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养老心得体会

养老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养老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养老心得体会

养老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来本单位上班已经两年多了,算起已是个老员工了,在这段时间里我想谈谈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不足和对工作的认识与体会!

自身存在的问题,1、是宗旨观念不强,存在松口气,想歇歇的念头,致使工作有时候不到位,总是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满足于表面上不出问题,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不强,2、是理论学习不够,忙于本职工作疏忽了对各种理论知识的学习,我认为一个好的厨师不能认为给老人们做好饭菜就可以了,要加强自身的素质与更深一层的内涵,所以文化知识是必不可少的,3是处理事情我不够有足够的耐心,以上问题的存在,最终造成我在个别工作上的被动!

以前没有来养老院工作时,我对老人的生活并不了解,尤其是无儿无女的老人,更不知道他们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来到这里以后我才知道尽管那些老人都是无儿无女的,甚至是被别人抛弃的,但是他们并不孤独,每个人都很乐观,总是有说有笑的,悠闲的享受这种无家剩有家的温暖,这份温暖来自何处呢,我想是党和政府给了他们这样优越的环境和甜美的夕阳红,正是这份温暖给了这些老人欢乐和自信。

以前自己很渺茫,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从来没有静下来想想自己的理想目标,甚至有时候还会想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到底是为什么而活,是老人的这种精神让我体会到了人活着为了爱与责任,是为了感谢与爱,所以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做些对于咱们自己来说是举手之劳,而给老人们带来无尽欢喜的事情,我是个厨师,没有太大的力量去改变什么,只能是在做饭的时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顿饭,牙口不好的我们可以做一些较软的食物,对于那些腿脚不好的我们要把他们推到食堂吃饭,还有就是食堂买菜时我们要不怕麻烦选购各种营养丰富的食品,保证物美价廉,让老人吃的好花钱更少!这就是我进半年来的心里体会和自我检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该正自己的缺点,我一定会朝着自己制定的目标努力,在工作中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养老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让我们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用双手创造美好未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2020弘扬劳模精神心得体会及感悟五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弘扬劳模精神心得体会1人的一生就好比是船,梦想就是帆,只有拥有梦想的人生才会起航,到达理想的彼岸。我们的中国梦同样如此,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凝聚13亿中华儿女的力量,只有我们每个人梦想的集合,才能汇聚成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弘扬劳模精神,争做时代楷模。每个人不一定都成为劳模,但人人都能学习和践行劳模精神。劳模精神没有“光环”的预期,更多的是职业的喜爱,发现的喜悦,劳动的乐趣,结果却实至名归。我们不妨带着“问题”、“感情”、“镜子”去学,或许,我们更容易学到劳模精神的实质。

勤问好学,带着“问题”去学。我们学习劳模,就是要带着问题去学,学习劳模-如何在本职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劳模都是在我们身边的楷模,我们就是要学习劳模在处理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带着自己的思考,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学,有学习才有进步,有问题才有进步。

取长补短,带着“镜子”去学。劳模就是我们身边的一面镜子,值得大家经常照一照,这样就能找到差距、发现不足,激发见贤思齐的内在动力。常照照“劳模”这面镜子,就是要认真地分析自己存在差距的原因,做到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下工夫逐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奋起直追,不断向劳模靠拢看齐;常照照“劳模”这面镜子,就是要持之以恒向劳模学习,做到常态化,不断克服“小胜即满”的肤浅认识,避免三分钟热度;常照照“劳模”这面镜子,就是要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不偏离角度对照,做到务实、求真;常照照“劳模”这面镜子,不断给自己加油、鼓劲,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尊师重教,带着“感情”去学。劳模的闪光点就在于他们把工作当事业,把付出当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学习劳模精神,首先就要尊敬、尊重劳模,带着一种深厚的感情去学,带着真诚地心去学习,学习劳模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要想学到真本领,腿就要跑勤一点,或许一些不起眼的事情,就在潜移默化中教会我们如何处理问题,如何将事情做得更好。

学习一种精神就是树立起一面旗帜,标示出一种导向。学习劳模精神就是在宣告,这种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正是企业发展新需要、新呼唤的精神,这种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精神不仅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将来更需要。

实现中国梦积蓄足够强大的正能量只有立足本职,全力以赴。将岗位工作和中国梦的实现联系在一起似乎太过牵强,其实不然。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重要论述之一。做为一名青年工作者,肩上担负着报效祖国的重任。我想,这是我们自己的梦想,我们因为梦想而坚定信念;我们因为梦想而激情澎湃;我们因为梦想而斗志昂扬;我们因为梦想而无比伟大。当然,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中,不会总是一番风顺,有顺境也有逆境,为此,我们一定要干好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积极地向先进和模范看齐,以劳动模范为标杆,严格要求自己一言一行。在不断加强自身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加强自身的学习培训。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用劳动美来托起,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铸造者和实现者。只有将我们圆梦的目标和理想转化成我们的行动,汇聚实干兴邦的正能量,发扬劳模精神,我们的中国梦才能尽快实现!

弘扬劳模精神心得体会2“劳模”身上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在平凡的岗位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是朴实无华,却润物无声。4月30日,20__年集团公司职工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召开,我特意聆听了新时期的泰钢劳模故事。听完报告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不由想到了拿破仑的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不想做劳模的工人也算不上一个好工人。

从他们的报告中可以看出,泰钢劳模都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他们立足本职岗位,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能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钻研技术,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在工作中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从工作中检验自己所学。很多劳模,往往具有高超的技能,但更敬仰其高贵的品德。从老一辈的汤存义到现在的赵刚、卞恒国等,每一个劳模,都能给周围的人们带来动力。劳模们乐于劳动,忠诚企业、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脚踏实地、谦虚好学的工作态度,务实高效、纪律严明的优良作风,为泰钢创造了非常可观的利润,很值得我们全体职工所学习。

我们不仅要学习劳模,更要树立一种劳动光荣、劳模更光荣的社会氛围,从中吸收他们优秀的品质与精神,立足于本岗位,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我们要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投入到工作中,锐意进取,务实奉献,为泰钢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弘扬劳模精神心得体会3目前,全司上下正掀起一股弘扬劳模精神,争当优秀员工的热潮。这是与我们这个时代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鼓励创新这个大势与时俱进的。

张金安之所以能戴上劳模的桂冠,决不是凭嘴巴喊出来的。他勤奋工作、忠于职守、责任心强——这正是一个劳模必备的素质,也是一个普通劳动者由平凡到优秀再到卓越的必备条件。学习张金安就是要超越自我、告别平凡、创造优秀、追求卓越!

说到勤奋,大多数人眼中的劳模就是不分白天黑夜,挥汗如雨,勉力工作,起得比鸡早、干得比牛多、跑得比马快、吃得比鸟少的工作狂人。其实,我认为,除了特殊情况下,由于工作性质要加班加点,一般情况是没有必要这样做的。我以为,勤奋需要苦干,但更要巧干;勤奋需要劳力,但更要劳心。在我们的八小时里,最高效率、最高效益、最低消耗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东西。而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张金安同志正是以追求高效率、创造高效益做为自己工作的指南。这样的勤奋才是真正的勤奋,这样的劳模才是真实的劳模!

再说忠诚。张金安同志说过,不管是在国企还是在民企,都要忠于企业。我认为这话说得很好,这也是做人的基本底线。不管你在哪里工作,你都要忠于自己的企业,不做有损于企业的事,这是立身之本。忠于企业,为企业做事,是尽力而为还是全心而为?这就有区别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尽力而为。因为企业不是我的,我能尽力而为就不错了,对得起自己的工资了。但我认为张金安是全心而为的。他起早贪黑,以企业为家,是全心全意扑在工作上,把自己做为企业的主人。我想,这也是优秀员工与劳动模范的区别吧!有个故事说,一对夫妇晚上举行婚礼,洞房花烛夜。客人散去后,媳妇坐在床边,看见几只老鼠偷吃稻谷,她指着老鼠对丈夫说:“快看,老鼠偷你家稻谷了!”丈夫寻声追打老鼠。不久,夫妻入睡。朦胧中听见异响,几个老鼠又出来偷吃稻谷,媳妇跃身而起,捡起地上的鞋向老鼠猛砸:“看你还敢偷我们家稻谷!”这就是主人意识的增强。

说到底,学习张金安就是要学他“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忘我工作精神;学习他以企业为家的主人翁意识;学习他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唯其如此,我们的企业才能一年一个台阶,由平凡走向辉煌!

弘扬劳模精神心得体会4通过学习劳模精神,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劳模“爱岗敬业、为国为民的主人翁精神,争创一流、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艰难创业的拼搏精神,勇于创新、不断改进的开拓精神,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老黄牛’精神,甘于奉献、乐于服务的忘我精神,紧密协作、相互关爱的团队精神”,是各行各业、各岗位在千变万化的复杂社会环境下不断突破、前进的精神保障。

作为一名利通天然气有限公司的员工,我们就是要学习劳模精神,充分树立起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创新、寻求突破,克服一切困难,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一、学习劳模那种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劳动模范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突出的业绩,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有着为人民、为公司干好事业的坚定理想信念。我们就要像他们一样,志存高远,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第二、学习劳模那种勇于创新、争创一流、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我们要在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寻求革新,创新工作方法;

第三、学习劳模那种艰苦奋斗、艰难创业的拼搏精神。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充分说明了事业是实干出来的,任何心存坐享其成、好逸恶劳思想和做法的人是不可能干出一番事业的。求真务实、兢兢业业工作,就是我们学习劳模的最好行动;

第四、学习劳模那种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老黄牛”精神和甘于奉献、乐于服务的忘我精神;

第五、学习劳模那种紧密协作、相互关爱的团队精神。团结就是力量。

劳模精神是时代的旗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我们就要牢固树立“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人生态度,像我们身边的劳模一样,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平凡小事做起,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说真话,走正道,办实事,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投身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中,锐意进取,务实奉献,为社会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弘扬劳模精神心得体会5学习是21世纪的通行证,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充电”,只有不断学习的人才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高效能人士,成为未来的成功者。通过近期我集团举办的向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学习的活动,我们学习了微笑天使——呼和浩特分公司公安厅加油站副经理董河凤的先进事迹,使我受益匪浅。

董河凤说:“开始我并不知道自己的微笑代表什么、诠释什么,但我在饱含亲情的微笑服务中找到了服务的价值、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微笑对我来讲不只是用来工作的服务技巧,它已经成为我的生活乃至人生的一种态度了。”从董河凤朴实的话语中,我听到了劳模的心声;从她的先进事迹中,我看到了劳模一贯的工作作风。

董河凤同志作为呼和浩特分公司公安厅加油站副经理,在工作中不论面对什么样的顾客,她都能做到笑脸相迎,以自己的真诚和热情对待进站的每一位顾客。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熟悉业务流程,尽量掌握更多更全面的业务知识。在学习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独具匠心的推出了微笑服务“三五零”法。全员“三五零”服务法,使班组员工有了凝心聚力的团队精神,不自觉地养成微笑服务的习惯,给顾客营造了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我作为一名平凡而普通的加油员,以前总认为拓展业务是领导们的事,我们只要加好油收好钱就可以了,但是通过学习董河凤的先进事迹,使我认识到只有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才能增强顾客的忠诚度,也只有我们基层员工共同努力,才能把顾客留住。另外我们还要学习

董河凤同志勇于专研业务知识,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她的这种工作态度正是我们缺少和值得学习的。

养老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老龄化 养老模型 供需均衡

随着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农村的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相应地农村居民的养老消费需求也在逐渐增大。最近几年,随着农村老龄化加剧、农村家庭结构变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等情况的出现,农村养老资源供给方面也随之产生了一些问题。农村养老资源供给数量相对减少、重物质轻精神、缺乏制度保障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农村老人的正常生活。因此,研究扩大农村养老资源供给问题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安徽农村养老现状及问题

1.1安徽农村城镇化及老龄化趋势

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众多,通过查找安徽统计年鉴,得2005年到2013年安徽城镇化、老年人口及抚养系数变动规律如下:

由图1可知,安徽省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大加快,城镇化水平接近50%,人口年龄和老年系数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人口老龄化严重。

经调查得,农村家庭结构朝着“4-2-1”或“4-2-2”的方向发展,“二老之家”以及独身老人、“空巢”家庭结构日益增多。查找安徽统计年鉴“六普”数据显示,与2000年相比,2010年家庭户增加164.2万人,户均规模减少0.42人。安徽农村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经查找得蚌埠市户口规模由2012年的3.14到2013年的3.08,截至2013年安徽省平均家庭规模为2.97。由于老人寿命延长,有的家庭甚至出现两年轻人共需负担8个老人,养老压力增大。

1.2养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农村养老现状

当前养老模式:主要包括家庭养老、自我养老、社会养老和政府养老。通过随机走访安徽蚌埠农村地区调查得目前安徽农村养老方式以传统家庭养老为主,几乎占到75%左右;其次是自我养老,所占比重也不高,仅14%左右;社区养老和政府养老目前在农村地区所占比重还特别少。

1.2.2农村养老困境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养老保障水平和养老的配套体系还很不完善。传统养老方式、养老资源均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养老需求。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社会化水平很低,而作为传统主导的家庭养老模式的养老功能正逐渐弱化,自我养老的维持难以确保,同时社会养老和政府养老均发展不足。养老质量面临挑战,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养老需求。

(1)家庭养老。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失地的农民增多。从事农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攀高,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步加大,使得农村土地收入保障功能不断减弱,最终动摇农村家庭养老的根基。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难以照顾家中数父母,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故养老质量不高。部分边远农村地区文化落后,大部分老人文化生活缺乏。老人情感资源及精神慰藉缺乏,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2)自我养老。从安徽省目前实际情况看,农业劳动仍然是老年人主要收入。近年来国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年人的经济负担,但是老年人在土地上的劳动收入往往是入不敷出的,不仅收益低下而且风险性很大。此外,由于平均寿命延长,病残、失能老人增多,其自我养老能力逐渐减弱。

(3)社会养老。结合目前安徽省农村地区实际,社会层面养老供给的形式主要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社会化养老服务两种形式。据调查,新农保的实际效果不佳,保障水平低,功能不强。农村老年人60岁以后每月领取的养老金从55元-100元不等,保障作用较弱;随着全省新农保覆盖范围的持续扩大和参保投保人员数量的增加,加大了政府的财政补贴压力,资金保值困难,且存在较大的养老金缺口。

(4)政府养老。从我国农村地区的实践来看,政府养老层面的养老供给主要包括社区养老和以敬老院集中供养为主要形式的五保户供养制度。五保户供养制度目前在农村实施的低保制度保障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农村敬老院的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的床位更少,相关医疗人员及设施不完备,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

2养老需求及养老供给

从需求层次论出发,运用供需均衡模型和“需求弹性”分析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其需求强度,分清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项目的现实需求及潜在需求的轻重缓急之分,为确定农村养老服务项目的选择和推出顺序奠定理论基础。

2.1养老需求及现状

由于安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村老年人现阶段主要需求停留在经济供给保障。但新形势下,养老需求不断改变。根据需求层次论, 80%以上老年人有服务保障的需求,已由传统的吃饱喝足穿暖有地住,产生了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其中精神需求尤为突出。其次,20%的老年人在满足经济和情感服务后,更注重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渴望积极参加到群体社会活动中。

2.2养老供给现状

农村养老供给主要包括家庭供给、自我供给、社区供给、政府供给,其中家庭养老为主要渠道。虽然渠道多,但由于农村发展形势、经济条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养老供给远远不够,养老质量不高。很多服务项目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2.3养老服务项目的选择及优化

2.3.1供需均衡模型

结果表明,在城镇化和老龄化双重压力下,农村养老需求急剧增长而供给严重缺失,农村养老保障中经济保障及服务保障均出现严重的非均衡状态。

当供大于求时,老年人有很大的选择空间追求生活,当供小于求时,养老处于低水平。只有当供求平衡时,养老状态最佳,既能满足养老需求又能不浪费养老资源。但实际情况中很难达到理想点,且形势不断改变,需要政府、部门及个人的共同努力,尽量靠衡点。

以养老金为例,由于当前退休年龄低、养老金替代率高、工资增长率高,我国目前养老基金制度基本上收不抵支:由于人口快速老龄化和制度赡养比上升,养老金需求速度超过了养老金供给速度导致收支失衡。

由图2知,养老金缺口很大,养老保险制度需要要对一些关键参数,如养老金替代率、退休年龄等,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以改善养老金收支均衡状况,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

2.3.2“需求弹性”

(1)需求弹性:类比微观经济学中需求价格弹性公式,定义老龄化弹性系数,不同产品对老年系数的敏感程度不同,通过计算弹性来判断老龄化趋势的变动对各需求的影响程度。

(2)需求强度:通过调查蚌埠农村养老需求,将调查结果量化处理可以清晰的判别各需求得轻重缓急:经济问题仍是农村的一大基本问题,但需求强度相比之前弱化了,随着新形势的变更,其他需求在提升,其中精神慰藉需求强度最大,需求最为迫切。生活照料及医疗保健方面的需求强度也占据较大比重。 2.3.3养老服务项目的选择及顺序优化

根据供求均衡模型和需求强度调查结果,综合评价定量分析得:农村养老服务可建立符合中国农村实际的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尽可能使养老质量最优化。

3政策建议

综合分析得经济补贴实施较快,目前精神慰藉需求迫切且由于民风民俗不同实施较困难。首先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项目,增大政府的财政补贴、最大化利用社区内部资源;其次,政府、市场、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的相互配合,创建互助养老服务项目,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安全看护、精神慰藉等多样化的服务,使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里得到救助和照料。根据供需均衡理论,提供和设计老年人所需要的复合养老产品,包括经济支持、医疗保健、精神情感等服务。同时,不断推进农村文化项目,如广场舞、茶馆、相声馆或棋艺比赛等,让老年人能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娱乐生活,发挥自身价值。最后,根据各地区经济水平、养老成本承受力、民风民俗、养老需求等不同,因地制宜,提供多个可选择的养老体系。

参考文献:

[1]袁金霞.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9(5).

[2]许智超.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

[3]赵素梅.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及其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9).

[4]陈继.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成因的社会学探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1(8).

养老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F84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但面临筹资水平较低、未来养老保障能力不足等可持续发展难题,这就需要强化对新农保参与主体筹资行动的分析。从新经济社会学嵌入性视角出发,参保农民、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这三个新农保重要筹资主体的行动都是嵌入在一定的结构性背景当中的。本文在对筹资主体行动嵌入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参保农民和地方政府的筹资激励机制改进方式和办法。

关键词:新农保 筹资 嵌入 可持续

引言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77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并且这种老龄化趋势还将在今后进一步发展。在老龄化背景之下,由于家庭结构变迁、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大规模的城乡流动,农村要面临更大的养老压力。建设和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相适应的养老保障模式已经迫在眉睫。2009年9月,《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开启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在全国范围内的试点和推开工作。自新农保试点以来,效果显著,特别是覆盖面不断增长。2012年2月,国务院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决定将原计划到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的时间提前到了2012年年底。总体来说,新农保制度已经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研究新农保的重要方向。

新农保所强调的“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也强调了制度发展的可持续性,所谓可持续性关键是要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的问题,这就要求新农保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保障水平的提高,最终取决于筹资水平的提高,可以说如何确保稳定并不断提升的筹资能力是实现新农保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任何一项社会保障计划都必需依赖于稳定、有效的筹资主体,新农保自然也不例外,并且筹资主体的变化也是新农保制度区别于“老农保”的主要标志。虽然在《指导意见》当中明确了政府、集体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的模式,但由于大部分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并没有筹资补助的能力,同时制度文本也没有对集体补助做出强制性规定。因此,新农保的筹资主要还是依靠个人缴费和公共财政,具体来说新农保形成了以下三类主要筹资主体:一是参保农民,农民缴费形成的个人账户是新农保基金的重要来源,这一点是与老农保相一致的,但区别在于新农保在缴费方式上按年缴费并且有多档位可选择(宋明岷,2011);二是中央政府,与老农保的完全积累制所不同的是,新农保在资金来源上更加明确了政府的筹资责任。其中,中央政府的筹资责任主要体现在新农保的支付环节上,包括对中西部省份支付全额基础养老金,对东部省份补助50%的基础养老金;三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筹资责任体现在新农保的参保和支付两个环节上。在参保环节上对参保农民的缴费予以补贴,并且要承担生活困难群体的全部或部分缴费责任;在支付环节上东部省份的地方政府要承担50%的基础养老金,并且各地政府都有承担提高和加发基础养老金的责任。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困境的嵌入性分析

从新农保制度的实践过程来看,作为一项重要的保障民生和惠农政策,其政策执行过程离不开筹资主体的积极参与。从实际操作环节来看,当前新农保制度的实施主要包括未达到60周岁农村居民的参保工作和对已经达到60周岁农民居民进行基础养老金的支付。也就是说新农保的实施过程具体表现为三类参与主体的筹资行动。按照新经济社会学的基本观点,任何行动主体(既包括人也包括组织机构)的行动都是嵌入在更大的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结构背景之中的(姚俊,2011)。因此,参保农民、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筹资过程中的行动选择都是有其深刻的结构性背景的,有必要对不同筹资主体行动的嵌入性进行具体分析。

对于参保农民来说,其参保行为是嵌入在家庭生计模式和农村基本养老模式当中的。目前,在农民参保环节存在的筹资问题主要表现在年轻农民参保比例低和缴费档次低两个方面,这主要是由农村以整体家庭利益最大化的生计模式所决定的(尹静、秦增元,2011)。通常家户中的年轻人因为距离退休年龄较远、面临的养老压力较小而尽量选择不参保,另外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向外流动使得年轻一代对未来的发展预期处于变动之中,这也削弱了他们的参保意愿。相对于年轻人来说,中老年人的养老压力是现实存在的,参保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获得家庭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并且他们主要看重的是获得基础养老金这一普惠式的社会福利,因此选择最低缴费档次参保对于大多数农村居民来说成为一种效用最大化的参保方式。除此之外,虽然新农保从性质上看更加接近于由国家财政作为主要筹资主体的普惠型养老金制度,但从保障水平上来说仍然不能维持老年人退休后的基本生活,短期内中国农村家庭保障、土地保障、自我保障和新农保保障等多元化的养老保障体系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这种养老保障格局下,新农保所能够产生的筹资激励是非常有限的。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其筹资行动是嵌入在国家和地方的财税管理体制当中的。从新农保制度运行的实践来看,地方政府在筹资行动上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地方财政对参保的补助到位情况缺乏监督,二是不同地区地方政府财政状况不同导致其对新农保的支持存在“非持续性”风险。总的来说,地方政府在筹资过程中一方面能力有限,另一方面积极性不高。这种筹资行动特征从根本上来说是由现有的财税体制所决定的。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不匹配一直成为现有财税体制的一项关键性弊端,这一财税体制一方面导致地方政府、特别是县市两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不稳定,另一方面导致县市两级政府成为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主体,其所需要履行的职能与财力严重不匹配,“小马拉大车”现象愈演愈烈(邓大松、薛惠元,2010)。县市两级地方政府的公共财政行动深刻嵌入在现有财税体制当中,这造成他们对新农保的财政支持程度取决于上级政府对新农保的绩效考核情况,一旦上级政府放松考核就很容易造成新农保发展的“非持续性”风险。另外,面对上级考核的压力,地方政府可能会通过挪用农民缴费的个人账户资金用于财政筹资,造成新农保也陷入“空帐”运行的不利境地。

对于中央政府来说,其筹资行动是嵌入在整体发展理念和国家福利发展战略当中的。从新农保制度文本来看,中央财政的筹资作用主要体现在基础养老金的支付环节上。从实际运行结果来看,中央政府在筹资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中央财政对新农保投入的总量不足;二是中央财政对新农保投入的地区间不均衡。虽然从财政负担能力上来看,中央财政对新农保筹资的财政投入无论是从占中央财政的比重,还是与中央财政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投入相比来说,都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事实上中央政府对新农保的投入总量是有限的,一方面这是由新农保自身的制度属性所决定的,从性质上来看新农保本质上属于普惠型基础养老金项目,是一种国民身份属性的社会福利,只不过少量积累的个人账户使它更像是一种社会保险项目。由于具有面向全体农村老年居民的普惠性质,因此在现阶段就必然是适度普惠的,而不太可能是较高保障水平的普惠,这是由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国家福利发展战略所制约的,在总结其他国家社会保障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必须要处理好国民福利与国家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这需要我们既要注重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和普惠性,又要坚持以缴费型社会保险制度为主体,走多层次的社会化发展道路。这种战略导向也决定了中央财政对基础养老金的投资必然会控制在较低范围内。

新农保的筹资激励与可持续发展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新农保制度三类主要筹资主体都面临筹资动力不足的问题,这是制约当前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因此,必须要从制度设计和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上进一步完善新农保的筹资激励机制,特别是要提高个人和地方政府的筹资水平。

现有的新农保养老金计算方法使得个人账户对新农保的替代率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农民参保的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参保者都会选择最低参保档次,这意味着个人账户缴费档次过低将影响新农保未来的实际保障水平。农民的这种参保行为反映了参保农民对新农保现有筹资激励机制的不满,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未来基础养老金增长幅度和水平的信任程度不高,二是目前多数地方实施的对个人账户实行的“一刀切”式的财政补贴做法引发了个人缴费激励不足。以上说明本质上来说,对参保农民缴费的激励机制是与公共财政对新农保支付和缴费两头的补贴分不开的,公共财政对新农保的支持程度以及支持方式直接影响对参保农民个人缴费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认为公共财政应当从新农保的“入口”和“出口”进一步完善对农民个人缴费的激励机制。在新农保“入口”应当改变目前“一刀切”的补贴方式,实施对缴费档次高的参保者给予较多个人账户补贴额的“差别化”补贴方式,进而使得增加的财政补贴收入能够抵消个人对于流动性资产的偏好,促进参保农民选择更高的缴费档次(金刚、柳清瑞,2012)。同时在新农保“出口”应进一步增加补贴,特别是形成基础养老金稳定的增长机制,进而增加参保农民对新农保保障能力的信心;另外对于缴费时间高于15年的参保者应当给付更高的基础养老金,并随着缴费年限的增加按比例增加基础养老金,并以此来解决农村居民中年轻人参保率不高的问题。

相比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在新农保筹资上所承担的财政责任更大,主要表现在新农保的“入口”和“出口”环节都要实施财政补贴,因此强化地方政府对新农保筹资的激励机制对于新农保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具体来说,要从中央政府财政补贴方式和力度以及地方政府财政补贴制度设计两个方面来实现。首先,要改变中央财政补贴基础养老金方式上的“粗犷”式划分。现有的基础养老金补助将全国分成东部和中西部两部分,这种划分过于简单,忽视了各地区内部的差异,造成了财政补助的地区不公。适宜的办法应该是计算每一个县的人均财政收入水平并进行排序,根据排序情况直接确定中央财政补贴基础养老金的额度。其次,要进一步强化中央财政补贴的力度,刺激地方财政增加补贴的积极性。现有的基础养老金数额较低,增加发放水平是基本趋势,但将增发责任完全推给地方政府,将会明显削弱地方政府的筹资积极性。可行的办法是按照县人均财政收入水平对基础养老金的增发部分也进行不同比例的补贴,以此来增加地方财政补贴的积极性。再次,也要进一步细化地方政府进行财政补贴的制度设计。一是对个人账户缴费的财政补贴,不要实行简单的“一刀切”政策,而是根据地区人均财政能力来确定地方的补助标准,同时人均财政水平越低的县将会得到更多的中央财政补贴;二是地方财政的责任应当更加明确,特别是在省、县两级财政对于新农保财政补贴的责任划分应当更加明确,考虑到现有新农保制度运行大多是以县为单位进行,因此,应当强化省级地方财政对于人均财政能力较弱地区新农保筹资的财政补贴力度。总的来说,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以县为单位实施的新农保的财政补贴力度,同时实行更加灵活和针对性的财政补贴方式是激励地方政府加大新农保筹资力度的基本方式。

参考文献:

1.宋明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筹资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2011(2)

2.姚俊.社会政策的学术分析维度与研究策略—基于本土的视角[J].学海,2011(6)

3.尹静,秦增元.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的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1(1)

养老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新余学院 柳碧清

本人通过参加“厚植弘扬师德风尚 做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网络培训示范班的培训,通过认真学习,收获颇丰,受益匪浅,感受颇深。老师们的精彩授课,使我既加深了思德建设的重要性,也学到了老师们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严谨治学精神熏陶。坚定了我立德树人,为江西的高等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信心,相信我们江西的高等教育在厚植弘扬师德风尚的东风中,将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确实,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影下,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思德意识欠佳,严重影响了老师在社会各界中的形象,特别是带给学生的负能量,致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下降。

在这次培训中,不但认真学习了所有老师的授课,还在交流研讨中发表了两次言论:一个是关于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必备的自律行为,是践行立德树人的体现,正可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另一个是关于加强自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时代的要求,立德树人的体现,只有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才可能不被竞争社会所淘汰!

联想自己三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在平时的教学中倾注了精力,但收效甚微。一方面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严密性和逻辑性,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也与我们教师上课的教学方法的陈旧不无关系。迫使我们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作为高校教师,在知识经济的竞争年代,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不断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在实践中逐步探索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有效开展。在实际教学中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引导、分类施教、强化实践应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思维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