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经素养论文

财经素养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经素养论文

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第1篇

      有教师曾感叹“在所有‘走过程’教育中我感到最难堪的是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大多数专业本科生应取消毕业论文写作,尤其是应取消毕业论文答辩”。如何认识和探索适应当下高教环境的合理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机制,对于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有极大的意义。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与答辩等环节承担着的功能都是缺一不可的,笔者认为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应加强优化答辩环节设置更为合理的评价体系与操作程序,最大限度的发挥答辩在毕业论文完成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功能与作用。 

质量控制作用 

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为例,为规范和提高毕业论文答辩质量,该校制定了一系列规范与要求,例如该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环节的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包括通过“中国知网”、指导老师审核、优秀论文评审机制以及对答辩成绩的计算等方面内容。 

1.“中国知网”。近年,该校对结果施行分层管理办法,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复制比≤20%、20%<毕业设计(论文)复制比≤50%、50%<毕业设计(论文)复制比480%以及毕业设计(论文)复制比>80%等不同阶段的检测结果严格进行不同处理方法。进一步提高该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 

2.指导老师审核。针对通过的毕业论文将提交至学校毕业论文校网平台,由论文指导老师再次审核。以杜绝部分学生盗用他人文章或不完整稿件代替论文稿件降低论文重复率,能有效保障毕业论文工作的公正公平性。 

3.优秀论文评审。学校组织评优评审专家组进行评选并对优秀毕业论文随机抽选5%进行全校公开答辩,通过优秀毕业论文的评选有效提高了该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鼓励教师与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中有所建树和创新。 

4.答辩秘书的监督作用。在组织答辩期间,答辩秘书将填写该校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及答辩评审记录表,主要负责记录答辩情况以及计算毕业论文评分,答辩秘书填写完成后返回学校存档,答辩秘书在答辩过程中起到了严格监督作用,保障答辩过程与结果的公正公平。 

综合评价作用 

答辩制的优点即在于通过答与辩的过程,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作者论文写作的态度与过程全面地评价作者的选题能力、创新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言语表达能力等。从而不仅仅是对毕业论文作出成绩评,也是对作者科学研究的态度、能力的全面评价。例如,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的答辩制是采用答辩委员会制,由校领导组建的答辩评审委员会,分设各委员小组进行答辩评审,其评价结果是综合意见的共识表达,因此其结论更为公正、合理。该校毕业论文的答辩学生提交答辩的毕业论文采用指导老师匿名制,保证答辩的公平性。 

答辩评审结果在毕业论文写作以及答辩评审记录表上体现,记录表在答辩秘书的监督下,由答辩秘书与答辩老师共同填写完成并签字确认,答辩结果由答辩评审小组讨论评定并当场宣布。另外。答辩成绩由答辩秘书统计评分结果后提交教务处进行成绩归档。 

学位仪式性作用 

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据处理;教学;改革

近年来,财经专业一直是高校热门专业,招数人数和占比不断上升。这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发展对于财经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的需求是相适应的。但是,财经专业的素质要求,往往提得不是十分明确,尤其是专业素质要求,这主要是由于财经专业教学内容调整频繁,也可能与经济发展、管理要求等方面的急剧变化紧密相关。然而,无论理论如何变化,经济发展对于财经类人才的专业素质确实越来越高,除了精深的理论素养,财经人员对经济现实的敏感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这种局势,财经专业教学就应当在提高学生对于现实变化的敏感性方面提高要求。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技能就是经济生活中数据处理技能的提高。

一、数据处理是财经专业人才的必要技能

数据处理能力对于财经专业学生来说,越来越重要。

其一,数学化是经济研究中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对财经专业学生素质要求向实用的维度发展。从现有研究文献来看,纯粹理论推导的文献并不多见。这主要是经济研究、财经研究、管理研究本身更注重现实问题的抽象和解决,不是从抽象到抽象。即使是纯理论的考察,必须建立在大量实证研究文献结论的基础上,进行抽丝剥茧,力图找出很一般的规律。这种规律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往往只能提供一些方向性的判断和思考,而经济研究人员与经济工作者面对的问题更多的是对现象、过程的精确认识和控制,基本的原则往往在碰到具体阶段和情境时,并不能给出清晰的答案。

如果一个财经专业学生,只是对于经济学经典原理进行机械记忆,不能将理论与现实挂上钩,无论是对于他继续从事理论学习还是在实践中应用,都不是十分有利的。如果要让学生把现实经济现象与经典理论挂钩,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累积大量的有关经济现象的信息,包括经济数据、案例以及经济发展历史。财经专业教学应当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数据中去发现规律、印证规律,抽象出解决方法,或者对于大量的现象、数据与方法进行匹配的案例中累积创意,累积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累积数据与信息的处理方法、研究案例等是财经专业学生最基本的提升素质的方法。

其二,信息化条件下,精准管理是一种普遍趋势,要求财经专业学生必须有熟练的数据处理技能。在传统的管理方法中,非常重视直觉,这当然会使管理方法灵活,但是这种方法会使管理人员严重依赖自身的经验,而且直觉本身就是一种基于模糊情境的判断,结果很难精确。现代经济管理更加重视对局势、趋势的精确判断,使得管理与控制更加精准。大量的数据处理与情景模拟,使管理方法的可行性能够在虚拟条件下精确获得。这种精确的管理方式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相适应。在发达的信息化条件下,精准管理已经不是奢侈品,而是一种必然要求。

信息化使得各种档案系统储存信息的能力增强,数据的挖掘处理已经成为决策的必要技能。财经专业学生有可能面对各种经济决策,因此数据能力就有可能成为决策能力的重要方面。在信息系统不能提供现成数据时,在数据收集基础上进行处理和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

其三,数据处理技能的教学,有助于基本原理的教学效果。运用数据与理论相结合,使得理论更加具体,就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理论与应用原理的积极性。学生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就有可能对于现象的规律性更加感性化。

将理论与数据相互佐证,学习兴趣有可能更浓,就有可能使学生自动抵制所谓知识无用等荒谬的看法。对于高校来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提升学校声誉的重要方法,数据分析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这些基本素质。

其四,对于区域性的大学,财经专业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实际上有助于区域未来软实力的提升。财经类专业是未来区域经济管理的主要力量,尤其是一些基层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的基本的数据处理能力,有助于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基层的数据能力与整个组织的精准管理能力紧密相关,有助于组织的战略决策与实施。

二、财经专业数据处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与数据处理技能两张皮,重理论,轻数据处理技能

财经理论与财经应用课程截然分开,理论主要进行基本原理教学,使得活生生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课程成为枯燥的说教,学生学完以后,无法与现象的解释、现实问题的抽象联系起来。在应用课程中,无非是将理论课程进行细化和延伸。在这些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忽视数据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进行数据处理教学的财经专业课程就只剩下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几门很少的课程。但是,即使是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更多的教学工作可能又放在原理、建模等方面。学完这些课程以后,学生面对现实经济与管理问题,仍然无法决定怎样收集数据研究问题。究其原因,学生在这些课堂上仍然没有学会处理数据的技能。

2.在实践环节,缺乏数据运用的要求,再次让学生失去了对数据处理技能的学习机会

财经专业学生的实践,重在营销、柜台岗位等,有可能只针对一些最基本的流程的熟悉,而忽视流程的原理理解、流程效率的理解等。

3.论文环节对于数据运用不做要求,学生失去对数据处理学习的最后机会

学位论文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发现问题,并运用知识与技能去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尽管学生有不同的层次,但是,对于数据处理这一基本素质要求是不能放弃的,只能在不同的层次对于理论、模型的要求可以不同的标准作衡量。即使是本科学生,也应当在手机数据基础上进行问题而对研究。如果根本不提出数据处理方面的要求,他们根本也就无法分析问题。大多数财经类本科学生可能在做学位论文时,更多是进行概括、列举案例,将多种素材进行拼凑。这种做法既没有达到论文的目的,也助长了一种财经研究中不务实的不良风气,更容易造成对于财经研究的误解,以为变相抄袭就是财经研究的实质。

三、加强财经专业数据处理教学的建议

1.明确地将数据处理能力列入财经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似乎可以笼统地涵盖数据处理能力要求,但是,在培养目标中,应该将集中常见的体现素质的基本能力要明确提出,包括数据处理能力。将这一能力要求具体提出以后,教学理念就有可能进行全新的改变。

2.积极推动数据处理教学改革实验

以财经类专业院校为主体,在整个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渗透等方案中,积极进行数据处理能力的教学改革。首先是教材编排上,要体现数据处理、数据运用与基本原理教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展示基本原理时,要列出案例、数据,并说明这些数据如何获取,使数据获取与案例收集贯彻到原理教学中。

3.开设专门的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课程

处理传统的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以外,可以开设选修、讲座等课程,专门介绍数据收集、加工处理的设计方案,使得数据处理的教学系统化。

4.在实践环节、论文环节中,要提出数据收集与分析的要求

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应当在相关论文指导过程、实习指导过程中,明确提出数据收集、分析等要求,促进学生面对实际现象,主动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问题。

参考文献

[1]付汉萍.浅谈学生数据处理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J].职教论坛,2005(7):41-42.

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第3篇

形成性考核是区别于总结性考核的一种重要教育评价方式。一直以来,我国教育评价模式中,注重“一考定终身”,以总结性、综合性期末考试为教育评价的主要方式,这是导致“应试教育”的重要原因。基于过程的形成性考核,注重学习过程中教师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双向信息反馈,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知识、技巧、能力等的综合培养,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塑造,这与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非常吻合。因此,形成性考核的教育评价思想理念具有普遍而重要的实用价值。

二、工商管理类课程的特点及其与形成性考核的契合性

1.工商管理类课程的特点。工商管理类课程最基本的一个特点就是活动性。工商管理类课程不同于一般的理工自然科学类课程,也不同于一般的人文社科类锞程。工商管理类课程的理论都是来源于对成千上万工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概括、总结、提炼和抽象,都是最具实际活动性的课程。正是因为来源于企业和市场经济的生产经营实际,使得工商管理类课程的知识虽然是理论,但又不是一般的纯理论或纯学术问题,而是与实际情况存在极其紧密联系的应用性理论。与此相适应的就是,工商管理类课程教挙要达到的目标,就不仅仅只是知识点、基本原理等的识记理解,也不是如计算机、测绘、画图等一样的某一具体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应该注重其实际活动性,主要是注重与课程的理论应用性相关联的、工商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专业能力素质的养成,诸如专业阅读能力、专业信息收集能力、专业分析提炼归纳能力、专业写作能力、专业表达沟通说服能力、专业策划能力、专业组织能力、专业人际能力等等。一般学生和不少青年教师,尤其是缺乏工商企业实际锻炼经验、从校门到校门的研究生或青年教师,不少认为工商管理类专业比较务虚和空泛,虽然授课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很多,但大多变成了讲故事,忽视或没有认识到该类课程教学需要达成的正是培养切合工商企业实际需要的能力素质,也没有把对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认识,上升到系统性的扩展学生上述诸多方面专业能力素养的层面。

2.工商管理类课程特点与形成性考核的契合性。如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工商管理类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工商企业实际所需的诸多种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而这些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采用实时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去训练。另一方面,形成性考核的特点正是注重过程、注重参与,注重过程参与中知识、技巧、能力、情感、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习得和养成。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工商管理类课程具备的特点、同这一特点相适应的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及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形成性考核的特点具有天然的契合性。这一天然契合性为我们探索基于形成性考核的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提示了有益的方向。

三、基于形成性考核的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从注重过程参与中综合素质的习得和养成出发,笔者提出以下一些基于形成性考核的非传统的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

1.注重阅读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是无论如何强调也不为过的。工商管理类学生以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阅读大量的各种各样的计划、总结、会议纪要、公司方针政策、调研分析报告、市场信息文献等各种材料。因此,在该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阅读能力尤其是专业阅读能力的训练是极其必要的。要运用广泛的阅读训练的教学方法,通过快速阅读、慢嚼阅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自主阅读、任务阅读、专业阅读、业余阅读、精深阅读、泛览阅读、专门专题阅读、博闻广看阅读、教材阅读、专着阅读、学术论文阅读、财经评论阅读等等不拘一格丰富多彩的阅读训练,培养锻炼学生广泛的信息搜集、分析、提炼、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能力。

2. 注重表达的教学方法。工商管理类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大量面对的是开放式、非结构化、动态性、人际谈判型的企业工作环境与沟通模式,具备较强的表达说服能力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提倡多问“为什么”。要通过采用提问回答、案例讨论、观点发表、三分钟演讲、五分钟辩论、谈判情景模拟、招聘面试实训等形式各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分析演绎、归纳总结、概念抽象等能力,锻炼经管类学生提出观点、收集论据、进行说服论证的专业表达能力。

3. 注重写作的教学方法。工商管理类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尤其是想提升或上升到一定的管理层次,是需要具备一定理论水平的,必然要面对不少专业写作活动。因此,仅只训练会阅读、会表达还不够,还要具备一定的形成文字、形成理论的专业写作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课外经典阅读等方式,要求学生写专业小论文、专业调研报告、专业心得体会、专业财经短评等,锻炼学生的专业语言写作能力。

4. 注重团队合作的教学方法。在当今的社会化大生产和髙度专业化分工的工作环境中,工商企业的大多数实际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各部门、各项目团队、各科室小组的团队分工合作,相互协调配合才能顺利完成。但现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强调个性和自我,对团队合作的观念比较模糊。通过团队论文写作、团队调研报告、团队情景表演、团队困难解决等注重团队合作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对工商管理类学生形成团队观念意识、明白如何在一个团队中提升自我、发现自我价值、如何分工合作、如何互利共赢等都是很有作用的。.

5. 注重职业素质养成的教学方法。工商管理类学生以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表现出优良的职业素养,是需要经过大量和长期训练的。比如办事严谨,原则性与灵活性恰当平衡,工作与说话有条不紊,事情安排轻重缓急,职业形象明朗干练,精神风貌灵敏有主张等,都是工商企业商务活动中非常重要的职业素养。而当代大学生实际上有不少养成的日常行为习惯是比较自由散漫,或者粗心大意,或者“差不多就好”,有时候甚至是玩世不恭的,精益求精的职业专业素养还有待提升。因此,需要在注重过程参与的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这不仅是让学生具备工商管理类专业所需的一些基本职业素养意识和能力,对学生整个职业生涯也都是极其有益的。

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第4篇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 State encourages that the gener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change into application oriented universities. Combining with our teaching experience for many years, in the article, we try to built a new accounting educating mode basing on application. We believe that the basic framework containing "professional ethics with basic quality,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ertificate, practice and competition" can cultivate the social-needed professional accountants greatly and make them quite be qualified for their work.

P键词: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创新;培养模式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Accounting profession;innovation;educating mode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3-0060-02

0 引言

国家“十三五”规划指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会计专业虽然属于管理学科,但应用型较强,属于一门技术。因此,笔者认为除国家重点建设的一流会计学科院校外,其他普通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有必要转型为应用型。结合笔者工作经验,本文试图构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创新性培养模式。

1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定位应区别于学术型本科和高职专科,学术方面应低于前者,动手能力方面高于两者。培养目标应为面向大中型用人单位一线会计岗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基本素养,会计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职业技能突出,综合素质高的本科层次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2 创新性理论教学

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基本成熟,不同院校大同小异,笔者不再赘述,在教材选取时注意区别于学术型院校,侧重于应用型,或有能力的院校自编教材。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办学创新性理论教学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2.1 重视职业道德和基本素养教育

会计信息失真对社会的危害性有目共睹,诚然有多方面原因造成,但会计从业人员自身职业道德的缺失无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作为培养一线会计岗位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牢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使命。

Office办公软件在工作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会计人员经常利用办公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然而很多会计专业大学生基本的操作都不熟练,因此有必要开设Office办公软件操作这门课程以提高其基本技能水平。

我们国家是礼仪之邦,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现代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并不乐观,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较强的专业技能,仪容仪表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同等重要,因此有必要开设商务礼仪与沟通课程以提高其基本素养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大学生读书越来越少,语言写作能力日渐衰退,虽然校内实践环节需要提交实习实训报告及撰写毕业论文,但抄袭现象严重,因此有必要开设财经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以提高写作技能水平。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应该增加开设会计职业道德、Office办公软件操作、商务礼仪与沟通、财经应用文写作这四门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素养。

2.2 三证融合,以证促学

双证融合的概念在高职院校中已经提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要体现较强的理论水平必须加一证书即毕业证、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三证融合。在教学环节中,必须把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助理会计师证纳入培养方案,作为必修课程配以相应的学分。在校学生只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和助理会计师证书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也才有可能获得毕业证。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集中培训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大二下学期集中培训学生参加助理会计师考试。这种模式对学生和老师均提出较高要求,教考分离,教学难度大,任务重,压力大,因此有很多人持反对意见,但笔者所在单位经过几年的运行,只要教师认真负责,加之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次性通过率非常乐观。这两项证书在一定程度上即检验了教学水平又能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也为后续开展实训环节做好铺垫。

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高考;化学教育;学科文化;多元评价

随着2015年新的高考相关的政策的颁布,高考科目及录取工作都有了革命性的改变[2]。作为工作在一线的高中教师,无疑影响是最大的。化学由高考理科的必考科目转为学业类型的考试,随着这一改变化学的教学肯定也要随之进行大幅改进。回顾近几年的化学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各地都兴起了新课题、素质教育等多种新形式的课堂教育模式[3-5]。但是这一切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进行的有点举步维艰。在高考难度大的前提之下,教师无法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的时间来发挥他们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校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学生在学校大多把空余时间用于做题,这也是各个学校的要求知识过关。教师把总结好的结题模板灌输给学生,甚至某种程度上我们已经把化学教学变成了一种纯粹记忆的模式。教师把知识点分割成不同的模块,提供解题的途径和方法,有时这些途径或方法都是脱离化学知识本身的。这就把高中化学教育变成了教师和高考命题人的一场博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应该是高中阶段一门让学生感觉很有趣很新颖的学科,但是以上的这些行为极大的剥离了学习的乐趣。化学的学科价值不应由高考科目非高考科目,高考成绩的高和低来决定。新高考模下笔者认为作为一位在一线的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做准备。

一、讲学科文化,强化学生科学素养

现在很多同学经过三年的学科的相关练习,能够解答一些很难的习题,但是如果谈到学科文化如化学学科发展历程,化学学科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化学学科知识的背景等等。这些东西在学生的心里是很模糊的,如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对有机物苯的学习。苯的结构在书本上的体现很简单,但是实际上从苯被发现到结构初步确定出来中间经历了大约四十多年的历史。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不接触这些内容,他们中一部分人把化学实验看成是很好玩很容易的一件事,对化学枯燥艰辛的一面没有认识。这些在他们以后升入大学后如果继续从事化学类相关学科的学习时不容易沉下心来艰苦钻研和研究。在新高考模式下作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在教学过程中把化学科学严谨一面体现出来,让学生真正了解化学的相关文化,真正热爱化学,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真正的内涵。

二、课后发散,锻炼能力

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尤其理工科毕业论文撰写近年来被媒体诟病,究其根本原因是现阶段在高中阶段科技类的论文的撰写几乎绝迹。尽管新课程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了,但是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并没有实质改变。对学生的考察一直是以分数的形式呈现出来。尽管现在中国的论文总数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但是从媒体的调查来看普遍质量不高,引用率低[6]。笔者认为撰写科技类的小论文应该是作为一名高中生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作为教师在课后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小论文,字数不必太多,但是对学生的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手段。这要求学生自己找途径来获取所需素材,自己甄选素材。如果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就熟练掌握这些技能,那么相信他们在大学撰写毕业论文是相对要更为轻松。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让他们通过一些社会调查得到所需要的信息,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在新高考模式下积极尝试的一个方向。

三、多元评价,解放思想

现阶段的教育改革在破除“一考定终生”和“唯分数论”都做出了很多很好的尝试。这些政策同样也给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方向,在学校评价一个学生是我们应该引入多个因素来全面考察。就化学学科而言应该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操作两个模块来考察学生,理论和实践在学生的最终成绩中各占相当一部分的比例。例如某个学生有可能理论学习不是特别透彻,但是有可能在学期学习阶段设计出来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或者完成了一项很有意义的社会调查。这些在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中应当予以体现,而不是单纯的像以前一样学生的成绩单就是一次期末考试的成绩。总之,教育应该是教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现阶段的高中化学应该准确来说大多只能说是教学而不是教育。随着新高考的来临希望广大高中化学教师能够将化学教育回归到应有的轨道上来,化学教育应该提供给高中学生一些更为实际的能力。让他们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亲自体会化学的乐趣及其中的艰难之处。这对学生能够走的更远是有很大帮助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参与实验希望传递给他们化学学科中不怕失败,为了真理漫漫求索的精神,以及由此给予学生一些人生指导。新高考模式下,化学教师能有更大的自由,教师自由才能引导学生自由。教育应该基于书本知识的教授但是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要高于课本,着眼于更远的未来。今后的化学课堂应该可以更为开放,在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之后应该鼓励其应用于生活实践。化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勇于尝试,坚持实践出真知的品格。让我们的学生有能力动手去解决问题,有方法来分析问题,有意愿去思考问题。希望在新高考的模式下化学能真正走向教育而不是仅仅只是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汪玲.四川高考明年全部回归全国卷2020年实施新方案[EB/OL].

[2]高升.新轮高考改革高中将迎三大变化[EB/OL].

[3]侯晓丽.中国素质教育改革的现状分析[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15(2):1-5.

[4]惠婉婉.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之我见[J].长安学刊,2013,4(5):90-92.

[5]陈玉兰.对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运用和思考[J].科技信息,2010,13(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