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效率;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09-001

教学评价的改革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具有强大导向、有力监控的作用。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评价采用分级量化、考试排队、归类淘汰等简单而粗暴的方式,教学评价出现的很多问题已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如何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成为决定新课程实施成败的重要因素。

一、认识教学评价改革的意义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应把握课堂教学的特性与原则,教学评价应起到诊断教学效果、调节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学习的作用。

二、分析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重甄别,轻激励

现行评价用各种考试甄别学生,并仍存在用公布分数、按成绩排名次等做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的现象,使大多数学生不断地尝到“失败的痛苦”,自信心受挫。

2.重知识,轻能力

现行评价内容过多倚重学科知识,忽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与科学品质、学习情绪等综合素质的评定,影响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3.重量化,轻过程

现行评价的实施过分强调终结性的评价结论,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实施过程封闭、静态,缺乏灵活性与动态性。

4.重教师,轻学生

现行评价主要是由教师评价学生,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教师一句无心的批评或表扬,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

5.重标准,轻差异

现行的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分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引发具有创造力和资优学生的杰出表现,做不到因材施教。

三、实施教学评价改革的要点

1.认识评价的目的

现行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标是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要求实施评价应注意评价主体多元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状况应依据过程记载和考试结果进行客观描述,并提出进一步学习的建议;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激励、表扬、认同、理解等积极评价为主。

2.遵循科学的原则

2.1评价的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课程评价的动机和终极目标在于促进发展。用发展性原则的思想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2.2评价的民主性原则。所谓民主的评价,即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点拨、启迪,让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励,增强信心,明确方向。

2.3评价的主体性原则。现代教育评价,应确立评价主体与客体的多向互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口头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强调以自评为主,互评为辅,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3.丰富评价的形式

首先注意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评价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关注学生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评价深入学生学习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

要特别重视即兴评价。如课堂上老师说:“瞧,他观察得多仔细!不仅用眼睛看,还用鼻子闻,用手摸。当然还可以从远处看,整体感觉它是什么样的。”从这简单的评价不难看出,老师注意了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看到自己取得成绩的一面,同时指出不足,从而使学生有努力的方向,获得更大进步。

其次,采用评价方法时注意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应用多种评价方法,有利于清晰、准确地描述学生发展情况。除纸笔测试外,还可课堂行为记录、项目调查、激励性点评……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有利于体现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丰富等特点,不断推动学生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范文第2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工作者潜心研究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也就是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实际状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进行课堂教育教学的改革。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四十分钟增加效益,提高质量?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因此,课堂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学生发展转变。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使其人格得以尊重,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发展,主体地位作用得以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核心”、“面向主体”、“因材施教”的新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教学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为此,我认为:教师必须有爱心。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对学生没有热情,决不能成为好教师。植根于爱,这是教师取得成就的奥秘所在。有爱心是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标志,老师用亲近和信任来沟通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联系,通过爱的情感去开启学生的心扉,使之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这就是通过“动之以情”来达到“晓之以理”。教师要爱护所有的学生,特别是毛病比较多的学生,更要亲近他们,了解他们,热忱地关怀帮助他们。切忌偏见和偏爱,对学生的偏见和不公正的待遇,常常会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长久的痛苦和痕迹,使他们丧失前进的热情和信心,甚至会形成学生变态的心理,造成严重的恶果。教师只能用爱去教育学生,学生就会成为谦谦君子;用暴力教育学生,学生只会成为暴徒。也正是有了爱心,有了对每位学生高度的负责心,教师才会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才有上好每节课的强大动力。

二、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于课堂,要达到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的目的,课堂是十分关键的。不同的学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总的来说,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是上好课的基础。我认为,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首先要认真学习并领会《新课标》对所任学科规定的教学要求,然后还要搞好备课的几个重要环节:

1、在“备教材”上下功夫。教师在“备教材”过程中要着重解决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明确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注重研究和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在突破难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

2、在“备学生”方面做文章。教师在“备学生”过程中应做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做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3、在“备教法”上努力寻求自己的特色。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切忌生搬硬套,而应注重研究所选用的教法是否能更好地体现愉快教育的原则,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在“备练习”方面精心设计,有的放矢。

5、在“备作业”上要做到精心挑选,适量适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对A段生应在完成课堂作业的基础上,布置一点带思考性的问题,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对B段生应多注意他们作业的正确性和速度;对C段生要特别耐心辅导,重点指导他们能正确地完成课堂作业,对这部分学生及时加以鼓励,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勇力,放下学不好的包袱,促使他们能慢慢地跟上班上的平均水平。

总之,只有在以上几方面进行周密审慎的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过程有的放矢,克服教学教程中的随意性,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只有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才能因人而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根本上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受到大家尊重,让每个老师尊重每个学生,给学生留有学习、发展的空间。同时也给学生搭建平台,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就是要给学生减轻负担,培养其兴趣。

(1)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做到心中有数。

凡进入中、高年级的学生,都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要设计好第二天的预习内容,并提出一两个问题要学生通过预习来解答。学生都有好奇心理,总想看看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己能否解答,甚至要比别人答得好的好胜心,他们就要积极地去看书,看自己是否懂得,并要求不懂的打上记号。当教师讲到这里时,就会特别注意听,自己看懂了就会积极发言回答问题。通过预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内因起到了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说得对的,教师要肯定成绩,加以鼓励,有些不明白的问题,经过讨论,老师再给以指导,学生就能理解了,这样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也牢靠。

(2)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

要让学生寄希望于课堂。使他们懂得,课堂上精神高度集中,认真的质疑问难,深入的思考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要学会专心听讲,要做课堂的主人。更要学会合作学习。因为同学的理解能力有差距,掌握程度、学习水平不会完全一致,教师只能依据大多数人的水平讲课,就会有吃不饱和吃不了的两个极端。这样在老师讲课时,要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就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让集体智慧的结晶深入落实到每一个同学的心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发展学生独立质疑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允许学生随时提问,捕捉他们思维的火花,同时,还指点发问的途径,告诉学生提问可抓关键语、关键句等。

四、创设良好的服务环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障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我们教学也应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

(1)积极营造融洽、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探索,不断地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自己视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为学生提供多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范文第3篇

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物理随堂实验具有参与性、广泛性、高效性的优点,采用随堂实验教学,学生可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发现、控制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透过实验中的现象认识道理、分析原因,改变头脑中已有的不正确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的正确发展发散,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和综合能力。随堂实验的实施,符合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真正让学生参与到物理思维活动中来。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安排,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手脑并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掌握实验技能,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对如何通过随堂实验提高物理教学效率浅谈如下。

一、利用随堂实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实验引入新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小实验导入新课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在于直观、生动、新奇有趣,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如“压强”这节课的引入:上课时发给学生一人一颗图钉,要求学生用拇指和食指分别按住图钉的钉帽和钉尖,逐渐用力压(注意力度不能太大,以免刺伤手指),说说力在哪一边的作用效果更明显。把图钉的钉帽和钉尖对换过来再试一试。再引导学生分析:压图钉时压力大小相同,但钉尖压力作用的效果更大。从而引入“压强”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再如“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的引入:要求学生利用已置于光具座上的凸透镜和光屏,使远处景物呈现在光屏上,比一比谁先找到。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找到远景的像,有的甚至扛着光具座在找,教师趁势让大家看他们像扛着什么在找景物的像,学生马上想到像照相机,很快大家都找到了像。教师让大家说出远景像的性质,并用剪贴画示于黑板上,有肯定学生经努力取得相应成果后,提出: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哪种光学元件所成像与这种装置成像的性质相同?有了刚才的提示,学生很快想到的是照相机。学生找到像时,都兴奋地喊:“找到了,找到了。”成功的喜悦自然引领他们积极思考,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自然学生的兴趣就非常浓。

二、 通过随堂实验引导学生猜想,提高猜想的有效性

新课程重科学探究,而猜想与假设是整个探究过程的主线。但实际教学中往往因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观察不仔细,没有认真思考所观察到的现象,再加上知识面有限,在猜测时缺少必要的感性经验,出现无目的、无根据的“胡乱猜想”。基于此,笔者试着用随堂小实验来引导学生猜想。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可这样引导学生:让学生体验一下推自己的桌子和凳子,学生体验后便能意识到:桌子和凳子的质量不同,重力不同,对地面的压力不同;所用推力不同,摩擦力不同,猜想出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受到的压力大小有关。接着又引导学生体验将书包放在桌面上和地面上拉有什么不同,学生体验后,分析猜想出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同样还可以引导学生体验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和物体运动速度是否有关。通过随堂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使猜想有的放矢,避免了学生的“胡乱猜想”。这样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三、利用随堂实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特殊课题

1.认识一般物理仪器及其使用课题。初次认识一般物理仪器及其使用时,若学生没有拿着仪器直接观察与试用的话,就很难认识仪器的结构,难以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如天平、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它们有的结构复杂,有的刻度微小。如果仅是演示,很难观察清楚;如果用视频又没有实际操作体验,印象不深刻。只有通过认真观察使用,才会有较深刻的记忆。

2.需要建立感性认识的课题。随堂实验能使学生对一些生疏的国际单位获得直观的感受。如1牛顿的力有多大?可以让学生准备两只鸡蛋,感受手托两只鸡蛋的力约为1牛;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后,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应用性小实验,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在学习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温度也与导体的电阻有关,若只凭教师简单的介绍,学生没有真实的体验,很容易遗忘。为此,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准备废日光灯管内的灯丝或废白炽灯泡内的灯丝,在课堂内将这段导体串联接入电路中,加热灯丝,发现灯变暗了,电流表的示数变小了。这样就对“有些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了更好的理解。

3.能见度不高,不宜作为演示实验的内容。教材中的有些演示实验会由于器材较小、现象不明显、反光、器材摆放角度限制等因素,影响学生的观察效果,有时直到演示实验结束,就只有前排和中间的少数同学才看得到现象,如果设计成随堂小实验就可以大大提高观察效果。如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只要让学生自己准备两个矿泉水瓶,一个积水用,另一个在瓶口包上橡皮膜就能看清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是有压强的了。再如光的直线传播。白天半导体激光光源的能见度很低,只要给学生一激光小电筒,自备一小喷雾器、一把透明塑料尺和一杯滴了几滴牛奶的水,就能清楚地看到光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路径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范文第4篇

一、课堂提问设计要“准”

“准”就是问题设计准确、符合儿童的心里、不给学生造成歧义.所谓的准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能够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二是符合儿童的心里特点.课堂问题问得“准”,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思维状态,能够明白思维的内容和方向,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在平时教学中,经常听到一些年青教师由于提出的问题不准确,学生无法思考,更难以回答,教学活动因此而停滞.我认为作为低年级教师,你得“蹲”下来看孩子,按照儿童的心里去设计课堂提问,问题设计好以后,应当站在儿童角度“模拟”思考这个问题,看这个问题是否体现知识的本质,是否符合儿童的心里特点,是否有思维的成果,只有既体现知识本质又符合儿童心里特点的问题才是“准”的问题.

如,苏教版低年级“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内容,教材都是以生活情境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其目的有二:一是体现数学知识有用,数学知识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二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然而有的教师没有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时只是提出一些问题,而问题却没有数学味,经常专业问学生: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没有从数学角度来回答问题:我看到有小鸭、有小鸡,还有大树……师发现没有预期效果接着又问: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看到大树是绿的,小鸡在吃虫子……这时教师耐不住性子了,也不知该怎样再问,只能硬生生告诉学生一些数学信息.这样的课堂提问由于没有抓住数学的本质,因此很难达到预期的提问效果,甚至使课堂处于尴尬的境地,白白浪费了课上宝贵时间.如果换种方式设计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就会避开情境中的无关信息,关注情境图中的动物的数量,一下子就能收集到情境图的有价值数学的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堂提问设计要“精”

问题精就是问题设计要触及知识的本质,以较少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一问到底,该问的问了,不该问的也问了,表面上看学生是在问题的引导之下进行课堂思考和学习,但是细细推敲,真正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问题寥寥无几,所以课堂提问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质量质量高、数量精,以精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少量的问题探究出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如,在教学正比例意义时,有的教师问了很多问题:问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什么样的两种量?谁先变化谁后变化?是谁随着谁的变化而变化?什么一定?这两种量是成什么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关系?这样的提问实际上只是把正比例意义的语言表达分解成一个个小段落,学生只是按照正比例意义语言表达读一读,毫无思维价值,对学生理解正比例意义没有多大帮助.我在教学时设计里这四个问题:(1)问题中的路程与时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明白有运算关系的量就是相关联的量)(2)请你从路程及时间两种量中任意选两组四个数,看能否组成一个比例?可以组成多少组不同的比例?(使学生明白任意两组的四个数都可以组成比例,无一例外)(3)为什么任意两组四个数字都可以组成比例?(根据比例的意义,因为比值始终不变,所以任意两组四个数都可以组成比例)(4)根据路程与时间两种量中任意两组四个数都可以组成比例,想一想你认为路程与时间这两种量又是什么样的两种量?学生经历这四个问题的研究,就从本质上把握了正比例意义的实质,在此基础上揭示正比例的意义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课堂提问设计要有“度”

问题的“度”是指问题空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小了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不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太大了学生无法思考,思维就没有成果.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首先要了解学生有哪些数学基础知识、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哪些数学活动经验,这些数学活动经验对学生的新知学习起什么作用,教学起点定位在什么地方,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有的放矢地设计课堂提问.如,我在教学“认识方向”一课,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有关方向的经验,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方向知识,但是也有的学生不甚了解,所以我的问题设计就要兼顾全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既让已经掌握方向知识的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也给不知道方向知识的学生有学习的机会,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每天太阳都会升起和落下,你知道太阳每天从哪边升起?用手指一指.(2)这个方位叫什么名字你知道吗?(3)除了东方还有哪几个方向?它们分别在哪个位置?(4)你们面向东边站,知道后面是什么方向?左边是什么方向?,右边是什么方向?(5)如果你面对北方站立,你的前面是什么方向?后面是什么方向?左边是什么方向?右边是什么方向?(6)现在给你一张纸,你站在这张纸上,以你为中心把四个方向写在纸上,你会写吗?(学生写方向)再把这张纸挂起来,看看这张纸的上面是什么方向?下面是什么方向?左面是什么方向?右面是什么方向?这样的问题空间正适合低年级小朋友,既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也能够得着,一步一步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图纸上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自然揭示出来了.

四、课堂提问设计要有“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课堂效率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总将自己作为教学主体,使学生一直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十分不利于学生的物理学习,也无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若想提高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课堂效率,那么首先应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年龄特征的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想要提高其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教师就需要把握住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将更多物理知识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这样才能逐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就我国目前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将课堂教学时间用在了教材的整合上,忽视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导致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无法得到培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将课堂教学作为教学重心,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适当地为学生留下自主思考的时间,彻底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个性特征的平台,以达到激发学生的目的,更能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的课堂效率。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虽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十分投入,但是学生无法跟上教师教学的脚步,并且由于大多数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采用灌输式教学或是填鸭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被有效地激发,甚至出现了厌学心理。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方式过于注重教师的教学地位,使学生无法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时间一长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要想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教师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使学生更快地融入物理课堂教学之中,这样一来,就能很好地改善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现状。

三、加强学生对物理的认识

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不断地为学生灌输新的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物理知识,然后再将知识通过考试和成绩展现出来。物理本是一门自然学科,而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忽视了物理的实践性和生活性,学生根本无法正确理解物理知识,自然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实际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物理教学的实践性,要善于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尤其是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不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若教师及时利用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物理教学活动,那么就能帮助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在自己的实际生活当中,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认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更能帮助学生将自己的实际生活与物理知识进行联系,继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四、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物理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时,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其学到更丰富的物理知识。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其他教学方式,如情境教学、角色扮演、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将原本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能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这样一来,才能够为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本文对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严凤华 单位:重庆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凤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