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烈士陵园扫墓感想

烈士陵园扫墓感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烈士陵园扫墓感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烈士陵园扫墓感想

烈士陵园扫墓感想范文第1篇

号召同学们时刻铭记烈士们为解放国家和民族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的英勇事迹,向烈士们学习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严谨治学的态度,发奋学习的精神,大胆创新的意识,使学生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二、活动地点:烈士陵园

三、活动时间:2011年4月1日

四、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五、活动准备:

校旗、大队旗、中队旗、话筒、花圈 、录音机、队歌校歌磁带

六、活动程序:

主持人宣布:

(一)清水塘小学清明祭扫活动现在开始

第一项:全体立正

第二项:唱少年先锋队队歌,清水塘小学校歌

第三项:向烈士敬献花圈

第四项:全体肃立,向革命先烈默哀

第五项:少先队员代表献词

第六项:符校长讲话

第七项:齐唱“扫墓歌”

(二)近前瞻仰纪念碑、参观烈士塔、敬献小白花。

(三)清明扫墓活动结束,集合队伍。

七、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

1、全校少先队员参加本次活动

2、4月1日上午一节课后在学校操场集合。

3、列队集合注意清点人数,活动结束后也要清点好人数。班主任和带班老师跟好队伍。保证学生安全。

4、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活动纪律等教育,唱熟队歌和扫墓歌。

5、各中队在扫墓活动中要保持纪律性和严肃性,统一校服。每人带一朵小白花,在烈士墓前向烈士献花。

烈士陵园扫墓感想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 思想品德 德育

一.在听说训练中育人

中学阶段是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学生们充满美好的理想,逐步形成自己的信念,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沿着自己的理想目标前进。他们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是非,有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毕竟身心还未全面发展,生活阅历少,思维局限性大,难免形成糊涂观念或错误思想。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崇拜名人的心理,抓住时机,利用听说名言的机会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生活中人们喜欢名言,是因为它既短小精悍,又浓缩了许多人生哲理。于是常常把它作为座右铭以鞭策、激励自己。实践中,我们可以以此为突破口,进行听说训练。先让学生课外选自己最喜欢的名人名言,理解它的涵义,准备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由一位学生给大家说说自己喜欢它的理由。任务布置后学生往往会认真对待,翻阅资料、组织语言、撰写稿子、训练语感,会下一番功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吧”告诫他们正视别人对自己的流言蜚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告诉他们“勤出成果”的道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提醒他们做人的标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陶冶他们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的高尚情操……这样,在听说名言的活动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听说名言的训练中体悟到了许多人生哲理,寻找到了生活的指南,警策自己,塑造自我,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

二.在读写训练中育人

语言文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存在形式。思想教育就应该从分析语言文字入手,结合阅读理解,注重思想感情的潜移默化,以情动人,使受教育者能食其味、嗅其香。以《听潮》为例,教学中我以朗读训练为主,采取范读、自由读、齐读等阅读形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大海潮来的雄壮美和伟大力量,领悟作者对生活和未来的热烈追求。然后抽学生谈感想、谈人生的意义。

文章的主题正是作者的写作意图,语文教师得充分地利用它,发挥它的教育作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在阅读中领会中心。“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目光短浅之人的理想;“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是封建文人墨客的志向。只有像少年那样根据国家的命运、历史的使命来确定读书的目的,才能产生远大的志向。

训练学生写作文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比较容易通过写作表现崇高理想、高尚品质的题目,让学生在作文中表现积极的主题,从而受到教育。

三.在课外活动中育人

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决定了它的特殊育人作用。阅读、写作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但电影、电视大家都爱看,故事都爱听,文艺表演大多乐意参加……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的爱好提供了条件。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可以在这个广阔天地里得到发展。所以它特殊的育人作用更能有的放矢地得到发挥。讲授了戏剧《市长》后,我叫两位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学生扮演、齐仰之。表演中他俩充分地把握话剧的台词,利用个性化的语言把那豪爽、直率、善于理解对方的性格和齐仰之清高、急躁、严肃的性格表演得惟妙惟肖。那尊重知识分子的极大革命热情和齐仰之献身祖国建设的满腔热情,让学生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激起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学了《理解,应该是双向的》,他们懂得了怎样进行辩论。于是针对学生中出现“染红发”现象展开辩论。正方认为“学生可以染红发”,反方认为“学生不可以染红发”。辩论中双方针锋相对、毫不示弱,力图将对方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这样的辩论有利于学生明辨是与非、美与丑,而且还培养了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带学生去越西南箐乡参观“洞”,到烈士陵园扫墓,请老和当地老百姓讲述当年发生在这里的动人故事。学生们会在敬仰英雄、缅怀烈士的氛围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