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前的网络课程有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课堂,以其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和短小精悍、目的性强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发性和教学效果,降低了对课堂的依赖,在高校教学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微课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应用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探讨,对改善微课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提出尝试性的建议,以助于微课在大学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作用,更好地促进现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
微课;大学化学;教学设计
微课作为当前新兴的一种教育方式,是集课件、教案、视频、习题等于一体的教学资源包,因其数字化、形象化、便利化的特点而渐受欢迎。它整合了新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理念、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等知识点,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的信息产物和教学资源,对于促进学生自学、提高教师职业能力也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微课程相比传统课堂,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以“微”视频的方式,“随时、随地”满足学生的要求,利于学习、交流、研讨和资料保存。因此,探索微课在大学化学中的应用,也是新型教学实践的尝试。
1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作为“短、小、精、活”为主要形式的辅助教学手段,逐渐为广大学者所接受。它以短小视频为主要载体,通过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网络终端和移动设备相结合,向学习者提供信息化、移动化的网络教育新体验,因其打破了形式传统、资源单一的教学课例、课件等课堂形式,形成了以课件片段为教学资源的教学环境[1]。
2微课的特点
微课是以短小、精致视频内容为主的授课形式,通过学习者利用电子终端设备和片段式可控时间进行自发式学习。其主要特点如下:(1)教学时间短:它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内容,时长一般为5~10分钟,更容易使学习者集中时间和注意力。教学者要充分利用现实课堂,着重讲解某一知识点,主要包括课程引入、概念讲解、例题讲述、课后复习、习题练习等。由于时间紧凑,教学者对于知识点的构思和表达,都成为教育策略与教学智慧的体现和挑战[2]。(2)教学内容少:微课的讲授内容相对集中,不可过于泛繁、复杂。通常情况下,微课只重点讲解某一知识点,必须做到主题鲜明、内容精练、针对性强。授课过程中,教学者要突出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知识点[3],并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特色,使教与学充分融合,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同时,要保证教育的持续性和完整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能因为内容的精简而忽略必要的教学过程和步骤。(3)资源容量小:微课作为一种“泛在学习”的教学方式,其信息内容集中,视频容量短小,并且支持在线播放,师生可以方便流畅地进行在线观看、传输、下载和保存,轻松实现远程学习、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也利于教师间的相互交流、研讨、观摩和评价[4]。(4)资源构成情景化:微课因其集课件、教案、视频、试题等于一体,成为一个教学资源的复合体[5]。微课可以通过视频反映教课记录,也可以作为辅助资料进行学习,便学习者更有自主性。微课的视频内容涵盖了系列丰富的教学资源,主要有教学理念、课程设计、多媒体素材和幻灯片制作,以及学生的诉求和同行的观点交流等。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内容丰富、结构紧凑的“教学资源包”,为网络平台搭建了“微课堂教育环境”。
3微课的设计原则
应该说,微课是充分利用先进的微信息化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动态浓缩并有效呈现部分传统课堂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资源。它不会囊括某门学科的所有知识点,也不会涵盖传统课堂上的所有环节。所以,微课并非传统课堂的教学,其本质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方式。因此,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微课应遵循以下原则[6]:(1)短小精悍且结构完整。正因为时间有限,微课必须既重“微”又重“课”,既紧扣主题又干脆利落,既突出重点又条理清晰,要新颖独特切忌冗长繁琐,要引人注目切忌平淡拖沓,要语言精练切忌言之无物,做到有吸引力、感染力、新颖感、可学性。(2)易学实用且生动有趣。微课应主要聚焦于某一知识点,力求简短活泼、生动实用、自成篇章、易学易懂。在设计制作时要充分考虑到视频动画、图像声音、字幕背景、颜色选择等方面的一致性,通过多媒体软件技术实现合理协调的搭配,确保微课的吸引力。(3)完整性与共享性。微课作为一个小课堂,同样也要既有头又有尾,既引导思考又布置任务,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形象直观,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但它通过网络传输,方便学习者在多种移动终端上进行随时随地随机的学习,比起课堂的集中教学,更省时省力省资源,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
4微课在大学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探索
大化课程是高等工科学校非化工类专业不可缺少的基础课,它阐述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通过把化学的基础理论、工程技术和社会生活等联系起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学学化学的都是大一新生,来自全国各地,接受程度不一,对于内容丰富、知识面广、相对中学进度偏快的大学教学课程,不能完全适应,加上内容抽象、概念庞多,和中学体系不完全相同,学生自学效果差,故此存在积极性不高、被动学习、应付考试的现象。所以对于大学化学中那些重点、难点,如:化学热力学,电化学以及物质结构基础等知识点,要着重加强微课的运用。在大学化学的微课实践中,首先要注重课堂教学设计,通过改善教学效率和质量,以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兴趣。要注意的问题:切入课题要直接迅速;讲授线索要清晰;教师语言要得体;课堂板书要简约;课后小结要快捷。
(1)微课核心内容的确定
作为微课建设的主体,其核心概念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之中重。要着重选取有实用价值、结构独立、内容完整、教学性强,能引导学生自发式学习思考的简短精炼的知识点。比如:在讲原子构成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视频等,形象地表示出原子的结构;杂化轨道如何杂化,将原有的原子轨道杂化为不同方向、形状和能量的杂化轨道,利用小动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帮助理解此难点和重点。
(2)针对核心内容的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好导语,直入主题,提出关键问题。内容要抓重点,抓关键,对核心内容进行透彻的讲析。结束语是对课程核心内容和重要内容的回顾,通过复结加深知识的巩固,引发学生进行重复性思维,来达到所授知识的温故知新和举一反三。要注重视频内容呈现的设计和高质视频的摄制,高质量的拍摄,才能使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视频的制作,比如做好镜头的设计及编写、音频、视频、动画等切合授课的内容,紧贴学生的兴趣点等。对学生来说,有字幕的微课更通俗易懂。但是对教师来说,有字幕的就要注意录制时避免口语化。按照大纲的要求,从实际教学的需求出发,对热力学、氧化还原平衡以及物质微观结构分别进行了微课教学的尝试。主要涉及以下常见知识点:热力学中的计算重点和难点:吉布斯函数的计算;微观物质结构的难点和重点知识:四个量子数以及杂化轨道等。从视屏制作以及同行老师、教学效果来看,常见的介绍性的和典型的知识点应用微课效果最好。对于物质结构基础的纯薛定谔方程结果的描述和应用:四个量子数,虽然在制作中应用了图表,结尾处进行了总结和练习,知识点条理系统性强,但由于微课的时间太短,整个知识点没有讲的太透彻,影响了教学效果。对杂化轨道的微课制作,采用了多种方法,如模型图片、动画、视频、PPT,配合必要的板书讲解,启发式提问,总结式教学,对比式启发,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对于热力学部分中吉布斯函数求解因为本身这部分系统性,公式推导关联强,不适合采用模型、动画,在教学设计上采用了公式推导,配合典型例题,讲授过程中则用启发式、对比式、总结式微课教学手段,强化了学生对公式的记忆和应用的能力。对于电化学中原电池微课时,则采用了新的教学设计方法。不是直接先讲知识点,而是结合实际生产、生活中大家耳熟能详的各类电池,如:碱性电池、纽扣电池、铅酸蓄电池、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先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然后再讲到原电池中关于电池的重要概念和应用。同时配合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这次的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获得了校微课比赛一等奖。
5结语
通过几个视频的教学设计和拍摄以及后期制作,认为对于理科的大学化学来说,微课只能适当应用。对于有些知识点:比如简介性质的,以及条理比较清晰,知识点相对较少的应用微课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可以做到强化知识效果,帮助学生自学的目的。对于比较复杂的难点和重点,以及条理性不太强,比较散的知识点在5~10分钟左右是很难讲解清楚的,这样的知识点应用微课的效果就不好,如果还要拍摄成视频课,就要考虑容量更大的慕课。同时视频的拍摄和后期处理制作也是微课的重要部分,不好的视频会事倍功半,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深入研究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J].福建论坛,2006(6):4-5.
[2]张俊飞.“微课”一种新的教学形态[J].福建电脑,2014,30(1):204-205.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37.
[4]陈绯,王志有,陈林,等.“缓冲溶液”课程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与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3,36(3):255-258.
[5]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2014(4):32-35.
关键词 ATDE教学模式 创造性思维 大学化学 问卷调查
ATDE教学模式又称“问(Asking)、想(Thinking)、做(Doing)、评(Evaluation)”教学模式、“爱的”教学模式。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该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国内传播,但至今在大学教学中却缺少相应的研究和重视。当前大学教学仍普遍采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求同轻多样、重传承轻发现”的传统教学模式,直接影响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笔者自2009年开始在大学化学及实验部分内容中实施ATDE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从其应用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克服不足,进一步优化ATDE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笔者在2010级应用化学本科班“大学化学”及实验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继续采用了ATDE教学模式,并就此模式的实施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及分析讨论。
1.问卷调查设计介绍
1.1问卷调查对象
考虑到小专业班级学生基本功扎实,班级人数少,教学效果好。在“大学化学”理论及实验教学过程中,笔者选择我校A1011班(应用化学本科专业,40名学生)作为实验班,进行了ATDE教学模式教学,选择A1111班(应用化学本科专业,41名学生)作为对照班,进行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两教学班入学成绩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然后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实验班所用教材、任课教师、授课计划、教学学时、目标、进度均与对照班相同。不同的是,实验班ATDE教学过程由“提出问题(问)、建立假设(想)、收集资料及论证假设(做)、评价总结(评)”4个阶段组成,对照班传统授课过程包括“组织教学、目标展示、讲授新课、归纳总结、课堂反馈”等步骤。
1.2调查方法
考虑到调查数据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保证问卷的回收率,采用课堂集中问卷调查方式。在课前发放问卷,45min后收取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在文献研究(创造性思维理论、学习论、教学论、教育测量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围绕“基本情况、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评价”这5个方面共设计了40道调查问题(单项选择)和1道附加题(征求意见),调研问卷见表1及表2。
2.调查结果及分析
表1、表2分别给出了在“大学化学”理论及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及对ATDE教学模式所持态度的调查结果。对调查结果统计分析讨论如下。
2.1教学模式及满意度调查
实施ATDE教学模式以前,35.6%的同学对“大学化学”理论课不感兴趣,12.2%的同学对化学实验课不感兴趣,学生对现行教学模式满意率仅占19.5%,61%的同学希望教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模式,69.2%的同学不知道ATDE教学模式。实施ATDE教学模式后,87.7%的同学对该模式感兴趣,仅7.3%的学生认为ATDE教学模式对提高学习兴趣/成绩没有帮助。
可见,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学生普遍兴趣不高,满意率较低,而对ATDE教学模式又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加强ATDE教学模式的宣传和应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目前大学化学理论及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亟待完成的任务。
2.2教学环节及学习习惯调查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31.7%的同学害怕教师提问,不到一半的同学在课堂积极思考、独立思考并认真完成作业、对于实验中的异常现象认真评价并分析原因,仅12.2%的同学踊跃参与课上讨论,24.4%的同学喜欢与别人讨论问题,56.1%的同学对实验报告批阅意见或成绩认真思考,61%的同学认为课堂当堂练习对学习收获最大,实验过程中80.5%的同学会认真思考、规范操作实施。
统计结果表明,传统教学模式对规范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不高,对教学评价缺乏正确认识,被动接受知识或评价。此外,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课堂练习很重要。可见,强化“问、想、做、评”4个环节,实施ATDE教学模式十分迫切和必要。
2.3学习评价调查
调查表明,学生对“大学化学”理论及实验课成绩评价方式满意率分别仅占24.4%、29.2%,51.2%的同学认为现行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仅注重知识点、忽略素养,60.5%的同学认为大学化学理论及实验课程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包括知识、素养及操作能力的综合能力,41.5%的同学承认缺乏创新精神,39%的同学承认缺乏提出和分析问题能力。这是因为传统的实验考核方式以教师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为主,忽略或不重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素养的考查,“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素养”,使得部分学生对实验草率应付,且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实验水平。理论课成绩评价仅注重平时作业、考勤及考试成绩,缺乏对学生参与过程和能力(如合作学习能力、信息查询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的考查。传统教学模式中成绩评价方法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考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创造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班绝大多数的同学认为:ATDE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自信心、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文献检索与信息整理能力、表达能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显著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C3H3素养,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充分认可ATDE教学模式中“教师+小组+学生本人”及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可见,ATDE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养成独立思考习惯、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强化积极参与意识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4ATDE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影响因素调查
针对ATDE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课时方面,48.8%的同学认为是课时太少;师资方面:41.5%同学认为是教师综合教学、科研能力不够;学生方面,43.9%的同学认为主要问题是知识基础不够,61%的同学认为ATDE教学模式最适宜用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过程。统计结果说明师资素质、教学课时及内容、学生学习基础是影响ATDE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
3.“ATDE”教学模式的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的结果,说明“ATDE”教学模式顺应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及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营造和谐、民主、合作、创新、宽容、活泼的学习氛围,精选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注重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当然,在具体实施ATDE教学模式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结合问卷调查及访谈反馈信息的统计分析,提出相关的建议如下。
3.1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广和实施ATDE教学模式
虽然ATDE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但受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课时不足、教学评价的功利性和短视性以及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等实际问题的困扰,不少师生对ATDE教学模式在大学化学理论及实验课堂上的使用及大面积推广的做法持怀疑的态度。这说明师生对ATDE教学模式的不理解或畏惧心理,尤其是很多师生对ATDE教学模式的目的不明确,产生了某些消极应对的情绪。这就要求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师生了解ATDE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含义,对学生今后发展的作用,明确ATDE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和目的,逐渐接纳和积极应用ATDE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要随时收集师生对ATDE教学模式的意见,通过分析研究不断总结、完善。
3.2合理设定ATDE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
在传统教学模式“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目标的基础上,ATDE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具体对每一堂课程因教学内容性质不同,不要盲目追求面面俱到,而应依据具体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如基本操作实验中,可以偏重学生“三基”及C3H3素养的培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则应注重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内容处理上,重要的不在理论推导、基础知识或技能的介绍,而是创设情境,设疑、提问,然后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基础,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供参考信息或传授相关技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取正确的数据或结论。
为了消除学生对“大学化学”的畏难情绪,让他们充分体会生动、有趣和实用的学习过程,除了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非常重要。要注意综合运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参观考察、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加强“大学化学”理论及实验课程教学。要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利用生动、形象的视频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开展小组合作制学习,提倡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
3.4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指导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了对概念的讲述、原理的阐发、知识的罗列、严密的推导和精确的测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严谨有余,张力不足”。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现象普遍存在,教学氛围沉闷压抑,尤其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课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力争做到文理通达,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活力四射”。
ATDE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更多的是知识的引导者、引领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质疑设问,并给学生留出更多思考的时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创造“有容乃大”的学习环境。教师更多的应该是“放”,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考、解决问题,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合理的建议。教师及时地发现、挖掘和肯定学生“闪光点”,不仅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信心,让师生问有更多的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获取并应用知识的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关键词:无机化学;物理化学;课程协调教学
中图分类号:O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2-0286-01
化学教学具有复杂性特点,特别是不同的教学在针对不同学生的时候教学模式具有差异性特点。合理配置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课程能够提升教学质量。整合教学资源在基础教材课程体系上不断的进行课程教学完善,构建双方之间的联系纽带。将两者之间存在的重复点转换为关联教学。
1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课程协调内容
1.1整合教学知识点
根据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之间的关系,对教学知识点进行整合。结合教学的实际状况内在的重复知识点要优化。特别是在物理化学中知识点的应用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回顾。整合之后的知识点能够体现教学大纲的重点,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进行课程设计。能够使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都具有可操作性,这样能够避免学生单调的接受化学知识,更好的引导学生开展化学学习。
1.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增加学生的创新实践环节,在教学中要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换课程教学功能,由知识的单一讲解转变为教学引导。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主要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优化教学方式,更多的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使学生能够在独立的环境中开展化学问题的思考。例如在无机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平衡教学知识点构造,针对化学计算方法进行总结,比较不同的教学模式。能够在整体上确认化学基本情况。物理化学要结合课程主要内容,重点讲解基础知识。理论性较强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的知识点异同比较,总结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不同的条件下开展化学计算,另一方面在整合教学内容的时候优化课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增加教学实践功能,设计合理的综合实验。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将会提升科研能力,是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重要体现。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未来化学应用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1.3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
整合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之后,教师要根据教学主要内容适当性的增加两门课程的专业知识点,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样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开展化学学习。扩充的知识点并不需要系统的进行讲解,可以简单地进行说明。增加学科教学的前沿性,为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提供重要的推动力。要对学科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了解,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实际问题。在无机化学中对于污染的处理与物理化学中有着明确的区别,物理化学主要讲解的是相关概念,为学生介绍临界流体,无机化学讲解萃取技术以及降低污染的措施。在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学习中都需要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协调,使学生能够明确教学的主要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协调双方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潜在的矛盾,使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既能够相互促进同样能够差异存在。
2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课程协调教学方法
2.1重点教学
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课程协调要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资源的优化整合。不能够简单的对知识点进行划分,要掌握一定的方式进行讲解。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教学内容上会出现重复,并且限于学生知识水平,需要使学生能够明确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的主要问题。注重教学主要内容,将部分内容在特定条件下系统的带入到教学主体中。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在限定条件下研究学科本身的发展规律,重点传授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基本知识,为学生开展化学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应用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
2.2统筹教学
无机化学主要研究的是无机化合物,是化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与有机化合物相对。物理化学是在物理学科与化学学科基础之间发展起来的将化学现象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据物理理论进行实验,构建化学体系,总结归纳化学的基本发展规律。是化学科学重要理论基础。物理化学能够反映化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在无机化学中需要解决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在物理化学中将要描述电化学的知识体系。两者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能够解决化学的基本问题。对于两者理论知识要进行合理的分配,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规划。
3结束语
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教学模式简单,并不适合新时期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无极化学与物理化学课程协调教学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的主要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对于知识点进行有机配合,实现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教学相连接。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构建统一协调的课程。协调教学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深入性理解,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扩展科学思维。参考文献:
[1]王小兵,卢文贯,任健敏.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课程整合与优化初步探讨———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大学化学,2014,4,28.
[2]张海永,许德平,张庆武.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课程的协调教学[J].化学教育,2015,6,18.
关键词 化学实验 教学现状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研究基础的学科,因此,无论在教学或是科研过程中,实验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样肩负着培育人才的重任,因此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及习惯进行分析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1 当前民办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自身条件及学生特殊性情况的限制,常会导致民办高校在教学安排上存在着实验课课时较少、学习质量不高的问题。例如在实验科目上机械地以化学各学科进行划分,使得单一性实验过多,不利于学生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学习;其次,由于受经费及实验室条件的限制,民办高校所开设的化学实验项目往往难度不高且内容相对陈旧,只能完成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培养,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但不能激起学生对于理论及实验课的潜在兴趣,甚至会延误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及创新能力的机会;最后,则是因生源质量等问题带来的实验课教学效率低下。同时,单纯以实验报告书写及课堂表现情况为依据授以成绩的传统简单式考核方法,不仅很难调动起学习积极性,而且不能使实验课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最后导致其被边缘化、淡化甚至弱化现象的发生。
2 初步探讨民办高校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
根据前面涉及的若干问题,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以期提高民办高校在校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及综合能力。
2.1 整合实验项目,优化实验内容
作为民办高校,尤其要在提高实践能力和素质上做文章,以此弥补学生在理论知识上的不足。例如,如果能将以单独授课方式出现的四大化学实验进行适当的整合,既注重各门实验间的区别,又能将它们的共通之处进行有效的联系与归纳,将大大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效率。比如最早开设的基础课程无机化学实验,我们可在其常见实验科目的基础上,适当地加入分析化学实验中的酸碱标准溶液的滴定、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以及有机化学实验中的重结晶、蒸馏等与之相关的实验,进行初步整合训练;再比如以合成某种物质为目标,将无机、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制取思路和手段融入单个实验中,其产物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具备能够在实验室中进行有效鉴定的性质,以这样从制备到鉴定的完整实验作为综合类项目在日常的教学中开展,可以降低相似实验的开出率,节约了实验成本又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在增强学习目的性的同时又不失严谨和完整。
2.2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民办大学生的特点之一是有一定的求知欲望,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较少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但即使具备了积极进取的意识,他们也往往存在主观意愿与客观努力不统一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其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所养成的不良习惯造成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做到:首先,督促学生在实验课开始前做好充分预习,对课程内容有大体上的了解。这是因为绝大多数学生在升入大学前并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以致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心中无数,疲于应付,甚至经常询问指导教师接下来的步骤。只是经过这样的被动学习,学生并没有能够真正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对此,教师应该监督学生在上课前充分了解实验内容,使其充分认识到预习的作用和必要性。其次,注意使学生养成正确规范的操作习惯及意识,这是因为民办高校学生普遍存在得过且过的心态,这在实验课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而实验操作是否符合规定,一则影响到结论的准确性,二来也会影响实验的安全性。针对这个问题,首先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详尽的解释,同时也要及时、精确地对基本操作进行示范,并让学生对相应步骤进行模仿、记忆和体会,与此同时,教师应给予提醒与纠正,以此不断规范甚至强迫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而后,再辅以一至两个内容近似的实验,通过一定的重复率加强学生的相关印象,使其夯实基础知识,并能在正确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的创新。再次,严格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例如学生在结束实验后将试剂瓶和玻璃仪器随意摆放,致使试剂失效或仪器破损等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做到在课上即将试剂有序、分类排放整齐,并在实验结束后,督促学生及时将实验台清理干净,以此使学生认识到规整、严谨、洁净对于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最后,是实验报告的填写与实验得失的总结:在实验结束后及时填写实验报告可以让学生对整个实验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将理论知识的学习推到更直观更具体的层次上。而无论实验结果如何,及时进行总结,汲取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这对于以后的学习生活,亦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3 实行全面的成绩考核,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
民办高校学生同样具有看重成绩的特点,所以,搞好期末考核制度也成为了完成实验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除了相对客观地反映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外,也能使教师获得重要的信息反馈,以便更好地改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针对传统考核方法存在的一些弊病,我们一方面将实验课设置成独立的考试科目,将其从理论课中剥离出来;另外,积极改进考试方法,将实验报告与学生对实验的预习理解、课后总结以及精神状态等方面联合起来予以综合评定,以百分之三十的比例作为现场操作演示部分的总分,以百分之二十的比例作为理论知识考试部分的总分,以此考查实验报告或现场操作中易被忽视或遗漏的知识要点。
3 结语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怎样使学生做到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是值得教师进行思考的问题。联系实际,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整合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始终是教师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双语教学;专业课;实践
作者简介:牛瑞霞(1977-),女,河北保定人,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李杰(1972-),男,河南柘城人,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041-02
从2001年开始,国家教育部就要求各高校广泛开展双语教学,以适应加入WTO后对人才的各种需求。[1,2]我校本科生培养方案也因此进行了大调整,要求每个专业至少有两门专业课为双语课程。我们应用化学专业在2006版本科生培养方案中规定原课程“催化作用化学”更名为“催化化学基础”,并改用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笔者自2004年起即从事“催化作用化学”的教学工作,对相关内容熟悉程度高,且有较好的英语功底,决定承担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改用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目前该双语课程已开展三届,从目前反映的情况看,开展状况基本良好,但仍有诸多不足之处。本文结合三年来从事该课程的教学情况,谈一谈如何上好双语课,如何利用英/汉双语这种新的语言载体将专业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一、要做好课前准备
双语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授课教师,这主要反映在备课的过程中,因为双语授课教师承担着选取、组织授课内容的重要任务。双语教材的选取,即要考虑学生知识框架结构,保证教材内容的适用性,又要考虑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3,4]一般而言,教材有原版、自编、改编等几种选择。对于“催化化学基础”而言,其课程特点决定了应选原版教材,学生可以接触催化领域的前沿科学。但本科生教材难度应适中,毕竟还有一部分同学英语水平欠缺,我们不能因为使用了双语教学模式就忽略了双语教学的双重目标的实现,忽视了传授专业知识的有效性。
在备课的第一步,即教材的选择上应选择语言生动、图例清晰、逻辑性强的原版教材。以“催化化学基础”而言,原版教材很难找到,催化化学系统庞杂,包括均相催化、多相催化、相转移催化、酶催化等等,在学时较少的现实情况下(32学时),想让学生催化化学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就必须从一系列原版教材中提炼内容,并根据学生现有知识体系将提炼出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在有限的学时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要求教师把原版教材读懂读透,结合中文资料充分理解并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只有在教材内容确定的情况下,才能保证教师教有所依,学生学有所握。
备课过程的第二步就是制作高品质的多媒体课件。目前高校的普遍授课方式为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授课过程可以实现图文并茂、信息量饱满等基本目标,使专业知识的讲授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比如“催化化学基础”中的分子筛的结构,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很难理解其特点,但通过三维立体动画展示,可以使学生清楚的了解,师生间的信息传输变得异常简单,非常有利于弱化难点。
当然,作为双语课程授课教师,实现上述备课过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笔者自进行双语教学以来,制作“催化化学基础”英/汉教学课件已经三年,课件历经多次修改,每年上课前都要对内容补充加以完善,目前基本可以用于正常教学。通过课件的制作,笔者深知不易。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课件素材的搜集要借助网络和图书,需要教师浏览众多网站,比如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Google学术搜索、新浪爱问、百度文库、豆丁网等等,并借阅或从网络下载英文原版电子书,阅读量非常大。其二,素材的整理需要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应用水平,需要自学,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软件有图像处理软件Adobe photoshop,音频编辑软件Sound forge、Wave studio,视频编辑软件Adobe premiere,三维动画制作软件3DSMax等。再有,就是将课件素材有机结合在一起,编辑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还要用到软件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Visualbasic等。此外,笔者还要用到化学专业软件:Chemdraw、GaussView、ACD/ChemSketch等,用以绘制具有立体构象的化学分子式,展示催化剂及催化反应物种的具体结构,使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中催化作用的神奇及本质。
备课的第三步就是准备学生的further reading材料,由于学生英文水平的限制,自行阅读英文教材和课件有一定困难,仅依靠阅读教材、课件和课堂讲授等环节,可能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受仅完成了40%~50%,如能辅以一定量经过提炼的中文资料,学生对知识重点的理解和掌握才能深入全面。所以笔者在每一章节的原版内容讲授之后,都要提供一定的中文延伸阅读材料,需要注意的是,该材料不是原版教材的翻译,而是相应核心内容中文参考。笔者认为,备课过程中第三步是否实施,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双语教学双重目标能否有效实现。
二、要组织好课堂语言
专业课双语教学模式的特别之处在于让学生借助于英文思维模式学习专业知识。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必须使用一定比例的英语教学语言。至于汉/英语比例,并没有明确的要求。[3]实事求是地讲,在一般高等院校的大三、大四学生群体中开展纯英语教学,可实施性并不强,虽然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十几年,但英语听力水平很低,如果教师纯英文授课,对于学生而言无异于听天书,更不要谈什么教学效果。
笔者曾花费大量时间尝试大比例英文授课,课后一名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反映的问题是:“老师,你课堂上的口语太流利了,但是我都没听懂你在说什么,只听懂了一句OK?”此后,笔者深入思考了这个问题,调整了授课语言的使用比例,在回忆上节内容、引出本节内容、总结本节内容以及习题等环节使用英语,而进行本节核心内容的解释时,英/汉比例为1∶1,并对重要词汇进行中英文对照解释,具体原理的解释采用纯汉语教学。从实施效果看,语言搭配得当,学生既熟悉了英文课堂的常用语句,也对专业知识有了很好的理解。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在期末考试时采用纯英文试卷,考试过程中学生都未曾出现读不懂题目的现象。
三、要规划好教学过程
早在2006年,我校迎接高等学校教学评估之前,学校对基本教学文件进行了统一规范,要求上课前准备好教学大纲、日历、教案、讲稿及课件,其中教案的设计中规定,每2学时教学内容作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过程计划方案的设计,并明确注明每个知识点需要的教学时间安排。该项要求目前仍在实施,从这一点看,学校的出发点应该是希望教师在上课前,备课过程中提前设计好课堂教学过程,这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般来讲,大学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课堂气氛较活跃,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时所设问题的大小、难易程度可以适当提高。可以安排设计讨论的环节,引导学生归纳推导出问题的答案,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比如,在何种情况下才可以考虑向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以加速化学反应?可以集思广益,让学生自己通过回忆以前的化学知识来寻求答案,学生通常会从反应条件去考虑,这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师生互动性增强,活跃了课堂气氛。当然,在回答问题时,尽量要求学生使用英语,一般情况下使用汉语。笔者经过实践经验总结,一般采用复习旧知识―提出新问题―讨论解决办法―引出新知识―核心内容解释―总结新知识―做习题巩固新知识的教学设计思路进行教学,在“催化化学基础”双语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该思路,区别在于,除解释核心知识内容时采用英语∶汉语比例为1∶1外,其余环节均使用英语授课。
总之,任何一部分核心知识内容都能起到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找到切入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任课教师必须按照各自的课题特点,灵活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才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四、要强化课堂教学管理
虽然网络技术背景下,精品课程、网络课堂等新兴的教学载体不断出现,但是在我国的大多数学校里,课堂仍是目前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时,教师对其教学过程的控制与调节能力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进行课堂管理的目的不只是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而是要将纪律管理与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高校里的双语课程普遍安排在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笔者的“催化化学基础”的授课对象是大学四年级学生,学生与老师的配合程度较之前会稍差,所以,进行双语教学尤其要强化课堂教学管理。
心理学上认为,人在心情愉快时,更容易接受事物。因此,教师上课时要充满热情,营造好的课堂气氛,与学生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5]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教师还应该在每节课的一开始就明确地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做什么,使学生有学习目标,有效激发求知欲。当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时,要采用婉转的方式,以免其他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习题环节,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融入学生当中,既可以监督学生,又可以适当的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增进师生感情。
此外,笔者为保证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严格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行课前检查制度,以保证学生在课堂外有一定的阅读英文原版教材的机会,有助于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在课后将中文阅读资料目录提供给学生,用于巩固专业知识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1.
[2]李岚清副总理在外语教学座谈会上的讲话[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1997,(2).
[3]刘华.关于提高高校双语教学课堂效果的几点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