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略读课文”是教学应体现的基本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课标中对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略读的具体要求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略读课文不等同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方式,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取信息的同时,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应该强调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给予点拨指导,从而真正地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另外,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
二、精心设计略读课文教学流程。
略谈课文的教学一般只有一课时,在一节课里如何开展整体阅读,教学设计是关键,略读课文要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教学过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留给学生整块的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的时间和空间。
(一)利用提示,自主阅读
“略读课教学更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这句话不仅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还有针对性地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性情的功能。因此教学时,务必要求学生先认真读读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相对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较为浅显,这样正好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的阶梯,创设了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篇首的导语就像学习伙伴,为自主学了方向。仔细揣摩导语,前半部分是与精读课文、本组主题建立联系,而后半部分则是独立阅读方法的提示、文本语言特色的感悟以及课外学习延伸指引等。也就是说,略读课文是学生唱主角,教师已由幕前转到幕后。强调学生自读自悟,迁移运用在精读课文学习获取的知识经验,在略读实践中提高独立阅读的本领。特别是在难点的地方,教师若能善于点拔,将激活学生阅读的热情,催发阅读的消化吸收,这化解的过程也将会是略读课堂最亮丽的环节。
(二)自读自悟,精当点拨
“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此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用于学生自读自悟和交流。教学略读课文,教师应把握课堂中教学行为的分寸。当教师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需要适时“隐退”,应腾出大量的时空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主阅读;汇报交流时,教师只是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提出存在问题;深入点拨时,引导学生再次去阅读,疑点再读读,趣点再品品,重点处多走一个来回,帮助学生把文本真正给读懂。“略读”不是“浅读”。教师是应以教材为生成点,基于整组、整体的目标,该出手时就出手,特别是在重点、难点的地方,要精当点拨,激活学生阅读的热情,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的增进、学习方法的迁移等,这过程也是略读课堂最亮丽的环节。
(三)重视拓展,开阔视野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纽带,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略读课文一般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该加强课内外的联系,让略读课文发挥向课外延伸的作用。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适当地向课外拓展延伸,最终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
一是拓展阅读。大量略读,有助于阅读能力、阅读水平的快速提升;大量的课外阅读,会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提升文化品位、造就健全人格。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接触名著,领略经典的魅力,享受“名著之旅”:《昆虫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水浒传》、《西游记》、《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可采用定时、随机指导两种方式,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效率,落实《课标》“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
二是拓展实践。略读课文教学设计还应该考虑给学生自我拓展空间的环节,留下举一反三的天地。如教学《小木偶的故事》,让学生改写课本剧,小组合作表演;学完《大瀑布的葬礼》让学生参照资料将课文改写成演说稿,进行演讲……要尽可能使略读课文教学有声有色,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
三是表达方法上的拓展。如人教版(课标本)三(上)第三组教材以秋天为专题,多角度地描写秋天。教学《听听,秋天的声音》时,可联系前3篇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从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音响等方面,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体会秋天独特的风情,并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由此把学习延伸到课外。
课外拓展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当然不同体裁的略读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同一体裁的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也有差异,但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自己读懂,自己体会,学会学习,从而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创建“快乐高效课堂”,即思想品德课中构建以教师的成功和学生有兴趣的学习为目的,将课堂教学过程变成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学生人格完善、激情相伴、快乐共享的过程;创造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平等的教学个性化、民主化氛围,真正突现“以人为中心的品德教育”。基于此,势必要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具快乐元素的学习环境,并以此提升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最终实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自主互助发展性高效课堂。笔者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就此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就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现高效快乐课堂,谈几点看法。
1 生活中多搜集趣味素材
“快乐”的元素归根结底都来源于生活的各方面,这些素材的搜集是促成“快乐”教学的必要条件,必须时刻注意积累。而获取这些素材的渠道有:多阅读书籍、杂志与报纸等,有目的地在网络上进行搜索,在平常看电视或收听广播的过程中留心某些具有趣味性的环节等。最终将这些材料进行汇集并筛选,给予一定加工处理,使之与所学知识更能自然关联。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搜集,需要时让他们自己在课堂上展示,既能让学生快乐参与,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对生活中搜集到的趣味素材也要及时在课堂中反馈出来,和同学相互分享。如在课堂前或后几分钟,可以给学生讲一些生活中的趣事,或者让学生相互分享,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相互沟通、交往的能力,另一方面能促进课堂和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
2 始终在课堂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以此将学生放在课堂快乐学习的主置
学校和社会一样,民主、平等就是对学生的肯定和尊重,学生在获得教师肯定和尊重的同时对学习也会更加热情和积极。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以此将学生放在课堂快乐学习的主置。而要做到这点,教师应完全撇弃某些迂腐陈旧的传统观念,在学生当中不以权威自居,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大胆创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此维系一种更加平等和民主的师生教学与学习的环境。例如,班级需要组织班会前,应多收集学生的意见,就如何开展好班会,让学生积极发言,畅所欲言。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还能从发言中去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及时掌握真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今后改进管理和教育方法都有一定的作用。
3 不断构思“快乐”教学模式,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快乐学习就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以往的老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学习。而快乐学习的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其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肯定学生的成绩,做好引导工作,和他们一起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成功的喜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建构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课堂,途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3.1 实施以“快乐”为主题的情境教学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快乐”教学方式,通过设计某些形式多样且充满活力的教学活动,将学生吸引进来,让其在亲身的活动中去体验做人的基本道理,进而获得更全方位的发展。以鲁教版思想品德第八册“交往讲艺术”的教学为例,其教学设计可参考以下实录教学片段。
小品欣赏:听的艺术
剧情简介:在倾听的过程中,甲听众睡着了,乙听众玩东西,丙听众说“你讲得还不如我讲得好”,丁听众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不断与讲话者进行目光交流,偶尔点一下头,还不时做一些记录。
分组探究:每小组评价一位听众的言行,并展示讨论结果。
一组代表答:甲听众和乙听众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尊重对方,缺乏耐心。
二组代表答:丙听众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不礼貌,并认为对方讲得不如自己好,不虚心。
三组代表答:丁听众认真倾听并不时做记录,说明他很用心;他不断用目光与对方交流,是会心的表现。
教师小结:“倾听的艺术要求我们在倾听时要有四心:耐心、虚心、用心、会心。”课件展示:四心。这一环节中好多学生在听完规则后早已跃跃欲试,5位学生也早就争着跑上了讲台,开始等待表演。就这样整堂课在一种非常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度过。学生在“快乐”中掌握了有关倾听的礼仪技巧,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如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等。
3.2 列举“快乐”的教学案例
通常情况下,课堂案例的趣味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关注度与思考层次。以“与诚信结伴同行”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木偶奇遇记》的故事引入课堂,其主人公皮诺丘因为撒谎而变成了长鼻子,应该说还是具有相当趣味性的。那么结合本课内容,则可引导学生对诚信这个问题进行更深的感悟,并最终看到诚信的重要性。
3.3 应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对学生的“快乐”神经发挥更好的刺激作用
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比如多媒体等,往往具有更多元化的声音与色彩等各种丰富的元素,进而可对学生的感官形成更加深刻的刺激,课堂收益也会更明显和持久。同样以“与诚信结伴同行”的教学为例,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相关题材的小品,比如赵本山的《卖拐》,类似于这样的小品所具有的“快乐”元素往往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继而在观看完后能将谈论的焦点很自然而集中地转到“诚信”这个话题上面来。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接受知识,提升能力。
3.4 运用激励机制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去获取并体验“快乐”,以此增强学习兴趣
每学期开始,笔者都会为每位学生建立积分卡,并建立相应的积分制度,用于记录每堂课上学生的点滴进步,并且每堂小汇,每周一总结,及时反馈给学生,到学期末折合测试成绩作为思品学科成绩。在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存有或多或少的创新意识,而教学则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潜能开发的引路人。但与此同时,尊重并保护所有学生的独创精神也是同等重要的。对来自学生的见解,哪怕是微不足道,教师都应给予其充分的肯定,要相信高层次的创新能力更有希望出现于学生多次体验成功“快乐”之后,最终形成一种“学习—成功—快乐”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