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多彩的活动作文六年级

多彩的活动作文六年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多彩的活动作文六年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多彩的活动作文六年级

多彩的活动作文六年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

“妙笔生花”是我们写作向往的一种境界,“妙语连珠”是我们写作追求的一种愿望,“妙手可得”更是我们厚积而后的薄发。写作,应该是一种奇妙的语言再创造,然而就算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多数也怕写作文,觉得作文难。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我认为应该立足学生现有作文水平,使教学理论和方法的使用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语言、素材的积累,引领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在对作文基本方法的总结中得到启发,寻求写作水平的提高。通过对五、六年级的作文教学,我觉得应力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体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从生活中积累材料

在新课标中,要求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因此作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有的生活材料进行综合思考和书面表达的一种教学,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离开了生活,特别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的作文一定会无话可说。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也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也就活泼地流个不歇。”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发现生活中的材料,并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进行写作。我在双休日时会布置学生写日记,可有的学生总是苦于没有内容可写,怎么办?我就启发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一是观察家里的人和事,看看家里的亲人是什么样的人,做了些什么样的事;自己和他们之间有些什么联系,自己做了什么;家里养了小动物,就看看小动物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等等;二是观察学校生活,学校的老师、同学和我们朝夕相处,要善于去找材料;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同学们喜欢的活动可真不少!三是观察大自然,看看头顶上的天、望望脚下的地,蓝天、白云、夜幕下的星空、周围的花草树木乃至吹来的一丝微风,听到的一声鸟叫或许几声虫鸣……大自然给予了我们众多的素材,同学们可要用心去感受;四是种养植物,如种绿豆、黄豆等,观察植物的变化,及时记录下来。这样,学生日记的内容就充实了,题材也丰富多了,观察的意识增强起来,观察能力也逐渐得到培养,作文的兴趣也随之有效地激发起来。同学们慢慢懂得了真实的作文素材就在身边,从自己的生活写起,作文没有那么难!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使其在习作时有材料可用,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作文训练,也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很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地渗透,通过课文讲解、读写指导等训练,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我也深知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想写好作文,就得有广泛的阅读。因此我会鼓励五、六年级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报,并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尽可能地把个人的藏书拿到这里来交流,还从网络上搜寻适合学生看的好书,购买回来放到“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阅读,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那就是让家长给孩子买一两本有意义的课外读物。针对本班孩子的实际,有时还推荐一些书让他们看,如《细节决定成败》《生气不如争气》,使家长们把为孩子买书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通过坚持,可供孩子阅读的书籍多起来,学生的阅读面拓宽了,语言积累丰富了,见识面也增长起来。同时在阅读中,我鼓励学生从中摘录自己欣赏的好词好句,并积累起来,每天坚持至少积累5个好词,一个好句,有余力者还可以多积累,积少成多。鼓励学生对积累的词汇加以理解、分类、优化和运用,为了加强合理的指导和监督,避免词汇积累有其名而无其实,真正做到有效,我还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专门给时间阅读,保证落实阅读并作指导;二是定期检查,展示好词佳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树立了读书的信心,享受到了读书带来的成就与快乐;三是积累的好词佳句要让学生尽量理解,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词义,用自己的感情朗读词句等做法,强化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培养语感。这样长期坚持,学生对那些优美词句会不由自主地加以运用,积累的目的就达到了,作文水平就得到有效地提高。

3.重视“说”与“写”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教师要尊重这一特点,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让学生先说,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

在语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作文联系起来,由观察到说话、由说到写,读写结合、以说促写。比如我在教学六年级学生的习作“介绍你的小伙伴”时,要介绍人物的外貌,我就让学生先观察自己的好朋友,长得怎么样?有些什么特征?在小组内介绍介绍,再挑选出有特色的,在班上说一说,让其它小组的同学来猜一猜是谁。这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各个小组的同学都踊跃地起来说,你说我说、你猜我猜,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如何介绍人物他们就越来越熟练了。这时我再引导他们总结方法,用外貌描写的方法描写人物,如写人物的长相和身材,都要抓住特征和神态,做到写谁像谁,使读者如见其人。外貌绝不只是面容和身段,衣着打扮也很重要,一个人年龄,性别职业甚至学历爱好等都能从衣服上分辨出来,甚至能显示出性格来。总之就是要抓住特征写外貌。这样说过之后再写,学生写作的难度降低,书面表达就通顺了很多。

同时我还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珍惜每一次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及时指正学生的口头表达,指引他们不断地在日积月累中得到提高,这样就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所以我认为,重视说与写的关系,多加训练,同时要启发学生在学习中总结经验、方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逐渐就会得到提高。

4.善用例文,引导总结

心理学认为,模仿是一种通过观察榜样进行学习的过程。在掌握技能的初始阶段,模仿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发挥创造性的基础。我们指导学生学习范文,就是一种模仿,即认真领会范文是如何提炼材料、确立意旨的,其内容与形式又是怎样统一起来的。

因此,作文训练我认为应当发挥例文的示范作用,启发学生通过对例文的学习,从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比如对于写人的这一类作文,我在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学习中,利用《人物描写一组》这一课,学习《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抓住人物动作:“站、围、蹦、抓、揪、推、拉、拽、顶、扳”以及人物的心理:“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总想使巧招、下冷拌子;不跟他一叉一搂;想用脚腕子去钩他腿”等,从中研读“小嘎子”,体会出“小嘎子”的特点,那就是争强好胜、机敏顽皮、富有心计;抓住“小胖墩儿”的行动:“站、塌、合、转、抓、挠、揪、别、推”来研读“小胖墩儿”,体会出“小胖墩儿”的特点是沉稳、憨厚老实、以实力胜对手。然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把小嘎子,小胖墩儿进行对比描写的作用,即用小胖墩儿的沉稳,老实反衬小嘎子的争强好胜、富有心计、机敏顽皮。在学习了整个单元的课文后,学生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我再适时引导他们总结关于写人的这一类作文的写法,学生就容易得出:要写好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写好人物的形象。一般指写好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②抓住人物的特点。一个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作文时,我们应根据中心思想有所选择地写。③选用典型事例。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④运用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人物。这时,学生就比较有效地掌握了对于写人的这一类作文的方法。

多彩的活动作文六年级范文第2篇

一、通过典型事迹的叙述,实现读写结合。六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注意团结的品质,同时也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课文是通过典型的事件和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领会和学习这一写作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学完本课之后我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要求学生选择身边有意义的事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二、通过典型场面的描写,实现读写结合。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第一段在写人们等候总理灵车到来之时选择了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抱着孩子的青年夫妇、泪流满面的红领巾,他们都是怎么站着、怎么望着、怎么等着。这三种人物都是普通的老百姓,但却代表着亿万人民当时的心情。在学完第一课时就可以安排一次以《课间十分钟》为题的小练笔,使学生通过课间丰富多彩的活动反应他们快乐无比的心情。

三、通过动态静态描写,实现读写结合。五年级课文《鸟的天堂》文笔优美,又涉及祖国风景名胜,结合这两点,设计了“我是小导游”练习,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用上导游的语言将风景名胜介绍清楚,在写作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熟悉了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学生积累了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在学习了课文《爬山虎的脚》后,要求学生动态观察一样攀爬类的植物写一写;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之后,要求学生静态观察一种水果或蔬菜,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外到内或从内到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仔细地观察,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外观、颜色、手感、气味、口感等,用上一定的修辞手法观察自己熟知的苹果、南瓜之类的东西。这样就给学生结合现有条件进行观察提供了选择余地。

多彩的活动作文六年级范文第3篇

关键词:探索写作;务实写作;体验生活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缺乏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对生活感受不深,所以不可引导学生为求作文完美而走“虚拟捏造”的路子,这首先要解决“无米之炊”中“米”的问题,也就是文章的题材问题,如果把文章的题旨比作灵魂,那么,题材就如同血肉。因此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把自己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的事用儿童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使其更详细、具体、丰富。

一、重视体验生活,探索写作内容

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小学生的生活范围以家庭和校园为主,生活圈子虽小,但还会遇到许多的事,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观赏到很多美好的事物,这些都是他们写作的题材,好比建一座房子的石头、砖和瓦。著名作家韩作黎说:“要注意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而且要在活动中认真观察和记下最有意义的、新鲜的材料。这样,写作文时才有东西可写,才不会做‘无米之炊’。”因此要获得丰富的写作题材,就要重视体验生活,自觉参加社会实践,从中接受教育,这样,学生所写的内容如果是自己所为、所历、所感的事,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生动有感情,反之则贫乏无味,套话连篇。

如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作文:写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作文。我先布置学生回去搜集资料:(1)中华传统文化有哪些?(2)有关猜灯谜的内容。第二天,作文指导课,大约用5分钟让学生交流: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学生的回答非常踊跃:有剪纸、陶瓷、戏剧、国画、猜灯谜……孩子们的激情很高,纷纷发言,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接着用15分钟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灯谜。最后再用20分钟指导写作。题目:一堂有趣的猜灯谜课。写作顺序:开头先写猜灯谜是同学们喜欢的中华传统文化;接着重点写猜灯谜的过程;最后总结写这堂课真有趣。第二节习作课,学生写起作文行云流水,个个得心应手,完全消除“无米之炊”的困境,效果甚佳。而且学生的用词也很丰富:争先恐后、异口同声、脸红耳赤、你一言我一语……由此可见,老师在作文教学时,要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让学生体验生活,达到写作的目的。

二、依据学生童稚的目光,探索写作方法

随着儿童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也逐步加深,从自然到生活及至社会意识形态,小学生的作文也少不了有他们所认识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其中写景作文便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写人、叙事的体裁也少不了有自然环境的点缀。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点缀是必不可少而且能起到烘托主题的作用。但这种描写也需遵循小学生的认识程度和审美意识。如在指导学生写《那情那景》作文时,除了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体现南靖土楼卖玉米棒和熟地瓜的中年男子一颗美好的心灵,还可以用自然景物来衬托,如对“春天”的描绘:“春天吹醒了万物,也吹醒了封冻一季的小河,连绿色的小芽儿也悄悄爬上柳树梢,在爽朗的春风里随风歌唱……”儿童对社会的认识也有其独特之处,如:“这时,前面来了一位阿姨,她身着红色的连衣裙……嘴唇抹得像一朵盛开的红花,她用熟悉的目光扫视了一下车厢,可巧只剩下一个位子,但那个位子也一半被一位上夜班的环卫工人熟睡着。这位阿姨只好苦着脸坐下,却不敢靠得太近,只用一块洁白的手帕在鼻前摇来晃去:‘真臭!昨晚没有洗澡也不会这么臭!’”

小作者对不同人物心灵的描写,仅用寥寥数语便褒贬纸端。可见,对自然与社会环境写出的作文,不仅具有丰富的童话色彩,有充满积极活泼的诗意,不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还能给人留下生动的形象、真实的写意和独特的见识。

三、坚持博览精读,积累写作素材

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所以,要获得丰富的写作题材还要进行广泛的阅读,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博览精读是搜集写作题材不可缺少的源泉。所以,同学们在学好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籍,积累写作素材,是十分有益的。

精读就是在博览的基础上,选择精彩生动的文章,认真分析,了解文章用的是哪一种写作方法,有哪些特点,哪个片段写得细致、具体、感人,运用了哪些好词,读后受到什么启发教育。必要时把它背诵下来以作备用。我校有一个好传统,要求三到六年级学生每学期坚持写读书笔记和周记,期末进行“书香校园读书快乐”的活动,每班选择十本优秀的读书笔记进行展览、评奖。有效激发学生读书、写作的浓厚兴趣。经过一学期的积累,我觉得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作文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广,要探究的问题多,教师付出的劳动艰辛。只要路子走得对,方法措施得当,付出血汗就能结出更多的果子。

参考文献:

张传宗.写作教学科学发展的探索.课程・教材・教法,2007(2).

(作者单位 福建省山城中心小学)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缺乏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对生活感受不深,所以不可引导学生为求作文完美而走“虚拟捏造”的路子,这首先要解决“无米之炊”中“米”的问题,也就是文章的题材问题,如果把文章的题旨比作灵魂,那么,题材就如同血肉。因此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把自己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的事用儿童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使其更详细、具体、丰富。

一、重视体验生活,探索写作内容

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小学生的生活范围以家庭和校园为主,生活圈子虽小,但还会遇到许多的事,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观赏到很多美好的事物,这些都是他们写作的题材,好比建一座房子的石头、砖和瓦。著名作家韩作黎说:“要注意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而且要在活动中认真观察和记下最有意义的、新鲜的材料。这样,写作文时才有东西可写,才不会做‘无米之炊’。”因此要获得丰富的写作题材,就要重视体验生活,自觉参加社会实践,从中接受教育,这样,学生所写的内容如果是自己所为、所历、所感的事,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生动有感情,反之则贫乏无味,套话连篇。

如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作文:写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作文。我先布置学生回去搜集资料:(1)中华传统文化有哪些?(2)有关猜灯谜的内容。第二天,作文指导课,大约用5分钟让学生交流: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学生的回答非常踊跃:有剪纸、陶瓷、戏剧、国画、猜灯谜……孩子们的激情很高,纷纷发言,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接着用15分钟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灯谜。最后再用20分钟指导写作。题目:一堂有趣的猜灯谜课。写作顺序:开头先写猜灯谜是同学们喜欢的中华传统文化;接着重点写猜灯谜的过程;最后总结写这堂课真有趣。第二节习作课,学生写起作文行云流水,个个得心应手,完全消除“无米之炊”的困境,效果甚佳。而且学生的用词也很丰富:争先恐后、异口同声、脸红耳赤、你一言我一语……由此可见,老师在作文教学时,要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让学生体验生活,达到写作的目的。

二、依据学生童稚的目光,探索写作方法

随着儿童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也逐步加深,从自然到生活及至社会意识形态,小学生的作文也少不了有他们所认识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其中写景作文便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写人、叙事的体裁也少不了有自然环境的点缀。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点缀是必不可少而且能起到烘托主题的作用。但这种描写也需遵循小学生的认识程度和审美意识。如在指导学生写《那情那景》作文时,除了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体现南靖土楼卖玉米棒和熟地瓜的中年男子一颗美好的心灵,还可以用自然景物来衬托,如对“春天”的描绘:“春天吹醒了万物,也吹醒了封冻一季的小河,连绿色的小芽儿也悄悄爬上柳树梢,在爽朗的春风里随风歌唱……”儿童对社会的认识也有其独特之处,如:“这时,前面来了一位阿姨,她身着红色的连衣裙……嘴唇抹得像一朵盛开的红花,她用熟悉的目光扫视了一下车厢,可巧只剩下一个位子,但那个位子也一半被一位上夜班的环卫工人熟睡着。这位阿姨只好苦着脸坐下,却不敢靠得太近,只用一块洁白的手帕在鼻前摇来晃去:‘真臭!昨晚没有洗澡也不会这么臭!’”

小作者对不同人物心灵的描写,仅用寥寥数语便褒贬纸端。可见,对自然与社会环境写出的作文,不仅具有丰富的童话色彩,有充满积极活泼的诗意,不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还能给人留下生动的形象、真实的写意和独特的见识。

三、坚持博览精读,积累写作素材

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所以,要获得丰富的写作题材还要进行广泛的阅读,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博览精读是搜集写作题材不可缺少的源泉。所以,同学们在学好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籍,积累写作素材,是十分有益的。

精读就是在博览的基础上,选择精彩生动的文章,认真分析,了解文章用的是哪一种写作方法,有哪些特点,哪个片段写得细致、具体、感人,运用了哪些好词,读后受到什么启发教育。必要时把它背诵下来以作备用。我校有一个好传统,要求三到六年级学生每学期坚持写读书笔记和周记,期末进行“书香校园读书快乐”的活动,每班选择十本优秀的读书笔记进行展览、评奖。有效激发学生读书、写作的浓厚兴趣。经过一学期的积累,我觉得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作文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广,要探究的问题多,教师付出的劳动艰辛。只要路子走得对,方法措施得当,付出血汗就能结出更多的果子。

多彩的活动作文六年级范文第4篇

一、早起步,激兴趣,捕捉精彩。

从人的求知心理来看,兴趣与学习活动直接相关,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使学生对作文“好之”,进而“乐之”,这才是上策。为了迈好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我从一年级就注意创设各种吸引学生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说话、写句的训练。

儿童刚入学,说话不完整,不准确。为此,在学生学习拼音时就可通过游戏开始说话训练,如“打电话”的游戏。叮铃铃,电话铃声响了,“ui(喂),你是谁?”“我是芳芳,妈妈给我买了新书,你到我家来看吧。”ui(喂)的声音不断在教室里响起,同桌的两个孩子互相打着电话。游戏使学生们兴趣盎然,不仅学会了发音,发展了语言,还培养了想象力。学完拼音后,我就让学生每天写一组拼音句群,不作过高的要求,只要把话说明白、说通顺即可。开始学生不知写什么,没有话说,我就引导他们写自己一天的表现,生活中的小事,心中想说的话等等。从句子中我进一步了解了学生们的生活、爱好和想法,以利于更好地改进教学。慢慢地,学生由语句不通到能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由一、二句话到五、六句话,人人都在主动学习,都有进步。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有了写话的兴趣和一定能力。一名一年级的学生曾写道:昨天是星期六,晚上我们一家出去散步。路上我一会儿蹦蹦跳跳,一会儿停下来看来往的车辆。我还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词语接龙,爸爸很厉害,我都接上来了。这是我第一次和爸爸妈妈一边散步,一边玩游戏,我觉得很幸福。

从这段话中看出,他们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需要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们产生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将捕捉到的精彩镜头用他们稚嫩的语言表达出来,练笔积极主动,由“怕”到“愿”再到“乐”。

二、抓时机,重积累,抒写精彩。

有人说,会读书的人把书读厚,我想是这些人能从作者的有限文字延伸开去,加入自己丰富的理解和想象。我觉得会教书的教师应把书教厚,即能抓住每一个契机,丰富教材外延,有机的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各方面训练。只有把学习的权利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动中学习,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索,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提高作文的根本途径就是多读。阅读过程是一种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心理活动,它包括儿童的感知、认识、情感、思维及语言的活动。因此,在阅读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提出疑难问题,再通过动作表演、互相对话、讨论、观察等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如学完《三袋麦子》一课,调动学生的创编积极性,续写《三袋麦子新传》:课前老师说这节课谁表现好,土地爷爷就送他礼物。现在土地爷爷从小猴那里拿回了些麦子,送给我们班的同学。你会怎么处理你那口袋麦子呢?同学们会动脑筋,有创意,相信38袋麦子的故事肯定会更精彩。这样让学生续编故事,并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表演,进一步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我还充分利用看图说话让学生动起笔来写一写。如《小白兔迷路》、《聪明的公鸡》等,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学生展开想象,编出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可真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三、活训练,拓思维,展示精彩。

活动是培养儿童自主意识,自主能力,从而获得自主发展的重要渠道。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活动余地。让课内与课外相联,教学与活动结合,学校与社会相通,认识世界与锻炼自主能力相结合。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因此,我没有把学生限制在单一的读书学习上,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为习作内容增添了无限精彩。

1.拓展空间,积累丰富多彩的真素材

语文教学要求说话、写话指导课上重思路的开拓,学生的思路不再受程式化指导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任其驰骋,使其思维活动积极主动地开展。我提倡学生写“放胆文”。所谓“放胆文”就是让学生放开胆量去写作文,事情是怎么样就怎么写,怎么想的就怎么表达,要求说出真心话、描述真感觉、表达真性情。作文时要使学生的身心获得真正的自由,允许学生自由倾吐、无拘无束,甚至随心所欲。

低年级学生好模仿,我以课文引路,实行读写结合。在大量的阅读中,学习写作的顺序,记住优美的词句,灵活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说话,写话内容当中,而不是整篇抄写。指导课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民主性,重点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问题,说出自己不同的想法。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语言更加准确了,描写更加细致了。如学生这样描写《油桃》:油桃穿着一件紫红色的外衣,圆溜溜地有些象李子,剥开它的皮,露出白嫩的果肉,果肉里面还包着一颗跟乒乓球差不多大的桃核,油桃不但样子好看而且好吃,又脆又甜,还带有一种香味呢。

可见读写结合的指导,使学生在其间学习遣词造句,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在早期得到扎实的训练。

又如学生练笔时容易掉字漏词,造成文章不通,我采取的方法是:写前充分说,写时逐句想,写后反复读,在写话前组织好语言,同桌之间说,小组里说,直至说熟练;写话时想一句写一句,以免想多了会把两句话一起写,造成语句不通顺;写完自己反复读,同桌互换读,分小组读,同学之间展示,相互点评修改,取长补短。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齐展习作的精彩。

2.栏目创新,共享习作的精彩。

笋娃娃文摘:在这份班刊中设立了三个版块,“美文欣赏”――在班级中设立投稿箱,评选学生的优秀习作,及时收集学生的成功之作刊登在这里,是学生习作兴趣培养的加油站。“精彩片段”――为习作水平相对一般和暂时落后的学生而设,摘录他们在单元习作、小练笔或周记中的较为精彩的句子或片断,“诚于嘉许,乐于称道”,让他们也享受成功的快乐。“观察彩报”――督促学生留心观察,积累丰富多彩的真素材,培养选材、排版、合作的能力。班报随时给学生传看阅读,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又激发了写作兴趣,练笔成为自觉行动。

多彩的活动作文六年级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语文课改;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创新,就是推陈出新。而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一、鼓励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独特性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卓识,有新见解、新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而这种特点往往体现于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质疑.对“完美无缺”的质疑,对教材的质疑,对教师的质疑……

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学生学习上的进步,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由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创造性因素。虽然怀疑并不是每次都对问题有创新性的见解,或将疑问进行创造性解决,但它仍不失为最有可能打开创造之门的钥匙。当然,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小学生来讲,有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1.激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实际上,只要教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提出问题又能不断地解决问题。

2.教给方法,提高质疑水平。要指导学生从文章语言因素、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特点的不着边际的滥问。以语言因素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标点不同处、字词精当处、语句重复处等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并能提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如《燕子》最后一节有这样的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有个学生读到这里,提出自己的疑点:这里的细线指的是电线,为什么不用“条”或“根”而用“痕”呢?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学生读到这里问老师:“这里两个‘清清楚楚’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要重复用这个词呢?这些问题,无不体现着学生独立思考、深入读书的主动求知心理。

3.积极引导,解决质疑问题。发现学生提出带有规律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充分肯定。对于提得不够好的,也不必求全责备,而需善加引导,使学生思维走向深刻。教师应尽量在课堂内解决问题,有些问题还可以留给学生讨论。无法一时解决的,要向学生说明。

二、激发想像。培养学生思维的连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像开始的。”想像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像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像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1.观察感知,丰富表象积累。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指导观察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如实物、图片、影片……与作文有关的景、物,如风霜雨雪、花鸟虫鱼、人情风俗、亲戚朋友……并且注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善于将观察到的用于课文的理解和作文的训练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想像的发展。

2.启发引导,拓宽想像空间。如果我们单纯谈教学,忘记了教学活动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广阔的、丰富多彩的世界,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会变成一种缺乏生气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思维及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活泼、深入、全面,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拓宽学生想像空间主要表现在阅读和作文两方面。

(1)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凭借教材进行想像,有助于学生人情入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课文中发展想像,又通过想像进一步理解课文。引发想像,可在理解课文词句时进行。如教学《丰碑》一课,在引导学生理解“丰碑”一词时,教师让学生说出了这个词的本义后,又进一步问:“如果让你为这座‘丰碑’刻上一段碑文,你会写些什么?”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我会写上‘军需处长永垂不朽’!”有的说:“您把死留给自己,把温暖送给别人!”有的说:“您和日月同光,您与雪山长存!”孩子们说得多好啊!在教师的启发下,他们展开了想像,进行了创造性思维。引发想像,还可在文章“空白”处进行。所谓“空白”,就是故事可能发生的情节、细节和结局等。如教学《荷花》一课,根据第四然段的最后两句:“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读着这么优美的句子,教师不妨让学生将自己想像成一朵荷花去听听蜻蜓和小鱼会对自己说些什么。此外,让学生根据有关描述即兴表演或绘画,将古诗改写成短文等都不失为拓宽学生想像空间、培养学生想像力的好方法。

(2)作文。小学作文训练为学生创造性想像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运用想像指导学生写作,利用写作培养学生创造性想像,是打开学生思路、丰富文章内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可以通过编故事、续写、扩写、科幻作文、写童话、看图作文等等作文训练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像。以看图作文为例,让学生根据静止的画面想像画外的“动”,包括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具体的情节等等,再把画面本身和想像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表述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想像的参与不行。

三、打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冲破狭隘的老框框,开阔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1.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以作文教学为例,例如让六年级学生写·篇作文——《月光下》,钵裁、内容不限。有的学生写的是月光下美丽的景色;有的写的是月光下发生的一件事;有的由月光想起一件往事或一个人……他们各展其才,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符合学生“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