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数学教材

初中数学教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教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数学教材

初中数学教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阅读教材 方法指导

初中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大量的作业挤尽了这一点点机动时间。初中生在数学课内、课外很少有时间充分阅读数学教科书。但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探讨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初中数学教材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一、阅读是学生获得书本知识的重要手段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概念、法则、公式、定义和定理等,掌握例题的解题思想方法、解题格式、解题步骤、解题技巧,为独立完成练习题的解答创造了先决条件。

抓好了阅读这一重要环节,就使学生掌握了利用读书获得知识的自主学习方法,增强了自学能力,培养了初中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就会逐步养成独立阅读数学教材的好习惯,逐步培养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好习惯。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数学自学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二、读懂初中数学教材的方法需要教师的指引

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加强对学生进行阅读初中数学教科书的指导,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一套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有一套特殊的符号、特殊的表达方式、特殊的思维演练和特殊的表达过程。学生在读初中数学教材时,不仅要读懂教材上的叙述,知道它是怎样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进行正确的表达和交流的,而且还要学会能从模糊的实际生活事例中提取出相应的数学问题,会选择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会运用数学符号进行推理论证或定量计算,会从数学的角度,应用数学知识去组织、解释、选择、分析和处理工作、生活、学习中的信息等等方式方法、技能技巧的形成和掌握都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

三、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初中数学教材

1.从初中数学知识结构来看,要指导好“四读”

(1)读懂新概念。任何数学新概念都是在旧概念不能表达新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读概念时,不仅要重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新概念的定义和数学表达式,还应注意新旧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才能使学生读得懂、想得通。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新概念。

(2)读懂定理、公式、运算法则的内容及推导过程时,不能只记住语言、符号和形式,还应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以免用错或误用,造成错误。重点是把握实质,会灵活运用。

(3)读懂例题的解答方法和技巧。不少学生能看懂例题的解答过程,不会做习题,说明他们还没有真正读懂教材。学生在读题时,一定要与旧的例题、习题进行比较,看它们有什么联系,什么地方不同。教材上是怎样利用新知识、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的,才能正确掌握解题技巧,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4)读懂规律性结语。数学教材上的规律性结语通常是用黑体字给出的,它们都是对一大类知识要点的规律性的总结,语言精练、准确,需要学生咬文嚼字,逐字、逐句慢慢领会,才能正确地把握和领会实质。

2.从读书的方法上看,要指导好“三读”

(1)粗读。要求学生粗读一遍课文,能略知大意,了解教材内容的大概意思,对教材内容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细读作准备。

(2)细读。要求学生逐字逐句阅读课文,认真钻研教材。做到能用自己的话归纳概念、段意和课文。并用圈点、勾画等方法标出课文的重点、难点及关键部分。

(3)精读。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课文知识,完成了基础练习题之后,再精读课文。要学生认真思考,反复揣摸,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达到知识的系统归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指导学生读初中数学教材时,一定要突出读数学教材的特点

(1)边读边圈点、作记号、画符号。标明重点、难点、关键,标出已经读懂了哪些,哪些还没有读懂。

(2)边读边思考。读概念、法则、定理中的关键字、词、句要反复推敲,删去这些有何变化,等式是否成立,进一步加深对概念、定理、法则的理解,得到正确的认识。在读例题时,经常想一想,解题的思维过程、解题技巧有什么新颖的地方。此题还有没有其他解法,哪种解法更简洁明了,从中可以悟出哪些规律性的东西,对解这一类问题的解题思想方法有什么提高。

(3)边读边对照旧知识,理解新知识。在读新知识时,注意分析这些新知识是在哪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变化来的,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些新知识对解决哪些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问题有什么重要作用,对后续学习可起到什么作用。

总之,教师指导学生读初中数学教材时,要先教方法,必要时,教师应范读或领读。要先给提纲、给时间,读时先慢后快。只有当学生逐步学会了阅读初中数学教材的正确方法,养成了好的正确的读书习惯后,教师的引导才可以逐步放手,最后让学生自读自悟。

初中数学教材范文第2篇

一、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情境设计的本质

初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教学情境通常设计为问题、图表、操作活动等等,这些情境都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事件或应用领域,而且明显地带有问题性、探究性和建构性。教科书所设计的情境的本质就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反映在产生和运用的背景事件之中,把抽象的数学世界与现实生活建立起一定的联系,以便于学生对数学有更好的认知和理解。情境设计的本质价值体现在:

1. 情境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事件或应用领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产生的源头,理解数学的用途。在情境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并且更容易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学以致用。

2. 情境将抽象的数学世界和现实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由抽象到具体,又由具体到抽象,促进数学知识和学生个人经验、认知链接和转化,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3. 情境将数学知识包含在具体的事件中,事件中隐含了抽象的数学模型,是学生学习数学化和再创造的物质载体。

4. 情境生动、具体地揭示了数学知识产生和应用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学习热情,并且对学生进行自主建构提供必要的概念框架。

二、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情境设计的呈现方式和特征

1. 初中数学教科书情境设计的呈现方式

在初中数学教科书中,设计的情境主要有三种方式,即归纳式、活动式、类比式。归纳式就是将情境提供的材料进行归纳,而得到新的知识。这种方式的情境一般是给几个例子,先是提出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再从这个过程中进行归纳和概括,得出最终结论,即新的知识。活动式则是通过情境假设,引导学生参加数学的操作、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新知识。这种方式的情境主要是让学生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多思考,进而获得新知识。而类比式是提供与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相类似的、而且是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情境,以此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联想,进而获得新知识。这种方式的情境提供的材料一定是有普遍性的,是一般学生都已经具备的知识或经验,这样才能使学生把原有知识和经验进行类比,而得到新知识。

2. 初中数学教科书情境设计的呈现特征

(1)提供的知识背景具有直观性。情境材料的直观性十分重要,情境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活化,如果背景材料不直观,那么就失掉了其本质价值,不能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的直观感知。

(2)表现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初中数学教科书所设计的情境通过不同的呈现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蕴含在直观具体的材料中,再一步步地向学生展示新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能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新课改提倡要将教学生活化,将抽象知识根植于现实生活,在初中数学教科书的情境设计中,背景材料应该要来源于现实生活,充分体现理论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而在获得了新知识之后,新知识又指导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现了理论知识可以指导生活实践。

(4)概念与命题的情境设计不尽一致。数学概念的情境设计主要是体现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因此,一般在设计概念情境时,主要是选择比较直观的,能够很典型反映这一概念的背景材料;而数学命题情境注意体现命题的形成过程的特征。因此,一般在设计命题情境时,通常选择命题的特殊事例,或选择具体的问题或活动作为情境,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命题形成过程。所以数学的概念情境通常采用归纳的方式,而命题情境通常采用活动的方式。

三、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情境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

现在的初中数学教科书普遍都很重视情境设计,但是情境设计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是情境设计所体现的抽象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二是存在初中数学教科书为情境而情境、情境偏离数学主题、情境缺乏探究性等问题。

四、改进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情境设计的建议

1. 情境材料的选择方面

一是情境材料的选择必须要全面联系数字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以及现实生活。在知识形成阶段,情境材料应该选择直观的现实生活的材料,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是从现实生活中来。在知识发展阶段,情境材料应该尽量以数学理论知识出发,这样才能表现出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而在知识应用阶段,情境材料应该广泛的包括数学本身、现实生活,甚至是其他学科的。

二是数学教科书情境设计应该要尽量采用多种资源,包括数学史料、其他学科的知识等等。

2. 情境设计的呈现方式方面

上文所述一般教科书的情景设计呈现方式有归纳式、活动式和类比式三种,但是这三种方式可以灵活使用,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3. 情境设计的主题方面

初中数学教材范文第3篇

一、 用好各章节内容,是获得数学概念的唯一途径

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是我们每个老师必须注重的环节,以本为本,遵照书本传授是学生领会系统知识,全面掌握数学理论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按教材实施教学,更要教会学生,如何通过阅读教材来掌握课本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学习,真正掌握所要学到的知识。

如在讲授一次函数时,我们必须让学生读懂并完全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否则在下面的实例中就很容易出错:

题例:一次函数y=(3k+5)x-k不经过第二象限,求满足条件的常数k的取值范围。在大多数学生的解题中表明,学生将“不经过第二象限”理解为右图,随后在结合图像的基础上得到不等式组 ■,解得k>0。

出现以上错解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未能把正比例函数也归纳在一次函数中,或者说是未将经过原点的图象也考虑到其中。这个根本原因是未能清晰理解课本中“当b=0时,一次函数也称为正比例函数”这个概念。

二、 用好书中命题与定理,是掌握解题技巧的关键

初中教学中的“双基”指的是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强调对命题和定理的学习与掌握,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与技巧的重要法宝。

例如:点P是ABC中∠A和∠C的外角平分线的交点,试说明:点P在∠B的平分线上。

咋一看这题目,许多学生不知所措。因为题中所述的内容中似乎找不到证明所需要的条件。这会让学生很难出手。

对于对命题与定理理解较深的学生来讲,不难发现“角的平分线”性质与“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的内在联系,故此我们只需“作PDBA于D,PEAC于E,PFBC于F”。由“点P在∠BAC的外角平分线上”可知:PD=PE,同时由“点P又在∠ACB的外角平分线上”得PE=PF,这样取得PD=PF后,表明点P到∠B的两边BA和BC的距离相等,即得到点P在∠B的平分线上的证明结果。

上述说明,对“命题与定理”的深刻理解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前提。

其实,由判定定理,我们都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这是我们老师无论如何须让学生知道的“解题秘诀”。

三、 用好书中例题,是掌握逻辑与规范的必由过程

许多上了高中的学生回忆,原本初中数学成绩非常好,但到高中就是上不去。后被老师点拨才知:在初中未能形成良好的解题规范和逻辑使用。

例如:在如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中,∠D=90°,AB=5,BC=12,CD=4■,AD=11,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分析:把四边形划分成三角形是解题的基本方法,由于连结AC可求直角三角形面积,这是正确的思路。然而在下列的求解中出现了错误:

解:连结AC,由∠D=90°得ACD为直角三角形,

故SACD=■ADCD=22■

且AC=■=■=■=13

SABC=■ABBC=■×5×12=60

即S四边形ABCD=SACD+SABC=22■+60

上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缺少说明“ABC必定是Rt”的规范与逻辑,因为学生看到当AC=13,AB=5,BC=12时,ABC必定是Rt,而这种想当然正是出错的根本原因。

因此,认真学习书中例题,强化例题解答与模仿是初中老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由此也带来了我们老师也必须以教材例题为纲,在教学中完全结合实例,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能力,又讲究逻辑和解题规范的好学生。

四、 用好书本中的云图,是拓展学生思维的基本模式

新版书中有许多“云图”,它们指示了学生的思考内容、思考方向和反思理念。所以强调并用好云图,实为我们教师教学的抓手。

初中数学教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材;教学建议;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371-01

波利亚强调:“数学科学具有两个侧面,已经形成的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而正在形成中的数学则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对于数学科学具有两个侧面的含义的理解,是我们正确把握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课程理念关键。一本数学教材对教师而言则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对正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而言则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材的具体内容,对教材编写的演绎归纳二重性进行分析,以利于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更好的利用教材设计的归纳演绎空间,培养学生的归纳演绎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创造能力。

一、利用教材的实验归纳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新课程为了实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实验归纳留下了空间和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数学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意识。例如在有理数部分,教材给出一个思考题:“我们以前学过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的加法中它们还适用吗?计算30+(-20),(-20)+30。两次所得的和相同吗?换几个加数再试一试。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吗?让学生总结: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然后让学生看书上的结论发现与自己总结的相一致,于是学生就得到了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位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材的编写意图就是为学生得到这一结论而设置的实验归纳空间。弗赖登塔尔也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意识,必须充分利用好教材的实验归纳空间。书中这样的归纳空间很多,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等都是这样处理的。

为了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中的一些数学结论,教材从具体到抽象的编排体系,为学生的实验归纳创造了机会。例如在等式性质部分,书中让学生观察天平的的两边都加(或减)同样的量,天平还保持平衡。让学生通过天平平衡事实来理解等式的性质。这样的编排体系为学生掌握和理解等式的性质提供了归纳实验机会。数学上的实验往往是思想中的实验。

教材在一元一次方程部分,在通过布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后部分,书中归纳出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框图,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关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书中也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解方程的操作过程中归纳出来的。

二、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处理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在数学新课程理念中,要求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和角度观察、提出和解决问题,即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论证推理能力。这些教学理念和目标,要结合教材的归纳演绎二重性来实现。对于传统教材中有些内容进行了删减,例如一元二次方程与根的系数关系、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等内容在新教材中不再以教材正文内容的形式出现,但是在习题中却涉及到了这些内容。这样的编排意图同样是为学生留下的归纳演绎空间。在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应该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布置学生认真完成,再归纳到知识系统之中,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更加演绎系统,让学生经历创新和发现,从而体验数学创新的快乐和成功,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形成数学创新意识。这就是教材编排时在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而创设的归纳演绎空间。学生在对某一本书的数学内容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经历是不断试验、不断归纳的过程,但是,在学生对于某一本书的数学内容学习结束时,在学生的脑海中应该是系统的演绎的知识结构,结构上应该是与传统教材的演绎性相一致的数学。

初中数学教材范文第5篇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在近几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数学文化的发展让人们对初中数学教学重新思考、定位和改善都有广泛影响,而其中数学教学资料、数学史资料的作用最为显著。文章主要对北师大、人教版的初中数学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希望对完善数学教材、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材对比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5-0017-02

数学作为一个重要学科,数学教材既是重要的教学依据,同时也是数学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数学文化是教材的重要组成,渗透于整个教材,所以教材可以有针对性地介绍数学文化,包括数学技能在社会和自然中的应用及相关的史学材料,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进步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感受到数学家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特有的优美。

数学教材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数学文化的发展对教师及学者重新思考、定位、改善数学教育都起到很大帮助。所以,教师需要站在文化的立场来研究数学教材,并对其进行对比和分析,用批判的视角进行思考。

一、探究初中数学教材的现实意义

1.加深学生对教材和知识的理解。初中数学教材整合,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从本质上理解数学定理、概念的意义,发展思考能力,同时将知识联系了起来;另一方面,整合数学教学资源可以丰富教学资源,避免纯粹的理论堆砌和空洞的讲解。此外,教材整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数学的背景和发展历程,真实地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使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就曾举例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古今的表示方法。再如,北师大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中还曾介绍负数、方程的相关历史,这些知识都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开拓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初中后,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发展,可以联系数学概念、定理,将知识进行迁移,这样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数学史知识,将知识点和史学有机结合,让学生既学到数学知识,又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从而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将数学史融入到教材中,作为初中数学的引教材料,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建立新的概念和学习任务,使原有的知识结构与全新的知识建立联系,这对学生学习数学更有意义。在学生开始接受非常陌生的知识时,做一些铺垫可以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有助于他们对新的知识产生兴趣。

3.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始终是初中数学课堂被忽略的部分,为了培养学生情感和价值观,初中数学教材需要进一步进行整合,对比分析不同版本教材的优势,取长补短,由此才能真正实现数学教材的价值。例如,人教版教材中举例是中国最先使用负数的,而且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算筹进行相关计算。北师大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著名数学家对正多面体及勾股定理的研究。很多知识点根本不是一本书可以介绍完的,但是相互取材,把精华融入到初中教材中,必定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正确对待数学学习和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建立自信心,在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二、初中数学教材的整合现状

1.内容与素材对比。当前我国初中使用的各类数学教材版本中,都加大了数学史资料的引入,而且内容丰富、有趣、全面,与章节知识点联系紧密,学素材也涉及到古今中外诸多内容。例如,人教版教材中有关于代数的故事、海伦-秦九韶共识、杨辉三角等,北师大的教材中列举了很多著名数学家对正多面体的研究,还有皮克公式、构图组数,费马大定力等内容。不论是人教版还是北师大版教材,都在不断增加数学史的相关素材,使其不仅融入数学教学当中,同时还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枯燥的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2.形式整合对比。学生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其内在仍然保存着一种孩子的状态,一时无法接受非常严格、枯燥的学习,尤其是数学,要求学生严谨、理性,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和兴趣,那么,初中数学学业就很难顺利完成。所以,在教材中融入一定的数学史资料,配以相应的图片,不仅可以缓解紧张的教学气氛,同时还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其得到片刻放松。具体来说,当前人教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主要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为主,将数学定理、概念予以文字描述,并配上相关的图片解释,或者对知识点进一步拓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无论哪一版本的教材,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都考虑到了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让数学在理性中展现出感性和美感,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利于改善传统、枯燥的课堂教学。

3.教材编排方式对比。从教材的编排方式来看,人教版的数学教材对很多素材方面的小知识都会进行页边标签、文中插入及章后阅读三种方式嵌入教材中。文中插入就是章节中提到的知识点,在章节后进行相关知识点讲解或者是数学史方面的内容,在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中,每一章后面都会编排一个“读一读”版块,个别的也可能置于一个新的标题页面,以此导入本章知识点。总体来说,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整编都突出体现了初中数学知识的总体特点,非常实用,切实反映了初中数学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符合当代初中生认知学习的要求,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课堂教学效率。

无论是人教版教材,还是北师大版教材,都是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广泛使用的教材,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喜欢。这两个版本的教材都严谨地介绍了数学知识点,结合丰富的实例,以及生动、形象的图文详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快乐。研究不同版本教材的优势就是能够取长补短,最终完善教材,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数学教材,使其不再感受到枯燥的公式和定义,也只有在不断地研究对比当中,才能发现教材自身的问题,并逐步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蒲淑萍,汪晓勤.法国数学教材中的“乘法公式与零积方程”[J].数学教学,2011,(10).

[2]徐章韬,汪晓勤,梅全雄.发生教学法:从历史到课堂[J].数学教育学报, 2010,(1).

[3]王青建,陈洪鹏.《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学史及数学文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4).

[4]徐章韬,梅全雄.HPM视角下的数学教材编写[J].数学教育学报,2009,(3).

[5]刘令,徐文彬.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学史料的分析与批判[J].全球教育展望,2008,(7).

[6]张生春.数学史与数学课程融合的现状分析[J].数学通报,2008,(5).

[7]郑毓信,郑玮.从HPTM到HPTS[J].全球教育展望,2007,(10).

[8]汪晓勤,欧阳跃.HPM的历史渊源[J].数学教育学报,2003,(3).

[9]陈红娜.浅谈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史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5).

[10]隆淼.让数学史走进课堂[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5).

[11]凌健,李明政.新课程标准下数学史的教育功能[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