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黄金投资论文

黄金投资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黄金投资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黄金投资论文

黄金投资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中国黄金,时间序列,套期保值

一、研究问题及意义

金融危机以来,黄金价格走势备受关注。众所周知,黄金作为金属货币,有着无法替代的保值属性,是万能的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但是,一直以来,人们都将美元作为实际的“硬通货”和结算货币。即使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扮演着不可替代和复制的重要角色。但,世事难料,始于次贷危机的金融海啸,使得美元的地位受到严峻挑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更是在世界银行峰会上提出针对美元地位的金融改革方案。所有的这一切都使得投资者将目光重新转移到“金子”上。

在这种背景下,系统研究中国黄金的走势,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6月23日,由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原中国黄金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其它6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2003年8月14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亿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中国黄金第一股”。分析这种代表性强的典型公司股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公司股票简称“中金黄金”,股票代码“600489”。经过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和2007年以来非公开发行,目前,公司股本数为790,605.97股,按2009年12月31日收盘价计算,其资本总市值已达到460.77亿元。其中,控股股东中国黄金集团公司的股权比例为52.4%。

二、数据的选择及处理

本文选择的数据是从2008年1月18日—2009年12月4日的周价格平均数。原因有二:

(1)中国黄金价格之前一直比较稳定,但从金融危机后,受汇率压力和投机因素的影响,黄金价格较之前有较大的系统性差异。因此本文选择08年以后的价格数做分析。

(2)为了减小回归系数的置信区间,我们选取周价格平均数,而不是全部交易日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序列中受到的一些波动行为的影响需要消除,如2009年6月5日,中金黄金股票每10股派送了12股,需在成交价基础上放大2.2倍。

另外,由于节假日、停牌等因素,序列存在缺失值,本文采用移动平均法将缺失值填补,得到gfuture序列。用R软件作出gfuture序列的散点图。

三、建立模型

考虑到金融计量分析时,习惯做法对金融序列取对数,取序列名为lfuture。同样作出散点图,如下:

黄金投资论文范文第2篇

在业界,他亲力亲为,

成为客户满意的黄金顾问,

生活中,他潇洒乐观,

享受生活;

社会上,他大爱无疆,

默默付出。

传统工科生的华丽变身

上世纪60年代,浓厚的教育氛围渲染着整个社会,读书对那个年代的学生而言是一件人生大事,当时的大众风气认为,男孩子学理工科才会有出息,这样的说法一经流传让许多男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理工科,成为传统的理工科男,而学生时代的石家璐先生便是其中的一员。

石家璐先生出生于上海,父母是北京人,50年代因父亲工作原因,随父母来港定居,并在香港的一家以普通话教学的学校开始学习。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石家璐先生选择了学习理工科,在中学毕业后,他前往美国一所理工大学专攻化工方面的专业。就这样,石家璐先生开始了他传统理工科的身份。毕业之后,石家璐先生并没有选择立即回港工作,而是留在美国一家化工厂实习,一次意外的工作调动,让石家璐先生回港发展。回港发展十年期间,他偶然接触到了酒店开发投资行业,刚接触他就发觉自己很喜欢这个行业,于是他毅然决意离开化工行业,并开始投身于酒店的投资开发,而这一做就是30年。

2000年,石家璐先生创立了四通酒店开发投资顾问公司,谈到之所以会开办这家公司,石家璐先生表示这不是瞬间产生的信念。“还没开这家公司之前,我在万豪国际集团担任中国区的开发部副总裁,负责大中华区的酒店开发业务,多次代表万豪集团与投资方谈判,接受委托酒店管理,谈判过程中发现投资商对怎样开发一座酒店,为什么要接受这个酒店品牌,要建设体量多大的酒店,这些关键事宜都是建立在误解中,后来我就想,假如我是坐在谈判桌他们的一边,也就是代表投资商去协助他们谈判并取得成功,一方面让自己可以收获到更可观的经济利益,同时也肯定会有更高的成就感,所以我就决定创立这家谘询公司为酒店投资人提供酒店开发谘询服务。”石家璐先生是聪明而又幸运的。当时的中国对酒店熟悉的专业人士并不多,酒店市场有待大幅度的开发,在这种情况下,石家璐先生抓住商机,幸运地在酒店开发与投资谘询行业闯下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石家璐先生也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自称保姆 被称军师

三国时期,刘备放下身段三顾茅庐邀请孔明出任自己的军师,这足以看出军师的重要性。石家璐先生亦起着同样的角色,他是一座酒店的开发军师,是酒店开发的指明灯,明确酒店的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也是一座酒店在开业后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石家璐先生作为酒店开发和投资的黄金顾问,一直在整个酒店开发中起着军师风范,但是他却一直谦虚地着称自己是保姆。“我只是一名保姆,牵着投资方的手,带着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将酒店按照市场的需要建设好,直至开业。”

为了更明确的让我们了解酒店投资开发顾问的性质,石家璐先生耐心且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解释,“中国正处‘改革开放的时期’,在中国的酒店投资人很多,但是大多投资人都不知道如何把酒店正确地开出来,在真正接触酒店后才发现经营酒店是件很复杂的业务,而我们的作用就是协助投资商提前想到将来会出现的困难,并提供解决方案,在开发的过程中,向酒店投资人提供全天候、全面性、全程跟踪的酒店开发谘询服务。”

“比如有位房地产开发商在某个城市买了块地凖备开发房地产,但用地规划指定需要开发一座高星级酒店,那这位投资人当务之急是应该决定开发什么类型酒店?如何经营?用什么品牌?酒店的体量应该多大?我们的服务是首先替客户按照市场、地点去进行相关调研,之后按照市场数据替客户做出酒店开发策划,包括‘四定’。‘四定’即一定体量,即设置客房数量和配套量;二定质量,酒店的素质是三星、四星、五星还是白金五星;三定管理,酒店是应该自己管理还是交由第三方专业管理公司去经营管理,若交由第三方管理公司去管理,就要决定交由哪家管理公司是最适合项目、最适合投资方,哪家酒店品牌最适合这个酒店;四定经营方向,酒店该如何经营,是商务酒店、旅游酒店、会议酒店等通过‘四定’我们会向投资方做出具体解释,若投资方接受这些建议,然后我们会推算出一个‘经济可行性分析’,预测该座酒店的投资额、客房平均房价、入住率、其它营销额等,并评估酒店的投资回收期。”

“第二个阶段是委托酒店管理公司,我们会推荐一些在市场拔尖并活跃的酒店管理公司名单,也把他们的强弱项提供给投资方进行详细分析,并协助投资商谈判管理合同的条款。由于我们掌握酒店管理公司的市场管理条件与底线,有我们参与的谈判大多数是以底线条件完成的。”

石家璐先生应用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熟练的掌握了酒店行业的每个环节,他的客户对他中肯评价更能体现他的价值。“客户经常会对我说,‘老石,有你在,我心就踏实了’,这句话对我的鼓动力是很强劲的,它促使我更用心做好我们的谘询工作。如今,四通酒店的老客户都成为了我的朋友,他们都会经常给我介绍生意,可以说四通的生意百分百是老客户介绍的,是靠‘口碑’的。我们四通的服务目标是‘提供给客户高出他们认为满意水平的服务’。我们的服务方式是‘把客户明天要的服务,在今天就送到他的跟前’。”

石家璐先生的成功不仅在于专业、服务周全,而且经营原则也分不开。石家璐先生说:“我们并不是接受所有上门的项目,而是选择可以协助成功的酒店项目。我们还会看酒店项目是否有机会成为自豪的案例。我们每次接受委托的项目都是亲自参与,我不会在接受了委托后就把项目丢给公司的同事去做,自己坐视不管。自始至终我们都是提供出最好的服务给每一个客户”。

石家璐先生自称“保姆”,是因为他帮助投资商处理每一个细节,同时做到了让投资商无忧虑的开发投资酒店,做到全面性、全天候周全服务;酒店开发策划是酒店迈出的第一步,作为酒店开发顾问,石家璐先生是要有远见,又能为投资商出谋划策解决身边的问题。在自己眼中他是保姆,而在所有投资商眼中他是“黄金军师”。

解读成功 奉献社会

作为行业的黄金顾问,经过石家璐先生提供开发谘询的酒店项目皆取得了成功,这也成为他引以为豪的职业生涯。“深圳星河丽思卡尔顿酒店是我非常自豪的一个项目,我们协助了业主锁定市场定位,把原先的酒店计划提升为白金五星级,减低了总投资额,缩短了投资回收期,更难得的是说服了一个国际超级豪华型酒店品牌进入深圳市场接受委托管理,业主非常满意。”

“还有就是上海2010世博村的项目,在我们战略调整的情况下,不仅替政府省下大笔经费,还尽用了各项目的优势,达到了更高效益。还有其它的一些项目都是我非常满意和自豪的,这是客户对我的评价,也是我自身的评价。”

事业如此辉煌,让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他是成功的,但是石家璐先生对成功却有着自己的解读,“成功不是比较,而是一种自我满足,我成功并非因为现有的财富,而是想要做的每件事我都完成了,并且能使自己很满意。”

石家璐先生不断地学习,在62岁时,他获得了香港理工大学酒店旅游学院的录取,开始修读酒店旅游博士学位。香港理大的酒店学院是在国际享有名气的,在全球提供酒店旅游课程的超过3000家大学中排名第二。石家璐先生的博士课程现在已经进入第四年,完成了他必修的九门课程,取得了平均分3.9(满分是4.0)的骄人成绩。2013年1月将会开展他的博士论文阶段,他的博士论文导师是全世界旅游学术界中最有名气的学者McKercher教授。石先生预期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他的博士论文,而领取博士文凭之日也正是他的68岁生日。

正是这份笃定的心态,石家璐先生日益忙碌工作,只为给客户最好的服务。在收获事业的同时,石家璐先生不忘回馈社会,全心投入到服务社会中。

“从小,我就喜欢帮助人,在学生时代我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担任学生会干部,”也许是因为侠义的品行,致使石家璐先生被狮子会的“四出”精神所感动,决定加入到狮子会这个大家庭中,在国际狮子总会中国港澳303区域多利狮子会,石家璐先生积极参加活动,在狮子会的服务期间,由于石家璐先生的出色表现,曾任国际狮子总会中国港澳303区域多利狮子会会长,用行动履行着狮子会的“We Serve”宗旨,多次帮助社会困难人群,默默奉献,以域多利狮子会的名义并自己捐助善款帮助了贵州多所乡村小学。

专业认真的态度为他冠上了黄金顾问的头衔,他不骄不躁,继续用着自己的原则和职业精神服务于酒店投资开发业;他的繁忙职业生涯却成就了一座座充满价值的酒店,如同金子一般,稀有、价值高。

【石家璐先生主要职务及履历】

祖籍北京,出生于上海

自1951年开始在香港居住

2000年创办四通酒店有限公司

提供酒店开发与酒店投资谘询服务

为超过100座高星级酒店提供了开发谘询服务

曾任万豪国际有限公司开发部副总裁

参加国际狮子总会中国港澳303区35年

黄金投资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年金;监管;机构监管;功能监管

企业年金是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分担养老保障责任的三位一体的制度安排,是对抗老龄化危机、家庭小型化趋势、长寿风险的重要的制度安排。然而企业年金计划运作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纷繁复杂,因此,要达到保障企业年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建立高效率、高效用的监管机制尤为重要。

一、我国企业年金监管的现状

(一)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现状

自2004年两法施行以来,我国企业年金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到2005年底,我国企业年金积累基金为680亿元;到2006年底,达到910亿元;2007年企业年金的全年增量为400亿左右,积累基金达到1300亿元。然而,在监管方面却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二)我国企业年金监管的机制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监管采用机构监管的模式。所谓的机构监管,即按照企业年金运营中涉及的机构的类别设计监管机构,不同的监管机构分别管理各自的金融机构。根据企业年金运营所涉及的主体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能范围,企业年金的监管主体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要负责企业年金立法和执法的监管、负责经办机构资格的确认等;银监会,负责托管银行的监管;保监会,负责监管保险公司;证监会,负责监管信托公司、投资管理公司;财政部,主要负责监管企业年金方面的税收政策。这种根据机构职能分工负责的机构监管模式,在现实的操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三)我国企业年金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

1.存在监管盲区以及监管重复的现象。

监管主体过多,包括政府主体和非政府主体,政府主体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保监会、银监会、证监会、审计署等;非政府主体有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以及受益人等。这些主体之间的合作,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不能使监管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2.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以及受益人自我监管缺失

在年金监管的过程中,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定位不明确,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职能;而委托人以及参与缴费的职工也缺乏安全与权益意识,每月缴费后,不再过问企业年金的运作情况,使得企业年金的运作缺乏受益人的自我监管。

3.企业年金担保机制不完善,受益人利益缺乏最终保障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建立的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为企业年金基金提供了第一线的担保方式,但担保的水平很低。除此之外,我国并没有其他的基金担保制度,一旦年金基金发生投资亏损,风险准备金无异于杯水车薪,无法保障受益人的利益。

二、发达国家企业年金监管方面的经验

(一)美国企业年金的监管机制

美国的企业年金是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分别对不同层次的退休金计划进行监管,同时,主要有三大组织机构来负责处理退休金的监管:国内税属、劳动部、退休金和收益保证公司。监管的主要法规是ERISA法案(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和IRC法案。在ERISA之外,美国的企业年金还受到税收法、保障法、1947年全国劳动法、TaftHartley法案的部分管制。

(二)英国职业年金计划的监管

英国养老金制度的监管机构有:国内税收收入局;职业年金监管局;政府收益相关年金计划;职业年金咨询局;金融服务局。此外,英国还建立了两大辅监管机制:一是建立"吹哨"机制,引进专业裁判或者仲裁者,代表委托人的利益,可以对受托人的不当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二是建立"成员抱怨"机制,实际上是鼓励广大成员通过该意见表达机制,直接将自己的意见或者不满反映给监管者或监管机构。法律方面,主要是受1986年的《金融服务法》和1995年的《养老金保险法》的监管。

(三)日本企业年金的监管机制

在日本,对企业年金监管的部门主要有两个:一是厚生劳动省和金融服务机构。在监管模式方面,日本的监管模式从定量限制监管逐步向"审慎人"规则方向发展。在法律规范方面,主要遵循《劳动标准法》、《公司税收法》、《员工养老金保险法》、《DB养老金法》、《DC养老金法》。此外,近年来在简化法规的驱动下,通过注册的养老金保险公司、工会、员工养老金协会进行间接监管的作用正日益提高。

三、对改善企业年金监管的几点建议

结合着我国企业年金监管存在的现行问题,借鉴国外美国、日本、英国的经验,我认为,企业年金应在一下几方面完善。

(一)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的转变

所谓的功能监管,就是基于金融体系基本功能二设计的更具连续性和一致性的,能实施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协调的监管。在功能监管框架下,各个监管主体关注的是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所能发挥的功能,而不是金融机构的类型和名称。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从总体上监管,而在具体的操作方面,银监会负责监管托管事务,保监会监管账户管理事务,证监会监管投资管理事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监管过程中起着领导的作用,是法定监管人。

(二)中介机构的监管

明确行业协会以及中介机构的定位,加强信息的披露。通常情况下,企业年金计划的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的财务报表和基金财务报表必须接受独立审计机构的审计;受托人必须聘请外部精算师对其偿付能力进行评估;各机构必须经信用评级机构的评定。中介机构与行业协会要公正的进行并加强信息披露。此外,要建立企业年金的行业自律机制。这一点要借鉴英国的"吹哨"的机制和"成员抱怨"机制。自律监管要依赖于某些重要专业人员的监管。

(三)受益人的自我监管

提高受益人的安全意识,建立受益人的意见表达机制,加强受益人的自我监管。受益人的意见反映了受益人的要求、希望和不满,是促进基金经理人改善经营管理以满足受益人要求的动力。所以,建立受益人的意见表达机制,既是监管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激励机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建立企业年金基金的担保机制

在这一点上,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建立养老基金担保公司。养老基金担保公司资金来源于年金计划发起人的缴费、年金基金的部分投资收入以及年金基金担保公司托管的计划资产,比较可行。并且,通过赋予养老基金担保公司一定的监管职权,能够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的效率。我们国家的企业年金现在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段,建立企业年金基金的担保机制是必要而迫切的。

参考文献

[1]华金辉.企业年金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海南金融.2005.8.

[2]单美姣.我国企业年金监管制度的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黄金投资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产业;国际贸易;中国贸易政策

一、中国产业组织政策环境分析

(一)国内环境分析

1.中国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产业国际竞争力弱。

从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来看,我国工业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低,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缺乏,产业国际竞争力弱。我国主要行业的平均集中率水平也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水平。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国内企业仅万分之三有核心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缺乏,产业发展受制于人,产业国际竞争力弱。

2.跨国公司利用其地理优势地位,控制市场、克制竞争的倾向初现出来。

在国内包装企业诉利乐案中,利乐倚赖其在无菌包装机方面的垄断地位。在包装耗材上实行了不正当的限制性商业策略,控制了绝大部分包装市场,并且使利乐纸的平均价格在2003到2005年的两年时间内上涨了大约2倍。

3.国内行政性垄断问题严重,行政性垄断产业的改革任重道远。

我国的行政性垄断产业主要包括铁路、港口、民航、电力、电信、城市公用事业、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特殊行业、邮政、城市公交、烟草食盐粮食药品等重要商品以及流通、军工、铸币、银行保险等金融业,产业部门涉及面广。行政性垄断造成了双重恶果:

一方面,垄断地位使得这些产业内的企业一方面攫取了远高于其他行业平均利润率的利润,排斥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另一方面由于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和发展动力的缺乏,长期以来.使这些产业成本居高不下,产业经营绩效低下。行业的特殊性加上国有企业的身份,使得这些产业的改革举步维艰。

(二)国际环境分析

1.跨国兼并成为主体。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第五次企业兼并浪潮,这次兼并浪潮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兼并数量急剧增多。二是单项兼并交易金额世界记录屡创新高,兼并规模日趋扩大。三是跨国并购发展迅猛。四是兼并范围广。第五次兼并浪潮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范围内经济竞争加剧的结果,为了生存和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以取得竞争优势,同行业的领头企业纷纷走向联合。同时,第五次兼并浪潮的出现并没有缓和竞争。它使得世界范围内经济竞争更趋激烈,通过此次兼并,在某些产业,只剩下实力超群、为数不多的几家巨型企业,为了争夺世界市场,这些企业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竞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波音和空客的竞争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注解。

2.西方发达国家纷纷调整竞争政策,放松规制和提升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国际潮流。

以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兴起和市场需求的扩大改变了传统自然垄断产业的性质。竞争政策调整的另一个动向是从对反垄断的强调转向扶助本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当前,发达国家的反垄断政策对垄断的认定已从结构标准转向行为标准。并且还要考察垄断行为的市场绩效,“一事一议”已经成为通行的原则,对横向兼并等过去严格限制的行为已基本放任自流。

3.网络经济的兴起,对世界各国的反垄断提出了新的挑战。

网络经济是以计算机网络业为中心以及由这个产业派生出的若干相关产业。网络产品固有的规模经济性、网络外部性(正反馈效应)、技术的市场不相容性和网络产品技术标准造成了网络产品的锁定效应和先行者优势。从而使得垄断成为网络产品市场上的一种必然而普遍的现象。在结构和行为上显然构成垄断的厂商,在绩效上却无可指责,结构、行为和绩效的脱节将政府的反垄断政策推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反垄断,意味着绩效损失;不反垄断,从道义上又说不过去。网络经济领域的垄断问题对各国政府的反垄断政策提出严峻的挑战。从1997年开始的微软垄断案,2002年最终以和解的方式解决,和解协议中,微软并没有做出多少让步。

二、我国调节外汇储备对中国产业调整的举动

2008年12月以来,计有美国、欧盟、加拿大、印度、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了超过10起贸易救济措施或者法案,而以其他方式抵制中国出口的政策也屡屡出台。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出口保持增长的前景更加难测。印度提高了部分钢铁产品的关税;南共市成员试图将外部共同关税提高5%,但未获其首脑会议通过。

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2.55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为2900亿美元,吸引国外投资900亿美元。2008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1.95万亿美元。我国已连续15年对外贸易保持顺差,国外直接投资始终处于净流人,目前是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因此这两方面的净流入使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数量剧增。其规模已远远超出理论界提出的外汇储备应维持在其外债总额的40%左右的水平上。摆脱“金融恐怖平衡”的枷锁,是我国政府和学术界急需破解的难题。

(一)扩大内需。加快产业调整步伐。降低对外依存度

以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降低以净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的依赖,这是减少巨额的外汇储备的根本方法。中国储蓄率高,除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外,很大的缘由是居民有许多后顾之忧而不敢消费和没有能力消费。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政府应加大在就业、教育、养老、医疗、环保等方面的投入。使国内居民的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以内需为主的产业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减少对出口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依赖,尤其是限制初级原料加工出口的企业。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及资源性原料进口,从而减少国际贸易顺差,降低巨额的外汇储备。

(二)谨慎地购买美元资产,逐步加大黄金购买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购买美元资产是拥有外汇储备国家不得不的选择。美国国债因其良好的信用、稳定的收益及流动性,是各国政府首选的投资对象。但近几年美元贬值的狂潮也令各国忧心匆匆,外汇储备多样化可以在一定程度的化解风险。同时。除了购买美国国债,还可以考虑购买美国通货膨胀保值债券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发行的债券等。

截止到2009年4月,中国已拥有黄金储备1054吨,在世界各国排名第五。2000年以来,中国调整过两次黄金储备,即2001年和2003年,分别从394吨调整到500吨和600吨。但目前中国的黄金储备价值约占全部外汇储备资产的1.6%,该比例远低于超过10%的全球平均水平。黄金在中国总储备的比重实际上自2003年以来一直在下降。中国黄金储备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至少应达到10%左右的国际水平。本文由中国收集整理。

但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漫漫,2000年5月亚洲国家签署了《清迈协议》,开辟区域货币合作新篇章。2009年3月中国已经与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阿根廷等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达6000亿人民币,与此同时,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也在香港和内地沿海城市开展,这种“贸易结算+货币互换”的模式,是两国规避美元汇率风险,扩大双边贸易的新探索,它对中国政府加快人民币区域自由化进程,增加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提供帮助,为中国外汇储备摆脱美元体系的束缚提供了新途径。

三、案例分析出口退税政策对中国产业的影响

(一)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历来是国家重点的关注行业。根据商务部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高新技术出口商品共分为十类。在这十类中,出口的主要是计算机类、通讯技术类和电子技术类相关产品,而生物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产品的出口相对薄弱。在进口方面,也主要集中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类。可见,信息技术类商品在高新技术贸易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率看,2001年至2006年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增长率均超过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但从近期看,无论是外贸总额的增长还是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增长,其增幅均有所放缓,特别是2007年,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首次出现低于总体贸易额增长的情况。这也与总体的外贸环境不容乐观有一定的关联。即使外贸环境发生如何的变化,国家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态度始终不变。国家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大部分都维持在17%的最高退税率。国家多次调低出口退税率。虽然使得一些生产效率低的中小企业从市场中淘汰,低端产品规模逐步减少.产业结构有所优化。国家又不得不提高其出口退税率,以缓解南于产业结构升级所导致的剩余劳动力释放所带来的就业压力。

黄金投资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一战;中国棉纺织业;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正处于初创阶段、发展严重滞缓的中国棉纺织工业带来了意外的机遇。1914-1922年,中国棉纺织工业在产业规模、市场份额、地域分布等许多方面获得了极其显著的发展,不但结束了多年的萧条局面,而且为其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突出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近代纺织工业于19世纪60年代初发端于缫丝业和毛纺织业。棉纺织工业虽然到19世纪末期才诞生于东南沿海,发展迅速,并发展成为近代纺织工业的主导部门,而且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也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棉纺织工业发展史不仅是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也同样不可或缺。它代表一段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和新兴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趋势。重新审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已成为现今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一部棉纺织工业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缩影,个中不仅有创业的艰辛,萧条时期的惨淡经营,也有高速发展带来的卓越成就和喜悦一一其典型性是不言而喻的。

自20世纪2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机械棉纺织业的蓬勃发展,棉纺织史的研究工作日益展开。主要著作有方显廷的《中国之棉纺织业》,叶量的《中国纺织产销志》,全国宝《中国棉业问题》等。1949年以后,学术研究更迅速地走上正规。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学术思想日渐解放,百家争鸣的气氛不断浓厚,早期研究角度比较保守、经济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也在逐渐改善。不仅研究著述的经济理论基础增强,研究范围也更加广泛。严中平的《中国棉纺织史稿》、周秀莺的《第一次世界人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郑友摆的《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杜询诚《日本对旧中国的投资》、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严中平编辑《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姚贤镐《中国对外贸易史资料》等都是棉纺织史研究中的代表性著述。不定期刊物《中国近代纺织史研究资料汇编》和纺织专业著述《中国近代纺织史》的出版,更表明了纺织史研究的专业性在不断加深。

一战时期,我国棉纺织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王艳慧在《一战期间中国民营工业的发展研究》中对一战期间我们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文章说,大战爆发以前,中国的棉纺织品市场主要被英国产品所占领,大战爆发以后,英国因忙于战争,向中国出口的棉纱数量明显减少。民营棉纺织生产的外部压力明显有所减轻,并出现了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在空前丰厚的高额利润刺激下,出现了民营资本创建新纺织厂的热潮,纱锭、布机等生产设备的增长非常迅猛。1914-1922年民营资本共创建新厂44家,拥有的纱锭数由1914年的503104枚增加到1922年的1632074枚,拥有的布机数在同期内由2566台增至7817台,都增加了两倍以上。而同期内民营纱厂的纱锭与布机占全国纺织业的比重,也各自从52.62%增至66.24%,从51.39%增至61.73%,分别都有大幅度上升,发展速度可谓空前。[1]

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之后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彭红英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包括棉纺织业在内的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20年代得以发展的原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洋货进口的剧烈下降是主要原因之一,具体到纺织业来说,1915年到1918年我国的面纱进口总量从2685528担下降到1131631担,从而创造了民族资本纺织厂产品畅销和获得厚利的好机会。此外,针对棉纺织业建厂发生在一战结束后的原因也做了论述,文章认为,一方面,新建规模较大的新厂需要相当时日;另一方面,欧战期间,英美纺织及其的生产也受到限制,且运输也极困难,所以纺织厂建厂是1921-1922年。[2]张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中认为,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人战爆发。中国棉纺织工业在战争的炮声中开始了新纪元。一战发生以后,英国棉制品不能继续东来。中国和远东其它地区及东南亚各地原本由英国占据的机制细棉纱布市场随之出现了空白。一向以发展海外市场为主要目标的日、印两国棉纺织业遂逐步转向争取这一新市场。由于两国棉纺织业本身水平有限,无法同时控制新、旧市场,因而不得不减少粗棉制品的生产和出口,于是给生产20支以下粗纱为主的中国棉纺织工业让出了很人一部分产品市场。[3]孙长斌在《一战时期中国经济变化与民主革命新因素的成长》中认为,一战的爆发使得欧洲列强在华投资整体下降,为民族资本的增长创造了发展空间。一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德国失去了全部的对外投资。欧洲列强在华投资的整体下降,造成中国国内的投资需求出现了新的发展空间,为民族资产阶级扩大自身投资领域和份额创造了条件。[4]此外,严国海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民族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中提到,一战之后,尤其是“五四”时期的抵制日货运动对民族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棉纺织业尤为突出。期间,华商纱长盈利迅速提高,如民族资本集团荣家申新一厂,1916年至1922年7年间,所获纯利共287万余两。[5]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棉纺织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京都大学森时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棉纺织业的黄金时期》说,中华民国时期的中国棉纺织业,就纱锭而言,在1930年代超过了500万锭,列意大利之后,排名世界第九位,到1927年,中国机纱出口量超过进口量,由机纱绝对进口国成为出口国。[6]史建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十年间中国手工业的转型》中指出,1914年一战爆发后,中国现代机器纺织工业进入黄金时代,农村手工纺纱业随着机制纱的推广渐渐衰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契机。[7]

欧美日以及台湾学术界对近代棉纺织史的研究成果非常突出。台湾学者赵冈的《中国棉业史》是此类研究的代表作。而欧美日凭借良好的经济、学术基础,很早就已开始涉及中国棉纺织业的研究,多年来出版了人批的论文和专著。比较而言,日本在资料收集整理上的成绩比较卓著,而欧美在经济理论上的运用更胜一筹。主要有褪口弘的《日本对华投资》、(美)雷麦的《外人在华投资》、(法)白吉尔的《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等。这些文章著作的内容几乎涉及中国棉纺织工业史的各个方面,代表了该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

综合来看,国内外对棉纺织史的研究成果是很突出的,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宽,新经济理论被人胆尝试引用,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也在不断深入。但另一方面,学术研究的不足之处仍然存在。特别是国内,对棉纺织业的研究多停留在宏观层面,缺乏从微观层面对如棉纺织专业这类微观问题进行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多流于表面,部分研究成果缺乏具体的经济数据支撑。而对第一次世界人战时期棉纺织工业的研究仍侧重于其局限性,而对其发展情况失于关注。而国外的学术研究虽然综合成果卓著,但在一战时期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的问题上过分强调外力的作用,忽视了对内因的挖掘。笔者认为,从时间上来看,一战时期是近代棉纺织工业成长过程中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期,具有许多独特之处,应该受到更进一步的重视和研究;从研究对象上,棉纺织工业的研究也不应被包括于民国经济史、、近代工业等专题的研究之中,这样难免有碍于对棉纺织工业自身发展轨迹的把握―棉纺织工业突出地位的取得实非偶然,而是社会、经济、历史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认为,近代中国具备了发展棉纺织工业的比较优势,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这种优势的研究尚待深入。

参考文献:

[1]王艳慧:“一战期间中国民营工业的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08年。

[2]彭红英:《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9月,第19卷,第3期。

[3]张靓:“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