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二写景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引言
“利用录音批改作文”(以下简称“录音批改”)一法,是由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何万贯先生首创,经香港及内地五个大城市的中学实验证明有效的作文批改方式。经何先生授权,华中师大教科院教授周洪宇博士郑重引荐,1998年春天,我们在华中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初二年级进行了一系列利用“录音批改”帮助学生修改作文的实验和研究,整个实验完全按照何先生的设计进行操作,并力求贯彻何先生课题的精神,从而进一步印证了何先生这一创见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我们的具体作法,并谈谈我们对这一实验的初步思考。
录音批改作文的具体作法
一、制订实施计划
全学期录音批改作文5次,依次为:
第一次记叙文,作文题是《爱唠叨的妈妈》。训练目的:让学生学习用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写法。
第二次记叙文,作文题是《我家的周末》。训练目的:①怎样把事情写得具体而简明;②怎样围绕一个中心,有详有略地写几个人。
第三次议论文。作文题是《成功来自勤奋》。训练目的:学习用事实来证明文章的观点。
第四次记叙文,作文题是《×××游记》。训练目的:①用移步换景法组织材料;②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景物。
第五次记叙文,作文题是《我的邻居×××》。训练目的:①用肖像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②用几件事表现一个人物的某一方面的特点。
二、操作程序
1.学生实验前测验。整个操作过程分两个组进行:一个组利用录音批改作文,称实验组;另一个组不利用录音批改作文,而用传统方法批改作文叫控制组。学生统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实验组与控制组同时测验,将作文纸混合装订密封,由2—3位教师同时打分,然后打出每位学生作文的平均分,记载存档。
2.每次作文前,教师提出写作训练的目的要求。
3.学生作文须当堂完成,由学生科代表收齐交实验教师。
4.教师批改办法:
(1)总览全篇,从中挑出三四个作为重点评论的核心, 在文下加符号标注并标上①②等序号。
(2)录音评语。教师在拟好录音提纲后对重点地方逐一评论。
(3)评论内容:
a.每次至少找出作文的一处优点,除鼓励之外,还提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b.对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修改意见,提出改进的方法,要有启发性。
c.以训练目的为主要评论内容,同时针对每位学生的主要问题区别对待,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摘要】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八年级学生,由于身心的急剧发展变化,带来了种种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既是发展的危险期,同时也是教育的关键期。抓住初二学生的特点,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契机,进行作文的疏导训练,不但有效提高了作文水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关键词】八年级;作文;心理健康;序列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173-01
八年级学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期”,也被称之为“八年级现象”。当一种情况被人们重视并冠之以“现象”时,一定有它的特殊性,其背后的根源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可从生理、心理和学习压力三个方面来追踪这一现象的根源。
1 生理原因
八年级学生多为13-14岁。这个年龄是青少年生理迅猛发育时期中的最峰,男生身体体格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期,女生体重、胸围逐步向着女性体型发育,第二性症如浪潮般汹涌袭来。
2 心理原因
由于生理的发育带来的青春期心理的巨大变化,他们的情感情绪激易动暴躁并向两极波动,自尊心、自信心、争强好胜心急剧增强。认识能力显著落后于独立意向和行动能力,八年级在心理变化上是初中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是一个关键发展阶段,应受到特别关注。
3 学习压力
翻开八年级课本,老师们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与七年级知识相比,八年级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放弃了学习。这也是八年级学生学习方面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因此,八年级学生应该尽早获得明确的自我概念,选择一个自己认可且确定的“位置”,最大限度的各尽所长,努力承担所属责任。作文综合地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操、个性、智慧等文化素养,展现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人生体验、语言表达和个性创造等方面的能力,是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也对学生恢复自信、拥有健康身心并维护其社会功能稳定至关重要。
而现在学校使用的人教版语文八年级教材中,对于写作训练以单元为单位,造成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具体和系统化的训练,一学年下来,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提高,对写作的兴趣进一步降低,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尤其是影响了完成八年级学业的学生升入九年级后能否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我认为八年级作文训练应以认识自然、感知生命为主,着重训练学生的体悟和分析能力。以下是我结合八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的作文序列化教学尝试:
1 认识自我
自我认识就是指人对自己及其外界关系的认识,也是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而人是很难认识自己的。八年级学生常常处在迷茫,矛盾和冲突中,对自我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更新。因此,作文教学中帮助孩子形成自我认识的能力非常重要。
作文题目示例:《我眼中的自己》《我是一只期待飞翔的小鸟》《被自己感动》《我的烦恼》。
2 认识自然
八年级认识自然,写景状物一类的作文与七年级有不同的要求。好的写景作文,往往不取决于你在文章中罗列了多少个景物,而在于无论你写到多少处景物,有一处必定是文章的重点,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单一的景物描写,再美的景物也无法感染读者,给读者留下美好的心理享受,因此,作者在写景的同时,还要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让读者在文章中不但能“看”到美好的景物,还能感受到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作者的思想。
作文题目示例:《寻觅秋天的踪迹》《我心目中的春天》《在这不寻常的秋天里》《我眼中的四季》《寻春》。
3 认识社会
相对于自然,八年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可以说很粗浅,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这方面的作文设计要简单,易于把握。比如认识自己的班级,认识家乡,对一些简单的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等。
作文题目示例:《到民间采风去》《我家乡的节》《我爱我班》《城市与我》《绿色生活》。
4 感悟生命
八年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正在由感性向理性逐渐转变的过程中。直觉日渐敏锐。生命这个主题是很大的,如果面面俱到,把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感恩生命,生命赞歌等等这些方面都写下来,可以洋洋洒洒数千字,但这种泛泛而谈就会使文章“假、大、空”,不妨从一个人物,一个细小的生命,一件小事谈起。
作文题目示例:《生命,有时也脆弱》《每朵花只能开一次》《像野草一样顽强》《生命,脆弱的生灵》。
5 体验成长
作为青春少年的八年级学生,在一天天地成长着,正在懂事,正在走向成熟,正在走向未来;但长大的同时是伴着喜悦和泪水的。关于成长的作文时八年级必不可少的训练环节。学生可以描绘成长的感觉,抒发成长的心曲,议论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作文题目示例:《成长的烦恼》《成长是一种美》《脚印》《成长的喜悦》《种子·幼苗·大树》《成长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
6 学会感恩,感受幸福
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从而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阅读教学可以形式多样
1.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中学语文教材里不少文章本身具备喜剧性,让一些具有表演天赋的学生,通过表演进入情境,在寓教于乐中激发学生生动而迅速地理解课文,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初二的课文《核舟记》中多设计空间、人物情态,教学时,让学生先自习然后把船头一组即苏、黄、佛印的神态、船尾俩舟子的神态,分小组进行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既形象生动,又使课堂气氛活跃,原本枯燥的说明文,变得妙趣横生。初三的戏剧单元可从中挑选一、两篇文章让学生自己去编排并表演。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主旨,更能让学生放飞心灵,展开想象的翅膀,又有语言运用能力、人文素质的培养,这样的课堂变成了表演的舞台。
2.利用音乐与绘画,辅助学习语文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感情,感受意境,同时也用另一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学习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先教唱《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改成的歌曲,在悠扬舒缓的曲调中,学习这首词,对其意境的理解体会,乃至整首词的背诵,效果甚佳。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鼓励他们将其诗词谱上曲子,加以吟唱。而学习一些写景抒情的散文和诗词歌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杜甫的《春夜喜雨》、朱自清的《春》,可以结合诗、文的内容及意境,让画面与文字相辅相成,从而体会文章词句的妙处。此外有些课文中人物形象极其鲜明,可以让有绘画爱好的学生,将课文中的人物融入自己的理解,画成人物漫画,进行展示,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唐雎和秦王,《范进中举》中的范进等人物,借此加深对课文的领悟。因此,语文课堂何尝不能成为音乐课与绘画课呢?
3.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甚至可以把实践活动、动手操作等搬进课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己动手、自己思考,所获的东西都是直接的、感性的,也最牢固,并且,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自主、探究地学习。初二的说明文《万紫千红的花》一文中,就有使花变色的实验,来说明花有各种颜色的原因,课堂上便可以让学生们动手做这样的实验。有动手机会的语文课堂是最活跃的。
4.把竞赛机制引入课堂。每个孩子在自己的内心中总是争强好胜的,渴望表现自己。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采用分小组竞赛学习法,或提出一些问题,或朗读课文,看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好。这样让学生在一种紧张的气氛中学习,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二、作文课上让学生成为修改与讲评作文的主人
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一般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最后把批改好的作文本发回给学生。老师辛辛苦苦批改了半天的作文本发到学生手中后有些同学只看一眼分数,至于老师写的评语有几人认真看了就不得而知了,更别提他的效果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轻松写作,快乐作文,我尝试着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在写作时,我先用十来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然后学生列提纲开始写作,这个过程一般是半小时左右,在第二节课时,先让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修改(通常是四人一组),他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给别人改作文:错别字、病句、文中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文章材料的选择是否符合作文要求、详略是否得当、哪个地方应删去、哪个地方应详写、如果换做你你会如何写,再在后面写上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真实看法。接下来全班同学交流,我会从各小组选一个同学起来读他修改的作文,让全体同学进行点评,同时老师适时指正。这些做完后同学们拿回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作文方式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老师也省力。
三、口语交际是学生的天下,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各项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全班营造一种写作的氛围,作文教学自然就事半功倍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首先,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倘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旁征博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真正进入一种境界,那么学生自然会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在平时教师可以亲自动手写作,将现实的生活变成语言文字,将作品拿到班内与学生分享,也许自己的水平不是很高,但在学生的心目中,你会变的很伟大,学生会觉得自己的语文老师很神奇,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喜欢甚至是崇拜你。在不知不觉中他们也许会因喜欢上语文老师而喜欢上了作文
其次,初中生都有自我表现和被肯定的需要,在每次作文评讲的时候将本班的优秀作文挑选出来,抓住优点重点表扬,提高他们的兴趣。也可以成立班级文学社,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这样的做法会吸引很多爱好文学的学生,为他们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鼓励学生的写作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写作之前如果能激起学生的写作自信,那么学生将会如鱼得水。怎样鼓励学生的写作自信呢?从消除学生畏难情绪入手,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从优秀的作文中模仿,因为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同时告诉学生“仿”不是机械的模仿,也不是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写情感类文章时,许多学生习惯性写父母雨中为我送伞,雨中送我看病,老师为我补课,同学拾金不昧等这一类比较陈旧的题材。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感人的题材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的自信,创作出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作文。例如,学习《春》,让学生模仿写景的句子写一段景物描写的片段,或写几句运用博喻和通感的比喻句;学习《最后一课》可以学习课文心理描写的句子,写一段自己心理活动。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灵感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抓住细节描写,激发创作灵感,课堂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针对这些事件教师应恰当处理,甚至可以利用其作为学生的写作素材,成为一次练笔的好机会。如学生上课做小动作,让其描写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感受;有学生上课没带书或没交作业,让其描写被老师抓住时的尴尬的表情及心理;上课时一只小鸟飞进教室,学生争着观看,这时可让他们写一段场面描写;老师正在绘声绘色的讲课时,窗外响起隆隆的雷声,可让学生写大雨将至时的景物描写……通过这一系列的形式,不仅变乏味的说教为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学生受到教育,而且抓住了写作灵感,学生有话可说,锻炼了写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当好导演,准确的把握好“度”,这些写作活动中要恰当运用时机,正确引导,不能喧宾夺主,只作为课堂花絮,并且每次任务内容不能太长,控制在三百字左右,便于及时讲评,选出优劣,这样学生才不断能看到进步,写作积极性不断提高。
四、提高学生的欣赏、写作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往往很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互评互改是指同学之间依据作文的基本要求,相互边评边改,相互商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扬长避短。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促进学生共同提高写作、评判与鉴赏水平。
对于学生当堂生成的半成品作文,不管是基础较好的,还是基础较差的,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些半成品作文,老师批改要优先于其他作业,因为要尽可能早地、趁学生对此次作文的思维和激情还没消失的时候去跟学生讲评。这样更有利于提高语感水平,增强写作的自控意识,巩固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能力。
五、培养积累的习惯
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摘抄名言佳句,背诵名篇,写读后心得,是积累语言材料,学习文章写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感悟作品神韵的有效方法。看的书多了,记的东西多了,到一定程度,语文能力也就增强了。在初中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这样,就把阅读、写作、感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具体可以这样来操作:学生人手一本摘抄本,要求学生把自己阅读中遇到的好词佳句,摘抄并背诵下来,把自己读后的感悟、启发、收获、看法写下来。教师定期检查,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交流积累成果。
在这样的课堂上,让学生读读或背诵优美的句、段,谈谈读书的心得体会,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这样,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培养。一个学期至少应组织六次这样的课,学生的这种习惯才会在教师的督促指导下逐渐养成,如果教师仅是告诉学生要养成摘抄、作读书笔记、背诵的习惯,而没有定期的检查、指导及督促,习惯是不会养成的。
六、培养善思勤写的习惯
初中生思想活跃,读一本书,看一部影视、听一首流行歌曲,他们都爱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大胆的评价。他们一般不缺乏灵感,但稍纵即逝。他们不善于以适当方式记录灵感,疏于动笔,这是初中生作文能力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勤于动笔的习惯。勤于动笔,能记录下许多灵感、素材,能训练写作和书写的速度。
我们可以用让学生坚持写日记的方式来培养其勤于动笔的习惯。布置学生写日记一定要先激发其写作兴趣,再讲清楚具体要求。每接一个班,就让学生准备好日记本,并且让学生在扉页上抄下类似这样的句子:“写吧!写天上的云彩,写水中的波光;写清晨的霞光,写月夜的美景;写春的生机,夏的热情,秋的豪迈,冬的冷峻。记吧!记下曾经的欢笑、流泪、感动、伤心、懊悔及委屈;记下每一次收获、成功、失落、失败的经历。写一写我熟悉而感动的人,我的亲人、朋友、同学及师长;记一记那些令我感动的事情、文章及歌曲。记下生活中的每一朵浪花,记下成长历程中的每一次感动。
日记就像心灵的历史,生活的画廊。在上面留下我们成长的足迹,这将是一笔丰厚的财富。”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兴趣,二是给学生提示日记的内容,打开思路,找到素材,明白日记的素材很广,只要我们留心生活,用心感受,要写好日记,是很容易的事,从而消除学生畏惧写作的心理。
做好了这样的指导之后,就应该把相应的要求说清楚,日记的要求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定,应体现阶段性,由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特点。
比如初一上学期重在培养学生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可以给学生定出这样的要求并要他们抄在日记本上按这样的要求来坚持写日记:(一)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工整清秀;(二)不会写的字词不许空着或用拼音代替,查工具书解决,尽量不写错别字;(三)每篇日记内容具体,长短不限;(四)每周五篇;(五)每两个星期接受检查一次。
到初一下学期可对要求作适当调整,可将前面给出的五个要求中的第(三)变成:每篇日记内容具体,不少于三段;将(四)变成:每周三篇,到初二上学期增加一个要求:每篇日记要有题目,加这个要求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概括归纳能力,给文章命题的能力,做到题文相符。初二下学期应更注意日记的质量,适当减少日记篇数,改为每周两篇。初三让日记变成周记。
作了这样的要求,教师就要设计好相应的课堂来评讲学生的日记写作情况,教师一定要检查认真,仔细,针对学生日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评讲,尽量以表扬鼓励为主,日记数量写足的,书写工整清秀的,语句通顺的,内容具体的,感情真挚的,题目拟得好的,皆应分类表扬。并且还应把学生日记中的优美语句、语段,篇章选出来,大家一同欣赏,加以适当点评,让学生明白好句、好段、好文章应怎样写,同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及写好文章的欲望。
对于不认真按要求来写作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批评,目的在于让他改正不足。在对初一学生的日记进行第一次检查评讲时,一定要全班都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扬长补短,在教师的督促与指导下逐渐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否则,学生的日记就成了一种应付,达不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本班共有学生42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及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厌学的学生逐渐多起来,但大多数学生学习还比较努力,有上进心。在教学中,我认真教学、积极钻研、创新思想与方法,现将本期的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探索以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就成为课改中面临的新的挑战。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自主与探究解放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以阅读教学为教学重点,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
1.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2.加强了朗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
3.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
4.学生了解了民生和民间文化。不仅感觉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还体会到了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
5.在优美的古文中漫步,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积累了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了语感。
6.在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品味了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并结合亲身体验加深了理解。
五、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对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方法要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
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板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生字书写与名篇名句抄写或默写每日一文,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