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班规建议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标准》名称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名称内涵不足外延不宽。数字用法之规定不仅适用于出版物,更应该适用于所有媒体,包括报刊、书籍、音像电子、电视电影字幕、网络、手机短信等等。《标准》名称可改为《数字用法》(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就是例证)。由此,《标准》全文凡涉及“出版物”均应作相应调整。
二、《标准》作为语素数字使用汉字一项要调整
4.1.2 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笔者认为此条规定欠妥。
建议改为:
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数字为序列数、精确数可在汉字、阿拉伯数字中根据“全篇体例应相对统一”选取一种,其他必须使用汉字。
如《标准》示例:二九师 “八五”计划 五省一市 五局三胜制 零岁教育第一书记 第二轻工业局 一机部三所 第三季度 第四方面军 十三届四中全会
也可写作:209师 “5・4”运动 “8・5”计划5省1市5局3胜制0岁教育第1书记1机部3所第3季度 第4方面军13届4中全会。
现实生活中,以上示例报刊中也有采用阿拉伯数字用法。如季度是根据公元纪年法将全年每3个月作为一季来进行区分,理应与《标准》“5.1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5.1.1公元世纪……”相一致。
三、时间冒号
必要时,可按GB/T 7408―94中的5.3.1.1中的扩展格式。该格式采用每日24小时计时制,时、分、秒的分隔符为冒号“:”。
示例:04:00(4时) 15:40(15时40分) 14:12:36(14时12分36秒)
笔者猜想制定《标准》时将时、分、秒的分隔符为冒号“:”而不是“∶”,是为了与体育赛事中比分采用“∶”相区分。这个做法无疑是正确可行的,但在实际运用中由于冒号“:”在字格里偏左下,以致出现“14:12:36”现象。这种表示很不美观,笔者建议将现在冒号增设“冒号”和“居中冒号”两种,时间冒号采用后一种,这样既与比号区别又显得美观大方。如“14∶12∶36”表示就比“14:12:36”令人舒适得多。近来,有些报刊采用此法,收到较好效果。
四、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夏历月日
5.2 要求使用汉字的情况
5.2.1 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
示例:丙寅年十月十五日 腊月二十三日 正月初五 八月十五中秋节
生活中,夏历月日在口头语言中从不带“日”,但落实到书面语言中有多种情况。目前,初一至初十,无论是群众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比较一致,但每月初十之后表述则不竟相同(示例中“丙寅年十月十五日”与“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后不一致,前者带“日”后者则无)。尤其是每月二十一至三十,群众性口头语言通常是“某月二十几”,而书面语言则用“某月廿几”。《标准》修订委员会与国家语言委员会协商,“廿”增加一个读音“二十”(中央电视台播音员统一将“某月某日”念成“某月某号”就是一种变通)。
建议改为:
5.2.1 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夏历月日表示方法:某月初一至初十,某月十一至二十,某月廿一至三十。廿读“二十”。
5.2.2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
这类纪年不应与公历月日混用,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
示例: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22年) 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公元1860年11月2日) 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1964年10月1日) 日本庆应三年(1867年)
仔细辨认,发现示例中体例不够统一。前两例加“公元”后两例则不带,笔者建议本着简捷明了的原则,改为:
公元纪年作为附注并外加括号时不用注明“公元”,反之视前后语言风格而定。用阿拉伯数字纪年时(不带月日)后面不加“年”字。
五、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的表示
5.2.3 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
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避免歧义。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
《标准》没有涉及月日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情况,考虑标准统一易掌握,笔者建议:
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如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时一律加间隔号;所有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数字上均加引号。
六、数值范围表示
8.6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在表示数值的范围时,使用波浪式连接号“~”。
示例:150千米~200千米-36℃~8℃2500元~3000元
现在使用时,“~”前后单位及符号写不写、如何写没有明确规定(“25万~35万元”与“25万元~35万元”哪种更科学更规范),给执行带来麻烦。建议《标准》示例中尽可能增加各种类型。如:
8.6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在表示数值的范围时,使用波浪式连接号“~”。“~”前后都必须注明法定计量单位或中文符号。
示例:100米~100千米150千米~200千米-36℃~8℃2500元~3000元25万~35万元10%~20%
8.7 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在表示数值范围时,前后如果不会产生疑义时,“~”前可不加计量单位或中文符号。
示例: 120~140元/千克50~70岁
8.8 阿拉伯数字书写数值表示数值范围时,如用“至”“到”等表示时,“至”“到”等前量词等可省略。
示例:3至5月3月11至15日3月29至4月15日
七、建议增加起止年份表示法
现在起止年份用得比较多,如人物生卒、活动和规划起止等。
1.人物生卒年份表示
现在人物生卒表示方式繁多,显得有些杂乱。仅举同志为例:
《辞海》(1999年版):
(1893.12.26―1976.9.9)
其他标注有:
(1893―1976)、(1893―1976年)、(1893年―1976年)、(1893――1976)、(1893~1976)、(1893~1976年)、(一八九三至一九七六年)……
考虑到《标准》中“8.6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在表示数值的范围时,使用波浪式连接号‘~’”,采用阿拉伯数字标注起止年份时也应采用“~”,不采用“―”。因此,《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修订时,应将此条统一作出规定,并将示例中“鲁迅(1881―1936)”改为“鲁迅(1881~1936)”。起止年份何时出现“月、日”也应作出相应规定。
特别是当人物健在时,目前出生年份标注通常如下:(1949~ )。这种标注极为不雅,建议规范为(1949~)。
建议人物生卒年份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且不加“年”。
2.活动和规划起止年份表示
目前,此类年份表示既有汉字数字也有阿拉伯数字,显得极不统一。如:
联合国扫盲十年(2003-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十一五”规划(二六至二一年)等。
建议活动和规划起止年份标注:
如采用汉字数字时,前后都不加“年”且用“~”相连,如“十一五”规划(二六~二一),或者前后都加“年”, 如“十一五”规划(二六年~二一年);
如采用阿拉伯数字时与人物生卒表示法相同。
八、建议增设数字序号用法
目前数字序号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完全汉字数字序列,二是汉字数字与阿拉伯数字混合,三是汉字、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等混合,四是汉字大写数字与汉字数字杂合。其他还有罗马数字表示等等。
《标准》应明确规定:1. 序号排列时汉字数字与阿拉伯数字能不能混合;2.当序列层次只有两层时,排序规定为“一、1.”、“(一)、1.”、“1、(1)”;当序列层次三层、四层时也应作出相应规定;3.《辞海》(1999年版)、《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均采用黑圈翻白数字,其他出版物上通常出现的是“①……”,如何区分使用应作出规定。
《标点符号用法》中采用“a)、b)、c)……”,这种序列号存在合理性,应在《标准》中明确,同时还应明确“1)2)……”是否可行。
《标准》还应对“第一,第二,第三,……”,“第1,第2,第3,……”是否可行作出规定。
九、其他
1.百分号要统一
目前至少有两种形式:、%,国家应统一,至少也应作出推荐百分号。
2.关于“80后”,“90后”等
能不能采用“汉字数字加‘后’”,如“八后”、“九后”,同时要求《标点符号用法》中规定加不加双引号、如何加。
3.关于年度
现在公文中,经常出现“08~09年度”、“2008,我们的希望”等表述,前者如何表述应作规定,后者“2008”是不是加“年”也要加以说明。
4.汉字大写数字与汉字数字能否混合使用
如:二零零八年是不是应该改为“二八年”。
5.文章特别是公文落款时间使用汉字数字、阿拉伯数字要作出规定。
6.电话号码标注要统一。
如现在电话常见有:0531-8×××××××、(0531)8×××××××、(0)1350531××××、01350531××××。
对此,《标准》也应予以考虑规范。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课堂管理失效;失效原因;失效对策
初任教师是指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成功毕业于高等师范院校,再经过入编考试筛选,才工作1-3年左右的新教师。初任教师对工作环境经常会有不现实的“职业期待”[1],这些“职业期待”与现实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差距和困难,使得他们受到了多方面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学生方面,课堂问题行为频发带来的消极作用是很大的。初任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技能,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突发状况。②家庭方面,初任教师正值角色转换时期,由“学生转换为教师”、由“孩子转换为家长”,需要时间来适应角色转换。尤其是在“学生转换为教师”的过程中,受到家长不认可、不理解的压力居多,这就容易产生自我判断过低、情绪管理不当、教学行为不适的问题。③学校方面,由于初任教师处于融入教师集体生活的适应阶段,诸如学习学校规章制度、处理与其他教师尤其是指导教师的关系等,都是影响初任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④制度方面,由于缺少系统的轨制撑持,教师的培育模式、招聘体制、培训方式、考核与提升方式都存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因此,初任教师的就职信心与职业生涯发展,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1996年国际教育大会第45届会议提出的建议书《加强教师在多变世界中的作用之教育》中指出“,应该对刚开始从事教师职业的教师给予特别的关注,因为他们的最初职位及他们将要进行的工作,对其以后的培训和职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2]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实施德育和传播科学知识的主体,其课堂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分析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课堂失效问题,具有直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理论角度而言,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有效管理课堂是其适应角色的重要步骤,是创建和谐课堂氛围的前提保证,是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能力的必要手段。从现实角度而言,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有效管理课堂有助于提升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提高课堂有效性;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师生与家庭的沟通与联系,为学生营造了和谐的学习环境;有效加强了新老教师的经验交流与互补学习,为教师队伍培育中坚力量;有助于教师相关制度的完善与改革,优化教师生存环境,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有效促进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之全身心投入教学。教师职业生涯深受入职初期的工作体验的影响。分析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课堂失效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对策,能有效改善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课堂管理失效现状。
1初任教师课堂管理失效的原因
1.1主观因素
1.1.1专业能力不足
专业能力不足是影响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成效的根本因素。①教学能力不足。初任教师由于教学经验和技能不足,面对频发的课堂问题行为和低效的管理现状,会产生很多压力和负面情绪。②学习能力不足。有些初任教师不能创新具有个人特色的教授流程,生搬硬套骨干教师的教学模式;有些初任教师过于依赖使用多媒体教学,基本功不扎实,不能引导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导致了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③角色定位不明。初任教师角色定位不明,往往导致其用强硬手段树立威信。过于强硬的“教”只会使得教师“一言堂”、学生“沉默听”的现象愈发严重。
1.1.2人际关系不佳
人际关系不佳是影响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成效的直接因素。①学生关系方面,初任教师由于专业能力不强、教学和管理方式不灵活,使得学生对其认同感偏低。再者,初任教师在模仿骨干教师的教学模式时,往往收效甚微,容易加剧师生课堂矛盾,使得课堂管理状况每况愈下。②同事关系方面,由于应试教育下“重智轻德”倾向的影响,少数主课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把思想政治课看成是一门纯理论课,看轻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德育功能与工作能力,降低了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对本学科的认同感。③家长关系方面,有些家长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一定程度上造成其教学积极性的缺失,引发了课堂的无效管理。
1.2客观因素
岗位培训是影响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成效的客观因素。岗位培训结果的优劣影响了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与成长。①职前培训不成熟。职前培训即对处于学生阶段的初任教师在高校进行培训。高校的课程主要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和“专业学习”这传统的“三大样”,与教师进编选拔轨制不尽匹配。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初任教师需要掌握学生心理、有效管理课堂、分析教例教法、观摩公开课等多方面内容,才能胜任本职工作。②入职培训不恰当。虽然2011年1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对所有初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以帮助其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3]但偏重理论介绍的培训内容并不能解决初任教师的实际需要。③在职进修不充分。在职培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师德宣讲”和“教学研讨”两方面,培训方式相对单一,不能满足初任教师在课堂管理、生涯规划、职称考评等方面的需求。加之工学矛盾的压力,导致了初任教师缺乏时间和精力参加入职培训。
2初任教师课堂管理失效的对策
初任教师有着思维活跃、精力充足、乐于创新等诸多优点。即使初任教师如此活力四射,都难免在课堂管理方面出现倦怠。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教学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需要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机智,掌握正确的技能和方法。
2.1补足专业技能
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管理。初任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明确师生彼此的期望值,科学管理课堂,建立有效的教与学,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①展示自信的第一节课,创建开放型班级规定。第一节课是互相了解、彼此期许、建立班规的重要时刻。初任教师应通过鼓励适当行为、建设性地处理不当行为,让学生接纳教师认真的工作态度,继而接受教师的期望和要求。②订立动态化师生协定,成立互助型师生关系。初任教师应有意识地言传身教,尽量满足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期望。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及时反馈对学生的期望,不断强化和调整能营造积极学习环境的协定。
2.2调和人际关系
①调和与学生的关系。一方面,初任教师应用智慧和关爱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平和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与个性。另一方面,初任教师应提升专业技能与管理能力,创新教学模式与手段,创设和谐课堂氛围,提升自己在学生中的认同感与影响力。②调和与同事的关系。一方面,发挥指导教师作用,加快角色转变。很多学校通过“青蓝结对”方式,积极发挥指导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指导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生活领域。指导教师对新教师进行教学指导主要通过几种形式展开:相互观摩、听课评课、参加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参加公开课和竞赛课等。[4]另一方面,加快德育在其他学科教育中的渗透,改善其他教师对思想政治课的认知。③调和与家长的关系。初任教师应及时关注家长的心理需求和认知偏差,获得家长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发挥家庭在德育中的核心作用。家校合力将德育融入学生生活,可以及时预防和调整学生的身心问题,减少课堂问题行为,减轻课堂管理的失效性。
2.3规划职业生涯
2.3.1结构化高校课程
夏正江教授曾建议师范院校专业课程结构应由四个课程模块构成,即:学术知识类课程(31%)、方法与技能类课程(20%)、研究与探索类课程(13.5%)和临床实践类课程(6.5%)。[5]这就要求高校在关注传统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教育管理学、有效教学论、课程资源开发、课题研究等内容,并利用“翻转课堂”等全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再者,骨干教师的实地指导,也有助于督促学生积极有效地应对未来的角色变化。
2.3.2系统化入职培训
为了加快初任教师的入职适应速度,必须精准定位教师角色,系统化入职培训内容。一方面,资深教研员应针对初任教师普遍关注的课堂管理、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活动组织、压力应对、资源优化与寻找、人际关系处理等问题,进行模块化指导。另一方面,培训机构应改良培训方式,加强反馈机制,避免无效的入职培训。如何处理教育实践中随机的、不定时的课堂管理问题,才是初任教师最为关心的。只有切合初任教师需要的入职培训,才能增强其课堂管理能力。
2.3.3实用化在职进修
为了促进初任教师尽快适应教师角色,在职进修阶段的培训内容比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不能只关注教学技能而忽视师德,也不能只重视敬业精神而忽视实践操作技能。因此培训机构应该针对初任教师关注的实际问题,改进在职培训。一方面,丰富培训内容,建立多元化培训方式,与时俱进。另一方面,统筹兼顾,加强学校与培训机构的联系,缓解初任教师的工学矛盾,给予其更多的自主性。
2.3.4规范化职称改革
与此同时,必须加快职称改革,提高教师入职门槛,科学化选拔轨制。2015年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迈出了职称改革规范化历史性的一步。这次改革更新了人才评价机制,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有利于激发广大中小学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全面发展教师素质、改善教师成长环境大有裨益。思想政治课堂管理的有效性离不开国家政策、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最为重要的是,它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息息相关。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正值精力充沛时期,对新事物新理念的接受度比较高,可以在不断探索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艺术化教学。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是不轻言抛却。实现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对课堂的有效管理,离不开内外的共同努力。
作者:商艳 付旭 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
参考文献:
[1]彭秀丽“.师徒结对”之研究———以海口市中学初任教师“师徒结对”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26.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30.
[3]教师[2011]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