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舞蹈赏析论文

舞蹈赏析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舞蹈赏析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舞蹈赏析论文

舞蹈赏析论文范文第1篇

刀与叉除了将料理切开送入口中之外,还有另一项非常重要的功用。刀叉的摆置方式传达出“用餐中”或是“结束用餐”之讯息。

而服务生是利用这种方式,判断客人的用餐情形,以及是否收拾餐具准备接下来的服务等等,所以希望积闰能够记住正的的餐具摆置方式。特别要注意的是刀刃侧必须面向自己。用餐结束的摆置方式有两种:用餐结束后中,可将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的刀刃侧

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放置于餐盘上。接下来的摆置方式又分为英国式与法国式,不论哪种方式都可以,但最常用的是法国式。尽量将柄放入餐盘内,这样可以避免因碰触而掉落,服务生也较容易收拾。

出席结婚餐宴时,不论怎么将餐具摆成“用餐中”的位置,只要主要宾客用餐结束,就应立即把所有的料理收起。所以宴会时,切记皆以主要宾客为中心进行。在宴会中,每吃一道菜用一副刀叉,对摆在面前的刀叉,是从外侧依次向内取用,因为刀叉摆放的顺序正是每道菜上桌的顺序。刀叉用完了,上菜也结束了。中途需是谈话或休息时,应该将刀叉呈八字形平架在盘子两边。反之,刀叉柄朝向自己并列放在盘子里,则表示这一道菜已经用好了,服务员就会把盘子撤去。前菜或是甜点等,如果是可以直接用叉子叉起食用的料理,没有必要刻意地一定使用刀子。在家庭内的餐会或是与朋友之间的轻松聚餐,像沙拉或是蛋包饭之类较软的料理也可以只使用叉子的进餐。但是在正式的宴席上使用刀叉,能给人较为优雅利落的感觉。另外,在欧洲等地,常可看见有人右手拿叉子,左手则拿着面包用餐。不管吃得怎么利落优雅,这样用餐也只能在家庭或大众化的店中,在高级餐厅内是绝对行不通的。

没用过的刀子,就这样放在桌上即可,服务生会自动将它收走。

虽说将刀与叉放在餐盘上并拢是代表结束用餐的讯息,但是没有必要把干净刀子特地放入弄脏的餐盘内。

没有用过的餐具保持原状放在原处即可,硬要追求形式的规则反而显得奇怪。随机应变,依当时的状况处理事物才是最正确的。

舞蹈赏析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高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的改革,从选择适合的教材;通过剧目赏析课提高鉴赏能力度审美素质;运用直观形象教学、创设情境教学、情感教学等多种方法进行论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实践参加多次的社会实践性演出活动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想象力、创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总之,通过对高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不仅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素质。同时学生又学有所得。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舞蹈艺术是一种实践性的美育教育,是提高高校学生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素养性教育,也是一种知识性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对于在高师开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程,目的就在于内外相结合,把重点放到对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掌握,最根本的是了解怎样用民族素材来表现民族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以及动作的协调与动态美等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成为传授民间舞基本要素的基础工程。 

 

一、高师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现状及目的 

 

对于年轻人一般都倾向于比较现代的街舞、现代舞,因为他们可以在舞动的瞬间激发他们身上绚丽的光芒,反映出十足的朝气与内在气质,让他们感受到舞蹈的魅力。而传统的民族舞蹈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古板,很难让青少年产生兴趣;再加上近些年高师舞蹈专业的生源整体质量偏低,素质不高,学前基础参次不齐,有好有坏,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固有教育体质形成的历史原因和舞蹈专业招生考试的特殊性、人为化,形成了以往是过多教一些简单、肤浅的舞蹈组合,以为舞蹈不用学太难,了解就可的错误观念。时代在飞速变幻,这样的教学已不能适应现在的教育发展了,所以要改进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取多元、综合的方式在不改变其风格的基础上结合一些现代元素,针对学生进校后不同的专业素质进行整合,开展民间舞蹈教学。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舞蹈素材,为今后的舞蹈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如何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 

 

1.选择适合的教材,内容应针对舞蹈的内涵教授 

通过汉、藏、蒙、维、鲜以及云南花灯、胶州秧歌、安徽花鼓灯这民族为教学内容,采用以综合课、单元课为主,剧目排练以及剧目赏析课为辅的教学方式。首先在综合课程中让学生对整个民族民间舞蹈有个大范围的认知,初步了解各个民族民间舞蹈风格和各个民族习俗。 

通过单元课有目的针对某个民族,让学生了解这个民族民间舞蹈的核心元素是什么,不同的组合练习表现何种风格特点、有何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动作基本韵律特点等,并要求学生学会记笔记。如:藏族舞蹈最具代表性的体态是腰部和胯部的“懈”,这一体态特征与藏民生活、劳作、服饰穿戴以及审美情趣息息相关。由于海拨高、高寒缺氧,气候恶劣而带来生活的困境,老百姓需长年穿宽大的藏袍、厚重的藏靴;腰间爱扎挂满配饰的宽腰带;生产劳动时要背水、背牛粪等,这些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都形成了藏族人民身体前倾,腰部拉长的体态特征,使得藏族舞蹈的腰部的“懈”和“撑”成为一个典型特殊的民族符号。基本内容是踢踏部分、脚上的步伐及协调;弦子部分,重点是靠步与撩步及膝盖的屈伸。要强调用腰部带动的韵律意识及藏舞中柔中带刚的特点。 

在单个民族舞蹈的教学中就采取元素——动作——短句——组合——片断的形式逐渐加强难度,增强理解及表现。 

2.加强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质 

学生的审美意识较强,教师应把这种审美意识引导和启发到民舞的教学中来,让舞蹈与文化相结合。通过剧本赏析课,欣赏大量艺术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后进行一定的评论和赏析,再结合教师的讲解,读懂作品的意境,分析此剧目是如何处理,进行层次划分的,从而达到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让自己内心情感与该作品产生共鸣,从而引发自己的创作冲动。 

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从事高师的舞蹈教师要有所区别,不是培养专业舞蹈演员而是要有针对性地培养能跳会教,具有一定素养的专业舞蹈教育工作者,形成自己院校所特有的教学风格,对学生要进行舞蹈教学法的实践阶段,首先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上就要起到一定的示范性作用。 

①运用直观形象教学。借助民族舞蹈艺术中鲜活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理解到主动接受,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方式把民间舞蹈课上得具体生动,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美感。 

②运用创设情境教学,精心创设审美情境,提高审美感受力。可根据不同民族的特色及地理环境、人文特征的不同来加以区分创设,以各民族舞蹈美、智、趣的特点来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运用多种手段来向学生揭示不同民族舞蹈的艺术形象。学生置身于舞蹈艺术情境中,用心去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 

③运用情感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加意识。教师通过美的肢体语言激发学生情感,唤起情感共鸣,使学生精神上受到陶冶,不仅要打动视听,更要打动心灵。合理的情感激励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极大的美感享受,还会对学习民族舞蹈产生极大兴趣,让学生始终保持自觉能力的积极状态,使“要她跳”变成“她要跳”,使“苦学”变成“乐学”,进尔产生持久学习舞蹈的动力。 

学生耳闻目睹,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岗位上就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以我为主,博采众长 

民族舞蹈的训练,虽与古典、芭蕾、现代的训练方法不同,但仍要以身韵“拧、倾、圆、曲”,芭蕾的“开、绷、直”,现代舞的“何松何紧”为先决条件,在柔软度、能力及表演方面有共性,只是民族特点不同。如在训练中所强调的风格、所贯穿的韵律、所注意的部位、所应用的方法等。所以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必须贯彻“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的原则,多吸收其他舞种的优点,通过“化合”作用加以发展,以丰富课堂的训练。 

 

三、实践出真知,极大增强各方面能力 

 

1.通过学习不同民族风格的剧目排练课程,参加各种社会演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演兴趣和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熟悉舞台,掌握舞蹈表演的基本方法、技能以及剧目排练的流程,要防止在教学中只注重传授动作的规范性而忽视讲解感情表达与动作间的关联等误区,同时还要努力克服以往在剧目表现中只关注表演而忽略教法和编创知识等问题。 

2.采取开放式多样性教学,摒弃以往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大自然与社会作为舞蹈课堂,让舞蹈贴进时代表现生活。只有深刻体会我国各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舞蹈风格,才能更清晰准确地勾勒出精致的画面。创造性是舞蹈发展和丰富的动力,要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为了学生在以后可能从事的舞蹈编排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教学生不要单纯模仿动作,在完成基本功学习之后,鼓励提倡学生敢于根据时代特点创新编排舞蹈,进入艺术实践过程。让学生有足够空间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舞蹈教学做到“寓教于乐”。 

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艺术在新时代的发展逐渐走向舞蹈本体的主体化、诗化、内在心灵化、内涵意蕴的深刻化和形式的多元化。这就要求舞蹈教师更要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见解及艺术主张,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不断总结、学习,用广博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借鉴、扩展,极大的发挥个人的独创性,做到与众不同;而学生又学有所得,那才达到了真正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娟娟,浅谈民族舞蹈学习、表演中的文化特点,大众文艺,2010,(10) 

舞蹈赏析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 舞蹈教育 综合素质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需要大学生有丰富的知识,更需要他们具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舞蹈教育对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品德的形成与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能促进人格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感特征和理智特征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文化的同时,通过一些措施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很有必要的。

素质教育重视人才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人才个性的发展,重视人才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而艺术教育,尤其是舞蹈教育对培养高等院校综合型人才的素质教育能起重要作用,它能真正开启人的身体和灵魂,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一、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舞蹈艺术是以人体为媒介、用人体动作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象、直观的艺术形式。而舞蹈是一种人体美的无声语言,通过美的动作、美的姿态、美的造型来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能使人在欣赏美、享受美的同时,受到很好的思想教育,使人们在美的熏陶中感情得到提升。同时,在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过程中,人们可以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舞蹈在使学生在舞蹈动作的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培养美的概念、美的标准,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并且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之拥有矫健的形体、高尚的心灵、非凡的气质。舞蹈艺术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等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通过舞蹈教育所带来的身体律动教育、美学教育、表演意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情感和灵魂,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气质、审美修养以及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此外,由于人们在学习和表演舞蹈的过程中,需要身、心、脑全方位的配合,如肢体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对艺术形象的反映,对空间意识适应等外化现象,使肢体动作语言化、情感化,人脑在这种运动中会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对于大学生来说,当他们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互渗透时,可以深入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二、如何使舞蹈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1.转变教学观念

如今,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功能,大多普通高校没有开设针对普通大学生的舞蹈教育。因此,必须首先转变教师与学生观念,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在校大学生通过艺术教育和艺术实践,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品位和审美鉴赏能力,扩大知识面,深化人文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普通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本专业课较重,教师要让他们认识到,对他们进行艺术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其艺术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其人文修养和对文化的思考能力,让大学各个系科、不同专业的学生掌握美化自身形体的舞蹈方法和学会正确欣赏中外不同舞蹈作品,了解不同舞蹈形态特征,了解不同民族舞蹈形式的生态环境,进而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能力。

2.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

舞蹈课程的设置应以科学性、生动性、趣味性相结合为方针,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为目的,并尽量做到边教、边学、边实践。舞蹈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教法,比如利用电化,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电视教材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这种教学方式可重复再现的功能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模仿动作和对照练习的有利条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随意做几拍动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动觉,乃至全身心的投入。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舞蹈意识来加以美化,分析动作节奏的几种可行性,进行常规动作与反常规动作的体验,打破一般的思维定势,创造出不同的节奏型。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舞蹈比赛、舞蹈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多地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其知识结构,如:“怎样欣赏舞蹈”“民间舞蹈发展历史”等。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发创办舞蹈社团,由他们自身去推广舞蹈,自己组织进行舞蹈成品或舞蹈片段的排演,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或组织到社区表演,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舞蹈的作用和意义。这些活动既能推动校园文化的开展,又能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3.开设舞蹈鉴赏课

对于非专业性的大学生而言,教师设置的舞蹈课应偏重于赏析,即欣赏大量的舞蹈艺术作品,在学生欣赏与老师讲解的情况下对舞蹈艺术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通过对中外舞蹈作品的欣赏和讲解,使学生在舞蹈的动作和情感中,产生一种“内模仿”,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情绪的带动下去尝试舞蹈带来的身心愉悦,让学生体会到舞蹈艺术的特殊表达方式,舞蹈真实、率真及油然而生的情感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力,使学生产生共鸣和心灵的颤动。把舞蹈作品放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来欣赏,把舞蹈的源流文化结合起来,让各方面内容融为一体,调动大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储存,激活丰富的想象,使舞蹈的审美价值得以实现。

4.重视形体训练

气质是指一个人表现在心理活动、速度和灵活性方面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受个体生物组织制约,具有稳定性,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气质是可以经过教育而加以塑造的。在进行舞蹈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进行一定的形体塑造训练,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驼背、佝胸等),塑造学生昂首挺胸、充满自信、朝气挺拔的健康形象,通过舞蹈使学生的身形更加挺拔,身体的各个部分更加协调地发展。

结语

舞蹈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集体能、艺能、智能、气质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高等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知识教育、智力教育和创造力教育,它更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因此,普通高等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艺术教育,使舞蹈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其应有的认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资料:

[1]林洪桐.表演艺术教程[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2]吴晓邦.新舞蹈艺术概论[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3]王克芬,隆荫培.中国近代舞蹈发展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舞蹈赏析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共音乐;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084-02

达尔文说过:“世界上如果没有音乐,那么世界也就不存在了。”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及音乐家孔子非常重视“乐”的作用,在他开设的“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之中,“乐”位居第二;而在古希腊,音乐作为七艺之一,也备受重视。

一、民办高校开展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公共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它可以使学生们与音乐产生共鸣,充分体验到蕴含于音乐中的丰富情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的智慧得到启迪,从而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2.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现在,各大院校均提倡素质教育,德育工作是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想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我们必须将德育工作做好。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往的德育工作的开展都是说教式的,让学生感到乏味不堪。然而,有了公共音乐教育,德育教育将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公共音乐让学生们自由自在的去享受艺术的美好,而不是强迫型、被接收的教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人愉快自愿地去接受这种教育;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让学生更有公德心、更加善良。公共音乐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是独一无二的。

3.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有效途径。高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摇篮,这个时期也是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形成和性格塑造的关键阶段。公共音乐教育用其独特的教育方式,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们更加乐于去了解其中的魅力和文化内涵,使学生的道德水平得到提高,让他们更加热爱校园、热爱生活,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同时也是大大提高校园整体文化品味的有效途径。

4.对于培养人的想象力、创造力,也有着其他教育所不及的功能。在高等教育中加强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开发,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公共音乐课程现状分析与教学改进对策建议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的五年制大专、本科生的选修音乐课、艺术团都是公共音乐教育的一部分。首先,针对五年制大专的情况,笔者详述如下。

1.五年制大专。课时:五年制大专的音乐课,针对课程时间的设置,笔者认为两节课比较合理,即90分钟,每周一次,十六周或十八周课时。教材:配备材,笔者建议使用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教科书《音乐基础》,虽然此教材为小学教师培养教科书,但同样适用五年制大专学生。上课地点:上课地点需要配备钢琴,笔者认为可以设置一间固定公共音乐教室,钢琴不需要搬来搬去,老师音乐设备也不需要移动,对音乐教具也具有保护作用,利于教学资源合理有效利用。这样,一来课程既规范,又可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二来学生有了钢琴后会学到基本的音准、节奏,甚至合唱等音乐基础知识,学到的内容更为丰富,而不仅仅只是在课堂上听听音乐而已。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还是很渴望学习一些音乐知识的,而现在的音乐课成为了学生的休息课或者自习课,这样就失去了音乐课的本身价值。

2.本科。笔者认为,本科学生音乐选修课的设置很有必要。现在,大部分学校对学生进行公共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选修课来进行的。公共音乐教育的课程分为三大类型:(1)知识类:如音乐理论基础、中国音乐简史、艺术概论等;(2)赏析类:如音乐欣赏、交响音乐赏析、民乐欣赏等;(3)参与类:如声乐、器乐、合唱艺术等。结合各门课程的特征,开展实践教学的形式可分为四类:表演实践、鉴赏评论、音乐创作、演出观摩。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刚升本,很多课程是初办,学生生源有限,师资力量也有限,课程类型不一定要开设这么多。笔者认为,知识类可以开设音乐理论基础,赏析类可开设音乐欣赏课(可分为民族音乐及当代流行音乐,还可组织学生观看音乐影视电影,欣赏其中经典音乐),参与类可开设声乐、器乐、合唱艺术。

3.艺术团。湖南交通工程学院艺术团刚刚成立,现成立了歌咏队、舞蹈队、礼仪队、舞美队等专业队伍,其中大部分是艺术特长生。笔者有幸成为合唱指挥艺术指导,但有很多艺术老师由于课时太多,没有时间来排练,不愿参与进来。笔者认为学校研究生艺术老师不应以上课为主,因研究生教师在科研、艺术活动的开展上面也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要想做好艺术活动、科研等其他事情,上课的课时量必须减少。

三、关于公共音乐课程课内的改革

舞蹈赏析论文范文第5篇

一、激l兴趣,引导专业发展自觉化

教师除了具有执行课程的能力外,更应增强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的能力。校本课程开发特别需要教师具有课程开发实施的动机和意愿[2]。为此,学校敏锐地捕捉教师的兴趣点,辅之以校本培训,为教师从“兴趣”向“专业”发展提供鼓励和帮助,并加强教师的自我研修,以发挥其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的重要作用。

如南小的胡震宇老师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厦门市观鸟协会理事,在鸟类的研究、保护、摄影方面有专长。他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开发了“鹭岛飞羽”校本课程。由最初的图片赏析、常识介绍,逐步发展为科学、完整的模块式教学,已编排了“观鸟观自然、爱鸟爱自己”“认识我们的朋友――鸟类”“快乐观鸟去”“鸟类与人文”四个模块的内容。通过一系列校本课程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鸟类基本知识以及厦门鸟类生存状况,意识到鸟类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他还编写了校本教材,经常开设观摩课、专题讲座,撰写研究论文,研究领域从观鸟拓展为生态环保教育。以兴趣为起点,其专业的广度、深度得到了提升。因其在生态环保教育领域的引领,学校荣获“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二、提升经验,引导专业背景利用最大化

学校要多了解教师的专业基础和职业经历,特别是职业经历,因为教师往往是在实践中成熟起来的,其职业经历可视为其专业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体制的特殊性,有些特教老师、幼儿教师、中学教师调入学校任教,他们分别在随班就读学生指导、舞台表演、文学赏析方面有过研究,由于教师资源的多样化是校本课程多样化的基础,所以学校要帮助这部分“转型”教师树立信心,肯定他们既往的研究成果,结合现在的工作要求,做好调整和提升,让他们不一样的工作经历,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南小的姚少鸿老师有特教工作的经历,学校引入专家指导,促进其专业水平提升。其通过观察、研究,分析特殊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开设了“个人适应与社会融合”课程,致力于培养和训练学生处理自身事务的能力,养成健康的体魄,发展和完善人格;通过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习惯与态度,充实社会经验,为以后进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做准备。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设计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社会环境中,通过合作学习、与人交流共同完成任务来习得更多的社会常识和社会技能。姚少鸿老师因工作突出,获得市级“五一”劳动奖章。

三、聚焦视角,引导专业发展创新化

新的课程理念,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以及课程的高度整合。为此,学校要引导教师胸怀学科,高于学科,聚焦学生的素质培养进行教学。教师的专业研究回归“教什么”的领域,校本课程无疑给予了更大的空间,由此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也成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创新实践过程。鉴于此,学校在引导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时,要引导教师更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重点领域,让教师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使专业创新成为一种可能。

如南小的综合实践课教师陈娴,在校本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努力为学生创设实践平台。她带领综合实践活动备课组开设了“种植”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课是四年级综合学科中每学期设计、实施一个主题活动;选修课面向四年级部分学生开展每周一次的课程服务。课程致力于实现三个愿景:让学生有一个亲密接触自然、接触植物的机会,了解植物一生完整的生长过程,以培养他们长期观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能有“活化”课内所学知识的机会,以及劳动锻炼、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机会。如今的四年级综合活动课中的种植主题深受学生喜欢;选修课中学生完成的《环保除虫我能行》研究性学习报告,在市级比赛中获得一等奖。陈娴老师的专业发展在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中找到了方向,在参与该学科的创新大赛、技能大赛中,因理念新颖、方法独特而获得高度评价。

四、借力合作,引导专业发展协同化

新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由此教师将成为与专家一起建构新课程的合作者,成为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掌握反思技术、善于与人合作的研究者。而校本课程资源使用的灵活性无疑使教师的合作成为可能和必然。为此,学校应明确教师发展的短板,借助校本课程这个平台,帮助教师在合作共同体中汲取养料,完善能力结构,从而促进教师专业长足发展。

南小的武术课程、跆拳道课程、体育舞蹈课程、英语口语课程都加强了对外合作,校外的优秀师资促进了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叶林林老师是刚毕业的体育舞蹈专业教师,有很高的工作热情,但在课程开发与学生指导方面存在不足。她与少年体校下派指导的教师合作,共同开发了“动感拉丁”校本课程,致力于通过拉丁舞的速度、力量塑造学生阳光健康的体魄;通过欢快与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舞蹈中不仅感受艺术的力与美,也在日积月累的培养中成为文明高雅有气质、活泼大方有胆识、博学多才有素养的“博雅”南小学子。经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南小学生在各级体育舞蹈比赛中频获佳绩,叶林林老师也逐步成熟起来,逐渐崭露头角,获得了更多专业自信。

综上所述,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可以提升自己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丰富课程理论知识,获得行动研究的能力。换言之,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专业态度都能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