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针灸临床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有关中医针灸临床研究的期刊论文,并以循证医学模式为筛选标准,从中选出具有研究价值的论文30篇,其中18篇随机对照试验论文,12篇半随机对照试验论文;其次结合我院进行的针灸临床研究案例,以循证医学为指导,总结其研究价值与结果。
1.2方法 将选取的30篇研究论文,进行仔细阅读与分析,总结其循证医学研究模式、研究中所使用的评价体系与相应标准、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研究结果对针灸临床应用的影响等[3]。并且根据我院进行的针灸临床研究,比对临床研究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结合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与具体模式,改进针灸临床研究方法,并在实践中检验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2 结果
笔者通过翻阅分析所筛选出的针灸临床研究论文,发现多数研究论文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随机方法的选用。笔者选取的研究论文中,有18篇随机对照试验论文,但其中有10篇论文在随机方法的选用上存在问题,对所使用的随机选取描述不清,有些甚至前后混淆,这则缺乏科学性,大大降低了针灸临床研究的可信度。②盲法的使用。针灸临床研究由于自身的独特性,在临床上无法做到双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研究时可以将其弃之不用,选取的资d的界定。对于临床研究而言,制定科学严谨的诊断、纳入、排除以及疗效评定标准是研究成败的关键所在,本组资料中,有7篇论文在标准的界定上存在不足,所使用的标准较为落后,而且也不是被学界所公认的金标准,因此大大降低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④试验中的不足。进行针灸研究时,没有对各组间基线情况进行有效描述,而且配置比例存在缺陷,有失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同时选用的统计学处理软件不当,无法准确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归纳,进而对研究质量产生影响。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严重阻滞了中医针灸晋级主流医学的脚步,使得中医针灸的临床施用步履维艰。
3 讨论
中医针灸学是我国中医文化的精华所在,而且经过五千余年的文化传承仍然熠熠生辉,其自然具有极高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过就针灸学的局限性来看,在临床治疗中仍然是过于依赖医护人员的知识积累与个人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加大了针灸临床研究的困难程度。目前,学界进行临床研究的主要原则有随机原则、对照原则以及双盲原则,而且同质性随机对照研究所取得的临床研究效果可以说是最佳的论证依据[4]。特别是在循证医学不断兴起的过程中,它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显著促进了临床研究进程的发展。基于此,如何在循证医学模式下开展中医针灸临床研究就成为中医学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目前循证医学在中医针灸临床研究的现状来看,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大体的走向是正确与有效的。尤其是基于论证证据理论而建立的Cochrane评价系统,可以说是最为严格的临床研究评价系统,这对于保证中医针灸临床研究论文的质量有很大帮助,而且我国中医学者也逐渐认识到针灸临床研究的重要性,并在实践研究中不断总结临床研究的方法,以期提高研究价值与效率[5]。比如有些学者结合针灸临床研究比对了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与解释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效率,发现解释性随机对照试验在药物研究领域具有较好的效果,而临床针灸属于实践医学,所以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效果更为显著;再比如有些学者从循证医学角度分析了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安慰针的设计与使用方法,并且建议将评价标准进行更改,以此保证针灸疗法的长效发展;而且有些学者在针灸临床研究中比对了均匀设计的功效,如研究针刺手法量化、穴位选取与配伍等[6]。
关键词:实验针灸学;教学模式;科研;素质
我院在《实验针灸学》教学中存在很多弊端,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实验教学内容同中医理论缺乏联系。一方面,许多实验存在有严重的缺陷,可重复性差,缺少中医特色,说理不强,急需淘汰;另一方面,对科研方法和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面向21世纪,要求学生只有掌握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提高临床、科研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将中医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此,我们就现行实验针灸学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旨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素质。主要工作报告如下。
1 对《实验针灸学》理论课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构建新的知识模块
将教学具体内容分为三部分:针刺的调节作用,包括针灸作用的特点、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针灸的防卫免疫作用、针刺对各系统的作用;针刺的作用机理,包括经络现象和经络实质,经穴脏腑相关,穴位的结构和功能;针灸应用技术。这种知识构建比较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即从宏观、具体的现象、作用特点到微观抽象的机理探讨。在讲授内容上,努力做到充分调研,搜集资料,认真编写教案,力求既能体现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又能充分汲取学术前沿的成果,反映针灸学科最新的发展。
由于时间限制,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针灸对各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这一部分课程列为自学为主的内容,同时结合课堂讨论。具体办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课下自学,结合查资料,并将讲述的内容做成幻灯片,用多媒体手段,自己上台讲课,然后就某个问题,全班同学和老师一同进行讨论,并对讲课效果进行讲评。先后有40余人上台讲课,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这种教学相长的教学形式,充分地锻炼了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和集体意识,增强了学习兴趣,也使老师在互动中有所顿悟,体会到来自学生的活力。
2 增加科研方法学知识的传授
课堂讲授科研方法学方面的内容,包括文献检索、综述撰写、科研设计、数据整理、结论分析、论文撰写等。并针对针灸专业科研的特点,开设了诸如盲法与针灸、针灸临床研究的规范等知识的专题讲座。
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以学校图书馆现有的CNKI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互联网为平台,开设了文献检索实践课。通过实践,学生基本掌握了常用中文文献的查阅方法,对网络医学文献资源的查阅途径有了初步的认识,使学生具备了基本的文献查阅能力。
转贴于
围绕专题,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互动,开展讨论,要求学生完成作业,撰写小综述,同学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进一步的科研实践奠定了基础。
3 开展自设计实验
我们在2000年、2001年、2002针灸推拿本科学生中,开展了具体的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增加了自主设计实验形式的教学,鼓励学生发挥积极性,参与到科研的全过程中,全部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自设计实验要求学生围绕专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具体方法如下:(1)进行分组,每组4~6人,在老师的指导下或根据兴趣自选一题。(2)在教师指导下,文献检索、综述撰写、科研设计、动物模型和实验技术方法的选择、具体实验的操作、收集数据及其整理、结论分析、撰写和打印论文等科研全过程都由实验者自己动手独立完成。(3)模仿正式科研的程序,进行开题报告和论文答辩。要求不得照本宣科,要求使用幻灯片,有条件的邀请本学科的专家参与指导并给予评判。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时间控制。应尽可能选择短期实验为宜,具体实验不宜超过6周,整个教学过程,包括相关科研方法论的介绍、自主设计实验教学全部课程内容时间安排不超过10周。(2)具体实验应选择针灸治疗效果明显的病种建立实验模型,预期结果有明显差异;实验涉及到的相关技术不宜过分复杂,充分考虑可行性。(3)重视协调反馈,教师不能完全放手,在关键环节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4)杜绝一味照本宣科、低级重复或是脱离实际,应注意启发学生,做到有所发挥,有所创新。
目前我们在几届学生中,已开展了多项自设计实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科研素质明显提高。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普遍提高,论文撰写规范,优秀毕业论文数量增加。同时教学满意率也有所提高,2003年评教分数90.3分,到2004年评教分数已升到93分。
4 编写教学辅导书《实验针灸学实验指导》
关键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针灸疗法;综述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1)12-2651-03
Advances of Studies 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of Constipation-typ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
ZHAO Jimeng1,Shi Yin2, WU Huangan2,ZHAO Haiyin3
(1.Yueyang clinical college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Shanghai 200437,China;
2.Shanghai Institute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Meridian,Shanghai 200030,China;
3.Long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Shanghai 200032,China)
Abstract:The paper is a review on TCM etiology, pathogenesis and various kind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ies of constipation-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recent years. It also analyzes problems of the present researches, and proposes to further strengthen standardization of pathogenesis research and efficacy assessment.
Key words:Constipation 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revie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1-07-2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9CB522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3784);上海市重点学科资助项目(S30304)
作者简介:赵继梦(1986-),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治疗胃肠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通讯作者:施茵(1968-),女,上海人,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针灸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指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明显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的症候群\[1\]。临床上多根据罗马Ⅲ标准进行诊断\[2\],但又根据其不同主症而主要分为腹泻型(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D-IBS)、便秘型(Constipati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C-IBS)和腹泻、便秘混合型(Mixe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M-IBS)3种。IBS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研究主要认为IBS的发生可能具有其组织或分子异常的改变\[3\]。近年来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针灸对治疗IBS的各项症状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且无任何不良反应,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现就近年来针灸治疗便秘型IBS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 中医对便秘型IBS病因病机的认识
便秘型IBS临床主要表现为便秘,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后腹痛或腹部不适缓解,且症状每因忧虑恼怒或精神紧张而加重。根据其临床特点,中医将其归为“腹痛”“便秘”“郁证”等范畴。其病因主要与感受外邪、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及体质有关。病机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最为密切。肝主疏泄,郁怒忧愁过度,可致肝气郁结,气机壅滞,或气郁化火伤津,则腑失通利而见大便秘结。《丹溪心法》曰:“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当升不得升,当降不得降,当变化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又如《血证论》所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若素体脾胃虚弱,运化推动无力,则亦可导致便秘。《丹溪心法》曰:“脾土之阴受损,转输之官失职”。便秘型IBS初期可能是由于单纯的肝气不舒或者是脾胃虚弱引起的,但是肝脾相互关系密切,在生理病理上互为影响,当IBS发展到一定阶段,肝气横逆犯脾,使大肠传导失司,通降功能失调,是便秘型IBS发生的根本原因\[4\]。叶天士云:“肝病必犯土,是侮之所胜也,克脾则腹胀,便或溏或不爽。”云雅卿等\[5\]研究认为,便秘型IBS与肾的关系较为密切,认为“肝肾阴虚,肠燥热结”是便秘型IBS的核心病机,临床所观察病例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虚秘”为主,便秘型IBS虽有肠道腑实之标实,但究其病因大多因虚而致,或因津血枯燥,肠道失润,无水行舟或因气虚无力,大肠传导失司,推动乏力所致。《内经》中明确指出“肾开窍于二阴”,《兰室秘藏》亦记载:肾主五液,津液润则大便如常,津液亏少,故大便结燥。白霞等\[6\]认为便秘型IBS与痰也有关联,中医认为“怪病责之于痰”,“大便秘结不爽,粪便并不干燥,或大便粘裹痰涎”,中医称之为“痰秘”,多由于痰湿阻遏腑气,腑气不降,肝郁而脾陷,故秘结不爽\[7\]。
2 针灸治疗便秘型IBS的机制研究
目前,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IBS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明确,但近年来随着对其研究的逐渐深入,认为IBS的发病主要与肠道运动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脑肠轴的作用、内分泌系统以及神经免疫系统等有关\[8\]。而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明针灸治疗IBS疗效确切\[9\],对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胃肠动力都有调节作用\[10\]。朱青艳\[11\]研究电针上巨虚对急性束缚应激大鼠结肠功能的调节作用及中枢机制,观察电针上巨虚对伤害性结肠扩张诱发蓝斑神经元放电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针刺上巨虚能抑制伤害性结肠扩张激活的蓝斑神经元的放电反应(P
3 针灸治疗便秘型IBS的临床研究
临床上针灸治疗便秘型IBS较常用的穴位主要有足三里、上巨虚、大肠俞、天枢、中脘等,肝郁气滞者加阳陵泉,心脾两虚者加三阴交、关元等。足三里、上巨虚分别为胃和大肠的下合穴,“合治内腑”,两穴相配,可调理胃肠气机,以升清降浊。大肠俞和天枢分别是大肠的背俞穴和募穴,俞募配合疏通大肠腑气,腑气通则大肠传导功能复常;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会穴,有调补人体后天之功;关元为强壮要穴,小肠之募穴,有培本固元、调补先天之效;中脘与关元两穴相配,可先、后天并补,有较好的增强体质的功效,对胃肠功能的增强和恢复亦有显著的作用。阳陵泉可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三阴交则补脾助运,使气机得以通畅,大便自通。
邹蕾等\[14\]采用穴位埋线配合疏肝导滞汤治疗便秘型IBS,并对其进行疗效观察,将60例便秘型IBS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加疏肝导滞汤,对照组口服伊托必利片,观察4周。结果发现中医综合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主要症状、直肠动力及感觉容量阈值方面优于对照组(P
4 结 语
目前,IBS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疾病,不仅在北美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多见,也遍及亚洲、拉丁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19\]。IBS多见于女性,男女性别比在1∶ 1~1∶ 2之间。研究显示,女性是IBS的一个危险因素,尤其是以便秘为主型的IBS患者\[20\],且腹胀和排便困难发生率较高\[21\],已经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但目前对于便秘型IBS的临床研究及相关报道还很少,尤其是针灸对便秘型IBS的临床研究方面。然而,就现有的临床资料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1)IBS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从而影响其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今后需加强对其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2)临床研究的科研设计不够规范,研究样本量少,缺乏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在疾病的动态疗效观察及远期疗效追踪等方面均不够完善;(3)对IBS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已经成为评判病情严重性及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普适量表和专用量表的研发为生活质量的评价提供了测评工具,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生活质量量表,尽量使用一些经过多中心验证、跨文化适应好的量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22\];(4)由于便秘型IBS的症状以便秘为主,大部分患者对其缺乏重视,往往延误病情,因此应进一步加强IBS的普及教育。此外,精神、心理因素也是影响IBS患者的重要原因,应加强对IBS患者的精神干预,以期提高其临床疗效。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增加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IBS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我们要利用好中医尤其是针灸治疗IBS的优势,进一步研究针灸治疗IBS的效应机制,努力提高IBS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蔡淦,张正利.肠易激综合征诊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
[2] 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Ⅲ process[J]. Gastroenterology,2006,130:1377-1390.
[3] 李延青,杨云生,陈建.肠易激综合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5:42.
[4] 彭志允,陈利国.从肝脾论治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J\].四川中医,2007,25(5):23-24.
[5] 云雅卿,王红霞.加味二至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验案举隅\[J\].中医临床研究,2010,2(10):29.
[6] 白霞,谢小磊.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国医论坛,2009,24(5):55-56.
[7] 朱曾柏,中医痰病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
[8] 李延青,杨云生,陈建.肠易激综合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5:42-48.
[9] 施茵,张凌凌,吴焕淦,等.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概要\[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8):46-48.
[10] 安彩萍,杨珊.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机制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7):474-477.
[11] 朱青艳.电针上巨虚对急性束缚应激大鼠结肠功能的调节作用及中枢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8.
[12] 江岩,吴焕淦,施征,等.电针对便秘型IBS大鼠肠道敏感性和肠道动力调节作用研究\[C\].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20周年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7:84-85.
[13] 周娟,李为民.电针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脊髓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6):38-40.
[14] 邹蕾,林一帆,王长洪,等.穴位埋线配合疏肝导滞汤联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沈阳部队医药,2010,23(6):366-367.
[15] 龙泽荣,于存海,于洋,等.针刺加微生态制剂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6,26(6):403-405.
[16] 梁谊深,罗莎.指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3):168-169.
[17] 杜艳军,赵东升,赵东杰.针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1,15(1):56.
[19] 张波,段云庆,施南昆,等.中药保留灌肠加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9(4):24-25.
[20] Eamonn MM Quigley. Changing face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6,12(1):1-5.
[21] Chang FY, Lu C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the 21st century: Perspectives from Asia or South-east Asia\[J\]. J Gasteoenterol Hepatol, 2007,22:4-12.
[22] 黄虹,刘劲松.罗马Ⅲ标准诊断肠易激综合征各亚型临床症状特点分析 \[J\].临床内科杂志,2008,25(12):833-835.
[23] 陈明显,蔡淦.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1):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球中医药》2012年征稿启事
《环球中医药》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期刊,本刊为《化学文摘》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任名誉总编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兼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教授任总编辑。陈可冀、肖培根等7位两院院士,100多名国内外著名中医药专家分别担任杂志顾问、编委或领导职务,其中海外编委16人。
本刊2012年变更为月刊,每月6日出刊, 大16开,每期80页。CN 11-5652/R,ISSN 1674-1749。环球中医药杂志网站省略可免费下载PDF版全文。欢迎广大中医药学界同仁积极投稿。
1本刊在重点反映科研成果与临床进展的同时,重视学术思考与海内外信息交流。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理论探讨、综述、临床经验、学术论坛等;特色栏目有:中医病案析评、海外中医、争鸣、中医文化、名医心鉴等。
2“论著”、“综述”等以4000~5000字为宜,“临床经验”等栏目须2000字以上。欢迎长篇稿件,重大科研创新与理论突破稿件不受字数限制。“论著”、“理论探讨”、与“综述”栏目文章须有英文题名、中英文摘要和中英文关键词。
3建议作者以电子邮件方式投稿,E-mail发送至。本刊1周左右手工发回含稿号收稿回执,本刊2~8周左右回复稿件处理情况。如未及时收到稿号回执和稿件处理情况请电话或邮件查询。
【关键词】痹证;中医辨证;针灸;药物治疗;针药结合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9-0014-02
痹证属于中医科常见、多发性疾病之一,大多因受到外界风寒、冷气侵袭机体,造成经脉痹阻、气血不畅等。I临床上以四肢乏力、关节酸痛、病情反复为主。对于其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界探讨的热点,尤其是针灸、中药在痹证治疗上应用较为广泛,也便于患者接受。近些年来,一些临床专家采用针药并用的方式治疗痹证,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了治疗时间及改善预后等。
1 针灸、中药对痹证的治疗作用
1.1 针灸对痹证的治疗作用针灸是中医治疗疾病常用的一种方式,由于痹证患者经脉阻隔、气血不畅,而针灸恰恰可以疏通经脉,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提升痛阈的敏感度,以此释放镇痛物质来完成。痹证因病因不同,配穴刺法也有所不同;因病情程度不同,针刺深浅也有所不同。对此需要辩证治疗。艾灸是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治疗方法,一般通过艾炷燃烧产生的热渗透作用及艾叶燃烧时发热产生的光谱效应而发生作用。艾炷燃烧的能谱一般为近红外波段,它可以透过机体皮肤,也就是深层组织,提高各种有益分子活动的平均动能。由此,可以起到疏经活络、化瘀止痛的功效,尤其对治疗风寒湿痹的效果最为显著。
1.2 中药对痹证的治疗作用 中药在治疗痹证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疑难疾病进行治疗或身体保健。中药治疗疾病的最大功效就是调节机体的平衡、扶正祛邪,让患者的身体重新回到阴平阳秘的状态。我国中医学家大多认为对痹证采用中药治疗,效果最显著、毒副作用最低,因此受到临床医学界的青睐。在治疗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医生如何针对患者的病症,应用合适的中药及剂量。痹证被魏品康教授归为“久痛多瘀,久痛入络,久痛多虚,久必及肾”,对此,应切实抓住以上四点,合理选择药物。现在中药治疗痹证的处方、方法比较多,有专方,也有中成药。
1.3 两者单用的不足之处分析我国现在中医治疗痹证的方法,大多以单用为主,但在长期实践环节上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单独应用针灸治痹,在治疗症状轻、病程短的痹证方面效果显著,并且不易复发。对于病程长、病症重的痹证患者而言,针灸可以起到短期的治疗效果,但比较容易复发,这是由于病重的患者病邪已经深入脏腑,而针灸疗法调节机体的脏腑功能由患者功能状态决定。因此,单独应用针灸治痹无法在短期改善患者的脏腑功能。
中药治疗痹证的临床优势上文已经叙述,其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掌握中药的不确定因素,这对临床医生、药剂师的技术要求非常高,不可出现一点偏差。同时治疗周期长也是一大挑战,由于药液从吸收到发挥作用需要一段时间,如果不坚持服药,就会前功尽弃,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
2 针药结合治疗痹证的作用
2.1 针药结合治疗痹证的优势在中医治痹上,针灸疗法、药物疗法是中医师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在分析以上两种方法单独应用的缺点之后,将其联合应用已经成为现今临床医学界寻找治疗方法突破的方向。临床发现,将这两者治疗方式有效结合在一起,能够显著地缩短治疗痹证的疗程,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原因主要是这两种治疗方式发挥了协同作用,取长补短。针灸疗法可以直接作用到机体腧穴上,疏通病痛局部经络与气血,推动中药加速进入病患处,有导引的功效;另外一方面,针灸的优点是见效短,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从心理上缩短了病程。中药通过调整机体的脏腑阴阳、扶正祛邪及气血运行等方面,一步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祛除病邪,让患者的身体重新回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巩固治疗的效果。在治疗痹证过程中,医生在治疗初期以针灸疗法为主,在治疗中后期以中药为主,这样的辩证治疗可显示出中医治病的特色。
2.2 针药结合治疗痹证的最新进展针灸加中药治疗痹证的独特疗效,现已被各大新闻媒体报道,也有相关论文专门介绍针灸加中药治疗痹证的方法、效果,已经成为中医理论界探讨、研究的热点话题。张燕霞将痹证划分为湿热阻络、寒湿阻络、寒热错杂、瘀血阻络等型,采取针刺、外洗及中药内服的方法,治疗214例患者,其中治愈100例,显效60例,好转4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93.5%。张吉教授对痹证针药并用的方法进行细化,中药治疗划分为行痹的治疗、痛痹的治疗、着痹的治疗、三痹同治法、热痹的治疗;针灸治疗第一步:以壮督兴阳、扶正祛邪、祛风胜湿为法,第二步按病因辨证取穴法,第三步局部取穴或邻近取穴,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加速机体的局部组织新陈代谢、缓解患者疼痛。
3 展望一针药结合治疗痹证的发展趋势
从以上探讨中,针灸药结合治疗痹证所取得的效果比较显著,解决了长期困扰患者的疼痛顽疾,相比于单独应用外治法、针灸疗法、饮食疗法、中药治疗,其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该种方法的研究及临床应用仍然处在初级阶段,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撑。由此可以预期,针药并用治疗痹证的方法在理论上将会有着更多的突破,将科学化、系统化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治疗方法上,相信在众多中医学家的努力下,势必会有一个科学、有步骤的治疗方法,统一现在比较混乱的治疗方法;由于药物治疗中的川乌、草乌、附子等中药材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会给患者带来一些损伤,因此将来的中药成分中,将会减少该类影响机体健康的药材。从以上的论述中,针药结合治疗痹证的最大优点就是以调节阴阳、补益气血、散瘀通络为基础,祛风胜湿、散寒蠲痹为主导,并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宗旨。对于重症患者,则最好经过8个月左右时间的治疗,以期能恢复患者正常生活。
中医学博大精深,其治疗疾病的宝库需要我们认真探索,可以预料将来治疗痹证这类较易反复发作的疾病会有非常大的开发潜力,统一治疗标准仍需我们后来者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葛元靖.中医药治疗痹证的点滴经验[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9(1):65—66.
[2]赵欲晓.浅谈《内经》中有关痹证的针灸治疗[J].针灸临床杂志,2009,18(11):178—179.
[3]方勇飞.戴裕光教授治疗痹证经验[J].中国中医急诊,2008,17(01):65—66.
[4]武峰,李宇欣.魏品康运用对药治疗痹证经验总结[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8):89—90.
[5]雷正科,雷洪涛.娄多峰教授治痹病经验撷英[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2(2):112-113.
[6]田宁.热敏灸疗法在痛症中的临床应用[C].针灸治疗痛症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9:315—316.
[7]何卫国.中医诊治痹证的几点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1(10):193—194.
[8]王晓丽.许彭龄治疗痹证经验[J].中医杂志,2007,12(7):133—134.
[9]张燕霞.基于文献的骨痹证治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263—264.
[论文摘要] 目的:用针灸选穴治疗脑梗死、脑出血继发呃逆。方法:根据患者发出不同频率的呃声选不同穴位进行治疗。结果:19例患者,1~2次针灸止呃者12例,3~5次止呃者7例。结论:针灸选穴制止逆呃,方法简单,见效快,不干扰原发病的治疗。
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继发不同程度的呃逆为其常见并发症之一,呃逆的发生可加重原发病的病情和严重干扰治疗与预后。有报道发生呃逆者死亡率为36.36%[1]。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方法止呃,对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十分必要。现就我院2007年1月~2008年8月根据19例患者不同频率呃声针灸选穴止呃的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脑梗死患者,男性8例(其中2例合并心肌梗死),女性2例。脑出血患者,男性6例,女性3例。19例患者均无昏迷,疾病诊断符合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经头颅CT扫描证实。呃逆发作时间:发病时既有呃逆5例,2 d内出现者8例,5 d后出现6例。
1.2 呃声频率分类、病例数、穴位选择及方义
呃声沉闷有力者4例。取穴:中脘(RN12)、内关(PC6)、足三里(ST36)、膈俞(BL17)、膻中(RN17)。中脘、内关、足三里和胃降逆,宽胸利气;膈俞能镇逆;膻中宽胸膈以止呃。
呃声洪亮有力者4例。取穴:中脘(RN12)、内关(PC6)、足三里(ST36)、太冲(LR3)、内庭(ST44)。中脘、内关、足三里均用泻法,与胃经荥穴内庭、肝经输穴太冲相配,有清热和胃、宽胸降逆之效。
呃声沉闷者8例。取穴:脾俞(BL20)、肝俞(BL18)、足三里(ST36)、太冲(LR12)、丰隆(ST40)。脾俞、肝俞分别为肝脾之背输穴,2穴合用有舒肝健脾之效,足三里、太冲合用可引逆气下行,丰隆有化痰宽胸之效。
呃声短促者2例。取穴:胃俞(BL21)、中脘(RN12)、内关(PC6)、三阴交(SP6)、太溪(K13)、肾俞(BL23)。胃之背俞穴与足三阴交会穴相配,可鼓动三阴之精气灌注于胃;太溪与肾俞穴合用具有滋阴之功效,以上4穴与中脘、内关配合以达到养精益气、和胃降逆之效。
呃声多者低微者1例。取穴:外关(SJ5),足三里(ST36)、太冲(LR3)。外关穴为三焦经络穴,太冲为肝经原穴,足三里为胃经下合穴,3穴同用可理气调畅三焦气机。
1.3 针灸治疗
针灸刺法:选用一次性毫针,选准穴位,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捻转提插补泻手法,针刺2~3 min,亦可留针20~30 min,膈俞刺0.5~0.8寸针稍向内下,胀感放散至背部,呃逆可立止,每次治疗见呃止后拨针,重者每日2次,呃止后停止治疗。
2 结果
19例患者1~2次针灸止呃者12例,其中,2例呃逆复发再次针灸2次呃止,3~5次针灸止呃者7例。
3 讨论
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继发不同程度的呃逆为其常见并发症之一,有资料显示这类患者住院10 d内呃逆发作比未发生呃逆者死亡率显著增高(P<0.01),说明发生呃逆者预后较差,特别是顽固呃逆,不及时控制住严重干扰原发病的治疗,频繁呃逆发作使颅内压、血压瞬间增高,进一步加重了脑缺血、低氧,脑出血、脑水肿最终导致病情恶化或脑疝形成死亡,另外相应的并发症亦增加,如上消化道出血等。故对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临床上出现呃逆不止,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对于患者的原发病治疗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呃逆的发作机制:呃逆的反射中枢位于第3~5颈髓节段,传入神经是迷走神经、膈神经和第6~12胸交感神经的向心纤维。呃逆是一种不能自控的反射活动,在上消化道黏膜、尤其是胃黏膜接受刺激后,兴奋主要通过迷走神经到延髓呼吸中枢,一方面兴奋沿网状脊髓束达到膈神经,使膈肌产生阵性节律性收缩,称膈肌痉挛,同时呼吸暂停,另一方面兴奋自迷走神经运动纤维传到咽喉肌肉,产生喉头痉挛,并产生不同频率的呃声,应用各种方法阻断此反射弧上的兴奋传递,均可达到制止呃逆。
呃逆治疗方法选择:有报道在治疗原发病的方案下,应用东莨菪碱、心痛定、可待因、胃复安、多虑平、利多卡因等药物有抗胆碱能作用,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解除膈肌痉挛,用氯丙嗪则可能与阻断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兴奋性增高的膈神经得到抑制和调整有关,故均可用于呃逆的治疗[2],但笔者认为这些药物在平息呃逆的同时,对原发病的治疗有不同程度的干扰,临床上要慎用。
祖国医学认为呃逆乃胃虚痰阻,气逆不降所致。病因病机:脑梗死、脑出血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则中焦阻滞不通,胃气不得下降;或情志不畅,郁怒气滞,胃隔气失宣降,上逆为呃;胃中受寒,寒气留于中焦,胃阳被遏,气不顺行,上逆而呃。治疗:取胃经及有关输穴为主[3],针刺用泻法或益气和胃、降气达到宽胸利膈、和中解郁、活血化瘀的作用,平息呃逆。笔者认为根据患者发出的不同频率的呃声,针灸选穴止呃,方法简单、见效快,不干扰原发病的治疗,收到了肯定疗效。
[参考文献]
[1]张辉,陈敏.脑出血继发呃逆22例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00,15(230):1073-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