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田忌赛马课堂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扩大学生阅读量,让学生汲取大量的文学养分
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讲一些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这类书本有《西游记》、《安徒生童话集》、《伊索寓言》等,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积累一些原始素材。高年级的学生,要求适当高一点,为此,我们必须得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1)要求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读书。由于小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使得他们辨别事非的能力有限,在要求阅读时,要加以正确引导不然学生凡是厚一点的书就看,看不懂的书也看,不该看的书也拿起来看,反正是老师要求让看。这样既加重了学生地负担,不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而且效果也不会好的。(2)让学生从开始读书便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每个学生都用一本专用的笔记本,在平时阅读中将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积累下来。
二、兴趣是阅读的动力,关键是要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1. 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我先介绍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刘备派诸葛亮到东吴配合孙权作战的史实,接着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题意(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进而激疑:这就怪了,诸葛亮是来配合孙权跟曹操作战的,他与曹操是势不两立的敌我双方,他为何向曹操借箭,又为何用草船借箭呢?此时,学生们寻求答案的欲望被调动起来了,便产生了阅读的兴趣,从而投入到阅读中去。2. 教师本身要有丰富的文学常识。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随机应变,善于综合运用文学常识,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也使学生因教师丰富的文学知识,流利的口才等现象产生一种敬重老师,羡慕老师“卓越出众”才华的心理反映,这种心理反映效果在无形中不自觉地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这也是小学生“爱模仿”天性的必然。3. 开展多种相关的班级或学校大型的文学活动。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摘录笔记评比、速拟提纲复述比赛,心得体会交流活动等,由易而难,根据各自的实际隋况开展一些不同类型的活动,更有效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鼓励质疑,自主阅读
我在阅读教学中,是比较注意唤醒他们潜在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的兴趣,注重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启发他们互相交流,解决疑难,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我在教《田忌赛马》一课时,学生读题后,我提问:“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提出问题:“田忌是什么时候的人?他和谁赛马?结果是谁取胜?”接着,我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再进行讨论。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了。出现了人人欲试的局面,课堂的气氛也真正活跃起来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由此调动起来,他们会积极地思考,去解决疑难问题。这样,他们的创造意识就会凸现出来,创造能力也逐步形成。
【关键词】:质疑方法 质疑训练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20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正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因而,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他们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做到既“勇于”更“善于”质疑问难,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教师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敢于质疑。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善问”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以渔。”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
1.对题目提出疑问。如教学《田忌赛马》一文时,学生针对课文题目,就提出这样的问题:“田忌和谁赛马”“田忌是怎样赛马的”“赛马的结果怎样”。这样从课题入手剖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融会贯通,为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埋下伏笔。
2.对不懂的词句提出疑问。如对词语的选择运用提出疑问。如“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桃花心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对反义词的运用提出疑问。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为什么是焦急的,又是耐心的呢?
3.对句式的选择提出疑问。如对重复语句,运用修辞手法提出疑问。如《一夜的工作》的结尾。
4.对人物的行为提出疑问。如《苦柚》一文中,卖柚子的小姑娘为什么说自己的柚子确实不在好吃,苦味很浓?伯父为什么明知柚子苦,还要买下呢?
5.对标点符号提出疑问。如《“绿色的办公室”》的课题为什么要加上引导?
6.对不明白的现象提出疑问。如为什么科学家这样假想黄河象的的来历?《黄河象》)
7.对环境的描写内容的选择提出疑问。如《月光曲》一文中,为什么描写茅屋周围的环境?如《五彩石》一文中,为什么第一段要写传说中的瑶池?
8.对修辞方法运用质疑。如《三峡之秋》一文中,“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这些句子采用哪些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对时代背景质疑。如《军神》一文,为什么说自己叫刘大川?当时的战争情况是怎样的?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产生的疑问,对理解文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提出后,探究的兴趣高涨,积极思考讨论,很快就能更深入理解这些内容。此外,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抓文眼、找依据、揭矛盾、比优劣等方法在提问,思考交流的过程中获取了知识,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二、抓住质疑时机,让学生“好问”
方法的传授固然很重要,但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扎实有效的训练。因为任何本领都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训出来的,质疑能力也是如此。因此,我们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使质疑训练落到实处。
质疑训练,还可采用以下方法:
1.“每日一问”。
要求学生在课外学习时,坚持每天提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写在自己的“每日一问”笔记本上,教师要及时检查讲评。
2.及时解疑,分类作答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步。教会学生提问,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伺机诱导,授之以法,使学生自解其难,变“有疑”为“无疑”,从而提高质疑兴趣和质疑技巧。问题由学生提出,最终还应由学生自己解答,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全盘端出,而应“疏”“引”“拨”,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和激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浅显的问题个别点悟,普通性的难题研讨,教师当众点拨讲解,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表态。让学生各抒己见的,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答案需要具体分析概括的,可把一个大问提分成几个问题,层层剥笋,启发学生一步一步思考,逐渐揭开谜底。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问题,教师不是简单地让个别学生解决,而是设法使问题成为全班性的信息,引导学生带着各自所提的问题集体研讨、集体解决。指导学生学会思考,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讨论、互相启发,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取成功的机会。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无外乎是板书、讲解,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学习比较单一,课上学习就是听教师讲和记笔记。这种重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课本不感兴趣,课上听讲注意力降低,提不起学习的积极性。这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属于感性思维,对抽象讲解接受慢,不容易领会,教学与学生的思维不对路,学生就会渐渐产生厌学情绪。现代教学手段的革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计算机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让学生感觉耳目一新,学习变得多维化和立体化,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兴趣大增。多媒体集合了视频、声音、动画、音乐、文字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把书本的文字转移到屏幕上,让学生看得见、听得到,学习更加深度活泼,学习过程变得兴趣盎然。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美丽景色的文字描述,只是让学生在空想,不能真实感受到对风景认识,无法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情感。而通过多媒体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图片,伴以美妙的音乐,教师深情的演说,学生陶醉在美丽景色中,油然而生热爱之情,被深深吸引,对教学的知识轻松掌握,记得牢固。再如,在教学低年级的识字课时,把生字变成“象形文字”,用相似的图画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在多媒体上用图片展示不同的文字,让学生比较识记。如“山”字,可以画出大山,中间凸起,两边低陷,仿佛就是山字了;“火”字,可以展示大火燃烧张牙舞爪的模样;“田”字,可以展示一块块土地等等。
二、教师通过营造情感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感觉课堂教学氛围在无形中左右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兴趣。有的教师在教学时,感觉课堂的气氛非常融洽,师生之间情感交融,教与学之间互动良好。而有的教师教学时,课堂的气氛非常僵硬,感觉冷冰冰的。师生之间仿佛隔了一层墙,脸上都展露不出愉快的面容。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氛围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而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就在于教师自身对学生是否有情感的投入。情感让教学更富于活力,师生之间友好相处,其乐融融,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拥有极大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情感投入来自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认真仔细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会被教师的工作态度感染和带动起来,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另外,对学生要有一颗爱心,关心和爱护学生,不能摆出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姿态,板起一副严肃的面孔,让学生服从自己。一切自己说了算,如果学生的思想、言行出轨就视为不听话,不是好学生,动辄批评教育,甚至体罚。学生畏惧教师,只能屈服,压抑内心的个性,被动学习,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对教师充满敌视,内心排斥这门功课,这样的心理下,学习成绩根本就不会理想。因此,教师要爱学生,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个性,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来衡量学生,要与学生交朋友,多沟通,增进彼此的距离。教师给学生的感觉应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让学生如沐春风,自然会喜欢教师,进而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巧设悬念,从欲望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田忌赛马》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賽马,在孙膑的帮助下转败为胜的故事。其中“田忌为什么能转败为胜”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我引导学生用自己亲手制作的几匹马当场演示,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理解课文重点内容,又体会到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考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拓展:“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让田忌转败为胜吗?”这就激发了学生兴趣,大家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种形式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课前创设情境来激发兴趣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如果我们平铺直叙一讲到底,不想方设法设置好疑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依旧是无动于衷。教学中要有意识的设置疑问,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问题的热情。首先,给学生设置疑问,使他们进入课堂,被动者变成主动者,而后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孩子们的表现欲和好奇心也极强,我们不难发现,在一节语文课中,我们提问的某个学生受到我们的鼓励后,至少这个孩子在未来的20分钟以内注意力都非常的集中,所以我的语文课总是针对不同的学生,从他不同的表现上来加以鼓励,收到的效果很好。
关键词 师生关系;教师意识;良好发展
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师生的关系如何。”在提倡高效课堂、高效教学的今天,我们的师生关系若何呢?姑且看一下笔者对300名城市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
(1)当问及“你和你的老师至少有过一次单独交流的机会吗”,66.7%的学生回答的是有。但当问及每一个教过你的教师都能不假思索的叫出你的名字吗,只有14.8%的学生回答的是能。
(2)当问及“你有被老师惩罚过吗”,41.7%的学生回答的是有。但当问及受惩罚后的效果时,竟有38.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3.8%的学生认为觉得没面子,以后与老师对着干;57.7%的学生认为受到教育。
(3)当问及“老师对你的关心程度”,59.3%的学生认为老师最关心成绩,偶尔关心一下生活和想法;14.8%的学生认为老师只关心成绩,其他不管;11.1%的学生认为根本不关心;14.8%的学生认为老师经常谈心,是自己人际关系的指导者。
(4)当问及“老师对优、差生一视同仁吗”,65.4%的学生认为老师对优生好于差生;7.7%的学生认为老师对差生好于优生;26.9%的学生认为老师对好生差生一样好;对好生差生一样不关心的回答是0%。但关于早恋问题,学生一致认为,老师只会找当事人谈,且不会公开此事。
(5)在问及“老师对学生课堂或平时的不同意见的态度”时,69.2%的学生认为老师很感兴趣,让学生共同讨论;7.7%的学生认为老师不加思考予以否定;15.4%的学生认为老师置之不理,不加理会;7.7%的学生认为老师不耐烦。但在问及“如果你对老师的做法有看法时你会怎样做”,却有52%的学生回答绝不会说出来;8%的学生回答直接对老师说;40%的学生回答给老师传纸条或以其他方式告之。在问及“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错误,被你发现了,你会如何做”时,35.7%的学生回答爱错不错,反正我知道就行了;39.3%的学生回答毫不犹豫地当场指出来;7.1%的学生回答心里觉得好笑,认为这个老师水平太低;17.9%的学生会下课后找到老师,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发现”。
(6)在问及“你给老师起绰号吗”时,57.1%的学生回答不起;42.9%的学生回答起,但无恶意;0个学生回答起,且较难听。但是在问及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你首先会找谁时,65.4%的学生回答会找朋友;23.1%的学生回答其他;回答会找老师、同学或父母的学生各占3.8%。
(7)在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目前的师生关系时,很多学生的回答是平淡、疏远、一般,甚至是无奈、紧张。只有个别学生的回答是融洽。
(8)在描述自己心中理想的师生关系时,很多同学渴望师生之间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关心,能够亦师亦友。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现今的师生关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和谐、融洽。我们的教师“关心学生”,但关心更多的是学生的成绩,而不是学生的生活和想法,教师关注的对象大多是“好学生”,教师能够脱口叫出那一部分好学生的名字;对于一小部分“坏学生”, 由于他们经常惹麻烦、捣蛋,因此教师对他们关注的时间也会多一些;而数量最多的中间学生却被搁置起来。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大部分学生会找朋友;只有极少数学生会找老师。在学生心目中,老师并不是与他们最亲近的朋友,虽然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和教师在一起度过的。因此,学生会对教师在教学中的某些做法置之不问,即使自己对教师的做法感到不满,也不愿意和老师交流。在他们心中,老师是老师,学生是学生,泾渭分明,不可逾越。
是什么原因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如此紧张呢?是不是我们的教师忘记了爱生的优良作风?抑或是我们的学生忘记了尊师的千古传统?其实,从问卷调查结果看,新时期,师生之间的关系总体上体现出了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体现出教师敬业、爱生,学生尊师、好学的特点。但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会就业对知识层次要求的提升,社会、家庭对学生期望值的增大,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出的倾向性问题是教师高压,学生厌烦,师生关注分数,学生负担过重,师生感情产生隔膜。现在,中小学师生关系的状况,用一句话来概括,是知识传授的渠道在拓宽,感情沟通的大门在缩小!
面对这种现状,很多教师也很无奈,高考的指挥棒在高高挥舞,我们怎不关注成绩呢?其实,如果教师不把自己仅仅当作知识的传授者,也把自己当作一个真诚的倾听者,那么,学生能不喜欢老师,学生的成绩能不提高吗?或许,教师具备了以下四种意识,师生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融洽,教学效果会越来越突出。
第一,课程意识。以往的教师关注的是大纲、教材、教参,很少关注课程。新课程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包括其它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课程由这些因素组成,就决定了它是独特的而永远变化的,有多少班级,就有多少种课程;有多少所学校,就有多少种课程。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中学到的多。因此,教学就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计划、教案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师生在交流碰撞中相互信服,得到提高。
第二,学生意识。“教师眼中没有学生,只有他的教案,几十个鲜活的生命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思维火花和活力被缺乏敏感的教师忽视,几十个活人围着死的教案转。”杨振宁教授的这段话道出了传统的教学观总是把教师作为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种灌输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定位让学生一步步远离了教师,致使师生之间成了熟悉的陌生人。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享的互动过程。“共享”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要求师生的心灵彼此敞开,并随时接纳对方的心灵。在“共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建构者。所以,教师要做对话中的引导者,随时准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导”和“辅”的“度”,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出来,最终教会学生能够完全脱离教师,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怎会把教师与自己对立起来呢?当然,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学生要扮演好主角,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按照教师的预见走进应该达到的空间,在适当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探讨,不知不觉中体会发现的乐趣。所以教师应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同时这也是一种责任和教学的权利。
第三,开放意识。新课程以全新的姿态对教材进行了改革。打开新教材,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气息,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与灵活性令人耳目一新。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而且有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仅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开放的,比如,一项调查作业,可以有几十种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记录,可以有几十种不同的形式,这都是以往教学中所没有的。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开放意识,灵活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
把张朝阳的一家之言当做中国互联网早期的发展起源,或许还有些片面。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的确就是从门户开始,为纳斯达克、纽交所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讲述着一个一个的中国资本故事。个中历程,经历过互联网的泡沫,经历过互联网的重新崛起,亦迎来了移动互联的今天。门户犹存,并在其中起着至关的推动作用。
门户未老,且正在转型中验证着强大的孵化能力。至少在未来十年,新兴的创业者和模式身上,都将体现着门户传说。
文│本刊记者张兴军
微博上市之后,下一个脱胎于门户网站的上市公司是谁的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在业界看来,另一家门户网站搜狐旗下的多个优质资源,具备着孵化成纳斯达克新贵的可能。
一位搜狐公司内部人士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表示,目前搜狐旗下至少有三个产品具备未来单独冲刺上市的资本,分别是搜狗、搜狐焦点和搜狐视频。短期来看,前两者已经基本具备随时筹备上市的可能。
搜狐接棒
就在新浪微博递交招股书的一个月之前,搜狐旗下的搜狗正式了与腾讯搜搜合并后的首份季报。这份华丽的报表中显示,2013年第四季度搜狗的营收达到7000万美元,并使2013年的总收入一举突破2亿美元,达到2.16亿美元,超过同期微博的1.88亿美元。
资料显示,搜狗在移动搜索领域位居行业第二。2013年9月,搜狗与BAT中的另一家巨头腾讯达成战略合作,一时惊羡业界。这一方案中,腾讯 4.48 亿美元战略入股搜狗,并将旗下的搜索和 QQ 输入法并入搜狗现有的业务中。这一方案对于腾讯、搜狐和搜狗均是一个多赢的格局。
与腾讯的结盟,更进一步地放大搜狗在各方面的优势。搜狗方面预测,随着流量规模的扩大,搜狗搜索的变现能力还将有显著的上升空间。搜狗CEO王小川表示,接下来将和腾讯展开更加紧密的合作,新搜狗将在PC及移动市场双线同时发力。
背靠腾讯与搜狐这两棵大树,加之自身的盈利能力,搜狗丝毫不担心资金的压力。在业界人士看来,其当务之急,只是选择一个好的窗口期,获得更好的估值。
搜狗掌舵者王小川曾经在不同场合谈到过,搜狗上市只是时间问题但没有具体时间表。而与此同时,从搜狗的战略上,亦可看出其为上市所作的充分准备。
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搜狗PC输入法活跃用户数达4.58亿,手机输入法活跃用户也近2亿,均创历史新高。
对于移动市场而言,搜狗副总裁、搜索事业部总经理茹立云认为,移动搜索已是大势所趋。搜狗CEO王小川也透露,搜狗移动搜索流量目前已占比1/3,2014年搜狗在PC和无线端的流量会继续增长。
和微博相比,搜狗的另一个优势是盈利前景。
“在去年四季度,搜狗的毛利润率是47%,2012年同期也是相同的数字。去年三季度为53%,四季度略微下降。从盈亏情况看,搜狗基本处于收支平衡的状态。虽然如此,但是我们预计搜狗今年将在营销方面实现更快增长,下半年搜狗将会实现盈利。”王小川对搜狗的未来充满信心。
“2013年,受益于极具吸引力的内容和销售能力的提升,视频业务年收入增长超过100%。” 搜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透露,搜狐视频移动端广告增长势头更为强劲。
搜狐视频近年来通过《丝男士》等自制剧,已经在版权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开辟出了寻求盈利的新蓝海。数据显示,这部热播的三年的自制剧,最新一季的第一集单集点击量就超过一亿次。
和尚未盈利的搜狗和搜狐视频相比,搜狐焦点显然更有故事性。据悉,搜狐焦点在过去十年中一直处于盈利状态,而且连续第3年保持5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在业界人士看来,搜狐焦点早被当做是搜狐系下一个向纳斯达克发起冲刺的子公司。
有消息人士透露,搜狐焦点早在去年就重新注册了一家独立的公司,这被视为搜狐焦点未来境外上市所作的特殊架构。而财报显示,搜狐焦点2013年在新房、二手房、家居三大核心业务营收近10亿元。
在此时冲刺上市,无论是对于母公司搜狐而言,还是为自己寻找一个更好的溢价,都可谓最好的时候。
2014年2月13日,网易(NASDAQ:NTES)公布了公司2013财务年度未经审计财务业绩。数据显示,网易2013年总收入为97.71亿元人民币(16.14亿美元),同比增长16.6%;净利润44.44亿元(7.34亿美元),同比增长22.2%。这一数据也使其稳居四大门户盈利能力榜眼的位置。
在新兴互联网模式被屡屡看涨的势头之下,网易稳健的战略和盈利能力都是那些凭借烧钱和兜售概念的新兴产品所无法比拟的。
当业界正聚焦于新浪微博与搜狐旗下的搜狗等子公司独立分拆上市预期之时,传统门户网易也并没有闲着。在移动互联网的趋势下,网易的转型并没有落后。不论是游戏业务的稳健增长,还是手机邮箱的逆势突围,不论是和中国电信共同推出易信,还是占据市场头名的新闻客户端,均显示着这家老牌门户网站的实力。
网易最值得一提的新产品无疑是易信,借助于网易的门户优势和中国电信的流量赠送优势,从2013年第三季度推出到现在,这款移动IM产品的下载量已经超过了5000万。网易与中国电信将这款产品的年度用户目标确立为3亿,足见其挑战微信的决心。
2012年12月,作为最具价值的移动媒体,网易新闻客户端在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主办的“2012中国首届移动互联网拳头奖评选大赛”中,获得“最佳移动广告价值媒体奖”。
2013年,7 月 9 日,网易门户移动总经理徐诗透露,网易新闻客户端用户量已突破 1.2 亿,成为继腾讯、搜狐之后的又一下载量过亿的新闻客户端。
2014年1月8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2014中方国互联网产业年会正式公布了2014年财度互联网金手掌奖获奖名单,易信高票斩获“2013中国互联网优富秀创新产品――十大技术创新”金手掌奖。这只是易信已获得的十余个重要的行业和媒体奖项之一。
手机邮箱被认为是网易在移动互联时代的又一拳头产品,尤其是过去一年这款产品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截至2013年12月31日,手机邮箱总用户数突破1.5亿,活跃用户超过1亿。
除上述产品外,网易旗下有道系列产品(翻译和云笔记等)、教育系列产品(公开课和云课堂等)、网易云阅读、网易彩票等,均在2013年有良好表现,2014年的增长值得关注。
无论是在移动互联上,还是O2O上,网易都未缺席,甚至屡有亮眼表现。
门户传说
多玩网在美国上市的时候,人们注意到了其创始人李学凌曾担任网易内容总监的职务背景。以此为由头,媒体对网易门户走出的人才二次创业加以起底,竟发现这个群体是如此庞大。据不完全统计,雪球财经的创始人方三文(原网易副总编辑)、团购导航网站团800创始人胡琛(原网易有道市场总监)、快钱创始人关国光(原网易高级副总裁)、云辰科技、大可乐手机创始人丁秀洪(网易副总编)、粉笔网创始人李勇(原网易门户事业部总裁)和56网创始人周娟(曾负责网易技术、产品等多个部门)等,均有着在网易的高阶职业经历。
一位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的门户网站工作人员坦言,网易在内容、游戏等方面的自身资源,使其核心员工具备了“单飞”的能力,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过去几年在团购、手游、移动互联网领域,到处都是脱离门户进行创业的互联网老兵。
事实的确如此,纵观互联网业发展的新趋势,每当一种新产品或是一种新模式显现,最早涉猎其中的创业者往往都是脱胎于传统互联网的精英。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门户网站、集团在中国互联网的进化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人才孵化平台的作用。
如果说上述提到的网易创业帮还只是个案的话,那么视频业的搜狐系堪比互联网的新新传说。中国网络视频业的焦点之战,一般认为是发生在2010年。优酷、搜狐视频、奇艺网、土豆等彼此之间的格局也是在那一年成型的。
这一年,百度组建奇艺网(后来更名为爱奇艺),任命龚宇为公司CEO。8月,华友世纪更名酷6传媒,李善友正式出任新CEO,酷6传媒成功通过借壳在纳斯达克挂牌;同年12月,视频网站优酷网登陆美国纽交所,成为国内首家海外上市的视频网站,其市场份额亦稳居中国第一,创始人古永锵一跃成互联网新贵。
有意思的是,龚宇、古永锵和李善友都有着在搜狐任职高管的资历。龚宇曾经是搜狐的高级副总裁,古永锵则是前搜狐首席运营官,酷六的李善友更是历任搜狐总编辑、高级副总裁两个高阶职位。
这并非偶然。众所周知,搜狐作为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之一,也是最早涉猎网络视频业的门户网站之一。早在2004年底,搜狐视频的前身搜狐宽频就网络视频的兴起中成立,土豆网在2005年的5月才告上线,后来逆袭成为视频业老大的优酷则到2006年才创立。
经过数年的沉淀,优酷通过换股方式合并了另一家巨头土豆,而爱奇艺和搜狐视频也处于出海上市的节奏中。
从时间递变和因果逻辑上总结,基本上搜狐系出走的人才在过去十年里成了视频市场的绝对主流。更有分析者指称,中国的网络视频业发展就是搜狐基因的进化历程。
事实上,不止是上述提到的网络世界的创始人,新兴互联网公司的人才大多是以传统门户网站为班底得以架构的。悲观者将其看作是传统门户衰落的标志,人才正在出走。而乐观者将之看作是门户网站的繁衍,正是因为门户网站让中国互联网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况。
说再见,为时尚早
近日,一家国内主流商业周刊以《门户再见》为题,断言“门户网站不行了,这已不是秘密”。这篇深度报道中,从传统门户网站的广告份额占比下降等具象入手,判断门户模式在O2O、社交媒体等的冲击下变得势微。
“2013年,搜索、视频及社区类网站获得的广告份额超过了70%,而门户网站只有11.8%。与此同时,中国网络广告整体增速正在下降,PC的衰落,用户阅读向移动终端的转移,也加速了这一变化。”该报道进一步援引艾瑞咨询的数据报告来佐证其观点。
但历数门户网站的发展历史,这种结论并不具有普适之用。尤其是在未能厘清门户的清晰概念的前提下,这更像是一个悖论。在传统四大门户中,腾讯不仅没有式微的趋势,还通过与移动互联的结合缔造出了像微信这样伟大的产品。这也是门户模式和新兴互联网趋势共通共融的结果。
事实上,面临O2O模式的冲击,门户网站一直没有放弃转型。比酷科技创始人齐刚曾经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表示,新浪这样的传统门户平均每四年就会诞生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2005年新浪博客和2009年的新浪微博均属于这种划时代意义的产品范畴。从这一点来看,虽然目前新浪看似不像以前那么具有竞争力,但在其门户优势之上,诞生出新的划时代产品也不无可能。
“唱衰门户,要么是不懂门户的概念变沿,要么是哗众取宠”,一位门户网站人士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表示,“传统门户的枯树随时有着萌发新芽的机会” 。
不论是方兴未艾的大数据时代,还是各种入口接口之争的移动互联时代,门户网站的内容资源都是争夺的焦点。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就像田忌赛马,输赢尚无定论。市场上市值动辄百亿美元的公司,大多数是以概念制胜。完全不似传统门户这样稳扎稳打,保有着固定的盈利能力。
如果没有新浪的门户优势,乐居和微博的上市从何谈起;如果不是搜狐近20年的门户积淀,它的搜狗、焦点、视频等优势矩阵又以何构建;如果不是门户网站所积聚的包括人才、技术在内的基础优势,中国互联网业与国际的接轨也不会成就今天这样的燎原之势。
关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师从《数字化生存》作者尼葛洛庞帝的张朝阳应该最有发言权。1998年,张朝阳到硅谷招人,问李彦宏想不想回国做互联网,李以搜狐在国内发展的故事,获得了投资人的青睐。接下来的1999年,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在深圳有一个讲座,700多人的听众里就有马化腾。马化腾在听了张朝阳的演讲之后激动不已,回去就做了OICQ(腾讯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