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一、在质疑教学中培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从疑问开始,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疑问,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1、紧扣课题质疑。课题是文章的“眼睛”、“窗口”,在文章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地位。教学时,我注意诱导学生从解题方面提出问题。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我在出示课件的同时,通过屏幕展示了一幅小壁虎甩着尾巴在墙角里爬来爬去捉蚊子的画面。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再从题目处发现问题,我们读了题目,大家有什么要问的吗?经过老师的启发,学生的思维闸门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纷纷提出问题,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小璧虎向谁借尾巴?小壁虎怎样借尾巴?最后,小壁虎借到尾巴没有?小朋友的问题提得多好啊!一系列问题体现了文章学习的思路,打破了老师问学生答的传统公式,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富有价值的问题投入课文的学习,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创新的天地。

2、抓住重点词句质疑。要求学生在关键词句上反复思考,并把学到的理解词句的方法,运用于自己阅读实践,理解文章就更透彻,质疑也更富有创见性。如教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浪花》一课,文中写到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还写浪花给小姑娘捧来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以前,我总是通过比较、划词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浪花怎样来?它来干什么?让学生从中体会小姑娘的欢乐。现在,聪明的小朋友愉快地向老师提问了,有的问“老师,浪花真的会唱歌吗?它会笑吗?”这些都是学生经过他们认真思考提出的。这时候我们应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珍惜他们的求知欲,表扬和肯定他们质疑能力,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又如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蜜蜂引路》一课,文章最后有这么一句,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这句是文章的重点句,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学习这句话,我先让学生自己来质疑,学生循着老师的启发,竟也能提出一些颇有质量的问题,如“什么是向导?这里的向导是谁?蜜蜂真的能把列宁领到这儿来吗?它有领路的本领吗?”这样的质疑富于创见性,就这些问题我引导他们去思考,去讨论,最后排疑解难,学生的创造思维也由此得到发展。

3、讨论释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通过与人交流、讨论,甚至是争论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当文中写到邻居的急切劝说和那个人不置理睬时,同学们分角色朗读了两人的对话,读得既生动又传神,此刻,我不失时机引发他们质疑一个学生说:邻居和那个人,他们俩谁说得对呀?”另一个学生说:“蚜虫吃叶子,叶子没了,跟葫芦变黄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的问题恰恰提到了课文的重难点之处。对于学生的提问,我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启发他们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展开讨论,允许他们根据个人的理解或阅读经验各抒己见,并在相互交流中弄清问题,最后达成共识。可见,在课堂上营造愉快互动的学习气氛,提供展示学生自己的平台,就会引发学生的想象力,激活思维力,诱发创造力。

二、在求异教学中培养

语文教学中的“求异”,就是坚持答案、结论的多维性。采用求异思维的训练方法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

1、引导逆向思维。思维定势消极的方面缺乏创新,如果自觉地采取反思维定势的措施,从相反的方向作一番思考,往往会导致创新发明。在语文课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反向思考,以开阔思路,发挥创造性。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狼和小羊》一课,文中最后一句讲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思维定势,小羊肯定成了狼的腹中之物。为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我有意设计这样的问题: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呢?一部分学生回答“是”,可一部分学生的看法相则反,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候,由于用力过猛,掉进河里淹死了。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候,刚好猎人来了,一枪把狼打死了,等等。这一部分学生突破思维的定势,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思维。

2、鼓励发散思维。发散教学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不同意见的争论,不迷信、不盲从,积极、主动思考问题,产生新的见解,使学生的思维向独特性方面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词句,不追求统一、标准的答案就是可以采用发散教学。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我要求学生看图,想象那个人的心情,学生独立思考,谈出自身不同于他人的阅读体验,他们用上“悲伤、难过、伤心、大吃一惊、奇怪、遗憾”等丰富的词语来形容,同学们的脑子真棒!我马上给予肯定和表扬。指导学生用词说话或理解内涵丰富的句子也一样,都应鼓励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允许学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这样在语言文学训练中,引导学生求异思维,才能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立性得到培养和锻炼。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口头作文 说话习惯

“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1],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如是说。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的表达是语文综合素质诸方面的综合反映,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学生的阅读、交流、写作均起到促进作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口头作文的训练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一、说话习惯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尤其是刚入学的学生,对学校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教师应当抓住低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只要有了说话的兴趣,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就会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开始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教给学生正确的表达方法。如我在教小学语文第三册《语文园地八》的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植物”时,首先要求学生仔细想一想,最喜欢的动物或植物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些动物或植物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按问题给出回答,先让学生逐字逐句地说清楚,再试着将片段连接成一段完整的话,接着发动学生对这段话进行评价,对字的错误发音、语病、方言式的表达进行纠正,对说得不够具体的话进行补充,使学生学会反思自己,评价他人。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学生对开口说话的兴趣更浓厚,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我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

除了让学生想讲、敢讲之外,还要在平时教学中加强训练学生组词和口头造句的能力,使学生脑袋中的词库丰富。只有学生的词汇量大了,才能使他们在日后的表达的过程当中,凝练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讲课过程中,多扩充词汇的近义词抑或是反义词,对于学生从未接触过的词汇尽可能用往日学过的词汇和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并让学生用新学到的词语造句,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对新词印象深刻,理解透彻,高效掌握新的词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观察

智者善于观察,观察身边事物,从细节处探寻其中的奥秘。“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提醒学生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低年级学生天真烂漫,对于陌生的事物有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留心身边发生的事,观察事物的细枝末节。例如我组织刚入学的学生对校园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说说学校里面有哪些花草树木?分布在哪里?学校里面有哪些建筑?每一栋建筑物都有哪些特点?他们喜欢学校里的哪些东西?又如下雨天我让学生观察窗外的雨水,接连不断的雨滴下落引发了学生丰富的联想――雨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滴滴答答往下掉;雨点落在地上,溅起的水花就好像一个小小的喷泉;雨滴像顽皮的孩子在屋顶上滑滑梯……正是因为学生的细心观察,才有了这些生动又丰富的描述。

“语言是生活的化身”。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是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要教师不断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就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焰,拓展口头作文的思路。如一次教室大扫除,我事先交代学生要仔细观察同学们是如何安排打扫顺序,怎样进行打扫,对于大扫除每个同学的反应和做法是怎样的。事后,我让同学们以“大扫除”为题,根据自己观察到的进行口述,同学们都踊跃发言,将自己观察到的真实情况表达出来。如一个同学说道:在开始大扫除之前,班长安排第一组的同学擦窗户,第二组的同学将椅子抬到桌子上,第三组的同学扫地拖地,第四组的同学擦黑板,有些同学很认真地在打扫,一边打扫还一边唱歌,擦窗户的同学把窗户擦得发亮,但是有些同学在旁边偷懒,这个时候班长的眼睛就像遥控器,班长看到的时候他才打扫,班长没看到的时候他就不打扫。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倘若不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捕捉“大扫除”这个生活画面,学生怎么会描述得如此细致呢?教师的引导观察对于学生来说起着重要作用,正是因为学生的观察,给他们提供了口头作文的素材,让他们有东西可说,一旦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养成,学生对生活细节就会有很深的了解,从而使他们在描述时更细致,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平时积累的词汇和语句,就能使表达锦上添花,一步一步迈向成功的口头作文。

三、思维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明确的语言取决于明确的思想。”[1]要想让学生的语言准确、凝练,还需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才能体会口头作文中的乐趣。低年级学生看事物时往往只停留于表面,而不能展开丰富的联想。教师应该开拓学生的思维,有目的地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思维联想到其他事物,形成跳跃式思维。例如:我在教学《看雪》这篇课文时,不仅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北国银装素裹的风光,还让他们展开想象,设想自己身处万里雪飘下的情形,他们从壮美的冰川说到积雪没过脚踝的雪地,从一动不动的雪人讲到人们嬉笑着打雪仗……又如:讲完《我要的是葫芦》的最后一段:“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提问: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之后他又会怎么做呢?这样学生想象出不同于课本的另一个结局,重新设想出了一个新的客观形象。这种想象大大开拓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他们想象着自己在雪地里可能发生的任何事情,并把自己的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描述得生动又具体,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其口头表达的条理性。该项训练非一日之功,切不可急于求成,要在平时课文的讲解中,向学生讲解文章按照何种顺序描写,作者采用这种顺序描写的目的,在观察事物变化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变化前后的区别。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自然会养成表达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的习惯,教师在此基础上对于错误的逻辑顺序进行纠正,久而久之,学生的逻辑思维就会更具有条理性,说话能力得到发展,所要表达的内容简单明了,条理清晰。

总之,口头作文教学在作文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进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口头作文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书面写作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教学主张:画写结合,追求图文综合的美术教育特色,发展审美创新思维。

虽然不是画得最好,但我可以争取教得最好

我喜爱美术,没有理由地喜欢。因为喜爱美术,学生时代的我几乎利用了所有的课余时间来学习绘画。然而,师范毕业后,我却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直到1990年的夏天,福安师范附小向全市招聘美术教师,我参加了应聘,才真正成为一名专任的美术教师。

初到福安师范附小任教,承蒙附小叶安绍校长的信任,我担任了美术教研组组长。当时学校成立了美术兴趣小组,为我提供了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我带着一丝疑问,带着一份真诚,带着一份责任,带着一种希望,开始探寻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教育。我向美术教育经验丰富的老校长吴鸿锦老师学习,向校内外优秀教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同时,我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给自己“充电”,不断地进行写生练习、创作,力图不让自己落伍。因为我坚信,只要肯下决心去拼搏,去钻研,一定会有新的突破。

小学美术教学,在许多人的眼中是一项非常简单轻松的工作,无非是照本宣科地在黑板上涂鸦几笔,让学生依葫芦画瓢。而且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被冠以“副科”称号的美术学科,不仅得不到学校、学生、家长的重视,甚至在同行中似乎也要低人一等。刚由语文教学转投美术教学的我只能在心底勉励自己: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要用实力去证明我的美术教学是有价值的!不能让日复一日的简单教学,扼杀我的教学生命!

随着素质教育的倡导,美术学科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与此同时,也给我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美术专业院校毕业的“科班”人士加入了小学美术教师的队伍,我这半路出家的显然又少了些底气,不由得产生些许自卑感。可是,转念一想,我为什么要自卑?有什么理由自卑?起点低固然成为我前行的绊脚石,但是只要有坚定的进取信念,我一定不比他们差。于是,我一方面坚持利用课余时间给自己“充电”,另一方面坚持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总结和理论学习。我坚信,只要刻苦钻研一定会有新成果。我虽然不是画得最好的,但我可以争取教得最好!

后来,福建教育学院举办“中学骨干教师美术培训班”,我好不容易到教育局争取了个名额,在叶安绍校长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到福州进修了三个月。在这期间,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和钻研美术专业知识,还有幸得到省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许金宝教授的指点,并以优异的成绩结业。之后,我又自学了福建师范大学的美术课程,参加了西南大学研修学习,此外还创作了大量的黑白钢笔画作品。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的美术作品及美术教学论文渐渐发表于报刊上,越来越多的作品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并且顺利加入了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在美术教育教学方面,也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

将儿童画还给儿童,用画笔勾绘多彩的童真

尽管我在美术教学上取得了一点成绩,在闽东当地的众多学校中也积攒了些许声誉,但是,当我冷静地审视自己的美术教学,我发现自己更多的是在追求创作形式和创作内容的创新,而忽视了儿童在美术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美术本是一门可以让儿童尽情彰显童真的课程,却为何逐渐脱离了儿童的生活,丧失了这门课程应有的活力?在潜心研读了《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研究》《美学原理》《艺术论》《创造力开发》等专业书籍和大量关于美术教学的文章的基础上,我开始对儿童画作品的形式、内容、立意、类别等进行反复研究,思考如何让儿童画表现出儿童的本真,如何引导儿童用画笔勾绘出自己多彩的童年,而不是在成人模式下被迫地进行毫无生趣的绘画。同时我还参观了省、市许多大型的儿童画展览,从中吸收了大量富有创造性的表现手法、独特而大胆的构思,也对一些失去“童真”的作品进行了剖析和审视。

我领悟到,缺乏“儿童”的艺术教育是不行的,没有特色的教学是没有出路的。要将儿童画还给儿童,用儿童自己的画笔勾绘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想法,画出儿童的生活,画出儿童的感受。让儿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这才是小学美术教育的真谛所在。小学美术教育,其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感、审美态度以及审美想象和审美创造,并不一定要往专业艺术人才方面进行技术培训。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艺术教育,长大之后未必就要报考专业艺术院校,成为专业画家。如果美术教育能够在学生学习成长的历程之中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且在今后的求学和工作中发挥作用的话,这才是真正成功的艺术教育。苦苦思索之后似乎寻到了一线光明,我顿时对自己的教学信心倍增。

探寻画写结合的美术教学新途径

之后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我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创意和构思大胆地去表现自己的想法,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鼓励学生创作儿童连环画,通过连续的画作和少许的文字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探寻画写结合的美术教学新途径。

边画边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写作能力,更可以积累儿童对绘画造型的原始表现经验,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经过一系列的探究、反思,我开始大胆地尝试图文综合艺术教育,将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画写结合”的教学新模式。

日记画是其中一种颇受学生欢迎的创作形式,学生用画来表现自己的日记,每完成一页,都必须注明日期和写上事件题目,也可以写上简单的几句话加以补充说明。这种方式的绘画训练,宛如让我的美术教学呼吸到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为我的“画写结合”特色美术教学打开了一扇窗。

在我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的创造性逐渐被激发出来。此后,学生的绘画日记、美术作文、漫画书信、插图故事等开始应用在语文等其他学科的学习上,许多学生的连环画作品还获得了国家、省部级等高级别的荣誉奖项,一些插图被选编进入教材。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一、激发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1.通过幼儿水墨画趣味性教学的实践活动,激发幼儿学习水墨画的兴趣和自信心,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体验自由表达、创作和活动的乐趣,提升幼儿水墨画创作的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科研型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3.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我园的办园品味,突出幼儿园水墨画教学特色。

4.探索幼儿趣味水墨画教学的园本课程模式。

二、水墨画的入门

1.教儿童学水墨画,首先要教他们正确的握笔姿势。毛笔是绘画的工具,要想画好画,首先必须学会握笔的方法,因为握笔的方法正确与否,与绘画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让儿童更好地掌握执笔方法,我让他们边念儿歌边执笔:”拇指食指和中指,三个好友在一起;食指在上面,中指在下面,拇指在中间;捏紧笔,腕子沉;画中锋,笔要直;画侧锋,笔要斜;毛笔拿得好,定能学好画。”这些通俗易懂的话能帮助儿童理解和记住要领。此外,还可以向他们简单地介绍一些水墨画的工具和材料,如:纸张、笔墨、颜料等,让他们对水墨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引导儿童仔细观察,多看实物,了解绘画对象的外形特征。从儿童绘画心理发展阶段来看,儿童以自我为中心观察现实生活,喜欢用绘画来表达认知和愿望。他们观察事物的特点是观察其主要的特征,夸大其感兴趣的情节,忽略其他细节。水墨画强调”以形写神”,而孩子观察事物的特点正和水墨画的表现方法相似。教师要选择孩子们喜爱的、经常接触的事物进行教学会事半功倍。画水果,先得让他们用眼睛看水果的形状和颜色,摸摸表皮,再观察老师画苹果的方法,启发他们用笔腹左一笔右一笔合拢成圆形来画,于是橘子、柿子的画法马上就学会了。用团点转圆的方法画樱桃,又举一反三地学会了琵琶、葡萄的画法。画小动物也一样,比如画小鸡,在了解了小鸡的形态、习性之后,孩子们会创作出了啄米、回头、追跑等不同姿态的佳作。观察或欣赏方法的运用,最终目的是提高儿童表现能力和想象能力,激起他们学画、爱画的兴趣,从而让他们把对生活的感受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画作上。

3.教师的范例和演示不可忽视。范画演示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帮助儿童了解怎么样把观察到的事物画到画中。我们教师应该避免那种依葫芦画瓢的演示方法,把重点放在有难度的笔墨演示上。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是将学生从单纯的机械模仿变为有独立个性的绘画练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潜能。教师如果出示范例,那就应该是多种形式的,如果教孩子画猴,那么范画就要丰富有趣:吃桃、爬树、荡秋千等,要鼓励他们去想象猴的其他动态,尝试着大胆表现出来。通过教师清楚的示范讲解,能使孩子较快地掌握作画的方法和步骤,避免走弯路。如学画大象时,我边念儿歌边示范:椭圆身体蛋形头,长长鼻子添皱纹,四条腿儿像柱子,短小尾巴不能丢。之后再让孩子发挥想象画画大象喝水、行走、游戏等有趣的动态。孩子们都喜欢这边唱边学画的方法。

4.儿童水墨画教学中,要教会他们简单的用笔。儿童学习水墨画不能以专业化与成人化方式来训练。刚接触水墨画的学生对毛笔的控制能力较差,可让孩子动手勾画各种线条,这种方法能让他们体验到柔软的笔毛在宣纸上产生的顺畅感,初步获得对用笔方法的感悟。至于什么是中锋?什么是侧锋?中锋、侧锋该什么时候用?把这些干枯的理论知识放到具体的教学中就会让孩子容易接受,例:教画葡萄叶时,告诉孩子,先用侧锋画叶,再用中锋勾叶脉,中锋笔要直,侧锋笔要斜。通过反复练习,举一反三,儿童就能逐步掌握中、侧锋用笔,同时熟练掭墨、蘸水、调色等简单技巧,为将来由浅入深的学习打好基础。

5.如何构图是儿童绘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学习部分。儿童绘画最显著的特征是简单粗糙,造型夸张或扭曲,这是任何成人的作品无法比拟、无法替代的。这是因为儿童对形体、结构、空间、色彩等很多的客观造型因素还缺乏理解和认识。老师不能生硬地把传统的构图法则一五一十地灌输给学生,更不能把成人的|西强加给孩子,而应该引导他们比较多幅作品,让他们自己观察、研究、讨论得出怎样的构图好看?怎样不好看?说说为什么。如教画橘子时,我要求学生先想想,是把橘子朝一个方向排队式地安排在画面上好看?还是有聚有散,有反有正地安排在画面上好看?有不同意见时,就把两种构图画出来比一比,让他们在观察比较中学到构图要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参差错落等基本要领。

三、幼儿自由创作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复习课 新课改

每当新授课结束,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的时候,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非常头疼,这是因为面对已经学过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常常不专心听课,教师很难进行有效教学。如何在信息技术复习课上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能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呢?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的准备――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设计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凡事预而立,不预则废”。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课前认真备好课。充分而有效地备课是上好复习课的前提。复习课的备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备教材: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新课改告诉我们,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而是需要执教者的创造加工,将教材内容变成有关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变成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内容,赋予教材以生命的活力。

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将学生原有的零散的知识点经过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因此,教师不能再像新授课那样就某一课来复习某一课,而是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在课前对教材进行全面、深度、系统的解读,在把握好整个模块甚至全册书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设计,可以打乱章节顺序,将前后有关联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进行梳理归纳,形成体系。

(二)备学生:调查统计,认真分析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此想要上好一节课,仅仅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是不够的,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对象即学生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

对于复习课更是如此,教师必须对学生在新授课学习阶段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渠道还有很多,例如观察法、谈话法、课堂提问法、测试法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在此,笔者阐述一种自己在教学中采用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问卷法,即把知识点整理成选择问卷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统计出每个知识点学生掌握的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实际上是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使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避免了教师所讲学生已会,学生想学教师未讲的情况出现。根据调查结果,教师就能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学生也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查漏补缺,完成知识框架的建构与完善。

(三)二次备课,备重点难点

经过备教材、备学生两个环节,教师已经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总体上的把握,哪些是教材当中的重点内容,哪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克服的瓶颈内容,全都了然于胸,于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二次备课要有所取舍,不能面面俱到,对于学生掌握情况较好的非重点的内容可以少备甚至不备,准确把握教学起点,集中精力备重点、备难点,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致使学生复习兴趣不高、复习效率低下,保证教学过程得以顺利、有效地开展。

二、课程的实施――教学环节设计

笔者在复习课的实际教学中,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情境设置,任务驱动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接受刺激,积极参与和积极思维的过程。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任务驱动是时下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可见任务的设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不是说简单地给学生布置几个练习题就可以的,需要精心设计。

(二)知识归纳,阶段总结

复习课与新授课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需要将知识点进行归纳综合,由一个个零碎的小的知识点整合上升为一个大的知识框架,将知识和技能系统化和概括化,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而阶段性总结恰恰可以做到这一点。

因为教学任务的设计是环环相扣的,所以在学生解决完一个任务后,应及时进行一个小总结,这既是对前面操作的一个知识梳理,也是为后面任务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总结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笔者首选学生自己或者组内讨论总结并发言,其他同学补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归纳的过程,加固知识的内化。当然也可以是教师以课件或者学案的形式进行总结。不管哪种形式,都是为了让学生不光掌握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弄清楚操作背后涉及的知识要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而不仅仅是照葫芦画瓢。

(三)综合操作,再次巩固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而能力的提高必须经过反复的实践操作。综合操作这一环节,就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前面复习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练习,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迁移、技能的升华。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展示自我的空间。

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将学生认为的难点安排在任务当中,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有了前面的操作练习和理论支撑解决起来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对于学困生,则需要组员的帮助来完成操作,这时候就可以安排小组互助合作,生生互动,对知识点进行再次加工处理。

(四)结果反馈,有效评价

如果说新授课重方法技能的掌握,那么复习课则是重落实了。课堂上教师只有适时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及时调整教学,促使学生更准确更有效地进行复习。教师了解学生落实情况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课堂巡视②对学生进行提问或者找学生演示操作,针对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演示当中暴露的问题进行讲评③小组互查,教师抽查④随堂小测。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拘泥于一种方法,尤其是在复习课中,通常是以上几种方法综合运用,这样教师才能更好的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课后反思

任何一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即便课前做了充分的备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与缺憾,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进行课后反思,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修正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思路,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当然要想上好信息技术复习课,除了以上几个必不可少的硬环节以外,还要在教师专业素养这个软环节上下功夫。现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不断汲取新的信息,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补充综合性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