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教师培训总结

体育教师培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教师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教师培训总结

体育教师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菜单式”培训 体育教师 专业发展

随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重心的下移,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多是统一安排时间、地点进行。而这种培训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教师需要跟班上课,且分布在我县各个学区,交通不便,所以时间、地点难以完全满足教师需要。此外,体育教师被动接受培训,甚至有些培训事前不了解是否适合自己,重复培训或缺少培训的问题时有发生。针对这种现状,我校采取了“菜单式”培训模式,它以需求为风向标,具有相当的适用性,能有效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菜单式”培训内涵

当我们和朋友去饭店吃饭时,餐馆服务员会捧着一本“菜谱”向你走来,请你点菜。对客人来讲,吃什么、吃多少则完全由自己决定。这就是“菜单”的涵义。

“菜单式”培训模式是我校根据我县教师培训目标和任务,对培训内容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供体育教师根据自己需要进行选择,以获得更好培训效果的一种培训模式。我们的任务是根据菜单选择好的“厨师”,烹调出可口的“饭菜”。

二、“菜单式”培训模式的构建

本着“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满足体育教师工作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菜单式”教师培训新模式就在我校应运而生了。“菜单式”培训是对传统体育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完善,易被体育教师所接受,更具灵活性、针对性、实效性。

(一)提前调研,了解教师需求

为搞好体育教师培训工作的调研工作。培训前,学校应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基层,通过走访、现场座谈、QQ流、邮箱等形式,了解体育教师现有教学状况,掌握体育教师培训所需,并对有关情况进行整理,形成资料,以进一步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二)根据需求列出备选菜单

对体育教师需求的调研情况进行归纳、汇总、分析,然后列出当前的备选培训菜单。将教师的共性问题按教师需求量,排出先后顺序,把大多数教师存在的问题放在菜单的前面,也可以根据教师实际提出新的专题。总之,培训菜单要充分体现培训的差异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教师再次选择菜单

在列出备选菜单后,对体育教师进行第二次问卷,主要目的是请教师自己选择需要培训的内容及是否愿意展示特长为其他教师进行培训。

(四)反复打磨,确定培训菜单

根据体育教师教育实际需要确定培训菜单,并制定培训计划表、内容、时间、地点等,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评价表,以促进培训的顺利进行。教务处组织教师备课,通过“个人备课――说课试讲――集体评课――集体备课――个人反思――二轮试讲”的反复打磨,推出精品课,形成培训总菜单。这既增强了培训课程的弹性与张力,又极大地调动了体育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五)实施选择培训

在确定菜单后,组织体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这一环节中,我县体育教师客观审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大胆自主地进行选择,按照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来学习和展示,充分发挥了体育教师的主体地位,调动了体育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六)建立阳光评价体系

做好培训的后续“跟踪服务”,保持培训效果的长效性。对体育教师进行阳光评价、发展性评价,其目的主要是保障整个活动得以顺利实施,及时了解教师的学习效果和对培训的意见、建议,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和调整培训内容、方式、进程,以期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使参训体育教师带着希望来,满载收获归。

三、“菜单式”培训实施成效

“菜单式”培训模式以体育教师的需要为中心,转变接受培训的方式,营造开放、自由、平等的空间,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相链接,促进了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实施“专业人才引智”工程

为进一步拓展体育教师视野,我县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机会参加各类高水平的培训和学科活动,并根据“菜单”内容,借助省市专家丰富的育人经验和教育教学智慧、优秀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等帮助他们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起到“请进一尊神,点化一方人”的良好效果。

近几年来,共组织培训市体育教师六届,600多人次;县级体育教师300多人次。培训内容有师德、教育法规、教师个人成长、专业技术技能教学、教师心理学健康教育讲座等,极大地提高了我县体育师资的质量和品位。

(二)特色创新

近几年,体育教师通过专业素质提升,开发了具有鲜明地域和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如北正学校的“拉花”、北关学校的“皮筋舞”、北方学校的“踢踏舞”等特色课间操,可谓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将拉花、秧歌、太极拳、跳皮筋、踢踏舞、手语操等元素融于学生课间操活动中,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使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上了一新台阶。

四、实施“菜单式”培训给我们的启示

构建“菜单式”培训模式是实现有效教与学的重要内容和举措,是推动我县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强大动力,是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一)“菜单式”培训使我们在反思中成长

反思是我们体育教师培训向实用型转变的转折点,它应成为我们体育教师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自我监控能力、一种专业态度。

(二)“菜单式”培训使我们实现了自我价值

体育教师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影响因素

引言

如今,教育全球化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关键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性的教育改革风靡全球,对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严、更高的要求〔1〕。在国家教育战略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加强中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中学骨干教师在现代教学改革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近年来,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规定,诸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和《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意见》等,说明国家已提高对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在此环境下,尽管河南省也在中学体育骨干教师的继续再教育问题上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具体的实施措施,但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培训缺乏具体性和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培训形式采用统一供给式被动灌输,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增强实用性,同时培训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教师培训经费不足等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效果,提升河南省体育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找出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存在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是当前各级体育师资培训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任务,有效开展体育师资培训可以促进河南省中学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研究对象定为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系统查阅1990年至今中国期刊网上与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相关的文章、报纸,查阅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力求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1.2.2调查法

访谈法:对具体实施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各高校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就研究过程中的某些问题认真听取了意见和建议。

问卷法:以参加2008―2012年河南省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千人培训的中学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共发放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现状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950份,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为925份,有效率为97.4%。

1.2.3逻辑分析法

在分析文献、数据资料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比较与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逻辑方法。

1.2.4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有效问卷做常规数理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对骨干教师和教师培训概念的界定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目前对骨干教师概念的界定没有统一的固定的定义。但在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文件中对骨干教师的概念规定为:骨干教师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教师群体中,职业素质相对较高、在教育活动中起着模范带头作用的教师。并且通过培训,使他们在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提高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和示范辐射作用,使其快速成长为教学专家、学研带头人或骨干力量。从这个定义来看,骨干教师指教育系统中相对优秀,并起着模范带头作用的任课教师,是通过一定程序推荐和选,并经过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优秀教师,其评定级别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级、校级〔2〕。由此看来,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排头兵,突破中学新课程改革屏障的爆破手,是我国中学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他们教学水平的高低和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是新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具体来说,中学骨干教师应该是教学一线教师的优秀代表,他们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根据实际教学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掌控教学过程,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同时,作为骨干教师,最为重要的是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吸取、总结经验,并将自己的总结经验很快地应用到教学中去。另外,对于教师培训的概念而言,它有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之分。广义的教师培训是指教师教育,以前称师范教育,包括职前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培训;狭义地讲,是专指在职教师的培训,又叫教师继续教育。在西方,教师培训被称作“在职教师教育与培训”〔3〕。教师培训也可以概括为,通过提供完整的、连续的学习经验和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学术和人格的发展〔4〕。从上述两个概念的定义上看,教师培训就是在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的前提下,对中学在职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层次、各形式的再充电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其在教学上能及时掌握知识更新的进程,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2.2影响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因素分析

2.2.1学历因素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有42%是通过全日制高等教育取得的最高学历的。同时,调查还显示,这些全日制高等教育学历中以大专学历比重较大。所以,这些体育骨干教师要想发挥更大的能量来助推河南省中学体育的发展,他们必须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继续进修和培训就显得至关重要。36%的教师是通过自学取得最高学历的,另有22%的教师则是通过函授进修等途径获得最高学历。从这组数据可以说明,这部分中学体育骨干教师更需要专业的培训和继续进修的机会来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现有的事实证明,有效的培训能较好地提高教师自身综合能力,促进体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有效的实践科研研究对解决中学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2学校管理层对体育工作重视程度调查

学校对体育工作的态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自己对本职工作的态度〔5〕。调查显示,学校非常重视体育工作仅占18%,这类学校一般是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比较重视体育工作的占调查学校的25%,这类学校一般是重点中学,学校领导对体育发展有一定的认识;重视程度一般的占调查学校的26%,这类学校一般是非重点的公立学校,学校管理层较为侧重学生文化课成绩,以确保充足的生源;还有31%的中学不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中学体育的发展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片面地追求学生文化课成绩提高升学率的现象严重存在,体育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意识较为薄弱,使得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调查中还发现,中学体育教师办公的场所――体育教研组,跟其他文化课教研组相比,地位低下,得不到同工同酬的待遇。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一大部分中学体育教研组没有自己的期刊阅览室,教学研究得不到相应的支持,这也是目前中学体育发展相对社会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

2.2.3学校对参加培训教师的奖励考核因素

目前,河南省中学在对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的计划考核调查中发现(见表2),在对教师培训中有计划和有考核奖励的学校占调查学校的30%;而有计划、无考核奖励的占调查总数的43%;还有27%的中学对教师培训没有安排,更没有考核奖励。现实的问题导致河南省中学对教师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成绩的好坏依旧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每所中学所重视的主要问题。在访谈中还发现,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问题上得不到重视的原因还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首先,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使每所学校把文化课看成重中之重,体育是偏门,可有可无的思想严重存在,它是影响中学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学校体育教师的地位偏低,国家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最后,体育师资力量短缺也是体育教师得不到经常性培训的因素之一,很多学校不能按国家要求配备体育教师,导致一有教师培训,体育课不能正常开展。

2.2.4其他主要影响因素

表3显示,目前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工学矛盾,其次是学校不支持,再次是经济负担重。有些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师培训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更多的还是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支配下要求教师上好课〔6〕。带着这种疑问,笔者在访谈中发现,许多学校领导不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其主要原因是在职教师外出参加培训会影响教学安排,同时也增加经费支出,学校领导往往以学校经费困难和师资不足为由不愿意派教师参加培训;此外,还有部分学校领导认为教师参加培训后个人想法会增多,会获得更高学历,然后想远走高飞离开学校,从学校层面讲,还怕学校留不住人才;最后,我省中学体育教师特别是农村和山区中学的体育教师自身工资较低,如果参加一系列培训需要自己承担一部分费用,增加了自身的经济负担,这也是一部分教师不愿参加培训的原因。

2.3加强河南省骨干教师培训的对策

2.3.1建立健全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制度

为了切实落实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必须制定一系列有效、健全的保障机制。第一,应明确体育骨干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在一定时间内接受一定学时和一定层次的培训,这是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必须有所保障〔7〕。第二,还应提出不同层次、不同阶段骨干教师培训的目标、课程体系、培训方式和要求。第三,应明确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院校和教师所在学校在培训工作中的职责与分工。第四,应加强教师进修院校基地建设目标和具体措施。第五,应解决落实骨干教师外出培训的经费问题。

2.3.2实行中学体育骨干教师轮岗制度

目前,实行城市与农村,重点中学与一般中学体育骨干教师轮岗支教是一项不错的政策。因为它能促进优秀教师资源合理利用与配置,同时也为教师创设相对公平的培训条件和成长环境。此外,要成立市和乡镇考评小组,分别对申报市中学体育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乡镇中学体育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的教师进行考核评定,并对符合条件和标准的教师进行认定。此外,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认定不宜搞终身制,应定期申报评定,并实行不合格淘汰制政策〔8〕。

2.3.3进一步完善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奖励制度

鉴于现实状况,希望中学领导层对体育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发放适当的室外上课津贴和加大体育类书报经费的投入等措施来激发体育骨干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对学校的感情。学校的发展决策是给体育骨干教师定期提供外出进修深造机会,或者给予适当的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假期的政策,让其能够集中精力完成教研任务,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此外,还可设立专项科研基金,用于资助鼓励骨干教师的论著出版和研究工作,进一步激励、提高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

2.3.4整合培训资源,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培训者队伍

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要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成效地开展,就必须做到根据培训要求,一是聘请当地著名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或进行专题讲座〔9〕;二是从河南省各市地教学一线的中学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以及各培训机构及教科所教研员中选拔一部分人员担任主讲教师,对这些主讲人开展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授课内容、形式、方法,与被培训体育骨干教师结成帮扶对子,确保培训质量。

3结束语

众所周知,教师质量是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教师学历的提升对增长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对河南省体育骨干教师而言,提高自身学历的最大障碍主要体现在培训常态化、经常化得不到保证,进修费用保障不足,一部分中学对体育骨干教师进修的关注度不高。这种现状要求河南省各个中学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使体育教师积极参加到培训中去,以适应现时期体育教学的需要。学校要把教师培训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一部分,积极鼓励体育骨干教师参加各种知识技能培训,以此来增强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此外,施训单位和受训学校对体育工作的态度和受训教师自身的经济状况等因素对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效果也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河南省中学教学改革的稳步快速发展,相信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的继续学习培训工作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3.

〔2〕周慧.骨干教师培训评估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

〔3〕〔4〕张红学.新课改背景下对体育教师培训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6):113.

〔5〕宋金美,朱磊.河南省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成才因素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4,25(1):74-77.

〔6〕李国玉.河南省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141-143.

〔7〕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岗位培训方案》的通知〔Z〕.教师〔2004〕327号,2004.6.

体育教师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管理能力;教学;途径;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011-01

一、体育教师创新能力体系

1.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能力是指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是评价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的基本内容,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能力体现在教育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估考核的全过程,也可能理解为教师对教学内化于心到外化于行的过程。它要求体育教师充分了解教学点的具体材料,解析材料间内在联系,确保课堂讲授内容的科学合理,富有思想深度;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通过选择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优化重组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体系。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具体体现在制定课程计划、动作示范、教学材料和方法应用、纠正错误、处理紧急情况、教学设施的使用、成绩考核等。

2.学科创新能力

学科创新能力是指体育教师要在分析总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使用科学方法,寻找和发现体育教育客观规律,再改进和提高体育教学,使某些成功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起到指导实践作用的能力。学科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在体育教师学科创新中,体育学科科研能力作用突出。体育科研可使教师以科学的眼光审视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体育教师对教学问题的处理能力,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和教育质量。科研创新能力居于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核心地位。

3.教学活动组织和管理能力

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和管理能力应包括两层含义:第一,获取体育教育理论知识,逐步形成和发展专业能力,在体育教育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并使之成为职业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能够在不同情况下将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动员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以饱满的热情完成教育活动,以巧妙的设计实现学生自我管理。此能力与前述的课堂教学和课余训练能力紧密结合在一起。第二,由于体育教师身份特殊,常需组织校园文体活动,教师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又体现在对文体活动、群众性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的组织和领导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二、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提升途径

1.不断转变观念,提高创新意识

体育教师必须不断转变观念,提高创新意识。一是实现长期以来“标准件”式教育观念向网络信息时代创新教育观念的转变;二是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三是从教师的“一言堂”向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转变;四是从简单的知识讲授向以学生为重要参与主体,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以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此外,体育教师的培训机构要积极转变观念,对当前体育教育面临的挑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着力培养体育教师的创新和探索精神,贯彻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提升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

2.建立体育教师的主体教育模式

提升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应以主体教育的思想为指导,建立在主体教育模式之上。要激励体育教师自身主体意识,使其发挥出主体作用。只有体育教师有热情和创新精神和意识,才可为能力提升创造有利条件。把教育重点从以传授为主转移到以自主学习为主;把教育形式从集体学习转移到自我教育;把教育中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

3.科学合理地设置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

设置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应调整学科内容,优化技能知识,学科工具的比例构成,要突破科学和文化类别界限,高屋建瓴的将课程涉及内容融合为一个跨学科的综合课程的内容,并选择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通过合理设置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使课程具有目的性和灵活性,反映不同层次要求,打破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单一、僵化和封闭的状况。

4.完善体育教师创新能力提升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模式

在多门课程选修模式下,培训机构将应学课程以“菜单”的形式列出,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学习内容进行选取。教师培训机构应改变“你来我训”式传统教育理念和依赖“政策性保护”的被动工作局面。要建立健全由政府部门主导,高校自主、学生自觉地配合的培训管理制度。由短期培训需求为基础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模式,转变为以人力资源开发为目的具有长远计划性的教育和培训模式。

三、总结

高校体育教师培训进修不应流于形式而应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自我学习,自主学习为途径,实现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扬等.如何培养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5,(03):183-184

体育教师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实践 体育教师 教学技能 培训模式

体育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执行者和组织者,目前,多数高校体育教学已开展“三自教学”法,即:学生自选教师、自选项目、自选时间,这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业务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自20世纪6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教师培训工作作为教育界急需研究并解决的课题。经过长时间的时间,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师培训模式,例如:基于课程开展的培训、短期培训模式等,这些培训模式在不同的教育思想引导下,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相对应的教学过程和教法体系,在实践中构建教师的知识、能力和道德基础,提升在职教职人员教学技能。必须注意的是,上述培训模式严重忽视技能学习的心理过程中及理论对行为产生的指导作用,缺乏针对校本课程实践所需的、与实践教学活动相联系的培训模式。文中以终身教育理论为指导,提出将教学实践与教师教学技能相融合的培训模式,阐述融教学实践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的重要性及构建要点。

1分析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不足之处

体育课程教学是为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其终身体育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主力军,直接影响体育课程实施效果。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课程改革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教学是一项相对复杂和困难工程,其需要具备独特的能力和结构。我国开展课程改革,无疑对任课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应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不断更新、提高自己的体育教学认知能力和体育操作能力,从而适应课程改革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多样化要求。体育教师是高校开展体育教育的组织者和执行者,肩负着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对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体育教学课程与其他学科有所差异,因体育课程多数在室外,又以身体的练习为主,因此,会出现很多的突发事件,导致教学老师措手不及。如果体育教师缺乏应变处理能力,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同时,如果教师自身技术不熟练、教学方法不科学、未充分做好应对运动损伤的准备工作等会引发伤害事故。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应具有相应的运动医学常识,掌握运动损伤、运动性疾病的处理对策,严重者应即刻送入医院救治。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封闭式、结构式”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发展,也影响老师进一步发展。新课改明显指出,要求开始采用非结构化开放式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尽可能增加师生、生生互动的比例,真正意义上展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分析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情况可知,有些学生认为体育老师像师傅,有些说像教练,在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模式中,体育教师改革以往的形象,与学生一起活动,感受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传统的课程模式中,老师只是被动、按部就班地复制教育部审定的课程计划,忽视我国各个地区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新课改要求应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走出课本和学校,充分运用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从而更好地转变教学方式。

2构建融教学实践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的重要性

融教学实践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是基于教师教学活动实践为前提,把培训目标与具体的教学技能的要求相互融合,依据不同课程的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设定教师技能培训规格与标准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过程遵循“能力为本”的教育思想,重视培养教师个体教学技能及其岗位所需各种能力的训练和运用。紧紧围绕培养教师的教学技能为核心,以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纲要和培训教材,确保培训流程顺利、有效的实施。

2.1为受训教学创设最佳的培训环境

融教学实践体育教师技能培训属于边教边练的过程,在该教学实践中,受训教职工根据制定的教学计划、课外辅导、课堂教学等进行系统训练和培训,促使无经验或经验不足的老师在原有技能基础上,掌握并提升体育教学能力。

2.2提升培训教学效果

体育教师技能培训依据能力本位教育理论与方法,把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技能实施分解,确保培训目标更加全面、实际,具有较强的可实践性。融教学实践的教学技能培训模式是指受训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严格根据培训目标、教学技能模块进行自我培训。因此,接受培训的老师无需参与校内、校外脱职、集中等方式的培训。这种培训模式,不仅能提升教师培训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育教学成本。

2.3推行全新的技能培训原理和方法

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师培养过程中具有以教养为主的教学倾向,对教师各项教学技能的培养缺乏针对性对策,主要表现为缺少有计划、系统的培训内容,缺少提升自身教学技能的相关手段。

3制定融教学实践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目标及任务

3.1制定教学技能培训目标

制定融教学实践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目标如下:组成一个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以CBE教育理论为指导,具有可操作性、连续性的教学技能培训目标,促使教学人员在整个教育生涯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为确保接受培训的体育教师掌握与教学实践紧密相连的教学技能,达到培训目标的各项要求。根据培训模式的主要框架和过程中,构建融教学实践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层序,其主要由探究层、实践层、反馈层等部分组成.

3.2构建教学技能培训模式

3.2.1明确构建模式的框架为充分发挥该培训模式的功能,保障层次目标之间达到最佳的衔接效果,最终完成总的目标。必须沿着以下线索构建融教学实践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首先,以能力本位教育为依据,设定整个培训的最终目标及各阶段目标。借鉴国内外以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设计展现教学技能培训融入教学时间的培训模式,其框架如图2。同时,在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把教学过程设计、选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相互统合,组成高效、最有效力的培训模式。根据教学技能能力图表,依据接受培训教师的知识、技能编写相应的培训纲要。严格按照直观、具体、迁移的原则,运用功能块的形式编写所需教材。教师教学能力主要由组织教材能力、教法能力、管理能力和教学评价等构成,因此,该培训模式为受训教师制定合理的技能培训技术,主要培训其课堂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跨学科学习等内容。

3.2.3改革传统评价考核模式体育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连贯的工程,且培训对象为边教边练的任课老师,在自我培训中将每一个模块有序地安排到教授教学进度各个环节,方便受训老师在每节课针对性地训练各项技能,促使受训老师把每个技能模块串联起来,形成综合的教学能力。评价主要由接受培训的老师自评和专家评价两方面组成,评价内容为职业能力分析表中分解的各个技能模式,以及体育老师教授课程每次课或每个环节中某个技能模块,评价标准有利于达成整体的培训目标。专家组和受训老师在每次实践后和训练每个技能模块后进行阶段性评价,也要在每周培训结束后进行评述,依据各层次评述和总结提出新的要求和培训重点。

3.3融教学时间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的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浪潮的深入发展,教学已经迈入新纪元,此时,现代教师不但要掌握教学原则,更要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器材,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上述培训模式下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培训,是我国实践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和主要措施。分析部分学校体育教育老师的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等情况来看,这种培训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获得显著效果。通过学习,这些老师已掌握规范、扎实的教学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基本功能明显提高。学生、院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越来越好。值得高兴的是,高校多数学生课余通过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介入早期科学研究,积极主动协助老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这些学生毕业后部分选择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这些学生的成绩离不开优秀教师对其教学的引导,最终确保体育专业学生具有专业化、实用性技能。

4结论

总之,融教学实践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新创举,这种培训模式不仅将教师教学技能进行分解和细化,组成巨阵型模式,也能加强教师教学经验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因此,高校体育教师采用这种模式培养技能,非但可以针对性地明确受训教师需要培训的内容,从而为受训老师提供边教边练的良机,是教师终身职业教育最有效、完整地实施方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欧孔群.创新培训模式确保培训实效[J].广西教育(教育时政),2013,12(4):1.

[2]马元华.微格教学在学科教师培训中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10(3):9.

[3]李学杰.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5(7):69-73.

[4]王凤玲.高校“校本”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支持系统的构建[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7(6):27-30.

[5]武云霞,孙树青.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学周刊B版,2014,11(2):12.

[6]陈嫒琳,沈召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状况调查研究[J].价值工程,2015,41(34):169-170,171.

[7]林娜,胡雪慧,张美霞等.观摩“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后对护理临床技能培训的思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33(26):3208-3209.

体育教师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 体育与健康 课程改革 困难 对策

1. 前言

2005年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以其具体的形态展现在广大体育教师的面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有近80%的学校在农村,超过80%的中小学生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因此,农村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情况决定了我国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效果。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的效果如何?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困难?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农村学校实施课改的情况进行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为进一步推进农村新课程改革提出相关建议。

2.影响农村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影响农村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因素很多(见表一),主要有人力资源、体育教师工作环境、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场地器材、班额、培训力度、信息、体育教师积极性、经费、学校领导、教师的年龄结构等。因此,应针对以上几点困难进行干预及时做出有效措施。

2.1 人力资源的不足影响课改的全面实施

学校体育活动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过程的实施中,体育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师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专职体育教师更是严重不足。实施课改后,体育课时增加了但体育教师没有增加,使这一矛盾更加突出。调查显示:在农村学校有40%的体育教师课时在20节以上,32%的体育教师兼有其他工作。大多数学校没法按课标开足、开全体育与健康课程。

2. 2 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影响课改的积极性

体育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在劳动上的最大不同是与户外身体活动为主,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调查显示体育教师待遇不公的较为普遍:65.6%的体育教师没有授课补助,87.5%的体育教师没有课余训练补助,75%的体育教师课外活动不计入工作量,45%的体育教师没有服装费,77.8%的体育教师晋升比其他学科教师晚,只有7.8%的体育教师课时系数与同年级的语、数、英教师相同,有70.5%的体育教师认为在学校地位比其他老师低。

2.3 新课改体育教师培训力度不够

调查发现:高中体育教师、初中体育教师以及小学教师三者相比较,体育教师参加过新课程改革培训的比例分别为75%、48%和36%。农村体育教师,尤其是较为贫困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比例低。

我们对部分参加过新课程培训的体育教师进行了访谈,发现体育新课程的教师培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息丢失和失真现象。一些教研员不能准确把握和传达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内容,越到基层信息失真越严重,严重影响了培训质量。尽管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培训,但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无所适从。有的体育教师至今不知道什么叫校本课程,更不清楚校本课程的目标,开发校本课程就不知从何谈起了。

2.4 体育教师自身懈怠、专业知识欠缺影响课改的质量

在农村由于学校不重视体育课,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有些教师慢慢地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课时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上课就是测试或领着学生到操场玩玩,不出事就行。

调查显示:农村体育教师40岁以下的占61.5%,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专科以上学历的达到91%,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代课教师占7%。在对这些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调查中,33.5%的体育教师在毕业后积极地参加继续教育,有25.8%的体育教师从未参加继续教育,41.7%的体育教师只是从杂志或报纸上获得专业知识的更新。这样的状况根本不能去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健身习惯和健身技能,更谈不上参与课改了。

2.5 场地器材、课时不足制约了新课改的推进

新课标一再强调“体育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和保证学生开展活动的场地、器材。但目前农村学校这些课程资源严重短缺,调查中认为满足学校教学需要的占4.7%。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很多城市学校都拥有塑胶跑道、体育馆,而不少农村学校还是“一个哨子两个球”的体育课。由于应试需要的压力,体育课经常被挤占,一些课由于存在一定的风险,教师不想也不敢上。球类课由于没有足够的球和场地,根本无法开展正常的课堂教学。所以,大部分体育课都以上田径和玩为主,长期以往,教师和学生都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失去了积极性,更谈不上课堂创新。

2.6 庞大的班额影响新课程教学方式的实施

现在的县、镇学校普通的教学班人数一般在60―70人,有的甚至接近一百人,由于农村体育师资的缺乏,没办法采用男女生分班或个体差异分班上课。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由于学生的个数多,个体差异大,这种学习方式很难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去。

3.建议

3.1 改善体育教师的生存环境。

首先,应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对体育教师职业的理解,尊重和承认体育教师的劳动。其次,政府应该出台政策,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在学校体育教师该享有的待遇也应该得到落实。第三,学校领导应改变传统以比赛成绩来评价体育教师成绩的观念,对在课改中表现好的要给予鼓励,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以提高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3.2 搭建学习平台,建立学习机制。

学校要给教师搭建一个学习平台,解决由于经费紧张限制体育教师外出学习与培训,及时地引进学习资源。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在加快,对每个人来说具备再学习能力是成长发展的关键,我们体育教师应该敢于面对现实,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不向困难低头,努力把学习当成生命存在的方式,以课堂研究为阵地,向专业方向进攻。

3.3 加大场地器材的投入和开发。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投资,学校也要自力更生,改善办学条件。在学校教育经费短缺与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很难在短期内改变体育器材破旧和缺乏的状况,这时,学校要充分发挥现有器材的作用,开发常用器材的多种功能,自制简易器材,自我改造场地。如山区学校可以依托周边环境的优势开展攀岩、定向越野等项目。

3.4 对农村教师免费培训。

教师学历影响着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学历较高的教师一般对新教材比较适应。而农村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提高学历的机会相对较少,各种在职培训收费较高,教师叫苦不堪。因此,应该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的免费在职进修和培训的机会,而且教师培训内容和形式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强化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意识,要符合教师的需要与特点,要加强送课、送教下乡的制度。

3.5 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课程。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对运动项目内容的改造,创造条件,努力开发新兴运动项目,充分利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依靠农村的自然条件,开发自然资源。同时,各省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力量筛选已有的优质资源,同时,还要积极开发符合当地实际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优质资源送到农村学校,并鼓励学校也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

参考文献:

[1]季浏等.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范亮.新课改下的农村教育边缘化[J].上海教育研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