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学风建设

大学学风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学风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学风建设

大学学风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学科竞赛 学风 教学改革 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Discipline Competition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in the University

HU Doumeng[1], ZHOU Weibin[2]

([1] 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2] Teaching Affair Division of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competition in the University, the discipline competition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roblems in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and discipline competi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rol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analyze the discipline competition on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discipline competition; style of study; educational reform; initiative

学风是学校的灵魂,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这里讲的学风,主要是指大学生的学习风气,具体表现在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学习态度等学习精神方面的表现,是一个班级或者一个专业,甚至是一个学校的整体性表现,具有一定的群体性、一贯性和稳定性。良好的学风一旦形成,就会在广大学生中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无形的精神力量,能时刻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健康成长、矢志成才。可以说,学风建设的好坏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当前,高校学风总体较好,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后,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该如何自主支配课余时间;一些同学认为,大学是一个“补偿性的青春”,就是用来挥霍的。二是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基础知识不扎实。部分同学对自己所学专业只有一个体现在就业方向上的模糊概念,不知道专业课程该怎么学,或者认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太枯燥,缺乏实际意义。三是沉迷游戏现象日趋普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生活条件的提高,大部分同学进入高校后都配置了电脑和智能手机,玩游戏、上网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和学校学风。

学风建设需要教、学双管齐下,从“教”的角度来说,就是如何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促进教师将学生吸引到教学上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这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提升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广大同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学科竞赛是指高校在大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开展专业竞赛的方式,激发大学生将课堂的理论学习与课外专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科竞赛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促进大学生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改进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增强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近年来,很多高校在积极参与大型学科竞赛的基础上,广泛开展结合自身教学特色的专业学科竞赛,尤其是部分学科竞赛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与市场发展相结合,不但有效促进高校教学方式转变,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还有效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精神培养,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协作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对于促进高校学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1 学科竞赛有效促进教学方式转变

学科竞赛是以比赛的形式,考查大学生对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竞赛对打造一支具有过硬综合素质的教师队伍,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科竞赛的开展,离不开指导教师的积极参与,这些教师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往往能够很快和参赛学生融合在一起。完成一项竞赛活动,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需要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竞赛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针对实际问题的师生交流和互动,从前期培训,到后期具体指导,从理论知识的讲解,到指导学生具体操作,这些环节既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反馈,也是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馈。教师参与学科竞赛辅导,可以在实践中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修正自身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指导学生参与竞赛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认识自己、剖析自己、自我提升的过程。

学科竞赛的选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学科前瞻性,或者具有一定市场需求,往往能够为指导教师指明学科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以及学科当前发展的热点问题,为本学科教学体系改革和科研方向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意见。目前,学科竞赛得到教育部门和高校领导的普遍重视,已经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科竞赛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指导教师在实践过程与管理部门的不断沟通和磨合,竞赛的前期培训、中期管理和后期总结评估,只有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其中,赛事的组织、管理和经费安排,也只有指导教师全程负责,因此,指导教师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和教学管理的参与者,通过参与学科竞赛,能够为学校建立科学竞赛运行机制和合理的管理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2 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促进作用

首先,学科竞赛对于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学科竞赛的目的,是希望大学生实现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完美结合。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或者说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能够有效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即通过在竞赛中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既加深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能够将这些知识加以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取得成就感,参赛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科竞赛能够为参赛学生在短期内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即要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在竞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必须通过多种途径针对性地学习有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学科竞赛能够有效推动大学生对学科专业的学习。与常规学习不同,通过学科竞赛,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都有明显提升,这种学习模式是对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一种延伸。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随着竞赛开展的深入,参赛学生必须要将专业课程进行系统梳理,逐步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解决竞赛遇到的实际问题中。有些问题,学生需要从未学习过的知识中寻找答案,甚至需要在其他学科专业领域寻找解决办法,不但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有效拓宽了学生学科结构和知识面。

再次,学科竞赛能够积极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科竞赛的开展,首先就是基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角度而开展的。学科竞赛的赛题,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竞赛级别越高,完成赛题的难度越大。赛题一般采用要求参赛选手对所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制作符合主题的作品等形式,赛题的本身就对学生创新性提出了要求。要完成赛题,参赛学生需要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并在不断吸收竞赛课题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去分析问题,构建解决问题的思路,确定竞赛方案,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大学生综合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体现,对于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都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最后,学科竞赛有利于大学生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学科竞赛的开展,就是希望通过竞争的形式,激发参赛选手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期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或者名次。作为参赛者的大学生,都期望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能够获得回报,因此竞争意识会贯穿整个竞赛的全程。学科竞赛有一部分采用个人参赛的形式,更多的则是采用团队参赛的形式,这种类型的竞赛,从赛题设置的角度来说,需要的知识面相对较宽,在指定时间内一个人往往不可能单独完成比赛,团队成员必须对课题任务进行分解,每人负责某一个方面的具体工作,几个方面共同开展,密切合作,共同完成赛题。这个过程,是团队不断交流、不断磨合的过程,有效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对于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具有重要作用,是高校促进学风建设的有力手段。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当规范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参赛热情,调动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史宁,陈芳.简论学科竞赛与高校学风建设之关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

[2] 韦伟.试析学科竞赛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2005(6).

大学学风建设范文第2篇

1.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学风建设的目的就是创造良好的学校环境。我国高校通常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学校的文化建设受历史经历和办学初期的影响。高等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学府。学校教育的方式可以影响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多个方面。学校培养人才要注重思想政治方面、知识文化方面、个性培养方面的多重任务。学风建设是高校前进的强大动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高校从纯粹的教学走向市场,进入市场就必然要面对激烈的竞争。高校学风建设的状况是影响人们选择方式的重要参考。学生在选择学校时重要的参考资料就是该学校的学风、校风。学风建设对于提高高校的整体社会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

2.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学风的狭义基本内涵:学风的主要内涵为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等内容。学风是内在能力的外在反映。学风的广义内涵:学风的广义内涵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和学习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方法。广义上的学风是学校全体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多数理论都是探讨狭义的学风,学风建设理论的精华。学风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学风涵盖了教书育人的知识内涵,更融合了精神力量的升华。学风是育人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合理化。学风建设是提高高校培养人才、人才质量的基本保证。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统一学生的思想意识,将学生的思维强化养成正确先进的思想,是高校整体管理中的难点。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要在实际操作中全面实施,形成学风与学校共同发展的局面。

3.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特点。学风随着国家的政治形势而发生深刻变革。不同时期的学风建设具有不同的内容。学风建设要紧紧依靠政治思想工作的具体要求。国家在哪些领域倡导先进精神,学风建设就要紧紧跟随国家形势的变化。学风建设要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原则。学风建设在实际操作中体现了学校的教学时期的特点。每一所高校都具有自己比较强的专业,不同的发展时期具有相应的专业设置和调整。那么,学风建设要在实际工作中突出重点时期的重点内容。学风建设属于思想领域范畴,在实践中,我们往往会忽略其方法论的应用,因此,学风建设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双重考虑。学风建设具有浓郁的自主性色彩。我国高校自从并轨后,学生择校和择业都实行自主选择。这就造成高校在学风建设中,增添了自主性色彩。学生在取得文凭之后,全部走向社会,在步入社会后形成不同的意识层次。这种循环式的自主色彩将高校学风建设引入社会需要的层面。

二、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弊端分析

1.学习观念不正确。我国高校实行的是严进宽出的政策。这种体制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就立刻放松了学习的思想。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就是放松自己的地方,认为大学重要的是毕业证书,而不是真正学到了什么。以大学英语学习为例,很多学生在大学阶段英语学习中,没有明确学习的目的。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专业语言的学习,而忽略了对英语背后西方文化的涉猎。大学英语的学习目标是多重性的,旨在培养专业英语素养之外,还有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能力。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高校学生的学习观念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不能够深刻理解学科建设的目的。

2.不良思潮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入了很多国外的先进经验,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国外的一些负面思想对人们造成了错误的引导。高校更是观念与思潮集中碰撞的场所。比如在英语学科理论体系中,学生会受到资本主义拜金思想的影响,从而造成自我认定的怀疑,把中国古老的传统美德抛在脑后。英语学习的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而不是受不良思潮的影响。我国大学文化在近几年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开放性思想泛滥,学生对人生目标和价值体现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在重要的场所有过激的行为。这些负面的思潮是制约大学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

3.学习过程中纪律和习惯的矛盾。以英语学科建设为例,英语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内容。英语学习中,要求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英语教学具有连贯性和重复性。英语学习就是英语习惯的养成过程。但是,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纪律约束上的错误案例。有的学生违反了学习的模式。例如在大学英语角活动中,有些学生参加活动的目的不单纯,不是以学习为目的,而是以获得交际活动为目标。这就阻碍了英语沙龙的积极作用,污染了高校的学风建设。

4.考试风气的不严谨。在英语学科建设中,会有必要的考试安排。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验。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英语考试中,学生的态度松懈、行为懒散。有的非专业学员认为学习无所谓。大学虽然是以专业知识为主,但是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加重要。打好基础才能应对步入社会后的各种知识种类的需要。把考试作为衡量学习成果的标准,而不能忽略考试的积极作用。

三、高校学风建设的策略

加强师德师风和学校的管理运行机制。学校是学风建设中重要的载体,学校应该把学风建设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在教学改革中提升学校管理机制的进步,在师德师风的建设中形成教师的人格魅力。例如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教师的个人修为,让教师成为影响学生多个方面的引导者。教师拥有什么样的个性,学生就容易受到影响。比如外籍教师的授课过程,学生就从穿着、风度、谈吐多方面理解国外文化的冲突。学校的学风建设要坚持长期,要动员一切与教育教学有关的部门和人员全体参与。在管理机制上抓住关键环节,监督教学过程,实施积极的管控措施、合理考核、严格奖罚制度。让学风与教学形成矛盾的统一体。

大学学风建设范文第3篇

对一所大学来说,一个班级的学风影响着院系的学风,同时又进一步影响着学校的学风。对我们学生来说,学风是指我们在一定的人生观,学习观和追求目标的支配下,在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优良的学风可以保证和促进学生高质量地圆满地完成学业,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许多良好的终身受益的习惯。可以说优良的学风是造就人才的前提和基础。

作为学校最基本的单位--班级,其班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风气。而班风中最直接最明显的要数学风。良好的学风建设决定着整个班级的风气,它可以使每位学生深受其益。但学风建设不当也可使许多学生深受其害。发生在身边的许多事情,有些虽小得不值一提,可它的影响却那么地让人深思。有人或因心情不好,对他人随口骂一句,而被骂的人不甘心随口还一句,时间一长,脏话说得也方便了,久而久之,落得个说了脏话也没不良感觉,脏话不离口,这也可以想象他以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了。而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潜移默化的。在宿舍一开始注意宿舍卫生,谁也不随便扔垃圾,这也是个人习惯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环节,可这就可以使得一个同学在教室不乱扔垃圾,在餐厅注意卫生,在校园内同样可以无意中做出让人值得借鉴的行为。更不用说在校外还有以后的工作环境中的表现了。所以说良好的个人习惯可以造就众多文明现象。宿舍文明了,最受直接影响的是班级,毕竟班级内同学接触的最多。

学风中最重要的也是学习的风气。作为学生最重要的是学习,上大学的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深造。为了在学生中形成竞争机制,学校也设立了包括高额奖学金在内的奖学金制度,这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在班级中,大部分同学学习兴趣高,刻苦努力,也就会使个别落后的同学有危机感,从而带动落后的同学共同前进。"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一政策在学校中更应贯彻执行。因为学校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学校要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发展提供方便。在班级中,可以使少部分同学先得以提高,从而带动大部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最终达到全班同学都有较大的发展,真正实现自己的大学梦。班风的建设状况是学校学风建设的直接体现。良好学风的形成还有赖于班级中每位同学的共同努力。

经过我们的工作,目前全班的学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学风活动开展以来,上课出勤率有明显提高,全班形成了一种团结奋进,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

总而言之,良好的班风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学校的教育管理活动都是通过班集体这一基本组织形式实施的。所以,只有存在于班集体之内的广大学生树立起勤奋学习,团结进步,健康向上的良好班风,学校的学风建设才能上水平,让我们共同关注班级学风建设。

大学学风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风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212-01

两年来,学校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导向,围绕全国一流农大的目标,深入开展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把学风建设当作“牛鼻子”工作,积极开展学风建设调研,探究原因,制定对策。

一、问题表现

(一)理想信念缺乏,道德素质下降

部分学生缺少远大理想、信念,没有生活目标,贪图安逸,处处以自我为中心;部分学生把把学习当作副业,利用主要的时间打牌、游戏和网络;还有的学生开展经商活动,以赚钱为目的;有的学生追求享乐,误入歧途。

(二)弄虚作假,考风不正

考风是学风的重要体现。部门学生平时不认真,考试时设法作弊。学院虽然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但仍有部分学生胆大妄为,不择手段。时间一长,不良风气弥漫校园,并且一旦形成,短期很难根除,像传染病一样,一届传一届。

(三)学习目的模糊,态度不端,纪律松弛

一些学生追求眼前、短期的利益,认不清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认为学习好坏无关紧要,平时醉心于社交活动;一些学生否认现在大学学习的价值,以混文凭为目标。于是,各种现象如旷课、迟到、上网、睡觉、谈朋友等现象盛行。

二、根源探析

当前,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其中一些学生身上,但是他的危害性和影响性却很大。它既影响学生个人的发展与进步,又影响学校整体的形象和发展,更影响社会上对大学教育现状的基本评价。仔细探究,原因有三:

(一)学生自身不成熟

农学院的学生大体具有两个特点:一类出生于90年代初,多为独生子女,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责任、义务没有明确概念;另一类多为农村出身,大学之前学习较好,视为家中宝贝。这里面,有部分学生的父母是农民工,常年和父母分离,跟随爷爷奶奶,缺乏家庭教育。当他们走进大学后,生理、心理均未成熟,没有明确的价值观,情绪不稳、喜好偏激,导致对大学新环境不习惯。更重要的是心理上处于断奶期,不会处理人际关系。遇到挫折后,不是积极应对,而是悲观消沉,缺乏锐气,有的甚至一蹶不振。

(二)学校方面

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日常管理不到位。由于日常事务繁琐,缺乏相应的精力和时间。还有,自高校扩招以来,各种资源更加紧张,导致在专业、课程、教师质量等许多方面存在大量问题。

(三)社会消极现象削弱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当前,社会有许多消极现象,如:利益分配失衡、知识无用、腐败横行等,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正确认识和判断。教育对高校实行并轨后,大学毕业生不再包分配,而是自主谋生。在这种情况下,各方面都不好的学生,因为有关系,在毕业时却占得先机,而那些优秀学生,却很可能一败涂地,变得很将就。这种恶劣风气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知识、自身和前途的正确判断。

三、相应对策

(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解决深层次问题

虽然学风建设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是首位。大学四年,各有阶段性的目标和任务,不能忽视任何一个阶段,大一学生有激情,大二则容易迷失,大三逐步走向务实,大四则直面社会。每个阶段,大学生都有不同的思想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有针对性地从一开始就引导大学生以班集体为单位,树立健康、向上的学风,是学生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萌芽时候就做好预防,让大学生刚入大学之后不久就能重新树立目标和方向是一个重要课题。坚持以学生为本、因人制宜、以情动人、情理交融至关重要,农学院坚决不用工作很强、学习很差的学生当学生干部,而是鼓励这类学生坚持把精力投放到学习上,知道学习成绩大为改观为止。

(二)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专业思想

在农学院,每年新生一入学,总是有要求换专业的情况,这就对辅导员开展专业思想教育提出了很大挑战。因为,学生刚入学,对专业的认识尚处于未知的感性阶段,无所谓特别喜欢,只是凭刻板印象觉得学农不好,没有前途,在这时,积极的引导至关重要。学院坚持一入学就邀请所在专业的系主任给新生上第一节专业介绍课,同时邀请资深的专家教授如烟草专家韩锦峰、小麦专家郭天财、玉米专家李潮海、陈彦惠、汤继华等为新生开展“指路明灯”教授导航,发挥知名专家教授人格的影响力、感召力。同时,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专题讲座等活动,举办学院知名校友基层创业报告会,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让新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认可专业,特别是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方面认识到专业的社会作用和价值,从而树立学农、爱农、惠农的专业思想。

(三)加强学风管理形成有效制度

农学院加强学风建设,重在通过日常的学习管理,形成良好的学习制度,包括自习制度、学习小组制度、上课考勤等形式,发挥学生会、兴趣小组的作用,定期开展学风建设的调研和把脉,把每个班级的学风情况作为评选先进集体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考前开展诚信考试动员,针对考试中严重挂科的学生实施警示制度。同时设立学习进步奖,对进步较大名次的学生进行公开奖励,发挥激励和促进作用。重视对宿舍作为学习针对的有效利用,以学习型宿舍为目标号召大家开展书香宿舍活动,形成好的学习氛围。总之,有措施、有落实,保证了学生的日常学习有良好的制度环境。

大学学风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风建设 实践研究 计算机专业

一、大学生学风建设的作用与意义

学风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环境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心态,甚至是他的人生态度。凡是成功的学者、科学家、商界精英等,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具备是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勤奋的个人精神。而良好的学风正是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勤奋的个人精神的沃土。好的学风,可以激发小集体中的个体潜质。促进小集体的整体前进,最终带动一批人迅速的成长。因此,学风建设对于个人成长及校园大环境的发展的作用是积极的而关键的。大学生的学风建设是以为大学生们树立科学的知识价值观、知识发展观、知识融合观和知识创造观为目的的基本工作。由此可见,学风建设对于大学生,乃至于国家的未来来说,都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二、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实践研究内容

1.研究整体介绍

在本次实践与研究中,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所有本科生,其中研究重点放在2007级、2008级和2009级,涵盖了新生班和毕业班。因此,实践研究具有实用性和广泛性。

学风建设面临的问题主要为学生和学校及社会两个层面。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功利色彩严重、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纪律松懈和学习习惯不良等现实情况反映了学风建设中学生层面主要存在的问题。从学校和社会的层面来看: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加强对不良风气的抵制,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针对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加强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深化教学体质改革、培养教师教风、严格考试管理、建立长效的奖惩机制、推进优良班风建设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来着手。

计算机系学风建设研究与实践侧重点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培养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两方面。对于前者,学校的辅导员和导师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实际工作中也收效明显。但是在提高学生对学习重要性认识的方面,往往存在一个辅导员管理多个专业学生的情况,实际工作中辅导员所学专业与管理的学生的专业存在差异性,使得辅导员在和专业相关的教育工作中说服力不足。上述因素的存在,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了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没有清晰的大学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的问题,对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相应的精细化的学风建设具有非常重耍的意义。

2.实践研究的具体方法

建立一个严格的管理和监督网络,责任人覆盖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任课教师、本科生导师、辅导员、班委组成。对课堂、实验、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检查监督。同时针对监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召开会议进行分析,制定针对不同阶段和问题的解决方案。要从严抓教风的角度制定实施方案,确立任课教师为学风建设第一责任人。在课堂上结合专业发展前景,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互动,配合辅导员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另一方面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在科研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实验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等各个环节奠定坚实的基础。

召开学风建设动员大会,各班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及党员参加会议。以党员为主成立班级学风建设先锋模范小组,以自身的榜样带动全班同学共建学风。班干部做好每节课的考勤记录工作,两周汇总一次并进行公示,由辅导员对缺课、迟到、早退等严重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面有效的学生综合测评条例和奖惩机制,在学生干部选拔、免研推荐、奖学金评定和各项评优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奖励优秀生。帮助后进生,激励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最终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开展。

建立在对学生的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辅导员针对问题突出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深度辅导,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实施科学的人性化的引导,帮助其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扰。同时辅导员需要利用形式多样的专业培训活动不断丰富自己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从而做到规范深度辅导的内容。包括为每一个学生制定阶段性个人发展规划,为他们解答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困惑,引导其健康、科学地发展等。增强辅导员自身的责任感,通过精细化的指导和服务,全面提高学风建设工作的实效性。

三、学风建设实践研究结果与总结

1.学风建设实践研究成果

经过学风建设一系列措施的施行,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出勤率、学业警告率、各门成绩的及格率、优秀率等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观。出勤率方面,2008年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出勤率为89%,2009年提高到了92%,而2010年这一数据上升至95%。学业警告率方面,2008年计算机专业的学业警告率高达9.47%,在2009年,这一数据降至3.1%,而2010年计算机专业的学业警告率下降到2.08%。在整体成绩上升的同时。也出现了基础课成绩表现突出。例如2008级的高等数学,以94.6%的及格率名列全校第一。

2.学风建设实践研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