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想政治建设论文

思想政治建设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想政治建设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思想政治建设论文

思想政治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1.1课堂文化存在专断,有悖创新型人才培养

课堂文化的专断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课“一言堂”,高职学生在课堂进行的是一种“静听强制”的学习。虽然课堂上教师常设有提问环节,但这并没有改变课堂文化的专断。这主要是因为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目前高职思想政治课普遍采取大班授课,教师虽然给学生提供了发言的机会,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参与回答。第二,由于思想政治课具有纯理论性、意识形态性、政治敏感性等特点,课堂之中学生表达的个人观点或思想倾向不符合“设定答案”,教师要么予以否定,要么直接叫停。其三,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设计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对于绝大部分问题,学生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对”或者“不对”。在这种人人都可参与,看似民主的课堂提问环节中,体现的却是课堂文化的专断。专断的课堂文化下,高职学生进行的是“赶鸭子上架”式的被动学习,甚至是被迫学习。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文化专断创造出的是一种学生对教师、对设定答案的迎合,这种课堂上的“一团和气”,扼杀的是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2课堂文化存在背离,有违教书育人理念

目前,在高职思想政治课课堂上出现了严重的文化背离现象。课堂文化内部的诸多要素之间的不一致和课堂内的诸种文化之间的不一致,使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文化氛围极其不和谐,反映到学生身上就表现为课堂气氛沉闷,毫无学习的积极性。第一,文化内部因素之间的背离。组成课堂文化的四个基本要素: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之间在思想政治课堂出现背离的现象。以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背离为例,这主要表现在教师在思想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比如,绝大多数思想政治课教师深知“满堂灌”的教学法不利于高职学生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但仍然采用这种方法。而学生有时也明知教师的做法不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但由于害怕教师的“制裁”,只能无声承受教师的不合理做法。第二,不同文化之间的背离。在思想政治课课堂中,不同文化之间的背离主要表现为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课程文化与学生文化、制度文化与学生文化等的背离。思想政治课要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如何编制课程大纲、怎样制定课堂规范,都是教师说了算,根本不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被排斥在课堂文化之外。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乐趣,思想政治课的教书育人理念自然被遮蔽。

1.3课堂文化乏味,有违寓教于乐理念

课堂文化是众多文化的聚合。学生各抒己见、思想不停碰撞、形式丰富多彩、内容有声有色是思想政治课课堂文化的重要特征,但现实的思想政治课课堂却单调乏味,令学生生厌。思想政治课教学主要进行的是一种理性活动,教学环节缺乏情绪体验和情感的渗透,从而使课堂往往变得如一潭死水。这样的课堂毫无乐趣可言,对于知识水平本就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就更缺乏吸引力了。

2.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文化建设的对策探讨

2.1实施教学改革,增强课堂文化的渗透性和育人性

思想政治课重视道德内化与行为养成,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可以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活动引领”的教学改革。教学改革主要以高职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纲领,遵循“知、情、意、行”的道德品质养成规律,从高职专业特点出发,并结合社会热点、教学重点,设计说案导知、论道修情、弘德砥意、观世敏行四个版块。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设置经典案例讨论、热点话题辩论、主题演讲和实践汇报等教学环节,体现课堂活动的丰富多彩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活动全过程,通过评述案例、话题讨论、换位体验、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的实施,将理论知识传授与职业素质养成、理论学习与活动锻炼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实现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升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改革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教师将课堂设计、课上任务、实践活动等内容通过任务书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带着问题查找资料,进入课堂,实现由感知、感动、感悟到行为改变,从而达到学生愿意进课堂,并且坐得住、听得进的效果。活动引领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力为目标,以任务带动实践,以实践提高能力,以能力提升素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政治敏感度、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意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人际交往、辨别是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2营造师生民主平等环境

思想政治课最鲜明的特点表现为思想性、政治性和思辨性,要想使课堂讲授达到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效果,课堂文化必须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师生必须建立互信和民主的关系。另外,高职学生的民主意识、平等观念、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思想政治课需要贯彻民主原则,以适应时代特点。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在教学态度、教育观念上创设民主氛围,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态,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成才的尊严和价值,尊重学生每次独具个性的发言和技能展示。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和情绪波动,及时给予学生疏导和帮助,保守学生隐私。将课程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润物细无声”地把理论渗透到学生脑海中去。

2.3在创造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文化的品质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接受教材中的知识和已有结论,而忽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导致学生只是一味地背“理论”,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在这种传统的课堂文化中,学生不考虑如何学习,缺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符合高职院校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中积极创建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的课堂文化,实现从“墨守成规”到“开拓创新”的课堂文化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结论,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4制定课堂规范促进课堂文化的发展

思想政治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企业的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参与和协助,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保证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3]。因此,企业要通过多种渠道,从各个方面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鼓励企业职工主动地了解国家发展的动态,深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理论,丰富知识,培养较高的思想觉悟能力,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企业要切实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位,发挥其核心价值的作用,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要积极使用思想政治的理论对企业职工加以塑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及思想政治道德,从而,协调职工与企业的关系,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4]。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方针,防止腐败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营造良好的企业风气,确保企业文化建设方向能够符合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目标。要积极培养企业文化的建设骨干,树立先进模范,着重表彰有突出贡献的建设人员,进而起到示范的作用。使企业职工能够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积极投入到建设行列,带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朝着正确的理想道路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提高企业党员的先进引导作用,主动分享实践的经验,带头搞好思想政治工作,定期组织交流,强化沟通,采取分区负责的方法,加大宣传的力度。通过集体的智慧,发扬创新精神,努力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使其细节更加生动,进而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激发企业职工的自觉性。

二、贯彻思想政治理念,科学建设企业文化

建设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培育企业的文化,要充分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做到科学地管理企业,促进企业在科学发展观下不断地自我提升[5]。离开了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建设、平衡的构架等,企业文化就不可能真正地建设起来,实现其在企业中应有的价值,所以,企业要综合考虑,加强企业文化的科学化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在企业各个方面贯彻思想政治的核心价值理念,结合理论精髓,结合党的先进思想,结合当前的发展形势,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加以具体分析,找出有利的建设因素,探索正确的发展道路。要在企业的发展目标上贯彻思想政治理念,塑造企业形象,提炼企业精神,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使其与我国当前的法律、文化等相协调[6]。这样,能够展现企业的精神风貌,竖起强大的精神支柱,为企业的生存奠定良好的基础。企业文化建设要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行动原则,充分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文化建设特点,综合各项因素,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合理建设水平。要避免企业文化建设的泡沫化,扎扎实实地、有步骤地、有条理地进行各项工作的开展,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合理调度资源,以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预期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神,要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创造能力,改进建设方法,创新建设好方式,全方位地积极探索有益的途径,增强企业文化的建设效果,提高合理化的建设水平。要善于发现问题,做到及时处理,以防止留下文化建设的隐患,对企业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

三、注重规范管理,营建良好的企业环境

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要求企业能够提供强有力的管理支持,同时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又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结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7]。所以,要搞好企业文化的建设,保证文化建设能够规范化、秩序化地进行,企业需要在运作环节加强管理。要结合企业实际,根据现代管理的发展动向,及时修订企业已有的管理条例,完善各项制度内容,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企业制度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的成分,并加以应用,将企业核心价值理念注入其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价值作用。与此同时,要加强企业管理团队的打造,提高他们的执行能力,在企业的文化建设当中,要严格按照企业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管理,避免企业文化建设出现混乱、无序等现象,积极配合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注重人力资源制度的创新,积极吸引人才投入企业的建设,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努力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要从多方面丰富文化活动,加大活动开展的力度,提高企业职工的待遇,引入企业的竞争机制与绩效考核,强化职工的文化建设意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完善企业管理、增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引入企业竞争机制、完善激励措施等方法,发挥思想政治的价值作用,使企业职工将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相结合、个人追求与企业追求相结合,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8]。并且通过企业模式的创新,转变企业运作方式,改善各项条件,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本身就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建设,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更好地发挥核心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原动力。

四、结语

思想政治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1、就目标而言,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良好的学习风气又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等意识层面的科学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工作,学生不仅能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还能够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2、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涵方面具有高度的耦合性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意识层面的教育;;学风建设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以何种态度对待学习,以及如何更好地做人做事,两者均反映了一种科学务实的优良态度。

3、思想政治教育是学风建设的可靠保障

高校的学风建设属于学生思想层面的建设,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通过思想政治的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沿着科学的政治方向前进,从而促使他们早日实现远大理想,在这个角度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为学风建设提供夯实的思想基础,为学风建设的实际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等学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学校的学风建设属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是思想层面的基础教育,因此,在高效的学风建设中融合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校的学风建设起到了基础性的促进作用。另外,学风建设是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与突破点,可以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个切实有用的平台。

三、学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实现途径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前提,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学风建设成功与失败的重要表现,因此,要在大学的学风建设中,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工作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学生明确“以学为主”的观念

在此基础上形成奋发学习、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优良学风,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兼顾学习成绩与其他素质的提高。

2、将大学生的学术教育与诚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两者结合起来是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将中华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大学生的学风建设中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将校园内的各种文化活动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学风是一种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的积淀,而校园内文化活动是学风的外在表现。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的第二课堂,包含了非常丰富综合的内容,比如:文体活动、科创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校园的文化活动也是学校进行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精心布置与完成每一项校园活动的过程中都是使学生接受校园文化熏陶的过程。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逐渐修正自身为人处世的态度与做法。

四、总结

思想政治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1.1企业的概念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把企业内部全体员工集合在一起的理想信念、管理制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以全体员工为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结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企业文化客观地存在于每个企业当中,积极的因素则促进企业良好的发展,迪尔和肯尼迪把企业文化的整个理论系统概述为5个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

1.2企业文化的特征企业文化的提出已经超越了一般认识上的企业中的文化现象,被看作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它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然而企业文化又不能离开文化现象而独立存在,即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企业文化由以企业精神文化为内核的,分别由企业的物质文化层、企业的制度文化层、企业的精神文化层三个层次构成。由此可见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既要依附于文化现象,又有三个层次构成,这必然导致企业文化既具有一般文化现象的特征,又保持着自己鲜明的特征。

1.2.1企业文化的一般特征。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企业实践、企业生产经营、企业行政管理的融合。它不仅反映了企业的基本精神风貌,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兴衰,还鲜明地体现了社会文化对企业实践的结合与影响。所以企业文化具有客观性。任何企业都存在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区域中,受外界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企业文化反映出了特定的时代精神,具有时代性,例如我国60年代的大庆“铁人精神”。企业文化是一个由多种层次、多因素组成的整体,且各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任何一方的变动,都会导致“蝴蝶效应”,牵扯影响到其他因素的发展。所以企业文化具有系统性。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具有客观性、时代性和系统性等一般特征。

1.2.2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①企业文化具有依附性。企业文化的产生需要多种条件,而产生企业文化的条件都是具有共同性的。例如企业的员工,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无论从事的是什么具体的经营活动,员工之间都需要保持相互之间的交往,并均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就。这使得企业中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都与人际关系的调整和变革相联系,不断出现的矛盾,又不断地得到调和,最终达成统一。企业文化就是通过这样的人际间的行为活动,进化集聚而形成的。由此可见,企业文化依附于企业,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人。②企业文化具有目的性。既然企业文化依附于企业,那么企业文化所具有的目的性就是以围绕企业而开展的,以服务企业为终极目标。首先,企业文化依附于企业,与企业共生死。其次,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与企业的员工利益和企业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但是企业文化也必须适应环境文化这个大环境,并对企业的目的性适时地做出调整。③企业文化具有可塑性。企业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长期传统的遗存产物,它具有传统的特性,又在现代文明中洗礼。它是“扬弃”的产物,既继承了先辈的优良传统,又在一定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总体来看,企业文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生产关系调整变化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使得企业在兼并、重组的过程中,优化配置,达到兼容并蓄,形成新的企业文化。

1.3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经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员工自身的文化修养,还能凝聚向心力,调节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企业积极的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3.1企业文化对企业具有凝聚力作用。企业凝聚力是一种普遍被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它像一种粘合剂可以把不同方面的员工聚合起来,从而产生强大的向心力。企业文化则可以促进全体员工在企业各方面,如战略目标、运营流程、合作沟通等方面达成共识。企业文化可以把员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为了实现统一的目标努力奋斗。

1.3.2企业文化对企业具有导向作用。企业文化就是一个指挥棒,让企业员工能够自觉地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去工作,并对企业整体和全体员工的行为和价值取向起到指导作用。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具有符合企业自身的价值观和规范标准,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员工的价值取向就应与企业的生产标准相一致。这就是企业的导向作用。企业的导向作用不仅指导企业员工,还包括企业整体,它把企业与员工统一起来,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1.3.3企业文化对企业具有激励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舒心的工作氛围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快乐和谐的工作可以使员工从内心产生一种对工作奋发进取的精神效应,避免工作中产生消极对待工作的情绪。由良好企业文化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激发员工潜在的智慧,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2结束语

思想政治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1.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

1.1有助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增强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现在的大学生“生在蜜罐里,长在红旗下”,从小生活在家庭、学校营造的良好环境中,对国家的真实国情缺乏了解。通过社会实践能够让他们对我国发展的真实现状有最直观的了解,让他们能够真正有所想、有所感,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2]。

1.2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所谓社会实践,就是将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在实践中来检验、发现自身理论学习的不足之处,用实践来指导理论的学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逐步加快,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变化更是日新月异。而社会的快速变化对大学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教科书的更新会远远滞后于社会的需求,这导致学生刚学到的有些知识在他们离开校门的时候就已经落伍,这就要求学生到社会中去验证自己的所学,并让他们知道社会需要什么,在社会中更新自身的知识。[3]

1.3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如今的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一直备受呵护,家庭为他们营造了一个温室环境,从小到大很少遇到挫折,这导致他们平日里自视甚高,可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容易显示出信心不足、垂头丧气。因此,意志薄弱、情感脆弱成为如今大学生的一种普遍症状,这些学生在刚进入社会的时候经常会难以适应社会的环境。而社会实践就为他们提供一个缓冲的机会。社会实践并不仅仅是为了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还让他们在实践的挫折与困难中逐渐锻炼其意志,培养其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使其毕业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生存环境。

1.4有助于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时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数时候不是独立的,需要在一个团队中与其他成员去共同努力协作完成任务。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能够逐渐了解到每个人的优点及其对团队的价值所在,了解到团队中每个人的职责,了解到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对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且在其中逐渐学会如何去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如与同事的关系、与指导老师等的关系。通过团队学习,大学生会树立应有的责任心,学习别人的优点,不断提高自身的素。

1.5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调查显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大学生择业观的偏差和社会对大学生素质要求与大学生自身素质不匹配这两方面。[4]择业观的偏差主要体现在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匮乏,在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长期利益与眼前利益发生冲突时缺乏处理能力。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社会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更理性、更长远的择业观。调查显示企业在选择大学生时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集中在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知识以及个性特长等方面。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对更早的知道企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他们能够较早地针对企业要求拓展自身素质,在将来的就业中占取先机。

2.当前社会实践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自80年代开始,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下和各个高校的努力下,社会实践经过不断探索和发展,已经越来越贴近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成长需要。但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1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老师认识不到社会实践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意义,认为社会实践只不过就是学校交代的一项没有多大意义的工作,不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应有的指导。而部分学生则不知道社会实践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学习专业知识才是最重要的,而去参加社会实践只是浪费时间,经常随便找个单位盖章敷衍了事。由于这些原因,导致社会实践在好多学校和学生那里失去了其原来的价值,而成为一个应付的差事。

2.2学校与企业的脱节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学校主要进行基础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究,而企业则更注重工程应用技术的开发;学校注重学生的培养,而企业则更注重其生产秩序和生产任务。这些差别导致在大学生实践安排的时候学校难以与企业寻找到共同点,实践工作难以推行下去。

3.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社会实践工作的一些建议

3.1学校要加强社会实践工作重要性的教育

学校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老师和学生明白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要意义,让他们总根本上转变认识和态度,强化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参加的方式由被动的应付进行转变为主动的争取参与。只有师生在思想认识上的统一、态度上转变,才能切实有效地将社会实践工作推行下去,社会实践工作才能起到其应有的效果。

3.2要建立长效的社会实践机制

要建立长效的社会实践机制,保证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制度化、有序化地进行。这就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共同配合协作进行。企业要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也要认识到大学生在企业实践对企业带来的好处。通过“官产学”共同协作,逐步建立起长效的社会实践机制。

3.3学校要明确其定位并合理安排社会实践的内容