其特色———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土建类工科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64-167.

[2]刘晖,谭刚毅.理性、创新与实验精神———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本科特色教学体系的探索实践[J].建筑学报,2013(2):106-109.

[3]于秀开.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毕业设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33):167-167.

[4]刘廷,赵继龙,仝晖,等.面向区域创新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7):34-35.

[5]郇筱林,戴素娟.土木工程专业钢结构课程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5):103-105.

[6]柳立生.BIM与高校土建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武昌理工学院学报,2016(2):75-77.

[7]张广平,徐茹.基于建筑学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研究[J].重庆建筑,2017,16(1):28-29.

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刘丽莹(1983-),女,河北平泉人,重庆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余晓平(1973-),女,四川自贡人,重庆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重庆 401331)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12087)、重庆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12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139-02

应用本科院校为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着力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适应面宽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是目前此类高校探索的一条发展之路。刘尚蔚对工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出了“生产实践—科研创新—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取得了企业、高校、科研的三赢效果。[1]易洪雷、薛元、张彩云等基于校企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思路,提出了“以产学研结合为基础,企业技术中心为合作平台,建立校企全面合作联盟”的实习基地运行模式,实践中效果良好。[2]邓书辉、杨忠国等针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专业)提出了订单式的实践教育培养模式,并对教学过程和效果做了相应的分析。[3]张琇等探讨在生物工程专业将科研项目研究融入到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等教学活动中,构建以科研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模式。[4]

本文以建环专业人才培养为例,针对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对校企合作下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和实践,可以为建环及相关专业工程应用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一、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2年教育部新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其任务是以建筑为主要对象,在充分利用自然能的基础上,采用人工环境与能源利用工程技术创造适合人类生活与工作的舒适、健康、节能、环保的建筑环境和满足产品生产与科学实验要求的工艺环境,以及特殊应用领域的人工环境。[5]重庆科技学院将建环专业本科教育定位在应用型工程高级技术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上,在人才培养上更应重视应用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实习、实验和设计三类。

1.实习类实践课程

实习类课程包含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在第一学期,为期2周,学生现场参观暖通空调、制冷与燃气系统,了解建筑设备与系统在工业、民用建筑中的应用情况,明确就业方向。生产实习在修完主要专业基础课和相关专业课之后的第六学期末,为期5周,如利用暑假,可延长至近3个月,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多以工程师和施工队长助手的身份参加工程施工和现场管理等工作。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毕业实习在第八学期,为期4周,学生重点选择与毕业设计(或论文)有关的内容进行毕业实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活动能力、与人共事协调配合能力,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社会责任。

实习类实践课程的问题主要存在于生产实习环节,主要问题是:实习单位联系较难,面对有限的实习单位,学生挑选的机会少,部分学生选择不十分对口的实习单位以及实习内容,使得实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难于控制。学生主要采用投递实习简历、亲戚朋友介绍、指导教师推荐等3种方式联系实习单位,实习单位联系难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出于人身安全责任考虑,部分企业拒绝接收实习生,部分即使接收实习生的企业,也只安排其从事简单的文案工作,不能进入施工现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不能得到良好的培养。二是出于商业信息安全考虑,企业担心内部资料因实习生而泄露,部分企业表示若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便可接收实习生。三是出于企业盈利角度考虑,认为培养实习生付出的人力物力大于实习生为其带来的收益。

2.实验类实践课程

实验类课程主要包含课内单项实验和集中实验。课内单项实验是穿插在理论课内、为了加深学生对某个或者几个知识点的理解而进行的实验。集中实验是一个融设计性、综合性、实践性为一体的实践教学环节,为期3周。让学生在校内实习基地独立完成综合实验项目的图纸设计、实验调试、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应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建环专业具有很强的工程性,专业实验往往涉及对某个系统如空调、通风、制冷系统的认识,系统是有生命的,其实验应具有可调适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启发性。

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一是部分实验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学生4~5人一组,按照实验规程操纵设备按钮即可完成实验,往往忽略了对实验设备本身和实验原理的掌握,实验缺乏创新性和可调性,学生普遍存在动手不动脑的现象。二是学生实验主动性不强。学生仅把利用实验设备完成实验看作获得学分的唯一途径,实验缺乏探索精神、惰性大。

3.设计类实践课程

设计类课程主要包含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一项工程设计,解决与之相关的各种问题,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其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显著特点。目前存在的问题:

(1)设计题目相似性大。教师安排多人采用同一相近题目,例如,设计题目同为“办公建筑的空调系统设计”,仅将设计地点定为北京、上海、武汉等不同城市。这会导致部分学生借用同组同学的设计说明“模板”,更改数据而完成自己的设计,出现设计前后矛盾、方案选取不当等重要错误。另外,题目相似不利于学生在设计中扩展专业领域的知识。

(2)设计题目难度难于控制。每位教师所给出的题目的难度不一,有失公平,难于挖掘学生潜力和能力。

(3)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目前,新进青年教师普遍学历高,工程实践能力较弱,给出的设计题目中涉及对实际工程或者新行业规范理解和分析的内容较少,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设计手册或者教材中的设计步骤计算,但涉及到与工程规范相关的方案、参数、设备的选取,学生往往不知所措,教师也不能结合当前专业发展、实际工程案例、工程规范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

二、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学校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培训企业员工、接受企业委托的项目研究、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等),企业参与学校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针对前文所述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重庆科技学院教学实践,分析三种校企合作下实践教学模式。

1.就业驱动的学工交替模式

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生的理论课程在学校完成,实习和设计类的实践教学环节在企业中完成,理论知识在企业实习中得到深化和升华。企业需要实习生的目的:其一,人才储备;其二,人力雇佣。高校派出实习生的目的:学生在企业完成实践教学环节。下面举例说明:重庆科技学院与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立了合作关系,2009级9名本科生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生产实习。9名学生被分别派至设计组、检测组、模拟组,每名学生由一名指导教师指导。设计组主要从事空调和给排水系统设计工作;检测组到工程现场进行节能检测,并协助教师完成检测报告;模拟组利用软件进行流场、噪声、光环境模拟,协助教师完成评价报告。实习效果评价方法为:指导教师在月末评价实习生的工作情况,企业根据评语和工作量给予学生一定的生活补助;实习结束返校后,校内指导教师组织学生答辩,给予相应的实习分数和学分。实习的整个过程,学生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学生的工作行为;同时,学生接触实际工程项目,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缩短了毕业后就业融入企业的时间。近几年来,重庆科技学院与美的空调设备有限公司、重庆海润建筑节能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类似的合作关系,且每年都有实习生在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此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

2.共建共享实验室模式

设备厂家或者科研院所与高校共建共享实验室:高校提供实验室场地,双方或者企业提供实验设备,双方提供人员参与实验室建设。所建实验室一方面用于设备厂家的设备展示、产品研发或者科研院所的科研实验等,另一方面用于开展学生的创新性、系统性实验。例如,重庆科技学院与美的空调设备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共建了美的实操实验室,实验室位于建环实验中心,重庆科技学院提供150平米场地,美的公司出资设计和安装实验设备(美的产品),空气能热水机,风冷热泵,直流变频空调,中央空调,多联机等,设备、管路、阀门等附件一应俱全。实验室投入使用后,企业利用其向客户宣传产品,对员工进行入职培训;重庆科技学院利用共建实验室开设实验课,如集中实验周可开出综合创新实验项目20多个,如建筑设备运行能效监测、热舒适性实验、房间气流组织实验等。利用实际设备和系统进行的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实验设计的灵活性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对空调设备和系统有了更形象、更深刻的认识,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打基础。此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3.外聘研究员模式

企业与高校教师签订外聘研究员协议,以简单的方式确定了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规定两者之间责任和义务。企业定期向教师公布研究课题,教师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和背景自愿选择课题进行研究,解决企业面临的科学技术问题,提供智力支持。例如,重庆科技学院多名教师与重庆海润建筑节能技术研究院(开展公建节能,通风技术产品,地源热泵等项目研究)签订外聘研究员协议,研究院从自身的产品和项目出发,拟定科研课题,定期向教师公布,教师根据自身的科研特长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双向选择后签订协议。此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科研解决了企业的技术难题,教师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提升了自身的工程素质和科研能力,教师可以在研究项目中选取题目,设定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或者论文选题,完成课题的同时完成了毕业设计或者论文环节的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此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三、小结

本文基于校企合作提出了三种实践教学模式——“就业驱动的学工交替”、“共建实验室”、“外聘研究员”,以建环专业为例的实践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三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应用本科院校学生在实验、实习、设计等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三种实践教学模式可操作性强,权责易分,易于实现双赢,教学效果良好。但是,三种模式还未能完全发挥校企的合作潜力,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将继续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度,扩展校企合作的广度。

参考文献:

[1]刘尚蔚.工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27(2):157-159.

[2]易洪雷,薛元,张彩云,等.基于校企合作联盟模式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4):139-142.

[3]邓书辉,杨忠国.建环专业“订单式”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0):137-138.

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1.1缺乏对具体实验的通盘考虑一个具体指标的测定均需要通过一个具体实验方法完成的。在具体测定过程中要首先对某种实验方法从实验原理、所需试剂种类、浓度、溶解方法,所需玻璃器皿种类和数量、大型精密仪器操作以及待分析样品数量均要周全考虑。尤其是对每个实验环节的用时长短,各环节的轻重缓急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各个环节相互穿插、交替、有序进行,既节省时间,又提高实验效率。然而,学生在进行实验时,缺乏对实验进行完整规划,总是做一步、想一步、看一步。即使实验做完了,对该实验的整体仍然一知半解,支离破碎。

1.2缺乏对实验细节的关注许多学生在具体实验过程中经常粗枝大叶、马马虎虎,很少对于一些细节给以足够的重视。如目前实验室普遍使用的天平已不再是托盘天平了,取而代之的是电子天平。在使用电子天平时,必须首先检查天平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否则就会造成称量误差。这一细节是大多数学生称量药品时最容易忽略的,不管天平是否平衡,拿过药品就称量,结果导致试剂浓度不准,常常得不到预期结果;还有对移液管的使用细节不熟悉,如移液管表面上方标有“吹”字的就应将所吸液体全部排出,但若标有“快”字的则不必将液体全部排出,任其自然流出即可;烧杯和烧瓶的刻度仅表示大致液体体积度量,但好多学生却用其来度量溶液体积;一般情况下,分光光度计读出吸光度值不能大于1,否则需稀释后重测等。“细节关乎成败”似乎已成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了,如果不及时纠正这些细节上的问题,就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严重偏差,甚至以失败而告终。

1.3缺乏灵活运用能力“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核心思想就是: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或想要达到某个目的可以有多种途径选择。做实验也如此,如测定植物体中的总氮含量,该实验方法要求用150ml的凯氏瓶对植物样品进行消解,但手头却没有这种瓶子,学生最直接的想法就是找老师买,于是实验被迫停下来。还有,计数土壤中的真菌数量之前,需要将接种后的培养皿培养在28℃的恒温培养箱,但培养箱突然无法控温,学生最直接的想法就是找老师更换培养箱。还有液体培养硝化细菌需要在恒温摇床上进行,但摇床不能旋转等现象经常发生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上述这行特殊情况一旦出现都需要学生灵活地根据实验室实际条件来克服。

1.4缺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是理工科大学生的终极培养目标[4]。然而,有一些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对自己测定的指标不知所云,使课堂上学到的理论与实际完全脱节。如学生分析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数量,但他却不知道硝化细菌的具体含义及其在氮循环中的作用,只是盲目地、按部就班地完成整个测定过程而已。有些学生测定细菌表面荚膜厚度时,却找不到荚膜在何处。还有一些学生让他用单染色方法观察芽孢时,不知芽孢为何种颜色等。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学生对实验技术的掌握,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

2解决策略

针对学生毕业论文实验存在的问题,也基于笔者多年积累的指导毕业论文经验,现将解决对策总结如下。

2.1强化实验意识,夯实基本技能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实验无小事,处处是学问”的认真做事理念,并通过将已参加工作的学生请回来进行现身讲解,教育他们做好每个实验对于培养自己在未来工作中认认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重要性。同时针对90后大学生怕吃苦的特点,积极鼓励他们树立敢于吃苦,不畏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其次,从平时学生上实验课开始进行强化训练。具体措施为:每次教师准备实验时,尽可能让自己指导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照实验指导教材从准备实验开始,独立进行低耗品收集、洗涤、试剂配制、仪器调试等锻炼。另外在此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要注意对天平、移液管、量筒以及分光光度计等的规范使用和操作。我们的目的就是着眼于学生实验基本功的训练,为未来的毕业论文实验奠定坚实基础。

2.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基于学校下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为了让学生能做一些高级实验,以培养学生综合思考问题和积极创新能力,与二级学院相协调设立科研小助手,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来,并给予学生一定的经济补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根据学生毕业论文的实际取向,为学生设计一个独立的大实验,并向学生提供较成熟实验方法。然后根据实验具体要求,教师让学生独立地收集药品、玻璃低耗品以及所需仪器。最后要求学生类似于开题一样向指导教师介绍如何开展实验,所做实验的难点在哪里?以及为了提高实验效率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等细节安排。经过几届学生的指导实践证明该种做法确实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实验效率。

2.3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意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际上,在具体的科研实验中,实验条件并不一定十全十美,因此善于利用现有条件完成实验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强化学生举一反三意识的做法是:在导师制基础上,由导师设置一个实验,如摇床培养细菌实验,但实验室此时的恒温摇床无法摇动。在该实验条件下要求学生完成培养试验。如果善于动脑的同学可以将旋复振荡器放在恒温培养箱的底层,接通电源即可形成一个组合式摇床,进而完成细菌培养实验。产甲烷活性实验需要气密培养瓶,但如果购买会很贵,一般每个瓶子要300元左右。此时我们鼓励同学们想一下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具类似气密性的瓶子,最后有的同学认为挂盐水用的玻璃瓶可以替代。这是一个很好主意,既节省了经费,又达到了应有的目的。如此做法,每一届毕业生做毕业论文之前均进行1-2次的训练,强化了学生有条件要做实验,没条件寻找或创造条件也要做实验的意识。另外,针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弱的特点,我们首先预设几个与理论课紧密相关的实验,如革兰氏染色、单染色观察芽孢、淀粉水解等,且不告诉学生具体原理。要求学生在没有进行实验之前,先阅读本实验研究方法,提出不清楚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查阅有关的理论知识,并且弄清楚本实验中哪些环节涉及到了哪些理论知识。如此训练下来,使学生形成遇到问题时能自觉地查阅有关书籍,弄清楚相关理论知识在具体实验中的运用。

3结语

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工程;毕业设计;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59-02

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将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作为本科教育的最后环节,以补充和深化其他教学环节。在一些工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实践环节以毕业设计为主,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联系各科理论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的衔接。近年来,由于专业扩招,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教学资源不足,就业形势严峻等原因,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1]。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不断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对毕业设计进行探索与改革。

一、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内容较为单一,题目重复率高。目前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所采用的模式基本是先由指导教师列出题目,再由学生进行选择。然而由于有些教师手中掌握的工程技术资料有限,所指导学生数量又多,选题经常是使用多年的陈旧课题,有的甚至几年都用一样的题目,缺乏创新,重复率高。另外,由于不同高校的学科特色不同,环境工程专业的研究重点也各有差异,有些高校毕业设计题目主要集中在水处理方面,而大气、土壤和固废方面的设计题目相对较少[1];有些高校侧重于固废及土壤方面的研究,大气及水处理方面研究相对较少。这就导致了毕业设计课题不够全面,难以体现专业特色。

2.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投入精力不足。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培养方案中把毕业设计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一学期,又是毕业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在高校扩招的总体趋势下,近几年来毕业生数量连年创新高,导致学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学生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择业就业上。同时,一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研究生复试及一些其他考试上。而学校经常把就业率和考研率作为衡量一个专业建设好坏的重要指标,导致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精力投入不够[2]。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找到了工作单位,毕业设计已经无关紧要了,应付心态严重。有些同学经常是东拼西凑,草草完成毕业设计,其结果就是使毕业设计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综合素质的效果。

3.师资缺乏,配套设施不足。有些院校平均每位教师要指导十多名学生的毕业设计。很多教师除了指导毕业设计外,还要完成繁重的课堂教学任务和其他科研任务,所以指导教师根本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做到面面俱到的监督和指导。这就造成了一些学生的松懈,从而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同时,一些带毕业论文的教师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几个月的实验研究,由于学校实验设备比较陈旧,一些设备出现了老化和故障,严重影响了实验的进度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4.毕业设计评定流于形式化。毕业设计教学环节通常包括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等。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主要取决于答辩成绩。而学生毕业答辩一般安排在学生离校前几天,所以答辩中即便发现一些问题,学生也不会再多花时间去修改。答辩组对于学生的评分,最低只给到及格,一般不会给学生不及格,答辩过程形式大于内容。这就使得学生们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

5.毕业设计经费支撑不足。目前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3]。由于多数毕业设计的题目均为陈旧的课题,并无直接的经费支撑,同时学校针对毕业设计提供的专项经费数量有限,进一步限制了设计资料及试验条件等方面的支持,从而影响学生毕业设计实际针对性,难以保证质量。

二、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建议

1.广泛收集资料,丰富毕业设计选题。科学合理地确定毕业设计选题,是保证毕业设计水平的先决条件。从选题内容上,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毕业论文应涵盖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土壤污染控制工程、生态工程及环境质量评价等各个方面。从选题方式上,毕业设计选题应与学生择业方向相结合,与科研和工程项目相结合,与企业相结合,以学生自由选题为主,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特长及今后从事工作的需要自主选题。

2.灵活安排毕业设计时间,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针对毕业设计时间安排在学生时间精力均不足的第八学期的问题,可以改变毕业设计的固定组织形式,灵活利用时间来组织毕业设计。例如可以考虑把毕业设计分两个学期进行:不考研的学生在第七学期进行,考研的学生在第八学期进行。部分学生也可在第五和第六学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开放实验,提前完成毕业设计。这种方式就避免了毕业设计时间集中以及每位老师短时间内所带学生较多的问题。另外,毕业设计是学生将四年的知识积累运用到实际应用中的一个过程,需要学生们细心地分析选题,进行资料调研,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精心的指导,因此师生间的互动非常关键。指导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每周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不定期检查学生设计的进展,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指导,保证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设计。

3.加大教学投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学校应为保障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投入更多的教学设备,将机房和实验室较大程度地向学生开放,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实验和设计。另外还应对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既有专业知识,又懂辅助技术,同时善于联系实际的优秀教师队伍。

4.加强管理,改革毕业设计的考核方式。虽然在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管理措施,但在实际实施中常流于形式。要加强毕业设计的管理,首先要进行学风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要严把答辩关,要严格答辩程序,避免答辩走过场的现场。对于达不到要求的设计,坚决不给予通过,营造良好的学风。同时,改革毕业设计的考核方式,研究制定科学高效的评分机制,对于平时设计过程中不按时完成各项任务的学生可给予相应的减分,提高指导教师打分的比例。

三、结语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综合的新兴学科,社会需要我们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毕业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水平,涉及到各个方面,需要我们积极地进行研究改革来达到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凯,陈莉荣.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探讨[J].教法研究,2013,(32):75-76.

[2]罗领先,时鹏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新模式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7):52.

[3]张为堂.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8,(7):132-133.

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网络媒体有左右高校舆论导向之趋势

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从而将网络与媒体联系起来。从广义上说,“第四媒体”通常指因特网;从狭义上说,是指基于因特网这个传输平台传播新闻和信息的网站。①网络媒体传播在狭义上指网络新闻及信息传播。

在网络媒体出现之前,左右高校舆论导向的媒体主要以校报、宣传栏、大学文件以及经过教育工作者选择的报刊为主,遵循着一种由点到面的单向的线性传播方式,由传播者主导的有组织、大规模的定向活动。把关人在反映和引导大学生舆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媒体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传统信息媒体的“权威”概念。②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关系,传播者和受传者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其角色可以互换,互为传播的主体,共同享有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信息的自由和发表意见以及观点的权利。大学生处于这种多元化的网络平台中,存在着强烈的成为“传播者”及自由参与的愿望。在进入论坛之前,大家一律平等,然后各人凭借言论及文章,逐渐树立自己在论坛中的地位。这种参与所取得的成就感一方面对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使他们沉溺于网络难以自拔;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大学生面对老师及高校管理者被动及受传者的地位,他们接受了网络媒体的众多“声音”和多元的观点,就可能以一种审视者的眼光来“判断”老师及高校管理者,这就造成了“当今大学生不好管、不好教”的尴尬局面。

网络媒体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校园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等等,校园环境设施属于物质文化;处理人际关系、学术流派关系、校内外关系、传统与创新关系、习惯与风气等属于行为文化;对于历史与现实的不断思索,观念的随时更新,是大学观念文化的重要内容;校规校纪是校园制度文化的体现。③悠久的校园文化浓缩、积淀成为大学精神。中国高等教育的百年历史使许多高等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大学精神。然而,网络媒体的出现,正一步步啃噬着这种传统的“严谨、踏实”的学风和校风,并且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1.网络媒体影响了高校的教育功能,改变了大学的师生关系以及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往大学生的学业完全要依赖老师才能完成,其关系是建立在一种信任、和谐的基础上。今天的网络媒体不仅提供了远程教育功能,而且还发挥着“解惑”的作用,学生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或直接提问来获得解答。这样,不可避免地淡化了老师的作用及亲密的师生关系。

2.网络媒体在改变着传统“严谨、踏实”的学风。网络媒体集纳相关信息的海量性使得大学生难以沉下心来认真学习或做一些研究工作。很多大学生在学业上基本上都依靠“下载”来完成。不仅学术论文、毕业论文依靠网络下载,甚至连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等等都是网络文章的再现。有些学生踏踏实实地自己写就论文,结果反倒不如同学通过网络拼凑的文章获得好评。因此,网络媒体在高校助长了一种浮躁的学风。

3.网络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及职业选择观念。网络的巨大力量促使很多商业炒作的发生,许多人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利用网络市场收获名利。种种的网络事件影响了社会的价值观,也在影响着许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及未来的职业选择。因为网络事件的渲染,一些大学生可能注重表面化的东西,更注重对名利的追求。大多不愿选择基础研究工作,倾向于低付出、高回报的理想化的工作,以致在择业时或挫折不断,或频频跳槽。

淡化网络媒体对大学生影响的对策

1.强化严谨求实的大学精神,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在信息技术飞速发达的今天,高等院校仍然需要严谨求实的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教育。严谨求实的精神大多蕴含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因此应在高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及系列讲座,传统文化课程宜结合现代生活,要富有创意及趣味性。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就是一个代表,观众可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轻松的方式接受众多传统文化的精髓,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应以此为鉴。

2.加强网络建设与管理。首先,要在高校营造一种格调健康、自律向上的网络文化或氛围,自觉抵制一些商业网站为追求商业利益而的非法、反传统文化的不良信息。其次,对校园网络进行分时分级管理。将互联网与校园网分开管理,互联网集中在图书馆等公开场合使用,学生宿舍以格调健康的校园网为主,链接一些绿色的相关网站。对学生上网进行分时管理,控制学生的上网时间,并定期检查个人防火墙等过滤软件的安装情况。第三,辅导员应对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了解或调查,时常提醒、督促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网上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①钱伟刚.《第四媒体的定义和特征》.“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网站

②孙宜山.《网络传播中舆论引导的特点分析与实践》.《青年记者》.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