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能电网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前言
所谓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是建立在当前的集成、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传感与策略技术,现代化的设备实现安全、经济、可靠的电力使用目标,推动我国电力市场及资产的高效运行。
1 不同角度的智能电网
1.1 科学的角度认识智能电网
随着电子技术的应用,智能电网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不论是自然科学的工学、农学,或者是社会学科的哲学、经济学等都有涉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要注重科学发展,强调电力系统软硬件与人、社会及资源环境的互相协调。
1.2 标准角度智能电网
标准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除了要注重技术的不断革新外,还必须要加强产业的创新,在国际上提出我国特色的知识产权标准,推动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增加就业与拉动内需。
1.3 从资产寿命角度分析智能电网
英美国家的电网设备退役前的平均寿命一般是40-60年,最高寿命是80年,但我国的输变电主设备的寿命尚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情况堪忧。
1.4 从电力用户的角度
作为社会的基础设施,电力资产部分是属于纳税人的,用户用电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从这一角度来说,改变当前“电老大”的形势迫在眉睫,这是社会奔小康、丰富公民生活的必然要求,因此,智能电网建设是用户用电的必然要求。
1.5 应急减灾角度对智能电网的需求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不仅可以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扩大了行业规模,满足了用户更多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信息化与自动化及数字化的发展。另外,也使突发事件增加,会受到恐怖袭击,这就要求增强应急减灾的能力,优化当前的电网管理,实现科学与智慧的管理。
2 我国智能电网的构想结构
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智能电网以信息通信系统为基础,同时融合监测系统、控制系统与管理系统,为电网运行提供保障,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实现数字化与信息化的目标,为用户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提供更加稳定、安全且清洁的电力能源,保护环境。
从构成来看,发电系统、输电系统、配电系统与用电系统构成了电力系统,监控系统由管理系统、控制系统及监测系统共同构成。简单来说,我国智能电网是由电力系统与信息通信系统及监控系统、目标客户系统共同构成。
3 智能电网建设的对策
3.1 博弈关系
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会影响、改变以下的博弈关系,因此,电力企业必须要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建立电力事业与社会进步、环保及资源合理运用的博弈关系;同时要处理好群体与集团间的博弈关系;打破电力行业目前格局与垄断市场间的博弈关系;行业间的博弈关系也被改变;行业内部博弈关系也被转变,例如发电集团、电网集团与供用电公司间的博弈;智能电网技术领域的博弈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打造具有我国特色的智能电网,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3.2 划分资产寿命
随着人们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资产管理中存在单纯追求安全性的行为,降低了工作效率,人为的使设备寿命缩短,同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电气设备的寿命与发达国家的距离较大,同时受到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的影响,资产的寿命也在缩短,更新速度快,挑战从业者的素质。因此,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过程中要考虑从资产寿命的角度划分时代,实现协调、优化、统一资产的目标。
3.3 动力因素
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城镇的快速发展对其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电力市场化进程迅速推进,市场需求在不断增多也促使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同时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在很大程度也实现多行业的协同发展。
3.4 发展对策
中国智能电网建设的发除出了要注重提高商业价值外,还要不断地创新科学技术。同时西方的电力负荷市场将近饱和,我国的电力负荷市场将会迅猛发展,同时要善于采用新型材料及智能电网改进输电损耗的问题,发展超导配电网,增强客户服务,推动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另外,市场化也是一种挑战,要在当前形势下深化技术革新,运用互联网、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为我国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为其发展提供多元化的政策支持,实现共赢。
3.5 提倡“节约每度电”的理念
在满足用户用电需求的前提下要不断地提倡节约理念,在用户中倡导“节约每度电”的思想,同时要提高电力设施的利用率,提倡合理用电,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电力服务,关注公民需求。
3.6 注意避免的倾向
从发展情况来看,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相互的关系,不能使其过度浪费经济资源,要掌握好信息化、自动化与数字化的标准。
4 结束语
为了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化电网,站在大局角度,从全方位考虑,不论是发展对策或是具体实施方法及实施步骤,都要遵循协调、和谐的原则,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由传统的机电控制型转向电子控制型、智能控制型。在规划我国特色智能电网框架结构时,需要通过借鉴信息通信系统的技术实现更新换代,实现数据共享与信息共享,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清洁且自愈能努力较强的电力能源。同时要善于运用社会资源、多行业协同服务,电力产业、电信企业、互联网产业广播电视媒体产业、家电产业等兼容将其整合的到一起。在这一机遇下电力行业要根据发展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积极抓住机遇,快速的发展壮大,在公民中提倡节约用电,吸收西方先进经验促进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东升.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析[J].通讯世界,2013(11).
[2]王秀梅,马彬彬,石磊.浅谈智能化变电站二次系统实施方案[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4).
[3]李家平.有关智能电网中智能电表技术应用与展望[J].科技创业家,2012(20).
关键词:智能电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中图分类号: U665 文献标识码: A
智能电网是以实现电网运行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为目标,它作为世界电网的共同趋势,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及电力工业特点提出了智能电网的定义。传统电网已难以支撑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智能电网的提出符合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因此,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就应当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背景之下,实施农村电网的改造升级在技术方面遵循新建与改造统一、短期效益和长远利益统一、标准化和差异化统一、相关各方利益统一的四统一的原则,同时要重点采用智能电网技术。
一、当前农村电网的现状概述
首先,农村电网在结构上还存在着不合理性。在电网中低压网络的延伸过长,供电所达到的半径过大,导致配电变台离负荷中心有偏移的情况发生,并且低压网络在质量上不够,线路也相对更长,导线的截面也更小,时间一长负荷更重,迂回倒送的线路多,也造成供电线路交叉存在的更复杂,造成了许多安全隐患,容易导致各种供电线路事故的发生。
其次,电网中电力线路不达标准。在还没能进行农网改造的农村,基本都是用户自行对低压线路进行建设,因此各种不合格的情况均有发生。比如,用废旧的导线,甚至分匝接线,这类情况容易造成线径太小,线路电阻大,容易漏电。
第三,无功不足的程度较高。感应电动机在农村用电设备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与变压器都需要一定的无功,然而,当前农网在无功补偿上还是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功率因数比较低,线路末端的电压也相对更低。
第四,负荷率低且不平衡。在一些经济不太发达的区域,主要用电还是指照明,因而配电变压器容量较大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的负荷很小,变压器基本都是空载运行,负荷率相当低,造成较大程度的耗损。另外,在这些地区单相负荷比较多,因此负荷不平衡,造成零线的电流较大,耗损也相应增加。
最后,管理上不够严谨。在农村用电的电网系统中,乱接的现象严重,违章用电更是相对普遍,对用电现象的查处也存在着诸多漏洞,加剧了用电耗损的程度。
二、智能电网建设对于农村电力系统的意义 (1)减少有效装机容量。通过智能化的统一调度,利用我国不同地区电力负荷特性差异大的特点,获得调峰、错峰等联网效益;依据分时电价机制,减小高峰负荷,引导用户低谷用电,把装机的容量有效地减少了。 (2)降低线损。电能输送中的损失率由于特高压输电技术为重要基础的坚强智能电网而大大降低;用户的实时和智能调度系统、灵活输电技术进行双向交互,为潮流分布的优化提供便利;(3)能有效地提高农村供电可靠性以及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要想迅速、准确地隔离故障元件就必须把智能电网强大的“自愈”功能利用好,同时可以在较少的人为干预情况下使得系统迅速恢复正常,进而把系统供电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提高。(4)降低系统发电燃料费用。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可以把农村电网燃料运输成本有效的降低;(5)实现电网可持续发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可以促进电网技术创新,实现各个方面的提升,可以很好地适应电力市场的需求,为电网科学的发展提供便利。(6)提高农村电网设备利用效率。 三、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的措施
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就是数字化变电站,采用该技术,可以真正地把“信息传递网络化、数据采集数字化、操作控制智能化”所实现,变电站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数字化技术。数字化变电站当中的二次电子装置和一次电气设备都可以进行数字化通信,而且有着全站统一的数据通信平台和数据建模,然后在这个平台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智能装置间的相互操作。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可以给智能电网提供基础,所构建的数字化变电站必须是有着数字化的一次电气设备、全站统一的标准平台以及网络化的二次装置这三个特征。
(1)农网工程管理改进措施
解决当前在农网工程建设中所出现问题,一方面要制定项目设备和材料的质量验收管理制度,同时还对科学合理的安排采购材料和设备的计划,还要按照电网工程的进度做好物资供应计划;另一方面工程进度要合理的规划,同时要加强监管施工质量和进度;最后要合理的选择设计单位,加强对工程图纸及方案的审核力度。
(2)10KV农网规划改进措施
解决10KV农网规划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科学规划农网,制订合理的配电台区、加强10KV配电规划、改善电能质量、降损节能。主要措施有:一是按照密布点和短半径的原则形成10kV线路“手拉手”的总体布局:二是将要改造的及新规划的10KV线路尽可能建设在规划走廊内,为日常的维护和运行提供便利;三是要明确10KV农网的供电范围,同时要根据变电所及负荷的增加不断的进行调整,防止跨区域、交叉跨越用电现象的发生。还有应当重视对农网改造的质量,安排合理地改造与建设项目、创建优质农网工程。
建立和完善农电科技创新机制
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农电科技工作的领导,设立农网科技发展专项基金,建立农电技术发展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加强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通过建立健全农电科技创新机制,为探索农电科技发展方向,制定科技规划和研究开发科技项目,推动农网技术进步提供重要保证。
(4)选择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农网建设技术原则
在过去,某些单位在对于农网建设技术标准上还是仅仅只是模糊的认识。因此,我们必须统一地认识农网的建设标准,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力求先进,各单位在农网建设改造当中,把工程造价、建设规模、技术标准等因素要综合考虑,注重设备技术含量,制定符合实际的农网建设技术原则。
由于国家投入巨资在农网改造工程,解决了长久以来农网发展当中出现的紧迫问题,电网的整体实力提高了。各建设改造单位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知识以及认识,在确定方案,制定计划,安排资金,还有工程组织建设等方面,应当把把技术创新和进步放到最关键的位置。
(5)合理安排电网的运行方式
首先,实现电网的经济运行,在系统有功负荷经济分配的前提下,做到电网及其设备的经济运行。其次,选择合理的电网运行电压,提高电网电压等级可以提高用户功率因素,在采用无功补偿装置的基础上,合理地调整电网运行电压。其三,平衡电网的三相负荷,三相电流不平衡的程度越大,有功功率损失也就越多,所以必须定期进行三相负荷的负荷测定和调整工作,力求变压器三相电流平衡。最后,提高电网的负荷率。应根据用户的用电规律,合理而有计划地安排用电负荷及用电时间,提高电网的负荷率。
(6)提高农村电网的经济效益
根据地区农网建设和改造的特点,应当是从节约电能和降低电网损耗两方面入手去分析当前农网建设和改造的社会经济效益构成。应选用节能装置,同时以串联的方式接到农网的电力系统当中,从而进行集中控制和多方位管理电力系统输进的电能,以达到改善电能质量的目的,最终把供电的参数调整到负荷设备最佳的状态。
总之,农村电网升级和改造是一项长远的课题,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的农配网存在的矛盾在不断的升级,因此就还需对农网进一步的深入分析,供电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农村电网改造和升级同智能电网的关系,结合当地农村特点,制定合理的农村电网的规划与设计,降低农网损耗,同时加大对农村地区节能意识的宣传,以提高农村的经济效益,促进新农村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智能电网;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256-23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3.092
智能电网学科实验资源的建设主要是构架融智能电网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控制技术、通讯技术于一体,进行智能电网领域相关教学与关键技术研究的实验与实践资源建设,提高实验资源的科研水平,大力推进成果提升、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一、智能电网实验平台资源建设
智能电网实验资源包含大量分布式可调节设备(如光伏发电、风电机组、同步发电机组、燃料电池、储能、柔性负荷等多类型分布式单元)和多种结构形式电网线路。由于智能配电网系统规模大,分布式设备容量小、数量多、地域分散等特征,单一的集中控制模式或分散控制模式均难以适应有源配电网的特征需求。因此,智能电网研究生实验资源的整体控制结构拟采用“上层集中协调、下层分布式协同”的控制框架。在此控制框架下,电网被划分成若干分布式设备群或控制区域。电网集中控制中心负责集中协调各分布式设备群或区域,而在分布式设备群或区域内部则通过协调各分布式可调单元来完成集控中心下达的任务。集成化智能电网半实物仿真实验环境建设主要包括:(1)电网安全运行与控制监视屏区、模拟电网动态仿真运行以及模拟电网管理与控制区。其中,监视屏区主要用于显示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控制效果。(2)模拟电网动态运行区包含虚拟配电网系统和部分实际物理设备(如储能、光伏单元等),两者通过功放接口设备实现“虚实互联”,可用于模拟有源配电网管理与控制区域包含集控中心、区域控制中心和数据存储与分析。
二、智能电网实验课题资源建设
实验课题资源的建设是学科实验室的一个软核心。丰富和有创意的实验课题既能实现研究生课内外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统一,也可满足综合实验与科研实验的统一。智能电网实验室充分依托校企合作实验资源与经验,集成化建设智能电网实验资源,主要包括上层系统集中控制、中层区域分布式控制和底层可调单元控制的协调运行。
(一)上层系统级集中控制的实验课题
智能电网实验室上层系统可进行电网运行分析和动态仿真;电网集中式状态估计;电网集中优化协调调度;网络故障后网架重构;智能变电站实时监控研究;复杂电网的控制策略等。根据智能电网的网架结构特征,研究包含多种量测设备(PMU、RTU、SCADA)的布点优化方法,以及研究量测数据具有多时空尺度、不完备性(如通信网络产生的丢包)等特征的状态估计方法。在负荷预测和发电预测支撑下,研究电网多目标、多约束情况下的有功、无功优化调度策略。
(二)中层区域级分布式控制的实验课题
与传统的集中式运行与控制不同,分布式运行与控制是通过区域间协调变量相互通信交换信息,最终进行全系统的状态数据估计与运行控制。实验室可模拟常见的信息不确定性因素(如延时、丢包等),分析电力通信信号传输。在各子区域状态估计基础上,通过区域间协调变量相互通信交换信息,最终估计出全系统的状态数据,在各区域之间能够进行相互通信。研究分布式协同控制,将多个相互依赖的可调节单元有机地组织起来,以共同完成某一任务的分布式控制策略。
(三)底层可调节单元控制的实验课题
在电网底层,智能电网实验室主要开展电力电子逆变器控制等相关实验课题,依托现有产学研模式下研制的500kV光伏逆变器装置等,进一步开展分布式电源(光伏、风电机组、储能等)以及FACTS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研究工作;研究发电机组的调速与调压控制的相关问题,搭建控制系统进行实现物理电力电子变换器控制,以及硬件在环测试等功能。可见,通过建设智能电网实验资源,可以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微电网运行控制、综合负荷与电网互动等智能电网方面的多项实验课题,实现电力网络信息通信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分布式电源协调控制技术、微电网智能调度技术、柔性负荷监控技术等智能电网相关领域的虚拟仿真与实体交互实验等。同时,依托虚拟通信网络实现网络教学共享,最大限度发挥该平台仿真高危、大电压、高成本、高消耗等智能电网系统虚拟现实对象的功能。利用PSCAD、RTLAB等软件,仿真电网发电、输电、变配电、用电全过程,结合实体元件和虚拟通信网络,实现虚实结合的智能电网中能量流与信息流的交互。
综上所述,智能电网实验室建设基于“实践教学社会化、企业化”的理念,利用自身学科优势,依托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项目研究中心等各类科研平台,全方位、多层面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学生实践素质,引导学生系统参与实验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这样就为智能电网专业人才培养、开展高层次高水平的科研活动、展现高水平智能电网科研成果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增强了学校服务于江苏以及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付蓉,郭前岗,王瑾.电力电子与新能源发电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8):86-87.
[2]杨军,龚庆武,吕艳萍,丁涛.智能电网背景下继电保护实验课程体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中国电力教育,2013(1):73-75.
关键词:智能电网 电力产业 新能源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071-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人类来讲,电力已经和食物、水同等重要,不论是日常的照明还是企业的运营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持。电力产业资源被列为国家的重点资源,并主要由五大电力公司运营和建设。由于全球资源的日益枯竭,低碳环保和能源合理利用等已经成为全球电力系统关注的问题,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的概念浮出水面,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于一身,代表着未来全球电网的发展趋势。
1 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指的是电网的智能化,至今为止,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智能电网将先进的通信、传感、计算、物理、自动化等技术融为一体,对原有的网络和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形成新型电网,从而形成一张可以将所有用户的所有行为整合到一起的电力传输网络。智能电网由智能变电站、终端、调度系统、配电网、发电系统等组成,可以实现智能监控、全自动化、抵御攻击等功能,为电力产业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的环境和技术,是电力产业的又一次革新。全球也已经大力开展智能电网方面的建设,我国国家电网计划投入5000亿元,并制定了《坚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技术规划》,希望在2015年建立“三横三纵”的智能电网。
2 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技术分析
(1)灵活、可靠的电网拓扑和设备
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和智能化,电网拓扑和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日益凸显,汶川、雅安地震也突出了地震、冰灾等自然灾难或者异常情况对电网拓扑和设备的高度要求。灵活、可靠的电网结构,坚强的主网架构,高质量的设备都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基本要求。
(2)高度集成的通信技术
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高度集成、高速、双向通信网络基础之上的,电网的智能化离不开通信技术的支持,不论是数据的获取、故障检测,还是网络的控制、智能调度都需要通过通信网络来完成,使用通信技术用于智能电网建设,大大提高了电网产业的实时性和安全性,并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降低了成本。
(3)智能量测和传感技术
通过智能量测和传感技术,可以实现用户侧的远程管理和监测,主要由智能电表、数据管理量测系统以及通信网络组成,支持随时监测、智能控制、双向通信等功能,完成了电力产业与用户之间的互动管理和服务。
(4)智能调度技术
智能调度技术是智能电网建设的核心,通过建立横纵贯通的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实现智能电网的在线分析与监控,新型设备的高效调控以及电网拓展规模的需求。通过智能化调度,可以提高电网对异常故障的响应速度,为防御灾难、驾驭大电网、灵活高效调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3 智能电网建设在电力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智能电网建设对电力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电力产业具有投资大、产业链长、技术广的特点,因此,通过智能电网建设可以提高电力产业的技术升级、加强电力产业的高效运作、促进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智能电网对电力产业的发展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我国虽然是地大物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资源的高度使用,渐渐使我国也处在能源捉衣见肘的处境,以往电力产业的能源来源主要是煤炭,但我国煤炭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同时,煤炭存在污染严重、使用效率低、不可循环再生等问题,而智能电网建设不仅可以促进现有能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并且挖掘了很多像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随着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电网对新能源输送和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消纳能力不断提升,促进了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和性能。
(2)促进设备产业体系的创新
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就是具有灵活、可靠的电网拓扑和设备,只有坚强的网络和设备作为后盾,才能促进智能电网高校、灵活的运作,因此,智能电网的不断建设,必定会促使电力设备产业体系进行技术创新,加快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的出台,优化整个产业结构,智能电网的建设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以及调度六大部分,未来几年之内,势必会迎来整个产业链设备的投资和改建,推动设备产业体系的创新,从而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
(3)推动电力市场化的革新
我国虽然一直提倡厂网分离,用户直购电等政策,但长期以来,电力产业的市场关系仍然是“用户―电网公司―发电厂”,电力行业也一直处于垄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大大降低了我国电力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造成了电力生产的高度污染和浪费。随着“十二五”期间,我国全面实行智能电网建设和节能环保发电调度,打破了以往的产业链,推动了电力行业市场化的革新,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与合作,我国电力行业将会得到全所未有的突破和发展。
(4)提升社会经济的综合效益
电力产业一直是国民发展的根本,如今,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力产业,智能电网建设覆盖了通信、传感、计算、物理、自动化等多个行业,形成一条巨大的产业链,智能电网的建设必定会带来相关产业的规模、效益的提升,拉动整个产业链的创新和发展,智能电网不仅可以促进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更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使整个社会加入到智能电网的建设中,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经济的综合效益。
4 结语
电力产业是国之根本,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力产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革新,智能电网融合了通信、传感、计算、物理、自动化等多行业技术,为电力产业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的环境和技术。智能电网建设采用智能化和数据化技术,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和升级,促进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智能电网高度响应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相信在电力以及相关产业的大力推动下,不久的将来,我国一定会成功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我国的电力产业也将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智能电网的概述
智能电网就是一个电力的系统,其中会包括很多配电和输电的体系,能够迅速反应电力市场需求与公司的需求,智能电网结构非常智能,能够将信息迅速传输出去,提供更加好的服务给需要的用户。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来,电网建设最节约资源的方式就是构建一个智能的电网系统。目前全球气候和人口问题愈发严重,中国是世界上面第一人口大国,并且由于中国内部各个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建设电网系统的时候,要与其他国家区分开来,结合我国自身的国情,明确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工作。
2.智能电网的特征
2.1环保智能电网的环保特征与我国生态建设的要求相符合,可以对于电网的资源再次利用,同时还能够减少工业生产给生态的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
2.2优化资源在建设电网的时候会用到各种各样的资源,但是在建设国内电网时资源的运用率非常低,同时也会给电网带来非常不理想的收益。在对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要尽量优化资源,最有效的将资源运行效率提高。
2.3经济收益高在建设智能化的电网时候,要充分考虑全方面的因素,降低在建造时候的成本费用,这样既可以保证电能的品质,同时还能够将物质的收益提高。
2.4交互性强智能电网的交互性很强的特征,是指在能源供给的环节中,要建立一个质量比较高的市场沟通体系,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2.5自动化智能电网自动化的特性主要就是指能够对自身的问题进行诊断和修复,这样不仅仅能够节约成本,还能够节约时间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2.6电网的构架非常牢固中国经常会发生自然灾害,灾害会对电网的整体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电无法输送出去,因此在对电网进行建造的时候要保证构架要非常牢固,这样才能够保证电网能够承受住自然灾害的威胁,保证整个电网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3.电力工程在整个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的应用
3.1优化质量和能源转换的技术质量的优化就是指在建设智能电网的时候要将电能划分为不同等级,用评估判定方法建造为一个完整的电网体系。在建造智能电网的时候要将经济性放在首位,确定供电和用电的接口,建立一个有效的电能质量的评估体系和客户的评估体系。
同时在对电网进行建设的时候还要考虑到电力工程技术方面的法律法规在不断改进,保证智能的电网能够更加有经济价值。同时低碳的能源会成为日后发展的主要能源,因为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够降低能源的消耗。低碳的能源主要就是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对电量转换进行改善,将能源充分利用起来,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两个低碳能源就是风能和太阳能。
3.2在智能开发过程中的应用通过仔细的调查和研究发现,这几年电力工程的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建设智能电网的过程中,主要就是用电子器和电力对电能进行控制和转换。在建设智能电网系统中运用电力工程的技术可以降低过程中的耗电量,同时还能够减少运用机电设施的频率,将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3.3电力工程中高压直流输电的技术在目前的智能电网系统中,有一小部分的环节是运用交流电,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是运用直流电的输电体系。在实际的供点和配电的过程中要确保运送的电是直流电,为了能够顺利进行环流和逆变的工作,就要发挥控制换流器的作用,并且此时只有运用高压直流电的送电方式才可以将这个目标在根本上实现。换流器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用管段作用原件组成,使得电力运输的系统具有经济性和稳定性,除此以外该技术还能够摆脱距离的影响,无论是长距离还是短距离都可以很好的运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个技术还将被运用到更多个环节和更大的容量上面。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