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空间;构建;材料;模型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01-02-0137-03

Education Models Exploration about Architectural Space Design Experiments

WANG Yan-ting(School of art,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384, China)

Abstract :Experimental study of spatial design education is faith attempt for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and related design education in teaching methods made an attempt to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knowledge of building space to discuss and study methods. Courses begin the design change from the drawing mode, the new model emphasizes space and observation, and began to enrich the model as a design space and forms of expression, stimulate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 conceptual.

Key words :space; tectonics; material; model

Internet :.cn

一、空间教育的实验性的原因

空间设计教育的实验性研究是从建筑中最基础的 “空间”这一概念出发,新课程强调学生对自己所创造的空间有明确的体验,进而将体验转化成有意识的设计活动。目前,我们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能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到那些一流建筑师的最新动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那些所谓的新形式就变得十分容易,但模仿形式的建筑难免看起来会有些表面化。如今中国建筑教育在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后,国际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各类学术活动也十分地活跃,但在建筑设计的基本问题方面和方法方面则几乎是空白。基础研究的缺乏会直接导致我们只能模仿,难以创新。这是我们教育中所面对的一个挑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将建筑学的基本问题――空间、结构、体积放在整个教学过程的首位,教学的基本目的并不应该是实现一个全新的设计方案,而是为了发展学生对于空间学习的能力,学习必须是能够在一个抽象的层面上被发现、观察和探索的,以保证有足够的实验的自由。教学中,用模型做设计,学生要享受操纵第三维度的乐趣,发展概念性的思考方式,归根到底,游戏应是他们最佳的学习方式。

二、空间教育试验性实践模式

首先,新提出的空间设计的教育,既应该包含了对空间认知思维的训练,也应特别注重发展缜密的抽象思维环节,学习过程中应避免出现纯技术性或者纯艺术性教学。此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强调空间及观察,这是贯穿整个实践的核心。另外一个改变是学生们对于空间的学习是从模型开始而不是图纸,希望从这两点出发,使得学生的设计达到新境界。

其次,空间实验性研究工作坊是通过多个群体的共同参与、相互学习,以及讨论来激发思考,这不同于以往课堂教学,学生们活动必须是可以像用模型来做游戏那样容易,模型完成之后进行空间比较观察,要求学生在电脑模型中选择不同的视角赋予建筑不同的建筑材料,进而研究材料对空间知觉的影响。在最后阶段,重新绘制建筑图纸并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整个课堂设置应注重对设计过程的训练,研究的态度,使学生从每一阶段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的认识和感受,进而培养自身的创造力和创造洞察力,并以此获得自己的设计灵感。通过这种锻炼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推动设计理念的产生,这对于促进学术交流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实验性研究的空间教学培养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明白如何学习和思考,并从中促进形成自我风格和特色。例如,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的作品――广州歌剧院的“圆润双砾”和北京在 SOHO 中国的“物流港”,从作品中可以看到空间设计实验性研究教学在大师们身上留下的影子。她的建筑特点在于颠覆了传统的形式法则, 建筑空间柔软、流动,在视觉形式上在寻求一种运动着的艺术品。她的作品不仅着眼于新的构造或技术,而是通过自身的观察与感受,追求一种自然形态和内心观念的表达。

在空间设计教育的实验性教学中,教学方式往往根据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训练目标而采用与之相对应的策略,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同学空间设计的概念性的思考。因此,课程按照进程基本分为以下阶段:

1.构思阶段

用块、板、柱等设计要素来构思空间的可能性,体块要素可以用来占据空间,同时产生体块之间的空间,相同体块可以通过水平位移形成空间。板片要素要表达的不是它的表面,而在于它的边缘,主要作用是用来界定空间,空间的不完全围合是它的主要特征。柱体基本特征是她没有表面,只有边缘,它重要作用是来调节空间的密度和韵律的调节。

学生可以运用这些设计元素完成一个空间设计,操作方法可以是掏空、切割、叠加和移位等。整个学习有两个目的:一是建立一个空间学习的基本态度和方法;二是寻求空间设计的构思,进而引导后续的一系列练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鼓励学生用模型材料来研究设计并激发学生们不同的操作设计。整个学习过程中最困难之处在于操作是直接作用于要素本身,学生们往往容易忽视操作的本身,即空间。其次是操作的方法,必须要借助于观察空间的方法来知觉空间,这个体验空间的环节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学生对于自己创造的空间有明确的体验,这一体验会转化成明确的设计意图,使得开始还是比较盲目的操作转化成有意识的设计活动。

2.组织体验阶段

根据前一个练习的操作方法用单一的模型材料来设计一个矩形建筑单体。该单体的尺寸为6m×12m×24m,根据不同放置方式,有平房、板房和楼房三种类型,这个阶段学习的重点是抽象要素与空间的关系。这一阶段设计的目标是追求形式和空间语言的清晰,其关键在于操作的清晰。简单和清晰的操作并不意味着形式和空间的单一和单调,一个好的设计是应该能够产生丰富的空间。丰富的空间体验主要取决于空间序列上空间之间的对比和变化,如空间大小、比例、形状、光线的变化等等因素。

3.应用材料阶段

用两至三种模型材料重新制作模型,练习的重点在于讨论不同材质因素的介入会引起的建筑体呈现哪些不同。从视知觉的角度来考虑,即材质肌理,如木和金属材料的对比;色彩和明暗,如各种颜色的纸板的对比;材料透明性,如透明材料、半透明材料和不透明材料的对比。材料的穿透、阻碍、反射光线和视线的特征具有改变空间知觉的特点,但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加强而不是弱化最初的构思。①在材料学习的第二阶段,进行模型材料到建筑材料的转换期间,如何在这个阶段发展原先的设计概念,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照片拼贴法,即用建筑实例的照片为素材,来作为内部空间和外部立面的拼贴研究。就单纯的视觉形式语言而言,材料构件及其构造方式形成建筑表明图案,是形式和空间表达的重要手段。此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不可以用电脑软件中的贴图,因为这些材料图库是不含有构件和构造信息的。

4.建造及评图阶段

设计媒介与设计方法紧密相关。我们鼓励学生制作、观察和反复记录推进设计,要在模型、透视图和建筑平面图之间不断转换。它们的集合体现了一个完整的设计发展过程。在课程后期学生应完成作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结合设计训练学生计算机作图和建模的能力。设立几次公共评图,教师有机会了解学生的想法并能提供各自的意见,这对于课程的发展十分的重要,在评图阶段要加强学生们的自我表达及沟通能力的培养,交流与讨论能够刺激新观点和想法的产生。当众表达自己的设计方案,有利于理清思路,增强信心,这能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总之,要对这个课程的本质做进一步概括的话,那么,我们认为这个课程提出了一个建筑设计造型的主张:即如何生成一个空间的概念,如何将这个概念发展成一个建筑,以及如何在建筑的造型中来表达这个空间的概念。通过一个严谨的设计教学计划,这个设计方法变得可以传授。

三、对空间教学的教案建议

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和激活了学生的主动求知欲,鼓励发散性和求异思考,拓展思路、扩大思维空间。为了达到我们预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得到最佳的学习体验,教案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持课题训练的抽象性

抽象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将研究局限于一个特定的建筑体量,要求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建筑体量的内部空间,二是功能问题抽象为人在空间中的活动,以及空间的不同特性上。三是将场地问题抽象为单一建筑体的不同摆放形式, 不同的摆放形式对空间组织也将产生不同的影响。抽象的目的是将学习的内容更加地明确和集中,这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基础训练。

(二)对空间搭建的元素实行平行学习的方法

理想状态下是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对搭建的元素进行研究,但由于课时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采用几种搭建元素平行学习的结构,学习是分组进行的,每组三位学生,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要素进行搭建学习,这样可以从自己的组员中学习另外两种搭建元素的相关问题。这样,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也有了真正的意义。

(三)注意有序的工作方法的设定

每个阶段及步骤针对什么问题,采用什么方法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一有序的工作方法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个基本前提。在每个阶段,学生可以掌握某个具体的操作方法,研究某个具体的设计问题。通过一个完整的练习过程,学生便可明了各种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严谨的设计训练对于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实际的教学经验来看,严谨的教学结构更有助于学生对于问题的探讨。此外,对于空间建构课程的学习我们希望不仅培养学生对空间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对不断变化发展的建筑或相关学科的学习和认知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学生通过这样的课程的学习,最终的目的是一方面,希望他们可以掌握建构和空间的概念,另一方面是如何从一个空间概念发展成一个建筑,最后是要掌握运用不同的设计媒介达到自己的设计目的。

小结

这样的一个学术性的设计教学观与传统的强调教师的个性和设计教学的经验性的设计教学是决然不同的,这样的课程更加强调的基本设计方法的训练,学生通过课程训练可以学习到设计的一般规律,进而更好地发展设计方案。通过课程改革希望可以激发艺术灵感与创新思维,加强学术基础和培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获得研究与实践的能力。

注释:

① 顾大庆,柏庭卫.空间、建构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75.

参考文献: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范文第2篇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是一项数字化信息系统,它主要包括专业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观念、多媒体教材建设以及技术规范等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资源进行综合整理,最终形成共享式、互动式、多媒体的网上教学资源库。其主要内容如下:

1 课内与课外教学资源。课内教学资源强调将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合理且精确的分解,以便课堂教学的实施。课外教学资源则是课内教学资源的延伸,科学合理地进行课外实践训练是对课内教学的有益补充,能够促进学生深入掌握所需技能。

2 自主与研究资源。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资源库的丰富内容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自主与研究资源是促使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条件。

3 就业、创业案例资源。就业、创业案例资源主要有以下两大类:成功就业类资源与成功创业类资源。成功就业类包括专业对口成功就业及非专业对口成功就业,而成功创业类包括专业对口创业及非专业对口创业。

4 社会及企业项目资源。社会项目资源是学生通过对相关的专业大赛、竞标信息等作出综合整理,对市场需要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掌握。企业项目资源则是学生在教师和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在课堂中以小组形式完成企业项目的策划、创意以及执行的过程。

二、建社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目的与意义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交互式数字化的学习平台,为教育者提供了优质以及共享式的教育资源,为企业提供了—个专业的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平台。该资源库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有:

1 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及教学材料的规范。传统教学资源的主要内容是教材与任课教师的个人教案和课件,不同的老师有着不同的讲课方式和教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通过建设教学资源库,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有助于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材的规范化。

2 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学资源库在授课的多个环节中都涉及了企业项目案例的引入与应用,同时还涉及了企业考察等内容,通过资源库的共享,加强学校与介业间的合作,并且包括教师到企业实习考察,聘请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等,不仅加强了校企间的深度合作,同时也有利于合作型教学团队的形成与师资水平的提高,这恰恰符合了高职教学的特征。

3 有利于教学的拓宽。通过营造教师、学牛、企业三位一体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式,同时,通过资源库的共享,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学生与企业专家间的合作沟通,进而实现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拓宽教学形式。

4 有助于科研与教学共进。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与教育理念的变化而进行优化与创新。在实际的教学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现象将作为教师课题研究的切入点。由此可见,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创新有着带动科研与教学共同前进的作用。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在教学中的运用

建设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是通过教学环节的开放以及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应用能力,是对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完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资源库的运用是该资源库建立的最终目的所在。以下将结合教学案例项目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阐述。

课内资源库的利用。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的目的、性质,对知识与技能作出合理且精确的分解,灵活地将项目案例引入教学中。例如,教师以资源库中的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故宫》节目为例,《故宫》纪录片运用声、影、色、光等多媒体形式把肇建紫禁城、紫禁城的发展、故宫的来源等形象地展示出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调研和分析,通过对故宫这个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最大的古典建筑群信息化手段的学习,激发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设计中同化的道路有着重要意义。课外教学资源库的运用。教师可以通过内网制定学生课后练习的选题以及训练的要求。例如,要求学生在课后利用内、外网资源选出两集《故宫》节目进行观摩,指导学生从古典建筑装饰在现代中国建筑装饰设计的作用角度出发,完成一份分析报告。

自主学习资源库的运用。学生与教师均可通过教学资源库平台进行自学,并以此促进师生、学生与学生以及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