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深秋的诗句深秋的诗词

深秋的诗句深秋的诗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深秋的诗句深秋的诗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深秋的诗句深秋的诗词

深秋的诗句深秋的诗词范文第1篇

例如:“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这是晏殊词中经常流露出来的一种极富人生哲理的人生态度。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则流露出一种悲凉﹑凄美的意境。诗人借登乐游原抒发了自己壮士迟暮之感,也强烈地宣泄了对国事盛衰之悲。诗人以其独有的才华和灵感将自己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不幸人生,妙笔生花成了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夕阳”不仅是指落日这自然景物,还暗指诗人生当晚唐,目睹乱世,深患国家之内忧外患,曾想展一己之才,匡世济民,可惜其一生命运坎坷,至暮年都未能如愿。当然,这首诗千百年来撼人心弦,不是因为它的写景和诗人的自我伤感,而是因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所升华的境界,给人一种哲学上的意义。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不仅抒发的是人去楼空的感慨和深重的乡愁,更是作者对自己以前那种狂放不羁、荒唐无常生活的终结。据说,崔颢早年好赌酗酒,更被世人不齿的是他择妻也以貌美为标准,且稍不如意即离弃,被称为“有俊才,无士行”。而晚年的崔颢,“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崔颢诗歌的“忽变常体”,其标志就是这首连李白都自叹不如的《黄鹤楼》。此诗之所以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轴之作,盖因作者以摇曳生姿的古歌行体入手,特别是后四句中“晴川”和“芳草”对仗工整,而“日暮乡关”和“烟波江上”又很随意,读来让人不仅想起汉末狂生祢衡被杀此地的警世典故,更顿生空茫之感及不如归去之叹。这种亦古亦律,大巧若拙的结构体制,便于表现高唱入云的雄健气格,也使全诗意脉贯通,形成清拔俊秀,寄情高远的超妙仙境。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把羁旅在外漂泊人对家乡的思念情怀刻画得淋漓尽致。马致远最好的作品,都写于一种“夕阳”与深秋的背景中,《天净沙·秋思》亦如是。这首小令名作之所以被称为“秋思之祖”,就其作品内容本身而言,简简单单,普普通通,重要的就是这“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点睛作用。夕阳西下使枯藤、老树、昏鸦这幅昏暗的深秋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试想,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他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在夕阳残照的荒凉古道上,孤独的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这是何等的凄美与悲凉啊!这首小令不仅写出了游子背井离乡的漂泊之苦,而且透露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而“夕阳西下”更增添了一层怆神寒骨的迷离孤立之意。赏吟完一曲《秋思》,让人心中隐隐作痛,悲泪欲出啊!

“黄昏鼓角是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李益《上汝州城楼》)这里的“黄昏”在诗人的笔下是何等的悲凉,那惆怅的意境,感伤的格调反衬出诗人在国土沦陷后的悲痛情绪。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诗人由眼前的“日暮”景象,想起自己漂泊异乡的处境,把思乡的情感和“日暮”的景象糅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惆怅孤独的画面,深刻地展现了游子思乡的凄恻之情,给读者的心灵蒙上一层淡淡的惆怅。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以苍劲的笔触,深沉的情怀,勾画出边塞黄昏时特有的气象,给人一种雄厚的力度,有力地表现了壮士们防守边塞的艰苦和坚持抗战的决心。

当然,描写黄昏的诗句也并非都是苍茫、悲凉的,与之相反,也有格调清新、奋发向上的诗句。例如,徐元杰的:“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湖上》)诗人笔下的“夕阳”,简直是一幅诗的画卷。夕阳西下,箫鼓声声,人们驾着归船,一片欢歌笑语,整个境界开阔明朗,表现了劳动归来时的欢快、喜悦之情。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辛弃疾《鹧鸪天》)又给我们绘制了一幅恬静幽雅的图画:斜日柔光,细草青青,黄犊鸣叫,一片清淡的春色。

“日暮江亭春影绿,鸳鸯浴,水远山长看不足。”(欧阳炯《南乡子》)则呈现出另一种情趣:日暮江亭,春光碧绿,池塘中鸳鸯戏水,远山近水,斜晖脉脉,整个大自然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深厚情怀。

深秋的诗句深秋的诗词范文第2篇

电视是一门综合艺术,电视艺术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全面的发展,而在这些发展中,文学素养的加强尤为重要,这就需要电视艺术积极地向文学艺术取经学习。在我国灿烂的文学艺术中,古诗词的成就最高。古诗词中通过人物生活环境的景和物来抒感的方式,是电视艺术最需要的。

我们不妨将那些写景状物的词句看作空镜头。下面,结合空镜头的功能来谈一下古诗词在空镜头方面的妙用。

一、交待环境。交待环境的空镜头多是一些远景、全景甚至是大全景。从古典诗词中,我们可以得到更深厚的滋养,使空镜头的意味更加深刻。如唐朝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的前两句如果放在电视片中算是比较典型的交待环境的空镜头,“渭城”、“细雨”、“轻尘”、“客舍”和“柳色新”,这些景物给大家勾画了一个清新湿润的环境。同时,能让人隐约感到会有喜事发生,会有小小的惊喜。但是,后面交待的却是离别,亦喜亦悲,凸显艺术的张力,使全诗更有味道。这样的空镜头就不单单是镜头了,而是参与到了全部内容中来,起到了很重要的反差作用。我们在做电视艺术片时,如果应用这样的空镜头,艺术表现力就会大大提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千古名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句诗放在电视片中,也算是绝美的镜头了,大漠和孤烟一横一竖,一实一虚,一大一小,将构图中的对比原则发挥到了极致。长河和落日一长一圆,一明一暗,一大一小,也是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原则。同时,在景别的运用上,这两句都运用了特写镜头,把“孤烟”和“落日”极为突出地呈现在画面中。这样的空镜头艺术感非常强,同时,结合全诗的意境,也传达出了诗人落寞、孤寂的心情。

二、表示时间(事件或故事发生的时间)。北宋词人晏殊的《蝶恋花》这样写道:“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这首词表现了浓浓的相思之情,词人没有明确说出思念,但是,读后,思念的哀愁也会深深地感染读者。这首词的妙处不仅在这里,还在于上阙中写景状物的词句,也就是我们可以看作空镜头的词句。其中的“槛菊”、“罗幕清寒”和“燕子双飞”,表明的是深秋季节;而“明月”又交待了具体时间――夜晚。同时,透过这样的空镜头,我们分明能感受到词人在深秋的夜里的那种凄凉、孤单和落寞的心绪。这样的空镜头不仅交待了时间,还恰当地与整阙词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产生了更加强大的力量,这样的运用非常精当,这样的方法值得电视工作者认真学习和研究。

三、表达人物的情绪。《春行即兴》是唐朝诗人李华的作品,诗人这样写道:“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宜阳是连昌宫(唐代最大的行宫之一)所在,境内山上有兰香神女庙,山中古木流泉,鸟语花香,景色妍丽,是一座天然的大花园。它年年都吸引着皇室、贵族、墨客、游人前来观赏。然而,在安史之乱中,这里遭到严重破坏,景象荒凉。作者眼中所见的景物,类似于现代影视中的空镜头,这些空镜头中包含了很多的细节,通过细节的堆积强化情绪的抒发,产生更加强烈的感染力。四句诗所写的景物都很美,但是,这样的美景中竟然没有人游览春色,一片空寂,读之顿生“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这样的诗句不仅仅抒发了人物的情绪,而且,富有很强的感染力。这样的诗句用作空镜头一定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①商金玲:《电视片中的空镜头》,《采写编》,2001年第4期。

深秋的诗句深秋的诗词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210-01

怎样使古诗词教学中充满韵味,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率呢。我从古诗词的绘画美、语言美、色彩美等方面入手。

一、想象联想――再现绘画美

诗与画是相通的。坡评价王维时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玩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但是诗词毕竟是语言艺术,是用语言描述的“无形画”。所以诗词的教学,应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真正理解和品味诗歌的内涵和主旨。

1、创设诗境,感知绘画美

古代诗歌遣词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浓郁的诗意。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深秋的高山,弯弯曲曲的石径,飘渺的白云,若隐若现的人家,红得似火的枫林,构成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深秋山野图。我采用吟诗赏画的方法。在弄懂诗意后,让学生欣赏一幅深秋山林图,学生边吟诵诗,边欣赏画,不知不觉中体会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必须用小学生能接受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理解、去体验、去想象,才能使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从而为学生体验到诗歌的语言美打下基础,铺好水到渠成的基石。

2、展示意境,欣赏绘画美

意境,是诗词中所描绘生活画面与作者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古诗词的作者往往选取最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或最有意义的场景,或最典型感受来言志抒情,这也就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会意境与情感,并从中受到熏陶。如教学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引导学生到一个特定放入场景,然后用耳朵听一听,眼睛看一看,鼻子闻一闻,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使诗歌形象通过不同的感官的沟通与转移来产生丰富的联想。对莲叶荷花等物象在感官上由视觉向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迁移。古诗词的绘画美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在教学时,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领会诗词中的绘画美。

二、诵读品味――感悟语言美

古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因而在古诗词教学中,加强朗读古诗词有助于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是综合感受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

1、强化朗读,感知语言美

小学古诗词教学首要的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出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然后通过正确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把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轻重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读出来。古诗中的绝句和律诗在一般情况下奇数不押韵,偶数句押韵,一押到底,不变韵。朗读时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读得轻一点儿,使上下句音节和谐对应,这样才能产生沁心感怀的韵味效果。一是划分节奏,如《题西林壁》的可以这样划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二是重音,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的表达是依靠情感语气来实现的,其中语音轻重是关键,因此必须根据诗歌的表达重点,确定少而精的词语加以重读处理,并用着重号“・”标示。如《咏柳》应把“妆”“一”“谁”“似”读成重音。三是语调,根据诗歌的情感表达确定哪句(部分)用升语调,哪句(部分)用降语调,分别用“”“”表示。

(2)引导学生读出诗境。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古诗朗读也不例外。要引导学生读出诗境,应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有关诗歌的资料,这才可能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2、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

古诗词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引导学生体味语言美,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古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炼含蓄。不管是五言还是七言,或是对仗,或是呼应,总能感受到语言的凝练美。如杨万里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歌描写池塘景物,不但构思巧妙,生动有趣,而且字字到位。一个“才”字,表现了仅在初露端倪之时,而一个“早”字则充分表现了蜻蜓敏锐的观察力。

三、比较分析――感受色彩美

大自然中的青山绿水,白云碧空,银星素月、丹枫金菊、绿叶红花等色彩之美在古代诗词中是比比皆是。感知古诗中蕴藏的色彩美,有助于在古诗教学中,以色彩的感知为突破口,不断提高传统文化的审美品位,这是一个有效而实用的手段。

深秋的诗句深秋的诗词范文第4篇

就考查内容而言,古代诗歌阅读的多选题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命题。

1.字、词、句的理解。

字:炼字,可以考解释,可以考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词:富有表现力的一些词汇(尤其是能体现诗歌思想主旨之类的关键词),一些文言虚词或古代日常俗语的理解。

句:诗句的Y构特点,诗句的基本含义,手法及表达效果,尤其是诗眼的把握。

2.手法(技巧)。

(1)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2)写景手法:①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双关、反问、设问、对偶、列锦、互文等;②常用手法:烘托、渲染、工笔、白描、象征、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明暗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抑扬等;③结构手法:开门见山、层层深入、重章叠句、前后照应铺垫等。

3.意境特点,抓住关键词及重要意象、季节,概括出特征。

4.情感。不同题材诗歌的思想感情或相同题材诗歌的不同思想感情的识别。

5.语言。关于诗歌不同语言特点的考查

6.诗歌文化常识(诗歌中的节令,体裁等文化文学常识)。

7.诗歌结构的考查。设题方略通常表现为:

(1)望文生义:完全脱离诗歌情境及诗歌的整体内容和情感,随意解释字词句。

(2)张冠李戴:写景、抒情、结构、写作手法张冠李戴。

(3)联系失当:把诗歌中的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或把诗歌的某些特点与选修必修本中学过的诗句从不同的角度联系起来,而这种联系不当。

(4)用词绝对强加关系:选项内容解释太过绝对或主观的给几部分之间建立某种关系(因果、递进等)。

(5)情感把握失当解答方法:判断正误时,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从诗歌的字词句意象内容情感注释等方面全面把握诗歌。下面我们结合两首诗歌来熟悉这类题的解题方法。

小重山

吴淑姬①

谢了荼蘼②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

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

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注】①吴淑姬:北宋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为秀才。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②荼蘼(túmí):一种花,白色,有香气,夏季盛放;荼蘼过后,无花开放,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

下列对这首宋词的内容和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开头写荼蘼花谢,春天结束,而犹有“无多花片子,缀枝头”,说明荼蘼将谢未谢,春事将休未休。残花缀满枝头,给人以凄清之感。

B.风揉碎槐影,令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女子的芳心仿佛也被揉碎;“莺虽老”,而“声尚带娇羞”,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富于情味。

C.“独自倚妆楼”承上启下:上片写女子触景生情,情苦而不忍睹;既不忍睹,遂回妆楼;既回妆楼,更愁情难耐;既愁情难耐,则倚楼凝望。

D.“一川烟草浪,衬云浮”,写出在浮动的白云映衬下,河岸长满烟草,大河涌动波浪的场景,运用比喻,以动写静,表现了女子深重的愁情。

E.“愁”字画龙点睛,使通篇有了精神。而“一川烟草浪”所表现的愁情,与“心儿小”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女子内心难以忍耐的痛苦。

解析:

A.考查字词句理解。“无多花片子”既指花不多,联系上句可知此预示春天将逝未逝。而非“残花缀满枝头”不妥。

B.考查手法。“风揉碎槐影”令人联想到女子的芳心仿佛也被揉碎,运用联想;“莺虽老”,而“声尚带娇羞”,运用拟人手法。理解正确。

C.考查结构层次,理解层次内容。“独自倚妆楼”是过片,下片的开头,往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处理解正确。

D.考查词句理解及手法。“在浮动的白云映衬下,河岸长满烟草,大河涌动波浪”不妥,“一川烟草浪,衬云浮”是说连天烟草,衬着浮动的白云,犹如浪涛滚滚,铺天盖地而来。此处的“一川烟草浪”与末句“心儿小”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凸显出主人公的深重愁绪。理解错误。E.考查结构手法。画龙点睛,分析正确,其余不再赘述。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D.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E.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解析:

A.考查诗歌文化常识,“五言古体诗”有误,应为“五言律诗”。

B.考查词句的理解与整体把握。首联“用笔着力表现”的不是“山野”与“江水”,而是“吕蒙营”与“城”。

C.考查炼字,分析正确。

D.考查手法。结合注释②可知理解正确。要用好注释。

深秋的诗句深秋的诗词范文第5篇

一、传统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1.古诗教学方式枯燥,学生失去兴趣

传统的古诗词的课堂教学大多是出示题目、给出作者、解释词句、读写背诵,填鸭式的灌输,让学生机械地抄写、读背,古诗教学呈现功利和单项的倾向,课堂如一潭死水,逐渐失去了理想中的美丽,给教、学双方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也剥蚀着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2.古诗词教学模式单一,课堂失去韵味

古诗词语言精湛、意境深邃,往往是诗情画意、情理并融,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给人以深深的启迪,是值得我们细细咀嚼、回味的精神大餐。而传统古诗词教学的单一模式,使得古诗词本身的无穷韵味荡然无存,完全变成古诗词的解剖,不仅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让古诗词课堂教学应有的韵味消失殆尽。

二、小学古诗诗教学策略探微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走近古诗词

人具有先天性的“趋乐避苦”的心理倾向。因此在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如果不能让学生感到有趣、愉快,那他们的学习动机也会减弱,反之,如果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能激起学生积极情感,学生就会产生对古诗词学习的热情,从而会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导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导入导出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走近古诗词,奏响有效古诗词教学的序曲。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导入教学,如故事、猜谜、游戏等。如在教学古诗《所见》时,笔者就采用了猜谜的方式,事先画了一张牧童骑牛的图并沿轮廓剪下,反扣于黑板上,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从而导入古诗的学习。猜谜将学生的兴致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增强了古诗词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

2.创设情境促进体验,让学生更好走进古诗词

古诗词往往以精美精炼的文字,勾画出一幅幅色彩迥异的画卷,给人无尽地遐想和享受。所以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进入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和作者思想情感交融的意境,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中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①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示古诗意境。多媒体技术融文字、声音、图像、音频、视频于一体,借助多媒体再现诗中情境,能让诗句中所描绘的画面在课堂教学中鲜活起来,让学生跨越千年时空,倾听诗人的倾诉,尽情领略古诗的神韵。例如在教学高鼎的《村居》,我导入古诗词教学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这样的情境:农历二月,一望无际的大地呈现一派青翠欲滴的色彩,河堤上柳枝迎风飞舞,空中莺儿在自由自在地飞翔,人们尽情享受着美好的春光。孩子们背着书包从学校放学,天色还早,兴高采烈地放起了风筝。短小精悍的诗句化作了可感的画面,让学生立刻进入了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中。

②启发学生想象进入古诗意境。古诗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教材插图或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勾勒出古诗的意境。例如在教学《枫桥夜泊》这首古诗时,就可以通过教材插图:深秋夜晚,月亮已落下,江岸是火红的枫树,江面是星星点点的渔火,诗人难以入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夜深人静时刻,鸟儿归巢,而诗人却愁情满怀,难以入眠。通过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感受诗句中那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情境,更好地帮助学生走进古诗词。

3.引导诵读进入境界,让学生更好地品味古诗词

古诗词教学倡导以诵读为主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来感受和欣赏古诗词的美。古诗词的教学教师要采用多样的诵读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古诗词的语言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精炼美,在诵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①通过范读初步感知。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范读或播放录音等,帮助学生疏通古诗句,通过背景的介绍,作者的介绍等来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诗文的意境,通过感知、想象等多样的方式帮助学生触摸诗句的感情基调。

②学生朗读理解诗意。古诗词语言精巧、回味无穷,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感情地朗读,必然会让学生触摸到诗文的脉搏,倾听出诗人的情思。教师在这一阶段要设计些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诵读感悟,通过学生的诵读和师生的分析,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在感悟中诵读。

相关期刊更多

诗选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作家协会

北大荒文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农场总局

福建乡土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民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