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扶贫典型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今年以来,我办紧紧围绕“X”工作法,积极推动扶贫开发特色亮点工作,以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引领扶贫开发工作,促进了贫困乡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加大争取力度,X万元“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落户我县。今年x月,在省扶贫办组织的“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专题答辩会上,我们通过精心部署、认真准备,提交的X县“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答辩材料获得与会评委专家的一致好评,顺利使总投资X万元的“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落户我县。中央专项公益金资助是以全国贫困革命老区中的贫困村为单元,按照集中连片、整合资金、群众决策、科学规划的原则,通过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而开展的扶贫开发建设项目。此次获批的X万元项目资金,将全部用于我县X个贫困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二、加大跑办力度,财政扶贫资金额度实现新的突破。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争取力度,积极与省市扶贫部门沟通联系,最大限度的争取财政扶贫资金,做好贫困村项目准备工作,为实施启动扶贫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到目前,已争取到位财政扶贫资金X万元,其中,一批资金X万元,二批资金X万元,项目主要涉及X个贫困村的设施蔬菜种植、食用菌、肉猪养殖以及修路、引水等项目,所有项目正在实施中。
三、加大工作力度,推进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贷款项目。今年以来,我们积极推进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贷款项目,通过X县农户自立服务社,进村入户、广泛宣传、发放明白纸等形式进行动员,截至目前,已发放小额贷款X万元,为X个贫困户发展种养项目,推动农户脱贫致富的步伐。
扶助弱势群体,开展爱心系列活动
当前,我区农村有部分贫困妇女和儿童因疾病、天灾人祸等原因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急需帮助。多年来,××*妇联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为贫困妇女和儿童办好事、办实事,深入开展了大规模的爱心系列活动,从经济和生活上扶助了弱势群体,切实帮助她们解决了实际困难。
一、深入开展“春蕾女童”活动
尽管每年我们都开展不同形式的“向孤贫儿童献爱心”活动,使一批面临失学、缀学的儿童顺利完成学业,但由于天灾人祸、疾病等多种原因,每年仍有新的贫困家庭和贫困儿童出现,面临失学困难。为使这些贫困儿童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确保她们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今年以来,我们继续深入开展了“向贫困儿童献爱心”活动。一是多方协调,广筹资金。把筹集资金的重点定位于区直各部门。一方面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资助贫困儿童的目的、意义,在社会上广造舆论氛围,另一方面对每个单位、每个领导进行面对面的宣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动员他们献一片爱心、尽一份义务,为贫困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在我们的努力下,民政局、体育局等七家单位在本单位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慷慨解囊,捐款4万元,提供了活动资金。二是严格筛选,确定人选。为使最需要帮助的孩子得到帮助,我们首先明确规定此次资助的对象:主要是农村家庭年收入少于600元、城市家庭年收入少于800元、以前未受过资助的中小学生;而后各基层妇女干部集中时间和力量,深入各村(居)对全区贫困线以下的家庭进行调查走访,把贫困儿童所在学校、班级、学习情况及贫困原因、家庭年收入等情况详细登记造册上报给妇联,我们对上报的名额严格把关、审核,最终确定××名贫困儿童为资助对象。三是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为加强资助单位与受资助儿童的联系,“六一”前夕,我们组织了“向贫困儿童献爱心”捐赠仪式,为受资助的贫困儿童赠送了学习用品和衣物,资助双方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对这一活动进行了深入报道,将七家单位的义举广泛宣传,在全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建立了定期通报制度,加强与受资助儿童所在学校和村的联系和沟通,对她们的生活、学习变化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并及时反馈给资助单位,进一步增强了双方间的信任和了解。10多个相关报道,使“春蕾女童”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加入到资助贫困儿童的行列中来。
二、深入开展农村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家庭增收致富
石漠化综合治理县、区(市)人民政府。
二、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100分)
(一)强化领导,落实项目法人制度(35分)
1.石漠化综合治理纳入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列入县、区(市)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2.5分)
2.组织机构健全,成立了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组织机构,领导小组安排、部署工作有具体的文件或会议记录。(2.5分)
3.加强部门合作。县属水利、林业、农业、国土、扶贫办、环保、财政、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分工履行工作职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5分)
4.县级工作经费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并按国家投资额的3%与国家投资同步拨付到位(以财政拨款凭证为据)。(5分)
5.县级财政按配套比例足额配备建设资金。到位记满分,不足按比例扣分(以财务审计为据)。(8分)
6.在县域内,以规划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结合石漠化综合治理方案,不改变资金投资渠道和管理主体,整合国家、省、市、县现有投资渠道安排的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如:退耕还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农村沼气池、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小农水等项目投资),统筹安排项目建设区域,集中投入,连片治理,各记其功,精心打造精品治理小流域。(12分)
(二)工程招标投标制度(3分)
根据《省招标投标条例》和省政府116号令对具备招投标的建设内容实行了招投标。
(三)工程合同管理制度(3分)
工程设计、监理、施工都严格实行了合同管理。合同内容全面、规范,双方责任、义务清楚、明确。
(四)工程监理制度(3分)
聘请了具有农业、水利、生态资质的监理单位,监理履行职责到位,监理档案规范。
(五)工程资金管理制度(10分)
1.工程资金实行了专账管理,不挤占、截留、挪用现象。资金拨划路径:市财政?县、区(市)财政?县(市)石漠化治理办公室(专户)。(2.5分)
2.健全工程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工程建设进度拨付工程款项,无拖欠民工工资和工程款现象。(2.5分)
3.及时办理单项工程财务决算和年度计划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和竣工审计。(5分)
(六)工程建设(35分)
1.严格按照批复的年度初步设计组织施工,工程质量合格,工程进度达到计划要求。(18分)
2.无随意变更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5分)
3.按时报送本行政区域内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进度(包括面上)、典型材料、阶段性总结。(12分)
(七)竣工验收(5分)
对完成建设内容的单项工程及时组织交工验收,按照目标责任制规定时间申请市级综合竣工验收。
(八)廉政建设(3分)
建立了项目建设廉政制度,无违规、违纪行为。
(九)档案管理(3分)
建立了项目资料档案管理制度,项目档案归档及时,档案管理规范、齐全。
三、考核办法
考核工作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考核结果经市领导小组审定后报请市人民政府颁发奖励。考核结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区(市)党委、政府行政领导政绩考核的内容。
下列情况,取消年度考评资格:
一是被市级以上媒体曝光经查属实的,或在省、市检查、验收中被通报的,或发生截留、挪用、贪污、私分建设资金的;
二是对审计、检查、验收发现的问题,不按时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
三是未进行县级年度工程竣工资金决算和资金审计的;
四是未完成年度工程建设计划任务的。
五是综合验收评分在85分(不含85分)以下的。
四、奖励
每年预算安排奖励资金30万元。设置一等奖1个,二等2个,三等奖3个。其余考核达到85分(含85分)以上但名次落后的为鼓励奖,分别奖1万元。市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成绩突出、成效明显的发给基本奖,分别奖1万元。
五、惩罚
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渝经济区内成与渝,川与渝的竞争会大于协作,成渝经济区的产业一体化为期尚早,更多的是川内与渝内各自的发展安排。就四川而言,也只能是在自己管辖区内的调控与运作。因此,处理好、发展好成渝经济区内的四川区域,是当务之急,是现实的选择。
川内成渝区发展的思考
就川内成渝经济区本身而言,他包括一个广阔的区域,几乎覆盖川中丘陵区和成都平原,某种意义上是四川省经济发展的集中区。该区域内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包括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发展空间的差异和产业结构、环境条件等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标志着经济区的发育程度还较差,内部的薄弱区域还较大,甚至还包括部分相对贫困的市县,这既说明川内成渝区与发达区还存在巨大差距,也说明经济高速增长还有空间和潜力。
结合川内成渝区的现状和发展态势,其战略选择建议如下:
坚持不均衡的发展战略
世界经济发展史,是经济、产业、人口聚焦的历史而不是分散、均布的历史。这是由经济、资源、劳动力、市场、技术、社会组织形态、产品、效益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市场发育的必然;政府虽可调控,但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聚集会带来环境污染集中与交通拥堵问题,但现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环境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交通拥堵在立体交通网形成后也是可以缓解的。而聚集带来节约土地、节约资源、水源、能源、提升创新能力、提升经济效益、提升教育、科技发展和民众文化享受的功效等却是无法替代的。这就是为什么全世界大都市区不断出现,GDP的区域集中不断提高的原因。成渝经济区的战略,不能回避这种产业极化、集中化的选择。
进一步强化以成都经济区为核心的增长极
从成都经济区的发展空间、经济基础和国际影响上看,使成都经济区成为成渝经济区中与重庆城区相对应的两极对称是发展的选择,最佳的态势和目标是建成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的第四大经济密集区。成都市及德阳—眉山—资阳连接区,将可形成人口达3000万左右的都市连绵区。当前的切入点是天府新区的建设。
成都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是:坚持以提升产业层次为中心,逐步淘汰传统资源型、粗放型、原材料型(如水泥、钢铁等)产业,集中优势发展信息、电子、新材料、重型机械、生物制药、机车、汽车、环保等高端产业,大力发展物流、金融、商贸、文化、旅游、会展、会议、总部经济等高端第三产业。
构建起若干次级的特色经济小区
以现有地级市和若干重点县城为基础,形成分布较广、涵盖整个川内成渝区、城市相对集中、产业聚集的次核经济小区。川南以泸州、宜宾、自贡为组团,建成以能源、盐化、新型材料、白酒、天然气化工、复合肥料、造纸、建筑材料等特色工业门类,兼顾发展现代农业,形成四川新型制造业基地。
南充、遂宁、内江、广安、达州等应继承现有的工业特色,仍以发展实体经济为重点,形成种类不同的次级经济中心。但他们却需共同负担全川农业现代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重担。上述各市现在是人口密集区,却不是经济密集区,实现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由上述各市向成都经济区分流,减少农业人口,为农民致富创造条件,这既符合四川区域产业分工,更与全国主体功能相吻合。
构建四横三纵的发展新格局
如果说,过去四川盆地只形成一横(成渝)一纵(成-德-绵)的话,则现在四川盆地已起码形成四横三纵的网状格局。
四横是:
①成都-资阳-内江-隆昌-重庆市区,包括成-遂宁-渝复线;
②绵阳-遂宁-南充-广安-潼南-重庆;
③雅安-乐山-宜宾-泸州-江津-重庆;
④广元-巴中-达州-万州。
三纵是:
①广元-绵阳-德阳-成都-雅安-西昌-攀枝花;
②巴中-南充-遂宁-内江-自贡-宜宾;
③万源-达州-广安-重庆。
成渝经济区环线也已基本形成。这些交通通道不仅密切了川内的联系,而且展示了丘陵区对外开放、穿山(区)-通江(长江)-达海的新态势。
正确引导县域经济的发展
川中丘陵区分布20个左右的超百万的人口大县,还有更多的人口超50万的县。目前其人口还主要集中于农村,川中人口大县,往往是人均GDP低的大县,也是劳动力外输大县,这些县被戏称是“打工经济”。当前,各县纷纷提出工业兴县的口号和战略选择,在各县建起了工业集中区、工业园区、开发区等,在目前这个发展阶段,也无可厚非。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各县的工业力量分散、大(企业)不成,小(型)不愿,高(技术)不了,低(技术)不得(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资源环境约束),又面临大中城市和各县之间的激烈竞争,很难做强做大,做出特色。
因此,从长远看,应该向上述工业密集带和都市扩展区靠拢,笔者主张川中工业的发展,尽量走多县联合开发,建设跨县工业园区,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走特色化、节约集约的产业发展道路;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的建设也应打破乡镇乃至县城、市城的界限,走规模化、基地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非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思考
非成渝经济区包括甘孜、阿坝、凉山三州,攀枝花、巴中、广元三市,实际上是典型的山区,高海拔高原区,其共同的特点是:边远封闭,远离经济密集和都市区,生态脆弱,发展条件困难,既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又是相对贫困集中区,也是生态重要功能区。还是资源富集区,对该类区域的发展战略思路,提出以下思考:
一是根据特点选择独特的发展战略。
山区发展首先必须明确,不必追求与经济发达区,与成渝经济区同样的发展道路与方式,应该突出山区的特点。发展思路是:要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历史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山区要建与平原区、成渝经济区一样的工业体系,不一定要经过以工业占主体的工业化中期道路(当然有的山区也不排斥这样的道路),而应该突出山区的产业特色,发挥山区的生态与环境功能。
二是非成渝经济区的产业发展重点。
水电、特色稀物矿业、林产业、牧业、特色种植业(如中药材、花卉、资源植物)、太阳能、风能、地热能。重点是林业、牧业的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及其加工链的形成与延长(如农林牧产品加工,天然资源植物,如油料、药物、纤维、淀粉、香料、化妆原料等高效益的开发)。发展旅游、休闲业、特色山区文化产业。
三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减少人口总量。
这是一个新命题,却是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山区必须选择的战略和必然的结果。即大都市区和经济密集区成为人口集中区域,而农业区、山区成为人口输出区,达到经济密度与人口密度的相对匹配,大都市经济发达区,城市区产业集中,经济强度加大,相对人口集中,人口总量增加;山区因工业少,经济密度不可能与大城市经济发达区相比,但随着人口减少,其人均GDP,人均经济收入不见得会比大都市区、经济发达区少。这是新的区域协调观。
四是在一定区域内选择自己的发展过程。
非成渝经济区不必按照一般地区工业化过程,三大产业结构可以从“一、二、三”直接就进入“三、二、一”或“三、一、二”的发展阶段,有的区域可能就只有第一产业,而没有第二产业。也就是说,第三产业加第一产业可能就是山区产业的全部。只要其经济、观念、市场、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社会保障体系达到现代水平,也就是完成了本地区的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
五是山区发展要争取自身应该得到的权利和补偿。
近年来,普定县紧紧抓住全省打造100个产业园区的机遇,以普定经济开发区(普定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为全县工业发展平台,立足资源优势,围绕资源深加工及大宗废弃物循环利用、特色农产品加工和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抓好园区产业布局规划,明确园区发展定位;围绕能源、建材、化工、冶金、有色金属、白酒、药品、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向园区聚集,形成一批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
2013年,普定县预计实现生产总值59.1亿元,同比增长16.8%。预计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69.3亿元,同比增长17.7%。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亿元,同比增长53.4%。
工业,为普定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做好工业大文章
按照省委、省政府创建同步小康的核心指标要求,普定县结合实际,提出“实现‘542’,同步奔小康”的奋斗目标,即到2017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美元。
“要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业化是不可逾越的必由之路。”普定县委书记方东的语气中充满了坚决。
普定县是工业主导型经济,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占全县经济总量的45%以上,工业增长速度直接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同时,该县属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石漠化面积达36.7%,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靠发展农业,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扶贫和农民增收问题。在普定的决策者们看来,只有依靠发展工业,并通过工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一方面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层次,另一方面扩大服务业整体规模和服务领域,促进三次产业加速发展,承载城乡居民充分就业,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得以就地转移,真正实现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确保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同步小康。
值得庆幸的是,普定位于黔中经济区核心区,安普高速公路、安普城市干道使普定进入了贵阳1小时城市经济圈,实现了与安顺的同城化。已建成通车的贵昆铁路和在建的隆百(四川隆昌―广西百色)铁路、正在规划的黄河(普定黄桶―云南河口)铁路将在普定黄桶形成“大”字形交汇,使普定成为贵州北上重庆出西北、南下广西广东出海、西至云南出东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日供水6万吨的夜郎湖取水工程,实现县城和工业园区全覆盖,装机4X30万千瓦时的安顺电厂和8.5万千瓦时的普定水电站及500千伏安顺换流站,遍布县境的通信光缆,完全可以满足普定工业化发展的水、电、通信需要。
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普定,没有理由不做强做好工业这篇大文章。
闯出特色新型工业化之路
在“特色化、集聚化、绿色化”上做文章,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对于新型工业化的普定解读。
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普定县在发展传统工业的基础上,加强整合,大力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清洁发展的循环工业,做到既要上工业项目,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又要保住绿水青山,实现可持续发展。
位于普定县的国电安顺发电厂投入使用后,产生了大量粉煤灰、废气、废水等。这对普定县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如何处理这些“废物”,曾是摆在普定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
2005年,普定县决定建设“黄桶――后寨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区”,后经市、县共同研究,将基地升格为“安顺普定循环经济工业基地”立项建设。这是目前全省唯一一个以火电厂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工业基地。
普定循环经济工业基地规划总面积为28平方公里,是贵州省“5个100工程”中的100个产业园区之一。2012年8月正式被批准为“贵州普定经济开发区”,一期规划用地面积292.44公顷,主要发展建材、加工、能源、制造及仓储物流等项目。
“2011年以来,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园区开工建设。”普定循环经济工业基地管委会负责人说,园区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严格按照省级开发区的规划进行打造。
普定科利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纸面石膏板的加工企业,产品主要用于建筑隔墙和天花板吊顶,据公司总经理周德明介绍,选择在普定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建厂,主要是看中了安顺电厂的废弃物――脱硫石膏。
“脱硫石膏是纸面石膏板的主要原材料,原来在安顺电厂是属于工业弃渣,被我们加以利用后变废为宝,让电厂和企业实现共赢。”周德明告诉记者。
该公司2008年建厂后年产纸面石膏板800万平方米,消化脱硫石膏6万吨,年产值达3200万元,直接解决当地40余名劳动力就业,并带动物流、装饰等行业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5000余万元。
“现在我已经把户口从福建迁到普定,在这里我不仅能够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也给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下一步公司将加大投资建设二期工程,扎根于这块热土。”周德明说。
目前,普定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已经形成了煤炭―发电―粉煤灰、脱硫石膏―水泥及新型墙材的煤电建材产业链,而这仅仅是普定打造循环经济的第一步。按照规划,普定还将逐渐形成有色金属、冶金、清洁能源等循环产业链。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安顺电厂三期将增加66万千瓦的两台机组,在现有的120万千瓦这个发电量上增加132万千瓦,达到252万千瓦,形成整个循环经济基地最大的一个地理产业。到2015年,普定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将实现工业总产值8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23亿元以上、利税14亿元以上;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38亿元以上、利税24亿元以上。
“变废为宝”、“点石成金”正成为普定县循环经济工业基地的真实写照,循环经济的科学发展理论,在普定这块热土上践行。
抓项目建设显成效
近年来,普定县围绕安顺电厂、华荣矿业、永峰矿业、向荣矿业、超宇水泥、金铭型材、黔中酒业、西秀制药等工业企业,推动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转变,培育了一批工业经济“小巨人”。下一步,建成一批亿元级企业、3个以上10亿元级企业和1个以上50亿元级企业成为普定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把工业投资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中之重,既抓“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又抓“铺天盖地”符合环保要求的中小项目,千方百计提高工业投资比重,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已成为普定广大干部的行动目标。通过重点抓安电三期、直供电、电镀、大宗商品集散物流等项目建设,普定集中力量抓大项目,通过大项目、好项目集聚各类生产要素,带动配套产业发展,打造大产业。
为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普定实行了一事一项目,一事一政策工作机制,从项目立项到项目审批,实行全程代办,推行“一站式服务”,为投资者和企业快速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做到认真、细致、周到服务,提高招商引资项目合同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产达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