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前教育教学活动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先学后教,学是根本。前置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教之前先行学习。学什么,怎么学?一直是前置式的核心问题。要想充分落实这一问题,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预习内容并能够用问题设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问题实际是有大学问的,问题空泛琐碎、问题指向不明则是大忌。在诗歌鉴赏的预习讲义上,我曾设置了这样的问题“熟读诗歌,指出本诗写了那些意象?”学生一看问题中有“意象”这样专业术语就怕了,问题读不透,作业乱答一气。基于这种情况,我将问题做了如下调整“,圈画诗中所写的景物”调整后的问题简单明了,学生一下就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去做了。在开设《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的公开课前,我布置学生完成预习题“分析国文老师的形象”。反馈结果显示,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是抓不到点子,就是三言两语草草收兵,哪怕答对一二也很难让答案完整。上课时,我果断地把这个问题调换成了“请用三、四个形容词,概括国文老师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品质”,这样一修改,问题的指向性马上就清晰起来,学生解决问题更有抓手,预习效果自然也就大大提升了。
二、拓宽高中语文课堂预习反馈的思路,设置有想象力的预习反馈环节
预习问题问到位了,学生课前预习好了,如何反馈成了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常规的预习反馈,都是以题目测试的形式出现。做几道题对对答案,形式上的反馈也就算完成了。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反馈还远远不够。对我们高中语文学科来说,这样的反馈尤其不够。题目检测的方式比较僵化、拘泥,而且只能简单地测试字音、成语等语言层面的内容。而高中语文学科预习的核心内容———文章的情感技巧、内涵章法等只能通过教师课前批改预习作业进行了解,课堂上几乎无法实现实时的反馈。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我们不妨静下来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反馈”这个问题。反馈是为了了解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对预习中出现的状况进行呈现;反馈是为了让师生发现问题、通过深入思考解决问题;反馈是为了督促学生高质量的完成预习,为了能让学生真正的学进去。反馈不仅要让教师了解学生预习的不足,更要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基于这种认识,那我们在课堂上就必须进行有实质内容、形式丰富的课堂反馈。我们为什么不采用更丰富、更有效、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形式进行反馈呢,我们为什么不努力的去呈现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而却只在高中语文的皮毛做文章呢?我们的课上反馈完全可以从写的层面,延展到说的层面;从笔头呈现,延展到口头表述。用题目的形式检测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扎实性,用小作文的方式展现学生的体会与思考,用个性发言的方式,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谈自己对诗歌感悟。高中语文的基础是字词句,高中语文的深度在阅读、在写作。针对高中语文学科的学科特性,确定更丰富的、更有想象力的反馈形式势在必行。一句话,反馈形式要多样,反馈内容要向深度延展。
三“、活动前置式”教学法,重形式更要重精神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