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农问题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总所周知,在21世纪里,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同样存在,并将在中华名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农业、农村、农村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党的xx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 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对于这个问题,我走访了家乡的一些村落,同一些村民、村干进行了交谈,真真实实的了解到了,三农问题不仅是国家当前的一大核心问题,而且也对我县有着很大的影响,对每一个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开资均来自农业上的收入,而我们却在农业生产上有着极多的缺陷,从而导致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并且还引发了一系列的共存问题。以下,我就我家乡的一些实际问题,来谈谈我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首先,三农问题是三个共存性的问题,它们互相牵连,互相制约;其次,三农问题会引发其它的问题,这就更加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再者,三农问题是一个普遍性的,历史性的问题,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就有着历史的艰巨性。
摘要: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经济学课程,其内容抽象不易理解,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将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科的兴趣,因此需要改变其教学方式,运用能激发学习兴趣的启发式教学手段,通过创设难度适中的三农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运用经济理论分析实际的三农问题。
关键词:经济学 启发式教学 问题情境 三农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启发的目的是举一反三,利用诱因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这一方面,启发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即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怎样把启发式教学法融入到发展经济学的开放教育教学中来解决三农问题,就成为了本文讨论研究的重点。
1、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及其形成的理论基础
1.1 启发式教学的起源和内涵
启发式教学是与注入式教学相对立,并与之相互斗争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古代孔子是教育史上首创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教育家。到了近代,一些改革者也积极倡导启发式教学,就提出了改革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而在西方,最早推崇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他倡导的是“问答法”的教学方法,也被称为“产婆术”。
本质上,启发式教学是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方法的指导思想,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起点,它的应用既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活动最重要的手段。另一方面,它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引导和转化,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1.2 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启发式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当代认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它对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过程非常重视,特别是对思维过程的充分展现,是以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的全新教学理念的真正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认为:知识不是靠老师教学传授而习得的,而是学生根据一定的学习和他人的帮助以及对资料的查阅,然后对知识进行整合、建构而得来的。它既强调学生认知主体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这种教育思想和理论是当前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2、在三农问题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2.1 对我国现存三农经济现象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求知欲,启发学生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在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注重。而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如当教师在讲述三农问题时,可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其思考:
为什么现在我国粮食问题成为三农主要解决的问题?
给出这个问题后,学生思考就会非常积极,会联系实际来分析解决这个三农问题。在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就会说明这是个三农经济问题,如果不了解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式,就不可能正确回答出来。教师也可以不失时机地讲述最近比较热门的话题“全球10亿人口在饥饿中挣扎”, 这样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教师论述完饥饿问题后,让学生回转头去思考这个问题,根据所学的知识、联系实际来分析和剖析这一问题。但由于上课时间有限,教师只能就问题情景中的主要问题给予分析、解答。这样学生将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积极、深度地思考问题,只是应付式地来回答。因此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解决具体的三农问题之前,需要精心设计好教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
2.2就三农问题,以探究式的提问,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此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讲课时要善于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进行探究式研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和难点。如当教师在讲述财政资金政策时,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我国的财政资金需要大力度投向“三农”以此来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但近年来,政府却又不能与把重点投入其中,这种极度的不对称是怎么样产生的?
问题提出后就会引起学生讨论。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老师应立刻给予鼓励,回答不完整教师加以补充,再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不断提出其他相关问题。学生随着老师的提问和引导不断思考,发表观点,展开讨论。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感觉经济学并不抽象,而是非常贴近生活,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兴趣和热情,自我探究和学习的意识也会增强,掌握重点和难点学习的能力也随之加强。从本质上说教学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过程。通过创设富有想象力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再通过讨论,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对经济现象进行实践性考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
教师可适当组织一些跟经济现象相关的实践性考察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加强其切身体会,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如在2010年的4月我们专业所做的对贵阳市周边的农村经济调查报告,此次抽样调查农村一家人中的主要5个成员。其中2个文盲、2人仅受过初等教育,只有1人受过高等教育。这说明他们的文化素质都很低,以至于其掌握科技的本领低,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因此也让学生从中明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在本次的调研考察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通过分析调查报告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学目的也得以实现。实践性考察的目的在于把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逐步运用到实践当中。在这个课例中,学生始终处于探索、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安排和引导。
3结束语
启发式教学遵循教学规律,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引路者。在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法,既要重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传授和讲解,更要注意通过创设一系列问题,开展各种讨论,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一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更可以学到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其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走上自主学习之路,极大地发挥启发式教学在发展经济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文光.教育技术学学习理论的哲学方法论思考[J].教育技术通讯, 2006
[2]何克.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5
[3]陈锡文.我国粮食供求关系的中长期展望.未来与发展 1(1 988)
[4] 张凤荣,陈焕伟,等.土地资源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E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5]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学改革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教育》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 [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 农用地确权与流转创新研究 农用地流转探究 我国农用地流转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GIS的农用地流转价格评估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农用地流转综合价值评估方法探讨 推进农用地流转的三条对策 密云县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分析、应用与研究 农户农用地流转意愿及流转数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产能核算研究 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的应用研究 宜川县农用地整治潜力研究 集体农用地征收价格评估方法研究 巴林左旗农用地定级成果研究 基于土地规模经营的农用地流转探讨 集体非农用地流转受困现行法律 陕西关中地区农用地流转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对于我国农用地内部流转的看法和分析 浅析如何促进农用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中部地区的农用地流转问题及对策探析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及农用地发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8]华彦玲,施国庆,刘爱文.发达国家土地流转概况[J].新农村,2007,(02):11.
[9]李晓丹.国外农用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演变[J].世界农业,2014,(05):6872.
[10]郭海霞,任大鹏.我国农地经营细碎化问题研究[J].求实,2008,(3):8688.
[11]杨澜,付少平,蒋周文.法国小农经济改造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08,(10):4951.
[12]马艳.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理论探讨[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05):5663.
[13]李刘艳.发达国家农地流转市场建设成效及借鉴[J].江苏农业科学,2012,(02):343344.
[14]范怀超.国外土地流转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地理,2010,(03):484488.
[15]聂用芬.芒市中山乡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J].学术理论,2014,(33):169170.
[16]朱志芳.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分析与探索―以永州市蓝山县为例[J].东方企业文化,2014,(20):196.
现场答辩评分细则一根据抽签结果,每人市场按具体要求,展示小组成果,组员风采及团队精神等各个方面。评委根据相关评分标准进行评判。决赛主要考察团队的综合竞争力。
一、专家评审及答辩流程要求:
1、多媒体展示。
可通过PPT、电子书、视频、照片等多种方式。其余内容可以包括团队成员介绍、成员分工、过程展示展示等。(限时8分钟)
必须包括:
(1)、对小组的营销方案的陈述
(2)、实战营销的成果展示
2、评委对选手的营销方案、实战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上一环节分析中的问题进行提问,选手进行正面回答,可由一人作答或多人配合完成,从中可以更真实的看到选手的营销能力,团队配合力度,时间4-6分钟,由评委掌控。
现场答辩评分细则二1.社团成立必要性:
A.无必要性0分.
B.有一定意义,并非需要1-3分.
C.很有意义,迫切需要4-5分。
社团意义与已有社团的区别:
A.和已有社团重复0分.
B.和已有社团有一定混杂1-3分.
C.非常清晰4-5分。
2.社团组织框架:
A.基本没有0-3分.
B.分工比较明确4-7分.
C.分工细致各部门到位(财务、宣传等必要部门完善)8-10分。
3.平日活动开展形式:
A.没有构思0-3分.
B.较可行性,有内容传授5-10分.
C.有具体可行性,内容丰富,群众基础高10-15分.
4.社团财务管理:
A.无乱收费,没有财务规划0-5分.
B.费用收取比较合理,有一定规划5-10分.
C.费用收取合理,规划性强10-15
D.费用收取合理,有具体的财务规划且钱账分开15-20分.
5.负责人自我简介:
学习情况:按平均分的百分之十计算。(例如平均分60分,则给6分)。
获奖情况:获得校级荣誉2分,党员2分,市级以上荣誉3分(满分8分)。
社会活动:参与过社会活动2分
6.对社团的远见:
A.基本没有构思0-3分.
B.有大致框架,明白大致发展方向4-7分.
C.有初步规划并有创想8-10分.
7.是否有明确挂靠单位,指导老师:
A老师不能提供实质性指导0-1分.
B老师对该社团较有帮助2-3分.
C老师对该社团发展、日常管理有本质帮助4-5分
8.对社团的介绍:
A表述一般,没有借助任一辅助方法1-3分.
B表述清楚流利,但不够完善4-7分.
C表述清楚流利,完善,语言得体并借助辅助方法8-10分.
团委社联合会
现场答辩评分细则三一、本次评分采用百分制形式,评分共分四块,分别为实践主题部分、可行性部分、预期成
果部分及现场表现部分。
二、实践主题部分所占权重为40分,由评委根据以下几点给分。
1.实践主题是否切合时代热点。所谓时代热点是指校团委关于20xx年暑期社会实践所发指导意见中提到的重点实践方向,包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携笔从戎心系国防、东北振兴学子有责、 三农问题专题调研、支柱产业现状调查。
2.实践主题是否具有创新性。具有创新性是指做一般实践支队没有涉及的但是又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或者在实践计划的构想,实践地点的选择上具有普通意义上的创新性。
3.实践主题是否明确集中。该因素是指实践主题没有铺得太散,能够围绕一两个主要问题。
4.实践主题及与之相联的实践计划是否切实可行。该因素是指实践主题中没有假大空等不切合实际的东西。
三、可行性部分所占权重为30分,由评委根据以下几点给分。
1.该实践能够保证支队队员的安全,这一点请评委重点考虑。
2.联系进行的情况。该因素包括联系对方的级别,及对方接待我校社会实践支队的意向。
3.实践在当地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该因素是指我们的社会实践以尽量不影响当地正常的生产生活为准。
4.实践经费的解决情况。鼓励各支队寻找多种形式的赞助,但是不鼓励活动过分渲染商业化的气息。
5.是否有本校或外校的指导老师参与与是否有本校联合,鼓励各支队寻找指导老师带队,或者由老师指导实践计划的制定及论文的写作。
四、预期成果部分所占权重为20分,由评委根据以下几点给分。
1、该社会实践可能在实践地点产生的反响,包括是否能够很好地宣传及维护清华大学的形象,是否能在当地群众中产生广泛的影响,实践成果比如调查报告等是否能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帮助。
2、我校及实践地点或中央新闻媒体的报道意向。鼓励各支队积极利用新闻媒体扩大清华大学社会实践的影响。
3、该社会实践对支队同学自身可能产生的提高作用。
五、现场表现部分所占权重为10分,由评委根据以下因素给分。
1、现场介绍部分。是指上场参加答辩的支队队员在前5分钟内的表现情况。包括展现形式是否活泼,对本支队实践是否介绍的到位等。
2、回答问题部分。是指回答评委及现场观众提问的部分。包括回答提问是否流利,对本支队的社会实践是否完全了解等。
六、某一支队答辩完后,请评委当场给分,并在所有支队答辩完后由实践组经计算排序当场
宣布各队分数。
七、附加说明:本次答辩按大项给分而没有将评分细则进一步细化是因为现在只是处于社会
实践的初步立项阶段,对细则细化会增加各支队的负担,所以未予采用,而采用由各位评委
【关键词】农村;农民;医疗救援;院前医疗救助1 现状与背景
急救医学将急救的过程分为“ 院前急救、急诊处置、ICU 观察”三个阶段。所谓“ 院前急救”(First aid) 就是指从救援者到达现场,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开始,到救护车把病员送达医院急诊室之间的这个阶段。“ 院前急救”对于突发疾病或者遭遇意外创伤的病员来说, 至关重要, 直接关系到病员能否得到有效救助与生命的延续。在我国中、西、北部广大的山区农村地区,院前医疗救助系统有待完善,并呈现出下列特点。
1.1 农村空巢现象突出,留守老人与儿童自救意识差及自救能力不足:自1979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政策的成功实施,我国城市与沿海经济较发达省份,年从内陆省份吸收大量的农村年轻劳动力,与年轻劳动力的海边移动相伴随出现的是内陆地区的空巢现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1]。同时,随着我国人口步入老龄化,空巢现象将持续今后一段很长时间。据专家估计,内陆省份如江西、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川等广大农村地区,50%以上的主要劳动力均长年在外地打工,涉及到几乎大多数家庭。以湖南为例,2008 年湖南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466 万人,约占农村劳动力资源的50%,有的甚至达到了60%-70%以上[2]。随着年轻人外出,把老人与儿童留了下来,从而出现了倍受关注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与空巢现象。2009年年初,全国老龄办的《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人状况调查报告》表明,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人家庭总户数的48.9%;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11.8 亿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3.9%。各种迹象表明,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老人家庭的主要模式,空巢老人们的生活、医疗与精神状态亟待社会关注。从人群发病谱来分析,老年人与儿童却又正好是疾病多发人群,同时,农民急诊发病有其自身的特点。据宁夏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农村居民急诊年发生率为1.81%,发病特点是白天发病者比例(71.15%)高于夜间(28.85%);急症突发比例(75%)高于原患慢性病突然加重者(25%),急诊病人前五位主要病种分别为外伤骨折、心脑血管疾病、急性腹痛、高热、妇产科急症[3]。在农村,病人患病后自救意识差,延长甚至耽误了院前救助的机会。有研究报告,在被调查的总计2129 名村民中,在“如果病情不很紧急,你会因此就医吗”的问题调查中,72.29%选择“不会立即就诊”, 而选择“立即就诊”的只有27.71%[4]。象这种情况在农村比较普通,从而形成了“小病不看,大病小看”的局面。因此,无论老年人还是儿童,一旦生病,自救意识差,同时自救能力也差,已严重地影响了病员获得被医学救助的机会。留守老人去世后多天才被发现的事例,在网上也可见报到,这说明这一问题已经非常突出,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1.2 自然条件差,急救站点不全,交通相对不足,严重影响了院前获得救助的时间: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自然条件相较差,农村急救网络体系不完善,急救网络覆盖不全,存在许多急救盲点[5],再加上交通不便,影响院前获得救助的时间。以湖南省的浏阳与汉寿两县为例,两县市最大急救服务半径平均为16. 1公里, 最远为36公里, 急救反应时间平均约0. 5小时, 最长达2 小时[6]。有调查显示,在影响被调查者就诊地点选择的因素中,“道路交通状况及运输工具条件”首位,约占38% ,排在“医疗技术质量”(32%)与“医疗费用价格”(27%)的前面[4],这表明交通因素仍然是影响农村就诊地点的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二县属于内陆省份中自然条件与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地区。2002年度浏阳市人均GDP为6230元, 汉寿县为4700元[7]。在2007年浏阳县已是进行国内百强行业,而汉寿县则地处洞庭湖平原,区内水陆交通均很便利。相对其他偏远山区县来说,无论经济能力还是交通条件,都比山区县好得多。以湖南省的沅陵县为例,该县属典型的山区县,县域面积近6000平方公里,最远的乡镇离县城100公里以上(如七甲坪与五强溪二个镇),境内多山,交通极不便利。相邻乡镇之间相距有远有近,平均约30-40公里。以各乡镇卫生院为中心,计算服务半径,平均在30公里左右,再加上山区路难行,以此推测,急救反应时间平均计算最短也得2 小时。相对而言,在自然地理上,沅陵县地处我国中西部平原与山区的过渡地区,与我国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等区内的县份相对,自然条件更不占劣势。因此,对我国中西部大多数省区的广大农村地区而言,农民一旦患重病,需要医疗救助,其院前花费的时间将是对病员生命的最严重威胁之一。今年9月12日晚7点左右,我乡董山溪村村民张茂国被毒蜂蛰伤,伤情较重,因距我卫生院达20多公里,又无交通工具运送,只能在最近的村卫生室进行处理,直到13号的上午10点才送到我院,已出现了严重的多器官功能衰竭,进行紧急抢救处理的同时呼请沅陵县人民医院120车接病人,我院距县城45公里,山路崎岖,来回最快也需2个多小时,因受伤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致病情过重,二天后只得又转到条件相对较好的怀化市人民医院抢救。前后20多天,花费十多万元才救回了性命,这给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1.3 急救器械装备与人员配备不足,救助能力相对差:同样以上述二县为例,在急救装备上,在县、乡二级医疗单位中,30. 4%的乡级医疗机构中没有配备洗胃机, 60%无救护车系统设备,76. 8%没有配备心电监护仪,85.5%的医疗机构无呼吸机急救设备;在机构设置上,69家单位中11家( 16% )未设立急诊科;在人员上,急诊科医务人员总人数为321人, 其中医生172人, 护士119 人,急诊科医务人员的学历以中专和专科为主, 共占86. 9% 职称结构中以初级( 46. 7% )最多[6]。有报告显示,县、乡二级医疗机构承担了农村首次急诊病人救助任务的80%[4],尽管约80%的病例均为常见病与多发病但,仍有约15%的病人需异地转诊[3]。同理,上述二县属内陆县份中自然条件与经济条件属比较好的。有研究表明,对浙江、湖南、云南三省份进行卫生资源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经济当地卫生事业水平与当地经济发达水平高度相关[8],同理类推,对于我国中西部大多数省区的广大农村地区而言,其急救设备装备与人员配备,不可同日而语,这自然严重地影响了医疗机构的救助能力。这表明急救器械装备与人员配备,与之相联系的救助能力不足,影响急诊抢救。
2 完美农村院前急救的设想
如前所述,我国农村医疗救助体系尚不完善,特别在中国广大山区农村。因为历史等诸多原因,一时改变这些困难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有必要从近期角度与中长远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步骤的解决,这或许是可取之策。
2.1 近期策略完善农村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对于农村急救网络的构建,有村、镇( 乡) 、县( 区) 、市四级的提法[5],实际上由于市级医疗机构极少承担急救工作[4],建立村、镇(乡)、县三级院前急救网络更符合实际需要。这种网络包括三条三级网络,即村、镇、县三级,信息、网络与医疗救助三条网络。信息网络负责对区域内所有急救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由村、乡(镇)与县三级构成,各级有相应的负责人。村级以卫生站负责人为责任人,收集本村的疾病相关信息,乡镇级以急救中站为负责人,县级以急诊科为责任人,以保证信息畅通。
交通网络负责对急救病员的转运与临时急救。乡镇医疗机构(医院或卫生院)在这个网络承担核心工作。每个乡镇医疗机构(医院或卫生院)配备至少一台急救车与相关设备是必要的,并组建农村120。
医疗院前急救网络系统应由村-镇-县三级共同组建。急救工作的重心应放在乡镇级医疗机构,力求完成80%的急救工作任务,以村级、县级为辅,村级完成临时救助,县级完成危重症患者的救助。力求做到普通疾病不出乡镇,大县不出县,重大疾病才到省城三级医疗机构的局面。
打破行政区划,开通农村120网络:“把120急救体系建到农村去”,这是湖北省十堰市急救中心暨市120指挥中心在2005年成立之初就规划的目标。在我国农村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相对薄弱,而如何把医疗急救资源配置到农村中去,使广大农民群众享受院前急救保障,十堰市在2006年就创造性走出了一步:把120急救体系建到农村去,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全了市、县、乡三级院前急救体系,为保障农民群众健康、服务和谐农村建设作出了有益尝试,效果明确。由于大多数山区农村的村、乡、镇比较分散,医疗急救属于时间性非常强的工作,就近救助对于医疗急救的非常必要的。因此,紧急医疗救助不应受行政区划的局限,同时,把农村各乡镇的120急救队伍有效组织起来,形成网络,达到相互支持的作用。
2.2 中长期策略增强农民的防病与自救意识:在农村“小病不看,大病小看”的现象非常普遍,主要原因源于经济上的能力不足,部分原因归结于农民防病治病意识非常淡漠。随着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实施,这一状况有所好转。如果从根本上改善上述局面,光有政府的投入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农民兄弟进行防病治病的教育,这些工作可以视为民间自身的,也可以视为政府的工作。如果政府投入更多地关注,让各村镇卫生室工作人员,对农民兄弟进行广泛地医学知识宣教,对增强农民防病治病与自救意识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改善政府的投入方式,引导农民集中养老:多年来,政府在“三农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这些工作包括城镇化建设、集中养老、农民“退休金”,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投入等等。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可以让农民居住在人口比较集中乡镇,集中解决供电、供水、通讯、医疗、上学等生活实际问题,对农村空巢的后养老问题,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还待加强;养老院、敬老院作为政府倡导的养老方式,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实行多年,但大多数农民抱着“死了也要死在自已家里”的传统习俗,未能有效地把农民吸引过来,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近年来,我国政府还计划与落实农民的“退体金”,年满60岁农民可以从政府拿到一定数目的生活补贴,这些惠民政策体现政府对解决“三农问题”表现出的极大勇气与决心。设想一下,仅上述三项,政府的投入一定不会少。如果把上述三方面的投入综合起来使用,例如,以政府投入为主在集镇中建养老院,把住进养老院的老人发“退休金”,这样可吸引更多的农民到集镇中的养老院中居住,万一老人生病,相互有个照应,这样对改善农村空巢后自救能力不足发挥一定的缓解作用。
3 展望
作为占中国人口半数以上的农民卫生事业,应该受到广泛地关注。农民患急诊,其院前救助体系目前有待进一步完善。从近期角度,有效的县-乡-村三级三条院前急救网络,即信息网络、交通网络与医疗救助网络,以及妥善处理紧急医疗救助就近原则,可望对缓解现阶段下农村院前急救现状发挥正向作用。从长远地角度,政府需在三农投入的方式上改变策略,把农民“退休金”、新农合医保、城镇化、养老院等投入有机结合起来,以弥补农村空巢与老年化等带来人力不足,同时加强对农民防病治病与自救能力的教育,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现实需要, 也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战略性举措。
参考文献
[1] 杨淑琼,刘河元.“空巢”村农民主体缺位与农村劳动力转移[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3):325-328.
[2] 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2008年湖南农村劳务经济基本保持平稳发展[R/OL]. stats.省略/tjfx/dfxx/t2009- 02- 05- 402536026.htm.
[3] 李吴萍,宋琦如,王禄生,王瑞儒,刘槟红,王维成.宁夏农村居民对急诊服务体系需求与利用调查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2):239-242.
[4] 滕永军,王燕炯,杜婉丽,王金文.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急诊医疗卫生需求调查[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2):11-13.
[5] 金薇,汪东亮,周玉皆,张志猛,王雪山,陆永姝.宿迁市农村急救网络运行现状分析[J]. 临床急诊杂志. 2010;11(2):28-30.
[6] 周亮,肖水源,刘志宏,冯早成.湖南省两县市乡级医疗机构中毒急救服务能力和可及性的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2):114-116.
[7] 湖南省统计局. 湖南统计年鉴[M]. 长沙: 湖南省统计局, 2002.
[8] 胡敏,郭,赵晓华,孙振球,郭海,高敏,许丹,肖亚洲,曾芳,曾游哲.湖南省卫生事业发展的状况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7):692-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