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探究式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科学探究 主导与主体 环保意识 创新能力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这些基本理念为新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可操作依据,下面就谈一谈我对新教材教学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向每堂课要质量
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后,就会充满信心地走进课堂。这种情况下,如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各有所得,并通过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这就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抓住重点精心设计。教师要善于在学生面前提出问题,摆出矛盾,这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我们课堂教学的程序一般是以实验为中心,以答疑、设问、讲座为主线进行的。把多数课堂演示实验让给学生做,教师只有必要时,给予指导。这样做既满足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要求,同时也检查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有时还能得到意外的收获。比如,在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收集完毕时应“导管出水再撤灯”,但学生由于不理解常常记反,致使造成错误操作,但却取得了牢固的记忆。在让学生做每一个实验前,先复述自学所记录的实验目的、注意事项及现象和结论等,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以加深印象。
二、新课程环境教学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使每个学生均有发展的空间,这是新课标的一个要求。因此,在教师的观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提升。但与此同时,又容易走向另一个误区:课堂上教师不敢过多地引导,生怕破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学生发表的意见,一味地被肯定、被赞扬,教学中的民主气氛显得十分浓厚,而教师的适时点拨却变得小心翼翼,课上该点拨时不敢点拨,好像一加引导,就不叫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了。教师缺少了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效果就打了折扣。我认为新课标教学,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教改作用,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新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做到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新教材中介绍了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白色垃圾、土壤以及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并将“居室中化学污染及防治”、“生活中常见污染物和防治污染”放在选学教材中。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当讲到涉及环保的相关知识时,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
四、实验课具体操作程序
1、提出问题。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先导,是指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心理倾向,培养学生创新贵在自己能发现问题,凡事能想到为什么?科学家爱迪生说过:“一个人不下决心独立思考就会失去生活的乐趣――创造”教师根据大纲,结合教材,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提出与新课有密切联系、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或将课本上一些验证性实验设置为问题提出进行探究。例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在课本中直接给出结论,在授课时不妨提出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如何选择仪器装置?让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探究其结果。在讲分子运动时引入氨分子扩散实验来验证分子具有运动性,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氨水中存在那些粒子,只做一个实验证明氨分子具有运动性是否严谨?还可以提出铁生锈条件是什么?乃至引深到铜生锈的条件是什么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实验;探究式学习
科学教育的任务,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具有基础性和时代性特征的科学知识,更应当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全面发展、成为能够适应新世纪持续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放在首位。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实验探究活动有着条件比较简单易行,而且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比较贴近。
探究式学习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一般是:提出问题、猜想、制订计划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论证、表达交流得出结论、评估。学生通过这些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在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自身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对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呈现化学问题,以创设问题情境为中心
科学探究的基本形式是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民主的氛围,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实验、调查、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其次,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并且不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在进行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内部动机。所有的探究都从好奇心开始,为了达到课堂探究的目标,教师要不断专研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景,把问题呈现出来,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能在简单层次上像科学家那样去主动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探究。
呈现问题的形式很多。例如:
1. 可以通过有趣的演示实验
化学实验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变化性使其自身充满了探究的悬念,易引起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惯用的创设问题情境的一种方法。
2. 可以使用多媒体演示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动画或一些自然现象的录像等来创设问题情境
用这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便于课堂操作,既有生动性和直观性,又节省时间,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达较好的学习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课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剪辑好情境片段,让情境为引出问题服务,并适时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3.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提出问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只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总能提出一些化学问题。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使学生懂得化学与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实践性和深刻性。
二、根据提出的问题,收集相关信息,尝试提出可以检验的猜测和假设
提出问题后,要围绕问题收集资料,并将已学的化学知识和问题相联系,进行猜想和假设。猜想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同时又能有所创新和突破,并且这里的猜想和假设正确与否是能够得到检验的。检验的形式可以是实验检验,也可是资料的查阅检验,或者其他可以收集证据的检验。例如,在学习铁的性质时,针对“铁生锈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对铁生锈的原因提出假设:①钢铁生锈是因为与空气接触,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所致;②钢铁生锈是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气,水和铁起化学反应所致;③钢铁生锈是因为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共同作用于铁的结果。
三、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通过小组讨论,针对探究的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设计可操作的步骤;考虑影响实际结果的主要因素,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控制实验条件;有较详细的实验过程计划。这个过程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自行设计实验困难较大,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制定计划的基本要素。例如指导学生根据前面的假设设计对应实验:①取一支试管,用酒精灯烘干,向里面放入一枚铁钉,然后塞紧试管口,使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②再取一支试管,向其中放入一枚铁钉,注入刚煮沸过的蒸馏水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注入一层植物油,使铁钉只与水接触;③取第三支试管,往其中放入一枚铁钉,然后注入蒸馏水,不要浸没铁钉,使铁钉同时与空气和水接触。这个实验需要用一周时间进行观察。
四、通过实验与资料查阅,获取事实、收集证据
使用有关器材进行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和测量,记录和处理观察、测量的结果,在多种信息中选择有用信息,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证据。引导学生观察铁钉生锈情况:在实验后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解释和探究。结论:常温下,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或在隔绝空气只与水接触的情况下均不生锈,而当同时与空气和水接触时便会生锈。因此,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检验与评价。
将收集的证据和化学知识建立联系,分析、处理观察和测量的实验结果,得出符合证据的结论,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决,并与猜想和假设进行比较。
六、表达与交流。
用语言、文字、图表和模型等方式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表达探究计划以及自己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见解,倾听和尊重他人提出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交换意见,认识表达和交流对探究活动的重大意义。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因此在探究过程的各个阶段上,教师的工作都是指导、激发和鼓励他们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或者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锻炼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要使探究式教学能够真正有效地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还需我们教师的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 《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2]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西南师范学院化学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4
关键词:中学 化学 探究 教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使学生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探究性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主动实验,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维,有利于过程和方法的教育;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化学规律,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教育贵在引导,教学中要用一些方法引导、启发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过程。
一、激发兴趣与质疑,培养探究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是研究性学习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从生活入手,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激发探究欲望。
教育首先是一种生活,一种健康的、充满智慧与诗意的生活。让教育回归生活,教育才能学以致用。生活中有不少现象,平时习以为常,一旦提到课堂上,学生会从化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和思考。如“神奇的石钟乳婀娜多姿,它是如何形成的”;“轻薄的手机锂电池,为什么有超长的待机功能”;“交警手中的仪器为什么能测出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等都能很快激活学生的思维。生活中很多物品或现象蕴涵化学原理,在课堂上回味,可投石激疑、如临其境。如形形的灭火器可帮助我们理解和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备原理;“焊锡补的铝盆烂得快”可帮助我们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镜子背面发亮的东西是水银?是银?还是镀铝?”镜子背后的秘密可帮助我们理解金属的性质与制镜工艺的发展。如此等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启发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积极思考,他们就会提出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实践表明,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导探究,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有助于学生形成从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入手来探索化学知识的好习惯。
2.从课本入手,培养大胆质疑的能力,养成探究习惯。
人们求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破旧立新的过程。正是怀疑推动了人们去思考,去探求未知的领域。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十分重要的。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三册第六单元第二节性质实验方案设计,探究乙二酸分解产物。“如图所示,给试管中的乙二酸晶体
01
(H2C2O4・2H2O)加热,将分解产物先通入干燥的、冷的小烧杯中,然后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该方案是如何检验可能的分解产物H2O、CO2和CO的呢?多名学生认为该装置不合理:①该装置只能检验一种水解产物(CO2),不能检验是否有其它分解产物。②乙二酸晶体含有结晶水,加热后无法证明草酸的分解产物中是否含水。③在未洗气(除杂)的情况下通入石灰水,还可能因草酸蒸气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草酸钙沉淀(HOOC-COOH+Ca(OH)2=Ca(COO)2+2H2O),对鉴别产物CO2有干扰。④生成的CO未能除去,会污染空气。⑤要证明分解产物有CO,其原理是将CO点燃,再将其燃烧产物通过澄清石灰水看是否产生白色沉淀。故必须要防草酸蒸气的干扰(用碱液吸收),还要防CO2的干扰(用碱液吸收,再用澄清石灰水确定气体中无CO2)。即分解气体依次通过足量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碱石灰干燥,再点燃后通入澄清石灰水。
善于疑,敢于疑,是走向真理的必经的阶梯。但是,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质疑,不可陷入怀疑一切的怪圈中。
二、运用猜想与假设,明晰探究方向
在科学探究中,对探究的问题所涉及的知识和事实材料认识不够充分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凭借已有的事实和先前的经验,以假设的形式进行大胆的探索。
1.猜想与假设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方法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结论的先导,一旦得到实验的证实,它就可能发展成为科学结论。猜想与假设能帮助探究者明确探究的内容和方向,指导探究沿预定目标展开,避免盲目性。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事实上,很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是源于猜想。“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电能应该也能转化为化学能吧?”迪奥(Gaston Planté)就是在这样的猜想下经过大量的实验,最终发明了可充电的铅酸电池。猜想与假设本身是科学探究的内容和要求。假如化学教学过程中回避了直觉、猜想、假设,实际上就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能够通过科学实验认识到物质的属性,最后推导出化学规律。
2.要鼓励学生敢于猜想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习惯了教师平时的说教,好奇心受到了压制,思维受到了抑制,另一方面学生也怕出错,往往不敢猜。探究式学习是对科学研究的一种摸拟,但学生毕竟不是科学家,在探究程序和方法等具体要求上,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和引导,不管他们的猜测是否准确合理,教师都要持肯定的态度。培养他们的猜想要从最容易的入手,逐步建立学生的信心。只有从细微之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积极猜想的习惯,才能逐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化学思维习惯,这是探究式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
3.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猜想方法
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放手让学生猜想,学生往往怎么猜也猜不到点子上”的情况,怎样避免尴尬局面呢?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先对探究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
比如在探究“钠与水反应的气体产物”,从反应物所含的元素角度预测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可能是氧气,也可能是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很快就可否定是氧气。接下来再设计实验进行氢气纯度的验证,也就水到渠成。
另一种是创设情景方法。
如《原电池》一节的学习,展示学生一个小故事:格林太太是一位漂亮开朗的妇女。她在开怀大笑的时候,人们可以发现她一口洁白的牙齿中有两颗假牙:一颗是黄金的――这是格林太太富有的标志;另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后流下的痕迹。令人百思不解的是,打车祸以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疼,夜间失眠,心情烦躁……“车祸―假牙―病症”有何联系呢?师生针对假牙与病症间的联系展开讨论,提出猜想:两颗假牙均为金属,与唾液中的电解质接触,会产生电流,扰乱了神经系统的正常秩序。继而给出伏特计、高浓度盐水、几种不同金属片、导线,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这样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有助于学生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作为教师,要尽量多动些脑筋,多创造一些机会,不断激励学生猜想。猜测和想象是化学智慧中最活跃的成分,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猜想与假设要能帮助探究者明确探究的内容和方向,指导探究沿预定目标顺利展开。探究的过程应当有悬念、有波澜。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痛苦,并从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三、实施科学探究,锻炼探究思维
把探究性学习贯穿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是个突破口。实验中的探究性学习能够优化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情感,使他们快乐成长。
1.让学生参与到探究式演示实验中,亲身探索化学知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可以调动其积极性,亲身感受实验过程,知识就更容易掌握了。
如在铜和浓硫酸反应的演示实验中,常出现以下异常现象:反应后的试管内有大量灰白色沉淀,静置后,溶液呈现淡淡的蓝色。许多学生提出了铜片纯度低,含有大量杂质的假设。为了检验他们的假设是否正确,引导学生课后进行实验设计:称取一定质量的铜与足量浓硫酸共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再过滤;烘干氢氧化铜沉淀并灼烧至质量不再变化,称量,数据处理。经过学生的实验分析,得出结论:灰白色沉淀物并非杂质,主要成分是无水硫酸铜。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硫酸浓度过高,含水量太少,铜片纯度较高。在此实验的基础上,我又向学生们提出了以下探究性课题:⑴如何选取合适浓度的硫酸才能避免白色沉淀物生成。⑵评价铜片与浓硫酸演示实验装置的优缺点。⑶如何重新设计铜片与浓硫酸演示实验装置,做到反应可控制进行,并避免产生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如此创造了良好的思维起点,寓求知于求真之中。
探究式演示实验常采用定向归纳式探究。在演示过程中教师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从探索中得出一般性结论。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设计探究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把握探究式分组实验的难度,提高学生探究的成功率。
探究式分组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实验课题进行实验,从中探索科学概念和规律。探究式分组实验教学重视实验探究的过程,把科学方法的培养和科学思维的训练放在首位。学生可自由陈述科学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所需的数据,并在解释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化学知识。由于验证性实验本身往往有一定难度,改成探究式实验时,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设计的问题恰当,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助于探究;设计的问题不恰当,则会使探究式实验丧失应有的作用。如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教学中,就需适当设置情景问题,让学生不但知道怎样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真正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思。
3.充分发挥探究式的边学边实验的教育功能,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探究式的边学边实验一般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或创设条件,而学生则对问题进行假设论证,利用教师创设的情景通过实验探索去论证一些现象和规律。
例如,在探究钠的性质时设疑:“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可以置换出水中的氢。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钠排在铜的前面,能置换出CuSO■溶液中的Cu吗?你能预测可能的实验现象,并加以解释吗?”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有的持怀疑态度。于是我们因势利导请来一位学生上台现场演示。奇迹发生了:Na块浮在液面上、四处游动、放出气体并析出蓝色沉淀,却始终无红色Cu析出。随即又设疑:“钠与CuSO■溶液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又怎样证明呢?”这时学生原有的认知与事实现象产生冲突,处于“心求迫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急需状态,产生“愤”、“悱”的心理佳境。针对这一问题情景,回忆联想“钠与水的反应”得出“钠与CuSO■溶液反应的原理”推广K、Ca、Na、Ba等活泼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引伸总结出“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规律。这种实验过程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适时引导但不包办代替。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无章可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认真领会教材变动的目的,把握探究活动的目的;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合理设疑,营造一个有利于探究的教学环境;融会边缘学科,以广博的知识去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多方面探究活动获得新知并培养能力;树立“授之以渔”的思想,在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可以进行指导,可以参与,可以组织,但决不能越俎代庖。通过探究过程,学生一定能切实体会到探究真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新华出版社出版.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实验步骤
高中化学实验的建立,不仅是对化学理论知识的有效实践,同时也是对理论知识的有效解释,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化学、了解化学,对相关化学理论有更好的理解。随着我国课改进程的推进,高中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随着课改而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对化学实验应当从以前的案例型实验逐步发展为让学生自主实验,同时要学习课改之后对教学模式的解读,充分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兴趣,通过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学习方式。
一、探究式模式教学概述
探究式模式教学也称为探究式教学,通常也被称为研究法、发现法。它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程度的案例让学生进行研究,使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案例的理解、观察等途径,独立学习相关原理的教学方法。这种模式的教育主体为学生,通过教师引导的方式,自主研究问题,并发现规律,掌握相关知识。通常包括几个阶段:创立情景、课堂开放、适当引导、合作探究、课后总结。
二、探究式模式的化学实验步骤
1.情景创设
对于化学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情景设定,是探究式教学开展的前提。创设情景的目的是将问题转变为兴趣,即将问题转化为学生想要的或想看到的有趣现象,进而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并引出化学理论知识。例如,在酸碱性的化学试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水壶的水垢可以用食醋去除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该情景可以通过水垢加稀盐酸的方式,让学生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有气体放出、水垢溶解等现象,让学生有疑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提出“为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对问题充满疑惑并激发其兴趣。
2.课堂开放
课堂开放是指将化学实验课堂从原来的验证型实验向探究型实验转变,即把问题从理论验证转变为逐步探究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观念,充分学习课改对教师的要求和思想指导。将课堂从教师为主体的引导形式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探究形式。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注重学生与老师间的共同探究和共同学习,将整个课堂的氛围转向更加平等、和谐的课堂。例如,美国高中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学生利用实验做出一些比较新奇的实验结果时,就会主动向老师提问为什么,而教师的作用仅限于给予一定程度的理论指导,并非完全参与进实验中,同时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的化学资源,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有趣的实验等,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3.合作交流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团队协作是探究问题的主要手段。不仅是学生与学生的协作,同时也是学生与教师的协作。合作交流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将自己摆在主导地位,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有学生出现错误时,会严厉提出批评且不让学生进行下一步实验。虽然出发点是为了避免化学实验中出现危险,但同样也将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给浇灭了。所以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当摆正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地位,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从根本上解决探究式教学实施的障碍。其次,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大多数高中化学实验课中仅限于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而并没有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其他问题考虑在内,如当化学实验失败时,会有不同的实验现象产生,而对于这种失败的结果,学生也很好奇,希望了解,但是教师出于教学目的,对此问题忽略。不仅打击了学生探究实验的积极性,学生间合作实验还会出现不团结、相互推诿的问题。
4.合理总结实验
归纳和总结化学实验的结果,是化学实验的教学目的,同时也是学生对化学理论有效理解的体现。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实验通常会采用分组交流或师生交流的方式进行总结。
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推行,主要取决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观念转变,从思想上将探究式模式充分了解和熟悉,才能在实验中更好地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充分提升该模式下的课堂形式,调动学生兴趣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丰富探究式模式,正确地发挥探究式模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莹.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初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61-62.
[2]伍敏.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亚太教育,2015(13):42.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流程分别为: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具体操作、得出结论、现实应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重视探究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要求和内容体系做了新的规定。提出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体系。强调高中化学教育应“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通过对周口市部分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实施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希望能够引起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对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普遍关注,对周口市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顺利开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状况
1. 教师层面
探究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角色、作用进行了重新定位。教师的第一任务就是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由于新的教学方法比较具有开放性,所以在应用新方法的同时应该用到一些新科技产品来辅导,并且教师也应该不断地学习一些新知识来充实自己。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具备了较强的探究能力,教师才能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实现探究式教与学的双赢。
2.学生层面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探究中始终处于主动状态,从问题的提出、制定问题探究的计划到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得出结果、验证结论都渗透了学生的辛勤劳动和积极思考。探究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少数尖子学生,而是面向全体,使他们成为有科学素养的公民。探究式教学不像传统教学那样,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把学生引导到教学中,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通过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得出问题的结果。以往的科学教学重视的是知识的掌握,忽略了科学方法的训练,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探究式教学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结合起来,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科学的态度和习惯,形成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探究式教学实施的困难及解决的对策
探究式教学作为我国课程改革推崇的主要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这一方法还有诸多难题。
1.教师、学生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认识不足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和教师中有很大的影响,老教师很难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从调查结果看,很多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和内涵并不十分清楚,因此很难开展真正的探究式教学。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有以下两点:
(1)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因为教师在探究活动中是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氛围的维持者、结论的仲裁者。要让每一位教师都要建立正确的人才观,即什么是学生最重要的,什么是学生必须在学习阶段形成的、具有迁移性的能力。通过培训,让教师建立起正确的教学目标,让教学做到有的放矢,能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训练,让学生充分了解探究式教学的含义,让学生了解教师在课堂中应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因而要让学生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监督者,增强对探究式教学的兴趣和热情。
2.教学环境的制约
第一表现为学校的制约,很多学校尤其是非市区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各类课程资源非常少;第二表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对科学探究的重视度不够;第三表现为家长的理解、重视和支持力度不足,他们认为探究式教学是一种课外活动,而将其运用于真正的教学过程中会影响学生对系统知识的学习。要解决这些问题,对策有如下几点:
(1)学校要转变对探究式教学的态度。探究式教学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校应大力提倡教师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利用尽可能多的资源去实施探究式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师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养成用实验来验证疑问的习惯,自主进行探究性实验。同时学校要开放实验室,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必要的保障。
(3)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还可以将开展探究活动与教师的职称评定结合起来,促使教师认真对待探究式教学。同时还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尤其非市区的一些中学,实验室里的器材、试剂相当缺乏,一次只能让一个班级进行实验,因而加大硬件建设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
(4)部分家长担心探究式教学影响学习,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学生成果展示会等活动,让家长了解探究式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从而去接受这种新型教学方法,为顺利开展探究式教学法提供支持条件。
3.现行高考模式对探究活动的影响
高考是学生能否接受高等教育的一道最重要的门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而社会和学生家长对一所学校教育好坏的看法和评价集中在学校考上大学特别是重点名牌大学的人数和比例上,这就让大家有了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成绩才是决定一切的标准。探究式教学与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探究式教学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随着今年高考制度的改革,国家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越来越重视,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适应潮流,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家长和老师都会随之改变老的观念,多方面的锻炼学生,这也正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之处。
总之,本调查表明,要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顺利开展探究式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课堂角色、整合教学内容,还需要让学生转变角色,充分意识到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此外,也需要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 磊.理解与实践高中化学新课程――与高中化学教师的对话[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欧阳芬.新课程下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与提升[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