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装生产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服装 制作工艺 教学方法
服装制作工艺课程是服装专业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集实践性、技术性、应用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课程。它依据纸样设计、应用缝制技术,使服装设计达到最终目的,成衣制作实践是检验服装设计与纸样设计的合理性、提高设计的正确性和成功率的试金石。成衣制作绝不只是将裁片简单地缝制和组合,而是要有缝制的造型构思,要对面料质地、面料纹理、线道语言及塑性等所组成的缝制造型美有进一步把握。要把服装当做一件艺术品去精雕细刻。因此,服装制作工艺课程的教学必须实践与理论并进。
一、注重环节练习 提高学生基本技能
1.手缝工艺技能训练是掌握基础缝制工艺的首要环节
现代服装的缝、捧、缲、环、缭、拱、扳、扎、锁、钩等工艺都体现了高超的手工工艺技能。手缝工艺具有操作灵活方便的特点,是服装制作中最基本的手法,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技艺技能,作为一名服装技术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手缝工艺。因此,在对高一新生的教学中应从最基本的捏针、穿线、打结的操作训练开始,逐一练习各种手缝针法,达到完全掌握,运用自如。
2.车缝基础训练是服装缝制工艺的基础
使用工业缝纫机缝制,不但速度快,而且针迹整齐美观,是服装制作的基本手段。但初学者常因手、脚、眼的动作不协调,使缝纫机转速忽快忽慢,甚至倒转,从而引起轧线、断线、断针等故障,严重者还会损坏机器或衣片。为了做到随意控制车速,使机器正常运转,各种针迹符合工艺要求,必须使学生了解缝纫机的工作原理,并且要讲解和示范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练习步骤如下:
(1)空机训练。为了使缝纫机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笔者要求学生在操作前先检查、保养机器,再进行空机练习。工作中要求达到操作自如、连续均匀,能数清针数,并能在一定针数时停机;慢速或快速运转时,均能即时停车,能打倒回针。
(2)缉纸训练。装针不引线,练习在纸上缉直线、曲线及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要求达到针孔整齐、直线不弯、曲线圆顺、形状位置正确。
(3)布片上缉线训练。正确穿引底、面线,会调整底、面线张力,使底面线能正常交织; 在布片上缉数组平行线,每十条线为一组,每组间距分别为1cm、2cm、3cm、4 cm不等,要求底面线张力大小适当,每条线迹起落针打三针倒回针。
(4)缉曲线板画线。要求在15分钟内缉完画线,线迹要顺直无棱角、无断线。
(5)拼缝训练。用数块布片练习缉缝服装缝制中常用的各种做缝,比如平缝、搭缝、贴边缝、明包缝、暗包缝、分缉缝、坐缉缝、压缉缝、别落缝、漏落缝等。要求缉缝方法正确,线迹要直,缝头符合标准。
3.部件缝制是适应服装款式多变、保证服装质量的关键
服装部件(口袋、衣领、衣柚)是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服装的造型多样化、时装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服装款式变化快,样式多,从成衣制作角度讲,主要表现在领、袖、袋等方面。对学生应安排以下练习:
(1)口袋缝制练习。口袋是服装上的主要部件之一。口袋缝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成衣质量的高低。因此,在服装制作课程教学中抓好各种口袋的缝制练习是至关重要的。开袋类口袋,缝制难度大,质量要求高,初学者不易掌握。因此,教学中要求学生练习缝制各种形式的开袋应有数量要求,比如一节课练习应在3个以上,练习后还要作归纳总结反思,对比简做、精做及不同的缝制方法。熟练掌握缝制顺序、方法,能保证质量独立完成。
(2)衣领的缝制练习。衣领是服装上最重要的部件,是观赏者视线集中的部位,所以缝制质量要求一般很高。在服装制作练习中,选择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男式衬衣领、中山装领、西装驳领等领型练习制作,熟练掌握各种衣领的缝制要求和技巧。严格按照服装生产质量标准要求去考核学生的作品。
4.缝制整件服装是成衣制作的最终目的
经过前面各项基本技能训练之后,练习缝制整件服装。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裙子、裤子、衬衣、西装等服装的缝制步骤方法、工艺流程及操作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独立完成每一件服装的制作。
学生每当完成一件服装的缝制时,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教师在指导学生制作服装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予以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自觉地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5.熨烫是服装缝制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装行业常用“三分缝七分烫”来强调熨烫的重要性,熨烫贯穿于缝制工艺的始终;裁剪前喷水熨烫衣料不仅可起预缩作用,而且烫平皱折,便于划线裁剪;缝制前,对衣片进行“推、归、拔”工艺处理,利用衣料纤维的可塑性,改变纤维的伸缩度与织物经纬组织的密度和方向,将平面衣片塑造成立体造型,适应人体的体形和活动状况的需要,弥补裁剪的不足,使服装达到外形美观,穿着舒服的目的;缝制过程中,很多部位都需要边熨烫边缝制,这样既方便了操作,又提高了质量;缝制完成后,对整件服装要进行整烫,以保证服装外形平挺、整齐和美观,不但能提高服装的外观质量,甚至可以达到提高服装档次的效果,在成衣制作实践中,要求学生熟悉织物性能,运用服装材料学的知识掌握织物的耐热程度,学会控制熨斗温度,掌握熨烫的基本要领和最基本的熨烫手势,多练习,多体会。
二、重视理论传授 促成技能的迁移
实行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服装制作工艺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学不仅要突出实践性教学这一重要环节,还要将理论教学环节以点、线、面的方式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让理论与实践之间保持相对的结构平衡,让实践内容与理论内容的知识结构相互衔接,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了下面几种方法。 1.开展归纳整理,把理论内容融入反思中
在课堂上,每一个部件、每一件成衣的制作工序、制作步骤、制作要领,教师都要认真讲解,但学生不一定都能及时完全接受,然而只有按正确的缝制顺序、方法操作,才能保证质量。对此,在教学中,笔者采用“讲解――实训――归纳记录――上交检查”的方式,把服装生产工艺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制作过程的技能要领强化体现在归纳记录上。
2.开展课题研究,把理论教学融入讨论研究中
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指导学生围绕课题,把所学知识技能综合、融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的内容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某一环节进行调查、研究、实验,应用所学知识、实践技能、构思制作出“作品”。在西服裙的制作中,笔者留下了做、装腰头这道工序,让同学们讨论,研究、实践其制作步骤、方法。学生们在实践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研究,老师适时插入,评价其合理性与科学性,让他们对制作工序步骤形成统一认识,这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制作工艺,另外还学到了其他的工艺方法,受益匪浅。
3.利用循环教学,把理论教学融入实践全过程
循环教学的特点是:分步骤,不定时,反复讲,随时听。
具体做法是把一个教学内容按讲解、演示、指导三步为一循环反复进行。课前教师把要学习的内容拍成视频,首先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采用分解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通过反复、规范的演示,让全体学生都掌握操作要领,这样可以规范要求,避免学生训练的盲目性,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对于已听明白的学生,自己先独立实践,没听明白的学生,再看老师的演示操作视频,教师可深入下去检查指导学生的实践。在指导实践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者集中起来再进行讲解和演示。这样做有以下优点:(1)使学生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快的往上进,慢的往上赶,不等时间,人人都有学习内容。(2)没完全接受的学生还有机会再听、再看视频讲解,循环听讲,加深理解。(3)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速度和掌握情况听课,随意性强。(4)在循环讲解中,教师发现讲解力度不够或效果不佳时,可以随时调整。
4.产教结合,把理论教学贯穿于生产实践
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培养模式。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校加强服装实训实验基地基础建设,引进了多台电脑平缝机、锁边机、锁扣机、双针机、绷缝机、挖袋机、样板输出设备等,建立了两个实训缝制室、两个裁剪工作室及一个服装CAD室,同时为了将企业文化、企业运作流程直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情境中感受当企业人的“味道”,学校还重点打造了服装生产流水线设备,积极协助企业进行服装订单加工,聘请企业专家、技术人员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将学校与企业的联合落到实处,真正做到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学生经过流水线生产的实训,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都得到了深化提高,对整个服装生产过程有了详尽的了解,并熟练掌握了工艺技术,这为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服装行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尚行业,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本技能,科学的工艺分析方法,才能适应服装行业的变化要求。
参考文献:
[1]白莉红.提高服装工程专业学生技能需要加强实践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2010(20).
关键词:服装英语;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多达千余所,专业设置紧贴市场,具备天然就业优势,与此同时,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工作结合、校企合作,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高职服装专业未来主要从事于服装设计专业,并且以服装设计、服装结构等课程为基础,若将其与英语基础联系在一起,更有助于学生的服装外贸领域的发展,并在诸多工作中学以致用。
一、高职服装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英语基础薄弱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尽管具备着就业导向的天然优势,但是所招学生的英语素质普遍偏低,且对于英语学习方面没有较高的兴趣,从而对高职英语学习产生懈怠和抗拒的心理,使得原本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水平更低。
2.英语教学模式传统
虽然当前绝大部分职业院校均提倡“校企合作,工作结合”,实际上的课程均是以技术为基础导向的课程。服装专业英语与基础学科一脉相承,从一定程度上遭遇窘迫境况,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服装专业英语属于较为特殊而的应用领域,所以并不能脱离基础英语而单独存在,但是由于其使用主体、使用范围以及使用对象的差异,导致与日常生活存有明显区别,因此服装专业英语难以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但是由不能衔接实践操作,实际收效甚微。
3.教学环境简单
当前服装设计实训室主要包括服装CAD实训室、服装设计研发室、服装印花刺绣实训室、牛仔工艺实训室、针织服装实训室以及服装工艺实训室等,此类实训室仅仅适用于服装生产以及服装设计方面的专业课,对于服装专业的英语教学则难以适用。
二、工学结合模式在服装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改革应用
1.提高英语学习量
为实现高职服装专业英语改革则必须要强化对此教学的重视,在高职院校新生入学伊始,便着重安排英语类课程,并且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一学期安排实用英语课程以及公共英语课程,优化学生英语基础,然后在第二学期,随着理论课程的终止英语课程也会随之终止,但是英语学习应插入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专业词汇以及专业句式等方面加之英语诠释,例如Export sales contract(出口销售合同)、Face accessories downgrade the use of a single(面辅料降级使用审批单)、Garment inspection(成衣检测)等,让学生接触高难度专业英语,并且逐步练习,以勤补拙。
2.以人为本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在教学内容中充实大量的真实案例,并且不盲目追求专业技巧以及服装设计原理的英语表达,尝试让学生接触了解服装单证、单据英语翻译以及各个部分的英语表达。其次,要求学生能够看懂英文文件,并且提高外贸公司中英文基础交流、英文简报交流以及英文电子邮件交流的能力,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意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且通过音译法、交际法、联想法、对比法以及直接法等,有意识的将学习方法渗透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以及独立学习能力,例如信用证的流转程序英文注释,不仅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还能够接触重要英文词汇(如图1)。
3.以实践为载体
传统英语教学主要采用宣教的方式,学生跟着教师思路学习,学习主动性难以提高。服装专业英语的课程较少,若想短期内实现英语水平的提高很不现实,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便在于“授之以渔”而绝非“授之以鱼”,让学生学会通过各种工具对服装专业的英语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外贸文书的翻译工作:付款Payment: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byirrevocable L/C available bv draft at sight。在课堂中选取商业往来信函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提高英语学习的务实性及趣味性,比如选择外贸服装订单让学生在机房自主翻译。
关键词:艺工复合; 服装设计与工程; 卓越工程师; 人才培养
为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于现代服装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服装行业发展中对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体现教育“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实践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和建设现代化特色大学的办学理念,围绕上海发展都市型工业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坚持加强基础理论、突出学科交叉、重视新兴技术的专业特色,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重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满足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发展的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产学合作、工学交替,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特色培养方式,“理论+技术实践+新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不断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的应用型和设计型工程技术人才。
紧紧追踪上海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态势,艺工复合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是:保持和强化艺术与技术结合特色,将学科链对接产业链,通过优化培养方案,将创意思维培养与实际课题训练有机结合,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资格考证培训对接。培养适应一线职业技术岗位需求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型应用人才,人才培养技能性强、适应性强、竞争性强,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发展有空间。
一、艺工复合型服装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面向现代化服装产业,加强服装设计与工程和计算机应用、自动控制等学科的交叉渗透,把握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补、融合的趋势,培养具备扎实的工程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优良的工程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和比较开阔的国际视野,适应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需要,从事服装生产工艺设计、服装工程管理、服装工程设备配置与运行、服装企业信息管理、服装产品质量控制与检测、服装高新技术应用与管理等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和设计型工程技术人才,积极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二、艺工复合型服装工程师的培养标准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国家通用标准要求,应用型工程师主要是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设计型工程师主要从事产品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针对我国未来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对工程类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依据纺织服装行业标准,凸现我校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和面向生产一线培养优秀人才的办学特色,按照“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指导思想、“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如下专业培养标准(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列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领域标准)。
> 了解服装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
> 了解服装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熟练掌握服装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 熟练掌握服装设计与加工的基本原理及工程实践知识;
> 熟悉服装及其加工材料的性能测试和试验;
> 掌握现代服装制造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微机控制和程序设计、网络工程、图像处理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 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的原理、应用和开发流程;
> 熟悉现代服装制造装备的基本原理、工艺条件、工程应用以及技术经济评价指标;
> 掌握服装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方法和系统的应用;
> 掌握纺织品服装的进出口贸易知识、方法和技能。
三、艺工复合课程革新设置
在艺工复合课程革新中,我专业瞄准知识复合与能力复合并进的方向,开展教学内容改。教学内容改革要突出“艺工结合”,实现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要实现知识、能力复合,首先要建立艺工结合的课程体系。但艺工结合不是简单地在课程设置上体现艺工课程的共存比例、模块结构,要注重“艺”与“工”内容的融合,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有机地将艺术设计和工程技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学科知识的深度交叉融合[1]。
以服装设计学为例,服装设计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主要专业课,从基础的服装设计入门逐渐深入到具体的成衣设计实践与操作,最后结合毕业设计完成具体的成衣设计企划和成品的操作训练。课程主要进行流行趋势分析、市场调研、成衣设计实战能力的培养,采取课堂讲授、团队组合市场调查分析,全班交流讨论,独立设计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得到成衣设计和设计师基本素质的全方位训练;强化学生们对品牌服装设计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贯穿到该课程的设计实践中,使学生得到服装品牌风格设计拓展训练。
由于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成衣设计与生产”。不同于高级时装设计,成衣设计是按照一定的号型规格系列标准,用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模式制作的衣服。同时有高级成衣和大众成衣之分,因此针对市场需要,要求课程培养学生敏锐的市场嗅觉以及基本的款式设计能力。通过对成衣市场的调研分析以及商品企划的具体操作和训练,逐步掌握基本的服装商品的企划方案到成衣单品的设计,学生通过调研、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及展开掌握整体的规划、设计整合能力及设计方案制定的基本技能。该课程区别于服装设计学课程的地方是针对性更强,方向明确,主要针对市场和成衣这一块的内容来进行基本的设计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以及产品设计的整合能力。
专业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合作教育的特色办学模式,在综合性设计课程中引入企业小型项目任务,结合企业的市场需求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更密切的产学合作教育,加强企业与学院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企业的大中型项目作为教师科研课题,再由此带动更多小型项目的课程导入。交互循环使产学研合作得到切实的成果展现。
分工明确的专业教师团队形成的具有创新思维表现形式的成衣品牌设计、制作、展示的分段一体化企业服务流程,根据企业实际的阶段性需求,给予分段服务或一体化的项目跟进。充分利用学校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宗旨,提供企业自身市场以外的创新途径探索。
四、艺工复合型服装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艺工复合型服装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服装工艺实习、服装工程认知实习、服装工程岗位实习、服装工程见习实习、职业装课程设计、针织服装课程设计、礼服课程设计、创意成衣课程设计、工业样板企业实践、服装生产管理企业实践、采风、毕业设计等。
1.各课程实验或实训制作
各课程实验或实训制作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践性教学的基础和主线, 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服装制作中实际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科技教育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2.企业实习
企业实习是学生全部学完课堂教学任务后,在毕业设计之前进行的实践环节。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参与企业各生产环节,跟班劳动,巩固和加深理解学过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知识,了解服装企业运作的过程,同时扩大专业知识面,使学生在生产第一线获得专业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与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的接触,使学生在企业生产环境中受到生产技术工作的严格规范化和科学技术严密性的熏陶[2]。
3.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课程设计对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来说是从学到的理论知识用语实践的一种初步尝试,是设计与工程运用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特别是考核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独立制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艺工复合型服装工程师的培养应围绕“创意融合技术,设计传承文化”的专业目标和理念进行,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适应我国服装产业和市场需求的素质高、基础扎实、专业口径宽、艺工融合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 陈建勇、徐定华、关勤.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联动培养艺工结合的复合型.设计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9.8
[2] 廖青.坚持艺工融合.构建新时期服装人才培养体系[J].纺织教育,2009
[关键词]特色课 课程改革 服装设计课程
一、构建背景
大环境下,我国整个教育系统都在进行改革。国务院印发的《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为高职教育输送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提出: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并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从理论学习到能力实现的课程。中职服装专业学生在设计方面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策划能力相对于大专生、本科生较弱,文化底子薄是中职服装专业学生学习该课程最大的障碍。因此,我们制定的中职服装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掌握服装设计基本技巧,具有较强服装制作能力,并懂得服装生产现场管理和市场营销,能从事服装设计、制板、电脑绘图、质检等岗位的中级专业技术人才。我们培养的是中高级技术人才,可以为企业输送一线车位工人、跟单员、制板员、设计助理等。
二、构建原则
第一,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原则。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中职教育就是关注“中职学生”。关注中职生的能力发展、兴趣发展是中职教育最基本的原则。第二,以“能力发展”为根本原则。李炳亭的《教育发现》中提到:新课改转变教的方式、转变学的方式、转变评的方式这一理念,坚决要求“把学习还给学生”这是“事归原主”。能力本位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共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特色课的建构关键。第三,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即让学生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完成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第四,建立适合地方经济、符合学校实情的特色课。每个地区的服装产业结构、经济状况均有不同。长三角、珠三角的服装行业相对发达,因此对中职服装教育以及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的采编以及课程结构的设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构建目标
以“能力本位”的思想紧扣职业特点,技能活学活用,综合全面发展是我们中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服装设计特色课的构建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出发,使学生能够实现从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到技能学习再到综合技能实训,能够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其次,服装设计特色课还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并重视、保护、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天性。再次,特色课的构建还需要实现与其它课程的有效衔接,为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的整体教学做好准备。
四、建构的主要内容
①对知识内容的重新整合。服装设计课程所包含的学习内容有很多,如果按部就班地完成所有内容,学生不仅不能连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容易学后忘前,教学时间也不充足。归纳服装设计的知识包括服装廓型、服装元素“点、线、面”、服装造型、服装形式美法则、服装风格、服装色彩、服饰图案、配饰设计、整体设计等这几方面,将这些知识进行整合,打破原有的知识模块,在以主题开展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将每个知识点都渗透在其中。②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运用素材:服装是一个变化发展非常快的行业,每时每刻都在更新着流行趋势,专业学习要及时地把握资讯,有良好的时尚嗅觉,这是专业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同时,能够有效地整理、分析并采纳素材、运用素材也是学生要掌握的技能。③专业技能的训练指导。中职教育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实训,并能够以理论联系实际,强化专业训练,提升专业技能,因此技能训练的时间占了课时的三分二。正如中国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中所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让学生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地掌握专业技能是中职学校教学的根本目标。
五、建构特色
①教学模式的创新:在特色课的教学形式上,可以采取多元教学策略。服装设计是一门艺术课程,课程的授课形式不必拘于一格,应积极探索“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内实训指导”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另外,使用多元教学策略,既注重了学与思结合、思与行相结合,提升教学实效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去鉴别并利用学习资源。②教学方法的探索:教学方面可以借鉴或运用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现代工作岗位培训法等,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法方法,这样可以灵活掌握学习内容,使专业学习更系统。③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程资源的丰富性、时尚性、前沿性是服装设计特色课的要求之一。主题教学中,学生通过主题内容的审题,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归纳、运用等有效的自主学习,再结合课堂教师的实训指导,能够高效展开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延伸,从而使教、学、评三个环节真正做到有效。
六、评价体系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等评价体系都在变革中。根据服装设计课程的专业特点,结合中职学生学习情况,服装特色课在对学生评价方面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①学生学习状态评价: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呈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直接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技能学习与技能实践,可以从评价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训练内容的数量以及实训过程中是否自律等等几方面建立评价体系。②自主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评价:学习服装设计需要不断地累积素材、更新素材。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对课堂专业学习有着促进作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素材的收集、整合以及运用能力都是评价的内容。自主学习还要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实训任务,解决实训中的技术问题。③学生的达成能力评价:实训课程中要求学生完成任务是连贯、可实施、有效的,因此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开始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进而独立完成实训任务,并保证实训任务的有效性。
新课程倡导评价方法多样化,要求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方法相结合,打破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重视和采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因此,服装设计课程的评价方法和形式可以以实训任务报告、素材日记、综合实训、考试、自评等多样化形式开展。
七、总结
特色课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课堂文化的一种形式。特色课的构建将打破以前以教师“教”为主的授课形式,转变成以学生“学”为主的形式,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是性质不同的两个系统,因此新课程提出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它关系到所有孩子的未来和整个民族的发展。李炳亭先生谈到:一节课应该要看到课堂背后的两个支撑,即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对学生生命成长的认识,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因此,优秀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教师队伍的素质匹配,如何建构知识、态度、能力结构更加合理的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是服装特色课课程建构与推行的首要问题。最后,特色课特在哪?还要遵循学校课程改革的整体目标,结合学校、学生、专业环境的实际情况来改变,若违背或忽略这些客观情况,再有特色的课也违背了原则,只是昙花一现。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李炳亭.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德)希尔伯特·迈尔.备课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通过对知名服装企业的走访和调研,发现企业对“一专多能型”人才需求量大,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方向技能,还要求学生具备宏观统筹规划的能力[2]。随着服装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对服装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目前企业紧缺设计、生产、运营方面的专业人才,如设计师、时尚买手、商品企划员、制版师、采购员及营销策划、陈列师等岗位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针对这一现象,重点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细致分析,结合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修正专业课程设置内容。课程设置上主要分为三大模块:专业课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方向课程(服装设计、服装工程、服装经营与管理)、实践性教学课程。根据企业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最终确定服装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主要有服装结构制图、时装画技法、服装材料学、服装设计学、服装史、图形图像应用(服装设计CAD、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服装专业英语、成衣款式设计。专业核心课主要有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立体裁剪、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市场营销、服装制版CAD。
这些课程是从事服装专业任意岗位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主要有设计方向课程,如服装配饰设计、成衣款式设计、手工艺设计、服装产品研发课程。工艺方向课程,如成衣跟单、服装设计软件应用、高级定制版型设计、服装工艺推板。营销方向课程,如服装品牌管理与商品策划、服装贸易实务、服装电子商务、服装店面管理课程。专业选修课主要有商品策划、服装行业概论、服装美学和心理学、服装工厂设计、服装机械原理、服装人体工程学课程。根据服装设计、服装工程及营销方向,有选择地设置其选修课程。针对上述课程的学期分布,遵循的原则主要是:大一阶段主要是公共基础课和服装设计基础课程学习,引起学生对服装设计学习的兴趣,专业课程上偏重于设计类和基础专业知识课程教学;大二阶段进入服装结构设计和制版工艺课程学习,设计强化类课程学习;大三阶段实施推板和工艺制作强化类课程及经营管理类课程,加强服装工艺的重点培养;大四阶段主要进行实践性教学。同时,根据企业及行业专业岗位要求,调整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学时数、授课顺序及实习实训内容。
2进行“五段式”专业方向定位,构建服装专业创新型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市场紧缺的“一专多能”的服装人才,提升时装艺术学院的整体教学水平,需要改变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思路,主要实施“五段式”教育。学生在大一阶段学习服装专业导论课程,根据个人潜力和爱好及特长,细分服装专业方向(主要为设计方向、工艺方向和经营管理三方面),并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大一学生第一学期即能为自己制作两件可穿服装。在大二阶段,依托寒暑假期,学生依据服装专业方向定点进行企业岗位实习,熟悉岗位操作流程及岗位需求能力,加强理论强化学习,真正实施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实践能力方面,大二学生在校内模拟工厂,自己设计、制版并制作服装,参加校内大赛。大三阶段,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达到企业对熟练技术人员的操作要求,100%预就业,真正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大四阶段,要求学生毕业时达到100%满意、稳定就业,无试用期,并热爱这份职业。第五阶段,学生毕业后,采用100%“售后服务”。针对学生毕业后工作中带来的困惑与专业技术问题等,始终和毕业生保持密切的联系,永久性扶持毕业生的职业生涯。
3拓展艺术类课程,加强服装专业学生艺术修养
为了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突破我国服装企业缺乏优秀设计人员的局面,在服装专业选修课程中增加艺术课程的设置。纵观世界知名服装设计师,多数有建筑学、美术、绘画、音乐等与艺术相关课程的学习经历。拓展艺术类课程设置,通过交叉学科的相互渗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要求学生在选修的过程中可以多选,实行学分互换制度,有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艺术类课程设置,对于加强服装专业学生艺术修养,对于培养我国优秀的设计师有积极作用。
4所有专业课程融入实践教学,密切联系企业,加强锻炼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所有专业课程都要有实践环节,做到理论和实践真正的结合,依托企业培训、企业实习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如与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专业设置上,针对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需求,各专职教师积极探索服装与艺术设计、服装与工艺结构、服装与现代营销管理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企业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发挥学生的特征优势,以培养综合性较强的专业人才。
5根据学生专业方向的倾向性,进行创业与实践
根据学生专业方向的倾向性,通过竞赛、创业项目竞标等模式,进行创业实践。通过可行性市场分析,选拔出相对高效可行的创业项目。借助创业扶持基金,开展创业项目研究与实施。创办模拟公司,满足设计方向、制版方向、裁剪制作方向、生产管理及营销方向实战学习及创业就业。另外,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实践能力,定期举办“我型我秀”生活装设计大赛。要求在校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自我形象设计,为自己量身定制服装,展现青春、展现自我。
6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